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百大品牌的故事銷售量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百大品牌的故事銷售量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百大品牌的故事銷售量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百大品牌的故事銷售量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0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香港最新【當言論自由成為祭品——26年《蘋果日報》在港關上最後一盞燈】 「假如夏娃當初不是咬了蘋果一口,世上就沒有罪惡,也沒有是非,當然也不會有新聞。」這是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於1995年、香港主權移交前夕,向媒體述說的辦報理念。當時豪氣干雲的黎智英如今已在獄中,而咤吒香江26年的《蘋果日報》...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8萬的網紅台灣1001個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灣銷售量前三名的保濕原液, 竟然是兩位台大化工所博士生, 所研發的,實驗室有八個同學, 集資兩千四百塊, 做出了第一瓶的保溼原液, 而這個學生的自創品牌, 還熱賣到新加坡跟馬來西亞。 ■台灣1001個故事 說不完的故事 每周日晚間9點,請鎖定東森新聞【台灣1001個故事】唷! 更多精彩內容鎖...

  • 台灣百大品牌的故事銷售量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23 23:42:03
    有 10,306 人按讚

    #香港最新【當言論自由成為祭品——26年《蘋果日報》在港關上最後一盞燈】

    「假如夏娃當初不是咬了蘋果一口,世上就沒有罪惡,也沒有是非,當然也不會有新聞。」這是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於1995年、香港主權移交前夕,向媒體述說的辦報理念。當時豪氣干雲的黎智英如今已在獄中,而咤吒香江26年的《蘋果日報》,這份親民主派大報,6月24日正式在政治的打壓下停刊。

    內部員工表示,24日凌晨12時後,讀者無法再瀏覽網站內容,將留下一句停刊通知。23日晚上11時,許多讀者將車子停滿在壹傳媒大樓外周邊,聚集的人群以手機的燈光來送別《蘋果日報》。而最後一刊《蘋果》的頭版標題大字寫著「港人雨中痛別,我哋撐蘋果 (我們撐蘋果)」。

    ■香港言論與新聞自由快速萎縮,親自由和民主派媒體首當其衝

    黎智英成立的壹傳媒(Next Media Group)(編按:2015年10月更名為Next Digital Limited),在1990年3月發行雜誌《壹週刊》,在1995年6月20日創立《蘋果日報》,成為香港最暢銷的中文報紙之一,在香港單日最高銷售量有50多萬份。高峰時期在2012年,集團合計約有5,000多名員工。當時它以全港首創的全彩色報紙印刷出版,打著「每日一蘋果,冇人呃到我(沒人能騙我)」的旗號,以大眾化、通俗的語言特色,配以搶眼、煽動的標題,快速拿下香港主流報紙的地位。近年因為黎智英的反共及自由立場,成為香港少數敢於批判北京和港府,同時也鮮明地支持香港反修例運動(台灣稱反送中運動)的傳統媒體 。

    香港媒體近年的言論自由快速萎縮,不少做調查性與深度報導的媒體首當其衝。

    《報導者》曾採訪前《明報》總編輯劉進圖,這位長期在香港做調查報導的新聞老將,2014年2月26日在港島遭2名歹徒重砍6刀,當時《明報》頭版的報頭和標題套黑,說那是「香港最黑暗的一天」。劉進圖回憶,2003年後,港媒受到的政治壓力愈來愈大,「2003~2013這10年間,媒體首當其衝⋯⋯一旦你批評北京,批評特區政府,中資機構,例如中國銀行就不在你的媒體投放廣告⋯⋯再後來華資的機構、國際的機構,如果它是重視大陸市場的,它也會迴避在北京批評的媒體投放廣告。」

    近年立場親自由派與民主派的媒體,大量流失了廣告。其中香港《蘋果日報》每年投放大量資源報導六四周年、七一遊行等議題,也因而流失了紙本的廣告主,於是轉而在數位上爭取付費讀者。國際媒體關注港媒光譜的變化,2019年《紐約時報》採訪黎智英,當時以「香港媒體大亨黎智英(Jimmy Lai),一個有良心的攪局者」(A Hong Kong ‘Troublemaker’ With a Clean Conscience)來形容他,而當時受訪的黎智英說,廣告主的離開使得《蘋果》每年損失約4,400萬美元(約12億新台幣)的營收。

