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養貓人口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養貓人口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養貓人口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養貓人口產品中有19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萬的網紅拎杯是大叔啦!,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前陣子有個部落客發了篇露營的文章,內容不外乎是他覺得台灣的露營地太過擁擠、吵雜,然後所有人每個禮拜,扛著大包小包到露營區,然後再扛著大包小包離開,他不太能理解意義為何, 文中順便的分享了他在國外生活的露營經驗,沒事種荒野鳥不拉屎被熊咬走都叫不出口的營地,他覺得那樣子才叫做露營。 果不其然文章馬上引起...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地中海島國賽普勒斯號稱貓島,島上的貓咪估計有一百萬隻、就跟當地人口數量差不多。但是因為每天都有人棄養,加上政府提撥的節育經費不足,使得當地的流浪貓爆增,讓義務照顧牠們的慈善團體也覺得很傷腦筋。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28...

台灣養貓人口 在 晰?大小姐與ოᎥլլᎥꂅ小米花公主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08:54:46

#𝓞𝓷𝓲_𝓬愛分享🎁|優悅𝕐𝕆𝕌ℍ𝔸ℙℙ𝕐 ✨👉🏻結帳輸入202106buy (滿390折扣50)📣 當你堅持不住的時候 再堅持一下! 疫情全國三級警戒再延長 口罩與我們已親密到密不可分 對環境特別有感的我們這一家 其實在防疫前口罩就是購物清單之一 口罩不僅僅是保護自己 對於如果有不舒服時配戴 更...

台灣養貓人口 在 南聲生生難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3 14:33:11

《#半蝕》|#韓麗珠|#衛城出版 在讀韓麗珠的《半蝕》時,我二度陷入昏睡,一次是與他已經逝去的往事,一次是她至今依然存於是死是生的城市中,故事暫時無法完結。並不是因為她的文字讓人感到無趣,而是從她近似日記的#散文 中,我漸漸受到吸引,認為自己必須效法那種生活,將自己抽離於現在,遁逃到一個用打坐、冥...

台灣養貓人口 在 傻妞吃台南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10 01:41:35

🎉2021【海安兒童節】今天開始4/2~4/4為期三天開趴囉! 🌈結合了市集40幾家攤商市集:文創手作、美食小吃、表演劇場及體驗活動,好吃好玩又好逛,一起大手牽小手一起來玩樂趣! 附上市集店家給大家喔 ! 【文創手作】 揪鑰匠搭 y-axis小人口罩 MonChic 慕時尚 牳瑪皮革工作室 漫德生...

  • 台灣養貓人口 在 拎杯是大叔啦!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10-01 11:19:57
    有 275 人按讚

    前陣子有個部落客發了篇露營的文章,內容不外乎是他覺得台灣的露營地太過擁擠、吵雜,然後所有人每個禮拜,扛著大包小包到露營區,然後再扛著大包小包離開,他不太能理解意義為何,
    文中順便的分享了他在國外生活的露營經驗,沒事種荒野鳥不拉屎被熊咬走都叫不出口的營地,他覺得那樣子才叫做露營。
    果不其然文章馬上引起了露營野餐派跟野營荒野派兩派人士的筆戰,由於我們家也算是常露營的家庭,我老婆就問了我的看法。
    其實我還蠻贊成他的看法,其實台灣的露營本來就不叫露營,他基本上比較像是一個爸爸媽媽,帶小孩到野外郊遊、野餐、順便過一夜的概念。

    年輕單身的時候,那時候台灣還沒有那麼流行露營,有的應該也就算野營而已啦,我就是那種帶著一頂帳篷,一個鋼杯,水,罐頭,泡麵開山刀就到山裡面劈林煮水窩上兩三天的人。幫我個人也是比較喜歡輕便型,不打擾自然的方式。

