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台藝大碩士科系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藝大碩士科系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藝大碩士科系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歐陽立中 「演說課x桌遊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課程推薦】表演課:做一回人生的主角 跟爸爸一年沒講話, 是怎樣的感覺? 我不知道, 但她再清楚不過了。 那年,她唸家齊女中, 三類組,未來前景一片光明。 填志願時, 她把心輔、心理系全填了上去。 但是,也把一個不可告人的夢想, 偷偷鑲嵌進去。 最後,夢想找上了她, 她上了「台藝大戲劇系」...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60的網紅李黎哈哈LilyHah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很開心子荃願意分享他的經驗給大家,因為真的不是常見的經歷啊~一開始在準備他的訪問資料的時候,實在有點一頭霧水(我對美術館真的不熟悉😅),不過影片當中,他很仔細地跟大家講解在台灣美術館工作與德國美術館實習的差異,以及為什麼想在工作三、四年後,再到德國來念第二個藝術碩士的原因,有興趣就快看下去啦!(bt...
-
台藝大碩士科系 在 李黎哈哈LilyHaha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11-02 21:00:07很開心子荃願意分享他的經驗給大家,因為真的不是常見的經歷啊~一開始在準備他的訪問資料的時候,實在有點一頭霧水(我對美術館真的不熟悉😅),不過影片當中,他很仔細地跟大家講解在台灣美術館工作與德國美術館實習的差異,以及為什麼想在工作三、四年後,再到德國來念第二個藝術碩士的原因,有興趣就快看下去啦!(btw遇到同為雲科的學生,開心啦)
▷▶︎ 幫助你更快的找到問題
-------------------------
00:20 過去的背景與領域?
01:31 為什麼想到德國念書?
02:14 碩士畢業後,怎麼會想到台中國美館工作?
03:03 過去在國美館的工作經驗對申請有幫助嗎?
03:54 除了申請斯圖加特藝術學院,還有申請哪些學校嗎?
04:45 作品集的準備是如何的?
05:21 目前念下來的心得感想?(系上組織、課程內容)
06:20 怎麼找到目前在杜塞道夫美術館的實習?
07:59 覺得在台灣的碩士跟在德國碩士的教育有什麼不一樣?
09:16 台灣美術館跟德國美術館待下來的差異?(工作內容?)
11:49 給想念設計&美術的朋友一點建議吧!
▷▶︎ More LILYHAHA
----------------------
▪︎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lily.hahahahana/
▪︎ Email: [email protected]
(更多留學諮詢、合作,請來信)
▷▶︎ About LILYHAHA
---------------------
留學不在只是夢想,過去在準備德國留學的路上,資源總是相對英美少的很多,因此希望透過YouTube這個平台,來分享更多在歐洲的留學&工作經驗給大家,想到德國工作?想到德國念碩士?但卻沒有什麼方向,都可以跟我聊聊喔!
▷▶︎ 留學德國申請祕訣-免費資源
----------------------------------------
▪︎ 底下留言告訴我你的eamil,即可領取申請祕訣喔!
