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vs香港面積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vs香港面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vs香港面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vs香港面積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4萬的網紅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隨緣家書🌍】Patreon的網友建議這篇文章完全Public,供多些朋友思考。 「應該移民嗎?」——真正的答案,在這裏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但有非常複雜的答案。在過去十年,每次都想長篇大論的答,總是被斷章取義。也難怪,本來在太平盛世,稍具思考型答案已經顯得很離地,但在此情此景的新香港,朋輩...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40的網紅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桃園#青埔#A17領航站 桃園機場捷運A17領航站位於大園區橫峰里,屬於大園最東側,因桃園高鐵青埔特區的開發,人口激增,目前已成為全桃園最大里,故分里建議不斷。 是一座地上兩層的車站,站體長約148.8公尺,寬達21.6公尺。領航站設有兩座島式月台,並有半罩式月台門,而桃園捷運公司總部與青埔...

  • 台灣vs香港面積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8-16 22:21:44
    有 3,728 人按讚

    【#隨緣家書🌍】Patreon的網友建議這篇文章完全Public,供多些朋友思考。

    「應該移民嗎?」——真正的答案,在這裏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但有非常複雜的答案。在過去十年,每次都想長篇大論的答,總是被斷章取義。也難怪,本來在太平盛世,稍具思考型答案已經顯得很離地,但在此情此景的新香港,朋輩間,坦白說,沒有人不在想這問題。但與此同時,也沒有人不在尋找「是」與「非」之外的答案。

    因為,大家經過過去一年,都成長了。都知道香港的出路,只有在重重矛盾、悖論、衝突中,跌跌撞撞地尋找。

    我真心的答案是:this is not a question。非黑即白的「移民」概念,早已在冷戰結束時,已一併終結,正如中美就算出現新冷戰,也不會有一道圍牆,而是全新型態、互為表裏的衝突。不少人提起「移民」,往往有出於情緒的反應,就是因為假定了一種either / or 的對立。

    從前,或許是的。但現在,還是嗎?

    我們不妨先梳理提起「移民」,往往出現的對立式dichotomized情緒:

    1A. 假如移居別處,就等於放棄我城,促進換血,這是不負責任。

    1B. 假如留守我城,但君子不立危牆,連累人犧牲得毫無價值,同樣不負責任。

    2A. 假如移到他方,天天圍爐取暖,只會成為蝗蟲,成為別人的排外對象。

    2B. 假如移到他方,成了由內至外的美國人、英國人,豈非數典忘祖。

    3A. 假如離開香港,沒有了熟悉的土地承載,再不會有香港身份認同。

    3B. 假如留在香港,換血急速進行,社會大手術,同樣不會有香港身份認同。

    4A. 假如到了海外,找不到和現有待遇同級的工作,就是二等公民,代表無能。

    4B. 假如到了海外,只靠私人儲蓄過世,那是階級特權,是為自私……

    「移民」的偽對立:住這裏Vs住那裏,融合Vs排外,上流Vs下流

    凡此種種,一堆負能量。但這些對立,從來都是偽對立來的。

    1. 在過去一年運動,明顯有大量工作,都是海外香港人積極參與的:捐款,文宣,後勤,乃至專門回來,反映他們始終心繫香港,港人對他們,不應有事鍾無艷;某程度上,國安法甚至也是要專門打擊他們,從現在通緝美籍港人Samuel Chu,即可見一斑。同理,生活在香港的不少人,其實早已「精神移民」,只在乎物質層,卻也不見得可以有何貢獻,則大可無事夏迎春。在國安法時代的新香港,有不少工作,即使不談政治,也100%肯定海外比香港適合,例如教育、文化、藝術、創作、創科等,都必須無邊界的創作力,才能成功;而通過互聯網和社區網絡,即使身處海外,影響也依然能輻射本地,甚至更能輻射本地。

    就像疫情期間的教學,甚至香港、紐約還是剛果,又有何分別?而且對成長中的孩子而言,不少家長都覺得此刻的香港,不可能是理想地方:只要問有多少表面上支持政府的「藍絲」,讓孩子在非海外學校、非國際學校、非直資、非IB的本地學校接受教育,就是最好的指標。但另一類工作,卻是必須在地才能見效,例如社工、醫護、工程、本土經濟等,他們令香港人活得體面、尊嚴,同樣有時代選中的機遇。台灣民進黨創黨時的金主們,大都在戒嚴時代白手起家,對台灣自然有貢獻;猶太人保存血脈的大腦,二戰時都在美國,自然也對手足有貢獻。貢獻不在身在何方,而在心在何方。

