[爆卦]吉林動物醫院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吉林動物醫院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吉林動物醫院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吉林動物醫院產品中有1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0513新加坡聯合早報 *【解封課題引發兩黨交鋒 美專家警告若急於重啟經濟疫情恐再爆發】 解除封鎖令的課題,在美國國內引發兩黨交鋒。醫療專家警告,美國若急於重啟經濟,將得冒疫情再次爆發的風險。《紐約時報》報導,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佛奇警告美國不應太快解封。福奇11日晚通過電郵向該報記者...

吉林動物醫院 在 ᴷᴵᴼᴺᴬ (๑´ڡ`๑)奇歐娜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9 16:33:38

多多是一隻一歲七個月的公兔,剛養蒂時不曉得一公一母,過幾個月多多有了騎乘的動作,我嚇歪( ・᷄ὢ・᷅ )我以為多多還只是個寶寶!怎麼會這樣!! 雖然覺得蒂多生出來的寶寶一定超可愛但又擔心找不到好主人照顧,於是決定結紮,蒂蒂優先的原因是因為母兔容易子宮蓄膿,當問題發生就來不及處理。 多多現在是黃金結紮...

  • 吉林動物醫院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5-13 10:24:23
    有 1,622 人按讚

    0513新加坡聯合早報

    *【解封課題引發兩黨交鋒 美專家警告若急於重啟經濟疫情恐再爆發】
    解除封鎖令的課題,在美國國內引發兩黨交鋒。醫療專家警告,美國若急於重啟經濟,將得冒疫情再次爆發的風險。《紐約時報》報導,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佛奇警告美國不應太快解封。福奇11日晚通過電郵向該報記者透露,他週二將到參議院的聽證會上發出這樣的警告。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0513-1052860

    *【世衛:解封後各國須保持警惕 以免出現第二波疫情】
    隨著多國放寬限制措施,世界衛生組織表示抗疫工作取得很大成功,但呼籲各國對冠病病毒保持“極度警惕”,以便在病例出現回升時迅速採取控制措施。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0513-1052861

    *【美參議員提議立法:若中國不配合疫情調查將受制裁】
    美國共和黨參議員Lindsey Graham提議立法,如果中國未能就疫情暴發給出完整的解釋,不配合調查,將授權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實施廣泛的制裁。據路透社報導,Graham表示,他確信如果中國沒有“欺瞞”,病毒就不會出現在美國。疫情已導致美國死亡人數突破8萬。他是川普的緊密盟友。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00513-1052960

    *【彭博:中國加大美國大豆進口 過去兩周購超百萬噸】
    據知情人士透露,在巴西出口開始減少之際,尋求兌現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定承諾的中國正在加大美國大豆的進口力度。據彭博社報導,知情人士說,中國國有進口商過去兩周訂購了20多船美國大豆,總量超過了100萬噸。這些大豆可以享受先前授予的關稅豁免。美國政府週二報告的13.6萬噸採購可能是在週一進行的。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00513-1052953

    *【發緊急通知限期10天 武漢市要求各區安排全員核酸篩查】
    分析人士指出,近日吉林省和武漢市分別出現原因不明的新增冠病患者,增加了中國社會對疫情反彈的擔憂。武漢既是冠病疫情最先爆發的城市,也是中國抗疫成功的一個典型,加上中國“兩會”即將召開這個大背景,嚴防疫情反彈,將新疫情撲殺在萌芽狀態,顯然是武漢市和湖北省官方最重要的任務。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00513-1052852

    *【中國5月底返校生達兩億 教育部稱須嚴防疫情反彈】
    據《新京報》報導,中國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在記者會上介紹,當前中國返校學生數已接近學生總數的三分之一,預計5月底將達1.5億至2億人。他警告,中小學到高校的全面復課,會帶來更大範圍和規模的人員流動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00513-1052853

    *【促進食品及醫療產品等流通 中新將通過重慶陸海新通道支持抗疫】
    新加坡人力部長楊莉明表示,新加坡與中國將通過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簡稱中新重慶項目)旗下的“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促進食品和醫療產品等必要商品的順暢流通,以支援管理冠病疫情的工作。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00513-1052843

    *【社區與移工宿舍疫情漸受控 逐步解封阻斷措施細節下周公佈】
    隨著本地社區和移工宿舍的冠病疫情逐漸受控,病毒阻斷措施有望從下月起逐步解除。新加坡政府將在下周公佈更多細節,包括允許哪些經濟領域或行業優先復工。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ingapore/story20200513-1052805

    *【新航中國區總經理:中新恢復航班 或須待新加坡現存病例少於5000】
    冠病疫情導致新加坡與中國之間的航線大幅削減,新加坡航空公司中國區總經理曾國銘預計,中新兩國的航班可能要等到新加坡現存冠病病例少於5000人後,才能開始恢復。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00513-1052857

    *【7­月提名 港暫定9月6日舉行立法會選舉】
    香港冠病疫情趨緩,政壇風雲隨之再起。立法會暫定9月6­日舉行換屆選舉,而本月27日將恢復《國歌條例草案》二讀辯論。處於反修例抗爭警民衝突最前線的香港警隊,下周需直接回應傳媒組織提出的“警暴”指控。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00513-1052844

    *【本月內接受申請 港保就業工資補貼提出四大優化措施】
    受2019冠狀病毒疫情影響,香港的失業率持續上升。特區政府的“保就業”計畫將從本月25日起接受申請,符合資格的打工族最快在6月下旬就可以收到每月9000港元的資助。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00513-1052856

