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科大互動設計研究所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科大互動設計研究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科大互動設計研究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科大互動設計研究所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每天為你讀一首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移工‧移民‧新台灣 ◎一尾 在富裕國家裡 他們被統稱為外勞,沒有國籍之別 沒有文化,只有異國料理與潑水節 ――――謝三進〈勞動半島〉 0. a.截至2019年底外籍移工達718058人,主要來自越南、印尼、菲律賓、泰國。 b.內政部統計,1990年後經由婚姻取得本國籍及身分證的新住民已超...

  • 台科大互動設計研究所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6-22 21:00:02
    有 179 人按讚

    移工‧移民‧新台灣 ◎一尾
     
    在富裕國家裡
    他們被統稱為外勞,沒有國籍之別
    沒有文化,只有異國料理與潑水節
     
    ――――謝三進〈勞動半島〉
     
    0.
    a.截至2019年底外籍移工達718058人,主要來自越南、印尼、菲律賓、泰國。
    b.內政部統計,1990年後經由婚姻取得本國籍及身分證的新住民已超過65萬人,占全台人口3%以上,超越原住民56萬人口。
     
    1.
    2019.10.03 宜蘭南方澳跨港大橋崩塌後6名菲律賓、印尼籍漁工罹難
    2020.03.23 台中大肚工廠宿舍鐵窗阻逃生 3名越南移工命喪火場
    2020.05.14 台生許紫涵找到印尼保姆Dwi感動兩國人
    2020.五月底 臺北車站禁止席地而坐爭議
    2020.06.13 尋找阿秋,我15年前的越南保姆
     
    2.
    當全世界吹起Black Lives Matter 的聲援運動時,這個月13號臺北二二八公園也由外籍人士舉辦了一場聲援活動,上禮拜我們也看到了反骨男孩模仿黑人的影片,有些人說那是美國的脈絡,他們只是致敬搞笑而已,卻不理解當中長達數百年的血淚奮鬥史。同個禮拜我們也看到台科大學生刊物提起了原住民加分的問題嘲諷,或者又會有人辯解原住民加分是事實,而漢人一貫的用自己的視野在原住民的傷口上撒鹽。我們總在世界舞臺上强調自己被歧視的身分,媒體把台灣塑造為一個國際社會下的受害者角色,但向内看,是的我們也可能成爲體制的加害者。我們可以從「瑪麗亞變老師」、「鳳凰與鷄」的比喻擴大到整個體制,我們對許多事情理所當然、漠視加深了這個體制的迫害與歧視,我們可以舉個例子,爲什麽一個國家,對於補習班教英文的丹尼爾和在螺絲工廠工作的阮氏嬌的待遇差那麽多?
     
    3.
    身爲一位文學閲讀者,必須和大家告解的是,由於移民工在一開始就被整個社會歧視,他們是工廠工人、家庭看護,所以我們一開始就不認定他們會有什麼文學產出,文學是用中文寫作的人的事。我們從來不會想像有另一個群體的寫作,是用另一種異鄉的語言在台灣寫作,這是閲讀台灣、閲讀東南亞的我們在視域上的缺乏。然而,早在1998年菲律賓移工就已經開始在台灣組織詩社SMI(Samahang Makata International,菲律賓國際詩人協會)印尼移工也籌辦了FLP(Forum Lingkar Pena,印尼筆社)、KPK(Komunitas Penulis Keratin,印尼作家社群)等文學社團。
     
    4.
    本周將以「台北外籍勞工詩影比賽」和「移民工文學獎」為範疇,帶大家一起來聼聼,那我們不甚熟稔的移工的聲音,他們時而懷念原來的家鄉、關心母國的一切,時而感謝台灣這塊土地給與的機會,同時抱怨和怨懟台灣,不過離鄉背井的他們在詩中最令人動容的則是對於親情的羈絆。
     
    5.
    台灣作爲移民與翻譯之島,我們透過翻譯得以跨越語言的藩籬,從最先來到這座島嶼的原住民,到現在的新住民、移民工,不同時期的移民在這座島嶼的互動造就了台灣這塊土地的人文風景。可能許多人的父母、另一半就是新住民,和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可能是那個照顧爺爺的印尼姐姐。這個月到了最後一個禮拜,如果從這週的詩歌回答,台灣是什麽?更進一步地問台灣人是什麽?我想,台灣是不同時期移民組成的社會。如果你願意認同這塊土地,那麽你也是台灣人,而這就是我們的「新台灣」。
     
