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合法農舍貸款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合法農舍貸款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合法農舍貸款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合法農舍貸款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小胖子的陽春麵,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參選就是想要得到執政權, 那為什麼各種不實抹黑都做? 多年前酸別人老肉乾, 今天自己不也是老肉乾? 老肉也就算了, 還一邊讓候選人扮白臉, 一邊放競選辦公室出來咬人, 雙面手法, 令人不齒 . 宿舍是文化大學在管理, 要住幾個人, 關侯友宜啥事? 以前念書住宿舍不也都是四人一寢, 還有六人一寢...

  • 合法農舍貸款 在 小胖子的陽春麵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6-18 20:44:00
    有 182 人按讚


    參選就是想要得到執政權, 那為什麼各種不實抹黑都做? 多年前酸別人老肉乾, 今天自己不也是老肉乾? 老肉也就算了, 還一邊讓候選人扮白臉, 一邊放競選辦公室出來咬人, 雙面手法, 令人不齒
    .
    宿舍是文化大學在管理, 要住幾個人, 關侯友宜啥事? 以前念書住宿舍不也都是四人一寢, 還有六人一寢, 騙人沒念過書嗎?
    ================
    侯友宜撇文大宿舍爭議 蘇辦批公然說謊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461661

    文化大學聲明沒有使用補助款
    http://www.storm.mg/article/450069

    此案並不複雜:侯妻娘家繼承祖產, 在陳水扁任台北市長任內貸款建樓,取得建照及集合住宅使用執照,並申請多個門牌出租。其後,文化大學因宿舍不足,七年前與其簽約長期租下整棟樓作為「大群館」宿舍並公告,以符合教育部申報宿舍床數規定。
    六年前,北市府都發局前往會勘,要求宿舍應採最高標準安檢,雙方也均依規定辦理。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3204208

    先不管洪耀福為何把蘇嘉全拿出來鞭屍一次,但這兩件事本質根本不同,蘇嘉全的農舍是因為陷入違反農地農用的質疑,房子本身就有爭議,而侯友宜太太家族的房子本身並無問題,為何要捐?葉元之反問洪耀福,那麼喜歡叫人家捐房子,那蔡英文總統在陽明山也有豪宅,為什麼不捐出來給學生當宿舍。
    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392632
    =================
    Q :侯友宜不是基層做起嗎,那來的錢蓋學生套房?
    A:地是侯友宜妻家繼承來的,興建經費是向親友借錢再以租金慢慢償還。

    Q:為什麼一棟大樓要申請99間門牌?
    A:民進黨質疑這點是秀下限嗎,哪一棟大樓,不是很多戶門牌? 申請門牌的標準是獨立門戶,該棟大樓完全符合,不然陳水扁市府,怎麼會發使用執照呢?

    Q:為什麼文化大學要賠錢跟侯友宜妻家租屋?
    A:
    (1) 2011年,文化大學因為校內宿舍不足,又有大量的學生住宿需求,而文化大學周邊又沒有類似規模,且通過消防安檢的集合住宅,於是表達長期承租的意願。
    (2) 承租的範圍不只99戶房間,還包括了公共空間、地下室以及建築外的私人用地空間。
    (3) 承租條件是由文化大學主動提出,文化大學原本的方案是「每年2000萬元」,後再評估經營狀況後,希望調整為「第一年1500萬元,之後再逐年調漲5%」,獲得同意。

    Q:那為什麼學生宿舍卻如此狹窄,四個人要擠小小的5坪房間?
    A:該棟大樓原本是2人一間,而文大承租後改為4人一間。可能考量宿舍供不應求,文大選擇照顧多一點學生,而每位學生的空間變小,侯友宜妻家完全尊重文化大學的決定。

    Q:那為什麼現在民進黨說大樓違法?
    A:這也很難理解,大樓的使用執照,是1997年的陳水扁市府通過的,2013年北市府再次會勘也沒問題。為什麼當時合法,現在卻有爭議?只能說是選舉到了,連文化大學學生的住宿權益,也不顧了。
    https://udn.com/news/story/7323/3201548

  • 合法農舍貸款 在 Zen大的時事點評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6-10-29 19:22:47
    有 25 人按讚


    問題是,誰執政都同一批官僚制定政策,而執政黨不是沒有該領域人才就是裝傻!