    *【美參院通過法案助台重獲世衛觀察員身分】
    世衛大會(WHA)開幕在即,美國聯邦參議院一致通過,參院第二四九號法案,要求美國務卿擬定策略,協助台灣重獲世衛(WHO)觀察員身分;若台灣仍未能獲邀出席,國務卿須提交報告說明。眾院對應版本(HR353)去年一月已通過,待兩院協調文字後,送交美國總統簽署生效。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00513-1052948

    *【13會員國提案邀台參加世衛大會 譚德塞稱意見分歧無權發邀請】
    世界衛生大會(WHA)下週一將以視訊形式舉行,世界衛生組織(WHO)透露,已接到13個會員國提案,邀請台灣以觀察員身份參與,不過由於會員國意見有分歧,世衛秘書長譚德塞無權發出邀請。只有該組織194個成員國有權決定誰可參會,世衛秘書長得到會員授權後才能發出邀請。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00513-1052846

    *【美國調查:對美有好感台灣民眾 比對大陸多近一倍】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首份針對台灣民眾進行的調查顯示,絕大多數的台灣民眾支持與美國發展更密切的經濟(85%)與政治(79%)關係。相比之下,僅有分別52%和36%的受調查民眾,支持與中國大陸發展更密切的經濟和政治關係。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00513-1052855

    *【中國豁免對79類美國商品加徵關稅】
    中國下週二起將豁免對79類美國商品的加徵關稅,包括稀土金屬礦、黃金礦砂等79項商品,為期一年。中國學者指出,此舉體現中國進一步落實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定的積極姿態。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00513-1052848

    *【中國上月CPI僅漲3.3% PPI則降3.1%為四年來最大】
    中國4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漲幅創七個月低點,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降幅則是2016年4月以來最大。分析認為,疫情對供給端的衝擊逐步消化,但需求不足的矛盾愈加凸顯。
    https://www.zaobao.com.sg/finance/china/story20200513-1052911

    *【人口老化加重醫療體系壓力 日本有醫生主張放棄治療老齡確診者引爭議】
    冠病蔓延對人口老齡化的日本社會造成的衝擊格外嚴重,原本就人手短缺的醫療體系遭受前所未有的壓力,以致有醫生竟主張放棄治療患上冠病的老人。日本確診病例近1萬6000起,超過630人死亡。其中很多感染群就在老人院裡。據NHK報導,東京太田區一老人院上月出現感染群,一名看護人員確診後,他負責樓層裡的70個老人於是接受檢測,結果12人確診。群馬縣伊勢崎市一老人院也有43人確診,占了該縣確診人數的一半。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0513-1052859

    *【研究:孕婦染冠病風險不比一般人高】
    英國一項初步研究顯示,孕婦感染冠病的風險並不比一般人高,不過大部分確診並出現嚴重症狀的孕婦是處於孕期的後期。這項由牛津大學和英國皇家婦產科醫師學院領導的研究,對427名在3月1日至4月14日因感染冠病而入院治療的孕婦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懷孕婦女當中,染病入院的不到0.5%,而入院孕婦中有10%須進入加護病房。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0513-1052862

    *【梨泰院夜店感染病例增至106起 韓防疫局緊急追蹤感染群接觸者】
    韓國首爾梨泰院夜店集體感染事件繼續發酵,昨日累計確診病例增至106起,僅首爾就有68起,使防疫當局處於高度緊張狀態。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說,令人擔心的是,之前防疫當局確認的五家梨泰院夜店之外,還有另外兩家夜店出現兩名確診患者,其中一家是最大的夜店,每逢週末就有數千人光顧,對當局的追蹤防疫構成極大挑戰。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0513-1052863

    *【韓國增26名冠病患者 22起為本地病例】
    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通報,截至當地時間13日0時,韓國較前一天0時新增26起2019冠狀病毒病例,累計確診病例為10962起。新增的26起病例中,22起為本地病例。韓國總理丁世均13日說,“我們的目標是在本周內找出所有到過梨泰院一帶娛樂設施場所的人,進行檢測。”他還強調,如果這群人認為“我沒事”而正在猶豫不決的話,那將會陷入令人困惑的情況,呼籲大家主動報告。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0513-1052963

    *【本周公佈新財政預算案 紐西蘭料再撥逾百億元拯救經濟】
    紐西蘭政府此前已為國家經濟注入200億紐幣,主要通過提供薪資津貼以減少失業。經濟師預期,即將推出的配套將比上一次多一倍。新預算案將主要投入基礎設施、醫療項目、住房,以及為低收入工人和企業提供更多津貼。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0513-1052864

    *【報告:病患未必有症狀 機場健康檢測效用有限】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分析報告認為,在機場對乘客進行健康檢查的措施是徒勞的,因為人們可以在沒有出現任何症狀的情況下傳播病毒。白宮此前表明要在機場恢復測溫檢查,讓航空業恢復運作,但該報告認為,這項措施耗時耗力,效用卻有限。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0513-1052865

    *【為免更多人因防疫限制失業 印尼允許45歲以下者復工】
    印尼冠病疫情防控小組組長多尼表示,45歲以下者即使感染冠病,也較少病情嚴重,因此政府將給這個群體開綠燈,讓他們重新出外打工,賺錢養家。多尼說:“45歲以下的年輕人身強體健,流動性高。他們即使接觸冠病病毒,也可能沒有發病,沒有症狀。”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00513-1052839

