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離岸風力發電分布圖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離岸風力發電分布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離岸風力發電分布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離岸風力發電分布圖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這是今天清晨目前台灣島以及周遭地區的即時風力狀態。 光是看到地圖中代表風速強弱的不同色塊的分布狀態,再對照地圖右下角處的每一種顏色所對照的風速強弱,大家就可以秒懂,陸域風電和離岸風電雖然平平都是屬於風力發電的項目,但是在同一區域,同一時段,單單是位於陸地上和位於海面上這樣的地點差異,就足以對風力機...

  • 台灣離岸風力發電分布圖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2-08 07:37:30
    有 121 人按讚

    這是今天清晨目前台灣島以及周遭地區的即時風力狀態。

    光是看到地圖中代表風速強弱的不同色塊的分布狀態,再對照地圖右下角處的每一種顏色所對照的風速強弱,大家就可以秒懂,陸域風電和離岸風電雖然平平都是屬於風力發電的項目,但是在同一區域,同一時段,單單是位於陸地上和位於海面上這樣的地點差異,就足以對風力機組的發電效率造成相當明顯的差別了。

    地圖中所顯示的是距離海平面100公尺高度的即時風力狀況,其實距海平面一百至兩百五十公尺左右高度的風況,才是真正決定風力發電機組運轉成效的風力資訊,台灣擁有舉世最優異的離岸風場條件這一件事,的確是所言不虛的。

    PS. 而這也衍伸出一個相當值得大家注意的問題,那就是,雖然陸域風電台灣已經累積了差不多20年的統計資訊,但是離岸風電的相關資訊,卻是從前年底開始,才剛剛出現的,而且因為只有一處勉強稱得上跨進商業電廠規模的128MW離岸風場在去年開始商轉發電,裝置的數量還算太少,而且也只是單一地點不夠分散、普遍,因此截至目前為止離岸風電的統計資訊還是比較片面性。

    即便如此,也很明顯地看得出來,如果把台灣目前所得的陸域風電的統計資料,硬是套用到離岸風電的發電效率、發電狀態上,很可能會錯把馮京當馬涼,因而產生失真、低估的現象。

  • 台灣離岸風力發電分布圖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7-02 11:09:55
    有 56 人按讚

    GIS可立大功!讓離岸風場、棲地保護兩相全(07/01/2020 台達電低碳生活BLOG)

    "離岸風場有個大爭議,就是開發時到底會不會對鯨豚及鳥類等物種造成生存上的威脅,這也是許多公民和環境團體有所顧慮的。要怎麼弭平大家的疑慮,也許可以試試用地理資訊系統(GIS)拼出風場和生態圖"

    文:張瓊之

    過去十年,離岸風電的發電成本大幅下滑29%,越來越便宜的裝置價格,再加上比其他再生能源都還高的容量因子(Capacity factor)(平均發電量除以裝置容量),這幾年吸引許多臨海國家積極投入。

    不過,離岸風場有個大爭議,就是開發時到底會不會對鯨豚及鳥類等物種造成生存上的威脅,這也是許多公民和環境團體有所顧慮的。要怎麼弭平大家的疑慮,也許可以試試用地理資訊系統(GIS)拼出風場和生態圖。



    建立環境影響評估資料庫 日本官方帶頭做

    以日本來說,環境部官方就建立一張「風力發電之鳥類生態敏感地圖」(以下簡稱『敏感地圖』)」,秀出鳥類遷徙路徑及棲息活動等資訊。有了這類的調查報告,陸域及離岸風場開發商便能夠在籌備階段,包含開發區位選擇、商業計畫審查時,預先掌握風場開發與鳥類活動的空間重疊性,並設計出因應措施和監測計畫,來避免鳥擊事件或讓棲地受到影響。

    這份陸域版的敏感地圖其實早在2018年時就被公布,讓內陸風場環評審查時,有一份參考依據。今年3月,環境省則釋出熱騰騰的海域版,並整合之前的陸域版,公開在環境評估資料庫(EADAS)上,使用者可以套疊圖層,一眼望透各風場計畫與鳥類活動範圍之間的關係。此外,鳥類敏感地圖還以六種「警示等級」來呈現,這些程度的劃分是根據國家指定鳥類保護區、稀有海鳥繁殖棲地、鳥類於海洋活動分布調查等資訊,警示等級越高,代表該區域的鳥類活動越頻繁。

    台灣風力資訊平台 一窺白海豚棲息地

    轉身來瞧瞧台灣的風場規劃和目標,現在其實已經有一座海洋風場(Formosa 1)正式商轉,今年預計也有將近10億瓦(1GW)的裝置容量,會與電網完成併聯。當然,目前政府正持續努力朝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達20%的目標邁進,未來不意外會開發更多離岸風電案場。

    只不過,台灣的風場地域跟中華白海豚的棲息環境多有重疊,離岸風機在安裝過程中,像是水下打樁和地震勘測等必要活動,有可能會造成鯨豚聽力受損,或是群體溝通受干擾。根據去年度最新監測報告,白海豚近年來目擊個體數持續下降,到了去年,可辨識目擊的個體數僅剩47隻,維護牠們的棲地可謂當務之急。

    事實上,如同日本,台灣也用GIS製出風場和周圍的生態地圖,之前建立的風力資訊整合系統開放網站就是一例。其整合了行政院農委會於2014年公告的「中華白海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之類別及範圍」圖資,業者一樣可以疊加圖層,了解風場開發場址及白海豚棲息範圍。

    從日本和台灣本土案例來看,政府運用GIS建立公開資訊平台,無疑是個顧及離岸風場、棲地保護的解方!而且讓風場開發業者事先能掌握環保課題,也節省了重複調查的時間及成本,更能幫助消除環境團體的擔憂,這麼好的方法,是不是應該擴大推行呢?

