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各種同學大學讀哪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各種同學大學讀哪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各種同學大學讀哪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各種同學大學讀哪產品中有89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619的網紅多糖教室 毛小孩教育訓練,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幼犬社會化淺談 不論是工作犬或伴侶犬,所面臨的第一個教育關卡,就是社會化。白話來講,社會化就是一隻狗對社會的認識與適應的過程,是一種環境和經驗交互影響的作用。 幼犬前四個月,我們稱之為社會化的黃金期,幼犬在這一個階段,就像海綿,源源不絕的吸收來自環境的各種刺激,由感官接受到這些新鮮的資訊,大腦...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3的網紅樂筆 x 日光實驗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歡迎光臨~我是樂筆! 真的想不起來怎麼跟Nick變成好友的,仔細想想我們似乎沒有共同興趣、家世背景也相差甚遠,但莫名變成同一群,總是很三八的在各種留言、署名處的最後寫上BFF (best friend forever)。 高二上學期還沒結束,某次班會,老師突然宣布:「同學們,有件事情想先跟大家說...

各種同學大學讀哪 在 樂ʕʘ̅͜ʘ̅ʔ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7 17:06:34

線上上課vs 實體上課 #樂的分享 開學前三週改成遠距上課了⋯ 至少是個好事吧(?) 不過這樣大家全部都亂了套 因為前一週還要跑加退選,現在大家也都在等。 ⋯ 有人問我說,線上上課跟實體上課哪一個比較好呢? 其實我覺得各有好處也各有壞處。 實體上課的好處呢就是 1.可以見到同學教授不用特地...

各種同學大學讀哪 在 又曦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24 03:29:44

暑假太長,酷熱的夏日太無聊,阿東說不如把久沒聯絡的小學同學約出來看看。 我知道他只是想見小學時暗戀多年的女神茵茵,便幫忙約人。 結果大家都考完試無聊,一下子竟約出來十幾人,決定去卡拉OK。 我跟阿東卻遲到了,一進K房看見一個穿著吊帶長裙的漂亮女孩,馬上搶著說︰ 「哇,茵茵!女大十八變,你比以前更...

各種同學大學讀哪 在 涵寶寶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24 10:01:44

不一定要當個夢想家,只要成為自己人生的探險家 記得大學時在社團,看著那時候大一社員的 Fiona @heyfeefee,帶著點靦腆、迷惘,但仍然勇敢地接受不同挑戰、自我探索,接棒成為社長,後來交換去美國。 Fiona 到了美國後,雖然聊天的機會變少了,但每次閱讀他的部落格【#糖霜與西裝】,總能看...

  • 各種同學大學讀哪 在 多糖教室 毛小孩教育訓練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9 10:24:35
    有 21 人按讚

    幼犬社會化淺談

    不論是工作犬或伴侶犬,所面臨的第一個教育關卡,就是社會化。白話來講,社會化就是一隻狗對社會的認識與適應的過程,是一種環境和經驗交互影響的作用。

    幼犬前四個月,我們稱之為社會化的黃金期,幼犬在這一個階段,就像海綿,源源不絕的吸收來自環境的各種刺激,由感官接受到這些新鮮的資訊,大腦學習去判斷,這是緊急而重要的資訊,哪些是日常而不重要的訊息。大腦在這段期間練習,哪些刺激危及生命,哪些刺激不需要花費資源去注意它。狗狗的大腦在這段期間學習,未來應該怎麼反應,哪些事情應該要注意,哪些事情會自動被忽略。

    就像一個正常成長的人,不會去注意每天走過的路口,有多少車子多少行人,不會去注意錯身而過的路人,這一切都太正常了,正常到你的大腦告訴你的眼睛去忽略他們,但你的大腦一定會去注意,那間正在裝潢的新餐廳,斑馬線多了一個身著粉紅兔子裝的傢伙,還正在跳街舞。這些都在我們常識能理解的範圍。

    然後請你想像,一隻異形突然出現在你面前,你會怎麼反應?生平第一次看到異形,你是會去研究看看他是什麼、嚇得呆住、衝上去攻擊、或者轉身就逃跑?而這邊是你的大腦感覺到危機,可能做出的正常反應。感覺到危險,而必須做些什麼反應,這是生存本能。

    一隻狗兒社會化程度,就是看他對外在生活環境習慣的程度,他的生活中有多少危機需要去處理,他對危機的處理方式又是如何。一隻狗感覺危險而做出某些特定的行為來保護自己,這完全是正常的反應,不正常的是狗感覺這個世界處處危機,不正常的是飼主養育了幼犬,卻沒有幫小狗做社會化。

