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騎輪節🚲]
一直在想「騎輪節」是否取自challenge諧音。去年開始重拾單車運動,可是那時對能否完騎100K仍沒信心就未報名,依然前往會場感受氣氛,就覺得今年一定要騎一次,簡章出爐後手刀報名。現在騎100K對我來說已像跑半馬一樣輕鬆愜意,無巧不巧今年里程就縮短啦🤪!反而擔心不夠過癮!
地主優...
[時代騎輪節🚲]
一直在想「騎輪節」是否取自challenge諧音。去年開始重拾單車運動,可是那時對能否完騎100K仍沒信心就未報名,依然前往會場感受氣氛,就覺得今年一定要騎一次,簡章出爐後手刀報名。現在騎100K對我來說已像跑半馬一樣輕鬆愜意,無巧不巧今年里程就縮短啦🤪!反而擔心不夠過癮!
地主優勢清晨5點多出門輕鬆騎到會場,防疫關係只開放一個入口,車友大排長龍,進入會場時也快到6點出發時間,倒是發現不少人忘了口罩😷?現在大型群聚活動要戴口罩不是常識了嗎?
出發前天色才逐漸亮起🌄,首先穿出市區,等很多紅綠燈🚥速度根本拉不上,跟上週玉門關爆衝開場天壤之別,但也給了我時間把口罩脫下收好。
進入水湳經貿園區,整個區域給我感覺就是「荒涼」,真心不懂為何台中這麼愛搞重劃區,政府把地徵收走了卻無力開發而擺著給他爛?官員思維還活在數十年前,不知台灣人口成長趨緩這件事飛鴿傳書🕊傳到了沒,現階段根本不是要一味開發、而是在有限開發新市鎮前預先把交通和生活機能做好啊!才能給早已在舊地生活習慣的人足夠誘因搬遷。看看525公車🚌一天才幾班、捷運橘線遙遙無期,中央公園名字爛就算了還規劃得不三不四。水湳還算比較有發展的,其他不知編到十幾二十號的重劃區,等我孩子年紀跟我一樣的時候,是否仍如現在一樣荒涼?
牢騷發完也到了名字獵奇的「科湳愛琴橋」🌁,先前多半在高鐵上遠觀,今年路線賣點就是騎上去。咻一下就過,一大早陰陰的☁️光影實在不太好看。接廣福陸橋進中科緩緩上坡,也戴上墨鏡🕶️準備迎戰小魔王。
「松鼠坡」🐿️我常常跑,跑多就不覺特別陡或長,只是比較難騎的平路。科園三路補給站居高臨下視野不錯🏙,不少車友在此駐足拍照,但這就我天天工作之處隨時可來,就過站不停一口氣攻上頂。也開始進入風勢較大的區域,但這邊緩下坡挺好騎的。
在右轉接回東大路前陡下坡路段加速時⏩,突然一隻白狗在我前面硬闖過,我口中咒罵🤬一邊緊急煞車幸好驚險差0.5公尺閃過!似乎各種動物都跟人類一樣其中少數特別愛尋求刺激,我想牠成功閃過獲得的快感大概跟嗑藥差不多吧💊?不過把這些流浪貓狗抓起來訓練或基因改造不切實際,教育大家別隨便拋棄寵物才是對的!
中清路一小段上坡後就一瀉千里到海線↘️,大部分路段寬敞可騎很快,但沙鹿交流道機慢車道又窄又彎,要特別注意⚠️減速慢行,有車友看到有人彎不過去摔車!
從清水往北到高美濕地前,大逆風超大,而且我一向不愛隨便跟車,怕騎乘習慣差太多費神又容易擦撞,幾乎都獨推破風,感覺這段比松鼠坡難騎啊😜!
進入高美這一小圈,首先迎來側風。不得不說滿滿減速條真浪費公帑,轉彎前畫三四個就算了,竟整圈畫好畫滿🤯到底意義何在?為減低對身體和車的傷害,每過一個減速條,屁股離開坐墊、雙手虛握龍頭,車就會被側風吹歪,控車控到心很累😓!好不容易來到位於「海角明珠」🐚第二補給站,吃個香蕉🍌喘息一下再出發!
