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緯度最低的平原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緯度最低的平原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緯度最低的平原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緯度最低的平原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226的網紅旅行熱炒店Podcast,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回憶未必都是甜的——老家的蔗田、糖業與殖民經濟] 雖然在台北長大,嘉南平原上遍植甘蔗與糖廠冒煙的景象對我來說並不陌生。老家田地位在嘉義縣六腳鄉蒜頭糖廠的原料區裡、鰲鼓線鐵道旁邊,我小時候那塊地幾乎都是種白甘蔗給台糖拿去製糖(小常識:平常拿來吃的是紅甘蔗,拿來製糖的是白甘蔗)。甘蔗田、小火車、糖廠...

  • 台灣緯度最低的平原 在 旅行熱炒店Podcas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2-11 04:24:15
    有 10 人按讚

    [回憶未必都是甜的——老家的蔗田、糖業與殖民經濟]

    雖然在台北長大,嘉南平原上遍植甘蔗與糖廠冒煙的景象對我來說並不陌生。老家田地位在嘉義縣六腳鄉蒜頭糖廠的原料區裡、鰲鼓線鐵道旁邊,我小時候那塊地幾乎都是種白甘蔗給台糖拿去製糖(小常識:平常拿來吃的是紅甘蔗,拿來製糖的是白甘蔗)。甘蔗田、小火車、糖廠、冰棒,對我而言是四個無法分割的美好回憶,對其他很多台灣人大概也是如此,甚至連我的國中國文課本都特別選了一篇《吃冰的滋味》來談這件事(欸這樣寫不就暴露自己年齡了XD)。

    然而,是一直到了最近,在美洲待久了並且藉由旅行加深了對世界歷史的理解,我才意識到一件事情——糖業之所以會是我們成長回憶的一部份,正是因為台灣曾經是被殖民的對象;糖廠與甘蔗的回憶不是只有甜的部分,同時也帶著被殖民者壓榨剝削的哀愁;一根根飽滿鮮綠的甘蔗被送入工廠榨乾,然後以乾癟破碎的樣貌從另一端被擠出,那畫面簡直就是每個殖民地蔗農的寫照。

    ====

    從17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抵台之後,糖一直都是台灣最重要的出口產品之一。殖民者之所以要在殖民地推廣種蔗製糖,原因其實不難理解——歐洲殖民國家大多位於高緯度地區,無法種植甘蔗,而糖一直到20世紀初都還是稀少而昂貴的奢侈品;若能夠利用低緯度殖民的的氣候與廉價勞動力製糖,一方面可以供給國內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外銷賺錢。17世紀的荷蘭人這麼想,19世紀末的日本人更是如此——甲午戰爭前,日本的糖完全仰賴進口,其中8成是高價從台灣購買而來;現在台灣成為日本的一部份,日本馬上可以從蔗糖進口國變成輸出國,於是日本人當然要不遺餘力的把蔗糖變成台灣主要作物。其中最主要推手是當時的台灣總督府殖產局長新渡戶稻造,也就是我曾經在另一篇文章裡介紹過的、北海道大學創校校長威廉克拉克的學生。(前文:一位19世紀美國學者在札幌的日子:麻州大學與北海道大學創校者克拉克的跨文化故事 http://blog.jeromeyang.com/2018/01/19.html)

    殖民經濟最重要的特色,就是生產並非為了農民自身的需求,而是滿足殖民者的系統性安排,並且最終使殖民者得到利益,1910年代之後遍地開花的新式糖廠充分體現了這個精神——家家戶戶種出的甘蔗都不歸自己,採收之後馬上被火車一箱一箱的送入糖廠做成粗糖進而加工外銷,昂貴的糖價使得製糖公司獲得高額利益(1939年,台灣外匯有高達39%來自蔗糖),而這些利益最後當然不是回歸台灣農民,而是進了日本資本家的口袋。專門從我老家田地收集甘蔗的蒜頭糖廠,便是由日企明治製糖在1911年設立。(附帶一提,世界知名的Meiji明治巧克力最早就是由明治製糖製菓部門製造,因此很可能使用了我老家種出來的甘蔗呢。)

