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離職潮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離職潮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離職潮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離職潮產品中有35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大四畢業前夕很順利的找到人生第一份工作 進入職場後一切也都很順遂 在台灣初入社會的四年歲月中充滿了許多美好的回憶 離職的同時也是我選擇踏進婚姻的道路 但這條道路確實比我想像中艱難許多 跨越了國籍、語言、文化….. 更讓人不捨得是台灣的家人和朋友們~ 從社會人士到別人家的媳婦再進化成孩子的媽 七年...

 同時也有3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4萬的網紅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世界微光看更多 http://act.setn.com/worldlight/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新聞HD直播 三立LIVE新聞 https://goo.gl/7FaFJW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

台灣離職潮 在 健身查德|私人教練銷售攻略 |教練成功學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21:44:23

「為什麼健身房一直倒閉?」 這是台灣最大的連鎖健身工作室倒閉時, 寫的分析文章,那時候我正是這間公司的區經理。 最近又有不少工作室倒閉, 就再拿出來分享了。 可能有些人會很疑惑? 開健身房這麼難賺嗎? 如果想開健身房的話, 這篇會給你一點方向。 「想開健身房或工作室嗎?」 請你一定...

台灣離職潮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6-03 11:38:54

【@businessfocus.io】內地芯片企業再爛尾 地方政府做水魚 180名「挖角」台灣工程師全遭遣散 . 繼武漢弘芯後,内地半導體產業再傳爛尾。内地傳媒近日揭露,投資規模達人民幣598億元的濟南泉芯於4月起停發薪資,導致公司400多名員工未獲得薪資,其中更涉及180名台裔工程師。值得留意的是...

台灣離職潮 在 思葒 (S編) | Inés Tseng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5-17 11:04:16

一直在追求所謂的「美好生活」真的是必要的嗎?定義是什麼?而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先說,有耐心看完這篇的人都超豐盛🌹 接下來要和你們分享我在前天才發現 原來過去我的每個人生低點,宇宙都在裡面埋藏了線索 不斷地暗藏著玄機! 在看故事前先點❤️按收藏低潮時拿出來看! (文長慎入) #需要低點才能...

  • 台灣離職潮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8 22:05:24
    有 68 人按讚

    大四畢業前夕很順利的找到人生第一份工作
    進入職場後一切也都很順遂
    在台灣初入社會的四年歲月中充滿了許多美好的回憶

    離職的同時也是我選擇踏進婚姻的道路
    但這條道路確實比我想像中艱難許多
    跨越了國籍、語言、文化…..
    更讓人不捨得是台灣的家人和朋友們~

    從社會人士到別人家的媳婦再進化成孩子的媽
    七年的時光真的轉眼間…..

    生活瞬間沒有了重心,確實有好長一段時間很低潮,不知道怎麼跳脫我最不想成為的全職家庭主婦,也一度對自己產生了疑惑和負面感

    但….就在去年
    因為親人的離開,使予我有了契機接觸到了手作香氛蠟燭~從沒想過最討厭針線活的我,竟然也會喜歡上手作的樂趣~

    就這樣一步一步的開始了我人生第二春
    回到韓國開創了屬於自己的家庭工作室
    謝謝每一位遠道而來學習手作的你們
    未來會有更棒的作品呈現給大家的^_^

    핸드메이드 배우러 멀리서 찾아주신 모든 분들께 감사드립니다^^
    앞으로 더 좋은 작품을 보여드릴게요
    기대해주세요~

    .
    .
    .
    📍10月招生中
    📍10월 원데이클래스 、자격증반 및 취미반 모집중🌟
    📍구매가능 합니다!
    📍IG作品集 instagram.com/warm_candle_studio

    #캔들공방 #캔들자격증 #캔들클래스 #캔들선물 #캔들취미반 #캔들원데이클래스 #캔들자격증반 #캔들수업 #석고방향제 #석고자격증 #석고디자인크리에이터 #테라조석고 #석고패턴

  • 台灣離職潮 在 杜書伍 聯強集團總裁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02 18:30:57
    有 502 人按讚