不久進入一大段順風為主的爽快飆速路段,幾乎一路35~40km/h飆到大肚,紅綠燈不多而且路面也沒想像中爛,或許台中港大貨車🚚常出入所以頻繁保養鋪設。進入大肚自由路,一個小坡上下預告著大魔王即將登場😈⋯⋯
「藍色公路」⛰️,轉入前提醒車友要換小盤囉⚙️!起步就來個下馬威,之後一段平緩路來到第三補給站,原本打算不落地,既然今天不比賽,就吃飽喝足再繼續上坡吧!補給站直接發一塑膠袋的食物給我,我把裡面香蕉和藜麥棒吃掉,剩下的綁在龍頭上打算完賽再吃😋。最陡處超過10%就是最輕檔慢慢龜🐢,時速低於10甚至到5.5都是日常,反正不是整條都這麼陡,有很多緩坡與中間的陸橋可以回血💪🏼。含藍色公路在內的5K就花了30分鐘整,但至少沒有下來牽車👣,巨大的跑量讓我就算瓦數很低但也很持久😎~
再一點緩坡之後,經過望高寮快速下滑,倒是騎輪節路線似乎一直都走「溫泉路」下山,這是很可怕的波浪狀🌊陡坡,我就看到一位車友在牽車節省煞車皮!減速慢行不要超過30km/h比較安全,下面坡度減緩才重新加速,一路滑過筏子溪橋,回到平路與人車爭道一直等紅燈的市區😝⋯⋯
回市區代表快騎完了,紅燈等著等著就到終點🏁,證書3:16:55,沒那麼多紅綠燈的話應該有機會破3,完賽時間倒也沒比上週玉門關還長,至少沒落漆啦😛!回到會場第一件事排完賽時間拍照牆,可惜沒拍清楚只好自己加工一下😉。或許車友太多反而不好相認,只碰到繞繞,不過也很開心了🥳💕~
地主優勢就是還能去最愛的地方吃個早午餐🍲、把車子牽回家再回會場等抽獎,雖然我一向沒籤運當然也沒抽到輪組🤣。總之,這禮拜總共跑42k又騎了個騎輪節,充實啦🤓!
#時代騎輪節
#交叉訓練
#輕鬆完騎
#Akiwei運動型太陽眼鏡
台灣高鐵時速最快 在 天下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速度取代距離,高鐵通車後的台灣】
2007年高鐵全線通車,時速最高可達300公里的列車改變了台灣的尺寸,迎來一日生活圈的新時代。台大城鄉所教授夏鑄九曾表示,「高鐵將影響台灣未來百年的城鄉風貌。」
預言一語成讖,高鐵貫串台灣南北,去年更拍板定案駛進宜蘭,從台北到宜蘭只要17分鐘車程,高鐵雖然帶來出各種可能;卻也激盪不同聲音:究竟多快才算快?
https://bit.ly/2XqptdK
📨週週發送,立即訂閱進步的軌跡電子報:https://bit.ly/3qiujmh
#天下40 #打開天下 #進步的軌跡
台灣高鐵時速最快 在 昆蟲擾西 吳沁婕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集我們拜訪老鷹達人大白熊
看到超帥的鷹獵
遊隼是世界上最快的鳥類
也就是是世界上最快的動物了
俯衝速度可以接近時速400公里
(389km/h)
比高鐵還快
兩大鳥界傳奇的對決超精彩!
還有愛哭又愛吃的遊隼baby
做自己就很好笑
最適合鷹獵的指示犬波音達
表演無敵定格大絕招
擾西被波音達小狗狗們包圍
可愛到要昏倒❤️
這是我拍到手機差點沒電的一集
整集都在驚嘆🦅🐣🐶
台灣可以合法飼養的猛禽有五種:
遊隼 栗翅鷹 蒼鷹 紅尾鵟 紅鳶
而且必須是人工繁殖的
所有台灣的的野生猛禽都禁止獵捕與飼養喔!
*這部影片是一個多月前拍攝的
當時在戶外拍攝不需要戴口罩
----
大白熊的FB: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0991331757
訂閱昆蟲擾西的頻道(記得開小鈴鐺喔)
https://bit.ly/2Tj4QwN
想報名昆蟲擾西的課程請進: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bugteacher/
線上課程
總共16部影片可永久無限次觀看
內容跟youtube不一樣
https://ps.yottau.net/M887B
(想購買線上課程的人 私訊給我可以索取限量折價卷喔)
昆蟲擾西的Line官方帳號成立囉!