    -
      
    美術設計:sorrow沙若
    圖片來源:sorrow沙若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移民工文學獎 #台北外籍勞工詩影比賽 #移工文學 #新台灣 #越南 #菲律賓 #泰國 #印尼 #東南亞 #公視越南語新聞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 #四方報 #一尾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6/blog-post_22.html
    -
    參考資料與延伸閲讀:
    1.移民工文學獎 Taiwan Literature Award for Migrants.
    https://tlam.sea.taipei/
    2.宋家瑜:《台灣移工文學場域的生成:以文學獎為例》,台灣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年。
    3.吳慧娟:〈文學敘事與人權想像:移民工文學獎〉,《中外文學》48卷3期 (2019 / 09 / 30) , P89 – 132。
    4.張正/台北的四方之聲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91/article/5193
    5.廖雲章/一日達成千里尋人任務:從失聯移工到越南網紅,她如何串起台越為人圓夢?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49/article/9580
    6.Hilton Yip/It’s Time for Taiwan to Confront Its Own Ethnic Discrimination Issues
    https://ketagalanmedia.com/2020/06/10/its-time-for-taiwan-to-confront-its-own-ethnic-discrimination-issues/?fbclid=IwAR1CD2GJO5yle1wiLX-07kOX3YvOOdtnWNtRnyR92eJWpv2QsnYcXqd06gY
    7.TIWA台灣國際勞工協會.
    https://www.tiwa.org.tw/
    8.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Brilliant Time bookstore
    https://www.facebook.com/btbookstw/
    9.《四方報》
    https://4wayvoice.nownews.com/

  • 台科大互動設計研究所 在 張立昂 Marcus C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7-26 12:57:31
    有 1,332 人按讚


    🎉🎉🎉

    喜訊分享!!

    去年在拍《灼人秘密》的同時,
    在拍《灼人秘密》的第一天,
    我們同時拍了一部VR作品。

    這是一部以《灼人秘密》電影相互呼應的VR創作_
    _《幕後》。

    恭喜《幕後》入圍:

    第76屆威尼斯影展。

    很驚喜!

    畢竟這《幕後》已去了美國西南偏南影展、
    上海電影節等多個影展…。

    而威尼斯影展選片通常至少要「國際首映」。

    《幕後》還能入圍!

    選片人來訊表達 ”非常喜愛”。

    《幕後》如此受到青睞;
    受寵若驚。

    這是給《灼人秘密》團隊的激勵!

    同時,
    也是給VR拍攝團隊以及後期團隊的肯定。
    更是給我台科大學長全明遠、周哲宇等人的榮耀。
    (這倆人是我在台科大,大學時期畢製的攝影師)

    《幕後》的主要演員是《灼人秘密》全組演職員。

    所以,
    《幕後》同時是《灼人秘密》設計過的「幕後花絮」。
    這是一個紀念!
    恭禧大家!

    2016年
    我曾冒險、嘗試用2 D VR來拍金馬廣告;
    結果非常挫折;
    不如我意。

    主要是想得到,
    技術做不到。
    當然,
    主要還是我個人對當時技術思考的不周全。

    目前的VR及AR還是存在許多問題,
    如果要做到理想中的概念、故事…
    目前的硬體運算、軟體技術…
    還有「擁有極大市場的世界各大科技品牌商們的商業利益考量…」種種種種限制下…
    我覺得還需要等待一段時間…。

    於是,
    當接受到HTC及金馬這個VR創作邀約時,
    我想的是:
    如何用最簡單的技術,
    作最有意思的「內容和概念」。

    因為我學技術出身的,
    那些視覺特效酷炫的東西,
    這次反而不是我有興趣的「下手點」。

    我想的是
    VR 是720度
    VR是全知?
    VR下沒有秘密?
    (沒辦法,當時滿腦子都是《灼人秘密》)

    有沒有可能是「假的全知」?
    有沒有可能是「沒有真相」?
    有沒有可能是「被操作的真相」?
    於是「戲中戲、設計中的設計、幕後中的幕後」
    變成了《幕後》的概念。

    當然,在構思《幕後》VR創作時;
    無法不受到《灼人秘密》的「戲中戲、秘密中的秘密」這些概念的影響!

    感謝金馬執策委員會!
    感謝金馬電影學院10 週年紀念下的邀約!

    我是金馬電影學院第一屆學員!

    真快!
    已經十年了!

    感謝HTC!

    感謝從高中到研究所的技職體系下的訓練!
    (想到許多年前,
    有專家學者們說要廢了技職體系,
    我還緊張得半死…
    想著會不會唸到一半就沒學校可以唸了…
    唉……
    世界上許多人啊…
    總是站在他主觀的位置去看待所有事物啊…)

    台科設計時期的設計系的訓練,
    對我幫助很多。
    即便在台科時;
    人在曹營心在漢。
    (人在設計系,心在電影系)

    但為了拿獎學金,
    考取高分數,
    在研究所時也讀了不少papers呀~~~
    當時,
    台科梁容輝老師介紹了麥克魯漢的著作在我思考VR 時有極大的推敲作用和自我思辯過程。

    記得有次在互動資訊設計課堂,
    小組討論…
    梁老師知道我在拍片,
    無心搞資訊設計…。

    他說:「沒關係;你學著一點資訊設計也沒壞處,
    以後你搞不好是一個懂資訊設計的電影導演…」。

    人的一路走來,
    你以為都是誤打誤撞,
    但仔細想想,
    今天的你,
    都是那些一點一滴的誤打誤撞造成的。

    就像我高中考大學時,
    最想唸的是文學系,
    但左思右想,
    我要養家糊口呀…
    最後…
    只能忍痛割捨。

    為了容易接案打工賺錢;
    選了設計系。
    而這個選擇,
    讓我有了設計系訓練的各種技術的執行能力,
    後來在電影創作的路上,
    不管1個人或者是200個人拍電影,
    才能學習適應各種技術難題;
    不斷成長。

    感恩!
    繼續拍電影!

