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酒駕人數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酒駕人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酒駕人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酒駕人數產品中有17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0210916(週四)早上七點 汪潔民主持 寶島聯播網YT&臉書直播/汪潔民臉書直播【新聞放輕鬆】 ※今日天氣: 「電母」估中秋連假生成!今天氣晴朗炎熱、紫外線強,彰化、南投及雲林有高溫36度警訊,另外午後強對流防劇烈天氣、山區午後有局部大雷雨,明起熱到發燙,請注意! ※台股&外匯收盤: 台...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追蹤【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網】(https://n...

台灣酒駕人數 在 一六 · 台北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9 01:02:09

《大麻合法化下-娛樂用大麻》  專欄文章|初稿日期2021/01/06  自由編輯|張泳泰 本文校正|王劭翔、池映曦、許詩妤  -  本篇的內容將以加拿大娛樂大麻合法化的進程作為背景,來探討娛樂用大麻應不應該合法?合法的理由是什麼?其中又會遇到什麼挑戰?  🇨🇦加拿大總理兌現競...

台灣酒駕人數 在 樂擎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9 11:38:30

看完小盒子 我不知道說什麼 只能默默記錄下我所看到的 _ 今天下午香港警察清場時,動用了布袋彈、催淚彈和胡椒噴劑 幾個女生手無寸鐵,面對全副武裝的警察,持鈍和棍,拿著噴劑對她們直噴 她們只能撐起傘,蹲下來,拼命忍著不斷直流、根本控制不住的淚,用衣服摀著口鼻後退 布袋彈,不是橡膠彈,裏頭是...

  • 台灣酒駕人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16 07:01:01
    有 179 人按讚

    20210916(週四)早上七點 汪潔民主持
    寶島聯播網YT&臉書直播/汪潔民臉書直播【新聞放輕鬆】

    ※今日天氣:
    「電母」估中秋連假生成!今天氣晴朗炎熱、紫外線強,彰化、南投及雲林有高溫36度警訊,另外午後強對流防劇烈天氣、山區午後有局部大雷雨,明起熱到發燙,請注意! 

    ※台股&外匯收盤:
    台股15日跌80.9點,收在17354點,成交值新台幣2644.56億元。三大法人外資及中資買超18.65億元、投信買超23.45億元,自營商賣超78.12億元,合計賣超36.02億元;新台幣升0.5分 收27.708元。

    ※新聞重點:
    ●劍指中國!白宮宣布美英澳安全倡議 將支持澳洲核潛艇巡航印太
    ●五倍券連4週送好康// 7加碼券 最多中4次//9月22日起 五倍券官網登記抽籤
    ●英國會 禁止中國大使進入
    ●竹竹合併 56.5%新竹人支持
    ●莫德納混打高端惹議 下周啟動臨床試驗
    ●9/20後警戒不降級 陳時中:擬放寬大型場所人數上限
    ●莫德納疫苗孤兒怎解? 陳時中:疫苗抵台會先規劃給第2劑
    ●桃勤機艙清消人員確診Delta病毒量高 桃市府匡列45人居家隔離 鄭文燦:將進行國境防疫體檢
    ●COVID-19疫苗累計接種逾1250萬劑 涵蓋率48.79%
    ●潘文忠:93%學生願打疫苗 接種前可再考慮
    ●資金匯回實質投資 突破千億
    ●大摩示警:晶圓代工恐遭砍單
    ●SEMI抗空頭 半導體還在擴張
    ●中國經濟疲軟 官方暗示降準
    ●iPhone13將掀換機潮
    ●大航商黃金周停航 缺艙惡化
    ●前八月達1,828億 中科招商引資 今年大暴衝
    ●陸委會主委邱太三:台灣與中國不適合再緊繃下去
    ●日本防疫專家預估 對抗疫情還需2到3年以上
    ●美中僵局難解? 拜登提會面 習近平冷回應
    ●楊潔篪見美兩黨代表 盼為中美關係發揮積極作用//文在寅會見王毅:韓方支持中方舉辦北京冬奧會
    ●中國加強賭場監管 澳門博彩股崩跌逾2成市值蒸發逾140億美元
    ●中國三道紅線打房 8房企全未達標恐債務違約
    ●鴻海電動車包辦半導體到組裝 拚明年整車挹注營收
    ●彰化縣青年創業獎勵補助最高30萬元,歡迎18到45歲青年申請,請上彰化縣政府勞工處網站查詢或撥打04-7532416洽詢。
    ●提醒在外工作應酬的朋友,為了家裡最愛的家人,務必遵守酒前酒後不開車,平安出門、安全回家,共創零酒駕安全交通環境!嘉義縣政府關心您!