    2. 假如「移民」的定義,就是昔日的唐人街,時光停滯,與外界隔絕,連當地語言文化也不懂,自然非常糟糕,也值得被排斥;等而下之的酷愛炫富,乃至反客為主影響當地核心價值,更是大忌。至於昔日不少二、三代移民,以和母體割裂為榮,滿口比本地人更造作的口音,同樣叫人吃不消。但香港人難道沒有其他選擇?全球化時代出現後,不少到了海外的香港人,都奉行「engagement」策略,一方面積極融入當地圈子,另一方面在當地建立的社會資本,能對香港有幫助,例如進入當地經濟高端層,或把香港文化融入當地、自成fusion,都是功德無量,兩者兼顧得如魚得水,因為認同從來不是排他性的。這完全不涉及政治,但也是「國際線」的真諦。同一道理,留在香港的,同樣可以建構本地國際網絡,單是一間重慶大廈,就是由下而上國際線的寶庫。

    3. 甚麼是「香港身份認同」,自然每人都有不同定義。林鄭月娥、李柱銘、梁天琦的定義,就全不一樣,但都會存在,就算是2020年的林鄭月娥,也不會說自己不是香港人吧。所以無論怎樣定義,香港身份認同從來都是外向型的,是很有效的大熔爐,信奉的是公平競爭、相信法治但靈活變通、專業精神而超然政治、東西文化共融、不依靠被規劃而相信由下而上,屬於典型的港口身份:例如梁天琦、羅冠聰也是新移民港人,南亞裔Jeffrey Andrews是土生土長港人,猶太人盛智文也是歸化港人。假如說離開了香港,就再也沒有身份認同,那怎解釋在過去一年,不少海外港人二代、甚至不懂地道廣東話,就像剛談及的美籍港人Samuel Chu,也完全被connected?特別是互聯網時代,對身份認同的影響已經超越了昔日理論,顛覆了上世紀對地緣政治的想像,本身就是一種加速劑。且看今天香港青年認為與英國同齡港人屬同一社群,還是感覺隔壁藍絲長老更似同一屋簷下?

    4. 說到海外的生活、工作,這從來不應使用香港的同一基準:人不應該為了生存,而是為了生活。在這層面,處於不同崗位的香港人,完全可以發揮2+2=5的作用。香港人的資產相當豐厚,能力也高,人均GDP接近五萬美元,甚至高於不少人的移民目標德國、加拿大、日本;總GDP的規模,也可比愛爾蘭、馬來西亞、以色列,而且還未計算海外港人在內。

    在全球化時代,香港人毋需大規模聚居在某一地方,也可以結成互助經濟體:英國港人可以支持住在台灣的黃秋生拍電影;台灣港人可以建立網上教室教美國港人中文;美國港人可以請被打壓失去工作的本地港人當freelance designers、editors;本地港人則可以從英國網購當地港人製作的日用品……李嘉誠在英國建「香港城」,固然是由上而下的例子;無數可以出現的虛擬香港村,則是由下而上的例子。香港百年前起家之時,華商全球網絡的匯款,承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讓香港成為一體兩面、內外合一的概念,日本濱下武志教授對此有詳細研究。百年前,未有現代科技,尚且如此,何況2020年後的世界?

    這些,自然都是理念層面的討論。重點,還是如何執行。

    真正的「移民」,其實是減少任何單一依賴的一個「Package」

    十年前,我就真心相信每一個香港人,無論今天廣義的黃、藍,都應該有一個足以在全球生活的package。無論是最本土、還是最建制的人,萬一到了萬不得已之時想離開,都不應該受限。建制派有一個觀察是對的:不少vocal的本土派輿論領袖,都不在香港。不願離開時,也應該擁有實力。這對人對己、大局小局,都有好處。這個package,不是由純粹物質的check list組成的,而是由能力主導的check list 組成的:

    1. 我們需要有被其他地方接受的能力。這不一定等同外國護照,可以是一種後備身份(例如擴權後的BNO),可以是一種聯繫身份(持外國護照的家人讓你離開),可以是一種能力身份(擁有其他地方高認受的專業資格),也可以是一種社會身份(外地朋友願意和有能力在必要時協助離開)。對香港人而言,這是不少人想到「移民」時真正所指的:對現狀感到不安,但因為種種原因,卻不希望馬上走,這在黃、藍營當中,都非常普遍。

    2. 我們需要有在任何地方都能開工的能力。這不等於高薪厚職,甚至恰恰相反:在未來slashers世代,任何工作反正都保障不了終生收入、也再沒有到死的長糧這回事,真正能保障生活的,再不是擔驚受怕地保住一份工,但到了退休還是繼續擔驚受怕,而是要有到死也能開源的能力。很多人不敢發聲、犧牲一生的自由,不外出於這種恐懼,因為很擔心沒有走出comfort zone的能力。

    至於這能力是甚麼,總會與時並進,更重要的,還是「學習的能力」。我們常對新一代說:能夠好好與人溝通(須知陪月、幼稚園老師才是最難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工作),與持不同語言者溝通(例如瑞士人那樣有四種語言),與電腦溝通(例如掌握編程語言、能隨手寫網頁和app等),基本上,就可以保障在任何地方找到工作。無論現在是否依靠單一僱主,我們都必須有第二、第三收入,可以是某種嗜好,可以是某種投資,而且應該是geographically friendly。到了要走要留,地域就不是限制。

    3. 我們需要有在任何地方都能適應的能力。這也是我們在過去十年,常推廣的「文化智商」(CQ),一方面了解國際關係宏觀的基本倫理,另一方面要在最「落地」的日常生活,培養多元品味,例如兼容咖啡與烏龍茶、印度電影與台灣文藝片、Rap與古典樂等,那樣到了任何地方,都不會成為異鄉人。而這能力和我們珍愛本土文化和生活,從來不是對立的。即使足不出戶在香港,只要有能力,也足以建立personalized的獨家國際網絡,這可以圍繞你的興趣(例如電競)、技能(例如投資)、研究(例如找到愛好哥德式建築的全球同路人)、工作產生,到頭來,才容易在不同地方都有接頭人,讓網絡和現實世界虛實相間。至於出國留學、working holiday,除了增值,也是獲取上述網絡和能力的理想中介。

    海內外香港人,不分黃藍,也是命運共同體

    只要香港人、特別是中生代和新生代,能做到上述各點,兄弟爬山,各自選擇,自然不應再有「移不移民」這疑問。目前有大約150-200萬港人和後代散居海外和中國內地,單是主張加拿大的60多萬香港人、已比在沙田的香港人多,香港人已經是一個散居全球的命運共同體。今天藍黃高度對立,其實除了20%酷愛天天鬥爭的深藍無可救藥,絕大多數香港人的思維都是很一致的,在共同體內部,到了海外,反而大可以拋開政治分歧,就像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在香港,反而變成buddy,因為他們有共生能力。例如不少(表面上的)藍營商人,捐了很多資源支持香港(大多是黃營的)新一代創業、學習,這種資源流動,屬自然發生的默契,這就是真正的香港;現在很多僱主也在讓資金、公司先移到海外,也製造了不少就業機會予香港下一代。我們面對大時代,應該改變停留在數十年前「是否移民」的過時思維,內外合一,這才是香港人生存下去的最大憑藉。

    在過去十多年,每次被訪問,都有記者問我「是否移民」。其實,我心裡明白,他們只期望最簡單的答案。而作為國際關係學者和近年的創業者,我大多時間,都不在香港。於是,有人以為我在新加坡,有人以為我在台灣,有人以為我在葡萄牙,有人以為我在英國,有人以為我在美國。其實,我全都在,one way or another,因為我成長以來,就是如此追求,也許是預視了全球大趨勢如此,也許是預視了狹義香港的出路如此,也許是futures studies和國際關係令我不能自拔。

