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圖最後一貼,抱歉洗版了
希望大家品嚐美食之餘,也能感受空間
謝謝 @shoppingdesign_official
也謝謝文字採訪 張宜 @mnnmnnmnnn
自己不擅長文字說明,但都在訪談裡完整傳達了
詹記業主美感之高,店內軟裝持續進化中
希望大家能持續細細品味🤣
/
有一種連結,發生在走...
套圖最後一貼,抱歉洗版了
希望大家品嚐美食之餘,也能感受空間
謝謝 @shoppingdesign_official
也謝謝文字採訪 張宜 @mnnmnnmnnn
自己不擅長文字說明,但都在訪談裡完整傳達了
詹記業主美感之高,店內軟裝持續進化中
希望大家能持續細細品味🤣
/
有一種連結,發生在走進東一排骨、獅子林大廈、松江自助火鍋的剎那,身體裡某種感官被喚醒,開始注意空間裡的細節:戴金戒梳油頭的老闆、穿塑膠雨鞋洗菜的紋眉阿婆、用標楷體排版的菜單、不鏽鋼桌椅把手、保全手上拿的西施辣妹打火機,還有熟悉的經典老歌暖暖入耳,這些偶然拼湊出的氛圍,親切自然而充滿魅力,讓你不自覺的嘴角上揚,會心一笑。
.
走進「詹記麻辣火鍋」新開幕的敦南店,就是這種感覺。今年3月,詹記邀請本事空間製作所(以下簡稱本事空間),以「經典台風」的概念共同創作敦南店餐飲空間,他們擅長運用復古元素做有趣的異材質搭配,「舊有物件是一種很棒的創作媒材,裏頭藏著許多線索,能激發設計的想像力。詹記這次想要呈現以白光為主的餐飲環境,要如何選擇合適素材,真的很挑戰。」
.
台灣早期的商業空間多以全白色調為主,顯得乾淨,常用便宜的白鐵(不鏽鋼),還有仿胡桃木紋理的美耐版,「這些原料現在看來很俗,不過用一些現代元素搭配後,再調整色調、比例,就會很好看。」
.
挑選在舞廳才會看見的流明天花板內裝白日光燈;色調柔和不刺眼,眼前的座位區像70、80年代火車的連位座椅,身旁一面面白色花磚,還有在老餐廳才能見到的台式鐵窗、開運竹、色彩太鮮豔的美食照片;有些角落放著小型閉路電視,投射山水瀑布的景色,店裡最亮眼的是右後方一整面玫瑰鹽燈牆,這些意義不明,但與復古空間不違和的擺設,讓人喜愛。有幾位媽媽店員來回走動著,遞上標楷體排版的菜單,座位之間的粉紅玻璃隔板,透著每一桌大口吃鴨血、大聲地聊天的客人,這氣氛,真的都挑對了。
.
但究竟台式設計帶給人什麼樣的感覺?「很早以前做空間設計的觀念就是找做白鐵的人來弄一下欄杆,叫貼磁磚的人選合適的顏色,大家拼拼湊湊做出一個空間,看似比例很怪,但這種型態也代表了台式設計的幽默。」敦南店座位區的白鐵欄杆,既不落地,欄杆底部還加了一顆白鐵球,毫無結構性可言,「那時候畫出來,就覺得這種設計超沒意義,不過這就是跟業主一起追求的幽默,所以後來就用了,但最沒意義的應該是被拿來當作入口的電梯,只能開門跟關門。」原先以為那真的是大廈的電梯,旁還裝了假的大廈水錶、電箱,這用力看也瞧不出來端倪的裝飾,恍然讓人身歷其境,細膩工法讓人敬佩。
.
「細節很重要」本事空間說,「而現在人們依賴有效率的方法,換來架構單一、失去細節的都市市容。反觀古蹟屹立不搖的美感,是因為前人精密計算了建築最適合的尺寸與比例,且挑選恰當的材料特性,來表現空間的組成方式。只要在乎細節,就能創造獨特。」這句話,聽了著實讓人感動。
.
最後話題回到了「經典台風」,本事空間說真的很難定義台式的風格,它是某時代台灣人眼裡的美好、生活中的共同記憶;這次通過現代人的美感重新設計,得以讓大眾窺探過往時光的美好,切身感受台式美感渾厚的衝擊力。
.
