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自由落體高度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自由落體高度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自由落體高度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自由落體高度產品中有1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天是教師節,也是Meisner 表演課的第二年、第二階段。 今天見到大家很開心,能夠在疫情趨緩之下面對面上課,充滿感恩。 很感謝求知若渴的小岳,把Meisner Technique 這套系統在台灣扎實的發揚光大;大家都可以一起透過學習而更有深度、更有力量。工作室也安排了多元的肢體課、Linkl...

台灣自由落體高度 在 火力創新|創新實驗室 FIL?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03 21:27:47

#你得知道 【05.02.~05.07科技新聞】 --------------------------- 1️⃣SpaceX「SN15」第五度火箭測試終於成功降落 馬斯克(Elon Musk)旗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的「星艦」(Starship)於本月的5日在美國東部標準時間下午 12 點 ...

台灣自由落體高度 在 Anber Lin小安柏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4-25 16:30:33

🇹🇷👉土耳奇渡假聖地_費提耶Fethiya 這天來到位在土耳奇西南部的Fethiya臨愛琴海與地中海交會處,坐飛機約莫1.5個小時很近。 這邊有點像是台灣的墾丁,所以大家都來這渡假 而這邊最熱門的就是 滑 翔 翼 ! 以前就跳過傘 我想 滑翔翼根本像塊小蛋糕 Easy👌結果完全不是我想的那樣😨 以前...

台灣自由落體高度 在 莫莉 Molly Chiang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23 10:28:56

#來關島可以體驗些什麼這篇一次告訴你 #這次真的是上山下海又飛天又著地又路跑 有點長但拜託大家看完🤣🙏🏽 - 跳傘 潛水 水上活動 越野車 我想這四項活動是必備 之前在夏威夷跳過一次傘 不過我覺得這次在關島的更讓我難忘 整座島嶼盡收眼底的美景不說 這次關島我選擇跳最高的高度 自由落體的時間長達60秒...

  • 台灣自由落體高度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8 22:33:22
    有 1,034 人按讚

    今天是教師節,也是Meisner 表演課的第二年、第二階段。

    今天見到大家很開心,能夠在疫情趨緩之下面對面上課,充滿感恩。

    很感謝求知若渴的小岳,把Meisner Technique 這套系統在台灣扎實的發揚光大;大家都可以一起透過學習而更有深度、更有力量。工作室也安排了多元的肢體課、Linklater 聲音課程、編劇課,讓同學選修,我和很多同學一樣,把這些課上好上滿💕

    從2020年8/31開始,為期一年總共70堂課。這是一個嚴謹、需要高度自律的表演課。我們在老Teacher Martijn 指導下,一起搭乘情緒雲霄飛車,把自己全然丟進想像情境中體驗自由落體的失控感受。希望這年度的課程,我能夠融會貫通,把所學的工具刻畫在全身的每一個細胞,能夠從同學身上得到啟發。

    分享去年的照片,大家幫Martijn 慶生,同時我也幫自己做了小小的紀錄~ Acting is the reality of doing. 因此課堂上我們有很多的獨立活動要練習、要自己準備道具。每個人的活動都有個人特色,同學說我是活動女王,並不是因為我做的特別好,而是因為我很怕在課堂上呈現的時候沒事做而無法跟情緒連結,寧可設計很多道具、大包小包的把家裡東西搬到現場⋯😆

    #教師節快樂

  • 台灣自由落體高度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2-24 21:00:01
    有 114 人按讚

    從意象與結構捕捉詩集《小寧》的敘事體感 ◎李修慧

    詩人楊智傑的第二本詩集《小寧》於2019年出版,收錄多首與台灣2012年以來一系列社會運動相關的作品,融合年輕人對於時代的惶惑,敘事中又有抒情,也間雜有知性哲理,引起注目。

    此外,《小寧》中的每一首敘事詩讀來氣氛統一、整合性強,雖融合敘事、抒情與知性,卻沒有斷裂感,楊智傑接受《幼獅文藝》訪問時,曾引述廖偉棠的話表示,他重視詩作的「體感」:「詩作用的方式並非意象而是氛圍⋯⋯是整首詩的氣味。」

    本文將透過「意象」和「結構」兩個面向,探討楊智傑《小寧》中的敘事詩為何能有高度統合性?又如何營造一致的「體感」?

