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苯研究報告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苯研究報告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苯研究報告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苯研究報告產品中有4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史丹佛研究:空污可改變基因」 — 長期接觸空氣污染的兒童,成年後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會大大增加:世界衛生組織表示,空汙對發育中的兒童影響甚鉅,受到髒空氣的傷害會比成人還嚴重。「空污」是當前各國皆須面對的重要議題之一。尤其,與成人相比,孩童的健康受到更大傷害!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研究報告,全...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0萬的網紅Ta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身上穿的衣服都在這買的 👉🏽 https://www.taigersportswear.com [ 95折嚐鮮折扣碼 tao ] 😰甜蜜的代價 - 糖 | 〖 科學飲食 〗 👉🏽https://youtu.be/JEKgUU_94b0 💥TAIGER 👉🏽 https://www.taiger...

  • 台苯研究報告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5 07:30:07
    有 41 人按讚

    「史丹佛研究:空污可改變基因」 — 長期接觸空氣污染的兒童,成年後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會大大增加:世界衛生組織表示,空汙對發育中的兒童影響甚鉅,受到髒空氣的傷害會比成人還嚴重。「空污」是當前各國皆須面對的重要議題之一。尤其,與成人相比,孩童的健康受到更大傷害!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研究報告,全球有高達93%(約18億)15歲以下的兒童,每天呼吸嚴重威脅健康的髒空氣。
    世衛進一步解釋:
    ▪第一,兒童呼吸速度比成人還快,會吸入更多污染物。
    ▪第二,他們個頭較小,生活空間接近地面,此處污染物濃度卻也最高。
    因此,對於身體、大腦尚未發育完全的兒童來說,他們更容易受到空汙危害[1]。
     
    史丹佛大學領導的一項新研究表示,兒童若長期暴露在空氣污染當中,成年後罹患心臟病和其他疾病的機率也會跟著上升,發表在《自然科學報告》(Nature Scientific Reports)上的這項分析,是首次在人體單細胞中調查空氣污染影響的研究,並同時關注了兒童的心血管和免疫系統,而這次的發現可能會改變醫學專家和家長對兒童呼吸空氣的看法,並為那些長期暴露在嚴重空氣污染中的人提供臨床干預措施。
     
    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瑪麗說:「我認為這份研究是可以讓人相信的,且我們有證據表示因空氣污染原因造成的免疫和心血管系統變化,更可怕的是,那些看起來只是短暫的空氣污染暴露,實際上也會改變兒童基因的調控甚至改變血壓,這都會為日後罹患疾病的風險指數奠定基礎。」[2]
     
    ■史丹佛研究:空污可改變基因
    空污已被科學家視為沉默的殺手,學術界愈來愈多研究提出空污對健康的危害證據,最新研究發現,童年階段接觸空污,就足以改變基因,影響成年後的健康,且即使低水平污染,也會增加罹患心肺疾病的風險。
     
    史丹佛大學研究發現,童年時期暴露在骯髒的空氣下可能會改變基因,並可能改變血壓,從而增加成年時罹患心臟病與其他疾病的風險。
     
    研究人員針對居住在加州弗雷斯諾市(Fresno)6~8 歲兒童群體為研究對象,主要是西班牙裔。選擇這個城市原因是這個地方受到工業、農業和野火等原因影響,是加州空氣污染程度最高的城市。
     
    研究人員計算 1 天、1 週和 1、3、6 和 12 個月的平均空氣污染暴露量,結合當地健康和人口統計調查、血壓讀數和血液樣本,並首次使用質譜分析免疫系統細胞,可同時對多達 40 個細胞標記物進行更靈敏的測量,讓研究人員可更深入了解污染暴露的影響。
     
    研究發現長時間暴露於PM2.5、一氧化碳和臭氧,與甲基化增加有關,甲基化是 DNA 分子改變,可改變 DNA 活性而不改變序列,基因表達這種改變可能會傳給後代。研究人員還發現,空氣污染與單核球[3]的增加有關,這種白血球在動脈斑塊的形成有關鍵作用,並可能使兒童成年後罹患心臟病。
     
    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科學報告》,是首次在單細胞層級研究空氣污染的影響,並同時關注兒童的心血管和免疫系統。
     
    ■「空氣污染被視為沉默的殺手」— 是疫情過後人類面臨最迫切的生存危機:美國心臟協會及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聯合發行的醫學期刊《循環》(Circulation)一項新研究分析 2000~2016 年超過 6,300 萬美國醫療保險患者的數據,並研究三種不同類型的污染物,PM2.5、二氧化氮和臭氧對健康的影響,結果發現,即使是長期接觸低於國家標準的空污,也會增加肺炎、心臟病、中風和心律不整的風險。
     