    **節目時間:週一至週五 7:00-8:00am**

    ❤️歡迎收看、收聽、按讚、分享

  • 台灣酒駕人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24 16:01:59
    有 803 人按讚

    #帕運開幕 #Paralympic Games
    #以身心障礙者為參賽者的國際綜合體育賽事

    本次東奧台灣選手的傑出表現,讓大家相當感動,緊接著 #東京帕運 也將於今晚7點開幕,讓我們一起關注,共同為參與的台灣選手加油!

    本屆帕運預計將有161個國家、地區及難民代表團約4500名選手參與,參賽人數是史上最多的一次。
     
    今晚帕運將在日本國立競技場舉行開幕典禮,延續本屆東京奧運在 #性別平等 的推動,帕運同樣鼓勵各代表隊任命各一名女性及男性擔任掌旗官。

    台灣本次由標槍選手劉雅婷及跳遠選手楊川輝掌旗,加上游泳選手陳亮達、健力選手林亞璇、桌球選手田曉雯與林姿妤、總領隊沈啟賓、副總領隊何維華、醫療官及教練,共同參與開幕。

    #10位台灣選手參加6項目
    #桌球田徑柔道羽球健力游泳
    #一起為選手加油

    台灣在帕運 #過去共獲24面獎牌(5金、6銀、13銅),這次台灣共有10名選手取得帕運的參賽資格,分別在桌球、田徑、健力、柔道、羽球、游泳6個項目。

    ⁠🎖⁠ 桌球 女子 TT4 級單打 盧碧春

    不同於許多選手年輕時便開始運動及訓練,先天性小兒麻痺的盧碧春,因為不方便行走,小時候多只能看其他人遊戲與運動。42 歲那年在另一半的鼓勵下,她決定開始打桌球,希望向桌球教父莊智淵的精神看齊,持續練習、挑戰自己。

    曾獲2020西班牙帕拉桌球公開賽銀牌、2021世界排名第10名的盧碧春曾提到:「參與運動讓我生命找到出口,期盼更多國人一同支持愛運動動無礙的社會支持氛圍!讓更多身心障礙者能體驗運動的美好!」

    🎖⁠ 桌球 男子 TT5 級單打 程銘志

    在桌球世家長大的程銘志,從小就十分擅長桌球,從小學一路打到體大,畢業後也回到國小繼續教導學生。2011年程銘志不幸遭酒駕者撞傷,因此左腳截肢,後續努力復健練習,轉換成帕拉選手。

    程銘志是2020年世界排行第1,上屆2016里約帕運獲得男子團體賽銀牌,單打上曾獲帕拉桌球埃及公開賽單打金牌等獎牌。他曾提到:「人總是要到一個階段,才會定下來省思自己,檢視自己的人生;除了自己努力外,也期待社會能夠提供支持的環境,讓更多身心障礙者享受愛運動動無礙的氛圍。」

    ⁠🎖⁠ 桌球 女子 TT10 級單打與團體賽 田曉雯

    田曉雯出生時因醫療疏失,右手神經萎縮,無法翻正、舉高,常因此遭遇不友善的對待。媽媽希望她能多嘗試不同事物,所以她從小被送去學桌球,但當時身體不協調、經常跌倒等狀況,也造成她打球上遇到許多困難。

    田曉雯目前是女子單打世界排名第5,曾獲2018雅加達亞帕運銀牌等獎牌,且與另一位台灣選手林姿妤搭配極佳,曾在雅加達亞帕團體賽聯手摘銀。兩人本次也一起參與了帕運團體賽,並期盼大家一同支持所有帕運選手:「打入帕運是每一位選手的夢想。帕拉運動員,需要你、妳、您的支持與陪伴!」。

    ⁠🎖⁠ 桌球 女子 TT10 級單打與團體賽 林姿妤

    林姿妤國小參加桌球社,國中時因車禍,右手腕韌帶斷裂,傷後右腕翻轉的角度受限。當時醫生、家人都建議她領取身心障礙手冊,但她內心仍是抗拒,認為自己只是手受傷。直到有次觀看身障桌球賽,讓她徹底改觀:「許多身障選手在肢體上雖無法與一般選手比擬,卻依然奮力拚搏、程度也不輸一般選手,反觀自己受得傷沒有那麼嚴重,更覺得自己不努力說不過去!」

