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魚子知識]
烏魚子是指一種以已孕的烏魚卵巢統稱「烏魚子」,是鹽漬後乾燥的水產加工食品。
野生烏魚的卵顏色若是呈現成比起一般黃色或橘色的烏魚子還要黑甚至是黑色,就是俗稱「血子」或「黑子」。 烏魚分布於全球各地溫、熱帶海域,主要棲息在淡鹹水沿岸沙泥底水域,並進行迴游。
環地中海區國家也有以相同物種...
[烏魚子知識]
烏魚子是指一種以已孕的烏魚卵巢統稱「烏魚子」,是鹽漬後乾燥的水產加工食品。
野生烏魚的卵顏色若是呈現成比起一般黃色或橘色的烏魚子還要黑甚至是黑色,就是俗稱「血子」或「黑子」。 烏魚分布於全球各地溫、熱帶海域,主要棲息在淡鹹水沿岸沙泥底水域,並進行迴游。
環地中海區國家也有以相同物種及其他物種如鮪魚的魚卵鹽漬後乾燥的魚卵產品。為沿海重要的食用魚。
1990年代,由於迴游路線上長久捕撈,台灣沿海汙染嚴重,海溫上升影響洄游路線等因素,造成漁獲下降。目前亦有魚塭飼養方式生產,品質穩定。(台灣西南岸為中國大陸東海沿岸烏魚冬季南下洄游產卵地,因此魚卵通常也相對比北方捕撈到的成熟)
目前,非冬至前後台灣當地烏魚產季,業者所製作的烏魚子所需原料大多仰賴自巴西、美國、澳洲、中國大陸等地進口。
市售烏魚子約有五種來源:
1.野生烏魚的烏魚子。
2.養殖烏魚的烏魚子。
3.一種豆仔魚(薛氏凡鯔)卵巢製成的烏魚子。
4.中國大陸產的烏魚子。 5.巴西或美國進口同屬不同種鯔魚卵巢製成的烏魚子。
6.有時會以南極腳來代替。
雲林口湖鄉出產的烏魚子是經由人工採收後以自然陽光曝曬方式達到熟成標準,色擇酒黃偏紅透亮,只使用傳統鹽漬方式,無添加任何化工防腐劑、增色劑等,每片大小從2兩~12兩不等分6個等級,在農漁會專業團隊研發之下,現在更推出一口烏魚子即食性的方便攜帶包上市。
兩種不同包裝產品自用送禮兩相宜,隨身即食包不需經過烹調加工,食用方便,更是泡茶、喝咖啡、下酒的良伴。
台灣烏魚子
產地:雲林湖口鄉(產地生產直送,未經盤商銷售,售價約市價1/3左右)
產品規格:
1、單片裝4兩 6兩 8兩
以上均有禮盒包裝及提袋。
2、一口烏魚子即食包裝,一包150公克(約24~26片裝)。 產品售價:
4兩裝一片(小)650元
6兩裝一片(中)1100元
8兩裝一片(大)1700元
熟烤一口烏一包650元
建議搭配雪梨、蘋果、白蘿蔔、蒜白..等切片一起食用,風味更佳。
滿2000元以上可免費宅配到府,未滿2000元者需外加100元宅配費用,雙北地區亦可選擇面交方式購買。
欲訂購者,歡迎留言+1,會盡速私訊您,安排出貨。
台灣魚塭分布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世界環境正在改變︱美麗的珠寶盒與不美麗的故事】
齊柏林導演早年在空拍台灣的時候,很喜歡拍攝魚塭,因為這些魚塭構築成幾何構圖,看起來就像美麗的珠寶盒。
但在與《大地地理雜誌》合作時,他才知道:「我過去以為『美美』的照片,拍攝內容竟然都是環境破壞的寫照:高山農業破壞水土保持,魚塭抽地下水是地盤下陷的元兇。」
台灣年平均降雨量是世界平均的2.6倍,但卻名列世界第19名缺水國家。因為地形陡峻、河短流急,降雨分布又極不平均,留不住雨水,沒有足夠的地面水提供經濟發展需求,只能轉而仰賴地下水。然而,超抽地下水往往造成地層下陷等問題。
#世界水資源日 的今天,我們一起延續齊導的思考,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在養殖經濟與水土維護間取得平衡呢?