▪︎ 私訊預約免費留學諮詢30分鐘
▷▶︎ 這些影片會讓你對德國有更多了解
-------------------------------------
⇢德國留學&生活
▪︎ 德國亞洲超市:https://youtu.be/B2xAXR5in8E
▪︎ 德國一天需要多少德文:https://youtu.be/qsmiffED25Y
▪︎ 德國外食花費:https://youtu.be/DDH8coykU3A
▪︎ 德國大學排名:https://youtu.be/9XWqweyKowo
⇢德國留學訪談
▪︎ 高中申請學士(慕尼黑大學)https://youtu.be/rL3eG-X3NfQ
▪︎ 德國碩士獎學金(慕尼黑工大)https://youtu.be/HvS2e6WjZzo
▪︎ 瑞士博士申請(蘇黎世聯邦理工)https://youtu.be/nT0HYE1Ctn0
▪︎ 瑞士碩士申請(洛桑聯邦理工)https://youtu.be/ATmVnNDhHTE
▪︎ 德國科大碩士(Hochschule Esslingen) https://youtu.be/gdIAPx4gmbE
⇢德國工作&實習
▪︎ 德國互惠生:https://youtu.be/x2Zysm7-0yk
▪︎ 德國畢業賺多少:https://youtu.be/FzBh5MRSuO4
▪︎ 德國實習&打工經驗:https://youtu.be/81CnfYIXJMA
▪︎ 德國軟體工程師:https://youtu.be/mY1K17nUzGU
▪︎ 瑞士Google工程師:https://youtu.be/7ly1ZCUldss
▷▶︎ 影片當中的音樂
--------------------
Music by Jennifer Chung - Until Your Heart Breaks - https://thmatc.co/?l=2557BF03
Music by Reggie San Miguel - Daydream - https://thmatc.co/?l=B107D8F9
▷▶︎ key words 關鍵字
----------------------
#李黎哈哈訪談系列
李黎哈哈 李黎哈哈訪談系列 德國留學 歐洲留學 德國工作 德國實習 德國生活 歐洲生活 德國簽證 留學申請 留學心得
🎥在使用的影片拍攝剪輯器材
相機 sony zv1
https://amzn.to/2C8Iab1
攝影 i Phone 7
https://amzn.to/3hc1sMw
腳架 JOBE
https://amzn.to/3dPME3X
麥克風 RODE
https://amzn.to/3f8ZL0t
剪輯 FCPX
https://amzn.to/3dQr6V8
字幕 Arctime
------------------------------------------------------------------------------------ -
台藝大碩士科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7-04-25 23:25:54本集主題: #山海饌藝版畫展 #黃得誠專訪
藝術家黃得誠以金屬腐蝕版一圓自小到大的藝術夢
藝術家黃得誠從小就相當熱衷於繪畫,曾在高中聯考時;考過了那時仍是專科體制的台藝學科考試,「當時的我還不知道甚麼是素描呢!」,由於對台灣的術科環境不甚了解,他錯過了接下來的術科考試,也因為家中長期在做工程的影響,轉而申請了電機相關科系。
就讀泰北電機的期間,內心一直無法忘懷喜愛的藝術;黃得誠遂決定轉考同校的美工科,美工科的修習完成時,因感術科學生的學科成績不夠理想,於是在重考準備了一年後,進入了理想中的台藝大美術系學習。大學生活中,得誠能盡情的沉浸在藝術的滋養裡,可惜的是,因為當時家庭背景的經濟需求,畢業以後卸下了藝術的夢想,也喜愛烹飪的他和家人開了間餐廳共同經營,一轉眼就過了十三年。
回到母校擔任助教 深入版畫創作的開端
