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台灣特種部隊報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特種部隊報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特種部隊報名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重要新聞:海軍演訓feat.美國海軍陸戰隊】 . 新聞指出:「海軍司令部證實,美國海軍陸戰隊應我軍邀請抵台,9日起連續四周,將在高雄左營軍區教授海軍陸戰隊、兩棲特勤中隊有關突擊舟、快艇滲透作戰課程。這是我國與美軍等盟國軍事互動因新冠肺炎疫情管制中斷七、八個月後,恢復運作的首例,預料美軍各項在台小部...
台灣特種部隊報名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重要新聞:海軍演訓feat.美國海軍陸戰隊】
.
新聞指出:「海軍司令部證實,美國海軍陸戰隊應我軍邀請抵台,9日起連續四周,將在高雄左營軍區教授海軍陸戰隊、兩棲特勤中隊有關突擊舟、快艇滲透作戰課程。這是我國與美軍等盟國軍事互動因新冠肺炎疫情管制中斷七、八個月後,恢復運作的首例,預料美軍各項在台小部隊操演可望據此模式漸次恢復舉行。海軍司令部表示,此案屬例行性的台美軍事交流合作訓練,希望透過美方機動輔訓小組經驗交流,提升海軍陸戰隊小艇作戰能力;美軍輔訓小組教官均遵照衛福部防疫政策規定,抵台已先至防疫旅館進行14天檢疫。」
.
新聞出處:https://pse.is/38xezn
.
轉這則新聞是想要提醒大家:當我們看到有政客講說什麼「美軍不會來」、台灣不要刺激中國,現在又有退休外交人員講說「民進黨這樣貿然公布,就是在給自己壯膽,暗夜吹口哨,不僅造成美國的困擾,也讓兩岸關係走上更險的地步。」這些就是欺負一般人不懂而亂講的。
.
提醒大家一下,在外交方面任何「公開」的事情,一定都是經過雙方同意才能公布。過去我們有太多的事情都是只能做不能說,現在一一地正常化:既可以做也可以說。我們期待這樣的事情愈來愈多。
.
另外就是我們可以期待一下,目前美國新任國防部長最熱門的人選:Michèle Flournoy。如果是她的話,肯定有一個強調自己是大國的國家要傷腦筋。
.
補充:國軍目前在台灣本土與各國進行的軍事合作或交流,人數最大宗的是新加坡「星光部隊」,其次則是每年固定在漢光演習兵推抵台的美軍觀摩團,此外就是美軍小部隊合作演訓,包括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與美國陸軍綠扁帽特種部隊在谷關山區每年固定舉行「互動操演」(Balance Taper);陸軍兩棲營、海軍陸戰隊偵搜中隊與美國海豹部隊分隊,每年在澎湖水域舉行「閃光操演」(Flash Taper)等。但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目前都處於暫停中。
.
更新:美國國防部發言人薩波11日稱,有關美軍陸戰在台授課的報導「不準確」,強調美國維持「一中」政策和遵守《台灣關係法》及「六項保證」。
海軍則回應說:「為維持區域和平穩定,台美軍事安全合作交流均維持正常進行,惟有關個案內容,本軍不予置評。」
https://www.storm.mg/article/3196897
.
