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資生堂股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資生堂股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資生堂股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資生堂股票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734的網紅安娜夏威夷 Hawaii Lif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跟過去說掰掰,遇見更好更美的自己 仔細算來我回鍋用如新的保養品大概已經四個月了吧!(上一次是20+幾年前的事😄😄)今天想來碎念一下為什麼我想要換品牌~~~ 💗『安娜的 Nu Skin WHY』💗 回首過去十年我幾乎用過百貨公司上的各大品牌,從專櫃中等價位到偏高的保養品 you name it...

  • 台灣資生堂股票 在 安娜夏威夷 Hawaii Lif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4-26 10:33:51
    有 39 人按讚

    👋跟過去說掰掰,遇見更好更美的自己

    仔細算來我回鍋用如新的保養品大概已經四個月了吧!(上一次是20+幾年前的事😄😄)今天想來碎念一下為什麼我想要換品牌~~~

    💗『安娜的 Nu Skin WHY』💗

    回首過去十年我幾乎用過百貨公司上的各大品牌,從專櫃中等價位到偏高的保養品 you name it, I've used it. 從東方品牌資生堂、后、植村秀到西方品牌Kihel's、蘭蔻、雅詩蘭黛、Clarins、香奈兒我都用過買過,不過我還真是沒用過西西里、La Prairie、肌膚之鑰或是香奈爾、迪奧、雅詩蘭黛、蘭蔻的『頂級』保養品(不過我用過拉梅兒的乳霜😊)

    其實一路走來我也覺得還可以,自認保持得還不錯,可能是年輕有本錢吧!皮膚也顧得很OK,哪個產品有特價、哪個產品贈品送的多(尤其是周年慶)、最近哪個品牌出了個新產品、哪個產品部落客大推、廣告打得兇、哪個產品便宜又大碗CP值高,我缺哪些就買哪個品牌,不過我幾乎很少會買一整組一起用,都是mix match,而且我也有一直定期去做臉的習慣。

    但是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年過40後(近2年),我發覺自己的皮膚並沒有越來越好,反而越來越需要依賴雷射才能恢復從前的膚質跟緊實度,至今我做過三次雷射,但是每次做完只能維持兩三個月然後又開始每況愈下,之後保濕防曬功夫絕對不能少,要不然還會反黑🙀,而且我也只能回台灣打雷射,不可能在美國打,所以一年打一次對我來說根本『有打跟沒打一樣』,醫美醫師也建議我可以打『音波拉皮』,兩年打一次有效又非常適合我這種一年回台灣一次的國外媽媽,但是打下來也是至少要五六萬,平時一年四季的保養品、面膜的該買該用的還是不能省,而且一旦打下去也回不去,我也不想拉皮拉一輩子。我甚至也在考慮要不要開始使用『頂級保養品』來鞏固自己的皮膚,但是偏偏我的口袋沒那麼深,光是一罐乳霜要價$300-400鎂、眼霜精華液要價$500-700鎂,根本都是天價,我完全買不下手

    之所以我最後會選擇Nu Skin,是因為小時候(國高中時期)我就已經用過這個這個『老牌子』,然後看到我的好朋友 @派普小姐 近兩年因為開始用Nu Skin的保養品以及保健食品把她從黃臉婆變成少女,我大概認識她六七年了,看到她的轉變實在太震驚,有一天我就直接問她說到底用了什麼讓皮膚變這麼好

    認識我的人應該知道我有某程度上的龜毛,在選擇一家“非主流”保養品+保健食品公司,我一定要先搞清楚 what am I getting myself into? 經過我一番研究之後,我才了解 Nu Skin 是一個
    ✅ 運作35年有信譽、財務運作良好、股票上市、資本額24 billion的美國直銷公司
    ✅ 在2011年向Lifegene Techonology 買下所有抗老基因庫,致力於抗衰老的研究,利用基因調控的技術研究出一系列ageloc 抗老、逆齡、減重等壟斷抗老市場的產品
    ✅ 所有產品都是有科學根據,製程經過嚴格控管、標準化,來確保產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335年秉持『All of the good, none of the bad』的初衷在製造產品
    ✅ 每一個保健食品以及部分保養品都有一份『PIP: Product Information Page』,它就像每個藥品都有Package Insert一樣,告訴消費者設計產品的原因、適用族群、功效、成份、使用方法、劑量,甚至也會附上科學數據,這樣的透明化以及安全性讓我非常放心的服用&使用它們(就跟你說我職業病上身吧!😆)

    簡單的來說,Nu Skin就是用比製藥方法還要嚴格的標準來研發以及製造保養品&保健食品,讓消費者很放心的去用他們的產品,讓經營者很安心的代理這間公司,這些是最終我選 Nu Skin 的主要原因