    但我覺得其實不要那麼嚴肅的去看待台灣怎麼露營這件事情,我覺得應該把它想像成在台灣,因為每個人的居住空間非常的狹窄所以只是尋找一個假日可以親近大自然,踏踏草地的過夜野餐。
    單身、已婚、未婚、結婚有小孩的每個人對露營的考慮方式跟點都是不一樣的。
    目前基本上台灣的露營人口,大部分還是以爸爸媽媽帶著小孩到郊外為大宗。
    爸爸媽媽們就只是在尋找一個,可以在眼光所及的地方讓小孩自由自在的跑跑、跳跳,餓了就回來吃吃東西,渴了就回來喝喝水,然後又可相同年齡的小孩的父母,大家聚在一起放鬆一下,聊聊天,分享一下育兒的甘苦談,算是一個禮拜的辛苦中場的休息,也為了下個禮拜一儲備跟小惡魔拼命的體力。
    至於大家說的扛著大包小包去佈置帳篷的意義為何,我覺得應該是說因為在台灣大家居住的空間,都不大,不像歐美你有大量的時間跟空間,可以去佈置你的居家環境,於是大家就把這個可以發揮個人美學涵養的技能
    移情到去佈置美美的帳篷,發揮自己的佈置美學,然後拍拍照,愉快地過個兩天三天。
    難道你沒有看過大男人一大早五六點,開著心愛的跑車跑北宜,跑濱海線,到達了現場,再把車子擦拭一下,拍拍照,再風塵僕僕地開車回家洗車打蠟
    難道你沒有看過Cos play的小女生大包小包的扛著服裝道具,美妝、美髮、到達現場,拍拍照融入情境然後再大包小包的扛回家。
    我覺得其實如果你用這樣的心態去看待台灣人露營這件事情或許你就不會覺得大包小包扛去露營的事情你無法理解。

    親子的露營爸爸媽媽就是在累積一個跟小孩子到郊外認識一下花、了解一下樹,
    抓抓魚、補補昆蟲,然後再跟小孩釘一釘營釘、洗洗菜、劈材,生火的美好回憶。
    真的沒有人會想要帶著小孩,到沒水、沒電、晚上狗叫以為是狼嚎,貓嘶怕是老虎來了,上廁所還要自己帶圓鍬挖洞,洗澡要劈柴生火,累死自己、搞死自己的地方好嗎?

    至於那些激進的野營派的人我想跟你們分享一個故事。
    再某次休完一個連假的收工日,我工廠的原住民師傅用報紙包著一顆山羌的頭拿來送我,他的理由是原住民補到山羌會把頭送給最尊敬的人,他請我拿回去給老闆娘煮。
    拎杯打開報紙看到一顆長毛的頭,大小大概就是跟小狗的頭一樣大,然後兩隻眼睛直直的瞪著我。
    我心想我要是把這一包拿回去,給我老婆,我老婆應該會跟我離婚吧。
    於是我很客氣地跟他講說:我老婆不煮飯的,你拿回去吃吧。
    不過我對於他的狩獵過程是很有興趣的。
    同事跟我說:放假他都會回花蓮,跟表哥表弟上山打獵,帶著一把米、一把鹽、一隻番刀、藍白帆布到山上三天三夜打獵,帆布用來遮雨、用來睡覺保暖、也用來把打到的獵物包起來,順著河流讓他流到山下,回程再去收取。

    所以這些帶著高檔輕薄野戰帳篷,名家的刀、老款汽燈,高山瓦斯,高山瓦斯爐的野營激進派們,你可以告訴我什麼叫做野營嗎?

  • 台灣養貓人口 在 郭鴻儀-議員日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5 00:07:52
    有 105 人按讚

    #在地儀熊讚
    鄉親ㄟ~因疫情關係受到擠壓的議程,才剛結束臨時會,定期會緊接來臨,今日台南市議會第3屆第6次定期會,進行建設部門業務報告及質詢- 「經濟發展局、農業局」,鴻儀向鄉親報告今日質詢重點。

    #仁德中洲公有零售市場建物去留問題
    仁德中洲公有零售市場建物,經氯離子檢測判定過高(俗稱海砂屋),該建物已破舊失修不堪使用,且原建物二樓供活動中心使用也隨之廢棄,鴻儀要求經發局,應盡速妥善規劃,是拆是留應該有個結論,若拆除重建也必須要保留活動中心的空間,符合社區的需求。

    #工廠輔導法納管比率僅4成
    去年3月20日特定工廠登記制度實施起,鴻儀就呼籲市府主動積極通知轄區臨時工廠或既有未登記工廠業者,朝合法經營方向邁進,達成「全面納管、就地輔導、合法經營」目標,但距離納管申請期限將於111年3月19日止,截止時間倒數6個月,但目前納管率僅4成,鴻儀再次要求經發局要有所作為,提高納管率。