🎫 觀測站工作坊報名:https://pse.is/397cy5
✨ 贊助觀測站:https://ustaiwanwatch.soci.vip/
🎙 觀測站podcast:https://ustw-spiceup.soci.vip/
台灣特種部隊報名 在 新‧二七部隊 軍事雜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二戰時期各國對本土防衛的民防訓練,好好看一下,不要被媒體和其他人人云亦云
大英帝國的堅持 家鄉防衛志願軍
這幾天因為某些政治人物的全民國防與全民皆兵論,在台灣造成熱議,無論對軍事是否了解研究的人都在關心與討論,這其實是一件好事,但戰爭並不像電影或新聞鼓吹的那麼美好,戰爭無論勝負,造成的是伏屍百萬,流血漂鹵。
先前講過德國在戰爭末期的民兵部隊國民突擊隊,這也算是當時的”全民國防”。
https://reurl.cc/2gQyjr
而德國的對手英國,在1940年於歐陸全面潰敗,也面臨了德國渡海入侵的危機。為抵抗德國登陸,英國在本土也設置了許多防衛計畫,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英國在二戰期間成立的家鄉防衛志願軍,總人數約有160萬人。
家鄉防衛志願軍(Local Defence Volunteers,簡稱LDV),是英國在二戰中成立的武裝民兵組織,負責在德軍登陸英國後,充當拖延德軍速度、替英軍主力部隊爭取時間的防禦部隊。LDV由未滿18歲和超過41歲,以及在非熟練技工、礦工、造船廠工人等”必要職業(Reserved occupation)”的英國人所組成。
除了負責充當肉盾拖延德軍外,LDV也要負擔後方治安任務,比如保護通訊設施、橋梁和工廠等,也要防衛德國傘兵或間諜的突襲。而LDV更重要的任務是在德軍一但登陸後,要負擔維持秩序,避免恐慌在平民中擴散或影響軍隊執行軍務,必要時必須透過強制手段維持士氣跟秩序(意思應該很清楚了)
LDV參考於第一次大戰時期英國在1914年9月建立的”志願兵培訓團(Volunteer Training Corps)”,但兩者有很大的不同,培訓團並不進行實際戰鬥,而是在英國本土培訓年輕士兵,與必須接觸實戰的LDV有根本性的不同。
但LDV的成立並不是像培訓團那樣順遂,反而有些戲劇化,也與政治利益有關。
二戰剛爆發時,一些敏銳的英國政治人物就開始擔心德國登陸,邱吉爾在1939年10月8日寫給樞密院的信中就曾經提到希望組建一支由50萬名40歲以上男子組成的本土警衛隊。但大多數的政府及軍方人士仍充滿樂觀,認為德國沒有登陸英國的實力,因此從未重視過這些議題。
而LDV的構想最早來自於參加過西班牙內戰的老兵溫特林漢姆上尉(Tom Wintringham),自西班牙歸國後,他寫了幾本書討論未來戰爭的趨勢,其中就有談到游擊戰以及本土防衛等重要性,但跟邱吉爾一樣,並未受到英國重視。
然而,英軍在歐陸大敗從敦克爾克狼狽逃回後,英國人才開始意識到納粹有可能渡海入侵家園,英國被德國佔領可能成為現實。溫特林漢姆開始推廣加強本土防衛的觀念,並開設了私人學校訓練平民如何應對納粹的入侵。
由於溫特林漢姆本身是個共產黨主義者,英國政府並不信任他,但英國政府確實認同他的想法。於是軍方開始接手溫特林漢姆的訓練模式,並將溫特林漢姆趕出軍隊,禁止他加入本土防衛相關的組織。
英國政府很快就發現自己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英國群眾跟新聞媒體開始要求對不分國籍的”可疑外國人”加以拘禁,並要求英國政府頒發武器許可證,允許百姓攜帶武器以保護自己。
