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達電暖風機線控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達電暖風機線控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達電暖風機線控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達電暖風機線控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118的網紅葛望平,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時間不多,我們應該覺醒了;政府與企業更應該立即著手改變。 歐萊德早在2006年即展開綠色供應鏈計畫,進行產品與服務的綠色創新,2009是全台第一個進行產品碳足跡盤查的企業,並陸續取得... 歐萊德 全台灣第一個碳足跡認證洗髮精 歐萊德 全世界第一個碳中和認證洗髮精 歐萊德 全台灣第一個...

  • 台達電暖風機線控 在 葛望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10-24 08:57:53
    有 13 人按讚


    時間不多,我們應該覺醒了;政府與企業更應該立即著手改變。

    歐萊德早在2006年即展開綠色供應鏈計畫,進行產品與服務的綠色創新,2009是全台第一個進行產品碳足跡盤查的企業,並陸續取得...

    歐萊德 全台灣第一個碳足跡認證洗髮精
    歐萊德 全世界第一個碳中和認證洗髮精
    歐萊德 全台灣第一個碳權交易企業
    歐萊德 全台灣第一個國際(英國)碳足跡認證

    更因產品減碳成效榮獲英國環境組織頒發2018全球環保金獎。感謝環保署、SGS台灣檢驗科技、BSI英國標準協會、Carbon Trust、塑膠中心、產基會,以及為綠色永續創新而努力的歐萊德同仁與綠色供應鏈夥伴們。謝謝大家的支持與鼓勵,我們會持續努力的💪

    《文茜的世界周報》

    (抗議群眾)
    我們現在要死還是改變,請你們做出決定,我們已經比氣候還要更熱、更熱、更熱!

    IPCC發布最新全球升溫必須控制在1.5度報告之後,歐洲大陸從巴黎開始,先後發動了六起大規模街頭示威,呼籲各國政府採取更積極措施,因應當前氣候變化。

    (抗議民眾)
    這攸關於現在到2030年,而非2050年,因為到了2050年,那些今天做決策的人,都已經不在了,他們不必為自己做解釋 !

    (F24新聞旁白)
    IPCC報告指出,依照現在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全球平均氣溫到2040年就會上升1.5℃

    想要低於這個升溫標準,人類溫室氣體排放量必須在2020年達到峰值後急劇下降,全球經濟必須在2050年達成碳中和。科學家說這在理論上可達成,但是現實上是不切實際的。因為這代現在就必須在政策和社會上採取極致手段,才有可能達成這個目標。

    (France 24記者/ Douglas Herbert)
    請大家看看這張地圖,基本上整個地球上沒有一個國家達到《巴黎氣候協定》的要求,每個國家都必須再加把勁,灰色的區域像是美國.俄羅斯還有沙烏地阿拉伯,他們在減碳執行上極度不達標,也就是最差的等級。

    但即使是在上一個等級,也就是圖表中橘色部分,像是加拿大,還有幾乎整個歐盟,基本上就是整個歐盟都是橘色。

    還有中國大陸也是,雖然大陸近年來撥巨資大力整頓煤碳工廠,發展再生能源這都是事實,但還是減的不夠快所以還是橘色,橘色代表的是高度不達標,所以你可以看到地球上多數的國家,都在面對氣候變遷的努力上,交出不及格的成績單!

