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史特勞斯事件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史特勞斯事件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史特勞斯事件產品中有1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以身嗜法。法國迷航的瞬間,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交易》 最近在twitter跟facebook上取消關注了一些大媒題(對我來說不是主流媒體 , 因為只是財團記者的人云亦云) ,瞬間頁面神清氣爽, 也出現了一些我原本有關注卻常常被大媒體洗版式貼文遮住的獨立媒體新聞。 例如這則Nicolas Hulot的性侵害案件。他是誰呢 ? 是前任「生態...
史特勞斯事件 在 以身嗜法。法國迷航的瞬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交易》
最近在twitter跟facebook上取消關注了一些大媒題(對我來說不是主流媒體 , 因為只是財團記者的人云亦云) ,瞬間頁面神清氣爽, 也出現了一些我原本有關注卻常常被大媒體洗版式貼文遮住的獨立媒體新聞。
例如這則Nicolas Hulot的性侵害案件。他是誰呢 ? 是前任「生態、可持續發展及能源部部長」(2017-2018),更早之前是風帆選手、記者、生態節目Ushuaïa的主持人,在2007、2012、2017年都曾表態參選總統。也曾是好幾次法國民調最受歡迎的政治人物。
這麼有名有勢力的人物,性侵害案件卻甚少被提及,的確啟人疑竇。這次是另一位蠻受爭議的記者Jean-Michel Aphatie出書提及。他說« Une société qui n’est pas capable de regarder en face des accusations est une société qui se fourvoie » 一個不能面對指責的社會是一個迷途的社會。
先說說案件吧 ! 指控被性侵害的女子是Pascale Mitterrand,沒錯,是密特朗總統的孫女。「前總統的孫女被性侵害」這種事在台灣不管是真是假一定吵翻天了,在法國卻很少人討論。當然不是因為法國人對性侵害沒興趣,不然2011年時呼聲很高的政治人物多米尼克·史特勞斯-卡恩 (Dominique Strauss-Kahn) ,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就不會黯然失勢了。
1997年,年方19歲的Pascale帕絲卡樂以實習生的身分在Sipa Press擔任攝影記者。Nicolas Hulot當年42歲,已經是名氣很大的Ushuaïa節目主持人,在科西嘉島剛購入一棟豪宅,並獨家授權讓Sipa採訪。帕絲卡樂遂獨自前往,為期一星期。之後她心神大亂,甚至放棄了攝影記者的職業。11年之後,2008年,她終於鼓起勇氣前往警局報案。當時案件有受理,警局也約談Nicolas Hulot,不過當然劇情也不會太意外 : 被控告性侵害的人大都會宣稱是兩廂情願的性行為。所以當然也沒有被起訴。
2018年二月,Ebdo雜誌揭露了這個案件,雖然銷售量不錯,但很快就吹了熄燈號。當時是生態部長的Nicolas Hulot在雜誌出刊之前就上電視台申冤,說這造成他跟家人的噩夢 ! 隔天第一總裡Édouard Philippe跟兩性部長Marlène Schiappa(蝦怕)出聲聲援Nicolas Hulot。但當時的媒體幾乎一片沉寂,既不confirmer也不infirmer,不贊成不反對,彷彿沒有這個事件。
身為記者的Jean-Michel Aphatie自己也覺得很怪,所以他去訪問了幫Nicolas Hulot寫自傳的作者Bérengère Bonte,因為Bérengère Bonte曾訪問當年派Pascale帕絲卡樂去科西嘉島採訪的SIPA媒體負責人Gökşin Sipahioğlu (2011年去世)。這一段訪問也寫在他九月出版的書裡。其實大家都忘記了Nicolas Hulot也曾是攝影師,也為Gökşin Sipahioğlu工作過。
Jean-Michel Aphatie在書中寫道 : Bérengère Bonte說 ,多年之後重聽當年的採訪,才明白「她錯過了ㄧ些事情」。其實是Nicolas Hulot偶然看到了Pascale帕絲卡樂的照片,打電話給Gökşin Sipahioğlu說「把她送來給我 ! tu me l’envoies !」Pascale帕絲卡樂並不想去,尤其不想一個人去。SIPA(Sipahioğlu)回電給Nicolas Hulot這樣說,Nicolas Hulot說「不 ! 她一個人來 !」
Bérengère Bonte說Gökşin Sipahioğlu在描述「他送了一個Nicolas Hulot指名的19歲女孩去給Nicolas Hulot」的時候,還笑了 : 「那女孩很漂亮,跟您一樣 !」Bérengère Bonte說她自己當時也不自在的跟著笑了兩聲。多年後,Bérengère Bonte承認她當時壓抑了自己的驚愕,不敢深入追問,也不敢直視自己內心的疑慮,就連跟別人提及也多所顧忌。畢竟,面對社會地位比較高的人開黃腔,我們常常害怕反駁...