    盡量降低大腦感覺危險的項目,我們就越不用去處理,狗狗因為感覺危險而出現的正常反應。

    正確的早期幼犬社會化,只需要飼主付出低廉的心力,就能收穫一隻良好的成犬,幼犬是CP值最高的訓練時期。然而沒有社會化,或者錯誤而糟糕的社會化經驗,人狗都將為此得付出極高的代價,社會化問題會延生出各種嚴重行為問題,一隻狗可以不會坐下趴下,卻絕對不能沒有社會化。

    注意重點:
    1.所有的經驗必須是“良好而愉快”的經驗,壞經驗則會帶來反效果,還不如不要做。
    2.如果想要正確幫幼犬做社會化,除了自己嘗試練習,如果擔心做錯,可以選擇找專業正向訓練師學習
    3.如果已經是嚴重程度到出門抓狂或發抖不敢動,請找專業正向訓練師幫忙,自己錯誤的嘗試,或是試圖去懲罰狗兒,只會越搞越糟糕

    你可以這麼做,你也需要這麼做,帶著你的幼犬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捷運、巴士,坐個一站也好,帶著你的幼犬去逛街,買杯飲料、吃個飯,坐在大馬路旁麥當勞戶外座位,逛逛百貨公司、B&Q大賣場,還在念大學,可以帶去班上讓幼犬和同學們認識,帶去工地見識卡車和怪手,在國小前面等小朋友放學,和小朋友互動(注意不要讓幼犬被小朋友嚇到),帶去牧場看看牛羊馬兔鼠,每天挑選不同的地點,豐富小幼犬的生活經驗,從小建立面對環境變化的能力。

    看不同的顏色、踩著不同的地面、看著不同的人群、嘗試啃咬吃不同味道軟硬的食物、嗅聞不同的氣味,聽聽萬千變化的聲響。

    你絕對不想養一隻一出大門完全都不敢動,什麼都害怕的狗,聽到任何風吹草動就發抖,被車燈照到就嚇屎(嚇到拉屎),路旁旗幟飄一下就驚到鬼吼,不論是出門就抓狂型或是發抖不敢動型,人狗都會生活得非常辛苦。

    如果害怕傳染病,幼犬第一劑打完後,抱著帶出門,天天去不同的地方感受,嘗試各式各樣的刺激,接觸人群也是可以的。

    真的等到三劑打完,甚至更大才帶出門,就相當於等到你的小孩都已經讀國中了,你才帶他見世面,雖然身體健康,但是心理已經不健康了。

    多糖教室毛小孩教育訓練 訓練師半糖媽

  • 各種同學大學讀哪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8 10:24:53
    有 1,067 人按讚

    【做錯事的背後,是說不出的難】

    夜裡傳來一個中年男性的懺悔:

    「我怎麼變成自己最不齒的人?」

    他是我在寫失業一書的受訪者,時不時會傳來最新動態,我對他的狀況滿了解的。年輕時,他是典型的天之驕子,台成清交這類頂尖大學理工研究所畢業,進的都是像台積電這樣的大企業,薪水優渥,前途光明。後來有一波到中國大陸工作,他覺得應該去闖一闖,跟著去了,並且娶妻生子,妻子也很優秀。

    哪裡知道台商變港商,再變成百分之百陸資,他就被辭退。回台時,已經事隔10年,人事變遷,謀不到職,到處碰壁。這兩年鐵了心想考公務員,都快50的人,也不得不佩服他。可是妻子找不到好工作,孩子還小,他只得一邊上班一邊讀書。這個年紀,腦力不如年輕人,還要熬夜讀書,是極大的挑戰。

    他評估之後,認為私人企業太操,沒法留時間與體力讀書,就盯著公家機關想當聘雇人員。為此還考了一張執照,我考過,不到10%的錄取率,他居然一次就考上,看起來的確是K書的料!即使如此,卻競爭不過沒有執照的年輕人,教過他的教授跟單位熟,嘲笑他是沒有背景、沒有後門,本來就沒他錄取的份。

    磕磕碰碰多次之後,終於讓他找到一個國宅類似總幹事的位子,事後才發現必須24小時待命,隨時都有住戶帶著各種疑難雜症找上門,搞得他更沒法讀書。問題是全家沒人同意他辭職,說還不是有人一邊工作一邊讀書考上的。後來也不知道是幸或不幸,他被新冠確診,必須就醫與隔離,妻子才同意他離職。