    #爭取數位發展部設址於沙崙綠能科學城
    沙崙綠能科學城辦公室將啟用,鴻儀希望辦辦公室能發揮職責,引領綠能園區發展,並且階段性目標應全力爭取行政院「數位發展部」設址於沙崙,這也是鴻儀提案,獲29位議員過半聯署支持,全台南市民的期盼,鴻儀是提案人,當然也會盡全力督促市府,為本市綠能科技與數位轉型等產業發展,超前部署奠定成功基石。

    #災害農損現勘應有專業人員與科技輔助
    過去鄉公所許多擁有農建課,現在因業務整併大多數都改編,部分區公所沒有專責專業的農業承辦,台南身為農業第一大都市,農損災害更是首當其衝,而非專業人員去勘驗農損,成為個人心證或各說各話等問題,鴻儀要求農業局,應辦理農損勘災等專業訓練,提升專業人員能力,另外透過科技輔助,讓農損勘災能更加客觀有效率。

    #推動寵物健保制度
    根據統計,台灣12歲以下幼童人口已降至260萬人,而寵物貓狗則已超過250萬隻,但買賣容易照顧難,舉毛小孩為例,一個骨折開刀要一萬起跳,一個白內障開刀要120,000左右,龐大的醫療費用,不但造成飼主的壓力,亦可能因為負擔不起其醫療費用而導致棄養案件的發生,鴻儀建議,應推動寵物的保險,除了醫療理賠外,還有喪葬補助以及寵物侵權責任險,也可提供寵物攻擊或導致第三方財物損失的社會問題,且由市府統整以販售與認養提出最低強制險規範,訂立具體標準,還可納入保險盈餘回饋機制,擴充本市動物收容基金,讓飼養與收容呈現正面循環,減少一人棄養全民買單的不合理現況。

    本影片連結:https://youtu.be/r9OEhA6glV0
    鴻儀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TSZPoIbIrweY2Wb2CyP4w/

  • 台灣養貓人口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2 07:30:04
    有 112 人按讚

    【如果時光倒轉,我會堅持放回父親的鼻胃管嗎?】
    父親在過世前一年多,一年內因吸入性肺炎住進台大醫院三次,在與六位兄弟姊妹討論過後,我代他簽署了「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同時最後與醫療團隊商量下,決定接受「鼻胃管攝取營養」的醫療決定。
     
    我深知對一位神智清楚,最喜歡美食的老人家,接受這種生活方式是何等的困難,但在理智的衡量下,他十分勉強地答應了。最初他偶爾在深睡中,不自覺地自己動手拔掉鼻胃管,而他老人家尷尬地向我道歉的神情至今仍是我的夢靨。
     
    之後每個月在幫他更換鼻胃管時,都會在前一晚拔管,讓他當晚睡得十分舒適,而隔天一早再幫他換上新管。幾個月後,他開始告訴我,他實在不願意再插回鼻胃管,「這種存活沒有尊嚴,沒有品質,不如不要活」。
     
    後來他甚至一直搖頭拒絕,直到我告訴他,再這樣拖延下去我上班會遲到,他才閉上眼睛,滿臉不高興地讓我插上新的鼻胃管。在上班的捷運車上,有時我會想到幾分鐘前父子互相道歉的情景,而忍不住流下淚來。
     
    2008年父親在沈睡中安詳過世,但我偶而仍會回想到那一幕我堅持他接受鼻胃管的難忘情景,而不自覺的愧疚落淚,因為我實在沒有理由強迫他接受這種他認為「沒有尊嚴的存活」。父親過世時雖然已經衰弱臥床好幾個月,但他心智清楚,他的意見應該被尊重。我們提供營養,延長生命固然重要,但當事人對「人生的意義與目的」的看法,應該遠比家人活過百歲的紀錄來得重要,我們這樣執意繼續使用鼻胃管到底是為了誰?
     
    當台灣通過「病人自主權利法」之後,我常會想起,如果我們當年有機會讓他老人家主動與子女們討論自己人生旅程的最後階段要怎麼「走」,讓家人了解他的願望,我們一定能使他更無憾地走完美滿的人生[1]。
     
    ■我是醫師,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第一次看到這位病人,只見她的雙手被綁著,很激動一直要去扯鼻胃管,甚至連腳都扭動起來。老太太的兒子對我說,她在家裏就是這樣,一不小心,鼻胃管就會被扯掉,把手綁起來是不得已的。
     