    完整圖文內容請見:
    http://www.delta-foundation.org.tw/blogdetail/3051

  • 台灣離岸風力發電分布圖 在 新‧二七部隊 軍事雜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6-10 23:58:07
    有 497 人按讚


    看完這篇,有幾個心得
    說到離岸風電機,最近本家到新竹出差,在香山濕地外海就看到不少離岸風電組,到苗栗竹南外海就出現且變多,若照文中所述的範圍,恐怕不只這樣,據本家所知,最南到台南北門或將軍外海會有不少離岸風電組

    不過不是只有風電,台灣西部海灘不少消波塊和水泥塊等,一個個拼裝在防波堤外,形成史上最完整的灘頭防禦工事,比起諾曼第的德軍陣地,會相當完整許多

    另外,西部近海岸的公路發達,加上西濱快速道路完成,利於軍隊南北調度,而且方便快速佈署行動,但注意的是,台灣的溪流大多是乾溪型,渡河問題不是多大的困難

    文章內容說,中國若企圖渡海犯台,其實會面對更多困境,海灘環境改變、人造工事增多、以及網路四通八達,過去所有渡海搶灘的想定只能「砍掉重練」

    以上中國這些登陸作戰想定,必須要在「海軍有把握制海」、「空中武力完全控制」、「美軍不會介入」,以及「解放軍士兵有命和運氣可以渡過黑水溝」等前提下才能實現

    這也不是甚麼機密,這是很普通的作戰環境推論

    台灣西部風場與西濱快速道路對台海防衛作戰的影響

    民進黨政府於2016年重新執政後,大幅調整能源政策,希望能在2025年達成「非核家園」目標,因此大力推動離岸風電。未來數年內,北從新北市,南到雲林縣外海水域,有一萬多平方公里的海域將布滿大小不一的離岸風電的風力發電機。尤其是在苗栗到雲林外海一帶,將聳立超過700支、高度和扇葉直徑超過150公尺的風力發電機,這些離岸風力發電機將成為台灣西岸最龐大的反登陸作戰阻絕工事。

    從台灣海峽風電潛力場址的分布看來,最密集的區域是在台中市、彰化縣和雲林縣的外海,這意謂著從台中到雲林約1百公里的平坦海岸線,未來將獲得離岸風場的屏障,使解放軍登陸難度大增。

    一路往外海延伸的離岸風場(彰化縣外海有些風場離岸五、六十公里遠),占據了解放軍登陸船團換乘的泊地,將迫使解放軍登陸船團避開離岸風場所在另選泊地,或者選擇更遠離登陸海岸的泊地,兩者都將增加艦岸距離,使解放軍登陸舟波曝露在我方砲火的時間加長,將對解放軍登陸部隊造成更大損害。高聳的風機扇葉,也將迫使擔任「垂直登陸」機降的解放軍直升機拉高飛行高度,不僅會曝露行蹤,也易遭我方防空火力擊落。

    各風機間距由800公尺到3、4公里不等,因此速度較慢的LCU通用登陸艇和兩棲車輛應可通過風機林立的風場搶灘登陸,不過我方可以在風機間設置攔截網、水雷等各式阻絕設施,或者炸毀風機,使巨大塔架和扇葉沒入水中,防止解放軍登陸艇和兩棲車輛通過風場。

    風機數量眾多,很難一次全部摧毀,且風機水下基礎很難徹底摧毀,半毀的風機或殘留的水下基礎可能造成辨識不易,反而容易造成艦艇通過時的毀傷。另外,設置在海邊的陸域風機必要時也可加以破壞,巨大的塔身和扇葉可在海灘形成阻絕工事。

    2019年12月27日西濱快速公路全線通車,不僅讓軍方南北調動部隊多了路線選擇的彈性,加上大多沿著海岸興建,有利於反登陸作戰的部署。西濱快速公路在跨越國內主要河川橋梁的位置,都要比過去各南北向公路的橋梁更靠近出海口。這意謂著解放軍想利用氣墊登陸艇高速與越障性能,穿越海灘、越過防波堤或沿著河口,把部隊送進內陸的「超越灘頭登陸」計畫無法執行。

    即使解放軍摧毀部分西濱快速公路橋梁,也無法打開讓氣墊登陸艇通過的缺口,因為殘破的橋面與橋墩,將形成更大的障礙。而且西濱快速公路的高架段,還可提供國軍較佳射界與掩蔽防護,因此貫穿台灣南北海岸、大都為高架路段的西濱快速公路,將成為國軍反登陸作戰最堅固的防禦工事。

    要如何通過或繞過離岸風場,及如何跨越西濱快速公路這個大路障,以順利遂行對台登陸作戰,將成為未來解放軍進行「超地平線」與「海空一體」登陸方式犯台的新挑戰。而如何利用林立的離岸和陸域風機,及西濱快速公路的防衛優勢,結合現有兵力,建構新型態的灘岸決戰,則是國軍未來演訓的新課題。

    詳細內容請參閱亞太防務雜誌第146期(2020-6):台灣西部風場與西濱快速道路對台海防衛作戰的影響

    西濱快速公路跨越國內主要河川出海口的橋梁,將使得解放軍想利用氣墊登陸艇高速與越障性能,沿著河口把部隊送進內陸的「超越灘頭登陸」計畫無法執行。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