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中國 台灣GDP依然奪冠】
過去幾年,國民黨總是恐嚇大家民進黨不會處理經濟、沒靠中國台灣就活不下去,但事實證明台灣不靠中國,不僅活得好好的,今年第二季的GDP成長率更勝韓國、香港、新加玻,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
這幾年,台灣的經濟在國際分工的地位之中變得很搶手,國際媒體及財評報告也都很看好台...
【不靠中國 台灣GDP依然奪冠】
過去幾年,國民黨總是恐嚇大家民進黨不會處理經濟、沒靠中國台灣就活不下去,但事實證明台灣不靠中國,不僅活得好好的,今年第二季的GDP成長率更勝韓國、香港、新加玻,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
這幾年,台灣的經濟在國際分工的地位之中變得很搶手,國際媒體及財評報告也都很看好台灣,當然者股熱潮與台商的回流跟國際情勢有關,但政府的政策也佔了很大的影響,經濟部不僅提供單一窗口解決台商回流的「五缺」問題,國發基金也提供5000億的「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貸款」,創造超過4萬個以上的工作機會。
今年八月起,中國宣布暫停核發47個自由行城市通行證,確實對觀光市場有負面影響,但影響程度被部分媒體過於誇大,我們不該隨著中國的政治操作自亂陣腳,經濟部的統計數據指出,2017年台灣觀光業的產值為2850億元,佔2017年的總GDP不到2%,但在部份媒體的過度渲染下讓台灣社會產生嚴重影響。
另一方面,過度依賴單一國家的旅客本就是一個畸形的經濟市場,過去在馬政府時期開放中國遊客來台觀光,讓部分業者一窩蜂的搶進這塊市場,卻失去該有的危機意識,中國本為集權且計劃經濟的國家,是否開放自由行、人次的多寡、何時停止皆為中國政府一手操控,當中國為了政治目的而限縮來台觀光時,業者在中國媒體的操控之下便將所有過錯推至民進黨執政身上,實為中國刻意操弄台灣社會分裂的手法。
從2016年開始,雖然中國遊客的比例從40%下降到24%,然我國觀光人次卻一年一年的再創新高,2018年更是超過1100萬;美中貿易大戰的持續,中國經濟與投資環境正在惡化,人民幣持續貶值,對於中國來台觀光的市場更不應該過度期待。
在議會質詢時,世凱多次呼籲市政府不要依賴單一市場,無論是台中機場、台中的交通路網等都應該提升旅客願意來的契機,然很遺憾市府並沒有理會這些建議,在中國限縮觀光後台中市政府觀光局所提出的因應策略卻為:
1. 擴大城市交流:配合昆明、青島定期航線利多
2. 拜訪福建沿海各城市,並於8月4日偕同台中市旅館及旅遊公協會代表,共同前往上海辦理台中旅遊推介會,積極爭取當地旅行社組團帶上海民眾到台中旅遊。
3. 和寧波簽署互相送客備忘錄,近期兩地將規劃推出短期引客方案,後續也將循此模式開發更多引客作為。
中國因為政治目的限縮來台的觀光市場,而台中市政府唯一的因應辦法卻是繼續推廣中國觀光,世凱還是要呼籲台中市政府,這種被政治化的觀光產業是不會穩定且也無法穩定發展的,對台中的觀光、經濟並沒有實質上的幫助。
台灣的GDP不僅在四小龍中奪冠、觀光人次也屢創新高,可知過度依賴單一市場不過是飲鴆止渴。
誰說經濟發展只能依賴中國?
台灣觀光業gdp 在 誠實大叔 張誠博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觀光是一個國家軟實力表現
台灣總體經濟差,國人不願花錢國內觀光。
#觀光是檢視人民生活品質指標
台灣發展觀光的弱項是:環境永續度、旅遊服務設施、政府發展觀光產業的優先度、自然資源。環境永續度包括:空氣品質(PM2.5)、水資源品質(緊缺、廢水處理)等。
#觀光是內需產業的火車頭
觀光客的消費,直接將錢帶進當地。
除了飯店、餐飲和交通等直接產業,還能帶動文創、農漁牧業、伴手禮等周邊產業。
蔡政府將人民的納稅錢,變成常態性的旅遊補助!
蔡政府拙劣的兩岸關係政策下,來台旅遊的陸客銳減!然而陸客在沒有補助的情況下,仍有比新南向國家還強的消費力。
#張誠去年議員選舉時的政見
打造客家文化園區、雲南文化園區、軍事體驗園區的亮點,讓平鎮不再隱形。
【台灣觀光業發展,何去何從?】
2010到2015年兩岸互動熱絡,來台觀光人次從550萬衝到1000萬;對比如今冰冷的兩岸關係,陸客從高峰418萬驟降至273萬人次,足見兩岸政策對觀光產業有關鍵性的影響!