    2019 年 PM2.5 污染最嚴重國家排名,前十名都是中東與亞洲國家,分別是孟加拉、巴基斯坦、蒙古、阿富汗、印度、印尼、巴林、尼泊爾、烏茲別克、伊拉克,中國排第 11,台灣排名第 58。
     
    全球 90% 人口呼吸不安全的空氣,是對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之一,每年導致死亡人數增加近 700 萬人,其中呼吸系統疾是全球第二大最常見的死亡原因。空氣污染被視為沉默的殺手,是疫情過後人類面臨最迫切的生存危機[4]。
     
    ■兒童健康之環境威脅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23%全球疾病負擔和 26%五歲以下兒童死亡可歸因於有調整可能的環境因素。以全球觀點來看,傳染性疾病仍是影響兒童健康極重要的環境因子。
     
    但對已開發或工業化國家來說,導致兒童罹病或致死最主要因素已被慢性疾病取代。氣喘、神經發展性疾病、白血病與腦瘤、兒童肥胖盛行率逐年增加,且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環境暴露為重要致病因子。
     
    人體可經由多種途徑接觸到環境汙染物,吃的食物、飲用的水、呼吸的空氣與家塵、個人用品如乳液的皮膚接觸等都是常見來源。兒童某些特質讓他們特別容易受到環境毒素的危害,例如喜歡把手放到嘴巴的行為,可能增加來自地毯、家塵或土壤中毒物接觸。
     
    以每單位體重與成人相比,孩子喝較多的水、吃較多的食物、呼吸較多的空氣;大多數的汙染物可以通過胎盤或經由母乳傳給幼兒。
     
    兒童的代謝系統發育較不成熟;兒童處於快速生長與發育階段,這些精細的發展進程容易被外來因子干擾、破壞;再者,對於生命早期的環境暴露,兒童比成人有更多時間發展成慢性疾病。
     
    近年來的研究更支持健康與疾病發育起源(Developmental Origins of Health and Disease)的理論,即早期的生命事件,包括母體內源性因素如基因、營養,和外源性暴露如環境汙染物,都可能影響整個生命歷程的發展與健康。
     
    2002 年世界衛生組織在曼谷舉行「第一屆兒童健康之環境威脅」國際會議,提出幾項措施,包括移除汽油中的鉛、清潔的飲用水、減少汞污染和反吸菸運動等。
     
    而臺灣過去重大環境污染議題,從半世紀前含砷地下水導致的烏腳病流行、米糠油遭多氯聯苯汙染的油症事件、有機化學廢料或重金屬農地污染;到近期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惡意添加三聚氰胺的毒奶粉事件、起雲劑遭非法添加的塑化劑事件,這些對健康面向最大的影響往往是孕產婦及幼童;同時,臺灣也面對全球氣候變遷或室外空氣污染威脅。
     
    依據 PM2.5 的來源,東北部因地理位置,大多數汙染來自境外移入如大陸霾害,而其他地方則以本地製造為主,包括交通運輸如道路揚塵、工業汙染、燒稻草或金紙等活動。
     
    還有各種新興關注汙染物(Contaminants of emerging concern),因為人類活動而進入環境生態圈。這些物質可能長期存在環境中,或已在人類或其他生物體被檢測到,卻未納入規律監測或管制,這都是未來訂定管制標準或策略時的挑戰,應特別考量易受傷害族群之兒童健康[5]。
     
    ■污染顆粒會入侵母體,5 歲以下兒童是最大受害者
    兒童尤其是受空氣污染危害的弱勢族群,原因是兒童更接近地面,並且呼吸速度比成人更快,時常用嘴巴呼吸而不是有天然過濾系統的鼻子。兒童在戶外的時間更多,一旦孩子暴露在外,污染物會對他們的身體產生更嚴重的影響,原因是 3 歲以前,童年大腦每秒建立超過一百萬個新神經連接,身體和大腦正在快速成長。
     
    PM 2.5 會經由鼻子和嘴進入兒童的身體,透過呼吸道進入血液,到達身體的每個器官。這些顆粒會破壞這些器官的正常功能,包括破壞腦細胞,並增加兒童在以後生活中發展心臟、大腦、呼吸、免疫和發育狀況的風險。
     
    此外,暴露在污染物中與早產和低出生體重、子宮內認知發育受損以及自然流產有關,大約 18% 的早產可歸因於子宮內污染顆粒物的暴露。子宮內和兒童接觸空氣污染也與支氣管炎和哮喘、肺功能降低、復發或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以及生長發育受損有關。溫哥華和上海的大規模研究發現,接觸微粒物質、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與自閉症的發病率之間存在關聯。
     