    從2度C至1.5度C,這關鍵的0.5度C已經不只是一個數字,對人類與物種而言,幾乎等同於「生與死的差別」。

    紐約時報把報告中每個細項放大示警,發現北極夏季海冰的狀態,在地球升溫1.5度C的時候,大多數的夏天仍將維持不變:但若升溫到2度C,無冰夏天的可能性就是十倍。

    全球暴露於嚴重高溫下的人口數也將從14%擴大到37%。

    水資源的稀缺危機會進一步擴大,且伴隨都市人口增加,全球暴露於嚴重乾旱的人數,將會從3.5億增加到4.11億人。

    更可怕的是物種的滅絕,無論是昆蟲 、植物或者是脊椎動物,都可能會翻倍消失。

    全球珊瑚礁的狀況更糟,僅僅0.5度C的差別,可能就將從非常頻繁地大規模死亡,走向「大多數消失」。

    至於海平面上升可能淹沒的人口,在升溫0.5度後也將大幅度增加。

    而全球農作物產量,特別在撒拉哈以南的非洲.東南亞和中南美洲則會明顯減少。

    (金融時報影片旁白)
    到2050年,全球將有近100億人口,對食品的需求將比今天高出60%,然而由於氣候變化,我們將擁有更少資源來創造食物

    英國金融時報在IPCC報告出爐後,也透過一份研究機構報告,對各國政府提出預警,認為因應氣候變遷,必須尋求全新的農業解決方案,包括開發更多垂直農場或是利用機器人投入農作,一味地固守過去,只會對環境釀成既深且廣的破壞。

    (Louise Fresco/ Wageningen UNI執行長)
    我完全相信我們能做到,但這需要政府制定政策,需要民營部門的投資,需要新一代農民,所以很多事情都需要我們一起應用科技,這不能被視為理所當然。

    台灣企業向來關注節能環保,始終走在減碳最前線的台達電,這回也是台灣唯一獲准進入IPCC會場,全程參與會議討論的代表,並在會後帶領台灣與全球同步解讀報告,然而無論是會中或出爐的結論裡,科學家們都深知就算全球即刻對我們的生活方式,進行「前所未有的重大改革」,「我們的緩刑也不過是延長了十年而已」。

    (Laurence Nayman/經濟學家)
    根據當前的自由放任政策是絕對不可能在乎氣候變遷的,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將為碳排放交易系統提供資金,最終它將成為資本主義交易所,氣候不能受到市場力量的左右。

    尤其當下的全球正瀰漫著國家主權主義復辟的風潮,英國金融時報專欄就直言,IPCC這份跨國界全球暖化問題的研究,對於那些想重新用「國界」,將世界分隔開來的人來說,是一個「不合時宜的真相」。

    全球兩大排碳國之一美國的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就公開批評,聯合國報告高估了狀況民眾無須驚慌。

    總統川普更用「背後暗藏了政治目的」,來迴避一切全球暖化,必須即刻採取措施的呼聲。

    (川普/美國總統VS. Lesley Stahl/ CBS主播)
    我覺得有些事情正在發生,有些東西正在改變,但它會再改變回來,我不認為這(全球暖化)是一個騙局,我認為可能存在差異,但我不知道它是否是人為,我會說這樣說,我不想白花數兆數兆美元,我不想失去數以百萬計的工作,我不想處於不利地位。

    主持人:我真希望你能去格陵蘭看看這些巨大的冰山落入海中,讓海平面上升⋯⋯

    川普:但你不知道發生的這一切是否和人類有關,你不知道。

    主持人問:但你的科學家⋯⋯「你的」科學家,任職於美國國家海洋大氣總署NOAA和美國國家太空總署NASA⋯⋯

    川普:我們也有很多科學家不同意這個看法,你必須給我看說這話的科學家是誰,因為他們會有其政治目的。

    在政治人物眼中,經濟議題的分量永遠凌駕暖化,一位替美國能源部長期追蹤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環境科學家就坦言,IPCC報告只是學界的幻想,1.5度C目標無疑是「要青蛙長出翅膀」,依據政治邏輯不可能做到。

    (魯東雲教授/ IPCC韓國氣候談判代表)
    要控制地球升溫在攝氏1.5度C,最重要的衝擊就是成本,要將升溫控制在1.5度C的邊際成本,是2度C的3-4倍,這意味著我們會需要更多成本,才能減少溫室氣體並達成1.5度C的目標。只是我們同時也會從1.5度C目標得到一些效益。

    誰也無法預期暖化這隻脫韁野馬,還會對全球帶來多少難以預期的災害。

    僅僅比前工業化時代高出攝氏一度,我們已飽嚐洪水.乾旱.森林野火及酷暑的試煉。科學家更擔心,埋在極地冰層內的病菌,一旦因快速冰融而擴散,屆時恐怕還會有大規模的傳染病席捲全球。