    *【英政府開綠燈英超6月閉門復賽 喜鵲後衛羅斯:現在不該談論足球】
    英國政府公佈逐漸放寬國內阻斷措施的詳情,其中包括6月1日之後,職業體育賽事可在閉門情況下重新舉行,為英超聯賽恢復比賽開了綠燈。在長達50頁的指導檔中,第二階段的計畫顯示英國的文化和職業體育賽事可從6月1日開始,按照政府的指示逐步恢復。文件寫道:“在避免大規模社交活動風險的措施下,文化和職業體育活動允許閉門舉行。但在6月1日之前,英國不會重啟任何職業體育賽事。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ports/story20200513-1052867

    *【中國旅加大熊貓受疫情影響將提前三年回國】
    加拿大卡爾加里動物園宣佈,受到冠病疫情影響,中國租借給加拿大的大熊貓“大毛”和“二順”近期將提前與加拿大民眾告別。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00513-1052943

    *【美國變更規則 允許航空公司再減航班】
    美國運輸部宣佈,由於需求仍比常態水準低90%,在500億美元的行業救助計畫要求的最低服務規則下,陷入困境的美國航空業企業將允許取消飛往更多城市的航班。彭博社報導,運輸部說,政府將允許航空公司從其飛往的地點豁免5%或五個城市,以較大者為准。運輸部指出,按該部門的最低服務規則獲得航空服務的所有城市將繼續有至少一家公司提供航班。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0513-1052961

    *【法國近2.7萬人死於冠病 列世界第四位】
    法國12日通報,法國過去24小時內增加348起2019冠狀病毒死亡病例,累計2萬6991人死亡,超越西班牙,列是世界第四位,僅次於美國、英國和義大利。法國聚集性感染病例最近頻發,引發關注。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0513-1052957

    *【美國眾議院民主黨提新法案 資助州和地方政府】
    美國眾議院民主黨公佈了一項新防疫救濟法案的內容,包括對州和地方政府實施援助、直接現金支付、擴大的失業保險和食品券支出等。國會此前自3月份以來針對冠狀病毒疫情已經通過了四項防疫法案,總撥款金額高達3兆美元。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0513-1052951

    *【印度推出2650億美元的計畫以刺激經濟】
    印度推出了一項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GDP)10%的財政刺激方案,以抵禦冠狀病毒對經濟的影響。彭博社報導,印度總理莫迪在全國電視講話中稱,該計畫總額達20萬億盧比,將幫助印度在長達數周的防疫封鎖期後恢復經濟。他說,財政部長明天將提供該計畫的細節。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0513-1052950

    *【阿富汗發生兩起襲擊事件 致新生兒等44人死亡】
    阿富汗12日發生兩起襲擊事件,共造成44人死亡、數十人受傷。法新社報導,偽裝成員警的武裝分子襲擊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的一家醫院,殺死了16人,其中包括兩名新生嬰兒。這家醫院由國際人道主義組織“無國界醫生”所經營。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0513-1052939

    *【菲律賓預計今年GDP將萎縮2%-3.4%】
    菲律賓經濟官員將對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預測下調至萎縮2%至3.4%,這比財政部長卡洛斯•多明格斯幾周前的預測下降1%更為嚴重。彭博社報導,菲律賓發展預算協調委員會預計,明年GDP增長率將反彈至7.1%至8.1%。它說,今年的預算赤字預計將達到GDP的8.1%,此前的估計為5.3%。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0513-1052966

  • 吉林動物醫院 在 鄭丞傑教授/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3-22 09:42:31
    有 136 人按讚


    出生於馬來西亞檳城的劍橋大學醫學博士伍連德
    是北京協和醫學院的創辦人之一
    1910-1911 他如何對抗中國東北的一場溫疫
    值得今天我們景仰與學習

    一個280歲的王朝,臨終前一年完成的大事。
    《轉載》滿清帝國對抗瘟疫的最後一戰 原著:汪十句

    一百多年前,大清王朝在面對瘟疫的舉措和表現,而今看來,有很多令人動容和深思的細節。
    ***
    1910年,宣統二年,在千載未完成有變局中步履蹣跚的帝國,已進入壽終正寢的倒計時。
    內憂外患,變亂紛起,財政千瘡百孔,但外表竟還有一幅欣欣向榮的景象。在尊貴的攝政王爺載灃看來,帝國正在勵精圖治,立憲大計按部就班。
    軍隊改革也成效卓著,河間、彰德兩次盛大閱兵,一派兵強馬壯。

    就在這時,一場突如其來的瘟疫,將帝國打了個踉蹌。
    事發10月25日,同樣是個冬天。在中俄邊境的小城滿洲里,兩名從俄羅斯歸國的勞工,在旅店一夜暴亡,屍體呈紫黑色,死狀可怖。
    十二天之後,同樣是兩名勞工死在哈爾濱旅店,並將令人胸疼、咯血、呼吸困難的奇怪症狀傳給了同住旅店的四位房客。
    帝國政府收到了第一份疫情報告。

