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0117翁禎翊《行星燦爛的時候》新書發表會
—
翁禎翊首部散文集《行星燦爛的時候》新書發表會,1月17日在誠品西門店舉行,邀請小說家鍾旻瑞對談,分享寫作與出版的種種。《行星燦爛的時候》記錄了千禧世代的成長場景,翁禎翊為其下了一句註解:「這是一本給無名小站時代長大的小孩的情書。」
.
與談人鍾旻瑞...
記、0117翁禎翊《行星燦爛的時候》新書發表會
—
翁禎翊首部散文集《行星燦爛的時候》新書發表會,1月17日在誠品西門店舉行,邀請小說家鍾旻瑞對談,分享寫作與出版的種種。《行星燦爛的時候》記錄了千禧世代的成長場景,翁禎翊為其下了一句註解:「這是一本給無名小站時代長大的小孩的情書。」
.
與談人鍾旻瑞曾出版短篇小說集《觀看流星的正確方式》,書名與《行星燦爛的時候》同樣以星星為意象,所處理的議題也都圍繞著青春與成長。他們皆在年紀尚輕時就獲得文壇大獎,經過數年的淬鍊後才將作品集結成冊。
.
2019年同婚專法通過,翁禎翊將其視為此世代的標誌性事件。他回想,大一時美國通過同婚,他認為臺灣短期內應該無法跟上腳步,「沒想到在我還在學校的時候就看到這件事情。」書中的〈聽我們說話的人〉一文,即想傳達類似的樂觀與振奮:「我們這一代小朋友所相信的價值,有一天就會變成那個樣子。」
.
除了透過文字記憶青春,翁禎翊也常透過書寫療傷。「寫作對我一直來說都是很大的慰藉,當內心受到很大的打擊,我就想把這些東西寫下來。」他分享,書裡他最喜歡的一篇是〈天亮之前還有一百萬個祈禱〉,描述一段突然逝去的戀情。在痛苦之下他選擇寫作,「在我寫出來的那個剎那,內心就好很多了。」
.
在對世界失望時,翁禎翊時常回身看向自己。「如果有其他任何人對我不誠實,我一定都會覺得是我的問題。」翁禎翊認為,「誠實」是被高估的美德,面對他人的不誠實,他選擇諒解,相信他人必定有無可取代的重要理由。感到不被理解時也是,「當他不理解我的時候,其實也是我不理解他的時候。」
.
類似的自省也反映在翁禎翊對自身作品的要求上。他分享,《聯合報》副刊副主任王盛弘曾表示,現代人並不是無法閱讀長文,而是作者寫得不夠吸引人。因此,翁禎翊收錄於書中的作品,情節與畫面經營皆須具一定水準。
.
總是嚴格審視自己的作品,翁禎翊笑說,書裡唯一收錄的得獎作品〈指叉球〉,是他高三時獲得林榮三文學獎三獎的創作,卻讓現在的他「尷尬癌發作」,想將敘事語調早已與如今不同的作品撤掉。他表示,最終收進書裡出版的,多是近兩年與出版社簽約後的創作。
.
鍾旻瑞也有相似的感覺,高三時的小說作品〈醒來〉獲得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二獎,如今再讀卻覺得許多細節都未臻成熟。然而,鍾旻瑞也發現,有些讀者仍偏愛他的少作。因此,他認為將少作收進書中,除了是標記當時的自己,也能讓處在不同生命階段的讀者共感。
.
很早就獲得文學獎肯定,鍾旻瑞認為,擁有寫作才能是一件幸運的事。「有很多人應該是有想說的話,但是沒辦法表達。」除了珍惜,他也期許:「隨著自己寫作的成長,可以講出更多不同的聲音。」
.
