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醫界答案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醫界答案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醫界答案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醫界答案產品中有6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李姓中壢選民,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權力有自我膨脹的特性,權力也與傲慢成正比,陳時中最近怒飆記者,就是這兩句話的實證。 但陳時中憑什麼怒飆記者?高端疫苗決定排入接種選項,記者問他高端送了幾批疫苗封檢,這是眾所關心的重大問題,有什麼「問法不好」?而且記者問了兩天都得不到答案,第三天再追問,為什麼「不是一個健康的態度」?陳時中權力再...

台灣醫界答案 在 林佳龍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27 10:55:04

經過兩個多月的三級警戒,明天就是降級解封日,但是新生活的考驗恐怕才正要開始,你準備好了嗎? 兩個多月的時間過去,人民配合咬牙撐過每一天。這場疫情的衝擊,也正式宣告台灣已全面進入不可鬆懈的與疫共存新生活(new normal)。最重要的是在防疫的同時,還要能兼顧經濟的復甦,這是全民的期待。而未來,...

台灣醫界答案 在 一葉草的醫學手札 - 帶你貼近醫學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9-21 13:31:21

: 連假在家有點悶能做什麼呢? 大家給了我蠻多意見的 下廚、追劇、看小說等等…  其中我還蠻意外的是 聽Podcast很多人推耶😆  所以今天一葉草要來推薦大家 一個我自己覺得很有用的醫學podcast  從考上醫學系的那一刻開始 被問過最多次的一個問...

  • 台灣醫界答案 在 李姓中壢選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08 14:28:29
    有 45 人按讚

    <依民主問責原則,領導防疫的人是陳時中,該被問責的人當然是他。但該早購多購疫苗卻遲遲未做,誰該被問責?該早購多購重症救治藥物設備,卻在疫情惡化後才做,誰該被怒飆?感染後致死率偏高,誰該被問責?接種後死亡的不良事件不斷發生,誰該被怒飆?疫苗接種順序違反全世界通則,讓政府官員優先接種,誰該被問責?想方設法以程序阻擋民間採購疫苗,誰該被怒飆?華航與諾富特破口惡化疫情,誰該被問責?「美國沙皇」如果犯了這麼多錯誤,早就被怒飆到體無完膚的地步,但犯錯的「台灣沙皇」不但未被問責,反而怒飆記者,天下寧有此理?>

    權力有自我膨脹的特性,權力也與傲慢成正比,陳時中最近怒飆記者,就是這兩句話的實證。

    但陳時中憑什麼怒飆記者?高端疫苗決定排入接種選項,記者問他高端送了幾批疫苗封檢,這是眾所關心的重大問題,有什麼「問法不好」?而且記者問了兩天都得不到答案,第三天再追問,為什麼「不是一個健康的態度」?陳時中權力再大,難道可以大到定義記者提問的問法好不好及態度是否健康?顯然他是膨脹到「比自我還要大」。

    過去一年多,陳時中領導防疫,苦勞與功勞兼具,但功勞與苦勞不能合理化他的自我膨脹。況且,台灣民眾對他苦勞與功勞的「回報」,例如讓他高居神壇而不受民主問責,這種超高規格的待遇,絕不是其他民主國家防疫領導人所能比擬於萬一,即使是「美國陳時中」佛奇,他雖有「抗疫沙皇」之稱,但「沙皇」與「時神」相比,也是相去不可以道里計。

    佛奇在疫情爆發前,已是醫界教父,但領導美國抗疫後,卻從此跌落神壇。川普不接受他的防疫指引,稱他是「一場災難」,共和黨國會議員抹黑他私通中國,佛羅里達等保守派州長也抵制他,鼓吹民眾不戴口罩也拒打疫苗,右翼網軍更對他發出死亡威脅,迫使他與他的家人長期接受維安保護。

    美國「沙皇」境遇如此,法國防疫領導更慘。馬克宏政府強制施打疫苗,以及強行推動健康通行證政策,引發法國民眾怒潮,十幾萬不戴口罩民眾連續數日上街示威,並與鎮暴警察爆發衝突,「五月革命」時期的「街壘之役」場景,儼然再現巴黎街頭。

    與歐美或拉美相比,陳時中的防疫領導卻好像活在另一個平行時空。不管他下達什麼防疫指令,台灣民眾無不遵命辦理,自肅舉世第一;而且,五權中有三權挺他,立法院有綠委保護他,讓他毫髮無傷;媒體報導監察院已立案調查疫情,監委卻駁斥媒體捕風捉影、炒作新聞;行政院長也指控苛責陳時中,不厚道也不公平。特別條例賦予他無限權力,五權中有三權當他護衛,再加上有一群「儘管不知之,但可使由之」的民眾,陳時中這個指揮官即使做得再怎麼辛苦,也該謝天謝地謝祖先,怎能有怒,而且怒飆發問有理的記者?