    而讓我死心塌地的原因是,自從我開始使用 Lumispa and Facial spa機之後,在很短的時間內,我真真實實感受到我皮膚的改變,以前起床時是一張蠟黃的臉,現在我的皮膚緊實度、細緻度、明亮度都提高了,超有感的!雖然我還是有痘疤、毛孔的問題需要改進,但是我覺得皮膚真的變好多喔!當初我也是很害怕考慮到底要不要跳入這個坑,會不會被逼迫購買產品、存貨什麼的,結果完全沒有啊!透過購物網路化,有問題直接問派普,就像擁有客製化VIP服務一樣。而且仔細看看Nu Skin的產品真的不是特別貴,就算是頂級精華液跟乳霜也只有其他大品牌的1/4以下,再加上現在疫情時間不能去做臉、也不用做醫美,算一算其實我省更多錢🤩

    更讓我興奮的是, Nu Skin 有35年來不改變的獎金獎勵制度,只要你『把好東西跟好朋友分享』,你就可以拿到分享獎金,就像我一樣,因為Lumispa 真的是太好用 Spa機太有效果了,我跟大家分享就可以拿到『加菜金』,所以今天你跟你的朋友分享的話,同樣也會拿到分享獎金,如果你想"認真經營"這份事業的話,它甚至會帶給你另一份很好的收入(這個部分又要長篇大論,就先跳過吧!)

    所以現在我可以很大聲的說Nu Skin的東西真的讓我起死回生👍它讓我一無反顧地對以往所使用的大品牌說掰掰,我🈶️信心以後我的皮膚一定會更好的啦!💪

    💞大家一起努力變美變健康
    💞遇見更好更美的自己

    碎唸完畢,謝謝你們看完🙏😘

  • 台灣資生堂股票 在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11-06 08:00:01
    有 20 人按讚


    【商業】海關限制衝擊歐洲奢侈品牌

    在經歷了多年有利可圖的海外瘋狂購物後,中國消費者可能必須有所收斂。

    在巴黎市中心老佛爺百貨(Galeries Lafayette),中國購物者在LV精品店外有序地排隊。在隔壁巴黎春天百貨的櫥窗裡貼滿了今年10月1日到7日黃金周的促銷廣告。看準的就是逾600萬中國遊客出國旅遊,花費數十億歐元購買奢侈品。

    自去年10月初以來,全球奢侈品類股下跌了約11%,市值總計蒸發了1500億美元,這是10年來最糟糕的表現,原因是擔心中國人對西方高檔商品的胃口可能減弱。貝恩諮詢公司(Bain &Co.)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國人的奢侈品消費約有三分之一是在海外完成的,這使得LV、Gucci和Hermès銷售嚴重依賴在全球各地旅行的中國遊客。

    一種擔憂是,由於海關當局的打擊,中國消費者將會收斂回國前的瘋狂購物行動。官方規定的境外購物免稅額上限為5000元人民幣(剛好夠買一個LV錢包),如果他們購買了大量高價商品,就有可能被處以巨額罰款。

    由於執法不嚴,這一限制一直被許多出國旅行的人忽視。但在10月初,遊客們結束黃金周回國時,微博和微信上分享的圖片顯示,上海浦東機場有幾十個行李箱被打開,排隊等待檢查。LVM集團財務總監蓋恩伊(Jean-Jacques Guiony)10月10日在與分析師的電話會議上表示,最近中國進口法規的「執行力度有所加強」。在最初半小時的交易中,這家全球最大奢侈品製造商的股票市值蒸發了60億美元。本月表現為十年來最差。

    奢侈品公司目前指望中國在其銷售增長中佔據最大份額。根據波士頓咨詢提供的數據,去年,中國消費者花費1050億歐元(1210億美元)購買奢侈品,約佔全球奢侈品消費總額的32%,到2024年這一比例有望達到40%。雖然中國政府官員尚未證實有任何加強執法力度的舉措,但消費者在海外購買奢侈品的積極性已有所降低。過去,大型奢侈品公司在中國市場的售價通常比歐洲高出60%至80%。這催生了蓬勃發展的灰色市場交易,中國的小業主們紛紛飛往巴黎、米蘭和其他奢侈品聖地,大量採購然後帶回國內轉售。

    價差已經縮小。今年中國將奢侈品公司支付的進口關稅削減高達一半,促使LV、Gucci和Hermès等品牌下調了在中國市場的價格。現在,VuittonNewWaveMM手袋在法國的售價為1680歐元,中國市場的售價僅高出約10%。如果政府在海關進行打擊,馬丁說,「那只會使購買行為從歐洲和美國轉移回中國。」意大利奢侈品行業協會FondazioneAltagamma的副主席布蘭基尼(Armando Branchini)表示,這可能是中國領導人想要的。

    「未來中國消費者將主要在國內,而非海外購買奢侈品,」他說。如果這就是問題所在,奢侈品公司就不會過份擔心了。但投資者不太確定中國高端消費者對奢侈品的需求是否如常,他們的擔憂重創了在中國有巨大敞口的奢侈品公司的股價,從紐約的Tiffany到巴黎的LVMH和開雲集團(Kering),再到香港上市的Prada和日本化妝品製造商資生堂(Shiseido)。

