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新聞概要📃
———————————————————
【牛頭角警署外懷疑被縱火】
牛頭角警署外早上懷疑被人縱火,警署外發現有燒焦痕跡,起火原因有可疑,案件列作縱火案處理。早上7時37分,位於牛頭角兆業街1號的牛頭角警署懷疑曾起火。警方表示,警署外牆被噴上白色油漆「未敢忘記」、地上有燒焦痕跡...
12月22日新聞概要📃
———————————————————
【牛頭角警署外懷疑被縱火】
牛頭角警署外早上懷疑被人縱火,警署外發現有燒焦痕跡,起火原因有可疑,案件列作縱火案處理。早上7時37分,位於牛頭角兆業街1號的牛頭角警署懷疑曾起火。警方表示,警署外牆被噴上白色油漆「未敢忘記」、地上有燒焦痕跡及玻璃碎,警方及消防員到場,於現場拾獲石油氣樽。
.
【數百人參與聲援維吾爾族人集會 參加者憂香港變成新疆】
有團體發起下午在中環愛丁堡廣場,舉行「聲援維吾爾族人權集會」,活動獲發不反對通知書,數百人參與。出席集會的謝先生說,參與集會是因為擔心香港的將來會變成新疆,認為目前香港情況愈來愈差,已沒有法治,警察執行職務時不出示委任證,擔心港人可能會隨時失蹤等。
.
【愛丁堡廣場集會後警民衝突 防暴警至少制服數人】
「聲援維吾爾族人權集會」舉行約兩小時後,傍晚5時許,大會堂對開發生警民衝突,大會宣布,集會提早結束。防暴警至少制服數人,並將一名男子帶上警車,有在場人士向警方拋擲水樽等雜物,警方施放胡椒噴霧。
.
【中環集會有人拆國旗釀衝突 警員一度拔槍】
中環愛丁堡廣場舉行集會期間,有人拆走附近大會堂的一面國旗,防暴警察到場後發生衝突。有人向警員擲水樽等雜物。有防暴警員一度拔出配槍指向人群。
.
【愛丁堡廣場集會發生警民衝突 現場傳出一下疑似槍聲】
現場有一支國旗被人丟在地上,同時大批防暴警員突然衝入愛丁堡廣場,上前制服最少4名男子,並將1人帶上警車,有在場人士不滿,向警方拋擲水樽等雜物,亦有人上前毆打及踢向警員,拉走被制服人士。警方多次施放胡椒噴霧,又用警棍追打其中1名企圖逃走的人,並單手勒緊1名男子的頸部,亦有警員一度舉槍。警員其後追至郵政總局旁的行人天橋,期間傳出一下槍聲,又在橋底截查約7人。
.
【中環警員用揚聲器祝冬至快樂】
中環愛丁堡廣場舉行的「聲援維吾爾族人權集會」期間,有數十名防暴警員在IFC商場外拉起封鎖線,有警員用揚聲器表示,祝大家冬至快樂,希望各人早點回家,形容7個月以來香港人都是輸家,應要放下成見,大批圍觀人士以指罵回應。另一批警員到附近行人天橋戒備,期間被在場人士指罵,雙方一度口角,有警員用強光照向橋上聚集人士。
.
【沙田港鐵站外有防暴警員戒備及巡邏】
沙田新城市廣場部分玻璃圍欄日前被破壞,現時仍然圍封。其中商場中庭及上層大部分玻璃圍欄早前被打碎,現已改裝上木板,貼上告示,並以膠帶圍封圍欄外1米範圍;扶手電梯兩邊的玻璃亦圍上木板。至於沙田港鐵站外的巴士站,下午約10名防暴警員戒備,期間有防暴警員曾到連城廣場及沙田中央公園一帶巡邏。
.
【屯門公園市民聚集包圍疑似表演女士 有市民發生口角】
22名屯門區候任議員及2名社區主任由今天起,每日在屯門公園值班,監察公園内表演的中年女士行爲,並要求康文署執法,有近百名市民到場一同參與。下午約5時,有市民在屯門公園聚集,期間有人包圍疑似表演的中年女士,並給予她利是封,其後該名女士離開,在場有人與持不同意見的市民發生口角。
.
