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設計研究院板塊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設計研究院板塊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設計研究院板塊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設計研究院板塊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5萬的網紅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設計浪人私評論 _2020金點新秀設計獎得獎名單 #經濟部工業局廣告 2020金點新秀設計獎公布獎項,看到今年評審陣容的時候蠻期待得獎作品,記得有上次這種興奮感應該是2015年,新一代設計獎第一次改制成金點新秀設計獎的時候了吧。 . 攤開這次獲得金點新秀設計獎的同學作品,發現一個有趣現象,...

  • 台灣設計研究院板塊 在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6-07 21:40:00
    有 444 人按讚

    【#設計浪人私評論 _2020金點新秀設計獎得獎名單 #經濟部工業局廣告
     
    2020金點新秀設計獎公布獎項,看到今年評審陣容的時候蠻期待得獎作品,記得有上次這種興奮感應該是2015年,新一代設計獎第一次改制成金點新秀設計獎的時候了吧。
    . 
    攤開這次獲得金點新秀設計獎的同學作品,發現一個有趣現象,視覺傳達設計類的 #楊順志 與時尚設計類的 #張博昇 分別各自獨得兩個獎。張博昇的《赫赫—#巴圖魯精神》與《#火神信仰》聚焦中國文化與神話,從中萃取象徵性的圖案作為織品設計概念。楊順志以台藝大畢展《深夜博物館 Midnight Museum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視傳系109級畢業展 》主視覺設計與《#水造佛經-普門品》得獎,後者更是勇奪年度最佳設計獎!這表示評審並未有分豬肉般的給獎標準,作品真的好就給獎,可見金點新秀設計獎主辦單位本身並未干涉評審給獎意志,頗有國際獎項風範。
    . 
    此外,視覺傳達類別中我非常喜歡 #陳昱志、#楊和唐 設計的《#大丈夫》,從男性視角切入長期以來華人文化中具有權威象徵的父權體制,用「偵辦」的方來呈現面向,將新聞中很多潛藏在這種抑制底下的發言與畫面剪輯拼貼,畫面感都要讓人發病密集恐懼症。印刷上也看得出來企圖心,riso、報紙、噴漆,我都很喜歡。其實獎項就是這樣,有運氣問題,說真的要不是今年遇上《水造佛經》這個原創性超標的作品,《大丈夫》毫無疑問會是最佳年度設計。
    . 
    評審團更沒在怕網友說話。包含年度最佳設計獎在內,包裝設計類別中6個獎共有4個獎被嶺東科大視傳包下,我曾收過嶺東科大寄給我的那份得獎的《 #造島世代 》邀請函,的確讓我印象非常深刻,邀請卡上寫「誕生於碰撞、成長於摩擦」,讓我想起唐鳳說過的,台灣400年來在陸地板塊碰撞中就是一直向上、仰望星空。邀請函裡附的黏土要使用者自行造出一座島嶼放在海線板塊中,把 2D 邀請函的想像一口氣提升到外太空,年度設計獎當之無愧。其他包裝設計獎中,我個人蠻喜歡《小桔企画所》的風格設定,略帶 riso 感的印刷與單色背景線條風格的插畫我很喜歡,這種不以色塊堆疊立體感的插畫方式更依賴繪師的線條掌握能力,Less is More。
