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台灣眼鏡蛇特徵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眼鏡蛇特徵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眼鏡蛇特徵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小芋圓辦公室公告🔔🔔🔔 台灣氣候溫暖又潮濕, 適合蛇類繁殖, 每年初夏至秋末, 最常傳出毒蛇咬傷人的意外。 台灣常見的六種毒蛇, 目前均有抗蛇毒血清可治療, 若不慎被咬傷, 應做到「四要、二不」的緊急處置、 並且迅速就醫。 四不- 看-看清毒蛇形狀、大小、顏色等特徵,幫助醫師施打正確的抗蛇...
台灣眼鏡蛇特徵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小芋圓辦公室公告🔔🔔🔔
台灣氣候溫暖又潮濕,
適合蛇類繁殖,
每年初夏至秋末,
最常傳出毒蛇咬傷人的意外。
台灣常見的六種毒蛇,
目前均有抗蛇毒血清可治療,
若不慎被咬傷,
應做到「四要、二不」的緊急處置、
並且迅速就醫。
四不-
看-看清毒蛇形狀、大小、顏色等特徵,幫助醫師施打正確的抗蛇毒血清。若毒蛇已逃逸則無須追趕。
脫-脫去被咬傷肢體戒指、手鐲等束縛物,以免肢體腫脹後拔不起來,甚至導致局部壞死。
包-是指用彈性繃帶或絲襪等具彈性的衣料,從傷口往上一個關節處包紮,每十分鐘應鬆開一至兩分鐘,避免傷部缺血壞死,並將患肢保持低於心臟高度,減少毒液經由淋巴或靜脈回流。
送-盡快送醫治療,如果是在山上不方便就醫處,建議可就近到救護站施打抗蛇毒血清,或是必要時,請求空中支援送下山。
二不-
不切-不要切割傷口,也不要用手去擠壓或以口吸。
不酒-不要喝酒。
較著名的台灣毒蛇有六種:
一、雨傘節:出血性毒,特徵為全身黑寬白窄相間的斑紋。
二、眼鏡蛇:神經性毒,俗名飯匙倩,特徵為受驚嚇時上身仰起,頸部擴張,從背後看似眼鏡。
三、鎖鏈蛇: 出血及神經毒,特徵為背部有暗色或深褐色橢圓形斑紋,有如鎖鍊狀。
四、赤尾青竹絲: 出血性毒,外觀特徵為鮮綠色背部,腹部黃綠色,尾部磚紅色。
五、龜殼花: 出血性毒, 外觀特徵為背部中央有一條較大且呈波浪狀具暗色之暗茶色斑塊。
六、百步蛇:出血性毒,背部兩側有黑邊,深褐色倒三角形斑,左右連成菱形斑。
國內近年來被毒蛇咬傷的人數有下降趨勢,
因此臨床上的確不是每一個急診室醫師
都擅長辨識毒蛇類型,
若不知該去哪家較有毒蛇處置經驗的醫院就醫,
或是自己的判斷和醫師的意見不盡相同時,
二十四小時都可和「毒藥物防治諮詢中心」聯絡,
也可以請中心內的專業人員協助溝通,
力求及時使用正確的抗蛇毒血清來治療。
諮詢中心電話為(02)2871-7121
或(02)28757525轉10
#初夏至秋末
#臺灣六大毒蛇
#看脫包送 #不切不酒
#捍衛原權 #誰雨蓁鋒
台灣眼鏡蛇特徵 在 彭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驚蟄!兩爬出沒注意!】
今天是3月6號,對於我們來說是個特別的日子,因為今天同時也是今年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
在民俗上,驚蟄的意思就是說;當春雷響起時將喚醒蟄伏中的動物;此時寒冬結束春天來臨,氣溫開始逐漸回升。
而許多的動物也在這一陣子結束冬休,慢慢恢復活動力(台灣沒有冷到可以讓動物們冬眠,最多會降低代謝,稱為冬休)。
這也代表著許多的爬蟲類和兩棲類的接著就要開始活動了,也意味著我們有更高的機率會遇到牠們。
再次呼籲,如果在野外遇到蛇類不用太過擔憂,畢竟我們的體型可是人家的好幾倍啊,蛇是更害怕我們的!只要保持距離、繞道而行,牠們便會迅速地離去。
台灣的蛇類是不會主動攻擊人的!
台灣的蛇類是不會主動攻擊人的!
台灣的蛇類是不會主動攻擊人的!
很重要所以要說三遍!