    至於未來,作為父母,讓下一代在這樣的香港接受教育,無疑是不負責任的,因此一定會讓她們到海外讀書,也會花多些時間和她們一起,但除非有不能入境的一天,否則斷不會改變保留香港為根據地之一,而且無論在香港、還是海外,適逢亂世,都應該開拓更多業務。朋友們,即使以往不理解,難道到了國安法時代的新香港,還不理解嗎?身體力行讓香港人有落地的國際視野,無論身在何方,一直都是我的崗位,過往如是,未來也如是。

    但願我們不會成為最後一代香港人。

    經濟一週,2020年8月

    ⏺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posts/39959046

  • 台灣vs香港面積 在 新新聞周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11-20 15:13:27
    有 26 人按讚


    1707期《新新聞》精彩內容
     
    民進黨不分區名單棄「無知少女」,派系運作斧鑿斑斑
     
    據瞭解,民進黨這份不分區名單安全名次排除掉以往進步價值推崇的「無知少女」(無黨籍、知識型、少數族群、女性),主因是第九屆不分區立委太過小清新,導致黨團戰力不足。然而這次民進黨不分區名單不但派系瓜分,還爆出三大爭議點……。
     
    林麗蟬、林靜儀做實事、有戰力,鏖戰4年不分區「被退伍」
     
    原本以為醫界出身的不分區立委林靜儀會繼續留在立法院,但這位少了派系支撐的孤鳥卻未再獲民進黨提名;而做為唯一新住民立委的林麗蟬,四年來替新住民爭權利,也帶著官員認識新住民族群,她也一樣未再受國民黨青睬。
     
    吳敦義夫婦精心打造不分區名單,自認100分卻被罵到爆
     
    國民黨資深黨務人士坦言,吳敦義夫婦對於各方批評只有委屈及憤怒的情緒,根本不覺得名單有問題。挺吳派更相信不分區名單被形容成報恩、親中,「都是有心人為選後奪黨權,刻意挑起鬥爭的藉口。」
     
    不甩習大三權配合要求,港高等法院裁定《禁蒙面法》違憲
     
    北京加速處理香港問題,習近平會見林鄭月娥指示止暴制亂是香港「最重要」的任務,之後在巴西改稱「最緊迫」任務,更首次提到司法機構懲治暴力分子。豈料香港高等法院日前裁定《禁蒙面法》違憲,引來北京全國人大與港澳辦回擊。
     
    在港陸生沒驚惶逃難,卻有難解的政治抑鬱
     
    許多陸生並未選擇將抗爭者視為暴徒、將自己放在整場運動對立面的核心理由。他們不會像隔著網路之牆評點香港時局的大陸網友,僅憑片面信息放大仇恨與不安,他們希望校園「以最小的傷害變成一個更加好的地方」。
     
    沈慶京說心底話:京華城開幕日就驚覺「完蛋了」
     
    背後往往帶著爭議的沈慶京,近期京華城公開標售所引發的輿論批判似乎又是例證。儘管沈慶京說不在意外界怎麼看他,總是將「我以爭議為榮」掛在嘴邊,但從接受採訪前,慎重其事地請助理幫忙打點儀容來看,其實還是有點在意。
     
    基隆設潛艦園區恐毀古蹟?引發總統級嘴炮戰
     
    基隆和平島有著三千年前圓山文化、一千年前鐵器時期,以及近四百年前大航海時期西班牙人來台建城堡等古蹟。如今,政府有意在台船基隆廠成立潛艦產業園區,極可能破壞歷史文物,並伴隨著高度軍事管制,地方人士意見紛歧。
     
    不分區之亂,深入報導分贓如何扼殺了專業
     
    藍綠兩大黨各自上演了一場「不分區立委名單之亂」,國民黨甚至因為名單太難看,不只黨內反彈,也影響了總統選情、民眾對立委選舉的政黨偏好,甚至區域立委選情也受波及。主席吳敦義也成眾矢之的,能否如願當上不分區立委還是問題。
    而民進黨的不分區立委名單,最後雖由總統蔡英文「喬定」,但過程中也是充滿派系傾軋。
    台灣從2008年開始立委選舉採「單一選區兩票制」,一票投區域立委,一票則是投給你認同的政黨,藉政黨票選出不分區立委。為了爭取不分區席次,各政黨會推出專業、代表弱勢與公益團體、能體現黨理念的人選以說服選民。
    然而,在歷經三次大選後,在國會總席次113席中占34席的不分區立委,是否真的讓少數弱勢發聲?讓國會不受地區限制,更專業、更兼顧全國利益來問政、修法?還是已經變成派系鬥爭、政治分贓、討好金主、保留政治後路的工具?
    2020年大選,你手上那張政黨票該怎麼投?
     