    王健壯/請不要再叫他長官
    https://udn.com/news/story/7340/5658279

  • 台灣醫界答案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06 07:30:41
    有 50 人按讚

    「星星的孩子」:報導下被汙名化的「自閉症」
    自閉症是天生的嗎?而我們身邊又有多少這樣的孩子呢?這幾年在許多社會事件報導中,常見自閉症與案件的關鍵字連結,有時候傳播媒體中的自閉症樣貌,未必是真實的,我們不應該輕易推論或標籤化這些行為。
     
    近年來自閉症有機會透過不同的形式出現在媒體版面中,傳播媒體如何塑造自閉症的形象,大大影響了自閉症的社會印象。在許多社會事件報導中,也有機會看見自閉症與殺人犯、死刑犯、變態等社會新聞連結,最讓人擔心的,是過度簡化的資訊使得社會大眾對自閉症產生偏差的刻板印象。
     
    ■不放棄每一個孩子
    自閉症只是一個人的部分特質,自閉症並不等於偏差或犯罪。即使自閉症是天生的,但後天環境的教養與支持仍然是他們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看到媒體報導中出現自閉症時,請不要驟下判斷,避免直接將犯罪、殺人和自閉症劃上等號。
     
    日前臺北一名媽媽推著雙人嬰兒車搭捷運,卻遭某名男子毆打她的二歲兒子,她見狀大喊「你打他幹嘛啦!」並回打那名男子頭部。這起事件引起社會重視,由於那名男子患有自閉症,因此網路上出現一些貶抑自閉症的言詞,標籤化自閉症孩子,甚至有人羞辱自閉症孩子。
     
    在這起捷運毆打兒童事件後,有位自閉症孩子的母親淚訴另一個有自閉症孩子的朋友竟被親戚諷刺說:「你家自閉症小孩要管好,最好出門都不要放他單獨一個人,免得哪天無法控制情緒,跟新聞中那個捷運打人的一樣,聽說他跟你兒子一樣是神經病,其實政府應該設一個院所,把你兒子那種病的都關起來治療,好了才能放出去,不然放出來到處跑,哪天又無法控制情緒打死人,家裡可丟不起那個臉。」這番說法讓自閉症孩子的媽媽心碎,也讓發文的媽媽想怒吼:「誰希望自己小孩是自閉症?他們不是神經病,他們是中樞神經受損。」[1]
     
    ■「星星的孩子」
    「自閉症」也稱為「泛自閉症障礙」,主因是因為症狀多元,不同的病人症狀也會有所差距,因「自閉症」有汙名化之慮,所以醫界目前更常使用「泛自閉症障礙」一詞。自閉症是一種腦部功能異常的廣泛性發展障礙,大部分在幼兒時期就會出現症狀,有些人會將自閉症稱為「星星的孩子」,不論是溝通方式,或是某些重複、固執的行為,跟一般人不太一樣。
     
    自閉症孩童通常會有幾個特點,像是與他人相處困難、難以理解社交暗示(臉部表情、講話語調、身體動作等),甚至常常情緒不佳、無法自己照顧自己。自閉症孩童的治療需要依賴職能治療師、臨床心理師,幫助他們正常發展、並調整不適當的行為,且協助孩童發展個人的興趣。早期發現、治療、復健以及跟教育體系密切合作,才能幫助孩子得到最大改善[2]。
     
    ■自閉症種類
    ►「廣泛性自閉症」
    自閉症大部分在幼童階段開始,目前發現自閉症的幼童智商會略低於整體平均,自閉症又能分成「高功能型」以及「低功能型」,「低功能型」在接收以及表達語言上較差,甚至沒有口語表達能力,「高功能型」則相反。
    ►「亞斯伯格症」
    亞斯伯格症的人語言發展大多是正常的,主要的障礙是在動作技能以及肌肉發展上,部分亞斯伯格的人在智商上甚至高於正常人。
    ►「廣泛性發展障礙」
    這類型的人主要是在社交溝通、互動、重覆行為等各方面中缺少幾項顯著障礙,以致於不完全符合自閉症的診斷,又稱為非典型自閉症,某些高功能自閉症孩童能透過學習以及復健可以改善症狀,甚至使症狀消失,也算是廣泛性發展障礙的一種。[3]
     