#經典台風
-
#詹記麻辣火鍋敦南店
@chanchihotpotlab
-
Design | @skillabilitydept
#本事空間製作所
#十口人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龍圍室內設計
-
2018.11.17
#taiwan #Taipei #台灣 #台湾 #台北 #写真
#vscotaiwan #vscoTW #vscotaipei
#contruction #design #interiordesign
#店舗設計 #設計 #設計事務所
台灣電箱尺寸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勿忘福島教訓☢
#能源轉型才減碳🌎 #核災空汙不要來🚫
2011年3月11日發生的東日本大震災以及後續的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至今已滿9年,除了造成了廣大範圍的輻射污染,對福島周遭人民的生活造成衝擊,至今仍然難以收拾環境影響,#日本政府甚至想在2022年把1百多萬噸輻射廢水排入太平洋💢,讓該地漁民和環太平洋的國家發聲抗議。全國廢核行動平台舉辦核災九週年記者會,報告福島現況、台灣核電風險以及能源轉型的方向,呼籲勿忘福島教訓核電應儘速走入歷史,台灣絕對可以達成「低碳、非核、減煤」的未來。
▶核災後續難處理 不應被「奧運」掩蓋淡化◀
即使已經過了九年,目前福島災情的後續處理仍然棘手,例如核電廠一號機的燃料棒殘渣移除工程原定於2021年開始,但目前在財務與移除工法上仍缺乏可行性。為了冷卻三個機組中的燃料棒碎片,大量的水至今仍持續灌注其中,這些遭到高度污染的廢水與地下水相混合,儲存水槽已高達960座,所儲藏的處理水突破116萬立方公尺,尤其是 #這些污水被揭露出大部分甚至未達安全排放的規範😱,日本政府卻打算在2022年將這些輻射污水排放入大海,遭到廣泛的質疑與反對。而因除污而產生體積高達1,400萬立方公尺的輻射污土無處可去,日本環境省擬提出「再利用」於公共工程和農地開發的方針,在各地都引發了居民及地方政府的強烈反對。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表示,日本政府在核電政策受到極大挫折,但在一片爭取「復興」、「奧運」的口號之下,卻試圖淡化福島問題,根據福島縣的調查,聖火傳遞的路線上及沿路,觀察到每小時0.46微西弗(郡山市),每小時0.77微西弗(飯館村)等,遠超出放射除污基準的每小時0.23微西弗的放射線量。根據日本民間組織的環境放射線監測(註1),針對聖火傳遞、路線及其週邊69處所進行的調查,調查地點中有62%超過每小時0.23微西弗,在7處地點更有超出100萬貝克(Bq/m²)的高劑量土壤污染。這些證據 #戳破了安倍政府宣稱已無污染的謊言🤬。
傳達福島至今的污染與受害現況,呼籲勿忘福島教訓,國際環境組織「地球之友」訴求,日本政府必須正視現在的事實,#實施對所有核電廠事故被害者的完全賠償,#重建被害者生活與重新拾回尊嚴,這才是真正讓福島復興的政策。為了不讓核電廠事故的慘禍再次發生,必須和被害者站在一起,朝向沒有核電廠也沒有核武的和平世界一同邁進。
▶廢除危險核四、退役老舊核電◀
核電廠一旦發生事故,就會造成長久且長久的傷害。台灣國土面積狹小,缺乏安全撤離空間,核災後果無法承受;#地震頻繁、#活動斷層、#火山鄰近核電廠,核子事故風險較地質穩定的國家更高。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蔡雅瀅律師表示:既有核電廠發生過諸多問題,如核二廠有錨定螺栓斷裂、爐心側板裂開、燃料夾彎曲等問題,甚至曾因發電箱避雷器爆炸事件,長時間停機,重啟後又馬上出問題;核三不僅有活動斷層通過,且曾因設備老舊多次起火。至於爭議40年,開始動工20年,宣布封存近6年的核四廠,則發生過:因颱風、操作疏失、設備反覆故障、尺寸不合脫落等因素多次泡水;不按圖施工;大量違法變更設計;偷工減料;一號機大量挪用二號機舊零件等種種問題。不僅封存前,尚未通過安檢,且多年封存,續建需耗費漫長時間與昂貴費用,實應早日轉型。
#臺灣三座核電廠運轉執照陸續到期👈,目前核一廠已經於去年取得除役許可,核二廠、核三廠都還在除役之前的準備工作。以除役環評程序來說,核二廠及核三廠都已經進入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不過,對於台電迄今還沒有提出核三廠的除役計畫給原能會,是否可能造成未來除役計畫的內容與環評審查內容,必須特別注意。
