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韓國時間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韓國時間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韓國時間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韓國時間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月巴氏 / Work Super Gu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看完《大MK日》,是好撚激動的。 也想起我的MK歲月。 我的MK,盡在信和。 一篇好幾年前的舊文,寫90年代的信和。經撚過刪改。 ————————————————————— 【香港冇咗信和?你不如一刀捅死我】 借問聲,如果我第時死咗,骨灰可否撒在信和? 1.如果骨灰真的承載著所謂靈魂,與其永遠屈...

 同時也有409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3萬的網紅沛莉 Peri Stor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歡迎訂閱頻道 ► 記得開啟小鈴鐺,第一時間收到新片通知 沛莉一家 Peri Family http://bit.ly/periyoutube 小陶德玩樂園 https://ppt.cc/fbQHHx #美國生活 #Vlog #Vegas 🛒 購物推薦 ► https://www.a...

台灣韓國時間 在 月巴氏~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3 10:58:57

看完《大MK日》,是好撚激動的。 也想起我的MK歲月。 我的MK,盡在信和。 一篇好幾年前的舊文,寫90年代的信和。經撚過刪改。 ————————————————————— 【香港冇咗信和?你不如一刀捅死我】 借問聲,如果我第時死咗,骨灰可否撒在信和? 1.如果骨灰真的承載著所謂靈魂,與其永遠屈...

台灣韓國時間 在 月巴氏~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12 23:28:02

浪漫月巴睇90s(45) 如果香港冇咗信和,你不如一刀捅死我~ 借問聲,如果我第時死咗,骨灰可否撒在信和? 1.如果骨灰真的承載著所謂靈魂,與其永遠屈在那些好悶(而且好貴)的骨灰龕場,不如撒在信和,讓我留守信和直到永遠好了。 2.第一次踏足信和,90年代初。當時我好迷高橋由美子,但不知道哪裡可以找到...

  • 台灣韓國時間 在 月巴氏 / Work Super Gu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18 10:03:30
    有 859 人按讚

    看完《大MK日》,是好撚激動的。
    也想起我的MK歲月。
    我的MK,盡在信和。
    一篇好幾年前的舊文,寫90年代的信和。經撚過刪改。
    —————————————————————
    【香港冇咗信和?你不如一刀捅死我】

    借問聲,如果我第時死咗,骨灰可否撒在信和?

    1.如果骨灰真的承載著所謂靈魂,與其永遠屈在那些好悶(而且好貴)的骨灰龕場,不如撒在信和,讓我留守信和直到永遠好了。
    2.第一次踏足信和,90年代初。當時我好迷高橋由美子,但不知道哪裡可以找到高橋由美子(的Product),好心同學專誠在某個放學後,帶我去一個我從未去過的商場。
    3.WOW,當我一聞到朕除就好肯定咁同自己講:這將會是我餘生都Keep住行的好地方。
    4.正如食Buffet有既定步驟,我行信和,一樣有。咁多年來,都是先落地庫——90年代的我,習慣先巡視日本Idol的CD和雜誌,當時有三四間舖頭專售這類產品,我買開的是《Bomb!》(貪佢夠平,又細本,易收藏),但真正鍾意睇的是《Up To Boy》,顧名思義,就是一本內容專為男孩而設、既健康(Idol們都穿上健康水著)又有益(青春期)身心的雜誌。而真真正正最想睇的其實是《Video Boy》,一本網羅大量一手「愛情動作片」資訊的高級成人影視雜誌,可惜,唔夠膽買囉(不過又真係有買過噃)……這時候,為平息充塞著內心的澎湃鹹意,我會去Comic Box睇美國漫畫。90年代,香港突然興起睇美漫,我唔執輸睇埋一份,但主要睇公仔,啲美式英語太深。
    5.然後上三樓(嚴格來說是二樓,因其中一層是閣樓)——我的頭立即擰向右邊——上到三樓第一間舖頭的櫥窗永恆地展示大批寫真集的火辣封面!天真無邪(就奇)的我從來只敢隔住玻璃,望實那性感迷人風景,始終不敢行入去買番本嚟睇……望夠了望到連自己都覺得唔好意思了,就去中間條巷第二間舖頭,一間叫做「漫畫之森」的舖頭;在這間舖頭,你不會搵到《龍珠》和《叮噹》,而只會搵到花輪和一及丸尾末廣——我第一本(也是最後一本)丸尾末廣漫畫,便在這裡入手。我記得店主(抑或是店員?)是一名文質彬彬四眼青年,幾Nice。
    6.然後落一層去漫畫市場。那是日本翻譯漫畫最興旺的年代,我當時合共追緊十五套漫畫,同時又不停發掘新書,每次入漫畫市場,都必定跌錢……偶然心血來潮,會去賣明星相的舖頭,選購心愛的蘇慧倫靚相。至於一樓(即閣樓),好少行,記憶中,去親,都是為了Book度假屋。90年代過暑假,梗係(男男女女一齊)去Camp啦。
    7.有幾年我少去咗(所謂少去,是一星期才捨得去一次)——翻版碟最盛行那幾年。就算去,三樓有一大忽我都專登不行過去——成大忽都賣三和四仔。Yes,我鹹,但冇呃你,咁多年來我只在其中一間光顧過一次,而且是陪朋友買(朋友找我壯膽),實在難以置信(到講出來都冇人信)。當後來嚴厲打擊翻版,那一大忽舖頭經常落閘,成個Area猶如死城,卻依然殘留著一大朕煙味,散不去。
    8.有人總是說,90年代才是信和最好的時光,如今風光不再;我卻認為,信和根本從來沒所謂風光不風光,而只是一直緊隨潮流,一直是潮流反映和縮影——出面興乜,便自然在信和出現:明星相、翻版碟、格仔舖、Game舖……就連地庫那間專賣日本Idol產品的,現在也因應潮流兼售大量韓星Product。難得是,在被潮流Keep住支配下,場內又總有些比較特立獨行的舖頭能夠繼續開門營業。
    9.如果你跟我一樣蒲信和多年,其實已參與了一段發生在香港、但範圍覆蓋日本台灣韓國、時間幅度接近三十年的流行文化史。成個香港,唯獨信和,體現了這段歷史。
    10.唉原來已有兩星期冇去信和。信和或許不需要我,但我需要信和,過去的信和煉成了今天的我,這是構成我生命的重要場所。如果香港冇咗信和,你不如一刀捅死我。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