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台灣臨床藥學發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臨床藥學發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臨床藥學發展產品中有4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在昨日受臺灣公衛學生聯合會 FPHSA|Taiwan 和中華民國藥學生聯合會PSA-Taiwan邀請 很榮幸在第二屆藥學公衛學生聯合學術研討會成為首場講者 題目著重在 #公衛師 的發展 當然實質而言,推動公衛的工作不必然是公衛師 但是參考台大公衛學院陳保中教授對於公衛師的歸納 是希望能夠更能導正...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職場冷暴力」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林煜軒 博士/醫師 內容簡介: 當老闆或同事刻意疏遠、排擠你, 或貶低、批評、羞辱,惡意操弄你…… 甚至剝削、掠奪你在工作上的展現。 這些都是令人不寒而慄,卻難以啟齒的職場冷暴力。 職場冷暴力的根源──6種人格缺陷,你遇到了哪...
-
台灣臨床藥學發展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4-25 19:57:47本集主題:「職場冷暴力」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林煜軒 博士/醫師
內容簡介:
當老闆或同事刻意疏遠、排擠你,
或貶低、批評、羞辱,惡意操弄你……
甚至剝削、掠奪你在工作上的展現。
這些都是令人不寒而慄,卻難以啟齒的職場冷暴力。
職場冷暴力的根源──6種人格缺陷,你遇到了哪幾種?
3種慣老闆:
‧反社會型人格老闆:「做業務的就是髒。你明年業績沒180%,不用來了!」
‧狂妄型自戀人格老闆:「員工就是聽命的奴才,還肖想跟我平起平坐!」
‧強迫型人格老闆:「哪個員工比我早下班,他就絕對大有問題。」
3種豬隊友同事:
‧戲劇型人格同事:你咬牙煎熬完成的工作,功勞全被收割、掠奪。
‧依賴型人格同事:「你才剛來公司,為什麼不做以前大家都在做的事?」
‧畏避型人格同事:遇事不斷推拖閃躲飄,你一問,他還說那是你的問題。
不是你「做得不夠好」,而是你正遭受職場冷暴力的茶毒
職場冷暴力對一個人最大的戕害,是傷人不見血。它如冰刃,日日侵蝕著你的尊嚴,再加上是在上對下的權力關係裡,因此你開始合理化對方的冷暴力,甚至自我懷疑,苛責自己做得不夠好。
慣老闆或許是職場冷暴力的始作俑者,但豬隊友同事卻常成為幫兇或共犯,如豬隊友同事揣摩上意,與慣老闆沆瀣一氣,而你淪為被孤立、霸凌的對象,日日彷若坐牢。
擁有醫療界、學術界及企業界資歷的林煜軒精神科醫師,他以豐沛的實務經驗及專業的學養,犀利又細膩地分析6種人格缺陷,從冷暴力如何巧妙地如同癌症擴散、蔓延,到身為小職員的我們,該如何調適、應對,甚至若最後選擇離職,林醫師也提供最實用的轉職處方箋。
作者簡介:林煜軒 博士/醫師
國家衛生研究院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台大醫學系助理教授。
林煜軒博士為國內少數兼具臨床、企業界資歷的精神科醫師,畢業於長庚大學醫學系及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博士班。
林醫師在台大醫院擔任住院醫師時,在四年住院醫師任期內,在國際期刊發表了十九篇學術論文,不但創下科內空前紀錄,也遠超過助理教授的平均學術產值,之後僅花兩年時間,即取得陽明大學腦科學博士,創下最快拿到博士學位紀錄。
曾經擔任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輝瑞藥廠產品醫師(醫藥學術顧問)、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住院醫師及總醫師。
譯作《網路成癮──評估及治療指引手冊》獲國健署「優良健康讀物推介獎」,編製的「智慧型手機成癮量表」,目前已翻譯為德、法、西班牙、義大利、匈牙利、芬蘭、葡萄牙、土耳其、印度等多國語言。
研發三款雲端服務的手機程式(App),且取得多項國內外專利。編寫國際知名網路成癮教科書中「智慧型手機成癮」章節。目前已發表三十餘篇學術論文於國際期刊。
曾獲台灣生物精神醫學會「保羅楊森博士研究論文獎」(二○一八年、二○一六年、二○一三年)、第十一屆世界生物精神醫學會(World Congress of Biological Psychiatry):「最佳學術海報」、「青年學者旅行獎(Travel Award)」(日本京都,二○一三年)、財團法人台灣醫學發展基金會論文獎「優等獎」(二○○七年)、台灣睡眠醫學會大會論文獎「口頭論文優選獎」(二○○七年)。
