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台達電永續報告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達電永續報告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達電永續報告書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6萬的網紅經濟部工業局,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華紙加入RE100,打進國際綠色供應鏈! 🔎您聽過什麼是「RE100」嗎? RE100是由氣候組織與碳揭露計畫所主導的「✨#全球再生能源倡議✨」,加入成員必須公開承諾在2020至2050年間,達成100%使用綠電的時程⚡,並逐年提出規劃。 以紙漿及紙品加工製造為主要業務的 #中華紙漿,日前...
台達電永續報告書 在 經濟部工業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華紙加入RE100,打進國際綠色供應鏈!
🔎您聽過什麼是「RE100」嗎?
RE100是由氣候組織與碳揭露計畫所主導的「✨#全球再生能源倡議✨」,加入成員必須公開承諾在2020至2050年間,達成100%使用綠電的時程⚡,並逐年提出規劃。
以紙漿及紙品加工製造為主要業務的 #中華紙漿,日前於股東會上宣示以加入「國際再生能源倡議RE100」為目標💪,並帶動供應鏈響應,力拚2030年使用67%再生能源,2050年時將達109%!
🌦面對氣候變遷嚴峻,全球響應淨零碳排倡議,國際上使用綠電逐漸成為趨勢,目前全球已有超過300家企業加入RE100,其中台灣企業包含:#宏碁集團、#台積電、#台達電、#聯華電子、#菁華工業、#大江生醫、#科毅研究開發、#佐研院、#歐萊德、#葡萄王 等10家企業,產業別從科技大廠、紡織業、生技業至保養美妝公司,各行業別皆推動能源轉型以零碳為目標,不只為了永續環境提前規劃,更能協助台灣產品進入國際綠色供應鏈中,提升台灣能見度🌳
更多精彩內容請看《自由時報》https://bit.ly/3wE61ph
台達電永續報告書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跟進台積電 聯電宣布加入RE100 加碼承諾2050淨零碳排(06/01/2021 EIC環境資訊中心)
不讓台積電專美於前,晶圓大廠聯華電子今(1日)宣布加入國際再生能源倡議RE100,於2050年採用100%再生能源,同時再加碼宣布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成為全球第一家宣布淨零碳排的晶圓業者,也是台積電之後第二家加入RE100行列的半導體晶圓業者,及國內第十家加入RE100的企業。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孫文臨報導
RE100是由國際氣候組織(The Climate Group)與碳揭露計畫(CDP)於2014年共同發起的全球再生能源倡議,邀請全球企業公開承諾100%使用再生能源的目標,包含星巴克、Apple、Facebook等全球已逾300家企業加入,總用電量約等於英國(全球第11名)年用電量,其中部分企業已透過自發自用、購買再生能源憑證 、購買綠電等方式達成綠電目標,目前台灣也有台達電、宏碁等10家企業宣布加入RE100。
台積電之後 聯華電子成為全球第二家加入RE100的晶圓業者
全球最大的晶圓製造業者台積電去(2020)年7月底宣布加入RE100,呼應全球再生能源發展趨勢,成為全球第一家加入的晶圓業者,由於高階晶圓製造為高耗能產業,消息一出震撼各界,不僅讓再生能源市場供不應求,台積電股價也屢創新高,更被譽為「護國神山」,不過,目前台積電尚未提出「淨零碳排」的具體目標。
如今,全台第二大的晶圓製造業者聯華電子(聯電)也跟進台積電,宣布加入RE100。聯電共同總經理暨首任永續長簡山傑說,氣候變遷已被視為地球永續的最大威脅,「在疫情緊繃的此刻,聯電抗暖減碳的腳步不停歇」,聯電選在世界環境日(6月5日)前,響應《巴黎協定》,承諾2050年淨零碳排,實踐地球公民的責任,為維護人類永續環境盡一份心力。
RE100主席金敏斯(Sam Kimmins)表示:「歡迎聯電加入RE100倡議,成為全球推動綠電市場變革的300家最具影響力企業之一。」他提到,聯電的承諾顯示使用綠電具有商業意義,鼓勵更多企業共襄盛舉。
聯電(UMC)於1980年由工研院出資成立,目前是全台第二大的晶圓業者,也是全球第七大半導體廠,在全球有12座晶圓廠,每月可生產超過75萬片約當八吋晶圓的產能。由於全球晶片市場熱絡,2020年聯電營收達1768億,創下新高,年成長率近20%。
根據聯電永續報告書,電力是聯電主要碳排放,約占七成以上,也影響營運成本高低,若台灣或新加坡的電價上漲1% ,估計每年營運成本將增加5000~7000萬;若未來台灣要比照新加坡的費率徵收碳稅,估計每年營運成本增加最多2億元。因此聯電多年來持續評估自設再生能源、儲能設施,以及推動節能與溫室氣體減量計畫。
聯電也化危機為轉機,盼透過綠色低碳技術,帶動成長潛力。工業局報導,聯電於新竹的8A廠設置節能措施,並於屋頂設置光電板,未來將擴展到其他廠區。8A廠長劉恩宏表示,「聯電將於2020年起推動『Green 2025』5年計劃,目標每年減少1%能源耗費。」