    根據壹傳媒的財報,2011年至2014年財政年度,壹傳媒每年收入超過30億元港幣(約108億新台幣),但2016年後連續5個財政年度,累計虧損19.5億元港幣(約70億新台幣)。而《蘋果日報》的銷售量從最高峰的50幾萬份,到2020年不到10萬份;員工也從5,000多人的高峰,降至2020年9月30日約有2,000位左右的員工(其中香港1,228位,台灣866位),現在員工不多於800人。

    雖然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開啟後,蘋果日報網站仍是港人追看的主流即時新聞平台,但同時,中國官媒開始鎖定並批判黎智英與他的媒體,《環球時報》就形容他是「大漢奸」、「亂港頭目」、「賣國者」、「被中國歷史唾棄者」。

    2020年的5月29日,黎智英曾投書《紐約時報》,文章標題〈我的推文能威脅國家安全嗎?〉(Do My Tweets Really Threaten China’s National Security?),強調港版《國安法》將終結港人的言論自由,只能說中國政府容忍的話。

    ■港版《國安法》以勾結境外勢力罪名,搜索《蘋果》編輯室並凍結資金

    就在港版《國安法》於2020年6月30日落地後,8月港警派出上百人警力,對香港《蘋果日報》報館進行大搜查,並援引港版《國安法》下第29條罪行「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拘捕73歲的黎智英;2021年5月,香港保安局凍結黎智英持有的壹傳媒股份,以及黎智英所擁有的3間私人公司於當地銀行賬戶內的財產。

    上週三(6月17日),港警第二度封鎖蘋果大樓,再次以「勾結境外勢力」罪名,拘捕包括行政總裁張劍虹、總編輯羅偉光、副社長陳沛敏等5名高層,保安局也在同日凍結壹傳媒集團旗下3間關聯公司、共1,800萬港幣的資產,港蘋即時陷入財政危機,管理層一度向保安局申請解凍銀行資金未果,沒有足夠金錢繼續營運下去。

    此外,大量蘋果員工即日辭職,旗下網路平台在今(23)日正式宣告停止營運後,蘋果網站裡的各個頻道,包括《壹週刊》、《果籽》等品牌,在Facebook粉專留下告別聲明,內部人員表示,網站內容將在24日凌晨起全數被移除。但在最後一夜,《蘋果日報》仍堅持印刷出最後一份紙本,數量高違100萬份。

    6月18日在香港股市中停牌交易的壹傳媒,在《蘋果日報》停刊後,復牌機會減低。根據《香港01》的報導,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規則》的規定,若主板上市的公司未能維持足夠的業務運作或資產,港交所便可根據指引決定是否能將其停牌或除牌;若主板公司因業務運作或資產問題而致連續停牌18個月,港交所可取消該公司的上市地位。有分析指出,在失去主要業務後,壹傳媒可能因業務或資金問題,遭港交所取消上市地位,又或因停牌超過18個月,而被取消上市地位。

    ■記者、讀者的哀悼,香港報界生態不再多元化

    「很心痛、很傷心,這幾乎是香港唯一一份,敢於向政府對抗、為群眾發聲的報紙。」朱小姐是蘋果達20年忠實讀者,自倒閉危機消息傳出後,市面捲起數次的搶購潮,她每次都排隊買下一份紙本以示支持。

    在《蘋果日報》港聞組工作逾10年的資深記者朗峰(化名)表示,觀察到其他業界同行,在2014年雨傘運動、及在2017年6月立法會議員因宣誓風波被褫奪議員資格後,不少報紙都減少人手、或減少篇幅報導示威或抗議的新聞。他以悼念1989年天安門廣場死難者、每年的六四燭光晚會作為例子,「蘋果是願意投放全公司人手和資源去做。由事前的人物訪問,到當天動員及部署等都報導,也到現場朴咪(現場訪問)不同年齡層及職業的市民。」

    「以前公司與某些財團或地產商關係密切,不能報導它們的壞新聞,也禁止做反送中抗爭的周年回顧報導,」在去年8月大搜捕後才轉職至《蘋果》的記者心怡(化名)則透露,以前在親建制派的報社工作,經常要「掩埋良心」報導有利政權的論述,而且在反送中運動一周年後,只要是觸碰到「年輕人問題」,即便是軟性角度如「失業浪潮」也成了議題禁忌。她亦強調,針對一些批評香港警方的議題,建制媒體只允許固定同事處理,並大幅縮短文章篇幅,未能讓讀者了解事情的全貌。