核電除役方面,環團所關心的是核電廠周邊社區該如何面對衝擊,有沒有社會或產業的影響、對民眾的生活有什麼影響、除役之後社區該如何調適、未來的發展、納入在地民眾的參與監督機制等,環境法律人協會專員謝蓓宜表示,現階段無論是哪一座核電廠都沒有明確的討論與規劃。除役長達25年,呼籲台電、原能會、電廠所在地的執政政府,應該要立即啟動相關的討論,#讓臺灣社會能夠以健全的心態來面對核電廠除役💪。
▶核電已無競爭力 能源轉型才減碳◀
台灣拒絕核災,也拒絕空汙,推動能源轉型、氣候變遷是迫切的全球性問題,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秘書長楊順美表示,擁核方所說以核電減碳只是虛假的謊言,#核電的全球占比逐年下降📉,比較過去十年來,國際上各種能源的價格變化,核電成本已經上漲23%,而且施工時間不斷拖延;反觀太陽光電下降了88%,風力發電則下降了69%,就能源市場來說,「核電已經沒有競爭力」相較再生能源來說太貴太慢;我們應該運用短時間、低成本發展的作法,來因應全球氣候危機的問題。#發展再生能源除了有利於減碳,同時也增加就業人口,這是過去的化石燃料與核電廠做不到的。台灣目前的離岸風力發展,要求相當程度的本土化,連帶帶動了台灣相關產業轉型與人口就業。
台灣環保聯盟理事長劉志堅表示,蔡政府應要信守承諾,落實「非核家園」、及推動「能源轉型」。將監督此政見之落實。政府關於再生能源政策措施,可改進、提昇之點尚多,應加強推動具穩定性的、具在地特性的地熱發電、小水力發電,初期更應鼓勵、補助、輔導之,以較高躉購費率引導發展。對一些再生能源發展案,若是有些環境敏感特性、負面生態衝擊之處,應注意避免或減輕對策或訂定審查原則、或停止開發。事先之資訊揭露、溝通、監測,採無悔作法、謹慎原則,皆為必要,創造生態保育與能源轉型多贏局面。
▶廢核遊行因疫情暫停 明年擴大舉辦◀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蔡中岳表示,去年四月的廢核遊行發起共有36個團體、協力113個團體,以北高雙城同步遊行為號召,萬人上街表達與核電告別的決心。自2011年開始,連續在每年三、四月舉辦的廢核大遊行,今年卻因疫情期間群聚活動風險高,為配合防疫工作🙏,經過參與組織的共同討論,👉#決議取消群眾集會👈,明年福島核災十週年再擴大舉辦,今年遊行活動雖無法持續,但主辦單位仍將持續進行廢核理念的宣導與教育,原本在遊行現場規劃的能源展區,將移師至華山文創園區的影像穿廊,#舉辦非核減煤概念展,以照片展覽及互動遊戲代替,展期為4月16至30日,歡迎民眾前往觀展。
台灣電箱尺寸 在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Herenow X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日本媒體herenow是一個針對亞洲各城市所作的文化資訊平台,當中有住在當地的director找尋適合的藝文工作者來編輯撰寫內容,設計發浪負責台北區塊,除了會為大家發掘有趣的空間場域之外,也會報導一些台北正在發生與文化、設計有關的事情。
這次要來介紹台北正火熱的變電箱設計計畫。目前已經進行到實際改造,如果最近大家有經過復興南北路就可以發現新的變電箱設計正悄悄於環境中出現,無論你覺得好或不好,這都是屬於台灣設計演變的過程,我們應該都要關心這件事情,提出自己的建議與看法,以及實際行動!這才是設計之都在台北的核心精神,將設計落實於生活。
日文報導中文版獨家於設計發浪刊出!請看以下內容!
text(中、日文)/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photo/ 都市酵母
來過台北的朋友對於台北街景一定會留下很深的印象。川流不息的汽機車,各式各樣的招牌文字,以及存在於路上畫滿山水植物插畫的變電箱。
變電箱的由來是因為需要將位於遠處發電廠所產生的電,以高壓電的形式保存電能運送到城市各處所需的中繼站,通常會在電壓不足處設置,因此才會在街頭出現一座座乍看突兀的箱體。而為了美化環境,台灣電力公司請來畫家彩繪,經過調查發現,變電箱上的畫作委託不同畫家繪製,主題各異,有時是瑞士山水,有時是日本櫻花。也有可能是請年輕藝術家來繪製當代藝術作品,不過存在於台北街頭的變電箱還是以山水風景及植物插畫最多。
曾因應 World Design Capital Taipei 2016 臺北世界設計之都 活動進行「市場小學計畫」的都市酵母團隊,長年關心台北環境美學議題,做過非常多深度的計畫,這次這個也屬於設計之都的計畫:「台北城市景觀改造計畫」中,選擇台北市幾條主要街道的變電箱作為改造主題。