      

    意象:環環相扣、中心意象

    首先,在意象方面,楊智傑每一首詩中的意象,都隨著詩的發展「環環相扣」,此外,每首詩都能找出一個「中心意象」貫穿全詩。以下將以〈返鄉夜車〉說明詩的意象如何環環相扣、中心意象又如何作用。

    〈返鄉夜車〉

    阿銘,誰錯過末班車又回到這裡

    靜靜濱海小廟

    微亮線香

    收攏逝去之物,永在之物的獨眼

    縫合,省道盡頭的黃昏——

    無路可退了,就不再迷路了

    砂石車揚起一個塵世

    泥濘中

    我們卻閉上了雙眼,卻暢泳流水線

    在工地制服內

    藏好,一顆22K電鍍的心

    像孩子王卸下紙王冠

    放棄

    最後的權力。阿銘

    就在那光潔、整齊的明日受降吧

    看水蟻翅膀

    晨風中

    隨吊扇飛升。迸散、虛無、透光

    阿銘,總有一天我將成為你

    像正午稻浪間

    一支稻草人安穩倒下,從此海風徐徐

    晴空無敵

    穿過我們的只剩下光——

    詩作開頭,楊智傑勾勒出一個錯過末班車的身影,或許孤單的站在車牌旁,或許頹喪的坐在候車椅上,無論何者,都散發出孤落的氛圍。而車站旁立著一間小廟,暗夜中,只有線香熒亮。

    接著,作者將文字的鏡頭,聚焦在線香頂端的熒火,隨著鏡頭拉近,原本細如針尖的火越來越大,視野之外的其他物件都被那唯一的光收攏、蓋過。透過鏡頭的拉近,那熒火於是看起來像一顆巨大的、熒紅的瞳孔。

    而透過「眼可以開闔」的物理狀態,詩人連結到「縫合」。偌大無車的省道盡頭,與熒火同樣暖色的黃昏,在暗色天空、灰色地面的夾縫間,像是一道暖紅的縫線,正逐漸消退。

    當黃昏消退,黑夜完全籠罩,楊智傑以簡潔的一句話「無路可退」,既說明黑夜完全籠罩,也說明主角阿銘的人生狀態。在砂石車遍地的工業區鄉村成長,阿銘的身影又出現,但這次不再是錯過末班車的頹喪狀態,而是仍然年輕、的他,為了避開揚起的沙塵、為了逃避那無可迴避的荒涼,阿銘閉上眼。閉眼的動作,又接連到同樣需要閉眼的「暢泳」,但阿明暢泳的場域,並非流水,而是工廠流水線。

    作者在這裡,終於直白道出阿銘迷途、錯過夜車的原因:他是流水線的工人,被工地制服、資本體制緊縛,肉做的心,就算鍍上一層金屬,也必須藏好。

    接著,作者再從「心」這個較為性靈的詞,連接下一段的「孩子王」與「紙王冠」兩個充滿童貞感的詞彙。詩中,敘事者以呼告的語氣奉勸阿銘,連最後僅有的事物,也一起放棄吧,資本主義下,人只能在自己的小天地,阿Q的當個孩子王。只要放棄僅有的權力,就能迎向整齊的、光潔的景象。作者從整齊、光潔,再跳接到同樣具有光潔感的白蟻琥珀色的翅膀,白蟻隨吊扇飛昇,透光的瑩翅落下時,同時也迸散、死亡。

    讀到這裡,我們幾乎已經可以確定,前一段的「整齊、光潔」所指的正是天堂的景象;而阿銘所放棄的、那僅有的事物,或許正是生命;第一段的身影,也許是無腳的幽魂阿銘;線香,可能隱含生者給予阿銘的祝禱。

    最後兩段,作者從「透光」連結到更平曠的光亮景色:正午稻浪、晴空無敵,在這幅晴空豔陽的好景色中,稻草人倒下,回歸稻浪。那倒下的,也許是稻草人、也許是阿銘、也許是在這個資本主義的世界汲汲營營的其他年輕人,但唯有倒下才能卸下重負,才能重溫被光穿透的輕盈與救贖。