    其實,此前瘟疫在國境之外已悄然萌芽。
    侵佔我國大片領土的沙俄,因人力不足,當時招募了大量闖關東的中國勞工,很多勞工的工作,是在西伯利亞的曠野捕獵旱獺。旱獺是珍貴的毛皮動物,卻也是鼠疫桿菌的重要宿主。於是,中國勞工的聚集地,陸續有人出現鼠疫症狀。
    因為西伯利亞地廣人稀的緣故,一開始疫情並不嚴重。但沙俄政府出於極端自私,不僅隱藏消息,還將出現症狀和疑似症狀的勞工強行驅逐回中國,從滿洲里到哈爾濱這條路,正是他們返鄉的必經之途。一路上天寒地凍,大多數人只能在擁擠密閉的小旅店、大車店中投宿,大大增加了疾病傳播的概率。
    很快,瘟疫在勞工聚集的哈爾濱道外傅家甸地區大規模爆發。很多人全家死去,屍體隨處可見,街道猶如鬼城,連前來處理的警察也紛紛倒下。
    數年之前,以哈爾濱為中心、貫穿全東北的T字形鐵路網剛剛通車。這在當年絕對是黑科技,但此次此刻卻成了瘟疫傳播的幫手。瘟疫順鐵道一路蔓延,長春、瀋陽接連失陷,關內的河北、山東也爆出疫情。
    越來越多的人倒下,而人們對瘟疫的原因竟一無所知。

    眼看就是帝國子民的滅頂之災。
    要知道,中世紀歐洲的黑死病就是鼠疫,死者三四千萬,差不多相當於整個歐洲人口的三分之一。當年的疾病傳播絕無此時迅捷,而此時應對鼠疫的治療手段相比黑死病時並無實質進步。抗生素的發明,還要到幾十年之後。
    不過,一直被反復抨擊、唾罵、恥笑的帝國政府,在當時的反應還算及時。
    高層沒有把重心放在管控信息、維穩、處罰「妖言惑眾者」這些事情上,而是盡其所能,派出了所能找到的、最精英的專家隊伍。
    經外務部右丞施肇基力薦,擁有劍橋醫學博士頭銜的天津陸軍軍醫學堂副監督,時年31歲的馬來歸國華僑伍連德,被任命為東三省防疫全權總醫官。
    他帶著助手,手提滿滿一箱檢驗器材,於12月24日抵達瘟疫中心哈爾濱。

    ***
    伍連德的第一個任務,是要鎖定瘟疫的病原。
    最直接的辦法,肯定是解剖屍體做病理分析。但在當時中國,拿死人動刀是與老祖宗的規矩相悖的。權衡再三,伍連德選擇了一位死於瘟疫的日籍女子,在一處簡陋的民居秘密進行。顯微鏡下,鼠疫桿菌暴露無遺。這也是中國第一例有記載的病理解剖。
    這是一場恐怖的鼠疫。
    但伍博士很快陷入了矛盾之中——按傳統理論,鼠疫主要通過動物媒介,只要做好鼠類和跳蚤的滅殺,就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而滴水成冰的東北嚴冬,動物活動困難,本應不利於鼠疫擴散,可鼠疫偏偏還在快速擴散。
    伍博士帶著疑問,冒著生命危險反復深入疫區中心傅家甸。他發現很多家庭都是室內一人染病,很快感染全家,而室內捕獲的家鼠身上並無鼠疫桿菌。
    於是,伍連德提出了一個前人聞所未聞的大膽理論——這一次的鼠疫,存在人傳人的情況。而且從呼吸道感染症狀嚴重的情況判斷,極有可能是通過飛沫,在人與人之間進行呼吸傳播。這就是日後醫學界熟知的「肺鼠疫」。
    但是,這個理論在當年太過石破天驚。法國權威專家梅斯尼當時也在東北,他對伍連德的理論嗤之以鼻,僅僅按傳統理論進行防護,便放心大膽去診斷患者。
    結果,六天之後,梅斯尼染病去世。學術界震驚,至此相信了伍連德的理論。
    同樣對他表示信任的,還有身陷滅城之災的哈爾濱全城,以及整個帝國政府。
    伍連德爭分奪秒的提出了一整套防治方案。
    ——在治療方面基本無計可施的情況下,唯一的求生之道是防,是要掐斷鼠疫的傳播擴散之路。
    ***
    他的方案,今天看來也是很先進的。這套方案有三個招。
    第一招是管理傳染源。
    士兵挨家挨戶搜尋感染者,一旦發現馬上送到醫院,按重症、輕症、疑似進行分級處理,避免交叉管理。病人房屋用生硫磺和石炭酸消毒。
    這一方面最難啃的骨頭,還是屍體處理,中國人入土為安的觀念根深蒂固。但當時東北大地土硬如鐵,在無法深埋的情況下,只剩下了一條路,燒。
    伍連德反復做工作,在朝廷聖旨支持下,1911年1月31日,辛亥年大年初二,伍連德親眼見證之下,傅家甸2200具病人屍體被澆上煤油,付之一炬。這可能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集中火葬。

    第二招是切斷傳播路徑。
    既然肺鼠疫可以人傳人,那就必須採取斷然措施,對人員流動進行必要管制。政府從長春調集1160名士兵,對哈爾濱疫區進行嚴格的封鎖和交通管制,疫區被分成紅黃藍白四個區域,每個區的居民佩戴同色證章,只能在本區活動
    伍連德提出的「疑似」概念,以及疑似患者每天測量體溫、檢查症狀,連續七日正常方可解除隔離的處置原則,一直沿用至今。

    可能成為傳播載體的疑似者,被伍連德安置在由120節火車車廂改建的隔離營中,營中設置醫護人員和巡警,嚴防交叉感染。由此,中國開始建立起最初的現代防疫管理體系。

    同時,為了避免疫情持續擴散,從1911年1月開始,東北境內鐵路陸續停駛。1月13日,帝國在山海關設立檢驗所,凡經過旅客,均需停留五天觀察。1月15日,陸軍部加派軍隊,阻止入關客貨。1月21日,又下令斷絕京津交通。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封的不是一座城,而是整個東北。

