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語言與社會dcard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語言與社會dcard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語言與社會dcard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語言與社會dcard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002的網紅Buan 月亮說話 月亮曆,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所以你的意思是,家境比你好就不可以加分嗎?——來觀賞把偏見歧視當迷因笑得很開心的白浪囉】 關於加分政策的歷史背景與轉變,已經有很多人專文介紹;其實只要搜尋原住民+加分兩個標籤,就可以找到相關資料。好聲好氣的講完這句話,是因為我們接下來要來罵人: 你們連為什麼要提供原住民加分都不知道,就用無知跟...

台灣語言與社會dcard 在 Buan月亮說話 | 月亮曆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23:17:30

【所以你的意思是,家境比你好就不可以加分嗎?——來觀賞把偏見歧視當迷因笑得很開心的白浪囉】 關於加分政策的歷史背景與轉變,已經有很多人專文介紹;其實只要搜尋原住民+加分兩個標籤,就可以找到相關資料。好聲好氣的講完這句話,是因為我們接下來要來罵人: 你們連為什麼要提供原住民加分都不知道,就用無知跟...

  • 台灣語言與社會dcard 在 Buan 月亮說話 月亮曆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01 22:46:16
    有 774 人按讚

    【所以你的意思是,家境比你好就不可以加分嗎?——來觀賞把偏見歧視當迷因笑得很開心的白浪囉】

    關於加分政策的歷史背景與轉變,已經有很多人專文介紹;其實只要搜尋原住民+加分兩個標籤,就可以找到相關資料。好聲好氣的講完這句話,是因為我們接下來要來罵人:

    你們連為什麼要提供原住民加分都不知道,就用無知跟低級的排擠心態,否定在這塊土地上受壓迫最甚的原住民族人,你們的腦袋跟身體是只剩下消化跟排泄功能嗎?讀書讀很累乾脆把精力拿來排擠原住民不就好棒棒,一堆人在那邊說「我認識的原住民都很有錢」怎麼了嗎他比你家有錢所以他就不該加分嗎,所以你要負責當那個中位線,無視這一串歷史——原住民被迫從山林跟部落離開、土地主權與語言文化都被剝奪的處境中進入漢族社會文化體系——而單單以「反正你是都市原住民你有錢你不住在偏鄉,所以你就不值得同情不應該被加分」來認定嗎?

    到底你們這些毫無羞恥心拿歷史傷害開玩笑的白浪,是奪自以為是覺得我們需要你們的同情跟認定啊?你中華民國政府跑來接收跑來光復我們的土地、禁止我們長輩說母語、漫長的白色恐怖時期造成多少菁英離世、體制暴力持續歧視壓迫我們的獵人、連名字都硬要翻譯中文好像只有你們是住在這塊土地上的人群——而你們那可愛的小腦袋,只有「原住民憑什麼比我好」?

    「只有偏鄉原住民有資格加分」?啊你平常是有去部落關心小朋友的教育發展是不是?還是你參加或倡議教育議題,或者你以為暑假去部落開個營隊那個就叫做幫忙帶小朋友?你覺得在這邊把原住民當迷因來笑發洩自己狹隘又膚淺的情緒,部落原住民就會比較平等?他們有很需要你這種無法同理別人的白浪?讀大學了不起?Dcard匿名很了不起?相對剝奪感很難受是不是,要來體驗四百年土地跟語言文化都被剝奪的剝奪感嗎?

