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吃友復化療藥物的經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吃友復化療藥物的經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吃友復化療藥物的經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吃友復化療藥物的經驗產品中有1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癌友有嘻哈 謝采倪,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癌症飲食營養,應該要怎麼吃才好?】 剛罹癌時,有一段時間我經常和媽媽吵架。媽媽總為我買三餐、貼心為我準備健康的食物,但我卻因為沒有食慾,總吵著說想喝飲料、或是吃麥當勞。 當時在媽媽眼中,我是不懂珍惜身體的孩子, 都罹癌了怎麼還盡想吃垃圾食物? 而我總感到委屈,因為我不是不願配合, 而是治療副作...

吃友復化療藥物的經驗 在 台籍女子在德國的吱吱喳喳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2-03 19:25:05

繼昨天接到健保要漲價的通知後,大概全德國的公保保戶都傻眼,今天公保大老TK老闆說:不要緊張!這次漲價僅限2021年,2022年會漲更多🤑。 昨天大家看到我們繳的健保保費後,好像滿多人有一些疑問,我歸納出以下幾個: 1. 萬一薪水不夠支付那麼高的保費怎麼辦? A: 不是每個人都繳一樣的保費,公保...

吃友復化療藥物的經驗 在 靖靖容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2 23:04:06

《生活紀錄》 最近在忙什麼呢?(文長慎入) - 除了照常的教課排練外,身邊朋友應該都知道,Qb農曆年初的時候因為莫名原因(推測是帶去給人家洗澡時受傷)無法跑跳,食慾也不好,好不容易年後看醫生情況好轉後,又發現乳頭附近長了腫瘤,在諮詢醫生和上網查了無數案例後,決定先以內視鏡結紮,減少賀爾蒙刺激,再來好...

  • 吃友復化療藥物的經驗 在 癌友有嘻哈 謝采倪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08 11:00:46
    有 792 人按讚

    【癌症飲食營養,應該要怎麼吃才好?】
    剛罹癌時,有一段時間我經常和媽媽吵架。媽媽總為我買三餐、貼心為我準備健康的食物,但我卻因為沒有食慾,總吵著說想喝飲料、或是吃麥當勞。

    當時在媽媽眼中,我是不懂珍惜身體的孩子,
    都罹癌了怎麼還盡想吃垃圾食物?

    而我總感到委屈,因為我不是不願配合,
    而是治療副作用真的讓我很反胃,只吃得下比較提味或重口味的東西。

    食慾不振導致營養不良,是許多癌友在癌症療程中經常遇到的問題。
    飲食問題,也經常造成癌友及照顧者之間產生口角及爭吵。

    食慾受影響怎麼辦? 癌後該怎麼吃、又該如何維持營養呢?

    我整理了一些之前詢問醫師和營養師的資訊:
    【癌症飲食營養,應該怎麼吃才好?】——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
    ✋ 常見問題1
    #為什麼做完治療後會沒有食慾呢?
    做完治療沒有食慾,其實主要問題是出在「味覺嗅覺」變化。

    治療期間癌友對甜和酸味的感受度會降低、鹹的味道會改變、而苦味和金屬味則會放大。
    像明明愛吃巧克力變得覺得太苦,吃紅肉覺得鐵腥味很重。

    如果反胃不想吃東西,市面上也有不添加維生素礦物質的乳清蛋白營養飲品,也是不錯的選擇唷!

    .
    ✋ 常見問題2
    #罹癌後還能夠正常飲食嗎? #難道就不能再喝手搖杯吃鹽酥雞了?
    其實罹癌後不代表喜歡的東西都不能吃。療程就已經很艱辛,如果飲食被完全被限制就太辛苦了。

    飲食上的大守則是 #不要吃生的、#不要吃不乾淨的食物,建議以高蛋白、高熱量的均衡飲食為主。偶爾為之破戒吃個麥當當、鹹酥雞、冰淇淋是沒問題的。

    但這些食物多油多糖,還是要克制唷。(我們也不想要罹癌後胖太多吧XD)(偷偷說,癌後我大概胖6公斤有。)

    .
    ✋ 常見問題3
    #不想變胖所以吃比較少可以嗎?
    癌症療程期間,不建議減肥唷!醫師和營養師總是耳提面命我們要注意自己的體重(甚至希望我們增加體重),是因為癌友需要有更多的體力去接受抗癌治療,例如說手術、化療、放療等。

    很多治療都會破壞身體細胞,需要花更多能量修復。

    所以癌友必須要比一般人多攝取20%甚至更多的熱量,才不會導致體重不正常下降。

    .
    ✋ 常見問題4
    #沒有想刻意減肥但胃口很差,#該怎麼多攝取熱量?
    若是有胃口不佳、或是需要補充更多熱量的需求,除了飲食上可以多加點「酸味」來刺激食慾,其實市售也有很多癌症營養配方可以考慮!