「計畫本身其實並不是要提出一個標準解答,最大目的還是在於喚起市民對於居住環境美學的重視。」都市酵母創辦人agua說著。此計畫預計為期1年半,針對台北5條主要街道的114座變電箱進行改造。「顏色」對於都市設計是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因此先以漆白變電箱作為計畫執行的「前導預告」,讓台北街景中最熟悉的角落忽然出現一個白色塊體,藉以引起市民注意,展開對話討論。接著從各街區背景的環境色當中研究出與變電箱之間的關係,討論出可能適合存在於環境中的變電箱配色提案,實際施作成數個打樣公開展覽,希望得到一般大眾的設計回饋,並交流意見,最後才會在114座變電箱上執行。
討論此計畫時也觀察到國外變電箱的安裝形式,以日本來說,雖然不同區域的變電箱顏色會有一些不同,但同一區的變電箱不僅顏色統一,跨區的變電箱形式、尺寸也幾乎相同,基座採取與變電箱整體一致性的設計,視覺上不會有突兀感。更重要的是,施工十分乾淨俐落,很少看見地上會有油漆滴滿地的狀況發生,變電箱也都放置於台座中間。
「雖然一開始對於台灣的變電箱只是模糊意識到尺寸很多,形狀也經常歪七扭八,但執行這個計畫後開始有確實的數據統計,才發現很多驚人的事實,包括光是這5條街道的變電箱就有17種組合尺寸之多,變電箱的基座、箱體更是充滿各種不同尺寸,甚至有些箱子不知為何會突出基座,但明明旁邊還有很大空間。」agua甚至觀察到,日本有些變電箱會刻意設計成與行道樹幹一樣的厚度,或者故意設置在地鐵站出口,但在變電箱貼上出口附近的街道地圖,使其增加實際功能性。
計畫目標主要希望民眾能關心自己生活的周遭環境,提升大眾對於環境美學的重視與討論熱度,agua也說,變電箱本身在尺寸形式的一致性上,以及施工品質上都有需要補強的地方,藉由此計畫也能促使相關單位來協助改善。目前此計畫仍是現在進行式,預計之後將實際展出設計好的變電箱新式樣,邀請民眾一起來參與設計交流意見,台北街頭將因環境美學意識覺醒而有新的改變。
#2016台北世界設計之都
#2016年為台灣設計元年
台灣電箱尺寸 在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6設計之都
台北生活景觀改造計畫
對於最近引起正反評價不一的變電箱漆白事件,大部分引起反面評價的原因在於山水變電箱風格獨步全球,是台灣特色,為何要以白漆抹滅台灣印象?贊成的人覺得變電箱的繪畫風格其實不見得融入每個不同的台灣街頭地景,也許在鄉下很適合,但在流行現代感強的鬧區街頭顯得突兀。
但是,這個與2016設計之都相關的「台北生活景觀改造計畫」之中,將針對台北市9000餘座變電箱中的114座進行改造。(全台灣共有100多萬座),然而漆白只是第一步驟,同時保留另一側原有圖案,提醒市民參與都市色彩思考,一起參與討論後決定色彩,也會找來設計師參與讓變電箱成為一個展覽作品,喚起市民對變電箱議題的重視。甚至我也是開始關心此議題後才知道原來變電箱上的圖號座標還有協助定位迷路者的功能,在都市可能還好,在山區就是一個非常好用的標記。
因此,
漆白只是第一步驟。漆白只是第一步驟。漆白只是第一步驟。(很重要所以說三次)
山水變電箱的風格很台灣,某個程度上很有台灣街頭印象的識別度沒錯,但我也經常看著上面的山水風景想很久,這幅風景不知道哪裡與台灣相關?如果不同地區、城市的文化能成為變電箱上的圖畫創意來源我倒也還蠻樂見其成,變電箱上到底要畫什麼圖案可以再繼續用力討論,只是我覺得還有一件事更需要被重視。
那就是--歪七扭八的變電箱體本身「極度需要」被整理!同樣的變電箱居然可以在街道出現17種組合尺寸型式!我覺得這不是單純只有風格就可以解釋的事情。然後不知為何,各地變電箱經常放在一個比本體還要大上數倍的黃黑警告斑馬紋的平台上,為什麼不能好好地放在一個對的尺寸規範裡呢?
台灣街頭還有很多很有特色的如招牌等不見得一定要改得像是非常工業美學設計感,可以保留原有台灣那種野生的在地特色,但我覺得在一些基本的施工品質、尺寸整合的基礎仍需要很多努力。
執行此計畫的「 都市酵母」團隊背後的 水越設計 AGUA Design長年關心台北環境議題,做過非常多深度的計畫,像是「台北色」、「卡樂快閃」、「小招牌改造」、「市場小學」等,我覺得是一間非常有深度的平面設計事務所。最近要在日本媒體 Herenow上面寫一篇關於他們執行這些計畫的專欄,到時候再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持續關心這個議題,2016台北設計之都計畫才正要開始!
圖片引用自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