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美術史綱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美術史綱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美術史綱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美術史綱產品中有7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0萬的網紅報時光UDNtim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報時光今年與尖端出版合作的作品─「年記」,共16本,自1960年至1975年,以「年記」為名,每一年選出當年的30張照片,邀請當年出生的作家創作。 朋友們持續傳來的閱讀及收藏好評, 為報時光在歷史資料探勘、轉化的路, 添了柴火,謝謝大家支持。 分享給大家「年記」系列, 由作家吳鈞堯撰寫的推薦。 ...

台灣美術史綱 在 安淇淇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4-28 17:12:03

安淇淇很高興當主持人 能訪問到日本的國寶級人物 空山 基大師(Hajime Sorayama) 他所創作的金屬機械裸女藝術風格 超18 禁的藝術風格突破傳統既有框架 堪稱世界情慾藝術的代表大師之一 空山 基生於1947 年的日本 1967 年正式進入東京中央美術學院學習畢業 1978 年讓他聲名大噪...

台灣美術史綱 在 GGdove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9 03:23:49

很多人是不是以為當年的228就一兩天的事…… 但其後頒佈的動員堪亂與戒嚴法令 搜捕鎮壓 長達四十三年的白色恐怖其實才是重點…臺灣人從日本時代所建立的文化觀與價值觀至此一去不復返,社會信任遭受堪比文化大革命的摧殘……。有的人覺得轉型正義是個很空泛,打高空的詞, 其達成轉型正義最重要的途徑是教育,而...

  • 台灣美術史綱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0 08:19:55
    有 177 人按讚

    報時光今年與尖端出版合作的作品─「年記」,共16本,自1960年至1975年,以「年記」為名,每一年選出當年的30張照片,邀請當年出生的作家創作。

    朋友們持續傳來的閱讀及收藏好評,
    為報時光在歷史資料探勘、轉化的路,
    添了柴火,謝謝大家支持。
    分享給大家「年記」系列,
    由作家吳鈞堯撰寫的推薦。

    過去的時光不會再回來,
    而創作者的影像和文字為我們留下了一些痕跡,
    如果你還不大清楚,一起來了解

    【2021-03-20/聯合報/D3版/聯副.周末書房】

    關於歷史從我說開始

    【吳鈞堯】

    推薦書:1960-1975《年記》系列(尖端出版)

    年記,為年代依序記錄,由報時光與尖端出版聯合企畫,以三十張老照片為引,勾勒舊時代。

    「年記」與「年紀」發音同,實則前者大時代、後者小敘事,但沒有「小」的餵養,時代的「大」何處著床?故而出生年為軸,一九六○到一九七五,十六位作家,依照出生年一字排開,浩浩盪盪成為歷史敘事。

    要出生在一九六五年的李進文書寫一九六五、要歐銀釧寫她的一九六○、讓馮翊綱記他的一九六四,除非他們帶著前世記憶投胎,否則只能發一聲「甚」,其餘無解。

    「年紀」寫「年記」,是一種再認識。著名空間研究學者克瑞斯威爾(Tim Creswell)提到,「當人將意義投注於局部空間,然後以某種方式(命名是一種方式)依附其上,空間就成了地方」,又說,「地方不單只是有待觀察、研究和書寫的事物,地方本身就是我們觀看、研究和書寫方式的一環」。

    時空得進入了,才能成為我們的時空,「認名」跟「命名」猶如「年紀」與「年記」。



    門,在出生年打開,允許我們帶著不同的成長背景與識見,每人派與照片,書寫三十則短文,再從濃縮中找到最緊要的關鍵詞,成為書名。年記系列成為非常「獨斷」的檢索,翻開扉頁,有一段文字精簡自作者的短序,有必要一一條列,因為它們是作者群的有趣註解,巧妙與霸道兼具。