    我試探性的問了這個兒子,「如果是您自己,您要這樣插著鼻胃管,然後被綁手嗎?如果是我,當我吞不下,我就要死了,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兒子說:「最好不要插,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呀!一個人不能吃,就沒有營養,沒有營養會死吔,總不能看著媽媽活活被餓死吧?醫師,沒有鼻胃管,怎麼可以呢?」
     
    結果,這個病人住院三天中自拔二次鼻胃管,就在第二次自拔管路當下,我剛好走進病房,我說:「鼻胃管不見了!」,只見媳婦冷眼的對著外籍看護說:「妳是怎麼顧的?」,可憐的看護說:「我就要翻身,才鬆綁,她就自拔了。」
     
    好令人心酸的場景,但這樣的場景、類似的對話,每日不斷地在臺灣各地上演著,這是一個講究孝順的國度嗎?
     
    在加護病房裏,曾經有一位九十多歲的老先生向我哭訴:「醫師,我又沒有做壞事,為什麼把我綁起來?」被插鼻胃管的病人吃下的食物,沒有經過味蕾的品嚐,無法感受到食物的酸甜苦辣,他們常說:「醫師,我都沒吃。」[2]
     
    ■居家醫療醫師陳乾原,自插鼻胃管實驗後的省思
    試想插著一條塑膠管,從鼻腔通往胃,過一天的生活。吃飯、洗澡、睡覺,都不能拿下,那會是什麼樣的感覺?居家醫療醫師陳乾原,曾嘗試自行插鼻胃管,親身體驗患者的感受。
     
    根據衛福部的最新統計,全台65歲以上的住院人口當中,插鼻胃管的人數多達12萬人,比例為17.94%。換言之,65歲以上住院的患者,幾乎每5人就有1人選擇以經鼻腔灌食的方式,維持身體所需的營養。儘管在醫療現場極為常見,鼻胃管卻也是生命末期最常引起爭議的醫療處置之一。例如,知名作家瓊瑤就曾為了先生平鑫濤在失智、中風後是否該插鼻胃管灌食,和繼子女發生衝突。
     
    倘若有天,我們因故失去了自行進食的能力,究竟該不該插鼻胃管?比起紙上談兵,深耕居家醫療領域的醫師陳乾原決定自己試插鼻胃管,了解這項醫療處置對患者的身心影響。親自當過一回病人,才能以新的角度思索生命的困難抉擇。
     
    陳乾原醫師笑說,第一次插管雖然不到3分鐘就放置完成,但插入不久後就有明顯不適感,他馬上拔出。吃完晚餐後,他再試插2次,結果竟然因為管路刺激腸胃蠕動,胃裡的食物全吐了出來!就這樣來回折騰了幾次,插管第4次,才成功完成灌食、睡過夜。
     
    他形容,從鼻胃管灌食雖然沒有特別不舒服,但鼻腔始終有異物感,有時會需要張嘴呼吸。除了流眼淚、鼻涕外,夜間睡眠也受到影響,很難進入深層睡眠狀態。隔天一早灌完牛奶,他拿掉鼻胃管,最大的感想是:「以口進食真好!」
     
    ■既然鼻胃管會造成患者的極大不適,為什麼在臨床上仍如此常見?
    陳乾原醫師解釋,插鼻胃管的患者,通常是因為疾病、老化導致吞嚥困難、容易嗆咳,或者經醫師評估以口進食所獲得的營養不足、大型手術或治療前需要灌食以獲得充分營養等。
     
    儘管鼻胃管具有灌食、給藥方便、可快速補充營養等優點,陳乾原醫師也提到,不少意識清醒且還有力氣的患者,會因不舒服而自行拉扯鼻胃管。到頭來,家屬必須約束患者,限制其行動。
     
    此外,愈來愈多研究也顯示,插上鼻胃管不會降低吸入性肺炎的機率。甚至若缺乏復健,口舌等咀嚼相關的肌肉會持續退化,將來誤嚥機率更高、更難恢復以口進食。
     
    陳乾原醫師指出,從醫師的角度,若插鼻胃管無助於改變病程、增加復原機率,也不能讓患者過「自認有品質」的生活,就要審慎考慮插管的必要性。像是他有位患者是重度失智的奶奶,原本營養師評估,灌食可讓她多少恢復力氣。
     