    隨著對化石燃料繼續毒害空氣、食物和水,城市變得愈來愈不適合居住,且只有少數人能夠逃脫,扭轉空污問題需要政府和企業採取勇敢和激進的行動,如果這些努力沒有實現,兒童將成為最大的受害者[6]。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商業周刊「小孩玩得越開心,空氣就越乾淨!這座遊樂場如何在空汙城市辦到」: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international/blog/3007345
    [2](明日科學)「長期接觸空氣污染的兒童,成年後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會大大增加」:https://tomorrowsci.com/healthy/%E9%95%B7%E6%9C%9F%E6%8E%A5%E8%A7%B8%E7%A9%BA%E6%B0%A3%E6%B1%A1%E6%9F%93%E7%9A%84%E5%85%92%E7%AB%A5%EF%BC%8C%E6%88%90%E5%B9%B4%E5%BE%8C%E7%BD%B9%E6%82%A3%E5%BF%83%E8%87%9F%E7%97%85%E7%9A%84%E9%A2%A8/
    [3](維基百科)「單核球」: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D%95%E6%A0%B8%E7%BB%86%E8%83%9E
    單核球是人體免疫系統中的一種白血球,單核球產生於骨髓,在血管內為單核球,血管外就變成巨噬細胞。其在人體免疫系統內有兩種作用:一,補充正常狀態下的巨噬細胞和樹狀細胞;二,在有炎症信號下,單核球會在8到12小時快速聚集到感染組織,並分化出巨噬細胞和樹狀細胞產生免疫反應。在白血球中的數量約佔2%~10%。
    [4](Technews 科技新報)「沉默的殺手,史丹佛研究:空污可改變基因」:https://technews.tw/2021/02/26/air-pollution-can-change-dna/
    [5](國家衛生研究院兒童醫學及健康研究中心)「環境健康」:https://chrc.nhri.org.tw/professionals/files/chapters/11_5_%E7%92%B0%E5%A2%83%E5%81%A5%E5%BA%B7.pdf
    [6](Technews 科技新報)「污染顆粒會入侵母體,5 歲以下兒童是最大受害者」:https://technews.tw/2019/03/11/child-is-the-biggest-suffer-from-air-pollution/
     
    ➤➤照片
    (天下雜誌)「全球3億兒童吸有毒空氣 傷身又傷腦」:https://www.cw.com.tw/article/5079099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環保署 #環境健康危害 #氣候變遷與健康 #空汙 #兒童 #空氣污染 #沉默的殺手
     
    國民健康署 / 環境保護署 /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186593071836:274:商業周刊(http://xn--zsrzt.com/)]
    明日科學
    維基百科
    Wikipedia
    Technews 科技新報
    天下雜誌
    國家衛生研究院兒童醫學及健康研究中心

  • 台苯研究報告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3-18 21:30:04
    有 228 人按讚

    【家庭醫學】~ 自行車頭盔的技術

    最近一次和神經外科及急診的朋友去騎車時,他們和我談到腳踏車安全帽的技術,Multi-directional Impact Protection System (MIPS),覺得很神奇,就去查了一下文獻資料。(然後還手刀下訂了一頂...哈哈哈)

    簡單和大家分享一下...

    ※ 歷史:

    1996年,瑞典神經外科醫師 漢斯-馮-霍爾斯特(Hans von Holst)開始評估安全帽的總體結構。

    在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進行了數年的與頭部外傷有關的研究和工作之後,他確定現有技術不足以防止腦外傷,這通常會對腦部外傷的患者造成嚴重後果。

    馮-霍爾斯特(von Holst)與皇家理工學院研究員彼得-哈爾丁(Peter Halldin)共同開發了一項旨在為腦部創傷提供更有效保護的技術。評估之後,結合他們多年的測試和專業知識,馮·霍爾斯特和哈爾丁共同開發了現在稱為MIPS的大腦保護系統

    ※ 原理:

    在配備了MIPS技術的頭盔中,低摩擦層允許頭盔相對於頭部滑動,從而減少了旋轉動量,避免傳遞到大腦內,造成旋轉運動*的拉扯損傷。

    *註:旋轉運動,是由於頭部在受到一定角度的撞擊後,突然迅速地停止,大腦繼續移動或伸展的結果。研究人員將諸如:「瀰漫性軸索損傷」(DAI)和「硬腦膜下血腫」(SDH)之類的嚴重腦損傷與有角度的衝擊造成的動能傳遞到大腦有關。輕度創傷性腦損傷(MTBI)或腦震盪也被認為是由旋轉運動引起的

    大腦被腦脊髓液包圍,當暴露於有角度的撞擊時,腦脊液可通過讓大腦在顱骨內滑動來保護大腦。MIPS模仿腦脊髓液,增加了一個低摩擦層,可在頭部和頭盔之間沿任何方向進行10~15 mm的相對運動。

    ※ 研究資料:

    找到一篇很有趣的研究報告,比較三種不同的自行車安全帽:

    A. 硬質膨脹聚苯乙烯(EPS):傳統安全帽
    B. 多方向碰撞保護系統(MIPS)
    C. WaveCel 蜂巢技術

    分別測試4種狀況下的撞擊,每個狀況測5頂安全帽:

    以4.8 m/s (約17.3 km/hr) 的速度,撞擊與水平面呈不同角度的鐵砧平面
    1. 呈30°
    2. 呈45°
    3. 呈60°

    4. 以6.2 m/s (約22.3 km/hr) 的速度,撞擊到45°鐵砧上

    結果是傳統安全帽,以6.2 m/s,撞上45°鐵砧,造成的旋轉加速度最大,而不同的新技術則分別降低了:
    → MIPS技術,降低了 22%(p = 0003)
    → WaveCel技術,降低了 73%(p <0.001)

    但是,傳統安全帽也不是一無是處,在減少線性加速度上和MIPS技術的安全帽沒有統計學上的差異。而WaveCel則僅在4.8 m/s的撞擊時和傳統安全帽有差異,速度變快時,就沒有統計學上的差異。
    (線性加速度和"骨折"會比較有關)

    § 看到這兒,我都覺得這篇是不是拿了WaveCel的贊助;結果最後的致謝是給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

    This research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

    好吧,我承認看太多不知道是不是業配的文章久了,都會有這樣疑神疑鬼,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 結語:

    好啦,來做個總結

    『速度慢一點,安全多一點』

    騎車還是要注意速度,你不撞人,別人也會撞你,甚至自己卡到水溝的縫隙...再神的帽子,在高速度下,也不能保證那麼有效。(而且實驗中最多才用22.3 km/hr去撞,路上的強者,動不動就是40-50 km/hr在巡航)

    然後,碎碎念一下,本來訂了一頂MIPS技術的帽子,看完這篇,找了一下台灣有沒有賣WaveCel技術的...嗯...然後就決定不退貨了。

    最後,安全帽的錢真的不要省,只要有碰撞過,即便看起來沒有裂,也還是換一頂吧!比買一些增加心靈瓦數的配件實用多了。

    還要致謝一下,謝謝急診的帥賢和神外的廖P,讓我學習新知 (a.k.a 不斷敗家) 呀!公路車的坑,好比馬里亞納海溝那麼深...回頭看看爬山的裝備,突然覺得始前動物都好便宜呢。

    參考文獻:

    Bliven, Emily, et al. "Evaluation of a novel bicycle helmet concept in oblique impact testing." Accident Analysis & Prevention 124 (2019): 58-65.

    https://doi.org/10.1016/j.aap.2018.12.017

    ○ 下面有人幫我補上台灣也買得到 WaveCel 的安全帽:
    關鍵字要用「Bontrager 安全帽」,直接找WaveCel都跳一些國外的網頁

  • 台苯研究報告 在 劉漢文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1-10 10:17:13
    有 219 人按讚

    如果病人知道胰島素的歷史,還有人會怕打胰島素嗎?
     
    --
     
    【胰島素 100 年回顧歷史】- 林瑞祥教授
     
    1920 年 28 歲的骨科醫師 Frederic Grant Banting 在加拿大 Ontario 州 London 市開業。剛開業的 Banting 醫師病人少,開始在當地的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 醫學院的解剖學科和生理學科擔任兼職的助教。
     
    十月為了準備有關胰臟的上課材料到圖書館,偶然注意到剛到的期刊 Surgery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內一篇由病理學家 Moses Barron 寫的研究報告:「特別參照胰臟結石症討論郎氏小島與糖尿病的關係」。Barron注意到胰管結石後,各種消化酵素滯留在胰臟內活化,破壞製造消化酵素的細胞,但是郎氏小島因與胰管沒有連結,沒有受影響。
     
    Banting 讀完 Barron 的論文後推想過去三十年大家失敗的原因可能是抽取糖尿病有效物質時,被消化酵素破壞殆盡。當天半夜Banting醒來在小本子上疾書:「結紮狗的胰管,讓狗活到腺胞退化變性,只剩胰小島。然後嘗試抽取內分泌物質」。
     
    接受同事的建議,Banting 回母校 Toronto 大學醫學院找生理學教授 John R.R. MacLeod。由於 Banting 沒有研究經驗,MacLeod 起初不看好 Banting 的研究計畫,但拗不過再三的請求,同意 1922 年暑假回故鄉蘇格蘭期間,讓 Banting 利用生理學研究室做實驗。
     
    MacLeod 特別安排攻讀生化和生理學四年級的學生 Charles Best 協助 Banting 做實驗。1921 年 5 月中旬 Best 考完畢業考試後第二天立即開始做實驗。第一次結紮狗的胰管失敗,第二次成功。取出萎縮的胰臟,剪成碎片,在乳鉢內利用生理鹽水和海砂研磨。萃取液用紗布過濾後,靜脈注射事先切除胰臟的狗。血糖從 360 降到 320 mg/dl。再注射抽取液,血糖更降。成功了!
     