    毆銀釧《年記1960:時光的線條》,「依舊1960,香氣迎面」。

    王淑芬《年記1961:誰在路上走著》,「人類矛盾與兩難,往往是自找的」。

    楊翠《年記1962:一個時代的誕生》,「我與一則史詩級的美麗神話同時誕生」。

    陳輝龍《年記1963:或許,不只三十個短篇》,「關於1963年,差不多要到1973年才知道原來如此」。

    馮翊綱《年記1964:隨人解讀》,「梨園說書先生,將陽世百態述說」。

    李進文《年記1965:捕魚和寫詩之間》,「我出生的那一天,時間最肥」。

    嚴忠政《年記1966:交換日常》,「這一年,我們學習見面,練習摩擦」。

    張萬康《年記1967:時空咖啡廳》,「我倒著生長,愉快的縮小兼重生」。

    顏艾琳《年記1968:走慢的時光》,「據說1968年出生的人,在40歲會遇到改變成人生的重大事件」。

    郝譽翔《年記1969:流動的夢境》,「1969,反抗與純真同在,樂觀與放縱並存,我心深嚮往之」。

    李鼎《年記1970:原來是今日》,「我在50年之後遇見這30張毫無記憶的照片,好似重新檢視了自己過去所有『理所當然』的刪除」。

    洪凌《年記1971:風靡宇宙的復刻版》,「天光破曉,滄青色光暈是萬年後的玄黃洪荒」。

    張哲生《年記1972:記憶裡的前塵》,「令人回味無窮的國語卡通歌曲在25年後,引領我步上了漫漫的懷舊之路」。

    徐國能《年記1973:與童年重逢之地》,「世界暫時失去了顏色和詩,但孕育了未來的無限驚喜」。

    凌性傑《年記1974:飄浮的時光》,「天干地支裡,充滿了時間的暗示」。

    李長青《年記1975:與這個世界》,「這是文學與我一種奇妙的緣分」。



    作家姿態各異,觀點與出手方向,都是他們與世界的接軌。如此「任性」,肇因於歷史的讀與解,本來就沒有統一,甚至標準答案。任性出手,根源於規格的控管,嚴謹更勝防疫。字數最少的顏艾琳、郝譽翔,與最想多說的李鼎,很抱歉,都是七十頁篇幅。後記「這一年有什麼誕生了」,作者比台灣退出聯合國、蔣介石過世、王子麵生產、《八百壯士》首映、台視正式開播更要緊,列在第一順位。嚴謹中自由誕生,看似自在揮灑,對比書名與扉頁文字,實則個性盡現。

    我在其中找到為文風格。

    王淑芬、歐銀釧、顏艾琳抒情為尚,馮翊綱看圖說故事,不乏寫逸演出,洪凌的出場就預示了科幻風。以圖片勾勒筆意的,還能分出兩種,楊翠、張萬康、凌性傑借圖片說自身成長與感受,屬於主觀派;郝譽翔、張哲生系出同門,但客觀許多。陳輝龍寫就許多隱喻的小故事,李鼎則隱喻少、故事多,有一個大宗是散文詩,如李進文、嚴忠政、李長青、張哲生,張哲生偏白話運用、李長青則有意識地把古今詩人入文,這樣的「混搭」徐國能運用徹底,短文、短詩,連七言絕句都用上了。

    凸顯作家個性的時代記錄,沒有總序、代序等「剪綵」儀式,系列訴諸美學要求,「以大面積留白並搭配簡潔的設計感╱內頁採用韓國進口厚磅美術紙╱書衣的設計、圖騰從日常中取材╱以雙色的撞色視覺感,展現時間與空間各自獨立又互相融合的概念」。

    同時,為了避免作家「離圖」太遠,讀者難以跟上,書冊末頁條列照片拍攝年代跟史實記錄,閱讀年記時,讀者可以依照作家書寫,也可以前後對照,找到自己與歷史的軌跡。



    「高二那個夏天,我一口氣讀完四十本金庸小說。沒有按照序號,而是有哪一部就租哪一部。年少讀武俠,我長了另一種滄桑,那是款霸氣,整個江湖都需要我。我到中華商場買了兩把木劍,一長一短,掛在身側,搭上二二一公車,車廂裡的乘客都顫慄,劍是其一、劍眉其二。我很習慣把眉毛皺成『劍眉』,眉心夾緊,尾梢自然跋扈」。

    「人人行囊飽滿,商家的貨品越來越少,大肆採購後,回望中華商場,才警覺,張燈結綵似的海報早已消失,斑駁大樓前,人群密密麻麻,像螞蟻,為了過冬而覓食。隔許多年,才知道,從中華商場搬運出的,是每一個人對它的獨有回憶,那一身斑駁、那一臉灰槁,正是青春的側影」。

    兩則短記不出自於上述作者手筆,而是閱讀「年記1967」,看到老照片,想起我跟中華商場的逢遇。記述於此,是年記系列透過它的規範與客觀,對我發出呼喚。

    出版方把筆交付給十五位作者,讓他們做主,個性化不同的年頭,更有透過他們全境擴散的深意。這幾年《聯合報》分別以時代跟地方,多元思維留住歷史,懷舊之外,還有歷史感的培養,沒有拉滿的弓,就沒有飛揚的箭,無論朝天空向地心、朝悲傷或圖騰,任何一種飛行有目的,也有道長長的氣流。