    最大的風險是中國消費普遍放緩,因為與美國的貿易戰損害了經濟增長,並導致人民幣貶值,國泰君安證券駐上海的分析師洪學宇說。

    意大利男裝生產商傑尼亞集團(ErmenegildoZegnaGroup)表示,已經注意到最近幾個月消費支出下降,將會放慢在中國內地的擴張計劃。

    但多數奢侈品集團仍看好中國。10月9日,在其股價暴跌的前一天,LVMH公佈第三季度營收增長10%,與分析師預期一致,中國對從干邑白蘭地到化妝品等產品的需求強勁。

    此外,波士頓諮詢駐巴黎的董事總經理阿巴坦(Olivier Abtan)說,該行業有自己的邏輯。在大多數行業中,經濟放緩會使銷售最昂貴產品的企業受創,同時會使產品價格較低的企業受益。奢侈品行業的情況正好相反,他說。最昂貴的品牌因其無法被複製的獨特性光環而「成為永恆的奢華」,阿巴坦說,「他們有很強的抵禦衝擊的能力。」—Carol Matlack、Rachel Chang、Robert Williams

    #中國奢侈品 #海外購物 #海關限制

    本文節選自《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第157期,如欲查閱全文,歡迎訂閱
    ★★★訂閱聯絡:bbwhk_cir@modernmedia.com.hk(香港)、(+886)02-23612151(台灣)訂閱即送全年iPad∕iPhone版App閱讀權限和一份精美禮品

  • 台灣資生堂股票 在 我是崴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5-10-06 08:20:55
    有 651 人按讚


    《我想創業-自創保養品品牌,難不難?》

    老實說,崴爺最熟悉的產業之一,應該算是「保養品」!
    但崴爺創業卻最不敢碰的,也正是「保養品」。

    在廣告公司、媒體工作時期,「保養品」就是崴爺最常接觸到的產品。美商怡家的雅詩蘭黛、倩碧;日本的SKII、資生堂、佳麗寶;韓國skinfood、faceshop;法國雅漾、理膚寶水;台灣Sexylook、ludeya…,幾乎喊得出來的品牌,崴爺都曾合作過。幾年前,也幫國內某醫美集團規畫過「楊采妮」代言的一個自創品牌ISIS(本篇的圖片就是當年崴爺公司拍的平面視覺)。

    崴爺也曾想過第一個自創品牌是「保養品」,但卻發現面臨幾個「大問題」而收手:

    1、門檻太低
    「自創品牌」或「創業」就像買股票,當連菜市場的阿桑都在談股票時,就要小心了,千萬不要入場!幾年前,崴爺聽到身邊的客戶、朋友談到自創品牌,首選都是「保養品」,尤其是「面膜」!崴爺當時曾去了解了一下,發現原來「保養品」、「面膜」的門檻那麼低!一般人只要找到代工廠,請代工廠配成分、挑面膜材質,一片成本5-20元就能生產出你要的面膜,而且一次的訂貨量也不需要太大,只需要十萬不到,你就可以產出自己的產品。(不信你上網蒐一下「面膜代工」)

    2、品牌過多
    一般新品牌進不了百貨專櫃,所以銷售通路,以藥妝店(康是美、屈臣氏)或網路商城為主;前面提到因為產品的門檻低,所以品牌多到誇張;想要脫穎而出,要先和「我的美麗日記」拚價格(他們的量,已經有本事包下面膜廠全部的生產線,成本是你難以想像的低);拚行銷力你可能也拚不過Sexylook、ludeya的靈活(他們有幾十人的團隊,不斷開發新的品項);拚代言人更拚不過ELLA「我的心機面膜」;更別說還有好幾家號稱「專業級」的醫美品牌。

    3、消費者忠誠度極低
    崴爺公司曾經幫一個開架「新品牌」做過平面廣告,花了三個月,好不容易把品牌打起來,當時在屈臣氏一天可以衝到1200組的銷售量;正以為高枕無憂,但半年後,客戶和我說產品賣不動了!原因是台灣的消費者對一般保養品的忠誠度極低、甚至很喜歡嘗試「有廣告」的新品牌;如果不持續投放廣告,「很勢利眼」的藥妝通路,就會把陳列架的好位置,讓給有廣告量的新品牌,很難有新品牌可以活得很久,當初有一款叫「自白肌」的品牌,就是這樣的遭遇。

    4、罰單、罰單、罰單
    崴爺不得不抱怨一下台灣現行的法規,只有大品牌才玩得起!
    「保養品」有許多廣告用字,只要一出現,就是一張四萬塊的罰單,「淡斑、褪黑、除皺、拉提、改善暗沉、澎潤…」你們猜猜這幾個形容詞,哪些違規嗎?答案是全部都違規;你們想想,不用這些廣告用字,新產品能賣得動嗎?台灣衛福部擺明就是不想讓小創業家做這門生意…
    你們看到的那些大品牌敢用這些「廣告字」,是因為每年都已經準備了幾百萬的預算是來「付罰單」,他們有這個本,但一般小品牌只要幾張罰單,就把賺的錢都吐回去了。

    所以,「自創保養品品牌」很簡單,但要賣得長久….真的很困難。

    #我是崴爺 #保養品 #雅詩蘭黛 #ISIS #倩碧 #SKII #資生堂 #佳麗寶

    (讓各位看看崴爺公司N年前的保養品廣告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nulVnL2vcI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