Jean-Michel Aphatie在新書出版之際接受訪問,說他會重提這件事的出發點不是在於Nicolas Hulot,而是因為「la violence」一種暴力,沉默大眾加諸於被侵害女子的暴力。在MeToo運動的時刻,大家都鼓勵被侵害女子勇敢站出來,但現在卻對她們說的話不感興趣 ?
「有一大堆的論據來避免思考這個問題:例如時效prescription。但我們是否對男性統治和暴力的形式給予了應有的關注?答案是否定的。…我們需要改變我們的文化。當我看到Jean-Jacques Bourdin的採訪時,Nicolas Hulot假裝是一個受害者,這把戲也太不可思議了。…沒有理由對一個正在受苦的人視而不見。他們必須得到尊重。…這並不意味著被指控的人是有罪的,但我們必須看清事情。…作為一個環保人物,並不是一個可以得到豁免的圖騰。我知道對一些記者來說,Nicolas Hulot所代表的東西值得崇敬,因此也形成一種事實上的保護。他們對我說:"你想要誰都行,但不能是Nicolas Hulot"。我不是說他有罪,因為我不知道。另一方面,我們必須關心一個在事件發生11年後走進警察局大門的人的痛苦。這必須提醒我們,如果我們認為對婦女的暴力是一場值得在社會上進行的戰鬥。這當然會使我們感到不安,但我們不能視而不見」。
讓我想到最近在翻譯的「白奴貿易」(LA TRAITE DES BLANCHES) ,19世紀末期,數以千計的歐洲白人女子被運往歐陸之外的妓院或王室後宮…也許這種歷史始終未成為歷史 ?
史特勞斯事件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不會是最後一夜》
今晚,由於無預警又宣布輪流限電,憤怒的人很多。
許多事,過了一段時間,自然會落了底。
關於台灣電力不足,自2002年有時因天然氣臨時供應不足停電,有時因311日本福島核電廠危機帶給台灣的恐懼停核四,有時因大燒燃煤火力發電廠造成霧霾,有時因雲林縣長帶頭抗爭風力發電高壓電塔離島風力發電全報廢,有時因工程師錯誤,有時因民營電廠正在整修導致電力不足,有時因缺水,有時因⋯⋯
二十年下來,一個需要仔細思考並且相當專業的細節設計、絕對不能脆弱的電力政策,就在一個個情緒,一個個直覺,一個個抗爭,一個個草率決策中,如今支離破碎。
而且導致它支離破碎的不是台灣電力公司,而是它的大老闆,它供應電力對象的人民,以及這些人民選出來的政治人物。
請不要叫台電公司董事長下台,這個方式2002年已經上演過一場。
它,只是推卸責任,延誤我們面對問題。
台電公司曾經是孫運璿服務十八年的好公司,但自1998年後,台灣政商關係一步步達到最高峰,沒有人罵黑金了,而是舉國擁抱白金。
台電公司一方面開始被掏空,一方面電價被上級要求凍漲,另一方面與民營電廠的合約又被上級要求一簽二十五年並且保証收購價格。
接下來總統說核四要蓋就蓋,要停就停,要復建就復建,要封存就封存,曲折離奇過程中:幾任不同總統,沒有任何國際核能專家組織的意見。
之後中火大燒煤炭,之後林口火力煤炭電廠一連三座行政院長只好吹噓這是日本來的低碳發電廠⋯⋯(這是日本人都不敢宣傳的「成就」)
今天的憤怒,其來有自,但請記得,那是我們二十年來的歷史。
茲轉載今天火冒三丈的幾篇奇文共享。
看完,想一下,未必需要完全同意,但不必失眠。總統已道歉,而且她也已入睡。
尤其史特勞斯祝福各位,再怎麼生氣,也不要忘了經常帶口罩,難得回到中古世紀,享受一下這趟特殊旅程。