    . 
    數位多媒體設計類中,驚喜得發現即便是學生作品也都具有頗高的完成度,品質看起來已經不輸專業設計公司或劇組,不過我也發現前幾週《#人生畫廊》團隊在新一代設計展直播時提到的「多媒體設計分類不足」的問題,動畫類、電影類、甚至是VR類等通通被放到同一個類別裡評比時,就會出現一些遺珠。我自己蠻喜歡《#顛倒鏡界》,影片開頭的故事就很吸引人,畫面美術風格設定我也很喜歡,角色動作流暢,而且是設計師 #張喬 一人獨力完成的作品,非常值得給獎鼓勵。
    . 
    產品設計類別得獎作品中我對《充氣小包 #INAIR 》最敬佩,他們期許畢業即創業,一開始就鎖定要上募資實際量產,這份雄心壯志屌打其他學生設計作品,一年內已完成概念發想、產品設計、量產製造、市場測試、廣告影片、募資行銷。充氣小包藉由氣囊,防摔緩震,取代傳統泡綿或硬殼,能以氣壓調整保護模式,還能洩氣縮小收納。我個人覺得這超適合旅行使用,帶出去時扁扁的不佔空間,要用時拿出來充氣就完成,好看之外也能防撞。當電動車都有充氣版本的時候,或許充氣類產品會是未來開發產品一個有趣的方向。
    . 
    工藝設計類別的《#巡履》雖未拿下年度最佳,但我個人很喜歡。從家將文化出發結合,以視傳與產品設計為載體呈現,鞋子的複合媒材設計與顏色搭配讓我想到 kolor 這個有趣的日本牌子,家將文化圖騰隱晦地成為鞋子裝飾性設計,十分好看,這其實能夠發展成一個系列,做得好也是有大賣的可能。
    . 
    拜線上展覽的方便所賜,這也是我第一次比較有機會詳細看空間設計類得獎作品的內涵,過往在現場光是看產品、工藝、包裝、視傳、多媒體,即便四天都去時間也就被佔滿了。當中我發現一個蠻有趣的狀況,今年得獎作品在我看來都頗為詩意,蠻多作品聚焦在未來世界的想像,當污染或地上環境變得越來越不宜人,或許我們真的要往地層裡發展居住空間。這裡面我蠻喜歡《#夜行與港之間 NMAK》,在基隆港腹地裡選擇五個空間進行改造,讓我聯想到紐約的雀兒喜市場,混合傳統與新潮的文化撞擊總是迷人,設計案中聚焦夜晚行事,能看夜景也有飲食空間,當然不能少掉基隆夜市,若能藉此計畫重新打造出基隆夜生活,或許晚上來去基隆鬧一下也會是雙北市民一個浪漫的小旅行。
    . 
    社會設計類原本是金點新秀設計獎當中跨越傳統設計類別的獎項,現在又拉出一個循環設計特別獎,呼應現在永續設計當道的潮流。社會設計類中我很喜歡《#放假計畫》,不管年紀大小,每個人都在形塑自己的人格當中獲得自我定位,像是一種實境遊戲的沈浸式體驗,要跳出舒適圈時總會感到遲疑害怕,但這個遊戲給自己一個理由,嘗試過一個自己早就想體驗但遲遲未能跨出一步的生活,增加了解自己的機會,也能知道自己想過怎樣的人生。而循環設計類我個人超愛《#RHITA 永續循環易裝拆行李箱設計》,行李箱可以說是家中最「鎮地(tìn-tè)」的產品,需要他時嫌不夠大,不需要他時又嫌他太大。這個設計不用時可以收納,想用時再拿出來組裝,未來似乎也能發展出隨意增加行李箱空間的設計,真的很期待可以優化到量產上市!
    . 
    今年得獎作品整體說來可以發現一個趨勢:「#跨界」。設計種類隨題目定義,分別已經越來越模糊,像工藝類得獎作品中有視傳系學生作品,很多工設作品也都是社會設計的一環,《放假計畫》雖然被放到社會設計裡,但我覺得這作品更接近思辨設計的一種,對自我的論證。
     