    「但在《蘋果》,只要你能向上司解釋到故事題目,你都可以做。」她預估到,《蘋果日報》倒閉後,最後一間親民主派的媒體倒下,第四權報導異見、監察及批評政府的空間將愈來愈少。另外,據她收到的行內消息指,不少建制媒體高層即將禁止聘請從《蘋果日報》離職的記者,意圖進一步扼殺記者的生存空間。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院講師梁麗娟表示,《蘋果》正式關閉,意味著最香港會失去一份最敢言的報紙,「因為目前看來,它對政權及北京政府來說,最民主及最具批判性的聲音,」她強調,這一份異議報紙的象徵式死亡,亦預示著香港報界生態不再多元化,「特別是蘋果日報本來的讀者群廣大,代表大多數市民的不同聲音。」

    ■香港新聞自由指數創調查以來8年新低

    香港記者協會在今年5月公布的「新聞自由指數」顯示,新聞從業員對香港新聞自由的評分下跌,創調查以來的8年新低。港版《國安法》在2020年6月30日訂立和實施後,警方持續搜查新聞機構,也讓新聞採訪工作寸步難行。

    《蘋果日報》在1995年的創刊社論〈我們屬於香港〉中,有幾段是這麼寫的:

    「我們要辦的是一份香港人的報紙。

    尚有兩年香港的政權便要移交了,在這個時候辦報,不怕九七後情況有變嗎?我們怕。但我們不願意被恐懼所威嚇。我們更不願意被悲觀所蒙蔽。我們要積極樂觀地面對未來,因為我們是香港人!

    在世界的資訊走廊上,香港雖然只是斗室一個,但我們清明通透,時刻與整個世界資訊交流:每一分、每一秒都受到世界傳媒注視、受世界輿論監察。在舉世眾目睽睽之下,誰敢貿然對香港胡作非為?

    我們有緊扣世界脈搏的靈通資訊網絡,優良的自由法治傳統,無數世界級的人才⋯⋯我們對中國和世界貿易發揮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權衡利害,中國能不讓我們有一個自由充裕的生存空間?」

    在下了連場暴雨後的晚上,《蘋果日報》在香港關上最後一盞燈。被關閉的命運,映照26年前的創刊詞,難免令人感傷。中共與港府連番打壓香港的新聞自由,有良心的媒體與新聞人已難有棲身之所。(文/李雪莉、金蕊;攝影/陳朗熹)

    ★閱讀並分享報導完整版:https://bit.ly/3d8ZMmw

    #香港蘋果日報 #港蘋 #壹週刊 #壹傳媒 #停刊 #香港 #民主派 #中共 #港府 #新聞自由 #港版國安法 #AppleDaily #HongKong #我哋撐蘋果 #最後一夜

    ★事實從未如此重要,記錄關鍵時刻,#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 台灣百大品牌的故事銷售量 在 陳泰源-專任約房仲的斜槓人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8-11 21:44:53
    有 14 人按讚

    200811出書也是一種投資@文/陳泰源

    【前言】

    早期作家出書確實可以靠賣書賺錢,現在如果單單只靠版稅維生保證會餓死。但我仍鼓勵大家出書,因為從「投資」的角度,出書所獲得的效益遠超乎你的想像。

    【當初怎麼會想出書?】

    我從小並不愛讀書,作文分數也沒特別優秀,坦白說,我沒想過有一天我會當上作家。

    學生時期,我有寫日記的習慣,做房仲後,我把寫日記轉換成「案件檢討」,無論租或售,失敗還是成交,只要有值得改進或者可以做得更好的感想,我就把它記錄起來,就這樣在無壓力的心態下一寫就是5年多,直到有一天……。

    某次的聚會中,「包租公律師」蔡志雄(二哥)鼓勵我出書,認為我應該要把過去寫的文章重新整理、累積成冊。想想自己沒有經驗,雖然被講到心裡癢癢的卻也數度懷疑自己:我真的夠格嗎?……管它的,既然我本來就已經有足夠的文章量,根本就不需要「從無生有」,那就試看看吧!