翁禎翊也分享,漫畫《爆漫王》是對他影響甚深的作品,他深受其中為了完成一件事,不顧代價的執著吸引。將寫作視為生命中的重要事物,他也想透過書寫傳達相近理念,「每個人心中都有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想要追求,你要好好把這件事情握好,」他語氣堅定,「因為當你一直擁有那個東西的時候,你就會是最強大的人。」
—
#羽櫻
#翁禎翊 #行星燦爛的時候
#鍾旻瑞
#手寫 #手寫文字
台積電文學獎得獎作品散文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日夜的界線與瀕臨死亡的城 ◎宋尚緯
我並不需要這座落寞的荒城
於是我剃了頭髮
輕輕地埋在屋外的樹下
這些夜晚並不曾離去
有陣冷風從遠方走來並問候
今夜
我們將要遠行,帶著夢境
你是場夢
慢慢地拉開了音階的高度
你在世界的中心
倉皇地熄燈,鎖上門
禁止各種語言經過眼前
有關你的各種情節
我還在學習節制欲望
各種道德各種規範各種理性甚至
各種癲狂暴躁的舉動
展露瘋狂的眼神
畢竟城市沒有徹底死去
還需不需要刨出新的死法
今夜的荒城還在生與死的邊界上
死亡尚未離去
今晨斜射的日頭
理應在夜裡感受喧嘩,體會喧囂
褪下早已枯黃的衣褲
並呢喃著從未有過的興奮
即便是早晨也從未如此
那些巨大的寂寞默默喉舌
過於沉默的死亡。我們……
帶著從未學習的語言墜落在嶄新的世界
從遠方緩慢地行進如歌般
行板的姿勢與十六拍的速度
必將捎來口信
用各種敲打的聲音傳遞
最為蕭索的音節——不只如此
甚至被刻錄在線上收藏
各種物慾食慾求知慾尊嚴與榮耀甚至
甚至偶爾會死亡的性慾
要求我卸除所有的偽裝與
□□□再也不要的囈語
遠方的氣流近處的燈火
在眼裡慢慢的流動
在內與外之間劃成一道最深的隔閡
存活無法醒覺
在夜裡慢慢死去
註:此詩獲得X19全球華文詩獎
--
宋尚緯
1989年生,東華大學華文文學所創作組碩士,創世紀詩刊同仁,著有詩集《輪迴手札》、《共生》、《鎮痛》、《比海還深的地方》、《好人》與《無蜜的蜂群》,雜文集《小結》,散文集《孤島通訊》。(修改自《無蜜的蜂群》作者簡介)
--
小編鋼筆人賞析
宋尚緯是一名早慧的詩人,從高中開始便在《幼獅文藝》上刊載詩作,獲得台積電文學獎、X19詩獎等青年詩人的文學獎,這些得獎詩作基本上都收錄在第一本詩集《輪迴手札》中。這裡所選的〈日夜的界線與瀕臨死亡的城〉亦是其中之一,可說是宋尚緯早期殺遍各方文學獎時的詩作代表之一。
基本上,為《輪迴手札》做序跋的詩人幾乎都不否認此詩集的晦澀,以及宋尚緯多努力在詩中強調生死、你我、主體與客體之間的辯證。
就辯證的部分來說,崎雲在《輪迴手札》寫道,宋尚緯詩中的「你」、「我」之間的對話,其實也類似於「我」與「我」自己之間的對話。所謂的生死辯證,正是宋尚緯藉由敘事者我與「你」之間的對話與狀態對比,探討活著/死亡、存有/消失、愛/慾、希望/絕望等一連串二元對立的概念。
這些早期詩作的另一特色,便是晦澀。這樣的晦澀主要是由N種他此時習慣使用的技巧所導致:探討概念的抽象、不合文法的長句堆疊、罕用字或空格字(□)的使用、意象的複雜呼應。
上述特色幾乎都出現在〈日夜的界線與瀕臨死亡的城〉此詩之中。當然,這首詩仍是可解的,「荒城」與「頭髮」的先後出現,暗示「荒城」即為「身體」;而「我們將要遠行,帶著夢境」與「你是場夢」的先後出現,也暗示著「你」是「我」的夢。以這角度看來,便是敘事者我想離開自己的身體,探索夢境,這誠然是一首身心對立(且顯然很否定自己身體)的詩作。
而這探索似乎又與網路有關,第五段「甚至被刻錄在線上收藏」便暗示敘事者我探索的還有網路上的情慾。這也呼應著第四段的衣褲、興奮等詞彙。然而,否定自己的身體,僅在夢境及虛擬世界中探索,終究是走不遠的,所以最後才會「存活無法醒覺/在夜裡慢慢死去」。