聯電表示,過去十年來積極推動節能減碳計畫,減碳效益累計達1226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約於3萬多座大安森林公園年碳吸附量。2021年聯電決定進一步加入RE100行列,超前經濟部的用電大戶條款,短期目標於2025年達成使用15%再生能源、2030年採用30%的階段性目標,預計2050年可達成100%採用再生能源。
不只百分百使用再生能源 聯電將投資淨零碳排技術 目標2050碳中和
此外,聯電為達成2050年淨零碳排,將針對營運活動的直接排放、能源使用的間接排放,以及價值鏈產生的間接排放,具體實踐「淨零行動」三部曲,聯電將研發先進晶圓專工技術、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將半導體晶圓製造及IC終端產品使用階段的碳排降到最低。
聯電也要將再生能源推廣至價值鏈,目前已獲得美商應材(Applied Materials)、東京威力(TEL),以及美日先進光罩(PDMC)等逾500家供應商響應支持低碳能源,預期整體供應鏈於2030年將減碳20%、再生能源採用比例達20%,共同打造低碳永續供應鏈。
同時,聯電也要投資淨零碳排放技術,並參與碳抵減專案,來抵減不可避免或尚有削減技術限制的碳排放。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e-info.org.tw/node/231324
♡
台達電永續報告書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年省1520萬度電!台達電跟老祖宗學省電!!! (08/21/2017 天下雜誌)
台灣夏天用電吃緊,總要上演好幾場「電力危機」,能源轉型刻不容緩。2017「天下企業公民獎」榜首台達電,則是效法老祖宗智慧,並結合新科技,2016年,光是綠建築,就可省下超過1520萬度電。
剛公布的2017年「天下企業公民獎」榜單,國內綠能大廠台達電連續2年蟬聯冠軍。台達電發言人周志宏表示,從2010到至2016年,台達電共省下了208億度電。
作者: 吳雨潔
剛公布的2017年「天下企業公民獎」榜單,國內綠能大廠台達電連續2年蟬聯冠軍。台達電發言人周志宏表示,從2010到至2016年,台達電共省下了208億度電。
台達電從2006年至今,在全球已有24棟綠建築。根據台達電的《CSR報告書》指出,光是綠建築,在2016年就可節省逾1520萬度電。
老祖宗的省電絕招:引光、通風
打造綠建築的初衷,來自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的兒時體驗。他曾說,位在閩北的外公家是冬暖夏涼,細細研究才發現,原來在電力尚未出現的年代,古人已懂得順應天然氣候條件,規劃生活空間。當時的他,還不知道什麼是綠建築,卻已領略綠建築帶來的舒適與節能。
傳統閩北建築常用夯土磚,在牆面與牆體之間,保留了一層空隙;這層空隙具有阻絕熱、冷效果。此外,宅院的地坪石板下方,常埋設風道,可導入宅院後方晶水塘降溫的冷空氣,這是在還沒有冷氣的年代,常見的降溫手法。
綠建築的概念,可分成「被動式」與「主動式」。
被動式概念是在建築設計時,預先考慮當地的氣候與自然元素,透過空間規劃,達到加強採光、隔熱、保暖等效果,創造冬暖夏涼的生活空間,也可減少建築物的能源支出與維護成本。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主任仲繼壽舉例,為了散熱,老式建築在門前做水塘、在屋頂做水池或種樹。同樣的,開了窗戶能通風,加了窗簾就能擋風遮陽。
所以,在四川楊家鎮的台達陽光小學,教室與地下室大量採用自然日光,在建築物頂層設計北向天窗,能把室內光照度提高到70到200 lx(每單位面積所接收到的光通量),也可改善夏天悶熱的現象。
又例如,運用「地窖原理」的台達電桃三廠,在地下室打造了通風地道,可引入外面的新鮮空氣,加上挑高空間形成的空氣浮力塔。地道風不僅可降低空調使用率,也讓室內空氣品質流通。雖然要犧牲部份地下室空間,但節能效果依舊划算。
愈多人搭電梯,愈能回收電力
主動式概念是採用節能科技或綠能設備,例如,傳統燈泡改成LED省電燈泡,或是使用變頻空調、智慧軟體,提高建築物的能源效率——像是太陽能光電系統就是主動式的節能設計。
台達電台北總部大樓,硬體設施全面採用「智慧監控系統」。包括將照明設備全部改成LED燈,非常態使用的公共區間,透過感應式控制器進行開關控管;獨立呈現、統計各樓層的用電資料,提醒員工使用能源狀況。改造後,照明用電量節電了74%。
桃三廠的綠色電梯則安裝「能源回收系統」,電力回升單元搭配永磁同步馬達,可把回收電力再投入大樓用電,整體節能超過40%,當電梯負載重量愈重,回收電力愈多。久了也養成大家搭電梯下樓時,盡量把電梯塞滿的畫面。
透過方方面面,台達電從2009年開始,迄今已達到減碳50%的成效。目前用2014年的數字當作基期,預計在2020年再節能30%。
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指出,台達電在台灣的綠能環保上扮演重要角色,參與全球關鍵的巴黎氣候會議,並在海外舉辦綠建築展,已是典範轉型的案例。
台達電執行長鄭平建議,要推動企業節能,企業可先找出基礎數字,以上一個年度的數字,訂立下一年的目標;或拿業界均值,自我要求,並呼籲更多的企業團體與地球公民,加入減緩氣候變遷的行列。(責任編輯:李郁欣)
文章內容資料原始來源: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845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