經營餐廳這段時間,黃得誠透過恩師鐘有輝教授推薦,重新再次回到台藝大,協助版畫所擔任助教一職,坦誠個性「閒不下來」的他,也曾同時身兼餐廳老闆及版畫所助教雙重身份 ,銜接的時間長達兩、三年。也是經由在版畫所幫忙的過程中,逐步對版畫媒材更深的認識;梅丁衍教授也鼓勵他:「去玩玩看嘛!」,當下猶豫的他也在思考,若以版畫創作為主該如何下手才好?擅長從週遭尋找熟悉題材的黃得誠,因此便聯想到了他的餐廳經營背景—「料理」。
決意要投入版畫創作後,一開始得誠也從木板版印做起;一路嘗試各種不同媒材的版種,直到他遇見了西方版印的金屬腐蝕版,終於找到了他心中想要追求的中西融合元素!藝術家黃得誠使用銅板加以打磨後,再接著上防腐蝕劑,然後在刻線,這時可以選擇氯化鐵或硝酸來作腐蝕;接續著線刻完了之後,再清洗完後做層次的遮蓋,最後噴上細點就大功告成了。
創作與烹飪的奇想結合 黃得誠繪料理燴出絕佳風味
此次得誠展出的作品,都以料理為主,強調食物所乘載的情感問題,在每個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有眷戀的味道,無論你是不是已經嚐遍世界美食,但總有一個是終身難忘的味覺體驗,這個滋味或許不是最好的;但卻伴隨著人生重大的事件或情緒轉折,因此將味覺烙印在生命中,藉由本展一起來發掘;關於每個觀賞者內心裡屬於「味道」的故事。
藝術家黃得誠以臺灣辦桌菜餚或庶民小吃為主題,這些隨處可見的菜色,記載了臺灣社會的脈動,並在每個人成長過程中烙影印下一個重要的故事,透過創作者的重新詮釋而轉化成的圖像,與觀者內心景觀產生連結。以唐朝懷素的食魚帖,從書法的造型概念中喚起作者對文字的情感,將其轉化成圖像表達,創作者對於飲食後的內心景觀這是屬於一種自身對於食物的觀照,也希望經由作品帶領觀者回憶起屬於自身的飲食景觀,追尋原味的體驗。
主打作品「食珍錄」是我國古代飲食專書之一,寫於南北朝時期。記載有六朝帝王名門家中最珍貴的烹飪食物,在此基礎上將經典文學紅樓夢的故事結合重新詮釋,讓食物除了給人味覺的滿足外,將內心的感受轉化成為視覺圖像的創作集結。而展出作品之一的「食全大補」,為創作者從臺灣傳統補身觀念為出發,集結民間習俗中對於補身食物的觀察及轉化的成果;每個人都有吃補的經驗,通常第一次吃補的經驗都是來自家庭在「以形補形」的觀念下,這是一種來自家人對自身的期望,而「食補」是中國人千百年來總結出來的食療方法,生物和人類在地球表面所經歷的漫長的進化生活,經由呼吸、喝水和吃東西,與地球表面的物質交換和能量交換達到平衡狀態,使食物在人體裡被充份的延伸;而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作品內容多以呈現食物的功能性,以創作者的角度重新詮釋。
與記憶中的美好道別 啟程前往藝術的康莊大路
對於得誠來說,「餐廳」的完美結束—在回去創作者的身分以前開過一家餐廳,雖然沒有大飯店的規模;卻是人生的轉捩點。那些創作低潮的日子讓他重新思考沈澱,因為餐廳開設在畢業學校的附近,也在每個時期與這些學生建立了共同記憶,十多年間發生了很多的事;當得誠決定再以創作視為人生的最重要的事業後,毅然結束了餐廳的經營;唯一的遺憾是來不及跟這些朋友說「再見」,因此他一直希望能重新烹飪當年餐廳菜色,邀請懷念那些味道的人;並正式地與大家道別,畫下句點—「人生,無不散的筵席。」
這座小小的島嶼,混雜各地的人種;帶來各種料理、不同的味覺感受,食物對於這座小島的人來說,只是建立在人類最基本需求上的「煉金手法」,慢慢失去原有的味覺感受,透過黃得誠的作品讓我們一同來反思:什麼才是真正的台灣味?(文:金車文藝中心)
黃得誠 簡歷:
2012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美術學系版畫藝術碩士班 畢業
現任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版畫藝術碩士班 行政助教
奇想文化有限公司 / 奇想畫室 負責人 -
台藝大碩士科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6-12-26 19:54:14本集主題: #木雕創作展 游宗穆專訪