#齊柏林空間《逐岸》特展,找來水產養殖專家和大家分享台灣養殖漁業的問題和改進方式,想知道更多嗎?
歡迎到《逐岸》特展找尋保育台灣這片土地的答案。
🌊《逐岸》特展🌊
2020.08.08 - 2021.夏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316-1號
平常日 10:00-18:00
週六日 10:00-19:00
每週二休館
預約導覽 (02)2629-1996
👉 #美麗台灣2.0
https://youtu.be/uQbr7V4Mqn8
👉 #成為齊柏林之友
https://chipolin.eoffering.org.tw/
👉追蹤 #齊柏林空間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chipolin_space/
👉訂閱 #看見_齊柏林基金會 YouTube 頻道
http://pse.is/ChiPolinFoundation
台灣魚塭分布 在 地球公民基金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漁電共生先行區」切莫食緊挵破碗--綠能業者,莫成能源轉型豬隊友】
由於光電業者向行政院施壓,農委會與經濟部於是緊急規劃了分布於中南部共4,783公頃魚塭作為「漁電共生先行區」。
雖然先行區有經過疊圖排除部分生態敏感等不適合的區域,但我們發現,先行區的行政程序還是強調「緊緊緊」,導致民間社會參與不足,對地面光電還是非常疑慮與抗拒。
地球公民將會持續出席相關會議,監督政府讓制度更完整,同時,我們也要呼籲行政院應協調各部會,優先發展屋頂光電。(馬上加入連署一起要求政府☀ bit.ly/3dKVKjz)
其次,劃設漁電共生先行區不該躁進,亟需再多花時間加強在地參與及溝通;經濟部也應盡速完備相關審查機制。最後行政院應透過有效的工具(如整合資源規劃,Integrated Resource Planning, IRP)來盤點再生能源土地,規劃國家短中長期的再生能源發展方案。
樂見沈榮津副院長帶頭衝光電,但要衝對方向、用對方法,更不能只聽綠能業者的聲音。我們也要提醒部分光電業者,切勿呷緊弄破碗,成為綠能推動豬隊友!
聲明全文 bit.ly/3jxjrNn
——
地面光電的體制還在建立怎麼辦?
馬上加入連署,一起要求政府優先全力衝刺屋頂光電!
☀ bit.ly/3dKVKjz
用屋頂光電開一片天空,台灣做得到!💪
(照片內之魚塭為示意圖)
台灣魚塭分布 在 無限期支持陳水扁總統,台灣加油!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冬日的嘉義布袋鹽田,一方候鳥棲息的水域旁,大卡車進進出出,工人們打下一根又一根基樁,不久的將來,這片已不再曬鹽的土地,將會布滿太陽能面板。看似衝突的景象,成為台灣能源轉型過程中的一段變奏曲。布袋鹽田的現況如何?這裡的綠能經驗,又為台灣再生能源發展,帶來什麼樣的啟示?