之後粉絲專頁有po文和社團開課訊息都會第一時間通知大家
以下是官方帳號網址
https://line.me/R/ti/p/%40mdq8479i
或搜尋官方帳號ID
@bugteacherwu
昆蟲擾西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deeparis
台灣高鐵時速最快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3Q談台鐵在台灣交通中的定位問題】
我們徵得3Q 陳柏惟同意,轉載今天他發表的文章,這篇用意不在揪出事故元兇,或是高唱「系統性問題」,而是很實際的提出一個問題:台鐵在台灣交通體系中,定位極為尷尬。
西部遠距離:被高鐵打趴
西部短距離:捷運化轉型失敗,地方都想要捷運不要台鐵
東部長距離:平假差異過大,假日運力不足
東部短距離:完全的賠錢貨
貨運:西部滅亡,東部有水泥業
理論上,都會圈中短距離運輸,和東部長距離運輸,應該是台鐵兩大獲利來源,但在決策無法尊重專業,多種勢力角力,以及「台鐵什麼都得做」的政治力要求下,台鐵難以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
台鐵本業開門就虧,但又不能不開車。你要罵台鐵企業文化爛透,要求台鐵改善服務、改善工安、引進各種先進設備,當然都可以。問題在於,不論公司化或民營化,如果不讓台鐵找到獲利的利基,怎樣組織改造都沒有用,甚至在拼命cost down之下,效果可能適得其反。
要求台鐵改革的同時,政策上必須營造一個「#軌道與大眾運輸發展優先」的環境。以下,我們就來看3Q的分析:
■交通革命,卻革了台鐵的命
如果大家看教科書,會這樣寫,台灣史上幾次空間革命包含:
1. 1908年縱貫線全線通車,西部交通從相距數天變成南北12小時內可抵達。
2.2007年高鐵全線通車,西部主要都市90分鐘內可達,成為一日生活圈。
在一個世紀的空間革命中,台鐵已從「#領導革命者」的地位跌落,失去了中長距離聯絡的優勢,那麼台鐵應該要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我們更細緻的回顧1908~2007年之間台灣的交通史,粗略來說,前50~60年,是台鐵優勢的時代;而後40~50年,則是台鐵吃土的時代。
■大公路主義興起,擊垮台鐵也荼毒台灣五十年
關鍵的轉變就在1970年代,雖然台鐵在1973年~1979年完成了西幹線電氣化,然而在同時期,隨著南北高速公路通車,經濟成長帶動私家車輛普及,在政府採取公路建設與汽車工業發展優先的「大公路主義」下,鐵路的優勢快速被侵蝕。1977年起,台鐵運量陷入長年低迷,大量往公路運輸流失。
貨車取代鐵路運輸,侵蝕了台鐵長期的穩定收入;在都會區通勤方面,台鐵改善落後,無法吃到通勤市場,被捷運新系統取代;在長距離運輸方面,先是被高速公路侵蝕,最後又被高鐵重擊。 貨運、短距離客運、長距離客運三連敗,注定台鐵本業難以翻身。
■台鐵定位朝向中短程捷運化發展,為何難成功?
1980年代,政府開始推動各都會區的台鐵立體化與捷運化政策,但強調的是「城市縫合」、「減少平交道」,而不是以「#台鐵捷運化」優先考量。在號誌行控未改善、列車車型性能差異過大、緩急不分離甚至缺乏待避線、營運人力不足等狀況下,就算是班次最密集的台北都會區,也和捷運系統的發車能力有相當差距。
事實上,所謂的「傳統鐵路」在號誌升級,閉塞機制改善,列車性能提升下,其實和「鋼輪鋼軌高運量」捷運系統是完全一樣的。就像是JR山手線可以做到11節車廂編成的電聯車尖峰相隔2分鐘發車,日運量400萬人,超越任何一條捷運路線。
然而,台鐵在西幹線,並未以這樣的思維「力拼捷運化」,所以我們會看到很奇怪的,例如台中雖然高架化了,大部分的通勤車站都沒有待避線;通勤電車的調度不是在台中與高雄這些大都會區密集發車,而是從台中開到高雄;以至於離峰還是20~30分鐘一班車,完全稱不上「捷運」。
另外,適合台鐵競爭優勢區間的城郊鐵路,包含機場捷運、林園東港延伸這些新線建設,出自於對台鐵的不信任,地方或市民都寧可採取全新系統,或盡量延伸現有捷運系統,而不採傳統鐵路建設。這和德法的RER系統,或日本近郊鐵路+直通運轉的模式大相徑庭。
這並不完全是台鐵的錯,畢竟台鐵無法主導建設規格(鐵道局才能),蓋出來的東西不一定符合營運需求。加上台鐵還必須負擔許多政治要求,例如這站也要停莒光、自強號,這都讓台鐵的經營舉步維艱。
另外,由於台灣被大公路發展荼毒已久,各大都會區大眾運輸與行人自行車道發展極度落後,就算有車站,車站外的接駁,地方政府的城市規劃,都很難滿足TOD發展的方向。雖然台鐵手握都會區黃金土地,但一方面台鐵缺乏自行開發能力,二來就算是要開發恐怕也會被說成炒房炒地圖利財團。不論政府或民間,似乎都還沒有城市發展重回「軌道導向」的真正決心。
■在東部台鐵為何無法把握優勢?