    林姿妤在許多帕拉賽事的單打及團體賽都有傑出表現,像是2020帕拉桌球埃及公開賽就獲得單打銀牌及團體金牌,本次和田曉雯的繼續搭檔也讓許多人相當期待。

    🎖⁠ 田徑 男子 T11 級跳遠 楊川輝

    楊川輝出生時視力正常,直到7歲時,有次睡醒後突然失明,最後才被診斷出是急性視神經萎縮。失明並未遮蔽住楊川輝的田徑天份,他一路訓練參賽,高中後並開始練習跳遠。

    2013年,楊川輝首度參加法國IPC田徑世界錦標賽就獲銀牌;2014年仁川亞帕運在田徑100公尺破大會紀錄摘金、跳遠摘銅,2018年北京IPC田徑大獎賽中更以6公尺60締造亞洲跳遠紀錄、獲得金牌。楊川輝曾提到:「我看不見世界,但透過跳遠,我要讓台灣被世界看見!」

    🎖⁠ 田徑 女子 F12 級標槍 劉雅婷

    劉雅婷小四時被診斷出先天性黃斑部病變,視力因此明顯退化,在難以治療復原的情況下,她和家人都受到很大的打擊,不只學業成績下滑,更覺生活漫無目標。直到有天,視障巡迴輔導老師得知她喜歡運動後,積極幫忙尋找專門的教練,最後找到田徑教練張福生,對劉雅婷來說:「我的人生就此展開不一樣的旅程。」

    2018亞帕運獲得標槍銀牌的劉雅婷提到:「不管什麼人都會有不同的障礙需要跨越。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想辦法隱瞞缺陷,而是在障礙中竭盡全力用心體會,世界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只要一點點的調整,身心障礙者也可以和一般人從事一樣的活動、享受一樣的樂趣、擁有一樣的夢想。」
     
    🎖⁠ 柔道 女子 B2 級、48 公斤量級 李凱琳

    李凱琳的父親、叔叔都是視障柔道選手,2020年世界48KG排名第2的她,也在2012年倫敦帕運及2014韓國仁川亞帕運拿下銀牌。因為家族遺傳的視神經萎縮症,李凱琳視力和聽力都受到影響,對第三度參加帕運的她來說:「不是柔道裡有人生,是人生裡有柔道」,她並提到自己的期望:「很期待,也很開心自己能夠堅持到現在!也希望自己的堅持能夠讓更多人看見帕拉選手的努力!」

    🎖⁠ 羽球 男子 SU5 級單打 方振宇

    方振宇出生時因難產,左手肩膀神經叢受損,左側上肢肌肉萎縮,在多次手術、復健以及諸多協助下,目前手部仍無法精細抓握,但肩膀與手肘已可維持身體協調。

    方振宇從小就希望當運動員,儘管家人剛開始時並不贊同,但他並未放棄,雖然因為身體的狀況,造成訓練上相當痛苦,讓他一度想放棄,但他仍努力克服,在許多公開賽事中都獲得好成績,包含2020祕魯帕拉羽球公開賽銀牌、2019泰國帕拉羽球公開賽銀牌。因為羽球是本屆帕運新增的項目,方振宇也成為台灣首位參賽者。

    🎖⁠ 健力 女子 61 公斤量級 林亞璇

    林亞璇3歲時不慎從5樓墜下,胸部以下完全癱瘓,必須依靠輪椅行走。曾有復健師對她說,「有哪個脊椎損傷,傷的這麼高位,可以拿到世界前三的,舉一舉啊,每次舉到這裡就會停住對不對,因為你少了中間腰的力量,你真的不要再舉了,舉一輩子都拿不到金牌的。」但她認為:「如果沒有辦法放棄,那就要更努力的去證明自己的存在!」
     
    林亞璇一路走來相當辛苦,從高中開始便開始練習健力,即使面對沒能選上國手也未放棄。2021總統教育獎得主的林亞璇是第六次參與帕運,她提到:「只要願意為自己努力,老天一定會給我們驚喜! 一起加油!也邀請您一起支持帕拉運動員!」

    🎖⁠ 游泳 男子 SM7 級 200 公尺混合、S7 級 100 公尺仰式、S7 級 400 公尺自由式 陳亮達

    陳亮達出生時便沒有小腿,加上右手手指併指,因此沒辦法使用靈活的右手學習。因為擔心他大腿萎縮,家人開始找游泳教練,讓他當成復健運動。陳亮達因此開始跟著教練參加各種賽事,屢創佳績。