    解讀整首詩後可以發現,楊智傑善於鍛造鎖鏈般的意象:小廟→線香→線香的熒火→熒紅的獨眼→黃昏的縫線→省道盡頭→路→無路可退→砂石車→沙塵→閉眼→暢泳→流水→流水線→工地制服→像制服一樣包裹他物的電鍍→電鍍內的心。

    這些意象或許難以統合出一個主旨,但若沿著詩的順序,它們就像一條鎖鏈,A意象勾著B意象,B意象勾著C意象,A與C或許並無關聯,但透過B的連接,一切就渾然天成。最後,整串意象娓娓帶出敘事的主體、以及主體所遭遇的故事。

    此外,〈返鄉夜車〉中,也可以觀察到一個重複出現的「中心意象」:光。從最初小廟中一炷線香的熒紅火光,隨著文字鏡頭的拉近,變成獨占視野、泛著紅光的巨大獨眼,接著,詩作的帶出同樣屬於暖色系的「黃昏的光」。

    而詩的中段,隨著阿銘的故事逐漸明朗,光的色澤也開始由夜晚神秘、孤落的紅光轉變為白天的白光。首先是電鍍銀白的反光,接著,當敘事者奉勸阿銘放下最後的事物,走向死亡,出現了「光潔、整齊」的明日,再連接到晨間的光,以及水蟻翅膀半透明的透光模樣,最後,作者建構出正午、晴空,一個更平曠明亮、視野及寬的光,詩的末尾甚至收束在「只剩下光」。

    透過「環環相扣」的技巧,意象得以持續延伸,支撐起敘事詩中的故事與細節。但由於有概念相同的「中心意象」凝聚整首詩,詩作的每一小節即使在不同的場景中游移、跳換,也不致太過發散而顯得虛無,讓整首詩仍然保持相似的體感,密度一致、氣氛統一。

      

    結構:以背景敘事、以抽象換場

    在結構方面,楊智傑的敘事詩中,可能安插著不同時空的場景,透過這些細筆描繪的背景,讓背景補足沒有明白說出的故事遠因。另外,在不同的時空場景間,楊智傑善於以極富張力的抽象哲思跳接換場,也使換場不過於突兀。

    以下將以〈1996——沒有一場雨因而淋濕我〉說明:

    〈1996——沒有一場雨因而淋濕我〉

    2012在故鄉海產店

    遇早婚

    初戀女友小媛。西北雨暗暝

    伊看看窗外,又低頭

    轉開地下電台

    說舊情綿綿一直播、一直播也好。一世人平安

    怎樣,都好⋯⋯



    (窗外只有細雨,輕撫矮泥牆

    剝蝕一排

    褪色的壯陽藥海報)



    最後。我們選擇了雨

    歷史卻未選擇

    在熄滅我們的雨中化為烏有

    烏有是盛放紫丁香

    雨中

    泥濘的工地

    烏有是省道旁

    名叫「薄紗誘惑」的檳榔攤裡,穿吊嘎

    顧店的老頭



    烏有,就是時代。穿過小鎮工業區

    霓虹閃爍的KTV

    穿過排氣管,轟鳴的海岸路

    長長暑假

    女孩

    熱辣短褲與背心



    (與前座,男孩緊繃的褲襠。)



    1996在黑暗裡,過彎,失速——彼時我們所擁有的

    不正是自由

    落體,墜落的自由?



    2012,卻已沒有一場雨,願意前來淋濕我⋯⋯



    騎樓躲雨的外籍工人,倚牆

    靜聽菸絲燃燒

    小媛恍惚凝視街道

    任細肩帶

    自白皙手臂輕輕滑落。「那是菸燙的、這是酒瓶⋯⋯」她指著眼角

    這是十七歲

    一起摔車的痕跡



    我笑了。「我也已經很少哭了」她說



    新的傷口覆蓋舊的。這,就是歷史

    在一滴冷氣水的凝結裡

    化為烏有

    放晴了,我拉起小媛

    跨上破機車

    直直衝向明亮的港口。我們笑著,唱著

    這是2012

    但再快一些,這就是1996



    (我站在雨中/沒有一場雨因此淋濕我/

    我該為誰一無所有/又該為誰從此溫柔)

    這首詩講述一名受暴的女子,但女子受暴的事實,在詩的中後段(第8段)才被揭曉,且並沒有特意說明這些傷口為何造成、由誰造成。然而,在整首詩穿梭過去與未來的場景中,已經補足故事的情節。