    這次終於讓他找到坐辦公桌的工作,需要專業知識,不是一直有工作來,他跟主管商量好,沒事時讓他能讀書。不到一個月被檢舉了……主管當然不能再保他,而且反過來盯他死緊。對於檢舉的人,他一點都沒有責怪,反而覺得丟死人,罵自己是「時間小偷」、「占公司便宜」,還說做過高階主管的他—

    「什麼時候開始幹起這種偷雞摸狗的事!」

    唉,一塊錢逼死英雄好漢,人窮就是會跳牆,都顧不了下一餐了,哪裡還顧得了職場的倫理道德?接著他跟我再講了一個法師的例子,他們熟識,法師有一次跟他抱怨,請一位工讀生管理書籍,後來發現一得空,工讀生就在讀學校的書,他很生氣,說這位工讀生會損福報的。他聽了之後說:

    「法師在說的時候,我一直覺得他是不是在說我?」

    可以想見他的罪惡感有多深。後來再聽到有兩位公務員跟他抱怨一個國防役的年輕人,說年輕人上班時都在準備公職考試,工作品質很差。不久年輕人考上公職,他們更加不諒解他。這讓我這位中年朋友得到兩個結論:

    1. 網路說一邊上班一邊讀書,是騙人的,因為工作一定做不好。

    2. 一邊上班一邊讀書的結果,是背後留下罵名,多年都洗不掉。

    我不免想起同學30多年前的例子,她男友的父親是部長的機要秘書,權力之大可想而知,安排她畢業後到部裡做工讀生,在一樓大廳櫃檯,我每次去找她,都看到她把書大喇喇地攤在櫃檯上,一點都不掩藏。即使到今天,我有時到一些公司,仍然會看到相同景象,第一個直覺都是他背後有靠山,不可待慢。

    剛畢業的年輕人可能認為這沒啥大不了,沒工作時看自己的書,又沒礙著別人,有什麼不對?可是這位朋友做過大企業的高階主管,明白這是錯的,一旦被檢舉,便感到道德與信用這整座山完全崩塌。可是由於他自失業之後,一路走來的過程我都明白,真的無法用任何道德的評價來加於他身上……

    更何況當他跟我說非考上公職不可,我就更默然。他說自己現在的心態是,當不當老闆無所謂,幹不幹大事也沒關係,但是—

    「有薪水栽培小孩、有退休金安老才是真的。」

    回首過去的近50年,這位朋友哪一天不是兢兢業業、全力以赴?從小認真讀書、考上名校、讀理工熱門科系,畢業後進大企業拼命工作,接著沒待在舒適區安逸過日子,跳出來冒險,到中國大陸闖盪十載,還娶了能幹的妻子,哪有在混呀?失業後,忍著屈辱,彎下腰到處找機會,能做就做,哪有面子可言?

    到了今天,居然為了偷偷讀書被檢舉,我相信他心中有很深的感慨,想問自己這一生到底哪裡做錯了?也許,這就是命!我是活越大年紀,越沒有「是非」與「對錯」,反而會去看到背後的「難處」,該留給人空間時,就別把事情說絕了、把人逼死了。因為你永遠不會知道對方說不出的秘密,以及背負的辛酸。

    所以在生活中,我們儘量做到—

    1. 不了解真相前,先不做評價
    2. 給人一步退,留人一碗飯吃
    3. 人生沒有對錯,只有不得已

    感同身受別人的難,我們才會真正學會寬容,也才會獲得道德上的自由。

    讀了本文有受益,請留言+1。

    ***

    歡迎大家加入我的fb社團:「洪雪珍寫作變現」,有三個好處:
    1、你投稿,我點評
    2、你會看到「從不會寫作到會寫作」的成功案例
    3、我會教你寫作招術

    至於想要詢問我的課程,包括求職、轉職、加薪、高薪,以及斜槓、寫作,⋯⋯都歡迎加入我的Line@ ID:@ca141719,助教協助你。

    攝影:旅居加拿大的畫家吉仔冰GiABing

  • 各種同學大學讀哪 在 蔡蔡老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7 18:28:29
    有 201 人按讚

    趁假日好天氣出去走走
    來到久違的淡江🔆
    雖然我不是淡江畢業的
    但曾在這裡帶過華語營隊
    加上同行者有身為校友的妹妹
    就來一趟淡江之旅吧!