    時常帶著笑容的陳亮達曾提到:「希望受到挫折或身心障礙的人,一定要熱愛自己、疼惜自己,這樣也等於回報無限的愛給身旁所愛你的人。」

    --------
    帕運小教室

    #與奧運平行的帕拉林匹克運動會

    帕運的全名是 #帕拉林匹克運動會(Paralympic Games),字首「Para」源自希臘語,意思為「在⋯⋯旁邊」,再加上Olympic的lympic,代表帕運是和奧運平等且平行舉辦的「另一個奧運」。
     
    帕運的起源來自一名脊柱損傷中心的醫師路德維希.古特曼,他針對戰爭造成脊髓受傷的軍人進行整體性的復健治療,在過程中他發現各種復健運動,能帶來肌力、肌耐力及協調上的顯著進步,而這治療復健運動也逐漸發展為競技運動。

    1948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式當天,古特曼醫師組織脊髓損傷軍人,舉行首次史托克曼戴維爾運動會,成為帕運的起源。
     
    第一屆夏季帕運於1960年開始舉辦,共有23國、400多位運動員參與;冬季帕運則從1976年開始舉辦。

    #賽事分級確保公平及準確

    大家在上面看到許多賽事「分級」的標注,是因為就和奧運一樣,帕運各個運動項目都設有不同的分級制度,務求達到公平競爭。

    為了確保公平性及準確性,分級時會由醫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運動教練等人一起進行,且每屆都要重新檢查,重新確認選手的狀況及級別。

  • 台灣酒駕人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20 18:45:15
    有 166 人按讚

    「你不會想到在德國會有人死於洪水之中,或許在其他窮困國家,但不會是發生在德國。」報導中那位德國婦人難過的哭了。

    對,當我看到新聞標題德國因大雨引發水災洪流,讓萊茵河畔諸多童話世界般美麗小鎮有如遭轟炸過,滿地都是瓦礫、樹木、房屋幾乎全毀,死亡人數持續增加中。這新聞讓人忍不住驚訝:這是在說德國嗎?德國會因為一場大雨就會引起水災洪流死亡?真是太不可思議了,如果是發生在其他窮困國家還比較能理解,但德國?西歐先進國家中人民最守法做事最嚴謹,基礎建設一流的德國?德國的水利工程有這麼不堪一擊嗎?

    新聞報導影片中,CNN記者說: 「為了讓您了解這次水患的範圍,我現在站的位置就是在河堤旁的旅館,淹水高度是一直到旅館的三樓,你可以看到水線痕跡,水就是淹到這麼高的高度。」

    水淹3樓高? 那不成了一片汪洋嗎?人要往何處逃?

    這兩日我跟人聊起這個新聞,但得到的回應有點冷。
    「喔,德國嗎? 」
    「我沒看新聞耶」
    「有看到,但沒注意」
    「德國水災,我在台灣要關心什麼?前陣子台灣還在缺水危機咧」
    人性中的樂觀偏見,總覺得別人家的倒楣事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免不了心存僥倖,或盲目自信自己可以控制一切,好比酒駕的人一樣。

    就如同報導中奧地利居民說的:「昨天我們還坐在桌子旁邊,看著關於山的另一頭的影片,說著這一定只發生在德國,沒想到很快就淹到這邊來了,水來得非常快。」

    是的,水患從德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開始,現在連奧地利位處德奧邊境的薩爾斯堡郡也發生水災了,新聞報導整個咖啡座,戶外盆栽都被沖走,大水直接在街道流竄,路上民眾一個不小心,就快被水沖走。

    報導中的這些地方,很多是我走過的地方,北萊茵河、貝希特斯加登郡、薩爾斯堡,有些地方還去了不只一次,貝希特斯加登郡是哪?赫赫有名的國王湖就位處這裡,貝希特斯加登鎮上有條美麗的小河經過,小河蜿蜒在德南邊境,再往前繼續走,是另一個著名景點藍紹教堂,風景如畫,西歐五國這些基礎建設完善的先進國家,人口密集度低,對自然環境的保護程度高的國家,一場大雨都會造成這樣的後果,那我們呢?