    「敲時間如竹,聽它走遠、聽它回來。來、去,有時依循五線譜,有時候是枝畫筆,以及原來如此」。

    我寫它們,在自己年記的扉頁上。

    #歐銀釧 #王淑芬 #楊翠 #陳輝龍
    #馮翊綱 #李進文 #嚴忠政 #張萬康
    #顏艾琳 #郝譽翔 #李鼎 #洪凌
    #張哲生 #徐國能 #李長青 #凌性傑
    #年記 #報時光UDNtime #尖端出版

  • 台灣美術史綱 在 Z9 的看板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02 16:19:52
    有 43 人按讚

    第56屆金鐘獎入圍名單

    一、節目獎

    (一)戲劇節目獎

    《天橋上的魔術師》

    《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

    《客家尋味劇場─女孩上場》

    《黑喵知情》

    《飄洋過海來愛你》

    (二)迷你劇集獎

    《大債時代》

    《戒指流浪記》

    《返校》

    《做工的人》

    《預支未來》

    (三)電視電影獎

    《公視人生劇展─人生清理員》

    《主管再見》

    《客家電影院─光的孩子》

    《客家電影院─窩卡》

    《蟾鳴》

    (四)自然科學紀實節目獎

    《台灣的前世今生》

    《地球的孤兒:台灣的精靈》

    《福爾摩沙守謢者》

    《臺灣,風起!》

    (五)人文紀實節目獎

    《不羈─臺灣百年流變與停泊》

    《巷弄裡的吉光片羽》

    《活力新故鄉》

    《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

    《藝術很有事》

    (六)兒童少年節目獎

    《kakudan時光機》

    《Try科學》

    《我家住海邊》

    《神廚賽恩師》

    《酷WAWA》

    (七)生活風格節目獎

    《大雲時堂》

    《台灣好滋味》

    《我又在市場待了一整天》

    《無事 坐巴士》

    《誰來晚餐12》

    (八)綜藝節目獎

    《36題愛上你》

    《Semenay我們的歌》

    《一個都不能少》

    《畫說Lulu》

    《菱格世代DD52》

    (九)益智及實境節目獎

    《今天誰來店》

    《公視主題之夜SHOW》

    《全民星攻略》

    《全明星運動會》

    《阮三个 餐車環島發大財2》

    (十)動畫節目獎

    《布農神話》

    《未來宅急便》

    《吉娃斯愛科學:新同學來了》

    《我的泰山爸爸》

    二、個人獎

    (一)戲劇節目男主角獎

    李奕樵/《天橋上的魔術師》

    施名帥/《黑喵知情》

    唐治平/《我家的美好時光》

    許傑輝/《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

    薛仕凌/《生生世世》

    (二)戲劇節目女主角獎

    李維維/《羅雀高飛》

    孫可芳/《若是一個人》

    孫淑媚/《天橋上的魔術師》

    蔡嘉茵/《客家尋味劇場─女孩上場》

    鍾欣凌/《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

    (三)戲劇節目男配角獎

    Darren【邱凱偉】/《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

    朱軒洋/《天橋上的魔術師》

    林鶴軒/《若是一個人》

    梁正群/《黑喵知情》

    楊銘威/《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