這些輿論嚇壞了英國政府,英國政府十分擔心答應這些要求將導致一批無法控制的私人軍隊,動搖政府的權力。最終英國內政部在5月底發布了新聞稿『與敵方跳傘者打交道是軍隊職責,任何攜帶武器並向敵軍開火的平民都有可能違反戰時法律被處決。』
儘管如此,許多地區並不理會英國政府的命令,英國各地都成立了私人防衛隊,用來保護工廠或重要的設施,這讓英國政府非常尷尬,因為這些不受軍方控制的私人部隊已經變成國內的政治問題了。
最終英國和高級軍事官員迅速評估了各種方案,最終決定將這些不受控的私人部隊都統一在政府的管轄之下,而政府會提供必要的軍需武器等物資。戰爭英雄沃爾特.柯克(Walter Kirke)將軍被政府指定成為該計畫的負責人。
1940年5月13日,政府官員、英軍高層與柯克將軍完成擬定本土防衛計畫,並在14日晚上由戰爭大臣安東尼.伊登(Anthony Eden)透過廣播向全國公佈,LDV正式成軍。
英國政府開宗明義的表示LDV是不支薪的服務職,這點在戰爭大臣的廣播中有提到「您不會獲得軍餉,但您能穿上制服並且擁有武器(You will not be paid, but you will receive a uniform and will be armed)」
報名參加LDV的人卻意外的很多,在法令頒布的頭一週內,就有25萬名英國人前往各地的警察局報名,過了兩個月,報名數已經累積到150萬人。連英國女性也十分投入,但因為法律規定女性不得加入LDV,因此英國女性自行成立了”亞馬遜女戰士防衛團(Amazon Defence Corps)”以及”女子本土防衛團(Women's Home Defence)”等非官方組織,負擔後勤以及急救等任務,必要時也接受武器訓練。
由於特殊的成立背景,LDV的調度是由英軍總參謀長與英國各郡的民政區域專員共同協調,並受戰爭部所指揮,編制上也照樣分成營、連、排等作戰單位。
但LDV計畫制定過於倉促,加上報名人數超出政府預期,導致許多行政以及後勤問題,比如武裝如何配發、新兵如何訓練以及如何招募等等問題。
因為軍服生產不足,LDV的成員沒有制服只能穿著自己的平民服裝,並配發一只印有LDV字樣的袖套(跟德國末期的國民突擊隊類似),他們被要求配戴臂章以證明他們是作戰人員,否則會被視為游擊隊人員,不受戰爭法的保障,不得享有俘虜的人道待遇。缺乏制服的問題直到1941年以後才逐漸克服,LDV才逐漸配發到制式的軍服。
LDV也缺乏武器,在訓練時不得不以木槍進行訓練,許多單位在巡邏時,甚至只能配備農民用的草叉等冷兵器。但這也沒辦法,因為連英軍自己本身都缺乏武器,大多數的裝備都丟失在敦克爾克了。
退役軍官被政府請回來當LDV的指揮官,但這些老屁股通常自視甚高,反而讓LDV的問題更為嚴重,這些退役軍官因為在上層社交圈有一些人脈,總是希望透過這些影響力來讓自己的單位優先獲得更好的武器,加深了各單位之間的隔閡,也跟軍方造成了對立。對軍方來說,把好的武器提供給這些鄉民根本就是浪費。
政府曾向LDV保證,會提供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庫存步槍,但其實英國政府已經將這批步槍(約30萬)提供給預計擴編的122個步兵營。取而代之的是,戰爭部要求LDV自行製作大量的燃燒瓶等土製武器,並配給他們更為舊式且難用的羅斯步槍,反正LDV的任務說白了就是爭取時間用的砲灰。
上述種種狀況都導致了LDV士氣降低,而且訓練也不統一確實,時常發生意外,甚至有LDV成員在家裡保養槍枝時走火打死了自己妻兒的狀況發生。