    起先 Banting 及 Best 稱胰島素為 Isletin。後來 MacLeod 教授建議採用 1910 年 Jean de Meyer 起的名子 Insulin (拉丁文 Insula,島)。
    1921 年 12 月底,Banting 和 Best 到 Connecticut 州 New Heaven 市參加美國生理學會年會,正式向外宣佈發現胰島素。
     
    1922年一月,利用當時在 Toronto 大學生化學科擔任客座教授的 J. B. Collip 協助純化的胰島素,給即將陷入酮酸中毒的 14 歲男童 Leonard Thompson 注射,成功的救回一命。
     
    Banting 和 Best 取得胰島素的專利,並把專利以一元賣給 Toronto 大學。後者組織胰島素委員會,統籌胰島素的品質管理,提供專利使用權給任何合法的藥廠。
     
    1923 年醫學或生理學的 Novel 獎頒給 Banting 和 MacLeod。Banting 領獎後宣布,他領受的獎金的一半送給 Charles H. Best。不服輸的 MacLeod 馬上宣布將他領受的獎金的一半送給 J. B. Collip。
     
    1922 年初夏禮來公司開始小規模生產胰島素。到了秋天禮來公司的化學工程師 George Walden 發現,在抽取純化過程裡利用蛋白質在等電點容易沉澱的原理,將抽取液的酸鹼值調整為胰島素的等電點(pH 5.4),可讓胰島素的抽取量最大化。於是 1923 年開始大量生產胰島素,以 Iletin為名銷售。
     
    Toronto 大學附設的藥廠 Connaught Laboratories 也在 Charles H. Best 的協助下生產胰島素,稱為 Insulin Toronto。這種原始的不加修飾的短效胰島素在美國通常稱為 regular insulin (正規的胰島素),在英國稱為 soluble insulin (可溶性胰島素)。
     
    1923 年 Richard Murlin 注意到,給高血糖的病人注射胰島素時,血糖先稍許上升,然後逐漸下降。當時的胰島素不夠純,他從胰島素抽取液中分離出使血糖上升的物質,並命名為升糖素。
     
    1925 年胰島素委員會首次對胰島素的生物活性下定義:1 mg 胰島素具有 8 單位的生物活性。每一單位的生物活性則依據注射胰島素後血糖下降的幅度 (兔) 或血糖下降引發痙攣的程度 (鼷鼠, mouse) 決定。
     
    1926 年 JJ Abel 成功地讓胰島素形成結晶,有助於往後提升胰島素的純化工作。近年胰島素的純度提升到 26-30 單位/mg。1967 年
    Donald Steiner 發現先胰島素 (proinsulin) 時使用 Sephadex G50 分子篩色層分析法分開分子量大約 9000 的先胰島素和分子量大約 6000 的胰島素。1973 年 Novo 公司利用這個原理應用在胰島素的純化工作上,成功地推出「最純的單成分胰島素」。
     
    若干年後 Nordisk Insulin Laboratorium 也生產單成分胰島素。在台大醫院試用 Nordisk 的單成分胰島素期間,我利用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PAGE,聚丙烯醯胺膠體電泳) 證實 Nordisk 的胰島素確實是單成分,但同時當作對照樣品的 Novo Monocomponent Insulin (取自台大醫院藥房) 則出現少量的第二個成分。Novo 公司解釋單成分胰島素溶液放置幾個月後會自然形成胰島素胱胺 (insulin amide)。Novo 公司寄來剛生產的 Monocomponent 胰島素,果然在 PAGE 中只看到一條線。
     
    初期生產的胰島素濃度只有每西西 5 單位,到了 1926 年世界各地可以買到每西西 10、20、40 單位的胰島素。1960 年筆者在 Boston 開始照顧病人時只有 U40 和 U80 胰島素兩種濃度。偶而有些病人誤用 U40 注射器注射 U80 胰島素,導致注射雙倍劑量的胰島素,發生低血糖反應。因此美國在 1972 年開始花兩年時間停用 U40 和 U80 胰島素,改用 U100 胰島素。使用植入性胰島素泵 (Implantable pump) 的病人和極端肥胖的病人需要用到 U500 胰島素。
     
    早期只有正規胰島素 (RI),濃度低 (U5)、純度不夠、針頭粗,注射部位又痛、又癢,加上作用時間頂多 8 小時,每天需要注射 3 到 4 次。記得 20 年前我還在台大醫院服務時,遇見一位德國籍的中年病人,每 8 小時皮下注射正規胰島素:早上六點鐘,下午兩點鐘,晚上十點鐘。
     