2017年大陸與南向觀光客消費金額合計65.09億美元(佔市場比例46%),2018年大陸與南向觀光客消費金額合計57.35億美元(佔市場比例48%),市場占比提升,總體卻減少了7.74億美元,台灣觀光市場消費力萎縮,是不爭的事實。
而新聞報導著墨於新南向國家的消費金額,急起直追大陸遊客,卻忽略了在蔡政府拙劣的兩岸關係政策下,來台旅遊的陸客銳減!在沒有補助的情況下,仍有比新南向國家還強的消費力。
如此赤裸的打臉,政府還在粉飾太平,不願面對觀光產業的根本問題。
☉觀光產業的重要性為何?
觀光是一個國家軟實力表現,也是內需產業的火車頭!
除了飯店、餐飲和交通等直接產業,還能帶動文創、農漁牧業、伴手禮等周邊產業。以發展觀光的條件來說,台灣的弱項是旅遊服務設施、自然資源、政府發展觀光產業的優先度、環境永續度。
最落後的項目環境永續度,內涵包括PM2.5濃度、水資源緊缺、廢水處理等,排名卻在全球70名之後,這也是要吸引高檔次的觀光客所需改善的關鍵點;另外觀光收入佔台灣GDP的比例不到2%,遠低於世界平均的10%,列名世界旅遊競爭力報告中最不依賴觀光的八個地區之一,因此極易在國家政策與預算制定上被犧牲排擠。
☉觀光業應從根本改善
政府沒有從上述的項目,根本改善台灣觀光產業的環境,一昧地用補助吸引遊客,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
羊毛出在羊身上,台灣總體經濟差,大家不願放假出遊、不願花大錢出去玩。觀光局又將人民的納稅錢,變成常態性的補助,把人民的血汗錢綁在觀光產業,強制消費的作法。當補助成為常態性的優惠,人民不但會無感,甚至在沒有補助後,因為預期心理而更不願意消費。
觀光發展與經濟息息相關!國會政黨聯盟認為,台灣的地理位置和歷史特殊,觀光業若能在和諧兩岸關係下發展,觀光收入必定大幅快速攀升;反之,對觀光相關產業的衝擊,恐怕雪上加霜,即便有旅遊補助,也是曇花一現,難以永續發展。
台灣觀光業gdp 在 西卡大叔的青年旅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7年台灣觀光旅遊產業對我們台灣貢獻度為2.75%的GDP,難以置信的是,這麼簡單的邏輯,政府寧願四年花費4,200億來拼每年0.1%成長率的前瞻建設;而不願在2.75%GDP貢獻度的觀光旅遊環境多加著墨,著實令國人遺憾。』
台灣觀光的問題主要在於行銷?要是問題有這麼單純就好了 . .
( 雖然我們連這麼單純的也沒法做好 . .😫 )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4102
台灣觀光業gdp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6年5月,台灣政黨輪替,當時正值台灣經濟近年來最低迷的時刻,GDP成長率一度連三季負成長,但是2016年第二季以後,台灣經濟成長突然逆勢成長,好像新政府一上台,台灣經濟立刻好轉,新政府的經濟政策似乎真的有對症下藥,台灣經濟終於不再悶下去?
其實不然,台灣的經濟之所以能在2016年第二季後逐漸復甦,關鍵不在於政黨輪替,而是歐美和中國的經濟復甦。按照常理推論,政府各種新實施的經濟政策,真正對實體經濟產生影響力,會有時間延滯性,快則一季到半年,慢則一年以上,所以台灣2016年第二季政黨輪替,立竿見影遇到經濟成長,絕非新執政黨的功勞,而是其他諸多因素恰好配合。
圖1:2014Q1〜2016Q4台灣GDP年度成長率
資料來源:http://www.tradingeconomics.com
圖2:201401〜201701台灣月出口數據
資料來源:http://www.tradingeconomics.com
全球對台灣經濟影響最大的國家,莫過於美國,其次是歐洲。雖然台灣對中國和香港的出口額更勝於台灣出口到歐美地區的出口額,但是如果沒有歐美的進口訂單,許多台灣科技業在中國的組裝和轉口貿易也會驟減。對台灣來說,出口的終端的歐美市場的景氣好壞影響甚大,美國經濟在2014年下半年以後面臨艱鉅的挑戰,一來是美國境內頁岩油業者的產能大增,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遲遲沒有凍產行動,國際油價驟跌,美國能源業被迫大幅削減投資項目;二來,聯準會的升息預期引導美元走強,國際美元出現近十多年來最強漲勢,美國許多跨國企業面臨強勁的匯兌損失風險,民間投資驟減和製造業陷入低迷,眾多因素干擾之下,美國進口進入近年來最谷底。
圖3:201401〜201612美國月進口數據
資料來源:http://www.tradingeconomics.com