    【躋身組織的前30%關鍵人才】
     
      從小就喜歡深思的杜書伍,腦子裡無時無刻不在轉動思考,成為企業家之後,這更成為他帶領團隊向前走的管理方式。「我認為領導就是要『觀念領導』,」杜書伍說。爲此,2000年之後,他乾脆當起「老師」,每天早上八點到九點召集幹部「上課」。隨著聯強國際規模不斷擴張,杜書伍再進一步把上課內容寫成文章,讓全體員工都能了解他的思維。
     
      大老闆為文創作,想必離不開嚴肅與教條的成分吧?一點也不。這系列後來以「聯強EMBA」為名,隨電子報發送的短文,因為談的是工作中人人會碰到的課題,角度深入淺出,以小窺大,不僅內部幹部受用,連收到的外界客戶、經銷商、合作夥伴都深覺有收穫,無形中爲杜書伍養出一批忠實閱讀的「粉絲」。
     
      大方分享自己的心得,杜書伍笑著說,希望透過文字帶來影響,說不定就此改變某個人的職涯,或讓某家企業從此降低基層運作的成本。「公開這些是帶點理想性,」他說。
     
    問:你對自己的職涯一直都有清楚的想法,是不是少年養成的過程帶給你一些影響?
     
    答:我覺得有兩個因素,第一,是種穩定的力量。我的家庭教育一直教我要踏實,假如沒有這個,人就會浮躁,風一吹就會搖來搖去。第二,我成長的年代,是台灣非常期望走向富裕的年代,對自己有希望成功的強烈企圖心。有了這種企圖心,就會去動腦,想要突破。但有了先前穩定的力量搭配,我不會躁進,或一看到旁邊的機會,就方向搖擺。
     
    問:父母親怎麼教育你這種態度?有特別的方式嗎?
     
    答:這些認知有的是來自父母正面的言教,但也有來自負面的;好的可以學,壞的記取教訓。像我母親是正面教材,我父親的中年危機,則算是負面教材,他本來教書教得很好,收入也很高,但後來他想當校長,就從教育界退休,參加別人的辦學,最後卻沒有成功。這件事對我的影響是,當我要做重大決定時,我會很審慎,會陷入長考。多思考,就會把範疇拉大,把考慮的時間拉長。長考也是另一種穩定的力量。
     
    問:你的職涯中,哪些是你需要長考的時刻?
     
    答:我出來工作大概快四年時,有人用雙倍的薪水來挖角。我那時候負責英特爾的微處理器的推廣,他做電子打卡鐘,當時我的薪水兩萬出頭一點,他用五萬挖我,那時候,這筆錢很大很大。因為他的產品要外銷,他還對我說:「我就給你五十萬,你跟我去國外跑。」我想,天底下從來不會有好康的事掉下來,這個人出手這麼大氣,代表他的行事作風不踏實。這筆錢我能拿六個月還是一年?所以最後我就沒有去。
     
      另外一次,是我大四時在補校教高三數學,服完兵役回來後,校長又來找我,要我晚上再去兼課。我約略算一下,去教書至少一個月有四千五,當時我的薪水差不多是七千塊,等於是兼一份差,薪水增加六成,但我還是拒絕了。因為老師領的是鐘點費,薪水雖然不錯,但增幅有限,又不是我的主業。相反的,我專注投入公司的工作,薪水可能會成長很快,所以我拒絕了,決定專注做我的本業。
     
    問:很多人面對機會難以拒絕的理由,是認為它稍縱即逝,你不擔心這一點?
     
    答:沒有實力,機會都不是你的。機會其實隨時都有。我用公車來譬喻,儘早讓自己站上公車站牌,機會來你就上得去。但有時候你站在那裡,機會還沒來,你也要耐心等。
     
      我在學校時就經常思考自己的未來,我知道我學的是Computer Science(微電子),但我希望未來走管理職、業務職,所以大學時代除了本科之外,我還去修了很多管理課程,為未來作準備。
     
      進入職場後,第一個職務是擔任研發工程師,原本我為自己設定花兩年時間熟練技術實務,之後再轉調業務,但我做了九個月,就被公司要求轉調業務,因為覺得我在技術的磨鍊還不夠,所以當時陷入另一個長考。不過,一方面是配合公司需要,另方面,我想到只要肯花時間,做業務時還是可兼顧研究產品、累積技術含量,這樣不也更會賣。所以我轉換職務時,白天跑業務,晚上K書作研發,兩個兼具。這段過程也讓我思考,怎樣讓兩件衝突的事情協調,能夠一魚雙吃。
     
    問:像個人生活,娛樂這些面向,都不在你的考量內?
     
