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司法改革716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司法改革716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司法改革716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司法改革716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4萬的網紅柯建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刑事訴訟法修法三連發 司法人權大步走】 ⒈再審程序更保障 ⒉被害人參與訴訟 ⒊修法符合人權兩公約 小英總統在2016年就職演說宣示,將會結合社會的力量,積極推動司法改革,隨即在2017年,親自主持司改國是會議總結會議,作成303個點次的決議,交由各機關逐一推動落實。 但是,司改絕對不只是...

  • 司法改革716 在 柯建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12-17 23:29:14
    有 716 人按讚

    【刑事訴訟法修法三連發 司法人權大步走】
    ⒈再審程序更保障
    ⒉被害人參與訴訟
    ⒊修法符合人權兩公約

    小英總統在2016年就職演說宣示,將會結合社會的力量,積極推動司法改革,隨即在2017年,親自主持司改國是會議總結會議,作成303個點次的決議,交由各機關逐一推動落實。

    但是,司改絕對不只是法院、檢察署或行政機關的工作。司改是奠基在龐大的法制工程,必須透過一部部法律的制定與修正,才能夠讓司法煥然一新,所以,為了回應人民的需求,司改對於立法者來說絕對責無旁貸。

    一週內接連兩次院會通過刑事訴訟法:
    ①有關被害人參與訴訟
    ②再審程序
    ③有關人權兩公約相關之刑事訴訟修法
    共計七十五個條文。

    在過去,「被害人」作為刑事司法程序中最弱勢的一方,竟然沒有法律依據可以找親友陪同他到法庭,甚至沒有法源可以要求參與訴訟程序;法院開庭的時候,被害人要承受跟之前侵害他的被告面對面產生的恐懼,還有暴露個人隱私資料的風險;因為不是當事人的關係,法律沒有保障被害人會知道法院每一次開庭的時間,也沒有給被害人對每一項證據還有對被告科刑範圍的陳述意見權。

    以前的刑事司法程序偏重於被告人權的保障,疏遠了這些對案件最有切身之痛的被害人。但是,我要在這邊大聲地宣布,在這次修法施行之後,以上的這些情形不會再發生了。為了讓司法重新贏回人民的信賴,我們大幅提升被害人的程序地位,落實了「建構維護被害人尊嚴之刑事司法」的司改決議!

    除此之外,我們知道,司法會出錯。依現行的制度,雖然蒙冤之人可以提出再審來救濟,但真正能夠成功平反的案件實在很少。經過一番檢討,我們發現過去太多案件,想要提出再審的人就算請了律師,因為制度的缺陷,根本未必能向法院調卷來研究判決有沒有哪裡出錯;還有,就算找到了提出再審的證據,案件到了法院之後,常常有法官根本不開庭就把案子給駁掉了。

    所以,對於這些同樣很弱勢的冤錯案當事人,也在這次修法強化了他們的程序保障,讓想要聲請再審的人有權利可以找律師幫忙,並保障他們接觸、瞭解案件卷證資料的權利;除非是明顯的濫訴,否則法院必須開庭聽取他們陳述意見,必要時還要職權調查證據。

    最後,人權立國的台灣,在今年施行人權兩公約10週年了。對於容易產生人權危害疑慮的刑事訴訟法,立法院也作了全文的總體檢,對於聽障、語障或語言不通的朋友們,一定要請通譯來協助;未來作筆錄的時候,不再強制要求「畫押」;同時檢討了拘提、羈押的要件,建立了我國的米蘭達法則;為了尊重人民的身體及名譽,非必要的情形,戒具不可以濫用;以前只禁止對被告不可以強制取供,未來訊問證人也不行,甚至一樣要全程錄音;為完善當事人的救濟權利,特別延長了上訴(10天→20天)、再議(7天→10天)、再審(5天→10天)抗告的救濟期間。

    這麼多法條,要逐一推動修法,實在不容易。但是,為了提升我國法制水準、增長國民的權利意識,司法體制不改不行!也希望國人同胞可以看見民進黨對台灣的付出與的用心,讓我們持續督促司法、信賴司法。

  • 司法改革716 在 蘇巧慧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6-10-14 14:10:00
    有 716 人按讚