上千隻燕鷗,在空中盤旋。不遠處,幾隻黑面琵鷺,低頭在水中覓食。布袋地區,曾是台灣重要的鹽場。2001年,布袋鹽田廢曬,兩百年的曬鹽產業畫下休止符,廣大的鹽田,卻漸漸長出新生機。每到冬季,大批水鳥在此聚集、度冬,成為台灣難得一見的壯觀景象。
布袋的五塊鹽田中,其中面積最大的一塊,在2007年劃定為國家重要濕地,不過,根據在地居民和鳥友們的觀察,其他沒有劃為重要濕地的四塊鹽田,也蘊含豐富的生態資源。
低度利用營造多元生態 水鳥數量全台第一
鹽田廢曬後,輸送海水的系統年久失修,逐漸毀壞。現在,鹽田的水源除了降雨,有些則來自鄰近魚塭收成時所排放的水。
低度的人為利用,加上自然降雨,隨機營造出高低不同的水位,提供了候鳥多元的選擇。近五年來,每年一月的新年數鳥嘉年華,布袋鹽田統計到的鳥類數量,都是全台第一。
另一方面,從東亞到澳洲的這條水鳥遷徙線上,自然棲地卻不斷流失。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分析歷年來的衛星影像,台灣的海岸濕地,受到填海造陸、興建港口等開發行為影響,過去六十年間,已經消失六成。
相較自然棲地面臨開發壓力的威脅,特生中心和成功大學研究團隊,希望從布袋的經驗出發,找出一套經營維護人工棲地的方法。布袋鹽田濕地的周圍,設置了幾處防洪水門,平常不會隨意開啟。2011年,成大水利系副教授王筱雯的團隊,曾經在這裡進行引水試驗,嘗試透過操作水門,控制水位,再搭配小規模整地,來改善棲地環境,吸引水鳥前來利用。
2015年濕地保育法正式施行,成大研究團隊考量水文和生態完整性,建議將布袋鹽田濕地周邊的四塊鹽田,一併納入濕地保育利用計畫,做整體規劃。但地方上對於非法定濕地的這四塊鹽田,有著不同的開發利用想法。布袋鹽田的保育利用計畫,一直沒有正式定案,新一波的衝擊已經到來。
布袋鹽田列光電開發基地 民間團體憂破壞水鳥棲地
政府預計在2025年將再生能源的發電比例,提高到20%,太陽光電的發電容量要達到20GW,需要裝設2.5萬公頃的地面型發電裝置。嘉南沿海廣大的鹽田,又是國有地,被列為開發目標,布袋預計施作345公頃,引發保育團體反彈。
中華鳥會、嘉義在地保育團體,特生中心及能源局等單位,經過多次協商,能源局同意將布袋鹽田的開發面積,從345公頃,縮減為102公頃。
雖然民間團體認為一塊都不能少,政府一方面希望盡速提高再生能源占比,再加上綠能設施不需經過環評,民間團體的意見,無法獲得充分討論與評估,他們只能建議能源局,依照既有的調查資料,選擇鳥類分布數量較少的八區和九區鹽田。
位處最內陸的八區鹽田,水源最為缺乏,經常處於乾旱狀態,因此在過去的調查中,鳥類數量相對較少。2018年8月23日,西南氣流帶來一場強降雨,久旱的八區積了滿滿的水。直到候鳥來的季節,八區的得標廠商正式開工,放乾積水,進行整地。一
這樣的景象,使得原本已經塵埃落定的開發案,再度掀起波瀾。怪手在水鳥群旁施工的景象,在網路上傳播開來,一度引發了不少民眾對綠能的質疑。
雖然102公頃的開發已成事實,如何更積極的維護現存的棲地,同時暫緩開發生態敏感的地帶,建立完整的公民參與機制,才能讓再生能源的發展,走得更穩健。目前公共工程委員會,針對不須環評的小規模公共工程,例如野溪整治、邊坡水土保持,會透過生態檢核機制,減少環境衝擊。公民團體建議,地面型綠能設施,應該比照辦理。
八區鹽田的施工爭議過後,公民團體、光電業者和公部門的代表齊聚布袋,進行了一場難得的交流。
能源局提出,先將這102公頃的開發面積,作為示範區,每塊開發基地必須保留30%進行生態復育。即將在九區鹽田南側開發22公頃的光電業者,則主動將環境調查範圍擴大到243公頃。期望透過持續二十年的調查,累積生態資料來釐清爭議。
事實上,自從政府發布再生能源發展目標以來,屋頂型光電的成長幅度,已經超過地面型。原本能源局制定的目標,屋頂型要在2025年達到3GW,目前已經達成2.4GW,有望提前達標。地球公民基金會建議,再生能源的發展,應該先以屋頂型為主,同時也建立地面型光電設施的生態檢核、公民參與等機制,化解爭議。
未來,布滿太陽能板的這塊土地,會不會再出現新的生機?這個問題,得用二十年的時間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