如果除去此詩華麗的詩句及意象,這首詩表述的是敘事者我的痛苦、自卑以及不知道該前往何處的迷茫。宋尚緯後來反省他早期寫的詩,認為他在寫這些詩時想辦法把自己的痛苦挖空,塞滿生死辯證,但其實這只是在求生,而他也僅關注自己,而最後詩呈現的便是自身的空洞。
《輪迴手札》是2011年出版,宋尚緯之後又過了四年,才自費出版第二本詩集《共生》,而隔年,他在啟明出版社再版《共生》,並同時出版最新作品《鎮痛》。《共生》與《鎮痛》的詩作特質和《輪迴手札》差距甚大,晦澀的詩句消失,辛辣的批判和對他人痛楚的同理併陳其中。在這兩本詩集中,影響力最大的詩應為〈睡吧,睡吧——給受傷的人〉,全詩如下:
--
睡吧,睡吧——給受傷的人 #宋尚緯
「如果受過傷才能夠溫柔,
那我們為甚麼要承擔這種溫柔?」
我知道有些事
是努力也做不到的
例如傷心後還有傷心
所以快樂似乎是
做不到的,我知道
有些歌聽一聽
眼淚就流了下來
似乎旋律後還有誰
陪自己一起哭著
我也知道你看到一些句子
像是針一樣
將自己與某個過往
縫合起來
像是回到了過去
但拯救不了自己
我知道你
希望自己像一陣煙
風來便跟著消散
想就這樣融進土裡
在裡面縮得小小的
小小的,像在夢境裡
發生的所有事都只是記憶
醒來後大哭一場
像記憶住在眼淚裡
一起離開自己的身體
鑽出土裡曬著太陽
希望這樣
就能夠行光合作用
有些事情發生了
就永遠成為自己的年輪了
你以為自己能是水
但所有人都是木頭
被誰鑿傷,被誰砍伐
有人在上面刻字
像是那樣就能證明
誰是屬於自己的
你逃離自己的命運
但命運仍握著你
我知道你,像知道自己
知道你仍健康
只是因為溫柔
知道你仍快樂
只是因為溫柔
知道你仍善良
只是因為溫柔
知道你能像水冷冷地
照見自己
只是因為如果不這樣
就要壞掉了
再也找不到自己了
你說你要睡了
要進入夢裡
我只希望你睡吧
睡吧,因為溫柔不是你的錯
受傷不是你的錯
--
宋尚緯在《共生》、《鎮痛》序中曾寫道他改變的原因,一開始他寫詩時只是想治療自己的傷痛,但隨著時間過去,開始有讀者感謝他,因為他的詩作觸及了讀者的傷痛;同時,他在讀研究所時閱讀許多名家詩作,他察覺名家的詩作並不僅關注自己,也關注他人。他逐漸發展出一個新的詩觀,詩是為了溝通而存在,而他試圖以詩處理自己傷痛,觸及讀者,達成其「自癒癒人」的理念。
為了達成這效果,晦澀的詩句消失了,而主題也從自我的生死辯證變成對創傷的安撫,強調一切傷害都「不是你的錯」。宋尚緯在《小結》中曾說道,他在書寫時試著對詩中的「你」安撫,因為很多時候,大家只是欠缺一個人對他說沒關係了。因此,在〈睡吧,睡吧——給受傷的人〉中,敘事者我對「你」的試圖同理與安撫,事實上同時是對宋尚緯自己與讀者的同理與安撫。
有些人認為宋尚緯的詩風改變是「可惜的」,他們原本認為宋尚緯的詩會達到更高的美學境界。但對宋尚緯來說,最重要的是人。而這兩首詩的對照,正顯現他核心關懷的改變,從凝視自身痛苦,變成觸己及人。往後,他將同理更多人的痛苦,給予該被譴責者更多的諷刺與譴責,也給予受傷者自身的同理,使其詩作不僅治癒傷痛,更隱隱有著希望詩能帶動社會朝理想方向前進的意圖。
--
|#關於文學獎的不重要冷知識|
另一個近幾年感受特別強烈的現象:理論在指導創作。或許是評審在評審場合講了一些理論,形成「沒有意圖的影響力」,後來的創作者似乎就覺得:哦,原來詩裡要加一點女性主義,原來要加一點後殖民術語;但是寫來並不準確。
——焦桐,2016年林榮三文學獎評審紀錄
--
美術設計:驀地
圖片來源:Unsplash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文學獎 #X19全球華文詩獎 #宋尚緯 #二元對立 #生死 #創傷 #轉變 #治癒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3/20210330.html