    【投稿,選擇出版社的過程】

    我把書的內容整理好之後,投稿到許多家出版社,有一些出版社擺明要我自費,有一些願意跟我各負擔一半的費用,有的則是覺得我的文筆「有待加強」,過程中讓我數度受到打擊,有點患得患失,還好在朋友們的鼓勵下讓我有持續找尋伯樂的動力。

    終於,有兩家出版社願意幫我免費出書:

    S出版社:名聲響亮,是絕大多數的作家優先考量的品牌,朋友們聽到S與M兩家出版社時,幾乎都要我選S,但我後來沒有考慮,原因是S品牌旗下作家太多,行銷資源會被稀釋,加上我又是菜鳥作家肯定不會備受照顧,而且S的窗口表示,賣書本來就是靠作家自媒體去努力行銷。

    另外關於我寫的內容,S的想法是直接「複製貼上」,並表示既然是寫給房仲業務員看的書,書名就直接從「自身」角度切入叫《房仲達人的千萬業務秘技》之類的吧!還說,工具書若能賣到3000~4000本左右,已是很了不起的成績了!

    M出版社:旗下作家們的專長幾乎都是以投資股票、基金為主,房地產領域似乎沒有?另外,M的行銷團隊給了我不錯的idea,建議我把買、賣雙方以及房東、房客這四個角色「分別該注意什麼?」補充進去,讓它成為「不只是房仲才需要看的書」。

    包含書的命名《一眼看穿房仲賣屋手法●讓房仲為你賣命》也是從「消費者」的立場思考,過程中也花錢為書名做過民調。另外,M出版社還有月刊銷售於各大通路(例如便利商店),也能順便幫高調我的書。

    經上述比較與考量之後,我決定選擇《Money錢》。

    【出書所帶來的好處與延伸效應】

    當今網紅風氣盛行!但你知道嗎?就算Youtuber也無法僅靠「百萬點閱率」溫飽,就跟作家無法靠賣書的版稅賺大錢一樣,但卻都可以藉此延伸許多超乎你預期的效應,以作家來說……↓

    版稅:每賣1本書作者約賺30塊錢,實質所得縱然很勉強,卻也不無小補。

    伴手禮:以前還很菜時,接到客戶的邀約我總是厚臉皮兩手空空去,近年有些歷練後,每次的拜訪,沒帶東西開始覺得好像失禮了,卻也傷腦筋不曉得該準備什麼才好?

    自從出書以後再也不用煩惱,花錢買自己的書送人,不僅可以替自己增加銷售量,對客戶而言不僅加深印象,也能提升自己在客戶心目中的專業形象。

    演講邀約:因為我是以「個人」名義而非「公司」出書,所以縱然當時我在「台灣房屋」仍然有許多不同品牌房仲公司(住商、中信、21世紀)的演講邀約(當然也不僅只有房地產相關產業的邀約)。除了有演講費可以賺還可以順便賣書,而在演講的過程中,除了累積自己的演講功力外,每次與觀眾的交流也都讓我又有新的啟發。

    上廣播與電視節目:過去我只是一名時常接受記者訪問的「新聞咖」,出書後開始有了上廣播電台的機會,例如:夏林姐、羅際夫(基金姐夫)的邀約。也感謝掛名推薦、時任東森財經台節目製作處總監(隋)安德哥的牽線,讓我一度時常成為上談話性節目的受邀來賓,這些都是額外的知名度提升與通告費收入。

    文筆大進化:不說大家肯定不知道,我人生第一本書的內容其實有被時任M副總編輯「潤飾過」,因此書中的文筆風格已不全然出自於我。這讓我想起投稿各家出版社時,有些窗口「很婉轉」地說我還差那麼一點點,原來「那一點點」指的就是文筆功力。

    後來我做了一件事,我特地花時間將書裡的每一篇文章從頭到尾重新打字一遍,才發現原來我有待加強的地方究竟在哪裡,也才意識到過往我寫文章有個愛重複使用同義詞的毛病,漸漸修正後,我寫的文章廢話、贅詞變少了,這樣的進步讓我感到非常開心!

    客戶出現:最經典的故事莫過於佼哥(黃子佼),當時佼哥主持一個益智節目叫《R U Game 大家一起來 2.0》,其中一集的來賓鎖定「剛出新書的作家」,而二哥(蔡志雄)接到通告後詢問得知還有多的名額於是推薦了我,就這樣因緣際會下認識了佼哥。

    謝謝佼哥願意給努力的年輕人機會,不僅透過我買到房子,也將之前住的房子委託我賣掉,光是這2筆一買一賣的服務費,大幅加快了我還債的腳步。再次感謝佼哥與二哥,您們都是我生命中的大貴人!

