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2大聯大-ic通路霸主
甚麼是ic通路?
半導體產業上游是電子零件的供應商
(例:英特爾、三星、東芝等等)
下游是電子產品的製造商 在傳統的關係裡
下游的製造商會向上游訂購生產電子產品所需的元件
(核心元件、類比混和元件、記憶元件、光學感測元件、被動元件….)
但製造商(下游)的數量超過供應...
3702大聯大-ic通路霸主
甚麼是ic通路?
半導體產業上游是電子零件的供應商
(例:英特爾、三星、東芝等等)
下游是電子產品的製造商 在傳統的關係裡
下游的製造商會向上游訂購生產電子產品所需的元件
(核心元件、類比混和元件、記憶元件、光學感測元件、被動元件….)
但製造商(下游)的數量超過供應商(上游)的好幾倍
這讓一個供應商要同時面對幾十倍客戶量(製造商)
也讓製造商在訂購元件遇到問題
等待很久才能得到回覆
很多小型的製造商
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和避免原物料庫存風險
會選擇跟通路商合作 成為通路商的客戶
通路商的功用就是向上游申請代理權並購買元件
再轉賣給下游
對上游供應商:
可以幫忙探索市場、找尋新客戶並提供市場情報
對下游製造商:
提供來自不同供應商的元件以及技術支援
但通路商本身不做任何生產製造或ic技術研發
在目前的全球半導體銷售市場中
下游直接跟上游買的廠商比例佔70%(稱為直接客戶)
而下游通過通路商授權間接跟上游買的佔30%
在這30%中 大聯大就是市佔龍頭老大哥
台灣最大的ic通路商 大聯大投控 市值657億元
是目前世界第三大同時為亞洲最大的半導體通路商
為控股公司 旗下有世平、品佳、友尚等公司
全球員工5100多名
從2005年上市以來
每年都有不斷獲得新的品牌之代理權
累積擁有的代理產品供應商數量 已經超過250家
未來隨著網路、AI、VR、自駕車、5G、無人機等趨勢
半導體產業的市場規模必定越來越大
通路商也持續從中獲利
基本面:
1.毛利率: 非常低 每季僅有4-5%
ic通路商是以高價買進ic元件 再以高價賣出
獲利空間並不大 因此賺的是辛苦錢
大聯大目標未來追求利潤成長而非營收成長
2.ROE: 每年維持10%以上(通過我們的門檻7%)
僅管毛利率不高 但其獲利能力是給予肯定的
3.殖利率: 平均都有6-7%
股價很穩 從2011年至今都在35-40元徘迴
然而平均每年配息都配得出2.4元以上的水準
如此又多又穩的股息 是績優定存股的代表
光是這點 就可以確定是家穩定獲利的好公司
籌碼面(股東):
主要股東都是各大壽險公司
包含富邦人壽、新光人壽、國泰人壽、台灣人壽
因有穩穩配息的特性 深受壽險公司的喜愛
而在2019/10/7 德儀突然宣布收回代理權
在250家品牌中 德儀佔大聯大的進貨總額11.28%
算是前四大的廠商 雖然如此重大利空
我仍認為大聯大未來仍持續樂觀
原因如下:
1. 儘管沒有德儀的元件可以賣
仍然有其他供應商的貨能代替
因此市場不會消失 需求也不會消失
2. 大聯大深耕已久 受下游廠商(客戶)高度信賴
且已投資非常大的資金在資訊產品零組件的整合
透過FAE(應用工程師)來解決客戶疑難雜症
所以大部分的客戶依然是依賴、認同大聯大的
3. ic通路市場 有大者恆大的特性
大聯大仍為亞洲市佔最大 其地位不容易被撼動
4. 股價長線來看 仍然是穩穩的
雖然短線10/9那天股價最低跌到36.75元
但現在來看 那時反而是買點
5. 以大股東持股變化來看(10/7發布消息)
2019/10/8-2020/1/3
董監持股由7.3%下降到7.28%(減少的非常少)
外資持股由29.09%增加到29.54%(還增加0.45%?)