    作者描述,小媛生活的地方,來自敘事者的「故鄉」,一個沒落的工業小鎮,省道交織、充滿工地、地下電臺盛行。此處曾經繁盛一時,但如今只剩廉價的外籍勞工,連檳榔攤也請不起薄紗誘惑的小姐,只剩老闆在顧店,牆上的壯陽藥廣告,也早剝蝕一片。

    而在這個曾是工業重地的小鎮,以肌肉、血汗掙錢陽剛遺跡隨處可見:早期,這裡曾有氣盛的年輕人,在此飆車,轟鳴整條海岸路,女子熱辣短褲,男子褲襠緊繃。這裡也曾充滿男性需要的情色娛樂:KTV霓虹閃爍、檳榔攤取名為「薄紗誘惑」、牆上壯陽藥海報貼了整排。

    當小媛的故事,放置在這個充滿陽剛氛圍的沒落工業區,讀者便能透過這些線索,猜想小媛受暴的來龍去脈:從「早婚」來推斷,小媛的傷口可能來自丈夫對她的家庭暴力,或許是早婚的育兒壓力、也許是蕭條的經濟,讓丈夫將所有不順遂都轉化為肢體暴力,轉嫁到妻子身上。

    但若從小媛「任細肩帶/自白皙手臂輕輕滑落」來看,小媛或許是情色產業的一環,也許是台灣偏鄉情色卡拉OK、色情小吃店的性工作者,在工業小鎮裡,消費者不外乎工人,而情慾與暴力皆是權力的展現,被酒瓶砸傷、被煙蒂燙傷,可能是性工作者必須承接酒醉客人的高張情緒,也可能是在不對等的產業中,女性工作者服務男性客人時,不可避免的職業傷害。

    作者透過這沒落的小鎮景象、充滿陽剛的暗示,間接告訴讀者小媛為何受暴、如何受暴,完成「敘事」。

    而「以抽象換場」方面,這首詩總共建構了五個場景:窗前聽著地下電台的小媛(以及窗外海報)、省道旁的檳榔攤、過去小媛與敘事者飆車、小媛說明自己的傷口、小媛與敘事者跨上機車奔向港口。在這些場景間,作者透過高張力、富有哲思的抽象句式作為橋樑。

    例如,作者第一場景過渡到第二場景時,以「最後。我們選擇了雨/歷史卻未選擇我們/在熄滅我們的雨中化為烏有」來連接。這三句將「歷史」如此龐大、厚重的名詞,與「烏有」這樣破敗、消極的詞做連結,拉扯出巨大的張力。

    而從第二場景的檳榔攤,要過渡到第三場景的飆車時,作者以「烏有,就是時代」當作橋樑,同樣是將龐大、沈重的「時代」一詞,與虛無的「烏有」劃上等號。

    而在第三場景與第四場景間,作者寫道「彼時我們所擁有的/不正是自由/落體,墜落的自由?」將正向的「自由」與負面的「墜落」相連,也令人思考,小媛的早婚、小媛以性工為職業,是否也是擁有不受限的自由時,錯誤的選擇所導向的代價?

    而第四場景與第五場景間,作者以「新的傷口覆蓋舊的。這,就是歷史/在一滴冷氣水的凝結裡/化為烏有」作為橋樑。傷口新舊交雜本已令人比酸,但作者有將「傷口」如此日常、個人的意象,以短促而決絕的語氣與「歷史」連接,下一句又反過來,將歷史凝縮到更微觀的「一滴冷氣水」中,最終甚至走向「烏有」。同樣三句話中,描繪抽象的「歷史」,富有哲思與大小拉鋸的張力。

    這些連結不同場景的「橋樑」,或兩句或三句,涵括抽象的「時代」、「歷史」、「自由」、「墜落」等辭彙,將極具張力的詞彙互相連接,像是為時代下的短注,而這樣的短注,適用於每個破落的場景,因此地已連接「橋的兩端」。