直到2016年第一季後,美國頁岩油產業經過激烈競爭汰弱留強,原油產能終於有所控制,隨著能源業最低迷的時刻過去,美國製造業開始築底反彈,服務業熱度、製造業訂單和民間薪資終於再度恢復成長動力,連帶地拉抬美國的進口動力,連三季都有較強勁的進口成長,東亞地區和東南亞地區的出口貿易幾乎同步恢復正成長,中國、台灣、香港、印尼、新加坡,甚至是澳洲,2016年第一季出口貿易同步落底,全面止跌翻揚。出口貿易佔GDP比重越高的國家,只要出口貿易驟升,經濟自然會好轉,台灣也不例外,全球景氣和貿易復甦,台灣肯定是受惠者,這也是GDP好轉的主要原因。
圖4:台灣民間消費成長年增率
資料來源:https://stock-ai.com
台灣的經濟成長主要來自兩具引擎,一項是出口貿易,另一項是民間消費,近年來,台灣的民間消費大多維持穩定成長,除了2015年第三季數據較差以外,每季2.5%左右的年增率是常態,不過2014年第三季同期的數據基期較高,所以2015年第三季年增率下降也很正常,2015年第四季到2016年第四季,連續五季的年增率都恢復到2.5%以上的成長,所以台灣的民間消費沒有大問題。台灣的人口從2008年以來已經持續多年維持在2300萬人,所以民間消費的年增率高於人口年成長率,這顯示台灣的民間消費仍然熱絡,台灣穩健的民間消費成長,長年來都支撐台灣的經濟成長,這跟台灣新政府上台其實沒有關係。
圖5:歐元區經濟數據
資料來源:https://www.newyorkfed.org
對台灣來說,2017年還有好消息,因為歐元區的經濟也在復甦,不管是就業市場、零售銷售、勞工成本、民間薪資,還是企業訂單、通貨膨脹、企業信心,全面都是止跌回升。這意味著歐元區的經濟逐漸擺脫歐債危機後的低潮,雖然南歐和東歐地區的經濟仍然相對低迷,但西歐、中歐、北歐等地區則有不錯的經濟復甦,德國經濟更是樂觀,近年來的弱勢歐元,持續讓歐元區的出口貿易維持穩定,有效的實質穩定歐元區製造業復甦,2017年的歐元區復甦會相當明顯,2017年底歐洲央行甚至會收回長期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避免短線經濟過熱。
因此,只要歐元區的民間消費成長力道走強,歐美的擴大進口效益,等於是東亞地區的出口效益可以提升,考量台灣短期內的出口基期低,所以台灣的出口成長在2017年上半年很高機率可以繼續維持不錯的成績,但這仍然不是台灣政黨輪替後,新執政黨的功勞,而是受惠於歐美景氣復甦,本來就會出現的景氣好轉現象。民間消費穩定和出口觸底大反彈,台灣GDP止跌反升,台灣股市自然出現套利機會,吸引國際熱錢前來套利和投資,同步推升台灣股市上漲和台幣匯率上揚,股匯齊漲。不管哪個政黨執政,這段短期的景氣好轉,都是必然的現象。
圖6:近一年來台灣加權股市日線圖
資料來源:http://www.tradingeconomics.com
即使2016年面臨台灣房地產進入極度蕭條時期、中國觀光客驟減,導致台灣觀光業面臨產業洗牌、和中國的外交關係陷入低潮,但台灣在2016年的經濟表現卻是倒吃甘蔗。台灣經濟在這些逆勢條件和氣氛下,靠著強勁出口貿易與穩定民間消費,依然屹立不搖,所以我們不必妄自菲薄。台灣經濟並不是全靠房地產炒作與中國的「假性讓利」來灌水,也不是仰賴政黨輪替的效應,而是台灣全民努力拚出口與擴大內需的果實,真正能領導台灣經濟成長的是台灣人民,而不是政府的功勞。
事實上,新政府所提出的新南進政策,未來對台灣未必有利。按照1960年代以來的經驗,東南亞經濟在美元升息循環過程中,往往是循環的最末端,等全球景氣多頭遞延到東南亞,通常象徵繁榮景氣又進入末期了,這時候世人容易關注到東南亞景氣繁榮,卻容易忽視投資風險。美元升息過程中,東南亞新興市場的貨幣匯率容易出現大幅貶值,台灣政府鼓勵企業前進東南亞投資,還不確定企業營運是否獲利,卻可能先蒙受匯兌損失。
1996年亞洲金融風暴,當時台灣政府鼓勵企業南進卻鍛羽而歸,就是過往的歷史教訓,但台灣政府長期以來始終沒有搞懂,真正對台灣經濟發展最有幫助的做法,還是強化台灣企業的競爭力,而非南進、西進、北進或東進。其實從政府單位近年來對於經濟前景的預估不難看出,除了央行對景氣循環的掌握度與預判能力極佳以外,經濟部相關單位幾乎毫無發揮實質作用,官員們不知道景氣為何急轉直下,也不清楚景氣為何好轉,更不知道如何指引台灣產業發展主軸和領導中小企業發揮更大的營運效益,近年來,台灣產業轉型遲遲沒有明顯進展,政府本身就要負很大的責任。
http://www.naipo.com/…/Knowl…/Editorial/IPNC_170222_15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