投信持股也由0.31%上升到0.55%(也小幅增加0.24%)
自營商持股由0.9%上升到1.29%(上升0.39%)
若失去德儀會對大聯大未來產生嚴重影響的話
那些貪婪又膽小又有內線消息的有錢人早就跑光光了
可見此利空影響不大
結論:
大聯大若未來跌到36、37元我有很大的機率會買
若沒跌 則持續列入優質股觀察名單
公司只要體質好 短暫的利空而股價下跌 反而是買點
#台股 #績優股 #理財規劃 #股票投資 #個股 #投資理財 #大聯大 #半導體
台灣ai市場規模 在 創業小聚 Meet Startup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女性的身體真的很脆弱!骨鬆、HPV、子宮頸癌等女性罹患率較高的疾病,要怎麼做到省下病症發生後往返婦產科、醫院的時間、麻煩,能夠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2016 年創立的台灣生技醫療新創柏瑞醫,開發出AI輔助篩檢工具,克服現有檢測方案的缺點與問題,希望成為新世代的女性守護者。
順帶一提,2020 年女性疾病篩檢的市場規模約 25 億美金。
https://meet.bnext.com.tw/articles/view/48165
台灣ai市場規模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愛曼妲專欄】5G解鎖萬物聯網 掀起大數據2.0的商務革命
葉淑明2021/07/02 10:25
眾所皆知,「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進化到「萬物聯網」(Internet of Everything)已是不可逆的科技演化。2020 年的統計資料顯示,物聯網裝置已經是全球人數的 2 倍以上,在今年(2021 年),連網裝置的總數將會達到 460 億台(日本學者曾推估 2020 年是 500 億台),成長速度非常驚人。點燃「物聯網」並添加大把柴火的其中一項關鍵技術是「5G」(第五代行動通訊系統)技術的商業化,及其基礎建設的開展普及化。
5G 與過往通訊協定的差異分別是在幾個面向:通訊距離,傳輸數據量與傳輸速度,低度延遲,可連接裝置數,消耗功率高。基於 5G 的特性,直接受惠的應用領域首先是影音串流(Video Streaming),提升了百倍的可連接裝置數,傳輸速度卻能較上一代快上百倍。 因此,5G 率先被開發使用的場景就是球場運動比賽與大型演唱會現場直播,這些場景的共通點是需要統合極大量的攝影機鏡頭與螢幕的影音數據,配合調度燈光與音響設備。簡單說,5G 技術的成熟度,直接帶動 VR/AR 相關產業,並且有利於 4K/8K 影像傳輸設備的蓬勃發展。
可預期在未來這兩年之內,物聯網市場由於 5G 技術與應用生態系的茁壯,將會開始一波爆炸成長。自去年起,在疫情肆虐之下,世界各地的網路電商產業乘風而起,電信通訊產業也積極佈建 5G。在今年,預估全球將新增 310 億台物聯網裝置,相較去年,增長數字可謂勢如破竹。如果推算物聯網市場的產值,今年會突破 5200 億美元,連網裝置的增速會超越 22%。
假設大家對這樣龐大的商機還沒有概念,參考日本學者 2020 年的研究報告,2020 年的全球物聯網市場規模約為 200 兆日圓,對比全球汽車產業的市場規模 2017 年是 220 兆日圓,2030 年全球汽車市場規模約 250 兆日圓,全球物聯網市場規模在 2030 年將成長到 400 兆日圓,大幅超越汽車產業。這亦是為何物聯網與人工智慧(AI)並列世界尖端科技的前三名,而另一個巨星當然是非「大數據(Big Data)」莫屬。
事實上,5G 技術與應用的大步發展,揭開了「大數據 2.0」(Big Data 2.0)的時代新頁。如前所述,5G 與物聯網的商業化進程密切相關,預估到了 2025 年,物聯網裝置收集儲存的數據量將累計到約為 80 ZB(Zettabytes, 皆位元組,10 的 21 次方)!雲端運算與邊緣運算的躍進(包含霧運算),再加上萬物聯網分分秒秒產生的大數據,匯聚成人工智慧新紀元的發展基礎。了解這些錯綜復雜的科技演進關聯,大家應該可以體會「腦爆」這兩個字其實是非常真切的形容,我們未來 10 年後的生活樣貌,無論是智慧工廠(製造),車聯網,智慧物流,智慧農業,能源物聯網,智慧家庭,智慧建築或智慧城市,都會讓此刻的我們無法想像,而感到瞠目結舌。
在 5G 浪潮席捲而來的時候,掌握軟硬體研發設計與工業 4.0 優勢的台灣資通訊科技廠商,勢必不可錯失良機。在通訊與感測晶片的研發設計領域,台灣科技業擁有半導體產業帶來的先天優勢,有完整的製造測試生產的上中下游供應鏈,還有獨步全球的科技研發與科技管理人才,應可參照高通(Qualcomm)在本月西班牙巴賽隆納世界通訊大會 (MWC 2021) 舉旗帶領 5G 生態系的方式,組成聯合作戰部隊,切入物聯網裝置組件與製程,建造一道堅實的護城河,甚至,充分運用 5G 生態系「以人為本」的思維,掌握物聯網裝置的小型化及大眾化趨勢,共同打造「護國群山」。時勢造英雄!
資料來源:https://news.cnyes.com/news/id/4669175
台灣ai市場規模 在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Verizon Media 表示,Cookieless 使消費者足跡更加破碎,也挑戰數位廣告圈過去的運作基礎。不過,調查顯示近 7 成(67%)廣告主已開始使用程序化購買,且年增率 16%。
----
#INSDIE未來日 將在9/24(五)重啟,讓你一次看懂 AI + IoT,你準備好跟著AIoT數位轉型了嗎?現在就來登記參加免費線上論壇:https://lihi1.cc/Q2Pp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