    第三招是保護易感人群。
    伍連德認為,易感人群包括疫區附近居民,特別是其中抵抗力低下的老幼居民,也包括在一線與病患頻繁接觸的醫護人員和警察。
    他要求醫護與軍警嚴格佩戴口罩。帝國工業基礎孱弱,口罩庫存很快告罄。他因地制宜,發明瞭一種紗布口罩,雙層棉紗夾一塊吸水藥棉,稱為「伍氏口罩」
    這種口罩成本低廉,防護性能雖不如現代產品,但相比暴露面部畢竟是巨大進步。
    顯然,上面這些方案再先進,沒有當局落實也只能是一紙空文。所幸,東三省地方政府和帝國高層,竟然迸發出超乎尋常的行政效率,迅速調集資源,付諸實施。
    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每日報送的死亡人數超過200,傅家甸居民死者超過四分之一。但在三管齊下的策略之下,形勢開始逆轉。
    1月31日,傅家甸疫區死亡人數掉頭向下。2月20日,所有採取防疫措施的疫區,死亡人數均開始下降。

    3月1日,哈爾濱首先實現了零死亡。到四月,鼠疫終於徹底撲滅。
    事後統計,這次鼠疫死亡人數超過六萬,相當於東北1400萬人的0.4%左右。不可謂不慘痛。但相比起事之初人們的估測,包括外國學界與媒體的估測,又是個巨大的成就。

    當時外媒認為,如控制不當,這很可能又是一次世界性災難。
    橫向比較,且不說慘烈的歐洲黑死病,五六十年前雲南鼠疫,死者差不多有一百五十萬人,昆明人口損失一半。十餘年前香港鼠疫,是病情較輕的腺鼠疫,且在大英帝國治下,仍有兩千五百人死亡,考慮到香港當時僅二三十萬人,死亡率高達1%。
    經此一役,伍連德博士和他開創的現代防疫體系功不可沒,他這一代的中國醫者,深入死地,義不惜身,總結實踐的諸多寶貴經驗,至今仍在福澤後人。
    ***
    知道伍連德博士事跡的人其實不少。但當時面對重大疫情,站在伍連德背後,支撐他的帝國行政體系,迄今為止,研究和關注的人並不太多。

    不想談太複雜的「體制問題」,只提一個人,當時的東三省總督錫良。
    東三省總督這個職位,如套用日下,大概相當於黑吉遼三省的省委書記兼省長,位高權重。時任總督錫良,蒙古鑲藍旗人,屬於晚清政界的開明人士,素有能吏之名。
    在歲月塵封的歷史檔案之中,錫良在瘟疫中的表現可圈可點。

    他沒有出於對紅頂落地的恐懼,封鎖消息,欺上瞞下,而是反復向朝廷上書,奏報疫情。
    檔案中也找不到他在此時此刻「觀看文藝演出」或是「組織群眾集會歡度新春」的記載。反倒能看到,他發電中東鐵路各州縣,要求把每天鼠疫在各地的流行情況及時用電報進行彙報,並且關於防疫電報一律免費。
    在那個年代,這絕對算得上「信息透明」。

    他給予了伍連德充分信任,伍連德所有的專業建議,要變成切實有效的措施,都不可缺少錫良治下東北行政系統的高效支持。
    當伍連德提出焚屍動議,各界反對紛紛,幾乎無法推進的時候,錫良力排眾議,支持他上書陳情,最終獲得攝政王載灃支持,求得一道「奉旨焚屍」的寶貴聖旨。
    在伍連德倡導下,錫良在吉林等地組建防疫總局,形成了中國最早的衛生防疫行政體制。

    防疫措施耗資巨大,費用吃緊,帝國財政緊張接濟不上,錫良的辦法不是向國民募捐,而是事急從權,向銀行借款。
    對於在瘟疫中衝在前方的防疫人員,錫良上奏朝廷,為防疫人員「照軍營異常勞績褒獎。其病故者,依陣亡例優恤」,當時定下的標準,醫生殉職可以得到撫卹銀1萬兩。清代一品大員年俸僅180兩,對比之下可知分量。
    都說防疫是戰場,醫生是戰士。這位大清總督用實打實的真金白銀,讓這句口號沒有流於空文。
    另一方面,錫良對防疫中庸碌無為、推諉拖延的官員,也是毫不留情,吉林西北路道於駟興、吉林西南路道李澍恩都因「防疫不力」被革職。

    錫良甚至做到了,在列強環伺的東北,成功擊退了俄、日以協助防疫為名,對中國主權的進一步染指。
    他是一個走鋼絲高手,而且是在鋼絲上負重前行。

    錫良是一個縮影,折射了那個衰老腐朽的帝國機體中,生命力頑強存在的那個部分。
    在東北鼠疫的全程中,這種生命力從不同縫隙折射出來,例如,帝國在執行東北全域封鎖、山海關五天隔離政策時絕不容情,不搞特殊。朝廷頭品大員,太子太傅、欽差大臣鄭孝胥從東北公務返回,老老實實在山海關隔離觀察五天。
    錫良也是一個寓言,證明即便是只剩一口氣的腐朽滿清政府,老老實實按科學規律辦事,仍然能夠有所成就。
    ***
    在東北鼠疫被撲滅的1911年4月,在朝廷和總督的支持下,萬國鼠疫研究會在瀋陽成立。這是中國本土舉辦的第一次現代學術會議。伍連德當選為主席,為積貧積弱的帝國,贏得了最初也是最後的國際學術聲譽。
    六個月之後,武昌楚望台軍械庫,一陣槍聲響起,帝國壽終正寢。她在對抗瘟疫這最後一戰中迸發的生命力,終究不足以支撐她背負整個民族,踏入現代門檻。
    這個時候,武漢三鎮城門緊鎖。待此地再次封城,已是一百零九年之後。
    錫良總督淡出政壇,七年之後,六十六歲的他患病,拒絕服藥而死,以身為殉,後人又不知所殉為何。
    伍連德博士繼續在中國的醫學啓蒙的路上披荊斬棘。1914,他提議在北京建設現代化醫學院和醫院,這就便是後來的協和。