    國民黨選情想翻轉,就得切割票房毒藥吳敦義?
     
    由國民黨主席吳敦義自導自演的「不分區之亂」,讓原本穩定領先五個百分點以上的政黨支持度,幾乎呈現斷崖式下跌,一位選戰操盤經驗豐富的藍營高層直言,國民黨選情要有轉機,只有切割吳敦義一途……。
     
    賴香伶、蔡壁如、新光公主、學姊,民眾黨不分區能誘國、親「倒戈」?
     
    相較於藍綠政黨都歷經不分區名單「內戰」,台灣民眾黨的名單,海選與專業形象更形出色,包括韓國瑜副手張善政、親民黨組織部主任張碩文都呼籲「政黨票可投民眾黨」。民眾黨將透過三具吸票引擎,衝刺票源極大化。
     
    催淚彈與汽油彈交織的香港圍城之戰
     
    香港彷彿進入革命邊緣的終局對決。
    反送中運動延燒到校園,港警強攻校園驅離抗爭學生引爆衝突,香港中文大學、理工大學淪為戰場。中大被冠上「暴大」之名,民眾發動「圍魏救趙」,多個街頭遍地烽火。
    中共19屆四中全會後,北京快馬加鞭處理香港問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遠從巴西金磚國家峰會上,跨洋向港府下達「最緊迫的任務」──止暴制亂。連駐港解放軍都輕裝上街清路障,下一步會武裝鎮壓嗎?
    而當習近平話音剛落,香港高等法院竟然裁定《禁蒙面法》違憲,顯然不給習近平面子。而預定11月24日舉行的香港區議會,政務司長張建宗放話可能延後,這場選戰會生變嗎?
    香港各大學國際學生多撤回母國,新北市長侯友宜就讀中大的女兒也已返台。政府如何安排在港台生後續就學,並吸納其他在港就讀的國際學生來台?
    港警圍城,港生突圍,催淚彈與汽油彈交織,這場香港圍城戰左右著香港難以逆料的命運。
     
    阿里巴巴回港上市反成港股救世主
     
    戰略上,阿里巴巴回港掛牌,是貿易戰下必然的結果。阿里巴巴是美國市場鎖定放空的中概股目標,加上美國要對中國在美掛牌的科技股限制交易的傳聞不絕於耳,因此讓阿里巴巴回港上市,可宣誓讓中國科技股不再受美國干擾。
     
    18歲可公投卻不能自辦手機?民法成年標準該不該下修
     
    現行民法規定二十歲才算成年,但目前滿十八歲就可擁有應考試、服公職等權利;而未滿二十歲者開戶、辦手機等卻仍須法定代理人陪同或同意,雙重標準讓人一頭霧水。對此,立法院已推出七個修法草案等待審議,法務部則強調需聽取更多意見作為修法參考。
     
    「韓賣豪宅vs.蔡炒地皮」,階級口水英國首相版
     
    台灣總統選舉,韓國瑜談學貸免息,涉及階級議題,他的家產馬上被起底,被批評是「假庶民」;對手蔡英文因富裕家世,被稱為「大小姐」。國、民兩黨政治人物的出身,因政策爭議被嘲弄,這類例子英國也有過。
     
    藍綠不分區大亂鬥 選民埋單嗎?
     