    而楊順志為台藝大今年畢展《深夜博物館》設計的主視覺帶有法國設計況味,很有意思。這幾年來許多設計師成為媒體寵兒,享有高知名度的狀態下,他們的設計風格成為現下學生追尋的目標,很多學生作品都能看出一些名人設計師影子。也不是說不好,設計風格原本就從模仿中追尋,只是看你模仿標的是誰而已,我發現有一群學生試圖在跳脫國內設計師既有設計風格,只想找到自己作品「#獨特」的姿態,這是很好的趨勢。
    . 
    跨界與獨特,就是未來新一代設計師最令人期待的模樣。
     

    🏅你也想獲得後浪賞嗎?快來報名!
    >>> 第七屆後浪賞 7th Designsurfing Awardt
     
    台灣設計研究院 TDRI
    #2020新一代設計展
    #2020yodex
    新一代設計展_yodex
    #不只是設計
    #EnjoyEveryStep
    #畢業製作

  • 台灣設計研究院板塊 在 阿扁們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7-06-22 22:45:45
    有 13 人按讚


    作者: 張膏福 (台灣國家實驗研究院太空中心研究員)
    16世紀中葉,葡萄牙人沿著台灣海峽來到孤懸太平洋西岸的一座島嶼,一群水手被島上山巒起伏鬱鬱蔥蔥的景色所吸引,讚嘆之餘不禁喊出「Formosa」,意為美麗之島。如今這座島嶼依舊美麗,但她的未來,正考驗台灣人的智慧和決心。
    ▋當年的成功,來自善用台灣的獨特性
    1980年代,當電子工業伴隨半導體技術演進而蓬勃發展之際,尋求製造高品質電子產品的基地,成為西方資本家亟須解決的問題。放眼當年的世界,何處是最合適的地點呢?
    從製造品質與效率的角度出發,這個地點應該具有以下4個條件:1.高素質的工程師和作業員;2.勤奮的民族性;3.低廉的工資;4.穩定且現代化的經濟環境。
    當時歐美國家和日本雖具備條件1、2、4,但工資卻很高;亞洲四小龍中,新加坡和香港擁有2、3、4項條件,卻缺少高素質的工程師和作業員,而韓國雖有1、2、3項條件,但社會紛爭不斷經濟環境惡劣。反之,台灣是當年世界上唯一具備這4個條件的國家,所以電子工業在此生根發展並非偶然,而是台灣本身的獨特性所造就。
    30多年過去了,今天我們的電子工業仍然持續發展,但國勢卻每況愈下。為什麼?原因很簡單,因為台灣原先具有的獨特性已經消失。現在不僅中國,連東南亞或印度都具備更好的生產條件,所以電子工業衰頹是必然的結果。當年台灣因為她的獨特性而成為電子重鎮,從而由農業社會順利轉型為工業社會,但美好時光總有結束的一天,當獨特性不再的時候,我們該如何走下去?
    答案很簡單:我們必須重新發掘台灣的獨特性,並藉此發展下一世代的經濟。問題是在今天的世界上,台灣擁有何種獨特性?
    ▋在現在的世界上,台灣有什麼特色?
    筆者以為,台灣現在仍然具有以下三個獨特性,而它們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
    首先,是世界級的自然景觀。台灣是歐亞大陸板塊和菲律賓板塊擠壓而成的島嶼,全世界很少地方能像這裡一樣,可以在短短數十公里內從3,000公尺的高山一路下降到海底;也沒幾個地方擁有如此豐富的自然生態。假如這些自然景觀能夠好好設計規劃,台灣不僅能成為華人世界的一顆明珠,也必定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其次,是多元豐富的文化。由於地理位置和歷史因素,除了原住民與漢人文化,台灣也接受了西方葡萄牙、荷蘭與日本的洗禮,更因為戰亂的緣故,聚集了中國大陸各地的人民在此定居。近30年由於就業和通婚等因素,東南亞各國的文化也一起交織在台灣這片土地上。遺憾的是,這麼豐盛的文化卻只淪為一道配菜,從來沒有轉化為深厚的文化饗宴。
    再來,則是1,000公里的環島海岸。這剛好是旅遊的黃金距離:假如開車慢慢玩,大約一個禮拜可以環島一週;騎單車大約10-14天;徒步的話大約一個月。不論哪種方式,都可以沿途體驗各地不同的風土文化。國際遊客可以花一週、兩週或一個月的時間環島,親身走訪華人世界豐富多元的文化,這是全世界其他地方找不到的行程。