*文一:蔡詩萍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134946126/posts/4480636861950768/?d=n
*文二:我尊敬的學姊牛湄湄律師
1)有關停電:很少轉傳網路文,但這篇不轉,對不起這麼有才的作者
總統萬用發言稿範例:
對於_________事故,我代表_________向_________道歉。
這次事故的原因,是_________出了問題。
這凸顯了_________的重要性,也凸顯出_________的重要性。
(注意,上述兩個填空內容,不一定需要相關)
_________不只是_________的問題,它還是_________的問題。
真正該檢討的是,這才是問題的核心。
(注意,這裡的兩個填空內容,必須相關,這是發言主旨)
所以我會要求_________,在最短時間內給_________一個清楚的報告。
_________非改不可,我會把_________列為未來徹底檢討改革的重點。
現在我們最重要的_________,就是要避免_________。
今天的事件,只會讓我們朝向_________前進的決心,更堅定。
不要懷疑我們__________的決心!
2)文三:牛湄湄律師:
有關自我篩檢:看到最近快篩忙翻醫護,雙北忙成一團,北市民的我,將週日5/16晚間一段線上課程的觸動,必須說出來,讓大家看到世界
日前和線上英文菲律賓老師上課,她因四月下旬確診,日前CT值已升到30,仍居家隔離中,她敘述了被感染及發病過程,她說先是有點頭通,輕微咳嗽,認為是小感冒,就吃感冒藥止咳藥,過幾天開始微燒,她自行用快篩試劑(還秀出一盒的快篩試劑,真是讓我長知識,才知道我們居然還不知道這試劑在菲律賓普及到不行,(剎那間,我才認識真相,原來台灣人有夠卑微渺小)或許是初期,驗了仍是negative, 所以就休息,但後轉成會喘,全身無力,嗅味覺大多正常,但發現聞不到咖啡香,經電話醫生問診(不是直接到醫院),要求她去作pcr救護車帶她去醫院檢測後 確診,進隔離所監測抗病毒藥物治療漸好轉,CT值升高穩定後回返家中自主隔離中,但體力仍差。
這老師一向非常謹慎,口罩戴好,酒精隨時噴,甚至都戴護面罩,她也不確認為何被感染,幸運地是她防護作得好,家人未被波及
這個經歷的陳述後我的觸動
1.感染者初期真得不知道自己中鏢,馬尼拉已經lock down, 還是被傳染,這病毒真得很會傳
2.原來快篩劑在他國是隨時可買任意買來自己篩,我們還沒見過這玩意,還得排隊等快篩
3.我們為何沒有電話問診制度,先保護醫護,搞得急診醫院已中鏢多家
看到這裡,你還敢說台灣藍波萬,我三月還很自豪地向這老師誇口台灣很藍波萬,(原來我也被義和團集體催眠了)
聽完這故事,你有何感想你的感覺如何?
如果認同,就分享,這就是真相
*文四:楊渡: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222348278/posts/4658442944173071/?d=n
史特勞斯事件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疫情之前:學會「及時」》
2019年,疫情之前,我開刀肺腺癌:手術非常成功,但因為免疫攻擊體質,久久沒有康復。
那一年我學會了兩個字:及時。
什麼事都不要等,不要等退休、等老去。抓住眼前,該圓的夢,要及時圓。我決定當年前往麻省理工學院當訪問學者,不拖延了,不等身體再硬朗一些,走!
