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減碳企業50強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減碳企業50強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減碳企業50強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減碳企業50強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4萬的網紅天下雜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企業突圍【台灣減碳企業50強,如何救地球又賺綠金?】 零碳成為產業新標準,如果不減碳,就沒生意可做的時代要來了!從路上跑的公車到你身上穿的衣服,台灣有哪50家先驅,搶先佈局零碳戰役?救地球又能賺綠金,他們如何辦到? - 🔥成就領先最佳夥伴!訂閱「#企業突圍電子報」,立即掌握最新產業趨勢、經營管...

  • 台灣減碳企業50強 在 天下雜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4 09:01:10
    有 20 人按讚

    #企業突圍【台灣減碳企業50強,如何救地球又賺綠金?】

    零碳成為產業新標準,如果不減碳,就沒生意可做的時代要來了!從路上跑的公車到你身上穿的衣服,台灣有哪50家先驅,搶先佈局零碳戰役?救地球又能賺綠金,他們如何辦到?

    -
    🔥成就領先最佳夥伴!訂閱「#企業突圍電子報」,立即掌握最新產業趨勢、經營管理心法 >>https://bit.ly/2RURUgV

  • 台灣減碳企業50強 在 天下雜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08 13:01:52
    有 420 人按讚

    #一週圖卡【不永續就沒生意!減碳有價的時代來臨,台灣減碳50強搶先佈局!】
     
    世界正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歐盟「碳關稅」上路在即,美國也考慮課徵,這讓減碳不再是嘴巴說說,而是真金白銀的議題!
     
    攤開台灣減碳50強,中鋼正顛覆兩百年產業,打造「煉鋼不排碳」的秘密武器;對台積電、友達等科技供應鏈來說,蘋果2030年要達成 #整體供應鏈碳中和,不變綠就等於沒訂單!
     
    當零碳成為產業新標準,從大公司到中小企業,該如何擺脫舊有思維,搶先佈局零碳戰役?「減碳企業50強」,又是如何緊抓綠色商機?

    -
    【碳排放小辭典】

    #碳中和(carbon neutral)
    二氧化碳排放量 = 移除量,其中可使用抵換作為移除手段。

    #淨零碳排(net zero)
    二氧化碳排放量 = 移除量,但不能以抵換作為碳移除方案。

    #零碳排(zero CO2)
    不排放任何二氧化碳,以電力使用而言,就是100%再生能源。

    (編按:以達成難度來說:零碳排>淨零碳排>碳中和)

    -
    【更多完整調查,請看《天下》深度報導】

    #完整排名
    獨家名單》台灣減碳企業50強,救地球也賺綠金
    🔥https://bit.ly/2R1gYm4

    #企業轉型
    碳關稅將上路 台灣15大排碳大戶,如何把危機變商機?
    📣https://bit.ly/3xY55Oo

    #個案解析
    高鋼價時代來臨?鋼鐵變稀缺,揭露中鋼「煉鋼不排碳」的祕密武器
    📣https://bit.ly/3f4tPfk

    -
    📣培養宏觀視野,厚植知識,邀您訂閱天下全閱讀
    >> https://bit.ly/3f7fejv

  • 台灣減碳企業50強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05 15:11:04
    有 43 人按讚

    獨家名單》台灣減碳企業50強,救地球也賺綠金!(05/04/2021 天下雜誌)

    在零碳成為未來產業新標準的當下,企業必須改變所有事的做法。《天下》獨家盤點「減碳企業50強」,從大公司到中小企業,從路上跑的公車到你身上穿的衣服,他們如何佈局零碳戰役?

    文 劉光瑩 呂國禎 天下雜誌722期

    試著想像未來台灣:工廠不燒煤,而是使用再生能源電解水產生的氫作為動力;路上的公車、轎車都是電動或氫能驅動,沒有黑煙與臭味;所有車輛與工廠、家庭使用的電,都來自穩定的再生能源。空氣清新、人民富足。

    像天方夜譚嗎?其實,過去2個月,《天下》記者從南到北走一圈,從高雄中鋼、宜蘭地熱電廠到彰化養豬場,發現其實台灣已有不少先行者超前部署,積極投入零碳新經濟。

    「要做到零碳非常困難,但絕非不可能,」比爾蓋茲在《如何避免氣候災難》一書中強調。

    日本去年宣布2050年碳中和目標,年底即推出「綠色成長戰略」,設定離岸風電、電動車、儲能、氫氣、碳回收等14個重點項目,預估2030年創造一年90兆日圓的經濟效益。

    台灣的淨零碳排路徑仍在規劃中,但已有企業展開行動。台積電主動要求700多家供應鏈致力於減碳,甚至分享技術訣竅,手把手陪伴。台達電除加入再生能源倡議組織RE100、科學基礎目標倡議SBTi,更進一步宣布2030年達到百分百再生能源。

    在零碳成為全球企業新標準的當下,《天下》盤點「減碳企業50強」,有大企業也有中小企業。

    《天下》第一手採訪7家企業,揭密他們如何從製造、能源、運輸與金融的角度,佈局零碳戰役。

    1. 鋼鐵/中鋼:朝煉鋼不排碳的路前進
    2. 石化/李長榮化工:用玉米做塑膠
    3. 紡織/ 菁華工業:揪中小企團購綠電
    4. 發電/宜元:讓台灣重回地熱行列
    5. 運輸/華德:電動公車將是六都日常
    6. 金融/玉山銀:讓每塊錢都零碳
    7. 畜牧/漢寶:豬糞尿發電還變綠金

    不零碳,就沒生意可做

    比爾蓋茲提醒,減碳重點在經濟誘因。大部份零碳方案比採用化石燃料的成本高,因為化石燃料的價格並未反映出環境破壞。因此,要把經濟從排碳技術轉換到零碳技術,難免多花成本,稱之為「綠色溢價」(Green Premium)。

    台灣不能只有這50家先驅,每個企業,都該把零碳作為下一階段發展的目標。

    菁華工業總經理黃衍祥,以20年前剛問世的紡織業藍標認證為例,認為零碳將成為未來產業新標準。不零碳,就沒生意可做。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4615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