    以上是台灣獨有的三個特點,是歷史和地理共同創造出來的結果,也是任何地方都無法複製的。現在,我們有機會利用它們來開創台灣的未來之路,就像1980年代的電子工業一樣。問題是:我們該怎麼做?
    ▋掌握自身特質,讓世界看見台灣
    筆者認為,可以進行的事情有這些:
    第一,是完成專用的環島單車步道。現在台灣各地已有許多有特色的單車道,假如能將這些步道串連起來,將成為我們最有價值的資產。人們可以在步道上輕鬆自在地騎單車或步行,沿途欣賞各地的風光,並有各式各樣的景點和商店可以參觀、休息和補給。
    對內,這條步道可以串連我們的生活、凝聚眾人的心,例如可以鼓勵每個中小學生在畢業前完成環島單車之旅,自我磨練之外也深刻體驗這個島嶼的美麗,以身為台灣人為榮;對外,這條步道將成為全世界單車客嚮往的天堂,吸引無數喜愛自然、文化和運動的國際遊客,若進一步舉辦比賽,不論就行程或挑戰性而言,都會吸引國際選手參與!因此,這條步道也可形成環島的觀光圈和經濟圈,其所需經費不多,帶來的有形及無形效益卻難以估算。
    第二,是塑造華人多元文化的聖地。中國大陸動亂之際,北京故宮裡最好的歷史文物大部分被運到台灣來,使台北的故宮博物院擁有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最精緻的工藝結晶。此外,隨政府來台的中國大陸各地人民,也帶來了各式各樣的風俗及飲食習慣。當中國厲行文化大革命並推展簡體字時,我們卻積極保存中華文化及繁體字,使這個100年前被李鴻章稱為蠻荒之地的島嶼,意外成為保存中華文化最好的地方。
    我們應該讓世界知道,最豐富多元的漢文化不在北京,不在上海,而是在台灣。新一代的年輕人絕對有足夠的創造力和執行力,只要有舞台,他們一定可以完成這項使命。
    第三,則是開放海洋,建立特色港口,同時解決東部交通問題。以地理環境而言,台灣四周環海,天生就是一個海洋國家,可惜的是,很少台灣人認為自己是海的子民,也未曾利用海洋來豐富我們的生活。
    試著發揮一下想像力:假如我們沿著海岸線從北到南,沿途各個港口不是像現在一樣停著幾艘老舊的漁船,而是無數帆船和遊艇穿梭其間,海面上點綴各式各樣的大小船隻,港口內則遊人如織,各類具地方特色的商店綿延不絕……這會是一幅多具吸引力的畫面!只要政府願意開放海洋,台灣人樂於發展,再結合各地不同的風俗文化,必定成為吸引國際遊客的絕佳賣點。以現實面考量,興盛的海洋活動也會自然而然形塑出各地有需要的藍色公路,這對解決各離島或偏遠地區如花東的交通,將有莫大助益。
    第四,是全面朝觀光島嶼的方向邁進。當我們擁有世界級的自然景觀和華人圈最豐富多元的文化,從北到南打造數個深具特色的港口加上1,000公里環島單車步道,就可以傾全力朝「東方瑞士」的方向邁進,使台灣從工業生產導向的島嶼,轉向成為觀光與服務導向的島嶼。台灣的未來並不黯淡,因為觀光旅遊成長快,也是富經濟價值的產業,只要我們運用自己的力量好好經營,這個美麗之島將真正展現她的美麗,成為全世界觀光客深度體驗華人文化的第一選擇。
    今天,台灣正處在歷史的轉捩點上,我們可以迷迷糊糊繼續在藍綠紛爭中苟且求生,或是勇敢作出改變,讓這座美麗之島再度展現她該有的風采。值此兩岸關係低迷之際,我們應該有「中國人不來,我們吸引全世界的人來」的雄心壯志,並且結合全台灣人的創意、意志和決心,一起努力使「東方瑞士」的夢想成真。這不僅能使台灣走出當前的泥沼迎向光明,也將為未來子孫創造一個可長可久、豐盛美好的生存環境。

  • 台灣設計研究院板塊 在 鄭雙雙 Sherry Che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4-04-27 20:27:31
    有 82 人按讚


    [ “核災是不可承受之罪。” - 中研院長領銜,25位中研院士聯合聲明。 ] ( 04/27/2014 新頭殼 newtalk.tw )