    綜觀國、民兩黨不分區提名過程,名單永遠不會被所有人認為公平,但如何論述名單代表性與價值,以爭取選民認同更重要,否則選民恐怕會被其他小黨亮眼的名單吸引走。
     
    「最強組合」成軍 英德配火力全開
     
    英德配成形,最受益的是民進黨立委選情,蔡、賴兩人將分進合擊全國輔選,有助許多艱困選區的選情拉抬。而民進黨宣告副手人選等同宣告選戰進入白熱化,未來英德配將轉守為攻主動出擊,扭轉先前國民黨韓國瑜占盡議題主導權的外界印象。
     
    守護人文關懷 中大人樂當「暴大」
     
    中大人歷來在社會運動中相當活躍,不論是六四天安門、SARS災情、反二十三條立法;中大社會學系副教授陳健民是佔中三子之一,至今仍身繫囹圄。近來有人惡搞,在地圖上中大位置標上「香港暴徒大學」,卻有不少學生和校友欣然接受。
     
    習大一錘定音 港警強硬掃蕩勇武派
     
    港府對付抗爭者的力度突然加大,除因抗爭者愈趨激進外,與中國表明態度也有很大關係。但香港畢竟不是北京城,現在也不是三十年前,中共在未到最後關頭不會出動解放軍。可以預期,因抗爭者的戰術出錯,港警幾乎能控制局面,不會有「六四第二」。
     
    金磚光芒不再 影響力消風
     
    十一月十三至十四日在巴西舉行金磚五國高峰會,五國國土總面積占世界領土二六%,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二%,但五國近年經濟表現不佳。金磚五國峰會的議題「包山包海,雜亂無章」,習近平在峰會期間對香港的強硬立場,也讓峰會失焦。
     
    可行不可行?高鐵東南延評估兩樣情
     
    高鐵東延宜蘭紓解東部運能壓力,又降低環境衝擊,受外界期待,但待補強程序正當;南延屏東則不斷面臨質疑,審委審查可行性報告後,建議應針對為何延伸六塊厝是南延方案中最有利「平衡城鄉差距」,以及如何落實「西高鐵、東快鐵」,提出相應佐證。
     
    中間青年票投高嘉瑜 李彥秀贏到底?
     
    《新新聞》與《風傳媒》委託台灣指標民調公司進行調查,南港內湖區藍營李彥秀與綠營高嘉瑜支持度差距在誤差範圍內。在藍大於綠的港湖區,高嘉瑜何以能緊咬李彥秀不放?而李彥秀一路保持領先便保證勝選嗎?
     
    甘仔神父 為中港民運奔走的最後毛信徒
     
    生日與辛亥革命紀念日同天,義大利神父甘浩望的一生注定與中國有緣。青年時期他讀《毛語錄》、相信天主教與共產主義有共通的初衷。神學院畢業後到香港,他投入麻油地艇戶運動、從爭取居港權絕食到參與反送中,甘浩望持續實踐著他的「左翼關懷」。

  • 台灣vs香港面積 在 新新聞周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1-20 15:13:27
    有 26 人按讚

    1707期《新新聞》精彩內容
     
    民進黨不分區名單棄「無知少女」,派系運作斧鑿斑斑
     
    據瞭解,民進黨這份不分區名單安全名次排除掉以往進步價值推崇的「無知少女」(無黨籍、知識型、少數族群、女性),主因是第九屆不分區立委太過小清新,導致黨團戰力不足。然而這次民進黨不分區名單不但派系瓜分,還爆出三大爭議點……。
     
    林麗蟬、林靜儀做實事、有戰力,鏖戰4年不分區「被退伍」
     
    原本以為醫界出身的不分區立委林靜儀會繼續留在立法院,但這位少了派系支撐的孤鳥卻未再獲民進黨提名;而做為唯一新住民立委的林麗蟬,四年來替新住民爭權利,也帶著官員認識新住民族群,她也一樣未再受國民黨青睬。
     
    吳敦義夫婦精心打造不分區名單,自認100分卻被罵到爆
     
    國民黨資深黨務人士坦言,吳敦義夫婦對於各方批評只有委屈及憤怒的情緒,根本不覺得名單有問題。挺吳派更相信不分區名單被形容成報恩、親中,「都是有心人為選後奪黨權,刻意挑起鬥爭的藉口。」
     
    不甩習大三權配合要求,港高等法院裁定《禁蒙面法》違憲
     
    北京加速處理香港問題,習近平會見林鄭月娥指示止暴制亂是香港「最重要」的任務,之後在巴西改稱「最緊迫」任務,更首次提到司法機構懲治暴力分子。豈料香港高等法院日前裁定《禁蒙面法》違憲,引來北京全國人大與港澳辦回擊。
     