    我們正走在通往滅絕的路上,除非世界各國政治做出重大改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aWcDyC4zLQ

  • 台達電暖風機線控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7-10-29 07:00:00
    有 1,437 人按讚

    《中天的夢想驛站》

    【台達電是台灣綠色指標性企業 以生動活潑的“綠築跡”全球巡迴展 肩負抗暖化綠色教育的使命 在高雄登場的生態交通全球盛典中 台達電介紹智慧電網與最新節能3/4的8K投影技術 取材自台灣在地角落的“水”為素材 向全球介紹台灣推動環保的努力 與見證高雄加工出口區今昔】

    這是連翻拍都看不到顆粒的全新投影技術,台達在10月高雄登場的生態交通全球盛典中,如擬似真地透過流轉光影,領略水的多重美感和生命歷程,無論是蒸騰的霧氣,水汽,從空拍,陸面,到海底,這部由台達與日本NHK製作團隊攜手合作,名為「台灣好水˙美麗視界」,(Water with Life)的高畫質記錄片,是全球首度以8K投影呈現高解析畫質,且取材深入台灣各個角落。

    「我想假如說8K是(全球趨勢),最近也是(台達)正好把8K做出來,且各方面,我們試下來已經成熟了,所以我們對外來宣布,因為8K到目前為止,全世界還沒有一個規格出來,那我們的話呢,率先地把它做出來,當中要面臨的問題,它的content不夠,因為你好的畫面出來以後,沒有好的content,你還是很難表現出來的,」台達創辦人暨榮譽董事長鄭崇華。

    台達創辦人鄭崇華驕傲地說,8K問世的意義在於,過去HD彩色電視,自然顏色覆蓋率只有35%,但現在利用8K可以做到75%,未來更可望達到99%完全趨近真實,而台達用來播放的這款,亮度達兩萬六千流明的高階投影機,也因為光源從LED燈泡改成雷射,使這台全球首款的8K投影機,光源使用壽命更長,且耗電量比競爭對手,以4台4K螢幕湊出來的8K解析度,足足省下3/4的電力。

    「像日本也有很多大的公司,他們也在同樣的做,我們看下來我們是,買我們東西的人,覺得我們的比他們更好,(所以)東西還沒有完全大量的宣傳,我們已經拿到一些訂單了,」台達創辦人暨榮譽董事長鄭崇華。

    台達綠築跡展在過去短短兩年,巡迴法國巴黎,北京清華,台北華山,累積參觀人數粗估已破九萬人次,雖然是同樣展名,但前進巴黎大皇宮時,他們刻意重現了高雄那瑪夏民權國小的,曼陀羅花造型圖書館,走進北京清華美院,又添加了吳冠中水墨的中國風元素,等回到了台北華山,則結合在地文創意象,如今展覽移師高雄,且又是一個全球盛會,台達決定結合低碳交通和城市電網,再送台灣一個大禮。

    不只透過精緻的觸控式螢幕,讓參觀者得以清楚理解,城市裡的三大電力來源,台達此次在高雄駁二116坪的展區中,還特地規劃出九個區塊,彼此間以交通號誌標線串連,就是要大家確實認識到,一座都市是由建築和交通共築而成,如果想要符合巴黎氣候協定,達成2050年全球的減碳目標,除了推動綠建築,電動車,台達還致力發展智慧電網,未來 一支LED路燈,不但能提供電動車充電,還能加裝安防監控設備,變成更多元整合的智慧型裝置。

    展區中巧妙展示了,台達最新產品應用與前瞻研發技術,像是2014年代表台灣遠赴巴黎,奪下都市設計和能源效率獎項的蘭花屋,此次就特別加上了樓宇自動化的整合技術,而在今年七月首度達成,單月「淨零耗能」的台達美洲總部,也以一種全新面貌亮相。