    前往的路上可以不停聽到我妹分享
    哪間餐廳還沒倒啊~
    哪間燒烤是宵夜首選啊~
    以前都會去哪棟建築影印啊~
    再到各種恐怖故事、同學奇葩事蹟、路邊小貓小狗等等
    沒想到過了這麼多年她還是能當專業地陪😂

    在校園裡走走逛逛時遇到了兩個高中生
    趁著假日來「未來想就讀的大學」感受一下氛圍
    OMG我突然以前的回憶全部湧現😱

    以前高中總是被課業追著跑
    只有稍稍清閒的時刻才能出門透透氣
    每當去到大學校園參觀時內心總有許多OS
    💬我考得上這間嗎? 這會是未來四年生活的地方嗎?
    💬這校園好美可是離家好遠,會不會到時候很想家?
    💬算了等考上再說,說不定根本考不上
    💬不對不對我竟然對自己下詛咒,這句話收回吧拜託不要被聽到🥺

    在那個對自己還不是那麼了解的年紀
    書包裝載著身邊所有人的期待
    手上的2B鉛筆帶領著自己前往下一個學習的場域

    大學會決定一切嗎?
    四年的時間對年輕時來說好長好長
    對一生來說又好短好短
    就像葉丙成教授說的:「人生不是贏在十八歲就好」
    大學當然不會決定一切

    但大學的回憶重要嗎?
    一個能讓你有許多不同體驗、學習各種課程、認識來自四面八方的人的環境 (不局限於大學,很多地方也有這樣的環境)
    真的會有很深刻很難忘的回憶
    看著我妹嘰哩呱拉的身影就知道了😆

    此篇獻給青春難忘的回憶
    那些只屬於自己的回憶

    #你的大學有什麼難忘的回憶嗎?
    #這次還聽到了宮燈姐姐的故事🧐

  • 各種同學大學讀哪 在 樂筆 x 日光實驗室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5-07 07:00:18

    歡迎光臨~我是樂筆!

    真的想不起來怎麼跟Nick變成好友的,仔細想想我們似乎沒有共同興趣、家世背景也相差甚遠,但莫名變成同一群,總是很三八的在各種留言、署名處的最後寫上BFF (best friend forever)。

    高二上學期還沒結束,某次班會,老師突然宣布:「同學們,有件事情想先跟大家說,Nick有些人生規劃,這學期結束就要出國讀書了。」語畢,空氣與時間凝結成雨,班上籠罩著無邊無際的低氣壓,每個人心裡、臉上都溼答答的。

    「可能當時我們都太年輕,不知道怎麼去面對離別。」錄Podcast時我們談起當時的心情。

    多年後我們談起這些回憶,好慶幸在生命中可以遇到這般相知相惜的朋友,真的,至今仍深深感謝。

    「那你知道自己去哪裡讀書嗎?」

    「我也不知道耶!當時覺得在台灣讀書太痛苦了,能出去都好。」Nick笑著說。

    他當時也沒想到,即將獨自前往的貝里斯Belize在中南美洲,搭飛機超過30個小時,至少得轉機兩到三次,瀕臨加勒比海,到處都是珊瑚礁,學校還在熱帶雨林裡。

    在貝里斯兩年的時間,Nick完全變了一個人!經歷「買賣國際駕照」、「網路不穩孤獨想家」、「公車驚魂記」等事件洗滌,他成為獨立、創意、勇敢而且充滿自信的人。現在他是大全世界一通遊留學中心與Qpapa線上英文的負責人,成為二十幾歲的年輕創業家!

    對了,他在貝里斯讀完高中後到加拿大讀大學!如果大家很喜歡請敲碗加拿大的留學記!才有理由再請老闆來一次!

    📁節目收聽方式:
    Apple Podcast、KKBOX、Spotify 🔍歡迎光臨

    - -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sunlightpen007/​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sunlight007_/​
    ✒️合作邀約:hisunlight007@gmail.com
    💰小額贊助我們做更好的內容
    https://pay.firstory.me/user/sunlight​

    - - -

    主持人兼編輯 Host/Editor/:樂筆
    剪接師 Sound Editor:Papa.H

  • 各種同學大學讀哪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11-30 12:03:58

    剛升上大學,進入傳播系的時候,學長姐半開玩笑地說:「傳播系就是女生當男生用,男生當畜生用!」。不過一眼往班級望去,能夠馬上感受到男女比的懸殊,也就是說畜生也才十根手指頭的數量可以拿來使喚而已。

    求學時期有海量的拍攝作業,不論男女都有機會接觸各種職位的工作,從製片、編劇、導演,到攝影、燈光、美術,但出社會後,並沒有許多同學繼續留在影視圈、電影圈,女性的佔比看起來更少了,不如學生時代的比例,我在心中埋下一絲絲小困惑。

    畢業後的某天,在我工作的新聞團隊裡,刊出一篇《男人的奧斯卡?女性入圍者從未超過四分之一》,資料上顯示,女性入圍人數最少的前五名是視覺效果、攝影、原創音樂、導演、音效剪輯,最多則是服裝設計、妝髮、外語片。實在與刻板印象毫無違和啊!最出乎意料的是,原本以為會吸引以性別平權為主線來進攻留言的讀者,結果反而有不少「女性影視工作者低是正常現象,本來職業就有不同需求。」、「這沒什麼好爭辯吧。」的言論,完全喚醒自己差點遺忘的小困惑,我想知道,是職業需求、還是職場環境影響她們的選擇?她們現在又去了哪裡?