    Midi 於永和
    25 JULY 2019

    *our VR film "THE MAKING OF" has been selected by 76th 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台科大互動設計研究所 在 趙德胤 Midi 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7-25 18:34:29
    有 1,396 人按讚

    喜訊分享!!

    去年在拍《灼人秘密》的同時,
    在拍《灼人秘密》的第一天,
    我們同時拍了一部VR作品。

    這是一部以《灼人秘密》電影相互呼應的VR創作_
    _《幕後》。

    恭喜《幕後》入圍:

    第76屆威尼斯影展。

    很驚喜!

    畢竟這《幕後》已去了美國西南偏南影展、
    上海電影節等多個影展…。

    而威尼斯影展選片通常至少要「國際首映」。

    《幕後》還能入圍!

    選片人來訊表達 ”非常喜愛”。

    《幕後》如此受到青睞;
    受寵若驚。

    這是給《灼人秘密》團隊的激勵!

    同時,
    也是給VR拍攝團隊以及後期團隊的肯定。
    更是給我台科大學長全明遠、周哲宇等人的榮耀。
    (這倆人是我在台科大,大學時期畢製的攝影師)

    《幕後》的主要演員是《灼人秘密》全組演職員。

    所以,
    《幕後》同時是《灼人秘密》設計過的「幕後花絮」。
    這是一個紀念!
    恭禧大家!

    2016年
    我曾冒險、嘗試用2 D VR來拍金馬廣告;
    結果非常挫折;
    不如我意。

    主要是想得到,
    技術做不到。
    當然,
    主要還是我個人對當時技術思考的不周全。

    目前的VR及AR還是存在許多問題,
    如果要做到理想中的概念、故事…
    目前的硬體運算、軟體技術…
    還有「擁有極大市場的世界各大科技品牌商們的商業利益考量…」種種種種限制下…
    我覺得還需要等待一段時間…。

    於是,
    當接受到HTC及金馬這個VR創作邀約時,
    我想的是:
    如何用最簡單的技術,
    作最有意思的「內容和概念」。

    因為我學技術出身的,
    那些視覺特效酷炫的東西,
    這次反而不是我有興趣的「下手點」。

    我想的是
    VR 是720度
    VR是全知?
    VR下沒有秘密?
    (沒辦法,當時滿腦子都是《灼人秘密》)

    有沒有可能是「假的全知」?
    有沒有可能是「沒有真相」?
    有沒有可能是「被操作的真相」?
    於是「戲中戲、設計中的設計、幕後中的幕後」
    變成了《幕後》的概念。

    當然,在構思《幕後》VR創作時;
    無法不受到《灼人秘密》的「戲中戲、秘密中的秘密」這些概念的影響!

    感謝金馬執策委員會!
    感謝金馬電影學院10 週年紀念下的邀約!

    我是金馬電影學院第一屆學員!

    真快!
    已經十年了!

    感謝HTC!

    感謝從高中到研究所的技職體系下的訓練!
    (想到許多年前,
    有專家學者們說要廢了技職體系,
    我還緊張得半死…
    想著會不會唸到一半就沒學校可以唸了…
    唉……
    世界上許多人啊…
    總是站在他主觀的位置去看待所有事物啊…)

    台科設計時期的設計系的訓練,
    對我幫助很多。
    即便在台科時;
    人在曹營心在漢。
    (人在設計系,心在電影系)

    但為了拿獎學金,
    考取高分數,
    在研究所時也讀了不少papers呀~~~
    當時,
    台科梁容輝老師介紹了麥克魯漢的著作在我思考VR 時有極大的推敲作用和自我思辯過程。

    記得有次在互動資訊設計課堂,
    小組討論…
    梁老師知道我在拍片,
    無心搞資訊設計…。

    他說:「沒關係;你學著一點資訊設計也沒壞處,
    以後你搞不好是一個懂資訊設計的電影導演…」。

    人的一路走來,
    你以為都是誤打誤撞,
    但仔細想想,
    今天的你,
    都是那些一點一滴的誤打誤撞造成的。

    就像我高中考大學時,
    最想唸的是文學系,
    但左思右想,
    我要養家糊口呀…
    最後…
    只能忍痛割捨。

    為了容易接案打工賺錢;
    選了設計系。
    而這個選擇,
    讓我有了設計系訓練的各種技術的執行能力,
    後來在電影創作的路上,
    不管1個人或者是200個人拍電影,
    才能學習適應各種技術難題;
    不斷成長。

    感恩!
    繼續拍電影!

    Midi 於永和
    25 JULY 2019

    *our VR film "THE MAKING OF" has been selected by 76th 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