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著名小提琴家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著名小提琴家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著名小提琴家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著名小提琴家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第三屆樂傑國際鋼琴音樂營🎹 🎼指導教授側寫🎼 #葉孟儒教授 文化大學音樂系專任教授、並兼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大學音樂系、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音樂系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 台灣鋼琴家葉孟儒承襲俄羅斯鋼琴學派中涅高茲(Heinrich Gustavovich Neuhaus, 1888-196...

台灣著名小提琴家 在 Camillus’ 歷史劇場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6 10:36:35

(承上文)當然,若以一般普羅大眾習以為常的商業電影拍攝手法以為基準的話,坦白說,《海邊的李爾王》確實真像不少網友酸民所言,才十分鐘不到就發揮助眠的功效(笑!),尤其大量運用長(遠)鏡頭、零對白、畫面定格的穿插,乃至於是主角們由遠方走向跟前的畫面,是單調或是呆版?還是海灘上搭起的舞台? . 看哪!美麗...

  • 台灣著名小提琴家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2-20 08:52:22
    有 31 人按讚

    🎹第三屆樂傑國際鋼琴音樂營🎹
    🎼指導教授側寫🎼

    #葉孟儒教授

    文化大學音樂系專任教授、並兼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大學音樂系、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音樂系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

    台灣鋼琴家葉孟儒承襲俄羅斯鋼琴學派中涅高茲(Heinrich Gustavovich Neuhaus, 1888-1964)一支,在莫斯科國立柴科夫斯基音樂學院深造時,教授為著名的瑙莫夫(Lev Nikolayevich Naumov, 1925-2005),是俄羅斯涅高茲鋼琴學派的重要人物。

    接受俄羅斯鋼琴教育的葉孟儒涉獵廣泛,除演奏大量俄國作品外,從巴洛克音樂到現代樂曲目,德奧樂曲乃至法系作品也是他專擅的領域。瑙莫夫讚譽葉孟儒:「他是一位非常具有高度才華,並且擁有絕妙琴藝的鋼琴演奏家,音樂表現具有難得天賦和多樣性。觀眾始終給予溫暖熱烈的回應,並且最為喜愛這種原創的風格,以及音樂表現上的獨特個性。」

    葉孟儒七歲開始學習鋼琴,而自從1991-1999年間於莫斯科學習,他經歷其嚴格的俄國鋼琴學派正規訓練與人生的洗禮,而且也是他習琴的重要轉捩點。這八年間,葉孟儒經常以獨奏家的身分受邀在俄國主要城市演出協奏曲與獨奏會,之後他更以最高分的榮譽畢業於莫斯科國立柴科夫斯基音樂學院研究班;並獲得演奏最高學位藝術博士。

    葉孟儒曾受邀演出巴爾托克第二號鋼琴協奏曲、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舒曼a小調鋼琴協奏曲、蕭士塔高維契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普羅高菲夫大部分的鋼琴協奏曲(除第四號外)、拉赫曼尼諾夫第二、三號鋼琴協奏曲以及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拉威爾左手鋼琴協奏曲以及史克里亞賓的《普羅米修斯-火之詩》;合作的樂團包括俄國國家交響樂團(Russian state symphony orchestra)、克拉斯諾雅斯克(Krasnoyarsk)國立交響樂團、托木斯克(Tomsk)市立交響樂團、克梅羅瓦(Kemerovo)州立交響樂團、烏法(Ufa)國家交響樂團(位於Bashkristan共和國內)、NSO國家交響樂團、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台北愛樂管弦樂團、長榮交響樂團、國立台灣交響樂團、高雄市立交響樂團、樂興之時管弦樂團、台北愛樂青年交響樂團、台北市立國樂團、春之聲管弦樂團、台北市民交響樂團、台灣弦樂團、廈門愛樂樂團、朱中慶打擊樂團;合作的指揮家包括林天吉、林濤、簡文彬、鄭立彬、江靖波、邵恩、陳永清、Gernot Schmalfus、Roger Epple,David Wroe。

    在獨奏演出方面、葉孟儒的足跡包括俄國各地境內,以及歐美等地。他演出的音樂廳包括莫斯科音樂學院大廳、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廳、克拉斯諾亞斯克愛樂大廳、台北國家音樂廳,並參與在重要音樂節如北德石勒蘇益希-霍爾斯坦音樂節(Schleswig-Holstein Festival)和薩爾斯堡夏日音樂節(Salzburg Summer Festival )演出。

    此外在室內樂方面,葉孟儒曾與知名美籍俄裔小提琴家貝琳娜(Nina Beilina)、俄國著名小提琴家葛蓮丹珂(Tatiana Grindenko)、台灣著名小提琴家吳孟平、知名長號演奏家宋光清、著名男低音羅俊穎,病前與小提琴家吳佩璇、大提琴家徐必樂(Victor Chpiller)合作鋼琴三重奏以及NSO室內樂及等系列演出。

    葉孟儒1999年在莫斯科錄製CD並且發行,曲目包括拉威爾《加巴斯之夜》、普羅高菲夫第8號奏鳴曲,以及斯特拉汶斯基《彼得洛西卡》,2013年4月發行個人第二張CD專輯《貝多芬:迪亞貝理33段變奏曲》(雅砌音樂發行),此張專輯並獲得2014年第25屆傳藝金曲獎最佳詮釋獎;最新個人第三張專輯《蕭邦27首練習曲全集》於2017年10月27日遊環球音樂正式發行,是台灣第一位錄製蕭邦27首練習曲全集的鋼琴家。

    誠摯地邀請您來參加!