    1918年,他主持建立了中國人自己的第一座現代醫院,也就是今天的北大人民醫院。
    他還辦了一座學校,哈爾濱醫科大學,發起了一個學會,中華醫學會。

    1935年,他成為第一名獲得諾貝爾獎提名的中國人。
    年老之後,伍連德回到馬來西亞開了一個診所,過著為鄉人看病的樸淡生活。
    先前種種驚心動魄,全如過眼雲煙。此刻神州種種壯懷激烈,也與他遠隔滄海。
    1960年的一天,他起床覺得不適,第二日便合眼而逝,年八十二歲。他走的默無聲息,但中國的防疫史和醫學史上,他的名字永世長存。
    撫古思今,我們抵御瘟疫的戰役還在進行,這是前所未有的全新病毒。但我們的經濟基礎、組織能力、科研水平、群眾認知,都比一百多年強的太多。
    我們也理應有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英雄和賢者。
    這段歷史,經得起後人的反思和審視。

  • 吉林動物醫院 在 朱成志的華山論劍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2-07 12:02:52
    有 137 人按讚

    滿清王朝對抗瘟疫的最後一戰
    原著:汪十句

    當下疫情嚴峻,武漢封城,全國揪心,共克時艱為第一要務。

    而一百多年前,大清王朝在面對瘟疫的舉措和表現,而今看來,有很多令人動容和深思的細節。

    ***
    1910年,宣統二年,在千載未完成有變局中步履蹣跚的帝國,已進入壽終正寢的倒計時。

    內憂外患,變亂紛起,財政千瘡百孔,但外表竟還有一幅欣欣向榮的景象。在尊貴的攝政王爺載灃看來,帝國正在勵精圖治,立憲大計按部就班。

    軍隊改革也成效卓著,河間、不彰德兩次盛大閱兵,一派兵強馬壯。

    就在這時,一場突如其來的瘟疫,將帝國打了個踉蹌。

    事發10月25日,同樣是個冬天。在中俄邊境的小城滿洲里,兩名從俄羅斯歸國的勞工,在旅店一夜暴亡,屍體呈紫黑色,死狀可怖。

    十二天之後,同樣是兩名勞工死在哈爾濱旅店,並將令人胸疼、咯血、呼吸困難的奇怪症狀傳給了同住旅店的四位房客。

    帝國政府收到了第一份疫情報告。

    其實,此前瘟疫在國境之外已悄然萌芽。

    侵佔我國大片領土的沙俄,因人力不足,當時招募了大量闖關東的中國勞工,很多勞工的工作,是在西伯利亞的曠野捕獵旱獺。旱獺是珍貴的毛皮動物,卻也是鼠疫桿菌的重要宿主。於是,中國勞工的聚集地,陸續有人出現鼠疫症狀。

    因為西伯利亞地廣人稀的緣故,一開始疫情並不嚴重。但沙俄政府出於極端自私,不僅隱藏消息,還將出現症狀和疑似症狀的勞工強行驅逐回中國,從滿洲里到哈爾濱這條路,正是他們返鄉的必經之途。一路上天寒地凍,大多數人只能在擁擠密閉的小旅店、大車店中投宿,大大增加了疾病傳播的概率。

    很快,瘟疫在勞工聚集的哈爾濱道外傅家甸地區大規模爆發。很多人全家死去,屍體隨處可見,街道猶如鬼城,連前來處理的警察也紛紛倒下。

    數年之前,以哈爾濱為中心、貫穿全東北的T字形鐵路網剛剛通車。這在當年絕對是黑科技,但此次此刻卻成了瘟疫傳播的幫手。瘟疫順鐵道一路蔓延,長春、瀋陽接連失陷,關內的河北、山東也爆出疫情。

    越來越多的人倒下,而人們對瘟疫的原因竟一無所知。

    眼看就是帝國子民的滅頂之災。

    要知道,中世紀歐洲的黑死病就是鼠疫,死者三四千萬,差不多相當於整個歐洲人口的三分之一。當年的疾病傳播絕無此時迅捷,而此時應對鼠疫的治療手段相比黑死病時並無實質進步。抗生素的發明,還要到幾十年之後。

    不過,一直被反復抨擊、唾罵、恥笑的帝國政府,在當時的反應還算及時。

    高層沒有把重心放在管控信息、維穩、處罰「妖言惑眾者」這些事情上,而是盡其所能,派出了所能找到的、最精英的專家隊伍。

    經外務部右丞施肇基力薦,擁有劍橋醫學博士頭銜的天津陸軍軍醫學堂副監督,時年31歲的馬來歸國華僑伍連德,被任命為東三省防疫全權總醫官。

    他帶著助手,手提滿滿一箱檢驗器材,於12月24日抵達瘟疫中心哈爾濱。

    ***
    伍連德的第一個任務,是要鎖定瘟疫的病原。

    最直接的辦法,肯定是解剖屍體做病理分析。但在當時中國,拿死人動刀是與老祖宗的規矩相悖的。權衡再三,伍連德選擇了一位死於瘟疫的日籍女子,在一處簡陋的民居秘密進行。顯微鏡下,鼠疫桿菌暴露無遺。這也是中國第一例有記載的病理解剖。