    【結語】

    出書是許多人的夢想之一,但築夢必須踏實,絕對不能因此影響生活品質甚至負債,在糧草足夠的前提下追求夢想才是值得被鼓勵的事。畢竟現在的生態已不可能靠賣書維生,而在文章累積的過程中不僅得消耗大量精神,也要捨棄許多工作機會、運動健身、與家人陪伴的寶貴時間。

    可是當你完成這嘔心瀝血之作時,如同懷胎十個月終於生下寶寶的母親們一樣內心無比感動,成就感無法言喻,快樂也能維持特別久,更是常人這輩子未必體驗過的經歷!

    然而,隨著人類的閱讀習慣改變,紙本弱化已是不可逆的趨勢,但若要做到「深度閱讀」,紙本地位依舊無法被取代,縱然書市已是夕陽產業,但需求永遠存在,何況,對現代作家而言,出書的重點已非只有賣書,而在其他的延伸效益。

    最後,我只想藉此呼籲,現在書市不景氣,作家寫書很辛苦,賣你1本才賺30元,所以,拜託!千萬別叫作家送你書,這讓作家們聽到時內心可是會翻白眼給你看的喔!

    部落格網址→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20/08/200811.html

  • 台灣百大品牌的故事銷售量 在 李昆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0-18 22:19:19
    有 3,295 人按讚

    我曾經在一日內失去了一切,但我也在三年內又回歸到當年的巔峰,甚至接下來只會更好。

    所以我一直不覺得自己需要上逆境領導的課程。因為我自己就是活生生的成功案例。

    但我很好奇自己是怎麼辦到的,我到底是有哪些好的習慣讓我的心智變堅強,認為自己永遠可以克服困難?

    而我在商周學院找到了答案,解析了我自己。
    ===========

    我們學員上商周的CEO學院其實是需要每天晚上都要交功課的,第一天晚上的功課是寫下自己的英雄旅程,因為每個成功人士的人生背後都有令人動容的故事。於是我回到飯店時,仔細回想我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想像如果有導演要拍我的自傳的話,會有哪些是值得停留的逆境片段。

    於是我寫下了第一階段的主題是:啟蒙(22歲),原本機械系博士班的我隨著教授去美國轉系,於是我必需在一年內考上化工系博士班(要把大學四年加碩士班二年的課在一年內搞懂),否則就是回澳洲。 所以那一年每天苦讀十幾個小時的我還真的通過博士班考試並且在三年後再拿到博士學位。 這算是我人生的第一個逆境,而這個經歷也是我之後人生的重要養份。

    人生段落二:嘗試(27歲),我嘗試著做台灣加油隊,擁有滿滿的熱情,做了一萬件台灣加油隊服免費送團員到世界各地為台灣運動選手加油,做了不滿二年就因無法找到商業模式而結束

    人生段落3:天真圓夢(29歲),蓋了Booking漫畫店,虧損了連續七年。

    人生段落4:臨危受命(30歲),接下小啦家族那負債累累的爛攤子

    人生段落5:深蹲(31歲),想要上架歐洲通路卻發現門檻超高,於是激發自己的好勝心,想說連化工博士都可以拿到了,怎麼可能搞不定PIF

    人生段落6:跨越門檻(33歲),只靠著自己跟業務和研發三人深蹲研究三年,終於把PIF搞定,成為台灣第一個上架歐洲通路的保養品牌。

    人生段落7:探索電商模式,當時還不知道怎麼使用fb粉專,公司也還沒有官網

    人生段落8:搞懂電商模式,原來只要腦闆敷面膜跳傘就能引進大量流量進官網,接管公司第五年後才終於讓公司獲利並且把之前的負債還清。

    人生段落9:平穩(36歲),當年只要google search 面膜這個關鍵字,我們的品牌是世界排名第一, Booking書店也可以只靠著賣面膜就轉虧為盈。

    人生段落10:試煉(38歲),到底是要做細水長流的良心生意還是賺快錢的低成本商業風格,我們面臨了決擇。

    人生段落11:進逼虎穴(39歲),理念不合,分家失去工廠,失去了花了十年建立優化的上千坪工廠。

    人生段落12:谷底苦難折磿(40歲),決心重新創品牌名,但為了讓新品牌更清晰,先自砍低成本的產品(80%的sku),故意讓業績下滑只剩二成,並且在財務最慘的時刻,同時投資品牌廣告跟投資新工廠二頭燒。 蓋了一個比資本額高二倍多的新工廠,新研發中心跟新物流中心,負債金額來到了人生最巔峰。