這集除了專訪藝術家游宗穆外,還邀請到金車文藝中心 #藝術行政黃郁婷來介紹。
▲沉靜木質,『貝殼.旋』之美
▲雕塑家亨利·摩爾(Henry Moore)曾說「貝殼是自然界裡硬而中空的形體,造型自具自足,獨立而完美。」游宗穆藉由木雕,展現出貝殼內部螺旋反覆的美感
▲工作室
微雨的陰天,來到藝術家游宗穆座落台藝大校區後方的工作室。衝出來迎接我們的是毛皮黑亮的土狗「宵夜」,以肺活量十足的叫聲表示歡迎著。游宗穆的工作室為一座挑高的鐵皮廠房所改建,內部空間為六位藝術家共用,大大小小的工作台與工具各據一角,放在地板與高櫃上的立體作品增添室內風光,閣樓則有幾間格局有趣的薄板房,是藝術家們自行搭建的生活空間。
▲關於藝術,課後的避風港
游宗穆的生活很簡單:「創作、狗、娛樂」。這三件事情占據了他生活中大半的行程,單純的生活就像他的作品一般直白,喜愛布袋戲的游宗穆引用當中常出現的一句話「一步江湖無盡期」他認為藝術創作是無止盡的,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國小上才藝班、國中上漫畫班到高中的繪畫班,這些「課業以外的避風港」,到升大學時成為他考量發展的路線,當時游宗穆的志願表上只填藝術科系,對他來說於藝術不再只是課後的消遣,而是想作的事情。
游宗穆熱愛繪畫,也喜愛組裝模型和樂高積木,在拿到模型和樂高後按照說明書完成拼裝後,會將它們全數拆除,再次依照自己的喜好與想法重組,這過程如同雕塑,從加減與構築、破壞中產生作品。從大學才正式開始接觸藝術與學習雕塑,在大三後他才決定創作的方向,漸漸的建立起自己對於藝術的見解,慢慢找尋自身想要與想表達的理念。
▲對於木材質的喜愛
游宗穆進入台藝大雕塑系,一開始學習木雕是從基本的磨刀開始,接下來刻鎖文,練習斜口刀的用法;以及傳統的透雕,例如刻雙魚、牡丹…等等,到大三木雕老師林漢鼎教授開始讓學生創作圓雕等。游宗穆說大一手刻、大二之後漸漸使用機會使用機械作為創作的輔助。直至研究所時,才漸漸減少機器的使用,回到以手工為主的方式來創作。
對於木頭,游宗穆打從心底感到喜愛與莫名的親切。他認為每種木材質所表現出來的感覺與語彙不盡相同,原木的顏色、紋理、味道與硬度因品種而異,雖作品的造形是人為,但其呈現出來的色澤與味道卻是天然的。人造的夾板、木心板、角條等在創作的使用上產生強烈的工業性語彙。不論是原木或加工材,原料來自於大自然,就有種能拉近作品與觀者之間距離的魔力。
對木材質的運用,游宗穆不會堅持一定要用原木或高級木材來創作,他認為只要能與作品結合,同時表現兩的特色就是塊好木頭,因此創作上對於木材質的應用十分廣泛:原木、夾板甚至於雜木等等,藉由創作希望能打破傳統木雕對木材質的迷思。
▲貝旋系列創作
游宗穆參加過多場現場創作與工作坊,包含2009年關渡藝術節,擔任擔美國藝術Anthony Luensman的助手、2009台東漂流木現場創作、2010年大雪山漂流木創作,以及2013嘉義現場創作藝術家上原一明老師的助手,2016年第八屆「藝鼎杯」中國木雕精英邀請賽現場創作,等豐富的經歷。
「雕」為「減」的技法,「塑」則為「加」,在這加減的過程中讓游宗穆專注、思考,並且感到快樂,這樣的情況在組裝模型、玩樂高積木時同樣存在著。木雕與模型和樂高不同,增加了媒材的部分。雕塑兩字中,「雕」對游宗穆來說更為吸引他,在創作上不斷的用減法來創作。對單一媒材創作者來說,一件作品的材質會影響作品呈現出來的感覺,而作者對材質的熟悉程度也可以決定一件作品的成功與否。
此次展出的貝殼系列橫跨了游宗穆大學與研究所。大學時期的貝殼以擬仿與材質的探究為主,研究所後則是從原本的貝殼造形中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貝殼。游宗穆選擇貝殼作為創作發想,原因很單純「覺得它很漂亮」,除了造型的美感,另一方面也讓他繼續思考另一個創作「頭骨系列」的發展。除貝殼造型的模仿之外,也嘗試用其他材質來表現貝殼,例如:夾板、石膏、樹脂等等,最終還是回到單純的木雕創作。研究所時期的創作有兩個系列,一個是「貝殼.旋」,另外一系列為「骨.枝」。「骨.枝」有其理論與脈絡述說。「貝殼.旋」則是很單純地追求造形線條的美感,以及木材質與螺旋造形的結合應用。