平日熱愛古典音樂與棋藝,曾任長庚大學弦樂團小提琴首席,且為中華民國圍棋協會六段棋士。
台灣臨床藥學發展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昨日受臺灣公衛學生聯合會 FPHSA|Taiwan 和中華民國藥學生聯合會PSA-Taiwan邀請
很榮幸在第二屆藥學公衛學生聯合學術研討會成為首場講者
題目著重在 #公衛師 的發展
當然實質而言,推動公衛的工作不必然是公衛師
但是參考台大公衛學院陳保中教授對於公衛師的歸納
是希望能夠更能導正台灣過於注重末端治療與執行細節
前端不健康預防的專業視野是普遍缺乏的
更別說預防方案的評估、分析和推動
這在醫院機構感染管制、校園健康、職場安全、社區環境都需要建立這樣的角色
這也不是單純的管理、與收案管理的個管師也不同
而是需要具備基本的生物知識才有辦法做方案的規劃
我一直記得在非常久以前,有參加一場邀請各國職安專家的講座
其中有一位芬蘭的專家就說“Prevention and Promotion is the best policy“ (預防和促進是最佳策略)
因為把問題養大到下游再處理才是成本最大的
但是如果是既定的體制因素,把大家習慣養成為:
每個人都只扮演自己的角色、事前溝通不夠評估也不夠、最冤枉的是大家其實都沒有錯
那就顯然我們很注重事情後端執行面
在事情前端我們有缺乏一個恰當可以跟大家溝通的角色
除了問題養大、也會造成既定問題一而再、再而三重複發生
以健保為例,健保推動之初在政治上被視為社會福利
一度造成有些民眾的濫用,偏離實質上是社會保險的事實
要後來能導正民眾就醫行為和預防疾病,靠的是分級醫療計劃案和健康存摺的推動
新計劃的推動與依據結果一再修正,這勢必又會有大量的協調工作,這就是公衛的特色
大家對於公衛師的想像除了協助疫調工作
其實公衛本身與臨床不同,是以注重制度面、打組織戰作為推動健康的方式
在WHO有一個疫情後改善問題的guideline稱為After Action Review
AAR希望有領導者組隊將所列問題相關者彙整搜集意見後提出完整改善方案
所以大量的溝通、提出有效方案並且有明確的成效追蹤方法與預備修正機制
這很明顯就是Certified in Public Heath的工作
不必是主管或長官,有這相關技能與知識背景的都可以去做
更何況不同層級與單位,可能都會有突發要溝通處理的公共衛生問題
我想未來的第一屆公衛師是在這種期待下誕生
不必太擔心未來職涯規劃如何,持著持續學習與建立實質能力的心態
很快公衛師就會在找到最適當的位置發揮改變環境的功能,得到社會更大的支持
台灣臨床藥學發展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EPAs-進階護理教育的未來
台灣護理教育雖歷經改革,但目前的教育學程仍多偏向僵化的規定學科和時數的需求。護理教育的目的是培養能具備專業知識和技巧的畢業生於取得護理師證照進入臨床服務,成為醫療團隊、病人、家屬以及民眾所信賴的專業人員。
雖然各界對於護理專業核心素養有基本的共識,但是如何測量教育的成果─想要培養出什麼樣的專業護理師?如何將抽象的核心素養落實成為臨床工作時具體表現出來的勝任能力?學校教育和臨床工作的銜接一直是護理教育討論的重點。落實臨床教育訓練的評估和培育出可信賴的專業護理師,或許可以從由荷蘭醫學教育專家Olle ten Cate在2005年提出可信賴專業活動(Entrustable Professional Activities,簡稱EPAs)的概念找到方法和答案。
EPAs應用於醫學教育,在每個學習階段根據專科的學習目標訂定不同的EPAs,決定具備臨床任務勝任能力的程度,當評估醫學生的能力足以勝任該項專業活動(EPA)時,亦即代表他是可被信任且可獨立執行相關醫療行為。此種創新臨床教學概念已逐漸應用於醫學教育及藥學專業課程發展。
美國護理學者也在探索EPAs於進階護理教育的應用,2015年美國護理大學協會(AACN)發表的進階臨床護理教育白皮書中提到「應該將EPAs納入專科護理師(nurse practitioner)的臨床教育課程中,EPAs可使NP臨床工作勝任能力評估標準化」。許多教育學者認為EPAs的概念對於未來護理教育無論是在課程設計或是能力評估標準,都提供了一個前瞻且充滿希望的架構。
筆者目前在工作的醫院嘗試發展EPAs,並導入專科護理師(簡稱專師)的訓練課程。台灣專師自2006年來都是由醫院訓練培養,如今已有超過一萬多位通過考試於臨床執業,衛生福利部雖訂有課程標準和訓練醫院標準,然而每家醫院差異非常大,若能發展和訂定專師清楚的EPAs,將有助於我國進階護理教育的發展和標準化,培養讓醫療專業和民眾信賴的專業護理師。
