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瘋子】從120元到2,200億帝國,吉利創辦人李書福告訴你成功靠什麼
立即Follow @businessfocus.presslogic
有投資汽車股的讀者相信對吉利汽車並不陌生,畢竟吉利汽車的股價在兩年內升了好幾倍。但是,大家又有否聽過吉利集團的創辦人李書福的傳奇故事?他從19歲開始創業到...
【汽車瘋子】從120元到2,200億帝國,吉利創辦人李書福告訴你成功靠什麼
立即Follow @businessfocus.presslogic
有投資汽車股的讀者相信對吉利汽車並不陌生,畢竟吉利汽車的股價在兩年內升了好幾倍。但是,大家又有否聽過吉利集團的創辦人李書福的傳奇故事?他從19歲開始創業到創立吉利期間,他不斷創業,開過照相館、賣過雪櫃和電單車,但讓他成名的始終是造車的吉利。
.
1963年,李書福出生於浙江台州路橋。1982年,19歲的李書福沒考上大學,從父親借了120元買相機,在大街上為人拍照,半年就賺了1000多,隨後開了照相館,賺到了第一桶金。
.
兩年後,與人閒聊時發現製造雪櫃的零部件很暢銷,李書福便也加入,中國內地的家電市場在1985年開始掀起搶購風潮,雪櫃生產規模從25萬台擴大至735萬台,李書福的零部件廠產值也達到了4,000萬元。他乾脆自己生產雪櫃。
.
不過,到了1989年,國家開始管控,將全國41家國有工廠納入定點生產目錄,李書福的雪櫃廠惟有關閉。
.
1990年,他南下深圳,在逛建材市場時,發現一種叫做鋁鎂曲板的建材非常暢銷,不僅價格貴,而且都是從國外進口,他於是決定開發鋁鎂曲板,以低價打開市場。1991年年底,銷售額僅為800萬,1992年銷售額猛增到7000萬,而到了1993年,已經突破1.5億。李書福也賺到了人生的第一個1000萬。
.
到1994年,李書福參觀電單車廠時,發現電單車並不複雜,便決定生產電單車。看到台灣生產的電單車很優雅,下雨天可以擋水擋泥,他就買了七八輛電單車來拆,研究電單車的內部結構。結果只花了八個月,他就生產出中國內地第一輛踏板式電單車,以便宜取勝,台灣的電單車賣1.7萬,他生產的才賣8,800,所以他的電單車很快流行起來,1995年6萬輛,1996年20萬輛,而到了1999年,已經突破43萬輛,實現產值15億元。
.
1995年,李書福開始追逐造車之夢。可是,他一直得不到政府批准他造車的許可證,因為當時還沒有民營企業能造車。後來知道四川有一家瀕臨破產的國有汽車廠後,他就以1,400萬將其收購。
.
跟造電單車一樣,李書福將新買的Mercedes-Benz和紅旗轎車拆掉,研究它們的引擎、方向盤、安全氣囊和電子設備等等,並且專注於其他大型造車廠忽略的10萬以下的汽車市場,在1998年年底生產了第一批100輛「豪情」,但淋雨實驗通不過,剎車系統都有問題。李書福將車輛通通銷毀,損失了300多萬。
.
自此,李書福四處挖人,又創建了一所民辦大學,浙江經濟管理專修學院,也就是後來的吉利大學,確保有足夠人材。
.
直到1999年11月,新一批豪情推出,售價3萬多,一下賣出2,000輛,李書福憑廉價打開市場。之後,為了從供應商上奪回話語權,李書福花上了過億元的研發費用,用上了110架試驗車,研發出中國第一台自主研發的自動變速箱,當年吉利銷量突破10萬輛,在全國汽車企業中排名第八,2005年5月10日,吉利在香港成功上市。
.
2006年,隨著鋼材和零件漲價,李書福的低價優勢蕩然無存。2007年5月,李書福宣布從「低價策略」向「技術領先,質量可靠,服務滿意,全面領先」轉型。
.
李書福想收購於1927年在瑞典歌德堡成立的歐洲大品牌富豪汽車,但並未成功,直到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機會來了。富豪汽車的大股東福特虧損額高達126億美元。
.
李書福連續兩年跑到底特律參加車展,又組建了一個200多人的談判團隊。吉利終於在2010年8月,以18億美元收購富豪汽車。
.
2012年,吉利汽車年度銷量突破70萬輛,市值一度突破2,200億。
.
今年2月24日,李書福更以約9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戴姆勒(Daimler AG)9.69%股份,成為戴姆勒最大的股東。
.
資料來源:Sohu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PressLogicBusinessFocus #geely #benz #volvo #money #investment #business #finance #life #startup #startups #management #company #expert #follow4follow #like4like #igers #instafollow #follow
台灣1000大企業排名 在 先探投資週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兩岸三地1000大企業排名,透露的內涵!(文 謝金河 投資理財)
每週一期的今週刊,已推進至1063期,我會留在書架上的是每年一度的兩岸三地1000大企業排名,因為從市值的消長,可以看到企業的起與落!
今年最大的亮點是台灣的企業在榜上的家數首度探底回升。2008年進入1000大的台灣企業有176家,去年剩57家,今年回升到63家,若加計在香港掛牌的旺旺、康師傅、富智康、高鑫控股等,合計70家,這是很好的現象,顯示台灣企業在兩岸競爭中已挺住。
二是台灣大企業排名往前挪動很明顯,像台積電搶進第8、鴻海勇奪第20名、台塑石化拿到45名,最厲害的大立光從158竄升至77名,大立光超越國泰金,也領先北京銀行、上海銀行,還有寶鋼、京東方。這顯示台股逼近萬點,大型企業因為外資捧場,市值明顯拉升。正好中國深滬股市蟄伏兩年,台灣企業首度出現谷底反彈。
我手邊有一份2006年的資料,那時台積電第6、鴻海16,後來排名一直下滑,今年终於接近12年前的位置,不過,也有一些令人傷感的公司,像06年聯電市值4406億,排名29,今年退至413,市值剩下1515億,一家聯電市值輸給矽品、研華,也比不上玖龍紙業,甚至是西南証券。友達一度排名42,現在是510名,市值從3049億變成1222億,最慘的是宏達電,那年市值3642億,現在連1000名都擠不進去。跟王雪紅同病相憐的還有林青霞老公當家的思捷環球,當年市值5909億,排在23名,現在市值剩400億台幣,比宏達電還慘。
今年中國大陸的企業由騰訊拿到榜首,阿里巴巴居次,茅台第15也可圈可點,而很多由經營者拼出江山的,像安全監控的海康威視,吃下德國kUkA的美的,董明珠的格力電器,周群飛的藍思科技,還有王來春的立訊科技,都令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