    很多很諷刺啦,我們也沒有那種白浪時間一個一個挑出來罵,Dcard留言第一名是彰化師範大學,未來的老師唷,講話講這樣的。你就知道真的不是我們不要和解共生欸,想想看這種人當老師台灣會變甚麼樣子唷。啊對,另一篇是警察大學的。呵呵。好進步的台灣社會喔。老師跟警察,各行各業從學生到成人,都來歧視原住民;反正匿名,反正是網路,反正是迷因。

    二二八才剛過,你們就出來提醒台灣社會言論自由的下限,真的是謝囉。

    #所以你的意思是
    #家境比你好就不可以加分嗎
    #來觀賞把偏見歧視當迷因笑得很開心的白浪囉

    @Dcard.tw
    @afuck_1111

    Dcard文〈有推薦的大學嗎〉:
    https://reurl.cc/V3Ndx6

    阿幹轉貼文:
    https://reurl.cc/pmrkNr

    〈鄉民們對於「原住民加分」,真的有很大的誤會〉:
    https://reurl.cc/1g35AG

    〈原住民族加分政策 加了就能回到家嗎?〉:
    https://reurl.cc/Xeq0Ma

    -----
    厭倦都市雜音,
    來聽月亮說話。

    #Buan #Buanistalking
    #月亮說話 #月亮曆
    #來追月亮囉

    #語錄 #藝術 #文字
    #文化 #文學 #原住民

  • 台灣語言與社會dcard 在 旅行鴨 Ange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5-31 22:49:19
    有 56 人按讚

    唐鳳在 Dcard 上分享了一篇過去「寄email在二十多個國家沙發衝浪」的經驗。

    裡面許多段落也是我時常被問到的問題:
    1. 一個人住陌生人家是不是很危險?
    2. 英文不好怎麼辦?
    3. 家人不會擔心嗎?

    以下節錄文章內容:

    「對我來說,這件事徹底改變了我對和陌生人的觀點,過去我們都會被教育說不要上陌生人的車,但現在我們自助旅遊都在搭陌生人的車、住陌生人的民宿。過去人們強調面對面的關係,沒有橫向的興趣作為社群的串接,在網際網路時代,陌生人因為興趣、供需而彼此結合,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台灣在說所謂的英文很好,其實有點高標。實際上只要可以做到基本的對話,丟到國際化的狀態裡,一個月就可以達到溝通無礙了,所以內心的那些對語言程度的恐懼或不確定性上,反而因為勇敢的到處跑,忽然就沒有這樣的問題了。」

    「我去沙發衝浪時我的父母其實也會擔心,因為這件事跟他們過去經歷過的非常不同,因此會有擔心也是很正常的....我每天也都會在部落格上寫日記,讓大家知道我每天做了什麼事情。
    .....後來我學到,只有少數的東西定義域是普世的,所謂的社會常規,換到地球的另一面,有些就不適用了。」


    兩週前沙發衝浪平台的政策更新引起許多反彈及支持的聲音,而前幾天官方再度說明政策更新背後的考量。看到這篇文章讓我重新反思許多關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及交流方式,近期再把這兩週關於「沙發衝浪」政策更新的看法分享在這個專頁:)

    https://www.dcard.tw/f/job/p/233780707

  • 台灣語言與社會dcard 在 郭岱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12-04 16:45:56
    有 55 人按讚

    一則廣告能不能改變、增強觀眾的認知、態度,甚至促進行為,如購買下單,可以拿來衡量一則廣告的效果好不好?選舉廣告或總統大選議題的攻防,能否讓選民買單?進而在投票日當天出門投票,獲得勝選,也是未來衡量整體選戰策略、議題選擇的指標。

    台灣大選剩下一個多月,先前,我在廣播節目當中分析藍綠陣營選舉策略,依然如過去傳統選戰一樣,重點放在「如何貶抑對手來獲得多數選民認同,取得民調數字上風」這當中「網路聲量」、「風向」甚至「1450」都扮演了有舉足輕重的角色。

    「你有那麼恨他/她嗎?」

    「涵化研究」告訴我們,電視所產製的「媒介真實」對社會大眾有潛移默化的功能,觀眾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描述,和電視當中所建構的社會相近。經常使用網路論壇 PTT 、 Dcard 或FB、Twitter等社群媒體平潭,我們不難去感知上頭的「風向」,你可以從按讚數、留言數、分享數去判斷,大家對於某個政治人物、某項政策的好惡程度。