▶ 更多護理相關精采文章,詳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https://forum.nhri.edu.tw/nursing_info
■撰文者:
張黎露主任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護理進階教育中心
■審閱者:
王秀紅諮議委員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Reference】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109年研議議題
「台灣護理人力發展之前瞻策略規劃」
■議題召集人:王秀紅教授(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系)
■以護理人力的教育、考試、訓練與任用過程,並融合透過人力「輸入(input)─過程(process)─產出(output)」的概念分為7個面向,從護理人力之人才培育(護理教育)、護理專業之能力提升(專業認證、進階護理),以至從初級照護、次級急性照護、至三級照護的執業場域(社區護理、醫院護理、長照護理)之護理人力需求;再以科技護理橫貫人才培育、能力提升以及人力需求等層面的教育與應用。
➤https://forum.nhri.edu.tw/109-pp-3/
衛生福利部
衛生福利部護理諮詢會
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Koo Foundation Sun Yat-Sen Cancer Center - 和信醫院
高雄醫學大學護理系學生會
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院
私立高雄醫學大學
台灣護理學會
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
護理正義
護理人護理魂-hi,I'm CC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台灣臨床藥學發展 在 涂醒哲 Dr.Twu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涂醫師觀點:高端疫苗EUA通過,困難才將開始】
看到食藥署長吳秀梅宣布:「食藥署於110年7月18日邀請國内化學製造管制、藥學、學、公衛、法律及醫學倫理專家召開會議,討論高端MVC-COV1901新冠肺炎專案製造申請案,經過充分地審查與討論鑑於高端疫苗的中和抗體數據已證明不劣於國人接種AZ疫苗的中和抗體結果,達成食藥署公告的新冠疫苗專製造或輸入技術性資料審查。」通過高端新冠肺炎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的申請,允許專案製造。
吳秀梅表示,在高端疫苗組AZ疫苗組,原型株活病毒中和抗體幾何平均效價比值的95%信賴區間下限為3.4倍,大於標準要求0.67倍。審查會議專家出席21人,其中主席不參與投票,18人同意、1人補件再議、1人不同意。
這個消息讓曾經擔任過疾病管制局局長及衛生署長的我極為高興!
1️⃣ #國產疫苗美夢成真。我從擔任疾病管制局長時,就非常重視新興及再浮現傳染病。因為台灣的公共衛生做得很好,對已經知道的、有名字的傳染病,我們都能夠克服。但對於新興的傳染病,如果沒有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及時協助,沒有國際的合作,台灣要多犠牲一些人才能展開正確的防疫。尤其在疫苗採購上,我們不是世界衛生組織的會員國,又有中國的政治干擾,常常買不到或慢了一步。
因此自己研發生產疫苗非常重要,至少當成戰備物資,以應不時之需。我們疾病管制局本來就有一些傳統疫苗,都技轉給國光疫苗公司生產,再向他買進。為了讓國光和日本北里公司合作的流感疫苗可以生存,我還特別引進「複式結標」,#讓疫苗接種不要因為得標廠商缺貨而停擺,也讓本土疫苗公司有一席之地。
為了帶動新的疫苗研發製造,我們在疾病管制局成立後,就決定建立疫苗先導工廠(pilot plant),把實驗室研究出來的疫苗增加產量(scale up),生產可以提供研究及臨床實驗的量,並了解生產大量時可能造成的困難,改善後再技轉給外面的公司大量生產。先導工廠生產線是可以快速換裝的,才能應付不同疫苗的生產。
這已經是20年前的事了。20年來台灣都只有一家國光疫苗,現在看到高端公司成功做出疫苗,非常高興!
2️⃣ 雖然政治上波濤洶湧,對國產疫苗的批評不斷,我曾行文請各界尤其是政治人物,#不要在臨床試驗尚未解盲前就指三道四,請大家尊重審查的專家。我在醫界及公衛行政多年的經驗,了解台灣醫界人士都是非常尊重科學數據,自主性很高的專業人士。這次審查委員中有一位反對、一位保留,正是每個人都獨立自主判斷的證明。而最後以18:1的票決通過,更是尊重多數的決議。非常高興!