    1920 年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動物生理學的教授 August Krogh 獲得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1922 年前往北美洲演講時,因為夫人 Marie Krogh 醫師患糖尿病,而且也照顧數位有糖尿病的病人,特別前往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醫學院探訪 MacLeod 教授。Krogh 教授免費獲得在丹麥製造胰島素的專利和技術,回國後 Krogh 教授與 Hans Christian Hagedorn 醫師合作,1923年成立 Nordisk Insulinlaboratorium,開始製造胰島素。
     
    Hagedorn 醫師在 1921 年獲得哥本哈根大學醫學博士學位。論文的標題是:人類血糖的控制。論文內描述他自己改良的簡易血糖測定方法。1923 年 Hagedorn 醫師雇用兩位兄弟,Thorvald Pedersen 藥師和 Harald Pedersen 工程師(金屬工匠)。由於 Thorvald Pedersen 與 Hagedorn 醫師意見不合,1924 年兩位兄弟離開,1925 年正式成立 Novo Terapeutisk Laboratorium製 作Insulin Novo。Harald Pedersen 製作皮下注射器 Novo Syringe,供注射I nsulin Novo。
     
    1936 年 Hagedorn 發現讓鹼性胜肽 Protamine (魚精胜肽) 和酸性胰島素結合後,形成 Protamine Insulin (Insulin Leo Retard) 可延長胰島素的作用兩倍,但經過 Toronto 大學附設 Connaught Laboratory 的 Scott 和 Fisher 的建議,添加鋅,做成 Protamine Zinc Insulin (PZI) 後,作用時間延長到 36 小時。
     
    病人在早餐前注射 PZI 後,血糖在中午後才開始下降。為了控制早上的血糖,需要在早餐前另外注射短效胰島素 (RI)。可是 RI 不能和 PZI 混合後注射,因為 PZI 中有多量魚精胜肽,會結合 RI,使之成為 PZI。Nordisk Insulinlaboratorium 繼續改良 PZI,減少魚精胜肽,用胰島素飽和 (中和) 魚精胜肽上與胰島素結合部位,1946 年產生 Neutral Protamine Hagedorn (NPH) 胰島素。
     
    以豬或牛胰島素製成的 NPH 胰島素作用時間約有 24 小時,但後來用人胰島素做成的 NPH 胰島素的作用時間大約縮短三分之一。
     
    NPH 胰島素的好處是可與 RI 混合使用。NPH 胰島素長期很受歡迎, 但畢竟含有人體內沒有的魚精胜肽,有極少數病人產生嚴重的過敏現象。所幸 Novo 公司的 Knud Hallas-Møller 利用 pH 4 的醋酸鹽緩衝液,讓胰島素和大量的鋅產生大結晶,皮下注射後慢慢釋放胰島素,使作用時間延長到 36 小時,稱為 Ultralente insulin (超緩胰島素)。
     
    製作鋅胰島素結晶時,上澄液中有和鋅沒有形成結晶的胰島素的溶液,可做成作用時間比正規胰島素稍長的 Semilente insulin (半緩胰島素)。70% Ultralente Insulin 和 30% Semilente insulin 混合,形成 Lente Insulin (緩胰島素),其作用時間與 NPH Insulin 相當。Lente 系列胰島素在1954年上市。
     
    桑格 (Frederick Sanger) 在 1955 年將胰島素的胺基酸序列完整地定序出來,同時證明蛋白質具有明確構造。這項研究使他單獨獲得了 1958 年的諾貝爾化學獎。1950 年代後期到 1965 年左右,多人嘗試利用有機化學的方法試圖合成胰島素。1975 年時,桑格發展出一種稱為鏈終止法(chain termination method)的技術來測定 DNA 序列,這種方法也稱做「雙去氧終止法」(Dideoxy termination method)或是「桑格法」。這項研究後來成為人類基因組計畫等研究得以展開的關鍵之一,並使桑格於 1980 年再度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1978 年 Goeddel 等利用 plasmid 製造人胰島素基因片段,插入大腸桿菌基因,製造人胰島素。1982 年禮來公司開始出售 Humulin。單體 (monomeric) 胰島素溶液裝在甁中容易形成小纖維,只好加鋅及苯酚 (phenol),讓胰島素圍繞鋅形成穩定的六合體 (hexamer)。
     
    六合體胰島素注入皮下組職後,分解成雙合體及單體胰島素後進入微血管內。為了加速六合體的分解速度,出現 Lispro insulin, Insulin Aspart 及 Glulisine 等速效胰島素。為了改善 NPH 胰島素的高峰和作用時間過短的問題,出現 NovoSol Basal,Glargine,與 Insulin degludec (Tresiba®) 等長效胰島素。

  • 台苯研究報告 在 Tao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11-27 17:30:18

    我身上穿的衣服都在這買的 👉🏽
    https://www.taigersportswear.com [ 95折嚐鮮折扣碼 tao ]