    [從缺工到菜蟲,從政策看滅農。]

    📰檢調大動作調查終於抓到菜蟲了,300噸胡蘿蔔⋯⋯
    📰專案小組抓到農場僱用非法外勞,最高罰款75萬元。

    看到這些新聞,身為一個讀農也務農的溫室農,我想和學弟妹說,如果你不是家中有底的農二代,如果你有更好的發展,千萬別在台灣返鄉務農,太辛苦了,這個國家長久以來的大方向,看似挺農實質走向滅農。

    🚫農地新三寶-農舍、工廠、太陽能
    精美的農舍、非法的工廠、打綠能旗幟的太陽能板,可說是農地上最有產值的作物。真正要蓋農業用包裝場,走合法途徑還得面對一堆規範限制!
    農地農用喊了這麼多年,有落實了嗎?也因此,台灣農地的價格高昂,網路查都知道是世界第一。

    🚫嚴格卻過時的農業法規
    偶然機緣下,有幸參與日本超商Lawson農業部門在台灣講座。其中一句話令人印象深刻:「台灣的T-GAP規範比日本J-GAP還嚴格,相信台灣農業發展是更好的。」當下覺得日方人真好,台灣農業法規常常是用限制來解決問題,對政府來說最簡單又不麻煩,而有關係者還能沒關係地鑽漏洞。

    🚫媒體渲染的農藥萬惡
    在台灣,對於使用農藥似乎還有所誤解,隨著科技進步,大藥廠常推出效用更好、毒性更低的農藥,若有興趣可以上藥毒所查查台灣安全用藥規範。

    只是,目前規範常常出現許多類似農作物的用藥完全不一樣,使人無法理解到底為什麼,連本科系的自己根本都背不起來還得翻資料。這樣依賴農藥行配藥的農民,會完全清楚哪些可噴、哪些不能撒嗎?

    再加上,現在露天農作物大多請人代噴,如果被鄰田污染,即使濃度遠低於標準值,只要該藥劑非該項農產品的法規用藥,新聞便會以斗大的標題「XX菜驗出禁藥」,誤導消費者造成恐慌。鄰田污染相關法規只要一日不制定,推行再多驗證、標章都無法保障消費者和用心農民。

    🚫支撐產業的高齡棟樑
    勞動部不斷地想用農業缺工來解決失業問題,但是說一句難聽的,現在各行各業都在難請人,肯工作就找得到適合職缺,懶惰成性者更不可能願意下田。
    在農業外勞開放未現曙光的現下,尚有農產品能吃,要感謝農村高齡棟樑還願意勞動、要感謝部分農作物已自動化;至於其他還沒自動化農產品,尤其是蔬菜,如果沒有每年颱風讓部分農民想去賭風災過後高價,願意種的菜農真有那麼多?但,必需嚴肅地說,缺工影響農業發展,之後只會越來越浮上檯面。

    🚫台灣淺碟市場
    在台灣已經很習慣聽到:菜價低迷、菜農泣豐收;或是菜價高昂、菜販哀哀叫。換成任何一項農產品皆適用,台灣就這麼丁點兒大,隨便一個氣候異常,就影響價格甚鉅。

    缺貨就進口呀⋯⋯
    進口生鮮不是在亞馬遜或淘寶上購物,今天下單最慢過幾天就到貨。

    盛產就出口啊⋯⋯
    先不說全年供貨,連盛產期的供應量都不穩定,貿易商怎麼去談市場?
    那為什麼不穩定?
    沒有工人!沒有工人!沒有工人!!!
    沒有工人,再厲害排程及栽培技術都是假的,依然只能侷限在逐漸退休的現有成員,穩定供貨更是難上難。