    這是一場恐怖的鼠疫。

    但伍博士很快陷入了矛盾之中——按傳統理論,鼠疫主要通過動物媒介,只要做好鼠類和跳蚤的滅殺,就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而滴水成冰的東北嚴冬,動物活動困難,本應不利於鼠疫擴散,可鼠疫偏偏還在快速擴散。

    伍博士帶著疑問,冒著生命危險反復深入疫區中心傅家甸。他發現很多家庭都是室內一人染病,很快感染全家,而室內捕獲的家鼠身上並無鼠疫桿菌。

    於是,伍連德提出了一個前人聞所未聞的大膽理論——這一次的鼠疫,存在人傳人的情況。而且從呼吸道感染症狀嚴重的情況判斷,極有可能是通過飛沫,在人與人之間進行呼吸傳播。這就是日後醫學界熟知的「肺鼠疫」。

    但是,這個理論在當年太過石破天驚。法國權威專家梅斯尼當時也在東北,他對伍連德的理論嗤之以鼻,僅僅按傳統理論進行防護,便放心大膽去診斷患者。

    結果,六天之後,梅斯尼染病去世。學術界震驚,至此相信了伍連德的理論。

    同樣對他表示信任的,還有身陷滅城之災的哈爾濱全城,以及整個帝國政府。

    伍連德爭分奪秒的提出了一整套防治方案。

    ——在治療方面基本無計可施的情況下,唯一的求生之道是防,是要掐斷鼠疫的傳播擴散之路。

    ***
    他的方案,今天看來也是很先進的。這套方案有三個原則,三個大招。

    第一招是管理傳染源。

    士兵挨家挨戶搜尋感染者,一旦發現馬上送到醫院,按重症、輕症、疑似進行分級處理,避免交叉管理。病人房屋用生硫磺和石炭酸消毒。

    這一方面最難啃的骨頭,還是屍體處理,中國人入土為安的觀念根深蒂固。但當時東北大地土硬如鐵,在無法深埋的情況下,只剩下了一條路,燒。

    伍連德反復做工作,在朝廷聖旨支持下,1911年1月31日,辛亥年大年初二,伍連德親眼見證之下,傅家甸2200具病人屍體被澆上煤油,付之一炬。這可能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集中火葬。

    第二招是切斷傳播路徑。

    既然肺鼠疫可以人傳人,那就必須採取斷然措施,對人員流動進行必要管制。政府從長春調集1160名士兵,對哈爾濱疫區進行嚴格的封鎖和交通管制,疫區被分成紅黃藍白四個區域,每個區的居民佩戴同色證章,只能在本區活動。

    伍連德提出的「疑似」概念,以及疑似患者每天測量體溫、檢查症狀,連續七日正常方可解除隔離的處置原則,一直沿用至今。

    可能成為傳播載體的疑似者,被伍連德安置在由120節火車車廂改建的隔離營中,營中設置醫護人員和巡警,嚴防交叉感染。由此,中國開始建立起最初的現代防疫管理體系。

    同時,為了避免疫情持續擴散,從1911年1月開始,東北境內鐵路陸續停駛。1月13日,帝國在山海關設立檢驗所,凡經過旅客,均需停留五天觀察。1月15日,陸軍部加派軍隊,阻止入關客貨。1月21日,又下令斷絕京津交通。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封的不是一座城,而是整個東北。

    第三招是保護易感人群。

    伍連德認為,易感人群包括疫區附近居民,特別是其中抵抗力低下的老幼居民,也包括在一線與病患頻繁接觸的醫護人員和警察。

    他要求醫護與軍警嚴格佩戴口罩。帝國工業基礎孱弱,口罩庫存很快告罄。他因地制宜,發明瞭一種紗布口罩,雙層棉紗夾一塊吸水藥棉,稱為「伍氏口罩」。

    這種口罩成本低廉,防護性能雖不如現代產品,但相比暴露面部畢竟是巨大進步。

    顯然,上面這些方案再先進,沒有當局落實也只能是一紙空文。所幸,東三省地方政府和帝國高層,竟然迸發出超乎尋常的行政效率,迅速調集資源,付諸實施。

    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每日報送的死亡人數超過200,傅家甸居民死者超過四分之一。但在三管齊下的策略之下,形勢開始逆轉。

    1月31日,傅家甸疫區死亡人數掉頭向下。2月20日,所有採取防疫措施的疫區,死亡人數均開始下降。

    3月1日,哈爾濱首先實現了零死亡。到四月,鼠疫終於徹底撲滅。

    事後統計,這次鼠疫死亡人數超過六萬,相當於東北1400萬人的0.4%左右。不可謂不慘痛。但相比起事之初人們的估測,包括外國學界與媒體的估測,又是個巨大的成就。

    當時外媒認為,如控制不當,這很可能又是一次世界性災難。

    橫向比較,且不說慘烈的歐洲黑死病,五六十年前雲南鼠疫,死者差不多有一百五十萬人,昆明人口損失一半。十餘年前香港鼠疫,是病情較輕的腺鼠疫,且在大英帝國治下,仍有兩千五百人死亡,考慮到香港當時僅二三十萬人,死亡率高達1%。