    在港陸生沒驚惶逃難,卻有難解的政治抑鬱
     
    許多陸生並未選擇將抗爭者視為暴徒、將自己放在整場運動對立面的核心理由。他們不會像隔著網路之牆評點香港時局的大陸網友,僅憑片面信息放大仇恨與不安,他們希望校園「以最小的傷害變成一個更加好的地方」。
     
    沈慶京說心底話:京華城開幕日就驚覺「完蛋了」
     
    背後往往帶著爭議的沈慶京,近期京華城公開標售所引發的輿論批判似乎又是例證。儘管沈慶京說不在意外界怎麼看他,總是將「我以爭議為榮」掛在嘴邊,但從接受採訪前,慎重其事地請助理幫忙打點儀容來看,其實還是有點在意。
     
    基隆設潛艦園區恐毀古蹟?引發總統級嘴炮戰
     
    基隆和平島有著三千年前圓山文化、一千年前鐵器時期,以及近四百年前大航海時期西班牙人來台建城堡等古蹟。如今,政府有意在台船基隆廠成立潛艦產業園區,極可能破壞歷史文物,並伴隨著高度軍事管制,地方人士意見紛歧。
     
    不分區之亂,深入報導分贓如何扼殺了專業
     
    藍綠兩大黨各自上演了一場「不分區立委名單之亂」,國民黨甚至因為名單太難看,不只黨內反彈,也影響了總統選情、民眾對立委選舉的政黨偏好,甚至區域立委選情也受波及。主席吳敦義也成眾矢之的,能否如願當上不分區立委還是問題。
    而民進黨的不分區立委名單,最後雖由總統蔡英文「喬定」,但過程中也是充滿派系傾軋。
    台灣從2008年開始立委選舉採「單一選區兩票制」,一票投區域立委,一票則是投給你認同的政黨,藉政黨票選出不分區立委。為了爭取不分區席次,各政黨會推出專業、代表弱勢與公益團體、能體現黨理念的人選以說服選民。
    然而,在歷經三次大選後,在國會總席次113席中占34席的不分區立委,是否真的讓少數弱勢發聲?讓國會不受地區限制,更專業、更兼顧全國利益來問政、修法?還是已經變成派系鬥爭、政治分贓、討好金主、保留政治後路的工具?
    2020年大選,你手上那張政黨票該怎麼投?
     
    國民黨選情想翻轉,就得切割票房毒藥吳敦義?
     
    由國民黨主席吳敦義自導自演的「不分區之亂」,讓原本穩定領先五個百分點以上的政黨支持度,幾乎呈現斷崖式下跌,一位選戰操盤經驗豐富的藍營高層直言,國民黨選情要有轉機,只有切割吳敦義一途……。
     
    賴香伶、蔡壁如、新光公主、學姊,民眾黨不分區能誘國、親「倒戈」?
     
    相較於藍綠政黨都歷經不分區名單「內戰」,台灣民眾黨的名單,海選與專業形象更形出色,包括韓國瑜副手張善政、親民黨組織部主任張碩文都呼籲「政黨票可投民眾黨」。民眾黨將透過三具吸票引擎,衝刺票源極大化。
     
    催淚彈與汽油彈交織的香港圍城之戰
     
    香港彷彿進入革命邊緣的終局對決。
    反送中運動延燒到校園,港警強攻校園驅離抗爭學生引爆衝突,香港中文大學、理工大學淪為戰場。中大被冠上「暴大」之名,民眾發動「圍魏救趙」,多個街頭遍地烽火。
    中共19屆四中全會後,北京快馬加鞭處理香港問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遠從巴西金磚國家峰會上,跨洋向港府下達「最緊迫的任務」──止暴制亂。連駐港解放軍都輕裝上街清路障,下一步會武裝鎮壓嗎?
    而當習近平話音剛落,香港高等法院竟然裁定《禁蒙面法》違憲,顯然不給習近平面子。而預定11月24日舉行的香港區議會,政務司長張建宗放話可能延後,這場選戰會生變嗎?
    香港各大學國際學生多撤回母國,新北市長侯友宜就讀中大的女兒也已返台。政府如何安排在港台生後續就學,並吸納其他在港就讀的國際學生來台?
    港警圍城,港生突圍,催淚彈與汽油彈交織,這場香港圍城戰左右著香港難以逆料的命運。
     