    該如何讓抽象概念清楚而具體的展現,台達每次策展都給自己設立極高的門檻,此次高雄綠築跡,他們自詡不僅是要做到,「觀眾鼓掌、專家點頭」,還得讓七歲小孩都能領略環保節能的觀念,畢竟保護地球不是口號,必須產生迴響,每一步才能踏得更遠。

  • 台達電暖風機線控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5-12-02 14:59:31
    有 146 人按讚


    【「大自然在說話」影展活動分享】

    此刻的法國巴黎,正舉行全球矚目的氣候變遷會議,最終目的希望能在12天的會議結束後達成共識,朝向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攝氏2度以內的目標邁進。

    這次《報導者》與《CNEX紀實頻道》(http://www.cnex.com.tw/)合作,推出「大自然在說話」影展,於每星期二晚上10點播出。精選五部與氣候環境相關的紀錄片,包括關於沙漠化的《風沙線上》、對照吐瓦魯與台灣的《沈沒之島》、關懷水資源的《傍水而生》,以及討論環境對策的《低碳國度》與《B模式:緊急動員拯救文明》。

    希望透過紀錄片的播放,讓更多人實際了解氣候環境的真相,並起身採取行動,為我們居住的地球盡一份心力。未來《報導者》也將針對氣候環境議題,進行長期且深入的調查報導與分析,請粉絲們持續關注。

    CNEX 紀實頻道

    影展 X 論壇 ▏大自然在說話

    此刻、正有數千名來自世界各國政府與 NGO 代表、工作人員、媒體記者,聚首巴黎十二天,試圖克服彼此歧見,替人類對抗全球暖化的努力制定新的框架協定,替代早已過時的《京都協議書》。與會者期盼,能夠找到一種共識,讓我們能在2050年前,將暖化上升的溫度控制在攝氏2度以內。

    這場會議註定將被寫入歷史,並形塑我們的未來。

    在這個關鍵的十二月,《CNEX紀實頻道》也與《報導者》合作,於每周二晚間十點「地球公民報」主題時段,推出「大自然在說話」影展。我們精選五部與氣候環境相關的紀錄片,包括關於沙漠化的《風沙線上》、對照吐瓦魯與台灣的《沈沒之島》、關懷水資源的《傍水而生》,以及討論環境對策的《低碳國度》與《B模式:緊急動員拯救文明》。

    同時,CNEX 紀實頻道也獲「保護國際基金會」授權,將在頻道上播放「大自然在說話」系列短片。這個系列短片邀請到包括 Julia Roberts、Harrison Ford、Kevin Spacey,以及周迅、湯唯、陳建斌等東西方十五位巨星獻聲配音,以第一人稱口吻,扮演大自然中的雨林、花、海洋等角色。鏡頭下大自然的容顏,搭配的深刻警醒的旁白,提醒我們「大自然不需要人類,但人類卻需要大自然」。

    尤有甚者,CNEX也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合作,將在 COP21 期間持續追蹤會議進度,並於會後(暫定12/20日)邀請環境領域專家舉辦座談,並撰文討論本屆會議的重要決策與影響,與台灣該做的事。

    ▍COP21會後座談
    詳情待確定後公布,請密切關注 CNEX 紀實頻道專頁

    ▍影展片介紹

    ▎風沙線上Whisper of Minqin
    中國 / 54 min / 王文明 / 12月1日22:00播出

    首週排播的《風沙線上》,聚焦在中國西北,正面臨沙漠化危機的甘肅民勤。當地面對黃沙進逼,人口外流,走不走,成為剩餘居民的艱困掙扎。

    十歲女孩何芳菲與幾戶鄰居不想走;他們不想拋下祖先埋骨處、親手建的房。何爺爺堅信,「治沙要靠老百姓」,當地政府期待的「人退沙退」不可能。但在綠洲另一邊,宋和村的陳家想搬卻無處可去。「我們希望政府安置我們,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碳排導致大氣暖化與沙漠擴張、興建水庫更令河道乾涸,人類活動造成的環境變遷,往往回撲人類身上。在《風沙線上》這部片中我們見證了,政府主導的植樹抗沙流於形式而不具效果;遷徙政策又逼迫無數世居於此的家庭,得割裂對土地的依戀。民勤的悲歌,正是這個時代的警語。