    日期:
    2021/1/24 - 2021/1/30

    地點:

    漳和國中
    新北市中和區廣福路39號
    (日間大師班課程及練琴地點)

    史坦威鋼琴中心
    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一段 322 號 2 樓

    貝森朵夫鋼琴中心
    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一段 253 巷 2 號 3 號 樓之2

    📍招生對象及費用

    a.高三大考考前衝刺班之鋼琴主修學生:

    報名需提供欲學習曲目以及演奏影片,並請於表單上上傳 YouTube 影片連結,供指導教授作 審查,所有參與考前衝刺班之獲得三堂公開大師班課程接受三位教授指導,另需接受主辦單 位安排之每日三小時練琴時間,同時必需全程參與術科模擬考及三小科模擬考等所有主辦單 位安排之課程。

    費用:23000元

    *備註:衝刺班若不參加練琴,可減免租借琴房費用!

    b.大師班課程正式學員:

    國小以上,國中、高中、大學、研究所具有鋼琴演奏能力者。

    報名需提供欲學習曲目以及演奏影片,並請於表單上上傳 YouTube 影片連結,供指導教授作 審查及甄選。
    一經甄選,每位正式學員可獲得三堂公開大師班課程接受三位教授指導, 旁聽所有大師班課程及音樂沙龍安排之全部活動,另隨行家長或成員乙名可享有旁聽所有大 師班課程及音樂沙龍安排之全部活動。

    (學員若需於營會埸地練琴,可另行告知,琴房使用費另計。)

    費用:15000 元

    c.老師及所有音樂愛好者

    可旁聽各場次之公開大師班課程、大師示範演奏、音樂講座與綜合座談會 費用:

    A. 單日大師班課程旁聽:500 元
    B. 單場音樂沙龍及連結連連連連單埸講座:500 元
    C. 單日大師班課程旁聽 + 單場音樂沙龍或講座:800 元
    D. 全程音樂沙龍及講座:1500 元
    E. 全程大師班課程旁聽+全程音樂沙龍:2000 元
    (報名 E 項者,主辦單位將特別提供精緻打造之鋼琴鍵盤紀念識別證)

    📃🔗學員報名表單連結: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eLRZhj-YBuxn0j5gyXIV6NM9hyZHPV8IdEuMhBDTb6gg7_VQ/viewform?usp=pp_url

    📄🔗音樂沙龍及講座報名表單連結: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fwqii4Gp8WEFbB8nNKz2gLuoSchOfb1lxaG-LVd7y-fIGz9A/viewform?usp=pp_url

    💡💡凡於 12/31 前早鳥報名者將給予 95 折優惠!

  • 台灣著名小提琴家 在 Paul Huang, Violinis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6-02-06 00:06:35
    有 53 人按讚


    Paul returns next week to the Camerata Pacifica to perform Winton Marsalis string quartet and Tan Dun "Ghost Opera" for string quartet and pipa. 2/9-14 in San Marino, Los Angeles, Santa Barbara, and Ventura.

    作曲家譚盾出身長大於中國湖南的小村莊,他的家鄉至今仍然保存著千年之久的薩滿教文化傳統。他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

    加州太平洋室內樂協會的下一場演出會展現譚盾的著名作品之一:“鬼戲”。 表演者會包括活躍於國際古典樂壇的台灣著名小提琴家黃俊文和琵琶演奏家閔小芬。

    2月9號至14號,在聖馬力諾、洛杉磯、聖塔巴巴拉、文圖拉市演出。詳細演出資訊請上:http://cameratapacifica.org/?post_type=event&p=1379

    譚盾的作曲在李安的電影,“臥虎藏龍” 裡面獲得奧斯卡獎。“鬼戲“ 是作曲家的第一首在美國和美國著名樂團合作的作品。這首曲是通過譚盾和Kronos Quartet 以及琵琶演奏家吳蠻 ,共同合作創作的。

    作曲家描述了這篇作品是對人們經常埋沒在城市文化和快速的技術發展裡面的一種精神的反思。這篇跨時空,跨文化和跨娛樂性對話的作曲是會觸摸到過去、現在、未來和永恆;其作品融匯了來自中國西藏、英國和美國的文化精髓。

    譚先生的靈感來自於中國弄明文化的洒滿“鬼劇”的童年回憶。在這個4千多年的傳統文化裡面, 未來、過去與自然的人類和精神,在演出台上的水缸和使用紙的陰影裡互相輝映。 表演者在不同位置演示的動作,充分體現了不同時段的精神境界及回放了鬼劇的特技性。

    “我們的整個村都瘋了。我們擁有專業哭喊的團隊⋯⋯為了設置一個悲傷的基調,這組合唱隊是在葬禮和死亡的時候可用的。 在湖南我長大的地方,許多人相信在死亡以后,他們的痛苦、哭喊會獲得獎勵。因此,死亡是被稱為 “白色幸福”!連音樂儀式都會演示著,把這種精神帶到新生活的土壤。樂器都是用鍋碗瓢盆、廚房用具和鈴鐺湊合起來的。這些慶祝未來、久遠的思想是存在於每天的生活裡。“鬼劇” 的傳統,在中國存在了幾千年。“鬼劇”的表演者是跟他過去和未來生活的對白:
    " 過去和未來,精神與自然的對話⋯⋯"

    -譚盾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