    包括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李遠哲及楊泮池等25位重量級中央研究院院士今(27)天聯名發表聲明指出,全球位於極高震災風險區的核反應爐有12座,其中有6座在臺灣;歐盟亦曾對臺灣核電廠座所座落區域潛藏天然災害,提出警示與建議。

    加上臺灣地小人稠,核四位處大台北人口密集之首都地 區,且緊臨翡翠水庫,萬一天災釀成核電廠事故,或因人為疏失發生輻射外洩,將是不可承受之罪。

    25位院士建議,儘快透過朝野同意且題目合理設計的公投辦法,尋求共識後,再決定核四是否續建及運轉。

    院士聲明表示,現今各國對於核廢料之處理,並無完善之方法,僅有透過深埋方式置放於海洋或地底,或運至有認證的國家再處理,兩者皆所費不貲。

    聲明說,在全國大量減碳的過程中,同時廢核,的確會帶來一些困難,但「我們如果下定決心發展其他替代能源,同時改變我們的社會結構與生活方式,大量節約能源與自然資源;國家的基礎建設與產業政策,也朝避免費能耗電,增加能源效率的方向進行,必能兼顧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

    聲明說,這是一個困難的決定,且會是一個辛苦的過程,甚至影響我們的生活、經濟活動、和國際競爭力。但如果這是大家的選擇,就必須一同承擔。

    ★ 25位院士聲明全文如下:

    核電的使用向來備受爭議。不可諱言,核能發電的技術不斷改進、成本穩定,較不會受到國際能源價格波動而產生大幅度的變動,且排放的二氧化碳相對較少。雖然直到目前核廢料處理未獲妥善解決,但在「京都議定書」約束二氧化碳排放的壓力下,各國紛將核能發電視為重要的替代能源。惟經歷了1979年美國三哩島核災、1986年蘇聯車諾比核災,與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後,民眾深切體會核電災害的嚴重性。

    憲法增修條文第10條明確規定,經濟及科學技術發展,應與環境及生態保護兼籌並顧。然而,102年臺灣每人平均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為11.3公噸,遠高於全球平均的4.50公噸,也超過日本及歐洲國家,受國際節能減碳之壓力極大。

    依經濟部能源局統計,101年我國核能僅占8.3%,在全國大量減碳的過程中,同時廢核,將會帶來一些困難,但我們如果下定決心發展其他替代能源,同時改變我們的社會結構與生活方式,大量節約能源與自然資源;國家的基礎建設與產業政策,也朝避免費能耗電,增加能源效率的方向進行,必能兼顧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

    這是一個困難的決定,且會是一個辛苦的過程,甚至影響我們的生活、經濟活動、和國際競爭力。但如果這是大家的選擇,就必須一同承擔。

    由於政府遲未制定節能減碳之能源政策,且對於確保核四廠之安全,又未有讓全國人民信服的數據分析,因此核四廠之續建及商轉與否,迄今爭議不斷。

    現今各國對於核廢料之處理,並無完善之方法,僅有透過深埋方式置放於海洋或地底,或運至有認證的國家再處理,兩者皆所費不貲。臺灣之核一、核二及核三廠之核廢料目前放置於燃料池中,且早已達飽和狀態。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後,美國著名環保團體—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atural Resources Defense Council, NRDC)已點名全球位於極高震災風險區的核反應爐有12座,其中有6座在臺灣。

    歐盟於去年公布的核電廠壓力測試報告中,亦對臺灣核電廠座落區域,潛藏著天然災害提出警示與建議。加上臺灣地小人稠,核四位處大台北人口密集之首都地區,且緊臨翡翠水庫,萬一天災釀成核電廠事故,或因人為疏失發生輻射外洩,將是不可承受之罪。

    此外,核四發電廠計畫早在1980年代便已提出,1986年因車諾比事件暫緩興建,直至1999年方正式動工,又於2000年停建,隔年宣布復工。

    核四廠興建工程並非採取統包方式,而是分由多家廠商合作興建,工程介面複雜,一旦有緊急事故,可能無法即刻統籌因應。

    今日的能源困境,是大家所共同造成,因此我們也有義務共同承擔。

    雖然有些不在地震帶的國家為了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核能是他們選項之一,但是在台灣,尤其是核四,我們缺乏足夠的風險評估資訊及發展條件,也缺乏決心去努力發展其他替代能源。