初期的貝殼作品,例「大貝殼」游宗穆利用夾板的特性,將貝殼螺旋的造型,配合夾板的紋路,放大增強視覺感受。研究所的貝殼系列接續著大學時期,游宗穆開始思考除了造型上的模仿,還能有什麼變化「如何讓大自然的貝殼變成屬於我的貝殼。」於是乎他開始研究貝殼,選定螺旋貝作為研究對象。在觀察了它的外在造型,以及用砂輪機將貝殼剖半研究內部的構造後,他試著將貝殼的內外部造型融合,第一件「貝殼.旋」的作品就這樣產生。「貝殼.旋二」改進第一件作品的缺點,嘗試利用穿透的視覺效果讓貝殼內外的造形、空間互相交錯、融合,產生一種節奏感。
▲藉由思考與觀查啟發靈感
游宗穆覺得「創作過程對我的重要性不亞於作品的完成,有時甚至比作品更重要。」習慣紀錄下創作過程中的每個步驟,對於他來說,就是像記錄自己的孩子慢慢長大的過程。在創作的過程中有三步驟「觀察,思考,發現」:去觀察材料(原木)的變化,與造形的契合度;去思考作品的其他可能性,如果這麼做會如何?如果換一個方式或方向,會如何變化;去發現一樣的製作方式,上一件作品適合,這件作品適合嗎?如果適合,可以更好嗎?反之該如何改進。經由這些步驟改進自己的作品,藉由思考啟發下一件作品的靈感。
▲游宗穆-藉由貝殼單純而反覆的螺旋造型,造就純粹美感
游宗穆:
學歷
2007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畢業
2011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碩士班畢業
簡介&經歷
2014 第六屆「藝鼎杯」中國木雕現場創作大賽 銀獎
2014 「疆界.擴散」2014台藝大雕塑系新世代校友展
2014 第十五屆磺溪美展立體工藝類 磺溪獎
2015 「雲端集銳」-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聯展(木雕組)
2015 玩美藝術節 貢寮國小駐校藝術家
2016 「藝鼎杯」中國木雕精英邀請賽
台藝大碩士科系 在 歐陽立中 「演說課x桌遊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課程推薦】表演課:做一回人生的主角
跟爸爸一年沒講話,
是怎樣的感覺?
我不知道,
但她再清楚不過了。
那年,她唸家齊女中,
三類組,未來前景一片光明。
填志願時,
她把心輔、心理系全填了上去。
但是,也把一個不可告人的夢想,
偷偷鑲嵌進去。
最後,夢想找上了她,
她上了「台藝大戲劇系」。
對她而言是夢想,
但對另個人而言,是夢魘。
她打電話,
不知道該用雀躍,
還是慚愧的聲音,
告訴電話那頭的人這個消息。
「那個,爸,
我考上台藝大戲劇系了。」
她不清楚是收訊不好,
還是電話沒接通,
電話那頭沒有聲音,彷彿真空。
但她確定不是真空。
因為她確實聽見了
「嘟⋯⋯」的聲音,
迴盪在她耳裡。
她沒被父親掛過電話,
這是第一次。
父親不諒解她的選擇,
她也不知道怎跟父親和解。
就這樣,他們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只記得,
她跟父親之間,
隔了一年的真空。
大一學期末的戲劇發表,
她鼓起勇氣,捏著一張票,
來到父親面前,把票遞了過去。
「爸,我們的戲不錯,希望你來。」
說完,她轉身就走,
因為她不敢看父親的表情。
最後,父親來了,
像是接受了女兒的任性。
這回,她總算做了人生的主角。
她是雯潔老師,
熱愛表演的她,
後來拿到台藝大戲劇碩士,
考上數一數二難考的中學表藝老師。
繼續帶著孩子們,
用表演,追逐他們的人生。
語實班的專題演講,
我請雯潔老師來跟孩子們演講。
你或許會好奇,
孩子們未來又不會當演員,
聽什麼表演課呢?
我說,
在所有的能力中,「表達」最重要。
但表達的基礎,我認為是「表演」。
你看我在台上演講、說段子,
一人分飾多角,
那是因為我練過表演。
演什麼,像什麼,是我的拿手好戲。
這下你還認為表演不重要嗎?