    「你其實沒那麼討厭他/她!」

    但是經常浸泡在仇恨言論當中的人,除了增強了原本他對某些人事物的厭惡程度,同時也讓他對「語言暴力」、「網路霸凌」這些事開始麻木。我們看了很多粉絲專頁,使用幽默詼諧的方式來貶抑某些政治人物,這讓我們很難去「同情」被害者,其實檯面上出來競選的人都是「被害人」。

    我們來做個實驗,我現在提出幾個形容詞,「無能」、「無腦」、「說謊」,現在你腦中浮現出來的那個總統候選人是誰?你不需要告訴我答案,但是在攻擊抹黑的選戰中,各陣營要加強對手與這些形容詞的連結,設法讓自己跟正面的標籤間放上等號,如「繁榮」、「進步」、「自由」、「安全」等。

    回到剛剛那些負面形容詞,試著用《全面啟動》裏頭李奧納多狄卡皮歐告訴我們的方法,設法去回想「我們怎麼抵達這裡?」,去判斷這是被建構的夢還是現實?你什麼時候開始討厭一個人?是透過別人的嘴?那些 FB 的留言?電視新聞?還是你站在那個人的面前,被他賞了一個辣辣的耳光?

    「我們成了霸凌者的共犯」

    我想起了以前班上被霸凌的那個女孩,她其實沒有那麼討厭,甚至我不曾用心跟她相處過,她長相不起眼、學業成績也不突出,只是因為班上的女流氓,覺得她身上的制服經常沒洗乾淨,髒髒的,而且欺負她的時候,她會歇斯底里地大叫,她們覺得很有趣、很好玩,同學會跟著一起藏她的課本,把她的東西丟進垃圾桶,甚至往她的頭髮倒膠水。

    過程中他們會用嘲弄的言詞,「蕭查某,我來幫妳做造型」旁觀的不僅班上的學生,有時隔壁班的也會來「觀戰」,除了女孩的吼叫哀號外,就是同學的笑聲。我覺得很難過,因為當時我們並沒有勇氣挺身而出阻止這一切。

    事過境遷, 20 幾年過去,我跟那位女孩又加上了臉書,其實我對她的名字和臉孔一直很有印象,但我忘記了她有沒有笑過?這事情對我的影響,讓我對「霸凌」相當反感,更不想要再次成為冷漠旁觀的「共犯」。

    我滿多朋友並不熱衷政治,甚至提到一些政治人物時,都說「對他/她沒有特別的感覺耶。」他們也不因大家都在罵或是都在捧某些人而「跟風」,反而是很認真的去討論,他們提出來的那些政策很有感,或認為那些人擔任立委或總統,可以真正改變他們的生活。

    「只是點個讚?」

    Twitter 執行長 Jack Dorsey 曾經提及他很討厭推特的「心型按鈕」設計,這個類似臉書「點讚」的功能,雖然目前臉書的點讚多了「感覺」,你不只有「正面、肯定」的選項,你還可以「憤怒」、「驚訝」但這仍不完全,在仇恨言論之下,這些「點讚」都可能助長原本的惡意。如果要移除「點讚功能」,那是很消極的做法。現在 FB 上很多政治廣告,已經明確指出「出資者」,讀者會知道,那些訊息是「買的」,並告知大家「由誰出錢」來讓你看到。另外,如果散布仇恨言論,臉書也會將發布者的個資移送給當地司法機構。

    說來很可悲,現在有很多人是受雇來點讚、留言,在網路上面帶風向,但「網軍」之所以能成為一個「職業」,則因網路輿論能夠有效的影響部分人的認知、態度、行為,這對於政治人物、公關公司都是有利可圖的。網軍按讚是有錢拿的,但被操弄的民眾們,看熱鬧的鄉民,點下「讚」那一刻也變成了「共犯」。

    #仇恨言論 #Facebook #Twitter #台灣 #2020總統大選 #立法委員 #網路霸凌 #假消息 #涵化 #媒介真實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