九月一日飛機,直飛紐約,八月三十日帶狀皰疹復發,一次三大片,我只將航班延了兩天,9/3不顧疼痛,飛了。
九月十號,我圓了多年的夢,從紐約至波士頓麻省理工學院報到當訪問學者。
這一趟旅程,我得先克服帶狀皰疹、身體虛弱,很喘之外,還有藍天白雲的太陽。我有一個罕見疾病叫光毒症,從紐約至波士頓的路途,本身就是考驗。
接下來抵達波士頓,我入住東方文華酒店,選它因為它位於一棟連結的大樓,樓下有Eataly 超市,有好幾家餐廳。我以為這樣,自己就可以打理生活,不必被陽光折騰。
波士頓這幾年因為生物科技,旅館又舊又小又貴,我的房間一晚折扣優惠也要2500元左右,但只是一張床,一個小冰箱,小桌,小沙發。再放兩個大行李🧳箱,轉身就會撞到桌角。
我住的房間後來在飯店內很出名,除了待快一個半月之外,侍者互相告知:那裡住了一個東方女子,永遠窗簾拉起,而且兩層,中間接縫處還放上好幾個夾子。
據說這個女人只要曬了太陽,就會「死掉」。
當時我每天上午叫Room Service 當早餐,沒有至人人都喜愛的Buffet 餐廳。因為那裡有一大片窗戶,陽光☀️灑入,於是我每天央求侍者幫我「偷」食物,以免日日吃相同的早餐。
一位西班牙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只好至Boston音樂學院修課、同時打工兼差的侍者,特別同情我。他心中可能想:這個女人,又有怪病,又有癌症,房間永遠不見光,經常聽著一些美好的音樂,出入麻省理工學院。她一定有什麼神秘故事,她的人生可能有著太大的悲劇,使她無緣見到光:必須活在陰暗中。
但她每天笑嘻嘻,而且常常和MIT 的年輕學子一起在Eataly 吃Pizza,尤其酷愛Godiva 的雙淇淋。
這位西班牙男孩,對我充滿了幻想。
有一天他瞧見我正在讀卡謬,他忍不住坐下來和我聊天,問我從哪裏來?「這麼美的妳,為什麼一個人待在這裏?活在黑暗之中?」
我突然決定演一齣戲,人生行樂要及時。我唸了一段卡謬的句子:「一個人只要學會了回憶,就再不會孤獨,哪怕只在世上生活一日,你也能毫無困難地憑回憶在囚牢中獨處百年。」
黑暗,就是回憶的燧道:光,會擊走所有的想像,它太亮,太真實,也太赤裸裸。我們都需要一個黑暗的房間,把過去當膠卷影片,時光沒有流逝,它只是在轉動:我們都不必傷感年華,因為在黑暗的膠卷中,青春、往事、童年,都可以重現。所謂時間,本來只是相對的概念,鐘擺走動,但我還在原地。擺動的鐘,帶入了人、事件:它好似發生了,又過去了,好似未存在。
我的病態哲學式談話,完全折服了這位西班牙年輕人。於是他成為我的義務助理,甚至幫我買龍蝦🦞,買霜淇淋,冰酒。下班時,偶爾他會和我喝上一杯。
某一天晚上,我決定至河邊散步,他當然義不容辭⋯⋯那一天波士頓的風特別大,他想説些什麼時,我「即時」告訴他,假裝不知道他想表達什麼,我説.他讓我想起我的兒子(其實我指的是史特勞斯,因為髮型很像)。他看著我,「及時」對我唱了一首阿莫多瓦的鴿子🕊️歌⋯⋯
約莫一個半月,我離開波士頓那一天,他離情依依,寫了一封信,我也回了他一首詩。
那一年年底我回到台灣,沒多久,隔年一月二十三日武漢封城,人類生活全改寫了。
新冠疫情自二月肆虐全球,三月美國如崩潰的壬國。我們互道平安,以為沒有多久,我可以到西班牙,他可以當地陪。
才一年多,我們都漸漸明白這場大流行,至少2022-2023年才能告一段落:而我的體質:那個非哲學毫無想像空間的免疫疾病,使我一開始就成為不能打疫苗的人。
今生今世我能再旅行,不管是當時允諾再回麻省理工學院,或是我每年的紐約之行,或是⋯⋯可以再飛至空中,四處雲遊的我,可能已經過了六十五歲以上了!
多麼慶幸自己在2019年毫不猶豫,那場及時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