雯潔的「表演課」非常精彩,
包含兩個部分:
「表演活動」及「表演路上」。
前半堂的「表演活動」中,
雯潔帶孩子們體驗了四個活動:
分別是:
「老師說」、「那裡不一樣」、
「表演接龍」、「看圖編劇」。
我只能說,
以我當講師的敏銳度,
這幾招真的是學到賺到。
分享其中一個給你好了。
「那裡不一樣」這個活動,
要先請聽眾分成兩兩一組。
接著,請彼此觀察對方一分鐘。
然後,請他們分別轉身,
偷偷改變自己三個地方。
像是瀏海換邊、拿下手錶、少扣扣子。
最後,讓他們轉身,
指出對方哪裡不一樣。
這活動太妙啦!
它可以訓練專注力和觀察力,
提升你對生活的敏銳度。
後半堂的「表演人生」,
雯潔分享一路念戲劇的心路歷程。
「女生當男生用,男生當畜生用」
是這行的常態。
從編劇、排戲、做道具、架設備,
無止盡的表演、無止盡的輪迴。
你看到他們的光鮮亮麗,
但卻沒看見各自的背地咬牙。
最後,
談起這個會讓父母皺眉的科系。
雯潔講了句話,讓我特別有感。
她說:
「不要想去改變你的父母,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累積籌碼,
證明你可以!」
我見過有些孩子
怨懟父母、埋怨師長,
好像我們誤了他一生似的。
上課失魂、考試擺爛,
用這樣的方式抗拒大人,
但我不知道他拿什麼成長。
我常說,
最有力的反擊是:
「理解他們的想法,
但堅定地走自己的路。」
夢想之所以有阻礙,
是為了阻擋那些不夠堅持的人。
雯潔老師,
用自己的故事,
演活了夢想的主角。
記住,人生最大的遺憾,
不是失敗,而是我本可以。
台藝大碩士科系 在 葉大華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全台傳播系所學生捍衛新聞自主與專業倫理衝一波
【代轉】【採訪通知】
全台新聞傳播師生連署支持「捍衛新聞環境、支持NCC裁罰決議」連署結果公佈記者會 採訪通知
⏱️時間:2019 年 4 月 12 日(星期五)14:00
🏫地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綜合大樓七樓大傳所大教室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29-1號(圖書館校區)綜合大樓7樓
📞新聞聯絡人:莊貿捷0931-057-128、莊承憲0937-018-793
🙋參與系所同學:臺師大大傳所、政大傳播學院、臺大新聞所、輔大傳播學院、世新傳播學院等…(邀請中)
▶️記者會流程
14:00 ~ 14:30 接待、預備
14:30 ~ 14:40 連署活動緣起與聲明:莊貿捷(臺師大大傳所碩士生、連署共同發起人)
14:40 ~ 14:50 連署名單公布:莊承憲(臺師大大傳所碩士生、連署共同發起人)
14:50 ~ 14:55 代表同學發言:陳德倫(臺大新聞所碩士生)
14:55 ~ 15:00 代表同學發言: 蘇怡兢 (政大傳播學院碩士生)
15:00 ~ 15:05 代表同學發言:沈粲家(輔大新聞系大學生)
15:05 ~ 15:10 代表同學發言:吳奕柔(臺大學生會會長、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發起人)
15:10 ~ 15:30 媒體Q&A時間
15:30 ~ 連署同學呼口號:「端正媒體風氣,你我固守分際!」
🎯初步連署結果
連署師生來自全台大專院校28家新聞傳播系所,均為非組織性之師生個人連署
連署總人數 1506 人
新聞傳播系所學生/畢業生 622 人
新聞傳播系所教授 18 人
相關領域教授 3 人
代表學校人數統計:政大傳院 :190 人、台大新聞所 : 23人、師大大傳所:33人、世新傳院: 72人、輔大傳:50人、淡江傳播系所: 27人、中正傳播系所:33人、文化新聞傳播學院 :42人、交大傳播系所: 14人
參與連署的學生橫跨:政治大學傳播學院、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所、臺灣大學新聞所、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所、中正傳播系、淡大大傳系、文大新聞系、交大傳播所、交大傳科所、交大傳科系、世新傳播學院、義守大眾傳播學系、輔大新聞系、聯大語傳系、東華大學語傳系、大葉大學多媒系、朝陽傳播藝術系、台藝大電影系、靜宜大傳、北教大傳科所、亞洲資訊傳播系、元智資訊傳播所、南華傳播系、銘傳傳播系、長榮大傳系、臺藝大圖傳系、台大生傳系所、慈濟大學大傳播系等至少28個系所。
連署發起人:莊貿捷、莊承憲、張季桓、謝宜樺、熊煌均
📝捍衛新聞環境、落實新聞專業、保護工作者新聞自由 敬邀媒體記者朋友蒞臨採訪!