台積電文學獎得獎作品散文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她們翻越邊界的邊界──致沒有家國的女人 ◎鄭琬融
祕密沒有顏色
夜晚降臨前
她們露出半邊的乳房
向夕陽汲取蜜乳
一群野猴下山,引起一陣旋風
孩子,閉眼不知何謂幸福
卻已能暗領恐懼
破敗的衣服擁有穿越大地的身世
山谷低鳴的面孔
記憶,有時牴觸人性
有些善於召感
一些不速的魂魄
數星星的姿勢非常適合孩子生長
練習指認黑暗中的碎片
願望冷冷流過周圍
眼光就是流星
語言就是醒的
過了這個草原
她們的身體與前方欲燃的自由
就是醒的
這段平原會是她們最難行走的山嶽
但總比遺忘自己的白日短
早晨曾經不屬於她們
手指曾經不屬於她們
怒放血裡的花是不被允許
唱著帶骨的歌是不被允許
野放、馴育、宰殺
一隻鱷魚擁有不是一隻鱷魚的可能
與必然。
祕密沒有顏色
她從土裡,把其他剛醒的女人挖了出來
腰肢溫暖 臂膀划過天藍
孩子的哭聲緊跟隨在後
手裡捏滿了露水
「你看,這是融化的星星──」
一位母親,把嘴裡的遠方唱得像是抵達
一種無所不能的嚮往
彩色的帶子 漂動自如的帶子
她們翻越邊界的邊界
舊的院子、舊的爐
舊的身體與舊的火
灰沒有停止飛散
那些尚未成為灰的
願疼痛也有一種死
也有一種鬼綠的顫動。
草醒了,腳趾醒了
沒有回途的野蜂
流了幾滴黏人的幻想
在步伐與步伐間底
她們的堅毅如一記輕音
--
◎ 作者簡介
鄭琬融,1996年生,東華華文系畢。曾獲台積電青年文學獎首獎、南華文學獎首獎、x19文學獎、王禎和文學獎等。獨立出版詩冊《一些流浪的魚》。
--
◎小編烏龍賞析
要成為文學獎得獎作品,特別是在林榮三文學獎決審這樣一個充滿高水準作品的環境中殺出重圍,通常最關鍵之處就取決於評審在一定程度上辨識詩作的美學標準外,個人喜好偏向的影響了。
以此次賞析詩作的當屆評審組成來看,第十五屆的新詩組評審評判標準,較集中於關注詩作觀看世界的方式是否具有新意,在技巧與語言搭配得宜的基礎下,希望新詩保有其藝術性避免朝散文化靠攏,最後也重視詩的完整性,大多作品會儘量符合比賽規定的最高行數,然而在50行之中究竟是真的飽滿豐富,抑或只是為了湊足行數而寫,流露出較稀釋鬆散的嫌疑。另外也有對於社會議題性題材在近年有增加趨勢的討論。這些標準都可在欣賞得獎作品時,作為觀看的輔助。
鄭琬融這首〈她們翻越邊界的邊界──致沒有家國的女人〉,乍讀之下可視為在戰爭或動亂之下,帶著孩子逃難的女性。但除此之外,詩中的邊界除了可以用來指涉移動時跨越的國界,也能夠視為指涉女性跨越了因為身為女性而要面對的傳統性別價值觀的邊界,這個邊界作用於家庭、作用於國家社會,成為框住女性的囹圄,詩人則以「翻越」這個極具動感的詞放置在標題與內文,勾勒出女性的能動性。
詩的第一段出現的是「露出半邊的乳房/向夕陽汲取蜜乳」呈現的哺乳意象,以及中、後段裡與孩子互動的描寫:「數星星的姿勢非常適合孩子生長/練習指認黑暗中的碎片」,在理解幸福之前,「孩子,閉眼不知何謂幸福/卻已能暗領恐懼」作為一介母親的女性卻先讓孩子學習辨認黑暗中碎片,教會他們理解恐懼。對女性來說最需要認識的,也是那些可能被迫體會的惡意與傷害,在現形時的真實樣貌。
女性翻越了對傳統性別想像的邊界,翻越的是「舊的院子、舊的爐/舊的身體與舊的火」,我們也能看到整首詩中出現的「暗領恐懼」、「山谷低鳴」、「願望冷冷流過」等,為逃離的過程中增添了沉默陰冷的氛圍。第六段「這段平原會是她們最難行走的山嶽/但總比遺忘自己的白日短」即使過程充滿困難之處,但至少比要女性捨棄自己來得容易,詩人再接著的一段便接了連續否定句子說明:「早晨曾經不屬於她們/手指曾經不屬於她們/怒放血裡的花是不被允許/唱著帶骨的歌是不被允許」那些要把時間、要把自己獻給家庭,且不可做出不符合對女性固有想像之舉動,怒與血與帶骨等帶著力道的辭彙都是不被允許連結的形象。