    舉例來說:含有魚油、精胺酸、核苷酸三效營養素的癌症專用配方,一瓶就有360大卡,蛋白質含量也高,手術、化放療前後7日使用對於提升身體體力與指數都有效果喔!

    (或是和自己約法三章:集滿吃三次健康的,就犒賞自己吃一頓麥當當大餐,也會有食慾大振的奇效XDD)

    .
    ✋ 常見問題5
    #為什麼有時候術前檢查後會延後治療還要打小白針呢?
    會延後化療,有可以是因為白血球指數不足,需要打小白針,刺激體內白血球生長。

    白血球是人類身體裡最重要的免疫機制。
    正常的白血球指數會落在4000-10000個/mm3,如果低於3000以下,醫師為了確保癌友的安全,處方小白針給癌友施打。

    但小白針的副作用不少,打完聽說也會很不舒服。建議大家平時還是透過補充足夠營養,增加身體能量來提升自我保護力,才能避免白血球指數不足,造成延後療程日。

    大家千萬不能有「延後治療」,就是「多賺到放風時間」的錯誤觀念喔!

    因為每次療程日的安排,都是醫師計算過要維持癌友體內藥物濃度用的。體內藥物濃度低,等於是給了癌細胞中場休息時間。

    .
    以上~這是我整理出關於癌症飲食營養的知識小補帖,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更多抗癌小撇步,可以參考我和Hahow合作的線上課程:

    【癌友有嘻哈的20堂抗癌課】
    課程連結:https://hahow.in/cr/hiphopani

    .
    20堂抗癌課,一共三小時,集結了專業的醫師、營養師、律師、假髮店店長協力開課。課程可隨時無限觀看,你能自己決定要在什麼時間觀看。

    我將抗癌三年來的經驗,及想說的話、都收錄在這堂課裡了:)

  • 吃友復化療藥物的經驗 在 血。拾人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3-18 21:37:48
    有 24 人按讚

    【血拾CH筆記|罹癌前的生活與確診歷程-上】

    這週CH分享實在太有趣!
    有 #德國醫院移植經歷
    以及 #因治療獲得免入伍門票 的超樂觀分享者

    認識不同地域的治療經驗
    不同戰友看待確診的角度
    幫助點醒自己糾結已久的盲點

    🔸#確診前的生活型態🔸
    #睡眠少 似乎是比較多人共同提到的
    工作時間長、心理壓力大(歷經情感問題)
    或長期處於情緒緊繃狀態
    當然,也有作息好超養生不煙不酒的健康模範生

    血癌發生原因很難說得明確
    除了 #生活型態
    透過 #盤查基因突變 是常見的作法

    🔸#病發徵兆🔸
    發現自己患病,初期徵兆多半類似感冒症狀
    感冒不癒、頻繁高燒、牙齦腫脹,甚至貧血暈眩
    有些是觀察到皮膚異常瘀青並且擴大、增多
    或者膝蓋疼痛

    比較幸運的人,在進行定期健康檢查時
    就發現血液指數異常(偏低或飆高)
    進階檢查才發現
    骨髓中已出現芽細胞(blast)
    即刻進入早期治療

    #定期關心身體做全身健康檢查
    有助早期發現發病徵兆


    🔸#知道確診時自己與家人做了哪些事?🔸
    ⠀A. 哭~爆哭~打給通訊錄的親友們一起哭!
    ⠀B. 埋頭瘋狂查詢資料瞭解自己未來要經歷的事,抓著醫師問
    ⠀C. 超前部署準備好治療所需的一切物品,等醫師號召入院

    #你_是屬於哪一種呢?

    確診當下對心情的衝擊肯定是晴天霹靂
    面對未來治療的歷程、治療效果的不確定性
    讓家屬及病人本人無比焦慮

    有2個分享者的做法乍聽下佛系
    可是,當不知所措時,或許是種應對態度

    #醫師說什麼就做什麼
    積極配合治療計畫,交給專業的來

    #完成心裡想做的事情後甘心回醫院治療
    不論吃美食、滑雪、旅遊,調整好抗戰心情!
    ⠀(❗第二種方式務必要獲得醫師評估後才能進行)

    通常血液疾病的治療
    一個療程約需要3~4週時間
    如果血球恢復狀態不快延長住院
    到6週都有可能

    (📌出院評估:白血球長到2,000以上或嗜中性球比例足夠,確保身體有基本保護力)

    另外,血液疾病必經的檢查
    #骨髓穿刺 #骨髓切片 是確診重要依據

    做的時機點通常會在:
    1⃣「血液報告發現異常後進一步檢查」—確診
    2⃣「每次化療結束等血球恢復好,出院前做一次」—比較療程效果
    3⃣治療結束後的「定期穿刺追蹤」—數個月1次,每個人不同