    ■「另類星兒」:亞斯伯格症候群
    亞斯伯格醫師為維也納的小兒科醫師,但他終生的研究興趣為藉由觀察來了解生命中隱含的定律。因為他對孩童的情緒發展的興趣及仔細觀察的成果,自1944年以來即逐漸報導一些與自閉症類似(具有社交技巧及溝通障礙)又相異(不同的人格特質及較優的認知能力)的亞斯格症候群。
     
    亞斯伯格醫師在1944年首次報告四位具有社交互動(social interaction deficit)困難的男孩,並稱之為自閉性精神病態 (autistic psychopathy)。亞斯伯格醫師在這一方面的觀點,與首位報告自閉症的Kanner醫師一樣,採用了Bleuler大師"autism"的來強調這些個案的強烈自我中心 (egocentrism)及關閉與外界的一切溝通的特質。
     
    雖然亞斯伯格醫師在50年前即提出亞斯伯格症候群,然而一直到1994年,第四版美國精神醫學診斷手冊DSM-IV及1993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承認亞斯伯格症候群後,相關的研究才逐漸增加[4]。
     
    ■亞斯格症候群
    臺灣著名漫畫家朱德庸在五十三歲時被診斷為自閉症(亞斯伯格症),童年時期的他和同學無法相處,也常因聽不懂老師的指令而不快樂,喜歡畫畫的他,於是將畫畫當作人生的出口。在他五十多歲確診後,他開始對於過去種種釋懷,原諒自己和他人不同。
     
    日本歌手米津玄師特殊的名字也讓他在求學時期遭同儕欺負。後來他二十歲時,被醫生診斷出患有高功能自閉症,是一種智商中等或較高,自閉傾向不明顯,但是語言表達、人際互動能力有障礙的自閉症。米津玄師也曾在訪談中說,「在此之前,只覺得自己是個來路不明的怪物,被鄭重告知病名後,便坦然接受了。」
     
    而臺北市長柯文哲和太太也多次在公開場合指出,柯文哲罹患自閉症(亞斯伯格症),以致他在公開場合有不得體的發言與行為表現[5]。
     
    台北市長柯文哲的妻子、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新生兒科主任陳佩琪回憶起,兒子小學數學考試的題目是:「媽媽走路送小明上學,請問媽媽走了幾公里?」正確答案是:家裡到學校的距離乘以2,因為媽媽必須來回。結果我兒子卡住了,因為他想到,我媽媽要去上班,她沒有回家(亞斯伯格的人無法理解抽象概念的描述)。
     
    陳佩琪,講到家裡兩個大小亞斯,信手拈來都是笑話,但幽默背後,不敢想像裡頭堆疊了多少挫敗、孤獨、壓力、擔憂。
     
    柯文哲在一封寫給兒子的信也提到,「如果有什麼要告訴你的,只有告訴你要謝謝媽媽。雖然我是你成長過程中缺席的父親,還好你媽媽的加倍付出而彌補過去了,真險!」這是一個難以傳達情感的亞斯父親的浪漫,像盞溫暖的燭火,在暗夜裡閃閃發光。[6]
     
    ■「擁抱多元,尊重差異」:醫嘆:社會污名害了孩子!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任黃玉書不捨的表示,台灣社會對自閉症仍有污名化,事實上,自閉症最大特徵就是「自己躲在自己的世界裡」,不愛跟人互動,很自我、很乖,呼籲不要二度傷害他們。
     
    根據統計,國內自閉症患者中,約有70%屬於智商較差的中、重度患者,黃玉書指出,不少孩子都是經過復健、訓練,克服重重困難,才可能獨自出門、搭車,真有困難,也會主動向旁人求救,民眾遇到時,應該親切伸出援手,拉他一把而非恐懼他。
     
    另有2成左右的患者,屬於智商很高、甚至在某些領域有特殊專才的輕度高功能自閉症,外表完全與常人無異,這些高功能自閉症患者,不乏醫師、科學家等高成就者,在國內還有不少擔任電腦工程師,只喜歡跟電腦互動。
     