    昨日下午終於無罪定讞的徐自強案,其實已經纏訟21年,程序如此漫長,過程如此反覆,都是消耗人民對司法信任的原因。為了能讓司法重新獲得人民的信任,未來的司法院,必須以改革自己作為第一要務。

    #徐自強
    #司法改革

  • 司法改革716 在 柯建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6-09-02 18:27:07
    有 716 人按讚


    【新國會的挑戰與責任:虎口上拔牙】

    520蔡英文上任後,民進黨國會席次過半成為最大黨,7月25日在民進黨總召柯建銘手中整合下,三讀通過《不當黨產處理條例》。面對未來,新國會有何挑戰,以及必須承擔的責任?

    民進黨身為立院最大黨、重返執政,如何改變過去八年的陋習?從中再次肩負起國會應有的責任,民進黨重掌立法院又有何挑戰?

    台灣人權文化協會,2016年9月1日(週四)晚間七點,在該協會「北台灣辦事處」福爾摩沙教室(台北小巨蛋前,南京東路四段47號5F),以「新國會的挑戰與責任」為題,邀請執政黨民進黨團總召集人柯建銘,談國會挑戰所帶來的契機,以及分享過去如何與國民黨斡旋的經驗。

    來自新竹風城的樸素牙醫,柯建銘的從政之路,與台灣民主發展密不可分,從在野黨到執政黨,每一步都讓他感到刻骨銘心;身為228事件的受難家庭,柯建銘認為他的從政之路,反映出歷史的偶然與必然。

    面對民進黨組成的新國會,柯進銘指出,責任、挑戰與改革已落在民進黨身上,這是個歷史的時刻,更必須滿足民眾對執政黨的期待,而這股深刻的期待,正是造成執政初期陣痛的因素之一。他直言,民進黨國會過半,並不代表掌握大權,而是挑戰與責任的開始。

    過去民進黨身為在野黨,監督執政黨是天經地義的事,更展現了民進黨不畏挑戰的態度;如今民進黨在立院席次過半,國會生態已然改變,如何維持執政團隊的和諧性是首要課題。新國會必須採科學方法,分析國會組成結構,柯建銘強調,儘管立院組成多元,但社會價值觀所期待的「民主」是不變的。

    為了避面國會朝野衝突,且營造一個利於小黨發聲的環境,協商、攻防、談判在柯建銘眼中,有存在的必要;他認為,朝野必須以和解為目標,共同解決台灣問題,不應該造成社會對立與分歧。今年七月立院三讀通過《不當黨產處理條例》,柯建銘表示,民進黨必須清楚,黨產問題不再是選舉時的討論議題,反倒若沒有真正落實,將會對民進黨產生負面影響。

    台大法律學院教授陳志龍點出「司法、財經特權問題」,少數人有組織的人(不到萬分之一),卻長年、不改選,操控司法、財經體系,置其他的多數人民的權利不顧。他強調,司法必須要有良心、公平公正,且不具組織背景,而當前的司法卻不是如此,反有幫派長控問題。《法官法》形同《法官福利法》,無法站在人民這方;他建議,國會能朝「去官化」為目標,整飭台灣司法系統,才能為台灣人民伸張正義。 當今經濟問題,造成崩世代的被害人,但是誰是經濟加害人,才是重要議題。

    柯建銘對此回應表示,台灣司法長期處在封閉體系之內,從制度到人事佈局,都沒人能予以控制,對於司法改革,執政黨會持續精細觀察,達成人民期待;他也坦言,因為「人」的因素,而讓改革過程更加不易。 為了避免人民疑慮,自己人審判自己人,《動腦》雜誌發行人吳進生,也呼應陳志龍教授的二項倡議:一、重大法案由民間參與審理;二、司法人去官化。吳進生先主張「採溫和手段,取漸進措施」;以圖長治久安,只有立法。柯建銘對此認為,這二個目標和民進黨理念相近,應該落實。

    為了避免人民疑慮,自己人審判自己人,《動腦》雜誌發行人吳進生,也呼應陳志龍教授的二項倡議:一、重大法案由民間參與審理;二、司法人去官化。吳進生先主張「採溫和手段,取漸進措施」;以圖長治久安,只有立法。柯建銘對此認為,這二個目標和民進黨理念相近,應該落實。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