    🔸#確診後第一次療程的醫療🔸
    第一次總是最繁雜、陌生、恐懼...
    充滿對化療的負面印象

    但是,現在台灣的化療用藥真的非常進步
    會在掛上化療藥前,給一些副作用的預防劑
    (止吐、止暈、先讓病人入睡)度過不適期

    讓化療過程相對舒適,提升病人恢復的效果

    而打化療之前, 幾乎每個人都會做
    #安裝人工血管 (port-A) 或 #中央靜脈導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

    目的是要
    「讓藥物更安全及順利的輸入體內」
    「減少感染風險」

    如果同時有多種藥物要施打,也有
    「節省給藥時間」的優點

    有位病友提及他確診白血病後,只哭了一個鐘頭
    並聽到醫師說 #血癌是有機會治癒的 當下信心爆棚
    覺得有機會痊癒那當然要趕快治療!
    他現在才29歲,不能放棄!!!!

    #罹癌無非是人生谷底_現在做任何事都只會往上攀升
    抱持著這個想法
    每一個醫療行為都是在為罹癌的自己加分
    期待著向大家宣布「我康復了」的那一天

    #謝謝這位病友帶來的力量
    #也謝謝每一位分享者的歷程


    📝下篇文章預告:德國醫院移植方式和台灣大不相同?移植後是混血兒耶!

    📍下週CH房主題:如何和照顧者互動
    (病友/親屬/看護 多方對談)

    #如果有想開聊的主題歡迎留言許願
    #追蹤粉專收到開房通知喔

  • 吃友復化療藥物的經驗 在 台籍女子在德國的吱吱喳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1-03 01:41:51
    有 45 人按讚

    繼昨天接到健保要漲價的通知後,大概全德國的公保保戶都傻眼,今天公保大老TK老闆說:不要緊張!這次漲價僅限2021年,2022年會漲更多🤑。
    昨天大家看到我們繳的健保保費後,好像滿多人有一些疑問,我歸納出以下幾個:
    1. 萬一薪水不夠支付那麼高的保費怎麼辦?
    A: 不是每個人都繳一樣的保費,公保的話會以薪資、職業、婚姻狀況、家庭成員狀況計算,賺多繳多;賺少繳少,月薪低於7、800歐元(約台幣23000)屬低收入戶,就不用繳任何税和健保費。
    2. 公保這麼貴轉私保不是比較划算嗎?
    A: 如果是單身或是結婚但是沒小孩的話確實是,但是如果有小孩之後保私保,很多時候會比公保貴很多。
    再來是在65歲以前,如果有任何問題需要復健或是無法繼續原本的工作,需要接受新的職業訓練,這些費用是退休金部門支付,65歲之後任何復健都是健保給付,但是如果是私保的話,這些保險公司也不是吃素的,私保會竭盡所能地不支付復健費用,常常要醫生寫很多診斷書告(警)知(吿)這個復健治療是必須的,私保公司才會心不甘情不願的支付。
    3. 可是在德國看病都不用額外繳費啊!光這點就比台灣好!
    A: 嗯⋯⋯⋯那你覺得錢從哪裡來!?
    我在德國的幾次看病經驗,手摔斷、看婦科、家醫科、打預防針⋯⋯確實當場完全沒付錢,沒有掛號費、耗材費。在德國很多疾病例如癌症,各種藥物不管是化療、電療、標靶藥物或是心導管手術哪一種材料、住院的各種耗材⋯⋯都不用額外繳費,就是因為大家保費都繳很多,健保制度的經費才足以承擔這些。
    4. 這不是這次我搜集到的疑問,是我之前回台灣聽到親友的抱怨,有位長輩說台灣的醫療就是不好,醫不死也治不好,像糖尿病、高血壓,藥怎麼吃都吃不好,就是要去國外才醫的好。
    我的心裡murmur:自己吃太好生病不檢討不乖乖吃藥控制,很多疾病到世界各地治法都一樣,得了之後就是只能乖乖吃藥控制跟疾病和平共處,這位長輩財力不容小覷,卻也沒見他去他所謂醫的好的「國外」治病🙄
    5. 既然健保收費這麼高,那醫院和國家健保經費一定都口袋賺飽飽囉?
    A: 在這個體系當中,如果明確知道各種開銷和盈虧,就會知道這當中沒有誰是荷包賺飽的,有很多的隱藏花費一般人不會注意到,醫療體系本來就不是以賺錢為目的的營利組織,雖然會無奈要繳更多保費,但是這個制度的用意一直以來都是希望每個人不論貧富,都能擁有平等接受醫療的權利,有的人會埋怨,我繳那麼多卻也不常用甚至用不到,我覺得這根本炫耀文無誤,這表示你/妳不但經濟無虞還一尾活龍欸!! 這樣不好嗎?!有一天當你需要的時候也能夠慶幸有這樣的保障😌
    所以雖然賭爛,還是認命乖乖繳保費,希望院長可以多送一些維持理智的良藥🍷🍷🍷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