當然,這是建立在沒有人攻擊或伸手要抓牠們的前提下
絕大多數的咬傷案例都是在蛇遭受人類攻擊的時候為了自我防衛而發生的反擊
就連最多人謠傳的中華眼鏡蛇(台灣原生種),就算站起來了也是一邊開褶(展開頸部像飯匙的部分)一邊逃跑,更多時候是連皮褶都沒開就灰溜溜的跑掉了。
如果在室內遇到蛇也勿驚慌,先將空間內的小孩、寵物和行動不便者帶開,也要有人負責注意蛇的動向和特徵,切勿任意驚動牠們,以免招咬傷或使牠們跑到更難進行移除的地方或躲得更深,並盡速通報各地的農業局,
如果是嘉義市附近地區的民眾也可與我們聯絡(直接私訊粉絲專頁),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派人過去處理,感謝各位的配合。
【圖說】中華眼鏡蛇
中華眼鏡蛇(Naja atra),又叫舟山眼鏡蛇。
在台灣蛇類中屬於大個子(最大體長可接近2公尺),頸背部或具有白色環紋、身上或有細環紋。
原生種,具有神經性毒素(有血清),為台灣六大毒蛇之一。
由於被激怒時會將前身昂起、撐開頸部皮褶呈飯匙型而被稱為飯匙倩;且頸背部花紋在撐開後類似眼鏡狀,所以也被稱做為眼鏡蛇。
喜歡吃鼠類,所以常在住宅或農田附近出沒,和臭青公、南蛇、黑眉錦蛇並列為四大家蛇。
台灣眼鏡蛇特徵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蛇毒冷知識】
台灣有6大毒蛇,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了。
其中又分為神經毒和出血毒,這是要怎麼記呢?
其實很簡單,只要是日常生活用品,就是神經毒!(眼鏡、雨傘)
鎖鍊蛇是混合性的 (出血毒+神經毒)
整理如下:(圖片中由左上至右下的排列)
《神經毒》:眼鏡蛇、雨傘節
《出血毒》:青竹絲、龜殼花、百步蛇
《混合性》:鎖鍊蛇
※ 不過一般民眾被蛇咬傷,上面那些,都不用記得,這只是茶餘飯後可以來騙呷騙呷的冷知識,只要記得下面幾個重點:
1. 保持鎮靜:緊張會使得心跳加速,毒性更快發作
2. 記住特徵:如果有看到蛇的樣子,記下來或拍下來
3. 請求救援:打119或112,盡速就醫
4. 患肢要低:被咬的部位請放在比心臟低的位置
5. 解除束縛:肢體上,戒指、手環等請在腫脹前先移除
6. 減少回心:傷口和心臟中間,可施以壓迫性包紮
※ 而根據之前長庚急診的統計資料,其實因為毒蛇咬傷而死亡的比率比你想像的低 (內心OS:人造成蛇的死亡,絕對比被蛇咬而死亡,高上N倍)
長庚急診總共統計169位被毒蛇咬傷病人的研究報告顯示,每年的6月-9月是毒蛇咬傷的高峰期,佔毒蛇咬傷64.4%。
其中絕大多數是四肢被咬傷,手佔43%,腳佔57%。主要被咬傷時間是下午兩點到九點,佔53.9%。
大部份的病人,是因青竹絲咬傷的,佔76.1%;龜殼花次之。其中龜殼花及鎖鍊蛇容易引起出血及急性腎衰竭。雨傘節容易引起呼吸衰竭,須要插管,甚至呼吸器協助呼吸。眼鏡蛇咬傷,容易引起局部傷口皮膚壞死,須要做皮膚移植手術。所有的被毒蛇咬傷者全部存活,並「沒有」死亡報告。
【自己的經驗談】
爬山算一算也有10個年頭了,平常打草驚蛇是一定會做的,這10年間,只有三次和蛇的近距離接觸。(2公尺以內)
第一次是在南投山區,走在竹林中,突然帽子「叭」的一聲,有東西掉在上面,用登山杖直接把大盤帽撥掉,結果是一條青蛇失足掉下來。
第二次是在五分山步道,正拿著相機在到處拍照時,突然步道中間立起一隻眼鏡蛇!當下馬上撐起雨傘擋在中間,對看了10秒吧?(那10秒過得像10分鐘一樣),牠才悠閒地滑到一旁的水溝,消失了身影。
第三次則是在聖母國家步道,在溪邊和太太開心地吃著中餐,突然有一隻青蛙從小瀑布上一躍而下,直直往我們衝過來,還沒回神過來,後面就一條青竹絲也飛了過來,就在我們旁邊吃起了中餐!(我們當然就先閃了)
其實蛇還頗怕人的,只要不故意招惹牠,其實完全沒有理由咬我們,不要小時候什麼孫叔敖殺蛇的故事看一看,在野外看到蛇就殺紅了眼呀!
【延伸閱讀】
PTT的八卦版數年前有一篇好文,也提供給大家看看
『你所不知道的台灣六大毒蛇真面目』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09759747.A.6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