    (四)戲劇節目女配角獎

    黃舒湄/《天橋上的魔術師》

    黃姵嘉/《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

    劉品言/《未來媽媽》

    盧以恩/《天橋上的魔術師》

    簡嫚書/《她們創業的那些鳥事》

    (五)戲劇節目最具潛力新人獎

    李奕樵/《天橋上的魔術師》

    阮秋姮/《飄洋過海來愛你》

    林潔宜/《天橋上的魔術師》

    高倩怡/《客家尋味劇場─女孩上場》

    羅謙紹/《天橋上的魔術師》

    (六)迷你劇集(電視電影)男主角獎

    安原良/《客家電影院─光的孩子》

    李銘順/《做工的人》

    李曆融/《主管再見》

    唐川/《客家電影院─窩卡》

    劉冠廷/《致親愛的孤獨者─小薰》

    (七)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主角獎

    李雪/《致親愛的孤獨者─凱涵》

    林予晞/《戒指流浪記》

    苗可麗/《做工的人》

    徐堰鈴/《客家電影院─光的孩子》

    陸弈靜/《阿嬤的放屁車》

    (八)迷你劇集(電視電影)男配角獎

    張復建【張建陵】/《公視人生劇展─面容》

    陳恩/《主管再見》

    游安順/《做工的人》

    戴立忍/《公視新創電影:訪客》

    薛仕凌/《做工的人》

    (九)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配角獎

    Janet【謝怡芬】/《戒指流浪記》

    小薰【黃瀞怡】/《大債時代》

    方宥心/《做工的人》

    陳又瑄/《公視迷你電影院—家庭式》

    潘麗麗/《大債時代》

    (十)迷你劇集(電視電影)最具潛力新人獎

    王嵐申/《公視學生劇展_爬出棺財板》

    夏朧/《預支未來》

    郭美華/《公視迷你電影院—家庭式》

    游珈瑄/《公視迷你電影院—家庭式》

    黃冠智/《返校》

    (十一)戲劇節目導演獎

    吳宗叡/《客家尋味劇場─女孩上場》

    杜政哲/《若是一個人》

    陳保中、包祥麟/《黑喵知情》

    楊雅喆/《天橋上的魔術師》

    鄧安寧/《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

    (十二)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導演獎

    林亞佑/《主管再見》

    徐麗雯/《客家電影院─光的孩子》

    陳大璞/《公視人生劇展─人生清理員》

    鄭芬芬/《做工的人》

    温晴/《客家電影院─窩卡》

    (十三)非戲劇類節目導演獎

    李立劭/《公視紀實─獨舞者的樂章》

    李鶴壽、林雨禪/《我又在市場待了一整天─島民的自信海味:澎湖北宸市場》

    林琬玉/《文化容顏─建築 秋華 王秋華》

    符昌鋒、王俊雄/《不羈─臺灣百年流變與停泊》

    盧曉筠/《公視紀實─月港蜂雲》

    (十四)非戲劇類節目導播獎

    可樂【吳佩諭】/《菱格世代DD52》

    李麗芳/《第16屆KKBOX風雲榜頒獎典禮》

    周天麟、陳宛婷、林雅萍/《公視主題之夜SHOW》

    陳美而/《BMW M 20/21 aMEI UTOPIA EAST阿妹 台東跨年》

    黃慧娟/公視表演廳 擊樂劇場《泥巴》

    (十五)戲劇節目編劇獎

    張逸寧、吳岱芸、吳宗叡、陳南宏/《客家尋味劇場─女孩上場》

    楊雅喆、蔣友竹、陳虹任、吳季恩/《天橋上的魔術師》

    溫怡惠、林珮瑜、黃元蓓、謝夢遷、鄧安寧、陳慧玲、王文娟/《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