    共同外銷啊⋯⋯
    現在耕地面積分散到光一個貨櫃裝滿可能要整合不只20個農戶,一季只會出一個貨櫃嗎?這種「爽缺」沒有深厚的產業力,只會走向曇花一現。

    盛產時冰起來做調節呀⋯⋯
    才剛找到一位僅冰300噸胡蘿蔔,卻被扣上菜蟲之名的供應商,身為曾在菜市場打滾數年的現役農民,有種現在是要鬥死從生產到銷售整個產業鏈的感覺。

    🚫國際競爭力的口號
    務農至今也才沒幾年,似乎是為了掩蓋國家長久以來對農業的極度看輕,口號一提再提,搞得每年都好像農業起飛新元年,但很巧地卻又幾乎停留在空泛表面。而應該帶領產業進步的農業預算,又有多少編在具實質幫助的研究或是建設上呢?

    🚫看看政策再來考量是否投入
    這幾年不斷地以各種補助、低利貸款、以及美好文宣鼓勵年輕人投入農業。但我想告訴學弟妹們,現下如果選擇農業來白手起家創業,為了要在裡面獲利而投入的那份心血,用在其他行業可能更值得。只能說,目前我們不會放棄也不能離捨,確實是因為對農業還有愛也還有債。

    種植農作物需要的專業本就不易掌握,再加上目前政策法規環環相扣導致的種種限制,對於這樣夾縫中求生存之務農路,安份守己第一線農民的無力和無奈,何時才能傳達給法規制定者呢?我們想要的,是一個穩定產業環境⋯⋯

    #鄉下小農婦的murmur又臭又長卻是字字血汗

    #忙到昏天暗地還硬擠時間寫到頭暈眼花

    #從缺工到菜蟲_從政策看滅農

  • 合法農舍貸款 在 {Fish睬政治}孫博萮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5-06-12 10:08:45
    有 7 人按讚


    6/12「農地農用及農舍」論壇 @台大農經系
    http://youtu.be/J7qE5Oo6cZo

    6/12上午去台大參加的論壇
    以我的理解
    目前政府的方向並尚未朝全面限建與禁建發展

    只是農民身份的審核會更明確
    起造與轉讓的農民身份也要被確認

    目前已有農地的諸君
    只要是有實際在從事農業生產
    理當起造資格不會受到影響

    我聽在場多數意見是認同未來應朝產活分離去規劃
    或是透過農村再生計畫將舊農村土地再做統整滿足居住需求

    或許也會規劃部分區域為低密度住宅區
    以滿足希望能擁有如鄉村的生活空間的居住需求
    但是是建在合法的建地上
    減少農地被破碎與消失

    另有提到土地儲備制
    是未來可以研議的方向

    我有在會議中提問請教在場官員:

    到底「農舍」如何定義?
    是滿足耕作需求(停放農機具等)?
    耕作期間的暫歇需求?
    還是農民的居住生活起居需求?

    農舍的定義不清
    造成目前這些爭執
    到底營建署對於農舍的容積與高度等規定是否合理
    與其相關建築、稅率或排污的管理等
    便難以被檢討

    但這個問題在現場未獲答覆

    再者,
    農委會強調興建農舍是「特許」(special permit)
    而非「權利」(right)
    這部分是在立法之初已確立
    只是審核時有沒有落實

    過去監察院亦有提出糾正
    因此持續有修法動作

    我另有提出:
    中央應將農舍違規的稽查與地方來研議
    (違建拆除的權責在營建部門不在農業部門)
    不然以宜蘭一年僅50萬的違建拆除預算與稽查人力
    恐怕要確實落實管理有相當的困難度

    再者更重要的是:
    未聽說政府部門在提高農民收入的部分
    有什麼樣的政策規劃?
    以解決農民因所得過低
    面臨必須賣地的窘境
    (可惜這個問題也未獲得回覆T_T")

    會後我也有針對前兩天有民眾提到農會擔心農地崩盤
    造成農會貸款呆帳導致反彈等問題
    水保局林副局長回覆說根據農委會的計算
    這部分問題其實並沒有那麼嚴重
    請農會放心

    我便有提醒說那這可能要再加強溝通
    以免造成地方不必要的恐慌
    林副局長有同意這個部分會加強宣導 :)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