    據台電最新評估報告,在核四廠不商轉下,我們仍有時間進行理性探討。因此我們建議,儘快透過朝野同意且題目合理設計的公投辦法,尋求共識後,再決定核四是否續建及運轉。

    連署人 (依姓氏筆畫排列):

    中央研究院院士
    王汎森、王惠鈞、王 瑜、伍焜玉、李文雄、李文華、李德財、
    李遠哲、李遠鵬、吳茂昆、林明璋、翁啟惠、陳定信、陳建仁、張俊彥、彭旭明、黃 鍔、楊泮池、劉太平、劉紹臣、劉國平、鄧大量、蔡明道、謝道時、龔行健

    ( 新頭殼newtalk2014.04.27 張永安/台北報導 )

    ★ 延伸閱讀:
    [ 這是瑞士政府宣導 "瑞士國家能源政策2050" 的短片 - "研發與創新“、”發展再生能源“、”提升能源效率“。看看人家如何努力,想想我們應該怎樣改進!] ( 04/27/2014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by Shih-Yi Huang Terrier 於瑞士蘇黎世
    https://www.facebook.com/…/a.358695734266…/439461806189412/…

    [ 火力發電零廢氣, 可減少90%火力發電排碳量!加拿大正在測試廢氣補碳新技術,預計六月份正式商轉 ] ( 03/10/2014 行政院環保署 推動碳補集及封存資訊網 )
    https://www.facebook.com/…/a.352900514845…/438790196256573/…

    [ 氣候變遷風險增, 汪中和:海平面上升,核安首當其衝!! ] ( 04/25/2014 TEIA 環境資訊中心 ) - 以氣候變遷角度看台灣能源。
    https://www.facebook.com/…/a.350766128392…/438606726274920/…

    [ 原能會證實:核四儀控系統 美核管會拒審, 台電:應該不至於有問題! ] ( 04/25/2014 自由時報 )
    https://www.facebook.com/…/a.214032908732…/438685226267070/…

    [ 德國小鎮成功廢核轉型的小故事。 ] (04/26/2014 新頭殼 newtalk.tw
    https://www.facebook.com/…/a.358695734266…/439076662894593/…

    [ 中國大陸的新進擊:利用海洋來發電 ](03/31/2014 美國華爾街日報)
    https://www.facebook.com/…/a.352900514845…/428309547304638/…

    "面對21世紀最大的兩個挑戰之一:德國聯邦政府“能源概念2050" (德國在臺協會提供)
    "Facing one of the two biggest challenges of the 21st Century - 'The Energy Concept 2050' of the Germany's Federal Government"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352477184887875&set=pb.213063155495946.-2207520000.1382426046.&type=3&theater

    [ 蘇格蘭決議將在2020年時達成全部用電由100%再生能源發電滿足的目標!]
    https://www.facebook.com/…/a.352900514845…/381210185347908/…

    [【能源思考題】(十七) 最便宜的能源:節能 ] (04/16/2014 想想論壇)
    https://www.facebook.com/…/a.352900514845…/434079840060942/…

    [ 美國能源資訊局:LED 在 2020 年省電效能再提升一倍、價格可比擬白熾燈泡 ] (04/03/2014 Tech News 科技新報)
    https://www.facebook.com/…/a.352900514845…/429168620552064/…

    [ 管你擁核反核 不節電就沒未來 ] ( 03/09/2014 聯合報)
    https://www.facebook.com/…/a.214032908732…/427528134049446/…

    [ 你說LED燈泡能夠打敗核電廠嗎? ...(答案:是的!請勿懷疑。)作者: Michael Kanellos, Forbes Maganize 富比世雜誌 綠能專欄 (10/28/2013) ]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你說led燈泡能夠打敗核電廠嗎-答案是的請勿懷疑by-michael-kanellosforbes-magazine/370519583083635