即使詩中用了大量篇幅描寫逃離的艱辛,但詩人也留下了能夠指涉希望的句子:「過了這個草原/她們的身體與前方欲燃的自由/就是醒的」。沒有家國,是女性嘗試解構作用於家與國的性別限制邊界,就算會遭遇能與不能想像的困難,仍果決直前,「在步伐與步伐間底/她們的堅毅如一記輕音」。
---
|#關於文學獎的不重要冷知識|
2018年以後林榮三新詩獎的社會詩大爆發,有2/3的得獎作品是社會詩。
——By 小編A
美術設計:驀地
圖片來源:Unsplash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文學獎 #鄭琬融 #她們翻越邊界的邊界──致沒有家國的女人 #林榮三文學獎 #國家 #女性 #邊界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3/blog-post_10.html
台積電文學獎得獎作品散文 在 蕭詒徽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記得後來念法律的班長同學那天負責收班上的詩作業。經過我面前時他興奮地蹲下來,「欸欸欸,那我很好奇,詒徽你會怎麼評判一首詩的好壞?」那是我剛拿第一次馭墨三城文學獎之後的某個下午。
班長同學在各方面都比我優秀許多,是個即使在雄中也能以性格和優異的成績受人讚許的人物。在我眼中更美好的地方是,在不另行於高二強制重新分組的雄中,他是少數第一年就認知到自己想要前往的道路,於是主動選擇從三類班轉到一類班的幾個人之一。
那時我們都還在三類班。他一邊問,一邊把寫著詩的陌生紙張攤在我面前。我記得是一首用到「企鵝」這個詞的詩。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他的問題,可是班長的眼神就像爐子裡第一枚金紙上剛抓住紙緣的小火。如果回答「我不知道欸」就好像什麼粗魯的風一樣。我把紙拉近,做出了思考著什麼的表情。
長大之後一直對那個下午有罪惡感。那時的我,其實不過在品嘗著階級的甜頭而已:因為獲得獎項,獎項讓別人若有似無地意識到我被賦予的什麼權力。包含我自己。因而得到了那份錯誤的優越,在那個下午,讓我煞有其事地對某個多數時候階級比我高的人宣稱我對一首詩的理解。事實上,我那時絕對沒有比班長更懂得什麼詩。我只是被一群同樣在這樣的權力體系裡面的人選中了而已,藉由自己十五歲某件沒想太多的作品。
班長對我當時的發表,看起來似乎不太能理解,搔搔頭(他那時是一個真的會做出這種戲劇性動作的可愛少年)然後離開了我的桌邊。我很激動,但不知道自己在激動什麼。現在知道了,那就是一個人靠著權力恣意縱為的感覺。
所謂的神祕力量一點也不神祕,其實就是權力。能驅使一個人做出偉大的事,或者恐怖的事的權力。在那往後的人生中,我付出了不少代價、也繼續犯了不少錯,與這種權力帶給我的一切,無盡地搏鬥著。
在關於獎項的話題裡,我總是很想要傳達給更多人這些搏鬥的經驗,它們時時在誘惑我成為一個糟糕的人。必須抗拒這一切,才能進行我心中真正的創作。但我目前也仍在這個過程裡,沒有把那東西徹底殺死。於是它像少年漫畫裡的反派一樣潛伏在情節的死角裡等待惡的再起。
收到達陽的邀請,我基於這樣的心情決定參與。然而,當我這麼做了,一方面也等於再次允許某些不屬於我身上的名聲、賦予我坐在台上對著陌生人大言不慚的權力了。要說是「為了消滅這一切、暫時利用這一切」大概也可以吧,但是,不能不說仍是惡毒的。
很謝謝達陽邀請這樣的我。因為是馭墨,所以更有一點回到這一切原點的意義。原本我已經決定 2020 年開始,不再接下具有說明自己、某種類教育的性質的課程或活動了,之後只做具有作品表演性質的展演。但因為是馭墨、是高雄,有某種回到最初的圓滿終點之感,所以還是接了下來。這是我這類型的最後一場講座,我很開心,希望當天也能讓一起迎來這個結束的人感受到這些。