3️⃣ 食藥署多年來被人說成是生技產業的絆腳石,前年我特別去找吳秀梅署長,說明我推動「#從管理走到服務再走到共同成長」的理念,期待食藥署在替國人的食品藥品安全嚴格把關的同時,能在行政上更加快速,並且以和業界共同成長的心態,解決食藥署事務官的困境。
近年來很多新興的治療,如疫苗治療、細胞治療、基因治療……等,如果沒有和業界共同成長,一定曠日費時,無法在國際競爭。
看到最近食藥署的表現,各界都非常滿意。套句吳秀梅署長的話:食藥署已經不只是食品藥物管理署,而是食品藥物發展署了。這雖然是開玩笑的話,但是符合我的「#整個台灣就是一家大生技醫藥公司」的理念。看到這次高端疫苗審查的快速作為,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食藥署(TFDA)及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CDE)同仁,在高端公司研發過程,已經駐廠服務很久,就是我說的共同成長,才能有這麼快的行政效率。
全世界還在受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困擾,全球有一百多種疫苗在競爭,台灣國產疫苗的研發尤其在蛋白質疫苗研發上,在世界上還算快的。我很高興!
4️⃣ 這次高端的疫苗其實是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所研究出來的,和mRNA的莫德納疫苗師出同源。聯亞疫苗解盲成功,其疫苗也是來自美國。當然把研發的疫苗變成可以量產的疫苗,高端還是做了很多開發相關的研究及製程的改善。台灣疫苗公司能夠和美國醫藥界合作,表示我們的生物科技能力已經受到肯定。#高端的成功也建立了台灣生技產業未來和國際藥廠合作的基礎。我很高興!
5️⃣ #高端疫苗的品質好不好?我想3815名受試者的結果,其安全性基本上是沒有問題的,當然更少見的不良反應在緊急授權使用後還要繼續地追蹤。至於保護力好不好,因為食藥署採用「免疫橋接」方式作為替代性指標,雖然世界衛生組織在5月26號已有討論,但台灣可能是世界第一個使用的國家。
高端疫苗和AZ疫苗比較的結果:中和抗體幾何平均效價比值的95%信賴區間下限為3.4倍,可以說服多數的審查委員,因此通過緊急授權使用。但這不是完整的保護力資料,只是依據免疫原性與疫苗保護力關聯性(correlates of protection,CoP)模型推論保護力。高端疫苗受試者血清抗體濃度更是康復者血清的6倍,而依CoP模型推估,高端疫苗保護力並不會讓BNT、莫德納等保護力逾90%的mRNA疫苗專美於前。
但畢竟CoP只是推測,真正的保護力未來仍有待第三期臨床試驗及上市後的資料追蹤來補足。#EUA其實就是一種權衡(trade off)的作法,就是要犧牲多少可能的錯誤來達到緊急的保護作用。因此緊急使用授權只能由政府來使用並承擔可能的後果,資料還不完整時就使用,廠商是不必負責的,政府給予緊急授權使用,就是為了達到更重要的防疫效果,因此政府必須自己負責並解除業者的責任。有人認為需要第三期臨床實驗完成後才可以使用,這是誤解了EUA;但若以為既然緊急使用授權就表示絕對安全,一定有效,也是誤解。EUA是一種權衡,是緊急時將就先用,使用後還是要密切追蹤,隨時可以收回。
由於台灣很少使用EUA,有些人不習慣,會把EUA想成等同原本正常程序的藥證許可。以為通過EUA就可以自由販賣使用,因此產生任何人都可以依《藥事法》48-2條緊急申請使用;以及認為免疫橋接只看中和性抗體效價完全無意義,沒有三期臨床試驗的數據前不應通過EUA。
這方面的爭議不會因食藥署通過高端疫苗的EUA而減少,衛福部還是有必要做更多的說明。其實民主政治就是權衡,是用數人頭的方式來解決爭議,以期得出給最多數人最大利益的做法。一人一票,票票等值,沒有人因為政治或學術地位就比較大聲,這就是民主。面對新興傳染病疫情,不管是SARS或COVID-19,專家團隊都必須在科學及民主的原則下,討論出當時對國人最適合也最有利的政策。
高興之餘,我也要提醒高端公司,#這次緊急使用授權才是困難的開始。疫苗研發是最容易的部分,證明安全較困難,這部分大體通過。證明有效更困難,這部分以免疫橋接證明不輸AZ疫苗,得到EUA,算是局部通過,可以使用。
期待高端公司認真做好施打者追蹤及第三期臨床試驗,為將來進軍國際打下基礎。最困難的是生產,品管、冷鏈、運輸、不良反應、媒體應對、政治需索及干擾⋯等很多困難要克服。未來還有國際市場競爭及永續生存的戰爭,簡言之,困難才剛要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