    自閉症的孩子,絕對不會主動傷人!黃玉書說,跟任何人都一樣,除非他們遭受外界攻擊,否則自閉症孩子很安全、很乖,不會攻擊人[7]。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 親子天下 )「管好你家自閉兒,別放出來亂打人?報導下被汙名化的自閉症」: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7619
    ∎[2] 康健雜誌-康健知識庫【自閉症】:https://kb.commonhealth.com.tw/library/367.html#data-2-collapse
    ∎[3] ( 台北市自閉症家長協會 )「自閉症分類」:http://www.tpaa.org.tw/OnePage.aspx?tid=136
    ∎[4] (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另類星兒----- 亞斯伯格症候群(兒童心智科 張學岑醫師)」:https://www1.cgmh.org.tw/intr/intr2/c3360/E_CHL(ASPER).htm
    ∎[5] (親子天下)「管好你家自閉兒,別放出來亂打人?報導下被汙名化的自閉症」: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7619
    ∎[6] ( 康健雜誌 )「陳佩琪談家中大小亞斯伯格:柯文哲這樣安慰我」: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68312
    ∎[7] ( Anue鉅亨網財經新聞)「自閉兒被當狂魔 醫嘆:社會污名害了孩子!」:https://news.cnyes.com/news/id/1075280
     
    ➤➤照片
    ∎「從雨人到柯P─家中寶貝是「星星的孩子」自閉症患者嗎?」:https://www.grandmasbear.com.tw/2017/12/28/grandmasbear-and-grace-column-3/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精神疾病汙名化 #星星的孩子 #自閉症 #泛自閉症障礙 #廣泛性自閉症 #亞斯伯格症 #廣泛性發展障礙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台灣醫界答案 在 林佳龍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26 20:00:03
    有 5,126 人按讚

    解封的考驗,你準備好了嗎?
     
    經過兩個多月的三級警戒,明天就是降級解封日,但是新生活的考驗恐怕才正要開始,你準備好了嗎?
     
    兩個多月的時間過去,人民配合咬牙撐過每一天。這場疫情的衝擊,也正式宣告台灣已全面進入不可鬆懈的與疫共存新生活(new normal)。最重要的是在防疫的同時,還要能兼顧經濟的復甦,這是全民的期待。而未來,若能系統性建構一套以科技為基底的防疫安全網,則能有效協助我們回到正常的生活。
     
    世界各國的經驗告訴我們,病毒狡猾難測,稍有不慎,疫情便可能再起。我們要問,台灣能禁得起不斷重覆這兩個多月的狀態嗎?我想,答案在我們心中。所以,我們必須更努力部署相關機制。
     
    全面加速施打疫苗是刻不容緩的,政府也正努力加速覆蓋率。然而,疫苗並非萬靈丹,倘若能加速建構科技防疫安全網,則能讓我們有更多的工具,掌握病毒流向,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之外,也能推進防疫相關產業的升級。
     
    佳龍離開政府,回到民間,已經超過三個月。從人民的立場配合防疫,也更能理解人民生活的辛苦,以及心中的焦慮不安。尤其當我們看到這麼多因病毒而突然離世的人,心中更是充滿不捨。
     
    進入防疫新生活,不能只是口號,而需要有更積極的作為。這段時間,佳龍與光合基金會加速推動防疫三部曲,與唐鳳政委請益,也跟新竹縣政府合作,希望能結合民間有志之士,共同盡一份心力,協助社區、企業逐步回到正常生活。
     
    第一、我們呼籲廣設PCR檢測,以便精準掌握確診者。
    第二、我們捐助負壓隔離艙,強化第一線醫療設備。
    第三、我們推動科技防疫安全網,建議以C-Tech升級科技防疫措施。
     
    科技防疫團隊成功推動疫情熱區地圖、健康疫苗護照,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也已經逐步推動落實。如果沒有醫界、科技界與企業界許多民間友人奔走,佳龍無法獨自推動這些工作,而這些在民間的高手,在關鍵時刻,發揮了重要的功能,未來希望政府也能結合他們的力量。
     
    解封前夕,我們心中縱有忐忑,但唯有團結防疫才能對抗病毒,唯有放下無意義的政治口水才能對得起人民期待,與民同行。
     
    佳龍僅以此影片獻給第一線勞苦功高的防疫人員,也讓我們更謹慎面對解封的考驗,一起努力走在光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