    ▎低碳國度Carbon Nation
    美國 / 83min / Peter Byck / 12月8日22:00播出

    過量碳排放導致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帶來諸如極地冰融、海面上升、沙漠化與極端氣候等惡果;這是近年許多紀錄片的主軸。但當多數影片聚焦於問題與成因,《低碳國度》 (Carbon Nation) 這部片調轉鏡頭,聚焦於可能的解決方案。

    本片導演彼得畢克(Peter Byck) 訪問了兩百多位各界領袖,陸續探究各種再生能源、節能科技,甚至是碳捕捉等領域,勾勒了一張宏觀的行動藍圖。本片以樂觀務實的口吻指出,以我們目前掌握的科技,早已足夠開創低碳未來。讓我們一起看看,我們能有哪些努力方向?

    ▎沈沒之島Taivalu
    台灣 / 78min / 黃信堯 / 12月15日22:00播出

    2009年的八八風災過後,台灣開始關注全球暖化,陳文茜的《正負2度C》開拍,同年,聯合國在哥本哈根召開上一屆的全球氣候變遷大會。

    當年八八風災中,台灣收到一筆來自南太平洋友邦土瓦魯的捐款,金額相當於該國全年GDP的百分之一。但在哥本哈根的會議上,也正是吐瓦魯的代表,聲淚俱下地懇求各國正視全球暖化。因為當暖化導致海平面上升,平均海拔兩公尺的吐瓦魯,將會是全球第一個被淹沒的國家。

    本片導演黃信堯在八八風災中,記錄了水淹南台灣的畫面。他同時開始注意吐瓦魯,尋思這個島國的民眾,如何面對「國家可能沉沒」的命運?於是隔年他帶著八十公斤攝影器材跑到吐瓦魯,拍出了這部《沈沒之島》。

    我們來看看:他看到了什麼?

    ▎傍水而生Waterlife
    加拿大 / 109min / Kevin McMahon / 12月22日22:00播出

    水,是地球表面維繫許多生命的介質。但在地表大氣的水循環中,我們熟悉的,往往只有從水龍頭到排水孔的這一小段。

    《傍水而生》這部由加拿大著名導演Kevin McMahon拍攝的紀錄片,聚焦在美加國境的五大湖,一路從源頭的尼皮貢河追索到大西洋。這五大湖水系,蘊含地表三分之一的淡水,供應三千五百萬人飲用。

    片中除了自然美景,也用電腦動畫帶出分子尺度的故事。其除了完整呈現水的旅程,也聚焦在過量漁撈、下水道逸流、工業廢棄物、農業用藥、住宅開發、外來物種、乃至氣候變遷等種種因素,對五大湖水質與生態帶來的威脅。

    ▎B模式︰緊急動員,拯救文明Plan B: Mobilising to Save Civilisation
    美國 / 87min / Hal Weiner / 12月29日22:00播出

    由麥特戴蒙配音,艾美獎製作團隊製作,《B模式:緊急動員,拯救文明》是根據Lester Brown著作的同名書拍攝而成的紀錄片。這部片可以說是一部環境議題的公路電影,在世界各地拍攝最先進與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
    Lester Brown傳遞的訊息清楚而堅定,要嘛面對氣候變遷的現實、不然就要承擔文明消失的後果。最終,這部片也提供觀眾一個新興的節約模式,以再生能源加上實際的政策,來防止全球暖化日益加劇的威脅。

    片中除了有Lester Brown之外,也訪問到諾貝爾獎得主Paul Krugman、普立茲獎建築師Tom Friedman、前州長暨內政部長Bruce Babbitt,以及許多學者及科學家,拍攝的地點則包括中國、日本、韓國、印部、義大利、土耳其、孟買、尚比亞、海地、以及美國。

    聯合主辦:CNEX紀實頻道 報導者 The Reporter
    協辦單位: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Taiwa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TEIA) 環境資訊中心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 低碳生活部落格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