    😰甜蜜的代價 - 糖 | 〖 科學飲食 〗 👉🏽https://youtu.be/JEKgUU_94b0
    💥TAIGER 👉🏽 https://www.taigerapparel.com [ 折扣碼 tao ]
    ⌚️SWOLE 👉🏽 https://www.swoleoclock.com [ 9折折扣碼 tao ]
    💊Myprotein 👉🏽 http://tidd.ly/8b59ba2e [ 折扣碼 tao25 ]

    ✍🏾工商合作 👉🏽 business@ricegvng.com

    📤來問我問題 ✍🏾
    ♛ WEIBO: Tao-Taiger负责人
    ♛ Instagram/IG: ricegvng
    ♛ Facebook : ricegvng

    🌊贊助我們,讓我們影片品質提升🙏🏾
    Paypal: https://www.paypal.me/ricegvng

    ▬▬▬▬▬▬▬▬▬▬▬▬▬▬▬▬▬▬▬▬▬▬▬▬▬▬▬

    甜味劑是什麼玩意兒?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27&pid=7936

    代糖會傷腎,傷肝,致癌?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9862657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怎麼看代糖?
    https://www.cancer.org/cancer/cancer-causes/aspartame.html

    赤藻醣醇對人體無害?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9862657

    以代糖飲料取代飲料,甚至水,有助於降低體重?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632875/

    ▬▬▬▬▬▬▬▬▬▬▬▬▬▬▬▬▬▬▬▬▬▬▬▬▬▬▬

    我們的生活中,放眼望去各種食物內都有添加糖
    攝取過量的糖 健康是付出代價到
    不但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脂肪囤積
    也可能導致第二型糖尿病,或是心血管疾病的產生
    我前陣子也做了有關 糖對身體的負面影響
    如果還沒看過的話,可以在影片底下找到連結

    我是非常喜歡吃甜食的人
    要我完全不吃糖,真的會很痛苦
    我相信許多人也是

    當我開始真正在注意我的飲食
    除了水果或是偶爾在外吃飯會攝取到糖以外
    基本上我的飲食中是不額外添加糖的

    平常為滿足我對糖的慾望
    我每天,都會用到代糖

    老一輩的,像我媽
    只要聽到代糖就會怕怕的
    很大的原因是許多人對不了解代糖是什麼
    也可能是因為代糖是人工提煉出來的東西
    而感到不確定,抱持懷疑
    希望今天這集影片
    可以解開一些你對待糖的疑惑

    [ 代糖是啥?對人體有害嗎?]

    代糖,也稱為甜味劑
    除了帶有甜味以外
    大部分的代糖都沒有熱量,
    進入消化系統後
    也不會造成血糖上升

    但如果你稍微在網路上搜尋一下
    會看到大多有關於代糖的文章,標題都下得滿聳動的
    甚至有些文章還傾向代 糖對於人體不友善

    但至今經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可的代糖
    都證實對人體沒有傷害

    聲稱代糖會傷腎,傷肝,致癌,這些都是迷思
    早已被推翻
    甚至法定 每日安全攝取量 ADI, Acceptable Daily Intake
    都是遠遠超過一般人可能達到的量

    目前在台灣核准允許使用的甜味劑有25種
    可以大致上區分成兩類
    一類是完全不含熱量
    人工合成的代糖
    而另一類則是帶一咪咪的熱量
    大多是天然來源,或是天然來源再加工製成

    接下來我會針對生活上最常見的 3 個代糖做更深入的分享

    第一個 Aspartame 阿斯巴甜
    阿斯巴甜是人工合成的甜味劑
    也因為便宜
    是市面上最常加入的甜味劑
    像商店賣的零卡可樂,其中家的甜味劑就是 aspartame

    阿斯巴甜除了對於罕見的苯丙酮尿症患者可能有害以外

    對成人,未成年,小孩都無害

    一罐 coke zero 大約有 180 毫克的 阿斯巴甜
    以我的體重來說 大約 每天 要喝到 22罐 零卡可樂
    才會到每天可攝取的安全劑量 [ ADI ]

    下一個常見的代糖是赤藻醣醇 Erythritol
    赤藻糖醇是一種天然的甜味劑
    存在於水果、菇類和一些發酵食物中
    他的甜度是蔗糖的 65%,每克約有 0.4大卡

    而它和其他天然甜味劑不太一樣的地方是
    它較容易被小腸吸收,且比較不會有腸胃道的副作用
    如果你吃其他代糖,會有腸胃不適、脹氣
    建議可以試試看赤藻醣醇

    這也是我目前每天都在用的甜味劑
    可以加在乳清、咖啡、
    甚至我在煮飯時我們也會拿它做調味
    像我常吃的 myprotein 低碳脆米蛋白棒
    也是靠這種甜味劑,才可以省去很多碳水的熱量