    但插上鼻胃管後,奶奶原有的褥瘡等問題都未改善,後來又發生吸入性肺炎。女兒同時照顧重病雙親,心力交瘁。他認為,在這樣的情況下,插鼻胃管的意義就不大。
     
    ■「透過餵食,家屬可以好好陪伴患者,反而是一個療癒的過程」
    陳乾原醫師說:若吞嚥功能不佳又不想插鼻胃管,可考慮胃造口手術,藉由腹部上的管路直接灌食。或者,當患者年事已高、處於疾病末期,本人又沒有進食意願時,也可以只提供水分不餵食,不失為一種善終的選擇。
     
    有些家屬擔心,不用鼻胃管或其他方式積極地給予營養,是不是就等同於讓患者「活活餓死」?陳乾原醫師提到,居家醫療的現場,常有許多年邁、接近生命終點的患者。他最大的體悟是,無論人的意志有多強、醫療有多進步,生命往往有自己的出路[3]。
     
    ■放棄無效醫療,讓病人走得安心!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黃勝堅總院長:「唯有認識死亡,才懂得如何善終」;鼻胃管,真的有必要嗎?鼻胃管的使用在台灣相當普遍,許多末期病人如癌症、失智症的患者,醫療人員為了維持其生命,通常都會建議使用鼻胃管提供營養,但對患者來說不但不舒服,對自尊也是一種傷害。
     
    事實上,現在國際上的最新觀念是,不推薦末期失智病人使用任何管路,建議經口餵食,以細心的手工餵食方式,為病人保留尊嚴,並把時間留給患者和家屬。
     
    黃勝堅院長舉例,曾經有一位腦部受傷的96歲老先生被送到急診,老先生的兒子主動告訴主治醫師:「拜託不要幫我爸爸插鼻胃管。」醫師回答:「可是不放鼻胃管就沒有營養,而且有用鼻胃管比較不會吸入性肺炎。」
     
    兒子反問:「難道用了鼻胃管,就一定不會肺炎嗎?我爸爸都96歲了,他需要的不是再活那麼久,應該是尊嚴擺第一!」於是,老先生轉出加護病房,在子孫環繞、手中抱著愛貓的情況下安然辭世,了無遺憾又保有尊嚴[4]。
     
    ■身心健康五戒:吃對、運動、睡好、微笑、刷牙
    老後最理想的境界是無病無痛,自己和家人都不必為難。在陳乾原醫師的診所中,貼有一張提醒自己和患者的「身心健康五戒」:吃對、運動、睡好、微笑、刷牙。
    ▶吃對:
    是以低脂、少糖、少鹽為原則,吃多色蔬果並喝足夠的水。
    ▶運動:
    每週應有3次、每次至少半小時,胸、臂、腹、腿都要動到。
    ▶睡好和微笑:
    則是早睡早起,心情愉悅,保持身心穩定。
    ▶刷牙:
    一般人最容易忽略的刷牙,其實和老後的生活品質關係極大。陳乾原醫師指出,牙齒刷乾淨,才能維持咀嚼能力。再加上近年研究已顯示,牙周附近的細菌會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也會引發身體的炎性反應,導致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影響認知功能。可以說,口腔清潔做得好,需要插鼻胃管的機率也會減少[3]。
     
    尊重生活品質與生命尊嚴的國家,退化的老人不會被插鼻胃管,照顧者會細心地、慢慢地進行餵食,如果真的不行了,不會強迫灌食,然後老人就順著生命自然的軌道,離開人間,展開另一段靈性之旅。
     
    在歐美澳等國,他們不會為無法自然進食的臥床老人插鼻胃管,或採取經腸道營養等延命措施,他們認為,人終有一死,如果讓老人家這樣延長死亡的時間,反而讓其人權與尊嚴受損,是倫理不容的壞事。
     
    陳乾原醫師說「我覺得人怎麼生活,大概就會怎麼死去。」。修行在日常,好好照顧自己,生命才會有圓滿的結束![2]
     
    黃勝堅醫師表示「時間到了,該怎樣就怎樣」,死亡是生命的最高境界,完整的死亡才會讓生命更圓滿,無論醫師或民眾都必須了解死亡,唯有認識死亡,才懂得如何善終。當醫病雙方都具備「死亡識能」(Death Literacy),理解醫療也有極限,彼此才能互相尊重,成為生命共同體,一起幫助病人走向美好的善終,而不是強制施以插管、電擊、心肺復甦術(CPR)等急救[4]。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元氣網)「醫病平台/如果時光倒轉,我會堅持放回父親的鼻胃管嗎?」: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01/5685714
    [2](幸福熟齡)「我是醫師,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陳秀丹醫師:期盼十年後的台灣,沒有被捆綁的老人」:https://thebetteraging.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detail/201906210032
    [3](50+好好: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居家醫療醫師陳乾原,自插鼻胃管實驗後的省思:老後不想插管,現在該做哪些準備?」:https://www.fiftyplus.com.tw/articles/20911
    [4]幸福熟齡「放棄無效醫療,讓病人走得安心!黃勝堅:唯有認識死亡,才懂得如何善終」:https://bit.ly/2URlK46
     