    我開始跟拍仍待在影視產業的大學同學,與剛畢業(也許)即將踏入圈子的學妹,她們告訴我曾經的遭遇,包含因為女性身份不被信任的工作能力,「妳可以嗎?」、「妹妹拿得動嗎?」只是基礎提問,還有家人的擔憂、對未來的不確定、接案工作的不穩定、思考創作的動力。

    雖然這部紀錄片是以女性影視工作者為出發點,但我並非想把問題根源一味怪罪給男性,我相信他們同樣會有他們碰到的難處,就像在片中主角身上看見的困頓,不全然是「女性限定」。影片後半部,一場平凡的大學同學聚會,我們畢業三年左右,不長不短,有人在媒體圈、有人在影視圈、有人在公關業、也有人做著毫不相干的工作內容。「誰明早五點要出班」、「哪個台立場誰買的」、「我們也是要吃飯賺錢啊」是老友間的娛樂家常,卻讓我感到微微的心酸、微微的無奈。

    紀錄片暫時告一段落,我可能還無法找到完美的答案來解釋困惑、去解決問題。對我來說,眾人齊力完成一部電影、一項產品、一場展演,都是件既浪漫又了不起的事,就像裡頭主角說的:你只要喜歡,可以把事情做好,專業不應該被性別侷限住。

    攝影:李昭妟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female-on-the-set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在地影像扎根計畫 #攝影工作坊

  • 各種同學大學讀哪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1-31 09:57:09

    剛上大學時,老師曾說過:「美術系每一屆有70個人,最後只會剩下5個成為藝術家。」這句話後來膨脹成了巨大的焦慮,在當時我們還不清楚什麼是「藝術家」的時候。

    從美術系畢業後,每個人都回到各自的現實生活中,可能開始家庭責任、經濟壓力、社會或藝術市場的檢驗,應付各種生活壓力幾乎是分身乏術。在理想與現實的夾殺下,在不同時刻選擇離開「藝術家」這條路的65個人,他們去哪裡了呢?

    畢業幾年後,我開始追蹤大學同學們畢業後的生活發展。片中的主角們分別處在即將畢業、剛畢業、畢業幾年後的三種階段,各自面臨不同的困境,摸索自己的位置與社會的需要,面對創作這條路,不斷徘徊於離開與繼續前進之間。在忍受生活的不穩定、低薪、不被家人與社會理解的處境下,用盡全力尋找「創作」與「生活」並存的方式,他們不一定要成為「藝術家」,只是為了繼續熱愛的「創作」。

    這部片並不是要去訴說「他們最後有沒有成為藝術家」,也並非抱怨「藝術家之路的困難重重」。隨著主角們的生活轉變走到整部片的結尾,「藝術家」三個字幾乎早己消失無蹤,最後留下的只有他們內心共同都不願割捨的「創作」。

    從小到大,我們都曾有過無法對家人說明「創作」這件事的困境。從前他們看不懂你在搞什麼藝術,畢業後他們不懂你為什麼還想繼續,現在他們不懂你為什麼下班不休息,還花時間忙碌於不一定有產值的作品。

    「創作」對每個人來說都有各自的意義,而那些意義經常聽來像一首字詞錯亂的詩,我們甚至不可能去解讀他人的意義。所以當有人問:「這麼累,為什麼要繼續?」雖然很難說明清楚,但你就是知道,它是你內心怎樣都無法割捨最炙熱的一塊。

    離開學校後,我也曾經歷一段生活轉換的劇烈陣痛期,無法繼續創作,也找不到並存的方式,不知道自己正走在什麼路上,也沒辦法對家人或師長訴說內心的焦慮。開始拍攝部紀錄片之後,我才慢慢能夠了解,其實是否成為「藝術家」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選擇用什麼方式讓「創作」繼續延續在生命中。

    攝影:陳靖宜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workshop-dear-artist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在地影像扎根計畫 #攝影工作坊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