    答:(笑)我出社會前面十年,只看過一、兩部電影。
     
    問:你從什麼階段開始真正讓自己從「部屬」的思維,提升到「管理者」的思維?
     
    答:在學校時,我就常思考自己的未來出路,因為不是狹隘地讀書,想的時間也比較長遠,所以習慣以比較高的高度看事情。從學校建立這樣的習慣後,這一輩子,我都是拉高高度來看事情。第二,我念了管理,自然而然就有管理的背景,讓我後來在做主管的過程中很自然,沒有任何門檻。
     
    問:在管理端經常要面對人的問題,你都沒有摸索或挫折的過程?
     
    答:(大笑)多了。以我的職涯來說,可以分成幾個階段。我一九七六年出來工作,第一階段大概到一九八五年。這個階段都在打基礎摸索。這九年時間,我cover的範疇很多,這段時間的挫折就很多。
     
      打個比方,我認為任何事都應該節儉。我剛開始做sales,感覺常常跑呀跑,沒有結果,卻要花錢,所以我出去都坐公車,管理下屬也是這樣。但另外有個部門出去就直接招計程車,於是部門間,大家就會比較。我就對部屬說,我們今天這樣節省,紅利會比較好。結果呢?並沒有比較好。最後我拿我自己的紅利出來分給大家,結果他們都不收,而且認為我這個主管有guts(膽識)。在這樣的要求下,第二年,我們的紅利的確就比較好。
     
    問:你碰過最大的難題是什麼?
     
    答:最大的挫折就是部屬被挖角。投注心力去帶他們,後來他要離職。或是覺得某位女性同仁很不錯,她卻說:「抱歉,我要回家生小孩。」爲了這個,我還寫了好幾篇文章,談雙薪家庭的重要,甚至上媒體談怎樣料理家事,教太太給先生一律穿白襯衫、買同樣顏色的襪子,垃圾桶一次套好幾個塑膠袋,更換的時候才方便.......減輕女性同仁的負擔。我甚至還教她們如何準備四菜一湯。
     
    問:說到有員工想回家帶小孩,你一路走來,都被強烈的危機意識跟企圖心引導,你認為現代人對工作仍然需要這樣嗎?
     
    答:關鍵在經濟基礎。這次金融危機就回過頭來告訴大家:未來環境的變化是你沒辦法控制的。你有把握目前的經濟條件一生無虞嗎?每個人對經濟安全的定義不一樣,但長遠來看,門檻還是蠻高的。就像誰會想到現在存款利息幾乎等於零?
     
    問:經過金融海嘯,職場發生很大的變動,也顛覆很多人對生涯的想像。你體會最深的一點是什麼?
     
    答:回過頭去看,我很高興我很多想法是對的,這些現象,終究證明我的價值是對的。

      我本來就看金融業是「虛業」,不是「實業」,過度擴張的結果,本來就應該泡沫化。再看很多垮掉的百年老店,很多都是老大不堪,沒有危機意識,長時間下來像是國營事業,怎麼經得起環境變化?
     
      雖然很多人失業,但我認為好的人從來沒失業過。景氣好,人員通常會寬編,企業只淘汰績效最差的3%,但景氣不好時,企業淘汰10%,這才是真正人力精實的編制。所以如果你在這最後的10%中,平常沒事,但是就像人家說:「退潮時,才知道誰沒穿褲子」,碰到考驗,誰沒穿褲子就看得到了。
     
      組織中,70%都是基層員工,30%屬於幹部級;真正屬於中級主管以上,比例可能只有3%。經濟不景氣時企業砍最多的,是基層員工跟不好的幹部;所以你希望自己永遠都很安全的話,就要努力擠進組織的前30%。大家必須有危機意識,也要與對現實有正確的了解,讓自己進入真正安全的範圍;否則在不安全的範圍中,當然會被砍。
     
      不過,整體來看這個世界還是人才不夠的,而且好的人才的價值比過去還要高;如果你是人才,不僅絕對不會失業,還到處搶著要。
     
    問:專業工作者或經理人可以從金融海嘯中學到什麼?
     