    [ 環署推清碳聯盟 點名台電最該減碳 - 署長沈世宏:若大家都裝 LED 燈,即使電價上整,總電費也不會增加! ] (02/19/2014)
    https://www.facebook.com/…/a.352900514845…/406302762838650/…

    [ 改用LED燈 可省三座核廠電量 - 億光董座批補貼政策亂 挺瓦斯爐捨LED ] (自由時報 02/13/2014) ... 葉寅夫指出,真正能夠節能的領域,政府卻沒有做;以億光本業的LED為例,如果全台灣都改用LED照明,一年可省下三四○億度電,相當於核一、二、三的發電量,「這樣立竿見影的節能做法,政府卻不去做,我實在不懂為什麼?」... https://www.facebook.com/…/a.214032908732…/403167326485527/…

    [ 當一個國家認清了核電和化石燃料的真實成本後會發生的事情 - 後福島核災時代,日本發現了太陽能發電之美。]
    by Will Oremus for Slate Magazine 11/12/2013
    After Fukushima, Japan Finds Beauty in Solar Power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364028130399447&set=a.214032908732304.53403.213063155495946&type=1&theater

    [ 福島外海浮動式風力發電機組 開始並聯發電 ]
    By Chisaki Watanabe - 彭博商業通訊社 (bloomberg)
    Nov 11, 2013
    https://www.facebook.com/…/a.352900514845…/361567843978809/…

    [ 地震與核安 - 台灣的活動斷層 by 陳文山教授 / 國立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研究所 ] (Youtube 影片 01-23-2014)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393428777459382&set=pb.213063155495946.-2207520000.1390462802.&type=3&theater

    [ 北台灣為何而震? 菲律賓海板塊向下隱沒 ] (聯合晚報 2014/02/22)
    https://www.facebook.com/…/a.358695734266…/407478896054370/…

    [ 專家評析:拆掉投票率的門檻,破除反民主的心魔。 ] (04/24/2014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a.358695734266…/437946409674285/…

    Via 賀立維 : [ 嚴正聲明!關於桃園大漢溪河床嚴重輻射污染的事實真相! ] (04/24/2014 賀立維)
    https://www.facebook.com/…/a.350763215059…/437647366370856/…

    [ 經濟部擁核廣告不實 應公務員懲戒法究責! ] (04/22/2014 自由時報)
    https://www.facebook.com/…/a.214032908732…/437154489753477/…

    [ 公費補助的研究者竟攻擊反核 國科會:已調查 ]
    https://www.facebook.com/…/a.350766128392…/356250471177213/…

    [ 環盟:政府為核四 不積極推再生能源 / 核電廠延役替代支出1.6兆 環盟斥台電謊話威脅 ] (01/02/2014 & 04/09/2014 民報)
    https://www.facebook.com/…/a.350766128392…/431744386961154/…

    ========== ♡ ==========

    ♡ 懇請大家也幫忙一起將以下這個訊息分享出去... ♡

    ★★ 核四廠發電裝置容量只占台電發電裝置容量的 6%,透過現有各種省電、節能的技術與設備,台灣可以輕易的省下超過核四發電量數倍的電力,而且省電節能的技術日新月異,還在不斷進步當中,電氣設備的能源效率也ㄧ直在提升,我們在省電、節能方面有著巨大的潛力有待你我一起攜手落實!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怕困難、怕辛苦,到頭來就一事無成,苦果還是只有自己吞,大家冷靜想想,是不是這樣呢?

    在高度依賴進口能源的台灣,省電、提高用電效率才是真正的王道,畢竟省電也是幫我們自己省錢,工商企業省電也是節省成本、提升競爭力,不是嗎!★★

    [ 隨手省6%! 減六除四 - 隨手省6趴, 廢除核四吧!] 省電、節能減碳,實現非核家園,咱們大家一起來~~ 廢除危險核電,實現非核家園,YES! WE CAN!!!

    ☞ 更多的相關內容請至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臉書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momlovestaiwan )謝謝!! ♡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