    經此一役,伍連德博士和他開創的現代防疫體系功不可沒,他這一代的中國醫者,深入死地,義不惜身,總結實踐的諸多寶貴經驗,至今仍在福澤後人。

    ***

    知道伍連德博士事跡的人其實不少。但當時面對重大疫情,站在伍連德背後,支撐他的帝國行政體系,迄今為止,研究和關注的人並不太多。

    不想談太複雜的「體制問題」,只提一個人,當時的東三省總督錫良。

    東三省總督這個職位,如套用日下,大概相當於黑吉遼三省的省委書記兼省長,位高權重。時任總督錫良,蒙古鑲藍旗人,屬於晚清政界的開明人士,素有能吏之名。

    在歲月塵封的歷史檔案之中,錫良在瘟疫中的表現可圈可點。

    他沒有出於對紅頂落地的恐懼,封鎖消息,欺上瞞下,而是反復向朝廷上書,奏報疫情。

    檔案中也找不到他在此時此刻「觀看文藝演出」或是「組織群眾集會歡度新春」的記載。反倒能看到,他發電中東鐵路各州縣,要求把每天鼠疫在各地的流行情況及時用電報進行彙報,並且關於防疫電報一律免費。

    在那個年代,這絕對算得上「信息透明」。

    他給予了伍連德充分信任,伍連德所有的專業建議,要變成切實有效的措施,都不可缺少錫良治下東北行政系統的高效支持。

    當伍連德提出焚屍動議,各界反對紛紛,幾乎無法推進的時候,錫良力排眾議,支持他上書陳情,最終獲得攝政王載灃支持,求得一道「奉旨焚屍」的寶貴聖旨。

    在伍連德倡導下,錫良在吉林等地組建防疫總局,形成了中國最早的衛生防疫行政體制。

    防疫措施耗資巨大,費用吃緊,帝國財政緊張接濟不上,錫良的辦法不是向國民募捐,而是事急從權,向銀行借款。

    對於在瘟疫中衝在前方的防疫人員,錫良上奏朝廷,為防疫人員「照軍營異常勞績褒獎。其病故者,依陣亡例優恤」,當時定下的標準,醫生殉職可以得到撫卹銀1萬兩。清代一品大員年俸僅180兩,對比之下可知分量。

    都說防疫是戰場,醫生是戰士。這位大清總督用實打實的真金白銀,讓這句口號沒有流於空文。

    同時,另一方面,錫良對防疫中庸碌無為、推諉拖延的官員,也是毫不留情,吉林西北路道於駟興、吉林西南路道李澍恩都因「防疫不力」被革職。

    錫良甚至做到了,在列強環伺的東北,成功擊退了俄、日以協助防疫為名,對中國主權的進一步染指。

    他是一個走鋼絲高手,而且是在鋼絲上負重前行。

    錫良是一個縮影,折射了那個衰老腐朽的帝國機體中,生命力頑強存在的那個部分。

    在東北鼠疫的全程中,這種生命力從不同縫隙折射出來,例如,帝國在執行東北全域封鎖、山海關五天隔離政策時絕不容情,不搞特殊。朝廷頭品大員,太子太傅、欽差大臣鄭孝胥從東北公務返回,老老實實在山海關隔離觀察五天。

    錫良也是一個寓言,證明即便是只剩一口氣的腐朽滿清政府,老老實實按科學規律辦事,仍然能夠有所成就。

    ***
    在東北鼠疫被撲滅的1911年4月,在朝廷和總督的支持下,萬國鼠疫研究會在瀋陽成立。這是中國本土舉辦的第一次現代學術會議。伍連德當選為主席,為積貧積弱的帝國,贏得了最初也是最後的國際學術聲譽。

    六個月之後,武昌楚望台軍械庫,一陣槍聲響起,帝國壽終正寢。她在對抗瘟疫這最後一戰中迸發的生命力,終究不足以支撐她背負整個民族,踏入現代門檻。

    這個時候,武漢三鎮城門緊鎖。待此地再次封城,已是一百零九年之後。

    錫良總督淡出政壇,七年之後,六十六歲的他患病,拒絕服藥而死,以身為殉,後人又不知所殉為何。

    伍連德博士繼續在中國的醫學啓蒙的路上披荊斬棘。1914,他提議在北京建設現代化醫學院和醫院,這就便是後來的協和。

    1918年,他主持建立了中國人自己的第一座現代醫院,也就是今天的北大人民醫院。

    他還辦了一座學校,哈爾濱醫科大學,發起了一個學會,中華醫學會。

    1935年,他成為第一名獲得諾貝爾獎提名的中國人。

    年老之後,伍連德回到馬來西亞開了一個診所,過著為鄉人看病的樸淡生活。

    先前種種驚心動魄,全如過眼雲煙。此刻神州種種壯懷激烈,也與他遠隔滄海。

    1960年的一天,他起床覺得不適,第二日便合眼而逝,年八十二歲。他走的默無聲息,但中國的防疫史和醫學史上,他的名字永世長存。

    撫古思今,我們抵御瘟疫的戰役還在進行,這是前所未有的全新病毒。但我們的經濟基礎、組織能力、科研水平、群眾認知,都比一百多年強的太多。

    我們也理應有,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英雄和賢者。

    我們一定能取得勝利,將代價盡可能的控制在最小限度,也一定能讓我們所經歷的這段歷史,經得起後人的反思和審視。

    這個新年的過法,可能很多朋友都受了影響,和慣常有所不同。新年始終是孕育新生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