英軍對LDV沒有報以任何信心,認為LDV缺乏武器跟訓練,不過就只是拖延用的餌食,了不起能幫忙通報德軍的動向,並無戰力。然而LDV的指揮官卻認為,LDV最適合的工作是追捕德國特工、傘兵以及突擊隊,嚇阻德軍特種部隊的騷擾。雙方發生了嚴重的爭吵。
最終,英國首相邱吉爾介入了此事進行協調,讓英軍跟LDV達成了共識,政府在1940年6月底重新定義了LDV的職能:包含拖延和阻礙德軍的一切行動,並針對軍情五處(MI5)提供的可疑名單約1000人進行監視,必要時可以將其進行逮捕。
同時,邱吉爾也認為”家鄉防衛志願軍”這個名稱太過平庸會影響士氣,於是建議將其更名為”國土警備隊(Home Guard)”,但LDV表示反對,因為已經印製了超過100萬個LDV的袖套,要重新印製的成本過高。
但在邱吉爾的堅持下,家鄉防衛志願軍還是在1940年7月22日正式更名為國土警備隊,但仍時常被稱為LDV,而LDV的袖套也照樣配發至單位,本文為方便閱讀,之後仍以LDV稱之。
1940年8月開始,英國獲得美國的物資支持,英國政府購買500000把M1917恩菲爾德步槍以及25000把M1918白朗寧自動步槍(也就是BAR)給LDV使用,很大程度改善了LDV武器不足的問題,但防空以及反裝甲的武器依舊缺乏。
到了1940年底,LDV的規模已經達到經過訓練的1200個步兵營、5000個連以及25000個排,具備最基本的射擊與軍事訓練。但總數約160萬人的LDV只有84萬把步槍、47000散彈槍跟49000挺舊機槍,仍有約74萬人沒人武器。因此邱吉爾寫信給戰爭部說道:「每個人都必須擁有某種武器,無論是狼牙棒還是長矛!」
英國公務員也發揮英國特有的幽默,從飛機製造部門訂購了25萬把"長矛",真的就是中世紀印象中的那種長矛。當第一批長矛送到LDV時,引起了軒然大波,不過這種長矛根據研究,應該並沒有實際上配發到LDV中使用,因為真的太搞笑了。
1941年,為讓LDV享有軍事身份,軍階制度被引入部隊中,制服也開始小量的配發,讓LDV看起來”更像軍隊”。這也是為了讓LDV接手常規部隊的任務,比如防空炮以及沿海的岸防火炮。
LDV也負責在英國各地築起防禦工事,英國期望LDV能堅守這些防禦工事,達到有效拖延德軍攻擊的速度。防禦工事包含拒馬、鐵絲網、壕溝、防空壕、石頭或混泥土堡壘等,幾乎每一個英國市鎮都有設立這樣的防禦工事。
LDV的戰術訓練借鑒了西班牙內戰時西班牙共和軍以及英國軍隊在愛爾蘭平亂的經驗,其重點是將德軍引入市區進行近距離戰鬥,這是因為LDV的火力太虛弱而且缺乏重武器跟通訊設備,在近距離才能有效的進行作戰並隔絕敵軍的火砲射擊,同時英國市鎮的狹窄曲折的街道也能有效阻止德軍戰車的運作。
沒有配發到武器的LDV成員,必須攜帶自己的散彈槍或獵槍充數。而且LDV被要求盡可能的殺死德國人,而且不接受任何德國俘虜,也就是說,投降的德軍也都必須被殺死。
除此之外,LDV也設置了許多隱密的藏身所,這些藏身所供那些一旦與主力部隊失聯的LDV成員所使用,這些據點儲存有狙擊步槍以及炸藥,供LDV成員在後方進行破壞活動,在1940年底,這類型的隱蔽所大約被設置了600個。
雖然最終德軍並沒有發起登陸英國的作戰計畫,但LDV仍有其貢獻,英倫空戰期間LDV負擔起搜索未爆彈跟疏散平民的任務(約有1200名LDV成員在處理未爆彈時死亡)。而LDV在戰爭期間操作的防空炮以及岸防火炮,都有實際進行交戰,並擊落過敵機甚至是V-1火箭(1944年的紀錄),除此之外,LDV也曾經和愛爾蘭共和軍(IRA,北愛爾蘭獨立份子)發生過戰鬥。
1943年開始,納粹德國的勢力開始衰退,德軍已經不可能再橫渡英國海峽,LDV的重要性才逐漸降低。儘管如此,英國仍擔心德國會以突擊隊騷擾沿岸。到了1944年諾曼地登陸後,這些疑慮才逐漸消除。