近來假訊息、假新聞充斥台灣的網路與媒體環境,不但造成社會極化對立,也進而影響台灣新聞生產的正確、真實與嚴謹程度。日前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針對電視台不當新聞報導,特別是「違反事實查證原則」,祭出相關處罰,並列舉各項缺失要求電視台改善,卻引發若干電視台高度反彈,社會衝突對立又再升高。
作為新聞與傳播專業訓練下的我們,認為必須站出來,捍衛新聞環境與新聞專業義理之落實,以保護新聞工作者不受新聞組織或所有權人的不當影響,實踐真正的新聞自由、自主與專業。
我們認為新聞媒體本即應堅守新聞專業意理,故NCC裁罰懲處決議也不應針對特定立場之電視台,須標準一致適用全體電視台,當罰則罰,以維護新聞生產的最終倫理底線—事實與查證。新聞的本質本就是「真實」,謠言、刻意扭曲、惡意詮釋、無事實根據的指控、故意造假等,都不應以新聞自由為藉口或託辭,逃避法律、政府與社會之監督。我們認為,新聞生產應竭盡所能做好查證義務,編輯則該善盡把關職責,否則新聞報導流於八卦謠言、穿鑿附會、各擁其主,難以為人信服。
我們深知新聞是人們對公共事務重要訊息的主要來源,對你我影響甚鉅,它建構閱聽大眾對社會世界的認知、態度、甚至行動,因此,我們對於任何媒體報導都應謹慎嚴肅看待。我們認為,社會大眾必須明白,所有自由都應構築在社會公共利益之上,未經查證的謠言透過主流媒體的放送,將會傷害社會、撕裂民主,而新聞媒體以「新聞自由」為保護傘掩護不實報導,不管如何詮釋,都是於法不顧、於理不合,更於情不容。
因此,作為新聞與傳播領域系所的師生,我們呼籲:
一、國家傳播通訊委員會(NCC)根據《衛星廣播電視法》行使監督職權時,除了捍衛新聞媒體之言論自由,考量社會公眾之輿論壓力外,也應恪守國家傳播通訊委員會作為獨立監理機構之中立性;審議決策過程應公開透明,裁量懲處須一體適用,當罰則罰,並積極說明懲處事由與決議,否則將有失公允,招致非議。
二、新聞媒體身為社會第四權,播報新聞應善盡媒體之社會責任,遵守媒體自律之規範,並落實事實查證及公平原則,製播新聞及評論節目。
三、社會大眾作為理性閱聽人,應透過多元管道攝取新聞資訊,並肩負起媒體監督的責任,抵制未經查證的新聞,實踐媒體素養,共同維護台灣媒體環境。
💪「端正媒體風氣,你我固守分際!」💪
台藝大碩士科系 在 王政忠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新學年度的代理教師(含增置專長教師)甄選告一段落。
爽文國中是個能量滿滿的有福之地,順利地獲得了專業與熱情兼具,踏實與活力皆備的好夥伴。
今年的報考人數將近20人,實在感謝大家:校內夥伴無酬擔任甄選委員,家長朋友幫忙宣傳,報考老師的用心爭取等等。
再次感謝,也再次跟關心爽文國中的朋友邀請:新生持續招生中,有興趣可以電話洽詢本校教務組喔!
#英文第一招就是五搶一的激烈場面
#表藝老師是北藝大社團老師是台藝大
#驚覺爽文國中超過8成老師是碩士
#彈性課程要觀天文星相還有太空科技
#國英自數社每個都是本科系專業教師
#還有畫家教美術陶藝家教拉坏國樂老師帶樂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