    目前的研究文獻證實
    赤藻醣醇對人體無害
    它的 ADI 建議是 1 gram per kilogram
    成人大約每天可攝取 70-80公克
    以我這麼愛吃甜食的人來說
    每天都用不到這麼多代糖

    最後一個代糖 Stevia 甜菊糖
    Stevia 又稱糖菊素,是一種糖苷,
    在1931年由法國科學家從 甜菊葉 中提煉而成

    除了是天然的以外,它幾乎沒有熱量以外,
    甜度又是蔗糖的200-300倍。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曾在 1994 年禁用 Steiva
    原因是當時未有足夠的科學研究證實 Stevia 對於人體無害
    直到最近才被美國 FDA 認可,列為可安全食用甜味劑
    目前的實驗結果得出的 ADI 是 4mg/kg/d
    Stevia 通常在市面上是以攜帶式的小包裝販售
    每天可食用的安全範圍大概是 40包 Stevia 左右

    從過去的實驗研究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得出來
    除了對於普遍迷思 ”會致癌“ ”基因病變“ ”對人體有害“
    都不屬實以外
    用甜味劑取代糖
    對於身體的健康,以及體重控管
    似乎是有正面的幫助

    但還是有一派的說法認為
    攝取代糖會更促進食慾,或是導致肥胖

    但是這些說法都是從“觀察性實驗”中得出
    並沒有直接性的關連

    觀察性實驗中的測試對象大都是過度肥胖的人
    過度肥胖的人
    極高可能是因為本身飲食的習慣導致肥胖
    並非攝取代糖而造成
    而且代糖除了幾乎沒熱量以外
    也並不會改變人體的代謝運作

    我相信如果一個飲食均衡
    不會因為代糖省去很多糖的熱量而趁機暴飲暴食
    那麼代糖,應該是一個可以提升健康品質的食用品
    至於該怎麼做決定,要不要戒糖,那還是留你做這個決定

    以上的資訊是擷取2018年以前的文獻
    如果你對於影片內容有任何問題
    #在底下留言
    #影片中的內容並非專業醫療建議
    #純粹知識分享。
    請勿將影片內容取代醫生指示。
    #其中引用的數據皆為2018年以前之科學研究報告。**

  • 台苯研究報告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1-02-13 21:30:01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最近有一份新的研究報告顯示,平常大家常喝的這種外帶熱咖啡,塑膠杯蓋如果碰到太燙的飲料,可能都會釋出環境荷爾蒙「雙酚A」,熱咖啡直接對嘴喝,長期累積下來,很可能會影響生殖能力。

    到便利商店買外帶熱咖啡或可可很方便,很多上班族幾乎人手一杯。

    不過喝這類的熱飲外帶杯可得小心!因為台灣婦產科醫學會最新研究發現,這些外帶塑膠杯蓋,用的是環保回收標章六號材質,只要高溫高過65度C,就會釋放出雙酚A。所以民眾如果從杯蓋小孔直接喝,長期下來,很可能會破壞荷爾蒙運作,尤其女性會出現月經提早來、月經不規則、子宮內膜異位等症狀。

    此外,像是用塑膠餐盒微波食物、塑膠袋裝熱湯、保麗龍碗吃泡麵等等,也都會產生雙酚A等有害物質,雖然衛生署目前未檢出危險塑膠容器,不過醫師仍然建議,民眾應該多使用鋼杯、玻璃杯或瓷器來裝熱飲和熱食,這樣才可以遠離環境賀爾蒙的危害。
    同樣也可能危害生殖能力的還有因為吸入大量的機車廢氣,造成男性精蟲量減少。最近台大醫學院透過老鼠實驗研究發現,只要早晚各吸一次高量的機車廢氣,連續一個月,就會造成不孕。

    十字路口的紅燈一等就是90秒,即使不是上下班尖峰時段,機車還是一長串,同時排放出來的廢氣更是讓等著過馬路的民眾受不了。

    騎機車來往各地很方便,但每天所產生的廢氣也很可觀!台大醫學院研究團隊以公鼠做實驗,讓公鼠早晚各吸一次高量機車廢氣,連續一個月後發現,公鼠的睪丸組織遭破壞,而且精蟲的數量也減少了。

    醫師表示,機車廢氣中所含的苯等有害物質,可能是造成老鼠不孕的主因。但研究也發現,公鼠在吸入廢氣的同時,如果能補充具有抗氧化效果的維他命E,睪丸的精蟲量,還是可以維持在三千萬隻左右。因此研究人員建議機車族,平時要戴活性碳口罩以過濾廢氣外,每天也要吃一顆綜合維他命,不只可以增加體內的抗氧化物質外,也可以降低廢氣對生殖能力的危害。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