    ➤➤照片
    [2]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高齡化社會 #低效益醫療 #鼻胃管 #病人自主權利法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 國民健康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台灣養貓人口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6-29 10:13:03

    地中海島國賽普勒斯號稱貓島,島上的貓咪估計有一百萬隻、就跟當地人口數量差不多。但是因為每天都有人棄養,加上政府提撥的節育經費不足,使得當地的流浪貓爆增,讓義務照顧牠們的慈善團體也覺得很傷腦筋。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2865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 台灣養貓人口 在 Today is my day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4-23 20:00:14

    訂閱《Today is my day》👉https://bit.ly/3rCzKNT​
    #宇宙人外信​ 來IG找我們玩吧:https://bit.ly/2PNGJ8J

    全球養貓人口愈來愈多,台灣也不例外,吸貓和擼貓能讓鏟屎官們瞬間得到顱內高潮,好處又很多,狗派?不服進來看看!
    備註:影片為日前錄播,後面集數將全程佩戴口罩,同時嚴格落實量體溫、酒精防疫措施!齊心度過疫情考驗。

    中英日韓四聲道
    🌍英文主播:Ethan &國際編譯:Ryan/隔壁老王
    📺從時事新聞教你英日韓單字
    🗣 閒話家常學微知識
    💬讓你輕鬆掌握生活用語

    想聲歷其境,來收聽高音質Podcast
    搜尋訂閱★宇宙人外信
    《Apple Podcast》: http://apple.co/3eSztCS
    《Spotify》:http://spoti.fi/3cEwlrF
    《SoundOn》:http://bit.ly/3bUeVYU
    《KKBOX》:http://bit.ly/2OzeQ42
    《Google Podcast》:https://bit.ly/3vUvBr1


    #Podcast​ #貓派 #喵星人 #鏟屎官

  • 台灣養貓人口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3-21 19:00:06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毛小孩 #狗派 #貓派
    各節重點:
    00:00 前導
    01:39 研究報告說了什麼?
    02:59 為什麼毛小孩越來越多?
    05:10 狗派 vs. 貓派 誰的勢力比較大?
    07:06 貓奴為什麼越來越多?
    08:08 我們的觀點
    09:30 提問
    09:45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企鵝
    |腳本:企鵝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鎮宇
    |剪輯助理:珊珊、歆雅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2020黃金交叉,台灣毛小孩首次超過兒童數:https://bit.ly/38XCwWx
    →台灣新生兒比寵物還少,為何年輕人不生小孩?:https://bit.ly/3bXbErI
    →109年新生兒創新低少於死亡數 人口首度負成長:https://bit.ly/30Ubv1Q
    →今年台灣貓狗數將超越小孩人口,連寵物用品都變成「物價」的評估指標:https://bit.ly/3bYkEwO
    →毛小孩商機旺! 寵物產業銷售額10年增7成:https://bit.ly/2P8rGpw
    →數據圖表拆解毛小孩商機!養貓人數居然輸給牠、寵物用品市佔第一電商是哪家?:https://bit.ly/3f1wmZz
    →【寵物消費者調查三】近七成網友曾養寵物 Z世代與未婚族是潛力飼主: https://bit.ly/3eZFQnV
    →貓派、狗派你挺誰?養貓vs養狗的5個優點比一比:https://bit.ly/3tzMkOr
    →養寵物花費懶人包|養狗養貓花費總整理,找寵物店養寵物前必看:https://bit.ly/3114Dj6
    →各縣市貓狗數量大比拚,這個縣市的人養狗、養貓台灣No.1 堪稱寵物天堂啊!:https://bit.ly/3r1bFz2
    →台灣貓奴激增 反映都會人際距離學:https://bit.ly/3r2LHuY
    →108年度全國家犬貓數量調查結果統計表:https://bit.ly/3c0Amr0
    →台灣500億產值發酵!寵物萌經濟 資本市場新嬌點:https://bit.ly/3cHZaDu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