    ====

    以糖業殖民台灣的歷史並沒有在1945年結束。一段很有趣的歷史是,大家都知道的台糖公司並不是在台灣成立,而是國民政府1946年(也就是他們壓根兒還不知道三年後就要集體逃難到鬼島的時候)於上海成立,目的是要把日治時期私有的糖廠全部收歸國有,覬覦的當然也是台灣產糖可以獲得的巨額利益。在國民政府剛遷台、窮得要死的1950年,台灣的外匯近80%都是賣糖得來,往後10年也仍然都佔50%以上;然後又因為台糖是國營公司,利潤便可以被政府拿來進行各種利用,因此糖業毫無疑問是當時拯救國家經濟的最大功臣。

    接下來的故事大家就比較熟悉了——台灣從開發中國家晉升為已開發國家,產業不再以農業及農產加工為主,同時蔗糖生產成本升高,進口糖價甚至低於國內自行生產。蒜頭糖廠算是撐到比較後期的,但在2002年也停產了。現在只有雲林虎尾、台南善化兩間糖廠仍然生產蔗糖,兩間工廠加起來生產約5萬噸糖,佔台灣砂糖總需求量60萬噸的8.3%。(不過目前台糖仍然是台灣最大的砂糖生產者,只是原料幾乎都由國外進口。)

    ====

    這次回到台灣,趁著在南部時間較長,去看了老家的田地,也到蒜頭糖廠逛了一圈。剛停產時蒜頭糖廠轉型為文化園區,遊客不少,而且還可以由退休員工擔任的解說員帶領到場內參觀;這次回去時工廠年久失修已經進不去了,遊客也少了許多,幸好我小時候最喜歡的小火車仍在運行中,甚至前瞻計畫裡還有延伸到高鐵嘉義站的計畫;至於老家的田地,旁邊的鰲鼓線鐵道變成自行車道,田地本身則租給別人種一種和甘蔗長得很像、小時候常常認錯的作物:玉米。拜訪的時候已經接近天黑,四周不見任何人影,只見西方彩霞隱約從玉米田的縫隙中透出來。

    甘蔗田、小火車、糖廠的消失(幸好糖廠冰棒還在),過去的我可能會為此感到憤怒,覺得好像童年記憶裡珍貴的一塊被剝奪了;然而長到這個年紀,似乎越來越能對於改變處之淡然。畢竟這些事物的消失,至少說明了這塊土地上的人們,終於擺脫了被殖民者於資本家擺佈的生活。

    推薦影片:《台灣演義2019/01/27:台灣糖的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DSvXokm42s

    #回家旅行
    #sojournerathome

  • 台灣緯度最低的平原 在 張秀華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7-02-08 10:25:28
    有 26 人按讚


    再次提醒,各地「起風轉冷」時間:

    本次冷高壓帶動之寒流南下速度很「快」,配合偏離極區的極地渦旋與地面冷高壓東側溫帶氣旋發展,北風直接由極地帶來冷空氣長驅直下,很快就冷,提醒各地明顯變冷時間:

    -北部、金馬、宜蘭:週三深夜~週四清晨。
    -中部、花蓮、澎湖:週四清晨~週四上午。
    -南部、台東:週四中午~週四傍晚。

    ❗️週四(9日)當晚,嘉義以北就有近10°C低溫。
    ❗️週四(9日)~週日(12日),全台平原、沿海,注意強風。
    ❗️週五(10日)晚~下週一(13日)晨,各地最冷。

    寒流來襲前的寧靜!今天,各地仍然相對溫暖

    (08:00發佈)前幾天受到一波冷高壓南下帶來東北風的影響,各地感覺到「稍冷」,很快地,這一波冷高壓即將東移出海,今天各地受到偏東風影響,溫度會有明顯回升,但寒流即將來襲,持續提醒天氣:

    ❄️再次提醒,各地「起風轉冷」時間:
    本次冷高壓帶動之寒流南下速度很「快」,配合偏離極區的極地渦旋與地面冷高壓東側溫帶氣旋發展,北風直接由極地帶來冷空氣長驅直下,很快就冷,提醒各地明顯變冷時間:
    -北部、金馬、宜蘭:週三深夜~週四清晨。
    -中部、花蓮、澎湖:週四清晨~週四上午。
    -南部、台東:週四中午~週四傍晚。
    ❗️週四(9日)當晚,嘉義以北就有近10°C低溫。
    ❗️週四(9日)~週日(12日),全台平原、沿海,注意強風。
    ❗️週五(10日)晚~下週一(13日)晨,各地最冷。