LDV一直進行軍事與輔助任務直到戰爭結束,並在1945年12月31日解散。
台灣特種部隊報名 在 怪獸訓練 (Monster traini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怪獸訓練體能教練俱樂部第十五期】
日期:2020/9/1~2020/11/30(中秋節10/1,2停課)
*週三、五早班:每週三早上10:00-12:00,每週五早上10:00- 12:00(每月有一週由怪獸教練團帶領團練,其餘由何立安博士親自教學指導)
*週一、四晚班:每週一晚上7:30-9:30,每週四晚上7:30-9:30(每月有一週由怪獸教練團帶領團練,其餘由何立安博士親自教學指導)
地點:怪獸肌力及體能訓練中心 (台北市中正區汀州路三段160巷底 洛德城堡B1
http://www.roadcastle.com.tw/20132368903603935338.html)
報名由此進:https://reurl.cc/vDVzzj
【或許你的下一個專業十年,從這裡開始】
在現代的教育制度裡長大的人常常會有一個錯覺,就是知識好像是由一堂一堂的課程堆砌而成,上了大學,每學期修了好幾門課,每一門課有幾學分,約略代表了每一週你要花多少時間在這門學問上,最後堆砌成你的大學學位(然後畢業了再把全部知識都忘掉)。但是,真正有用的專業技術似乎不全然是這樣取得的,許多的技術和知識必須在一種「深度練習」加上「反覆辯證」的過程裡,才會慢慢被孕育出來。
沒錯,我說的是一個「體能教練」的本職學能。
現在大多數的體能教練的養成過程都來自於幾個途徑:「相關科系」、「證照課程」以及「在職進修」。我們不想抹煞任何人的苦心,事實上在過去這三者我或多或少都參與過,但是如果我們一一檢視,我們會發現這三者都有嚴重的局限性。
從相關科系來看,目前真正與肌力及體能訓練有關的科系少之又少,而且不管是哪一種科系,在現在的高教評鑑、學閥割據、學術內規、倫理輩份等等各種陳規的干擾之下,在大學環境裡養成一位體能教練是件痛苦不堪的事情,制度上的方向與求學者的方向往往天差地遠,你覺得重要的事情可能根本沒機會做,你覺得不重要的事情卻壓著你一頭,海報發表、系所活動、請客吃飯、端茶倒水、投稿著作、派系壁壘、接研究案等等亂七八糟的東西常常搞得你心力交瘁,而且你心裡所想像的專業成長,很可能不是你指導教授心裡的專業成長。教授們當年紛紛出國取經,幾十年後的今天,學生從台灣的學校畢業之後,還是只能繼續出國取經,這一定有什麼問題!
在少子化巨浪來襲以及高教制度大崩壞的時空背景之後,很多學校的系所不管表面上說的如何冠冕堂皇,實際上骨子裡擔憂的都是「招生」問題,這樣的環境裡,可能沒有人在乎你想要當一位優秀的體能教練。我們勢必面臨一個年代,就是專業教育回歸到業界,學校教育已經沒有足夠的靈活度完成這個任務。
證照課程是一個目前大環境裡的必要之惡,相關科系太少,學界與業界的不相容性太嚴重,所以業界自行推出的證照課程變成某些人入行的必經之路,但是,再好的事情都有過頭的時候,證照課程擺脫了學界的包袱,但是卻落入了獲利的陷阱,所有的證照機構都有獲利的壓力,因此證照的初衷或許是為了培養專業人員,但是證照的現實往往變成以「獲利極大化」為終極目標。馳名國際的一些肌力及體能相關證照,長期迫於現實無法考術科,只使用紙筆或電腦測驗考選擇題,就曾經招致許多專業人士的嘲諷(非個人觀點,勿戰)。而當證照變成生意,學員的角色越來越像顧客,教師的角色越來越像服務人員,考核與淘汰的過程都受到嚴重的壓力,堅持品質與搶佔市場之間產生了弔詭的衝突。且在獲利極大化的需求之下,課程越來越短,也越來越簡單,過關的人也越來越多。