    此外,每隔幾段就重複出現的「烏有」、「歷史」,也隱約展現出一種相互聯繫的韻律,營造出統一的體感

    此外,作者在寫景、進行單一敘事的同時,也透過這些抽象短句為時代下註解,隱然暗示:小媛的故事也將發生在同時代的每個沒落小鎮,暴力與權力的傾軋不是個案。

      
    徵引資料:
    洪崇德:〈給相聚時刻與同代人的詩――訪談楊智傑〉,《幼獅文藝》2019年5月,頁182
    --
    美術設計:Sorrow沙若
    圖片來源:Sorrow沙若
    --

    楊智傑《小寧》書評好讀版 https://pse.is/3bv6vh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楊智傑 #小寧 #意象 #結構 #敘事體感

  • 台灣自由落體高度 在 我的紫袍夢-3年9月的檢察官日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9-20 16:53:34
    有 251 人按讚

    關於公共政策議題,好文章推薦!

    歹丸人最喜歡開口閉口就是「要是在美國,早就......」
    要是在美國,會怎樣呢?
    當然,美國律師滿街跑,人民可以花大錢找律師興訟,提告是人民的權利,但是提告不等於勝訴...

    我們要來推薦一篇 方格子 vocus 2019年的專欄文章,一位美國矽谷工程師在美國生活的見聞:
    〈安全是你的責任──沒有告示與䕶欄的懸崖〉:https://bit.ly/3hNoJU3

    ------

    摘:

    -「抱歉,你的下一步可能就是 15 秒的自由落體。另一個抱歉是,這種事是沒有國賠的。」

    - 事後有人問搜救人員,為什麼不設立更多的警告標誌?對方的回答是:
    「再多的告示除了破壞自然景觀之外,都不能阻止意外發生。」

    - 「冒險是學校必經的訓練」
    兒子的學校把活動行程及安全措施條列得清清楚楚,而且還舉辦說明會。二十個孩子由四個老師帶隊,如果決定要參與,家長必須自己準備孩子所有的裝備,自己訓練孩子的體力,告訴孩子可能碰到的危險及如何應對──「這是家長的責任,不是學校的責任」。
    簽同意書的時候,我有沒有軟弱,有沒有猶豫 ? 「可是我不能把我的擔憂作為不讓他去的理由,那樣其實很自私。那樣做並不是真的為了他的安全,而是為了成全我自己的軟弱。」

    - 「天下最有效的安全防護措施就是你自己,不是三令五申的告示牌和護欄。」

    全文請見:〈安全是你的責任──沒有告示與䕶欄的懸崖〉:https://bit.ly/3hNoJU3

    該文中,「冒險是學校必經的訓練」、「家長的權責」、「身邊的悲劇」這三個段落,頗值得國人深思。
    文章很長,很多網友可能會沒有耐心。
    但是建議各位網友務必點進這連結,耐心地看完,如果人人都能把長文章逐字逐句理解的看完,那麼有助於我國公共政策的思辨。

    ------

    當然,我們也可以高喊「國情不同」,政府就是要保護人民(?)
    問題是:
    1. 我們自認早已接受西方文明的自由民主文化,也自認跟對岸的極權國家不同。
    「如果我們認為自己身處於民主、法治、自由的國度,都希望享有高度的自由,不希望有個極權國家來處處干預,那麼,國家對於人民的自由不該有太多的限制,但是,人民也必須對自己的決定負責。」
    (旅德雜記之「褓姆照顧巨嬰的關係」:https://bit.ly/3ky5i3l

    2.近來網路上又有呼聲要政府封閉山林,台灣四面環海,無數高山,這是大自然景觀,人類身為大自然的一員,難道要像動物園裡的動物被關在「安全領域」?

    3. 高喊政府責任之前,要先是誠實納稅
    台灣人到底繳了多少稅給國家?除了公務員必須誠實納稅以外,又有多少人想洞想諷的在逃稅?
    「問題是台灣的山川那麼多、四面環海,你們繳了多少的稅,讓國家有這個錢僱人在每個地方站崗?」
    (旅德雜記之「褓姆照顧巨嬰的關係」:https://bit.ly/3ky5i3l

    ------

    延伸閱讀:
    同一位作者〈我製造了一場山難,也付了我的帳單〉 https://bit.ly/2ZTY3uP
    「在美國除了少數特例,急救從來就不是免費──哪怕是市區內一般的救護車,都不是免費。」
    「3萬美元的使用者付費」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