    劉中薇/《未來媽媽》

    謝宗臣、柯尊仁/《黑喵知情》

    (十六)迷你劇集(電視電影)編劇獎

    徐麗雯/《客家電影院─光的孩子》

    馬自明、張可欣、陳定寧、安邦、廖士涵/《大債時代》

    高妙慧、范芷綺、文采/《戒指流浪記》

    鄭仰山、康語妮/《公視人生劇展─人生清理員》

    鄭芬芬、洪茲盈/《做工的人》

    (十七)自然科學及人文紀實節目主持人獎

    白心儀/《地球的孤兒:台灣的精靈》

    米莎【溫尹嫦】/《老派美學的約會》

    舒夢蘭/《福爾摩沙守謢者》

    楊小黎/《在台灣的故事》

    羅亦娌/《巷弄裡的吉光片羽》

    (十八)兒童少年節目主持人獎

    Lan pao【薛紀綱】/《kakudan時光機》

    王伯源、陳瑋薇/《Try科學》

    亞里【廖敏君】/《台灣囝仔讚》

    納豆【林郁智】、史達魯【沈祐謙】、邱凡書、賴冠宇/《神廚賽恩師》

    鍾欣凌、郭彥均/《超級總動員》

    (十九)生活風格節目主持人獎

    大霈【李霈瑜】/《原來是匠紫》

    李四端/《大雲時堂》

    李明璁/《我又在市場待了一整天》

    高怡平/《家庭八點檔轉轉發現愛》

    竇智孔/《台灣第一等》

    (二十)綜藝節目主持人獎

    胡瓜、阿翔/《綜藝大集合》

    唐綺陽、吳姍儒、炎亞綸【吳庚霖】/《36題愛上你》

    馬世芳/《音樂萬萬歲 第4號作品》

    黃子佼/《一個都不能少》

    澎恰恰/《話山話水話玲瓏》

    (二十一)益智及實境節目主持人獎

    吳宗憲、KID【林柏昇】、黃鴻升/《綜藝玩很大》

    徐乃麟、曾國城、張文綺、徐凱希/《天才衝衝衝》

    曾國城/《一字千金─鬥字英雄會》

    曾寶儀/《我們回家吧》

    (二十二)戲劇類節目攝影獎

    古曜華、劉韋昇/《黑喵知情》

    林眾甫/《公視新創電影:訪客》

    陳克勤、高子皓/《天橋上的魔術師》

    蔡旻翰/《公視人生劇展─人生清理員》

    簡佑陶/《愛的廣義相對論─最後一戰》

    (二十三)非戲劇類節目攝影獎

    林俊嵐、Jose Miguel Garcia Sanchez、胡德煒/《客家文藝復興第二季:靚靚六堆》

    高譽展 、巫少強/《上山下海過一夜》

    陳一松、陳相宇、陳昱翔/《福爾摩沙守謢者》

    陳韋翰、王艾如、程紀皓/《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

    麥覺明、余瑞祥/《MIT台灣誌》

    (二十四)戲劇類節目剪輯獎

    江翊寧/《返校》

    李俊宏/《做工的人》

    林劭慈/《公視迷你電影院—家庭式》

    姜叙佩/《公視人生劇展─人生清理員》

    高鳴晟、王瀞巧/《主管再見》

    (二十五)非戲劇類節目剪輯獎

    李立劭/《公視紀實─獨舞者的樂章》

    李鶴壽/《我又在市場待了一整天─島民的自信海味:澎湖北宸市場》

    洪瑞憶、許聰仁/《不羈─臺灣百年流變與停泊》

    許雅婷/《公視紀實—斜坡上的老歌手》

    謝欣志/《公視紀實—為寂寞在唱歌》

    (二十六)聲音設計獎

    王榆鈞、林傳智、葉之聖/《公視新創電影:訪客》

    周泓歷、施鈞耀、高偉晏/《蟾鳴》

    林冠戎、張哲綱、梁忠穎、陳居正、李軒霆/《公視學生劇展_爬出棺財板》

    林耿農/《不羈─臺灣百年流變與停泊》

    楊凱婷、沈志朋/《公視人生劇展─人生清理員》

    (二十七)燈光獎

    李培源/《預支未來》

    陳冠廷/《愛的廣義相對論─最後一戰》

    葉明廣/《天橋上的魔術師》

    謝松銘/《主管再見》

    鍾瓊婷/《返校》

    (二十八)美術設計獎

    王登鈺、余聿、王景賢/《布農神話》

    王誌成、王佳惠、葉智雄、楊喻憲、郭家宥/《天橋上的魔術師》

    郭語彤/《公視迷你電影院—家庭式》

    陳韋中/《公視人生劇展─人生清理員》

    鄭予舜/《公視新創電影:訪客》

    三、節目創新獎

    《不羈─臺灣百年流變與停泊》

    《今天誰來店》

    《全明星運動會》

    《菱格世代DD52》

    《群山之島與不去會死的他們》

    四、特殊貢獻獎

    任立渝先生

  • 台灣美術史綱 在 黃偉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15 12:33:07
    有 4,810 人按讚

    #獨家直擊
    #開箱斯卡羅的府城拍攝場景

    昨天首播的《斯卡羅》第一集大家看了嗎?

    蝶妹坐在矮桌邊,一盞燭火微微搖曳,蝶妹和醫師打了招呼,走出醫館,走向那未知而遼闊的未來。前廳的圓桌、小小的中庭內一棵老樹一口井、內廳的診間和病床,海關醫館就是蝶妹故事的起點。

    今天,偉哲來到 #岸內糖廠影視園區,這裡是拍攝斯卡羅的府城現場,走進磚砌的小南門,映入眼簾的是1860年代的府城街景,藥材行、布莊、茶肆、酒樓,散發著古樸的年代感,而街道走到底右轉,就是蝶妹跟著醫師學英文的海關醫館。

    「整個街景完全是從無到有,連地面都是整地後鋪平的。」擔綱劇中美術的許英光老師今天也在現場,出自他手的每一棟建築、每一塊牌匾旗幟,彷彿穿越了200年的時空,在台南同樣明媚的陽光下,展現著時代的風采。

    岸內糖廠影視園區除了這處清代街景,還有日治時代、民國大稻埕的歷史時代場景區,台南誠摯歡迎影視劇組前來取景拍攝,讓我們成為台灣歷史劇的後盾。

    接下來的一個月,也請大家繼續鎖定斯卡羅這部史詩巨作,一起回到200年前的台灣,回到200年前的台南。

    斯卡羅 SEQALU:Formosa 1867

    ✅看劇資訊
    公視、LineTV:每周六晚上九點首播
    Netflix、myvideo:每日晚上六點上線
    MOD、Hami video:隔週晚上六點上線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