    答:要學到未來變化是很大的,絕對不能認為它不變或變化很小。另外,經濟安全與危機意識是必備的。經濟安全還包括能力安全,要讓自己一直跑在前面,不要落在後面。
     
      很多人聽不進去,因為他們根深柢固認為工作是痛苦的,休閒是快樂的。我認為這是絕大的錯誤。你鑽進工作中,那種知識的滿足跟喜悅,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才是真正的快樂。玩就快樂嗎?不見得喔。玩是你要付錢給人家,工作是人家付錢給你,你又很快樂,而且獲得愈多,表現愈好,給我的錢愈多,何樂而不為?
     
    問:你不斷強調思考的重要,你思考時,有特殊的程序嗎?
     
    答:我無時無地不在思考,腦筋不動就渾身不對勁。因為思考是不分場所的,我連走路也在想事情。假如想出東西,那就很高興了。年輕時,我對我的主管,或公司做法,有時不是很認同。但是我心裡會想:「我只有兩年工作經驗,人家是我的三倍,其中必有道理。」我就照做,有時候會問,有時候就持續當作一個議題,隨時找答案,很可能五年以後才找到答案。養成習慣後,現在留在我腦中還有很多懸案(笑)。
     
      我認為領導就是要觀念領導,所以我自己體悟到什麼,我就講給部屬聽。2000年以後,因為幹部太多,我開始正式上課,再把上課內容寫成文章。一個人要觀念正確,才能有效率的工作。金融海嘯發生後,不少企業出狀況,倒是解答我很多懸案。
     
    問:爲什麼?
     
    答:我相信,全世界的事物都是成常態分配,大部份是落在中間,特別好或特別不好的相對少。常態分配跟我們講的中庸之道是契合的。站在穩健的角度,我們只要落在中間就好,不需要在兩邊,因為很outstanding的這邊,畢竟是例外,有時候甚至得靠運氣,所以不要去想這個。就經營企業來講,盡力做就對了,不一定非要第一。為了做第一去冒險,可能會變成第十。我只要持續努力,可以從第三變第二,從第二變第一,不是很穩嗎?想去樹梢摘最漂亮的果子,可能會跌倒,這也是我講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問:不管是穩定或穩健,能不能爲它下個定義?
     
    答:你踏的每一步,把握度都很高。它的風險是你輕易可以承擔的。比方說,我有七成把握,三成會失敗,而且失敗以後不傷筋骨,這樣可以做。
     
      有些事情是你有九成把握,但那10%一旦發生,你承擔不起,這樣不能做。反過來說,這件事情九成會失敗,但承擔得起,就可以做。過去媒體說我很開創、敢突破,表面上看起來我很冒險犯難,其實每一步我都知道企業能不能承擔得起,而且是輕易承擔,不會傷到筋骨。
     
    問:當讀者要吸取你的觀念時,你會建議他們怎麼使用?
     
    答:關於管理的書籍有三類,第一類是教科書,非常理論,都是專有名詞;第二類是管理大師寫的書,很多例子都是國外或大公司的例子,對本地的讀者有距離感;我寫的聯強EMBA文章算第三類,題目都很小,就在每個人的周遭,很貼近職場。所以在自己的工作環境中,它是最接近、最能轉化使用的。這是我當初題目愈寫愈小,愈來愈貼近員工的原因,其實是每個人工作中都會碰到的經驗,只是過去發生時,自己不見得感覺到。因此,要努力思考在工作經驗中相對應的場景,然後去模擬使用看看。那你就會真正把觀念跟實務連結在一起。一方面,這會使你對觀念理解更深入,二方面,它會融入你的腦海,達到內化。這樣,你以後隨手就能應用這些觀念,幫助自己職涯的發展。這是最重要的關鍵。(本文收錄於《打造將才基因》,作者:《Cheers》雜誌總編輯盧智芳)
     
    #連結閱讀
    1. 斜槓人生,好嗎?
    http://bit.ly/3mZU0Wk
    2. 杜書伍:有三大能力才是人才
    https://bit.ly/3zDWeSC
    3. 杜書伍:你懂得「想」,就成功一半!
    https://bit.ly/3CZLOyy
     