證照不是不好,但是我們要理解,一次性的證照其實「評價」的意義可能會大過於「教學」的意義,因為畢竟短期能夠學會而且通過的,通常是已經有基礎或知識背景的人,或者是少數學習能力極強的人,但是在市場大餅越畫越大的時代,素人瞬間加冕為教練的情形越來越多,我們不得不承認,證照的意義越來越輕,而「證照後修煉」的意義也就越來越重大了。
在職進修是一個表面上最理想的途徑,既沒有學校的繁文縟節,也不會像證照課程一樣短暫簡略,應該是專業人員終於可以好好修煉的時機了吧?只可惜,一切並沒有想像中的美好,如果你問起許多目前在相關產業從事教學工作的朋友,他們的在職訓練包含哪些,很多人可能都會告訴你,不管訓練名稱如何,公司真正最在意的往往是「行銷」能力,而未必是「專業」能力。曾經聽過一種說法,說教練的本職學能是銷售,這句話聽起來讓人既無奈又難過,在我看來,這不是什麼愛情與麵包的取捨問題,這其實是短期效益和長期效益的問題,有行銷能力,能夠快速獲利,但是,唯有真正具備專業能力,才能促成人類生活型態的「典範轉移」,進入「新訓練時代」,造成整個社會的長期獲利。
是的,怪獸訓練真正在乎的,是人類社會進入新訓練時代的典範轉移過程裡,有沒有夠多的專業人員協助社會大眾進入這個時代,而這不是單靠一堆短期培訓的人可以做到,也不是單靠滿嘴話術的人可以做到,我們需要的是身懷絕技的專業人員,我們需要精英級的訓練科學專家,不要滿嘴都是連自己都聽不懂的理論,也不要一大堆不能練太壯的藉口,我們要文武兼修的教練,我們要製造懂理論,能實作,身強體壯,思辨清晰的體能教練,我們需要一支肌力及體能教練的特種部隊。
是的,怪獸訓練要開放一個秘密空間,那是肌力及體能教練養成的樂土,有一方好土好水讓人茁壯,在這片土地上,我們像選手一樣鍛鍊自己,我們像學者一樣磨練思辨能力,我們像哲學家一樣思索生命的意義。
為什麼當年那麼多教授出國取經,但數十年之後,台灣的學生念到最後還是必須出國取經呢?這是因為我們長期以來只知道「技術轉移」,卻不知道「深耕本土」,事實上,我大膽講一句,技術轉移時期早就已經過了,行遍天下讀到的東西其實都差不多,台灣不缺國際接軌了,最缺的是深耕本土,技術和知識沒有人扎扎實實地在自己的土地上實踐,就永遠只是紙上談兵,永遠只是虛幻。難怪一代一代的知識青年踏上取經之路,卻永遠取不完。
終歸一句話,技術和知識,要活學活練在「人」的身上,我們才真的讓技術落地生根。
體能教練俱樂部,體能教練專班,體能教練研究中心,隨便你愛怎麼叫,名稱不重要,這是一個由我直接指導,每週有一次上課,加上一次自主訓練的班隊,幫助想要成為體能教練或是想要擁有這項技術的人,規律定期鍛鍊肌力和體能,並且用沒有進度、沒有方向但「非常深入」的學術討論方式,以及選手等級的訓練,長期幫教練們規劃知識成長的路徑,並且用腦力激盪的方式幫所有成員保持清楚的頭腦和強健的身心。
我們沒有進度也沒有方向,只有一個目標,就是變強,知識強,身體也強,你大可選擇那些標明了證照價值或是可以短期獲利的課程,那與我們無關,因為我們相信下一個十年,沒有人在乎誰有什麼證照,但是能拿出十年功力的人一定會發光發熱。
如果你是教練,我們希望可以成為你蛻變轉型的推手,如果你不是教練,但是對強壯的身體和微妙的訓練學有興趣,我們也歡迎你的加入。未來人類一定會進入新訓練時代,為了面對越來越長的壽命和越來越糟的身體,訓練學必須像是吃飯睡覺刷牙洗澡一樣,是維持一輩子強壯的「必要」生活習慣。在這樣的時代裡,可能沒有一項技能比「把人體變強」的技能更重要。
怪獸訓練體能教練專班,開始接受報名。
(備註:本中心保留審核入學資格的權利,報名後請就靜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