    阿里巴巴回港上市反成港股救世主
     
    戰略上,阿里巴巴回港掛牌,是貿易戰下必然的結果。阿里巴巴是美國市場鎖定放空的中概股目標,加上美國要對中國在美掛牌的科技股限制交易的傳聞不絕於耳,因此讓阿里巴巴回港上市,可宣誓讓中國科技股不再受美國干擾。
     
    18歲可公投卻不能自辦手機?民法成年標準該不該下修
     
    現行民法規定二十歲才算成年,但目前滿十八歲就可擁有應考試、服公職等權利;而未滿二十歲者開戶、辦手機等卻仍須法定代理人陪同或同意,雙重標準讓人一頭霧水。對此,立法院已推出七個修法草案等待審議,法務部則強調需聽取更多意見作為修法參考。
     
    「韓賣豪宅vs.蔡炒地皮」,階級口水英國首相版
     
    台灣總統選舉,韓國瑜談學貸免息,涉及階級議題,他的家產馬上被起底,被批評是「假庶民」;對手蔡英文因富裕家世,被稱為「大小姐」。國、民兩黨政治人物的出身,因政策爭議被嘲弄,這類例子英國也有過。
     
    藍綠不分區大亂鬥 選民埋單嗎?
     
    綜觀國、民兩黨不分區提名過程,名單永遠不會被所有人認為公平,但如何論述名單代表性與價值,以爭取選民認同更重要,否則選民恐怕會被其他小黨亮眼的名單吸引走。
     
    「最強組合」成軍 英德配火力全開
     
    英德配成形,最受益的是民進黨立委選情,蔡、賴兩人將分進合擊全國輔選,有助許多艱困選區的選情拉抬。而民進黨宣告副手人選等同宣告選戰進入白熱化,未來英德配將轉守為攻主動出擊,扭轉先前國民黨韓國瑜占盡議題主導權的外界印象。
     
    守護人文關懷 中大人樂當「暴大」
     
    中大人歷來在社會運動中相當活躍,不論是六四天安門、SARS災情、反二十三條立法;中大社會學系副教授陳健民是佔中三子之一,至今仍身繫囹圄。近來有人惡搞,在地圖上中大位置標上「香港暴徒大學」,卻有不少學生和校友欣然接受。
     
    習大一錘定音 港警強硬掃蕩勇武派
     
    港府對付抗爭者的力度突然加大,除因抗爭者愈趨激進外,與中國表明態度也有很大關係。但香港畢竟不是北京城,現在也不是三十年前,中共在未到最後關頭不會出動解放軍。可以預期,因抗爭者的戰術出錯,港警幾乎能控制局面,不會有「六四第二」。
     
    金磚光芒不再 影響力消風
     
    十一月十三至十四日在巴西舉行金磚五國高峰會,五國國土總面積占世界領土二六%,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二%,但五國近年經濟表現不佳。金磚五國峰會的議題「包山包海,雜亂無章」,習近平在峰會期間對香港的強硬立場,也讓峰會失焦。
     
    可行不可行?高鐵東南延評估兩樣情
     
    高鐵東延宜蘭紓解東部運能壓力,又降低環境衝擊,受外界期待,但待補強程序正當;南延屏東則不斷面臨質疑,審委審查可行性報告後,建議應針對為何延伸六塊厝是南延方案中最有利「平衡城鄉差距」,以及如何落實「西高鐵、東快鐵」,提出相應佐證。
     
    中間青年票投高嘉瑜 李彥秀贏到底?
     
    《新新聞》與《風傳媒》委託台灣指標民調公司進行調查,南港內湖區藍營李彥秀與綠營高嘉瑜支持度差距在誤差範圍內。在藍大於綠的港湖區,高嘉瑜何以能緊咬李彥秀不放?而李彥秀一路保持領先便保證勝選嗎?
     
    甘仔神父 為中港民運奔走的最後毛信徒
     
    生日與辛亥革命紀念日同天,義大利神父甘浩望的一生注定與中國有緣。青年時期他讀《毛語錄》、相信天主教與共產主義有共通的初衷。神學院畢業後到香港,他投入麻油地艇戶運動、從爭取居港權絕食到參與反送中,甘浩望持續實踐著他的「左翼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