在東部台鐵相對有競爭力,諷刺的是,這來自公路建設的困難。
1991年環島鐵路網完成。然而,東部運輸平假日落差極大,通車不久,北迴運能就不堪使用,因而在1992年開始雙軌電氣化,2005年全部完工,接著又引入太魯閣、普悠瑪等傾斜式列車,嘗試再增加運能。
但在東部運能提升的過程中,花東電氣化先於雙軌化,車站缺乏待避線,與貨列排點上的衝突,樹林作為始發站導致樹林至南港間密度過大等這些問題卻仍然存在,也影響了發車密度的提升。修改機電與月台設施,讓列車編成擴大,理論上比傾斜式列車能帶來更高運能,但卻並未被優先考量。
當然,鐵路的建設成本、安全性、效率與環保性理論上都遠高於公路,繼續擴大鐵路運能,仍比擴建擴寬公路效益更佳。但花東城鎮或觀光區的「無縫接軌」轉乘系統,某種程度上卻付之闕如,若要暢遊花東,自駕便利性仍然較高。季節性波動的遊客,帶來商機,卻也排擠了本地人的使用需求。
若以東部鐵路具備的相對優勢,和大量的觀光資源,理論上政府與台鐵推動鐵道觀光,與補貼客運+共享/租賃運具,可以打造很好的低碳運輸體系,甚至能像JR九州一樣成為集團金雞母。
■未來的願景是「#西高鐵東快鐵 」嗎?
在2020年環島鐵路電化完成,以及高鐵確定延伸屏東後,交通部提出了「西高鐵、東快鐵」的概念,為接下來的台灣鐵路網定調。
然而,高鐵到底要延伸到何種程度,西高鐵與東高鐵的分界線在哪裡?能否將轉乘最佳化?都仍然沒有確定的答案。不論是南港或屏東,都有延伸的可能。
另外,東快鐵除了要提升到160km/h時速(也是日本窄軌在來線的最高時速)以外,同時也仍須負擔區間車、貨列等不同需求,路線規格要改善到何種程度,也有待釐清。
由於東部極度仰賴長途客運的票箱收入,若是高鐵延伸東部,剩下的台鐵並不具西部還有捷運化與中短程城際運輸的需求,可能淪為政府的經營負擔,這都是在要求速度與品質以外,也需要考慮的。
■組織再造必須配合國家政策支援
在本次意外後,台鐵的公司化與民營化再次被提及。
然而我要強調的是,台鐵的定位與利基若不能確定,在運輸本業鉅額虧損的狀況下,再如何改造,經營都很困難。
國家政策必須確定的是:
1. 在西部,遠距離高鐵,中短距離台鐵,短距離捷運、公車的完整大眾運輸網建構。做好無縫接軌,逐漸取代私有運具,提升市佔率。
2. 在東部,軌道運輸先於公路運輸發展。提供觀光客區域內接駁機制,釋放聯外公路滿足在地需求。
3. 建立軌道產業與驗證機制,確立本土需求,並減少重置成本。
我們會看到,前瞻基礎建設的基本方向就是要以軌道發展取代大公路主義,扭轉過去台灣的長期發展失衡。前瞻預算的問題只在投資優先順序(包含優先升級到ETCS level 2的閉塞控制或其他機電更新方向),以及增加運量的效率問題(包含優先進行緩急分離與增設待避軌,並改善調度區間問題),而不在總額投資過多。
如果我們並不願意推動軌道為主的都市發展導向,不願意讓台鐵透過土地開發與都市更新獲利與獲得運量,地方與中央無法推動大眾運輸系統的配套,那再要求台鐵做這做那,都只是凌遲已經被砍到見骨的台鐵。
而由於台鐵是全台覆蓋最廣的軌道系統,負擔了城鄉平衡的角色,存在一定的公益性(例:民營公司才不需要優先賣票給花東鄉親);要提升經營彈性,公司化(維持官股)是比較可行的方式。
鐵道局-台鐵公司的關係,就會變成類似捷運局-捷運公司的關係,由鐵道局興建,政府持有軌道所有權,並交給公司管理營運。若公司化經營順利,遠期可再考慮「車路分離」之民營釋股模式,確保軌道興建與維護之持續。
以上這些政策面的方向,說來容易,也早有人提過,但遭受的阻力卻是無比巨大。
我們都知道台鐵不論在組織管理、內部部門的協調上,都有問題,但如果是推動改革,要給軌道發展一個看得見的未來,讓台鐵足以生存與茁壯,這應該是我們必須堅持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