    🌏聯強國際為亞太第一大、全球第二大資通訊通路集團,2020年全球營收規模突破台幣1兆3,300億元。
    🎯知識與經驗的分享,是我們回饋社會的方式。

  • 台灣離職潮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9 15:16:39
    有 749 人按讚

    【35歲,轉職該怎麼選?】

    前日子讀者給我看一篇文章,關於存錢很重要。我點點頭!的確,能有足夠的錢才能擁有十足的安全感,而人人都嚮往一個安居的家,我媽也老希望女兒有個穩定的事業體,但怎麼辦?我就是沒有順水潮流的個性,隨著時間,我也看清自己的特質,與其穩穩守著漲不起來的薪水,何不為自己人生放手一搏。

    前提是,人要有視野,也要有底氣,放手一搏才有成功的機率!在此之前你也做好了跌入萬丈深淵的打算。所以感情上我勸人分手,但職場上很少勸人離職,而且總要人切記三思。

    這陣子也很多讀者來問關於轉職的問題:

    讀者A,目前薪資五萬,工作時間穩定,未來發展性不確定偏高,職場最大的問題是人,雖然跟工作內容無關,但間接影響了情緒,導致生活有些焦慮。最近應徵上其他公司,工時高,需外派,屬於高壓有挑戰的環境,心聲嚮往卻怕三十五歲這年紀無法勝任該怎麼辦?

    我回答:「想著人活不過四十歲,就挺好做決定的。」

    當初我三十五歲決定成為一名旅者,並沒有下了任何破釜沉舟的決心,畢竟三十歲那年打工度假交會我,只要缺錢,再回職場上班即可。在國外我做過草莓工,當過蘋果包裝員,我的同事也有五六十歲的阿姨伯伯!到底為什麼人一輩子只能做「某些類型」的工作。工作就是為了賺錢、維持生活,然後享受更好的生活,工作成就並不能讓你維持榮耀光芒一輩子,生活成就才可以。

    千萬不要想著「老娘打死都不吃回頭草!」你想著人一輩子若無病痛,工作到六十五歲才能退休,你明明不喜歡穩定,偏偏逼自己要工作、存錢、買房!這才是悲劇。

    讀者B,公職工作想轉行,雖然花了幾年才考上,但做了幾年真的身心俱疲想要離開,問我關於職場回鍋的問題。他說:你書中有提到三十歲後的壯由歸來後,直接回鍋原公司,姑且不論什麼原因,但又再度離開,二度離職同一間公司有什麼心理關卡嗎?

    我直接老實的回:「錢花光了!就回去上班,也沒什麼特別心力壓力。畢竟老闆也給了留職停薪的選項,回去上班也是理所當然。」

    當年準備結束打工度假回台灣的人,都有一個巨大恐懼的心理壓力!就是回台灣找工作,畢竟國外打工的一周薪水都可能比某些南部正式行政職員多,產生了巨大薪資差距心理副作用。會心想:「待在台灣工作真的很沒錢途!」多恨沒申請打工度假二簽,或是直接申請永久居留。

    當然你無法改變環境、政治正確、職場倫理等,就必須學會接受、面對。我認為職場只是人生階段的過渡期,不需要產生過多的愛恨糾扯,待在不適應的環境就離職,待在沒有發展性的公司就離職,待在沒有錢途的公司就離職,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所以歸來第二次離職就沒有心理關卡,因為很確定「這不是我要的」,但也明白「哪天缺錢還是可能會回來」,畢竟累積了幾十年的產業人脈,我還是很有用的。

    三十四歲離職旅行五年六十多國,很多人羨慕忌妒恨!但我不會對號入座別人的恨意,也不會慫恿誰跟我一樣!畢竟每個人要的不一樣,只是你必須清楚自己要的生活是什麼,嚮往在哪裡,就不會貧窮感爆棚,總覺得別人很好,自己過得很差。

    你選擇看見什麼,你就會得到什麼。
    但別把別人的價值觀,都照單全收。

    ✈ 西班牙 塞歌維亞
    -
    生活中,選擇留下合適舒服的人
    博客來:https://reurl.cc/4yEqzV
    誠品:https://reurl.cc/qm79mN
    金石堂:https://reurl.cc/mq8Wn9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