    如果這場雨下在你我身邊,我不敢想像。

    報導中CNN氣象主播說:「你可以看到隨著越來越多,豪雨、海岸洪水、乾旱等事件發生,這都是(氣候變遷)的證據,歸根究底的原因就是,越來越暖熱的天氣,會讓水氣停留得更久,就能造成更頻繁且更強烈的降雨,就如同我們在西歐看到的一樣。」

    又是氣候變遷惹的禍,但造成氣候變遷的原因是什麼呢?
    還不是過去這幾十年來人類高度發展導致資源過度開發,對物質過度的追求以及浪費所造成環境汙染讓地球不堪負荷,當然我也是其中之一。那天我去好事多的時候,在冷凍櫃看到一整櫃來自挪威北極圈的熟甜蝦,我當時還愣了一下,記得我到挪威北極圈的時候,就買了這個甜蝦嘗鮮,因為看介紹說這來自無汙染的北極甜蝦滋味鮮美,要是來到產地請不要錯過,(但其實我吃了之後覺得還好而已,因為熟甜蝦是冷凍過的,海鮮煮熟後又經過冷凍退冰,甜味大概也跟隨著解凍中一起流失了。) 我為什麼愣了一下呢,我想起了前往挪威北極圈的路程,那一路可不是普通的遙遠阿,台灣靠海海鮮之多,養殖蝦也不少,我不懂為何要千里迢迢從挪威北極圈運送這些已經不太甜的北極甜蝦來這裡販售,我記得我還跟老頭說:難怪新聞報導貨櫃缺櫃運費大漲,不需要運輸的東西都有運輸的需求了。豈料走了兩步之後,另一櫃寫著大大的南極圓鱈,還特別貴,雖然我也喜歡吃鱈魚,但我們真的需要吃來自北極的甜蝦跟南極的圓鱈嗎? 如果我沒有記錯,台灣的地理位置離赤道比極圈近多了,北回歸線以南都屬於熱帶了,真的需要吃極圈來的食物嗎? 所以我沒有買。

    我知道我自己也挺愛吃些台灣沒產的莓果類,但只要是台灣本土有產的食物,我都會採買本土食材,記得有一次一個朋友跟我說,她只買進口水果,因為全家嘴都刁尤其兩個兒子從小都吃日本進口水果,台灣的水果吃不習慣,她說她們家是注重生活品質的人。

    人都喜歡舒服,我相信若環境可以,大家都會注重生活品質,但生活品質要維持需要安穩的環境阿! 西歐國家環境好人均高,那是安居樂業生活品質高的地方,環境也比台灣好,但看影片中那個超市老闆在一場雨過後說的話:這是我的人生,我的錢,現在全部完了全部都完了。人們以為的安穩其實很脆弱,一場天災財富重寫,很可能從此一蹶不振再難翻身,我想我可以說一個小故事,跟一場雨有關的故事。我曾經在接受採訪時說過小時候家裡環境不好,但那應該是有個分界點的,家人告訴我在我4歲的時候,那一年家裡剛蓋好漂亮的新房子,因為下雨引發土石流,房子滑落石坡全毀,我的命還是我奶奶不要命衝進去房子裡把我抱出來,才救下我這條命,奶奶存的金子沒來得及帶出來,只救出一臉驚呆的我。

    家裡的錢全部拿去蓋房子了,逃出來的時候只有命一條,連衣服都沒有,從此家道中落,4歲照理來說應該有些記憶了,但我對這些事完全沒有印象,可能驚嚇過度又不懂表達,所以我從小才特別膽小吧,特別怕風雨交加雷聲震耳的雨夜,聽說奶奶剛抱出我的時候,房子就從邊坡上滑下去了,一場天災就此改變一家人的人生。

    看到德國水災新聞的時候,我還沒想起這段往事,倒是文章寫著寫著才想起這件塵封舊事,一開始我只是想著,自己能做些什麼改變有助減緩氣候變遷的速度,從生活中減碳?
    一個人的力量會不會太小?
    只有我改變有用嗎?
    這些我常常聽到的話,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這麼想,也不願去做,那減碳之路只會是遙遙無期,綠色和平組織有句話說:「既然人類的行為對環境與氣候造成巨大影響,也表示只要改變人類的決策和運作模式,就有機會扭轉危機。」所以 #不要小看我們每一個人的力量,滴水可穿石,#改變從你我一起做起。

    要怎麼做呢? 綠色和平組織呼籲大家可以減少肉食、聰明消費、無塑生活
    報導中告訴大家消費可以盡量選擇當季、在地產品,減少運輸及存放時所需的能源。而購買的物品,無論是食衣住行或產品包裝,都以可多次使用為原則,例如可重複使用的容器取代一次性塑膠包裝,即能減少資源消耗及背後的環境成本。

    從2020開始,疫情、乾旱、水患、森林大火,這些悲劇能不能提醒地球人,我們該醒了,應該改變些什麼了?
    大雨來的時候,同一塊土地上的人們都會淋濕的,地球毀了,滅絕的不會只有恐龍,還有人類。

    只要一個人的力量可以影響另一個人,那麼串聯起來的能量就大了。#一起減碳救地球,好嗎?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