    人生段落13:回歸之路(42歲),提提研網路聲量重回台灣第一(實體通路銷售量第三),新基地取得使用執照。

    我寫完自己的人生段落後,其實淚就流了下來,原來我的頭髮是這樣變白的。

    原來我遇到的逆境不只一次,原來我讀博士班的逆境是我日後上架歐洲貴婦百貨的養份。原來我們在歐洲被藥妝通路跟百貨公司刁難的逆境讓我們的團隊學會如何扎扎實實的做好一個真正有效又安全的保養品。

    原來是我們從法國人身上學到了做保養品的嚴謹跟專業,讓我們找到了自我認同,在面臨選擇時,我們選擇了比較艱難的路線。 因為我內心的信念是:「選擇決定了命運。而存在的意義,在於創造歷史。」

    原來我在三年前分家並沒有失去一切,我失去了工廠跟品牌,但我的精英團隊卻選擇跟著我一起去創造歷史。

    原來是因為我擁有了他們,我才會這麼的有信心,敢把自己的全部身家都投進去,因為我知道,擁有了這麼棒的團隊,要東山再起並不難。

    這是一門很療癒的課程,我不只得到了療癒,心中的很多結也因此而解開。

    而我的人生故事也讓我得到了班上的「逆境王」頭銜

  • 台灣百大品牌的故事銷售量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6-08-10 15:20:15

    台灣銷售量前三名的保濕原液,
    竟然是兩位台大化工所博士生,
    所研發的,實驗室有八個同學,
    集資兩千四百塊,
    做出了第一瓶的保溼原液,
    而這個學生的自創品牌,
    還熱賣到新加坡跟馬來西亞。

    ■台灣1001個故事 說不完的故事
    每周日晚間9點,請鎖定東森新聞【台灣1001個故事】唷!

    更多精彩內容鎖定《台灣1001個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user/ettvtaiwan1001

  • 台灣百大品牌的故事銷售量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6-08-10 15:20:10

    ☞海拔800多公尺露營區 濃濃托斯卡尼浪漫
    在南投埔里的山上有一座,
    視野漂亮環境舒適的露營區,
    營區主人是埔里鎮一對牙醫夫婦,
    當初是因為醫師娘喜歡山,
    先生就買了一座山送給妻子,
    並且花了八年的時間來整地。
    還在廚房蓋了一個大爐灶

    ☞台南家庭手工冰棒 用真材實料 做清涼一夏
    在台南有一家40年冰棒老店,
    賣的冰棒都是用真材實料,
    不添加任何的人工色素跟香料,
    第二代老闆娘帶領著第三代,
    全家攜手同心來打拚。
    光是一個夏天可賣超過20萬枝冰!

    ☞韭菜醬麵 隱身巷弄 人潮絡繹不絕
    台北菜市場裡有一間麵店,
    這間麵店從爺爺在路邊,
    擺路邊攤開始賣起,
    現在都傳承到第三代孫子,
    從麵到湯頭到小菜,
    全部都是俗又大碗,
    很多消費者天天報到!

    ☞台大化工博士2400元創業 締造逾九億營收
    台灣銷售量前三名的保濕原液,
    竟然是兩位台大化工所博士生,
    所研發的,實驗室有八個同學,
    集資兩千四百塊,
    做出了第一瓶的保溼原液,
    而這個學生的自創品牌,
    還熱賣到新加坡跟馬來西亞。

    ■台灣1001個故事 說不完的故事
    每周日晚間9點,請鎖定東森新聞【台灣1001個故事】唷!

    更多精彩內容鎖定《台灣1001個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user/ettvtaiwan1001

  • 台灣百大品牌的故事銷售量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3-07-22 18:56:30

    高溫炎熱,皮膚的保濕更顯得重要,您知道嗎?在台灣銷售量前三名的保濕原液,竟然是兩位大男生研發出來的!這兩個男生都是台大化工所的博士生,八年前,實驗室八個同學一共集資兩千四百塊,做出了第一瓶保溼原液,經過學弟妹試用大受好評,之後就靠著口碑、以及一台送貨腳踏車,短短三年就賺了一百萬,現在八個年頭過去了,這個學生自創品牌,已經成為年營收九億的大企業,而保濕配方從學生時代到現在都沒有變,兩個男生的產品也成為美妝通路上最夯的品牌,甚至熱賣到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呢。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