    ❄️負北極震盪,冷空氣被「鳩佔鵲巢」,只好往南邊移動:
    這一波寒流,起因是因為北極受到北太平洋暖空氣入侵,導致原本在極區的冷空氣,往中緯度移動,配合極地渦旋近期在北極勢力原本就偏弱,受到暖空氣深入影響,極地渦旋變得分佈不均,連帶影響西風噴流的強度與形狀,也就是我們常常聽到的「負北極震盪」。
    從美國NOAA(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的預測顯示,北極震盪指數從二月初開始由正轉負,代表極區冷空氣容易因為西風噴流減弱,而有往低緯度潰流的趨勢。
    但,並不是每一次負北極震盪台灣都會很冷,而是這一次東亞附近,東側有極地渦旋,西側有彎曲的西風噴流,連帶地面系統,合力將極區的冷空氣往台灣附近輸送,寒流,就此報到。
    --
    一位 #天氣小編 很好的朋友說:

    「地球上,所有大氣運動的最終條件,就是讓冷、熱可以混合。」

    我很喜歡這句話,因為以宏觀的概念來看,這就是地球一次很正常的冷、熱交替過程,北極暖了,而我們感受到的,就是寒冬將臨。

    注意保暖,接下來我們會持續提醒,需要的朋友可以多留意,以上囉!
    --
    📱文章同步刊載於臺灣超威的,小編唯一合作APP,歡迎下載:iOS:goo.gl/WGJ0Ap、Android:goo.gl/XOVcpc。

  • 台灣緯度最低的平原 在 微微笑廣播網 (台灣最美的聲音)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7-02-08 09:38:16
    有 29 人按讚


    這一波寒流是有威力的喔 !

    小編分享了 天氣及時預報 的圖文

    賀兵油可不能輕忽囉 !

    保暖工作很重要 ! 很重要 ! 很重要蛤 !

    寒流來襲前的寧靜!今天,各地仍然相對溫暖

    (08:00發佈)前幾天受到一波冷高壓南下帶來東北風的影響,各地感覺到「稍冷」,很快地,這一波冷高壓即將東移出海,今天各地受到偏東風影響,溫度會有明顯回升,但寒流即將來襲,持續提醒天氣:

    ❄️再次提醒,各地「起風轉冷」時間:
    本次冷高壓帶動之寒流南下速度很「快」,配合偏離極區的極地渦旋與地面冷高壓東側溫帶氣旋發展,北風直接由極地帶來冷空氣長驅直下,很快就冷,提醒各地明顯變冷時間:
    -北部、金馬、宜蘭:週三深夜~週四清晨。
    -中部、花蓮、澎湖:週四清晨~週四上午。
    -南部、台東:週四中午~週四傍晚。
    ❗️週四(9日)當晚,嘉義以北就有近10°C低溫。
    ❗️週四(9日)~週日(12日),全台平原、沿海,注意強風。
    ❗️週五(10日)晚~下週一(13日)晨,各地最冷。

    ❄️負北極震盪,冷空氣被「鳩佔鵲巢」,只好往南邊移動:
    這一波寒流,起因是因為北極受到北太平洋暖空氣入侵,導致原本在極區的冷空氣,往中緯度移動,配合極地渦旋近期在北極勢力原本就偏弱,受到暖空氣深入影響,極地渦旋變得分佈不均,連帶影響西風噴流的強度與形狀,也就是我們常常聽到的「負北極震盪」。
    從美國NOAA(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的預測顯示,北極震盪指數從二月初開始由正轉負,代表極區冷空氣容易因為西風噴流減弱,而有往低緯度潰流的趨勢。
    但,並不是每一次負北極震盪台灣都會很冷,而是這一次東亞附近,東側有極地渦旋,西側有彎曲的西風噴流,連帶地面系統,合力將極區的冷空氣往台灣附近輸送,寒流,就此報到。
    --
    一位 #天氣小編 很好的朋友說:

    「地球上,所有大氣運動的最終條件,就是讓冷、熱可以混合。」

    我很喜歡這句話,因為以宏觀的概念來看,這就是地球一次很正常的冷、熱交替過程,北極暖了,而我們感受到的,就是寒冬將臨。

    注意保暖,接下來我們會持續提醒,需要的朋友可以多留意,以上囉!
    --
    📱文章同步刊載於臺灣超威的,小編唯一合作APP,歡迎下載:iOS:goo.gl/WGJ0Ap、Android:goo.gl/XOVcpc。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