能和這兩位作者一起,更讓我覺得自己不配。我從來不是所謂的「現象級作者」,也就是那種得獎或不得獎之後、就算拿的是佳作或只是入圍,依然會被瘋狂討論,讓所有評審都被罵過一輪的作者;《玻璃彈珠都是貓的眼睛》的嘉真,以及不用我再多提什麼事蹟的達陽。
事實上,我和他們完全相反,是那種汲汲營營,最後因為機運和看起來有點可悲的努力,就算拿了首獎也沒什麼人在討論,結果因為這樣,還是導致所有評審被罵過一輪的作者。(我很抱歉)
那天或許也會想聊聊這件事。關於權力機制某些時候的錯付、群眾的眼睛,和我從因為這一切而變成,或不想變成哪種人。
當然,也會一如既往地、大言不慚地分享自己讀了其他講者的所有作品的感覺。先說了,我可是擁有林達陽所有作品,的所有版本的男人(?) 《玻璃彈珠都是貓的眼睛》裡的〈玻璃彈珠都是貓的眼睛〉這篇同名作,當時也因為擔任決審的會議紀錄者、且因為想要遠足的緣故(?),和奕樵以及宏霖在聯合報大樓待了一整天,把所有類別的評審會議聽完,第一次讀就是印在 A4 紙上的新細明體,而且還混著駱以軍和黃麗群等人的即時講解。
這個特殊的作品閱讀經驗,讓我很喜歡當會議記錄,但後來都沒有人再約我了。當天也會和沒見過的嘉真分享一下這件事(呃不對你現在不就已經在這裡分享完了嗎是還要分享什麼)。
就像我第一場講座宣傳時的結尾:到時候見 : )
////////////////////////
林達陽 × 蕭詒徽 × 張嘉真:
我們從這裡出發 ── 那一年從馭墨三城文學獎獲得了神祕力量以後
facebook.com/events/2582281098493260
時間
2020 年 1 月 19 日星期日
下午 3 點到 5 點
地點
陳啟川先生文教基金會
高雄市和平一路 87 號 12 樓
文化中心捷運站步行 10 分鐘
免費報名
https://forms.gle/iJu97J67h6YH3HaUA
名額有限,額滿仍能入場
但不一定會有座位
////////////////////////
林達陽
屏東出生,高雄人。雄中畢業,輔大法律學士,東華大學藝術碩士。曾獲三大報文學獎、台北文學獎、香港青年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優秀青年詩人獎等。第 1、2 屆高雄馭墨三城文學獎,參與該獎創辦團隊。
詩集:《虛構的海》《誤點的紙飛機》。散文:《慢情書》《恆溫行李》《再說一個秘密》《青春瑣事之樹》《蜂蜜花火》。
facebook.com/dayang2013
instagram.com/poemlin0511
張嘉真
1999 年生,高雄人。畢業於高雄女中,台灣大學歷史系在學中。曾獲台大文學獎短篇小說組、台積電青年文學獎短篇小說組。第 18、19、20 屆高雄馭墨三城文學獎。小說集:《玻璃彈珠都是貓的眼睛》。
instagram.com/ccc__es
蕭詒徽
生於 1991。作品《一千七百種靠近 ── 免付費文學罐頭輯 Ⅰ ──》、《晦澀的蘋果 vol.1》、《蘇菲旋轉》(合著)、《鼻音少女賈桂琳》。網誌:輕易的蝴蝶。
www.iifays.com
////////////////////////
2020「擦亮花火,南方文學計畫」
每月一個關鍵字,跟隨閱讀與創作,找尋一種更理想的文學生活 ───
一月關鍵字:成為自己
擦亮花火計畫
facebook.com/Kaohsiung17
instagram.com/wesouth2020
計畫主持/林達陽
贊 助/陳啟川先生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