【林鄭月娥稱個人資料網上被公開 憂「起底」影響社會】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社交網站表示,她的個人資料近日被放上網上通訊群組,實在令人擔憂。她說,擔憂的是「起底」這種行為對社會的影響。林鄭月娥指,過去幾個月,有人肆意對官員、警察以至所有與他們意見不合的人「起底」,甚至連他們的家人、小朋友都不放過,認為「起底」的目的就是消滅其他人的聲,但受害的是整個社會。
.
【特區政府促台灣勿以陳同佳案及錶行劫案為借口消費法治】
一名台灣男子今年10月涉嫌在尖沙咀一間錶行行劫後,逃回台灣,陸委會日前向港方提出司法互助請求,以取得案發現場閉路電視畫面、事主供詞等證據。特區政府回應傳媒查詢時表示,對於台灣當局明知本港沒有法律,容許香港和台灣進行司法協助和移交逃犯的情況下,仍不斷以不負責任的言論詆毀香港,表示反對亦反感。政府發言人又指,港方在打擊罪惡的原則下,已提供制度下可提供的材料,敦促台灣當局不要再以政治凌駕法治,以陳同佳案及今次劫案為借口,消費法治,發表等同要求特區政府違反本港法律的言論。
.
【周庭:補選必需進行 陳家珮:應否補選值得深思】
勝出選舉呈請的周庭在節目《城市論壇》表示,補選必需進行,她指出,2016年湯家驊原有議席出缺,短時間內也能補選,而且一旦取消補選先例一開,政府可以隨意取消議員資格,令不同惡法從立法會先行通過,然後才循司法解決議員資格問題。她又說,選舉呈請有法律限制,無法處理選舉主任和政府濫權,隨意取消議員資格的問題。新民黨陳家珮於節目表示,新當選議員很有可能只有一個多月的任期,而且需要花費近一億的公帑去籌備選舉,亦需要不少人力資源配合,如票站安排等,應否補選值得選管會去深思。
.
【香港酒店工會冀解決業內不公義制度 但不發起罷工】
剛新成立的香港酒店工會在愛丁堡廣場擺設街站招募會員,工會說,希望能透過工會,協助解決行業內不公義的制度及問題,並在反修運動中團結社會大眾。香港酒店工會主席徐先生表示,酒店從業員面對各種福利問題,例如超時工作、員工健康或受警方催淚彈影響等。他說,由於公眾對工會及行業認識不夠深入,目前工會會先解決公眾疑慮,並不會發起罷工,但會支持其他行業的罷工行動。
.
【冬至晚飯肉檔稱生意跌近半 有市民憂外出晚飯遇催淚彈】
今日是
台灣油漆工會色表 在 無論如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發展男女工文化的性別大熔爐 》
「我是12號女工。噢,你也在這裏嗎?」
在加入無論如河大家庭前,只知道這是由四位自詡為「書店女工」的護理師共同投入經營。會稱自己女工,源自於一起籌組基層產業護理師工會的勞動意識啟蒙,書店雖是營利單位,經營書店卻是需要理念與熱情才能支撐下去,賣書利潤有限,她們四位都要另外找工作養活自己,與其說是老闆,不如自詡「女工」貼切。
一直耳聞有河Book易主,始終無緣前往。2018年底由於阿姨罹癌住院,肩負起24小時在醫院陪伴照護一個月,直至親手送阿姨走過人生旅途。那段陪同住院的日子,身為家屬的我深深被震撼到,看著護理師們像忙碌蜜蜂推著摳嚨摳嚨的工作車穿梭病房間,盡力將關懷的笑容送給他人,但繁重龐雜的工作讓她們將倦容留給下班後的自己,她們與病人接觸的中間介質,是冰冷的醫療器材和總讓人恐慌的藥物針頭,但熱忱和溫暖的心賦予這些介質生命。後來我因「醫院鬼故事:護理職災」的分享講座踏進了無論如河,雖然迷路遲到讓我只參與後半段,然而,初踏入就深深感受到這家書店與眾不同的護理魂。這樣的護理勞動講座參與的人不多,其實並不令人意外,在台灣我們對醫師的崇拜與光環總是遠大於對護理人員的重視。但她們發揮「無論如何/河」的精神,不計成本將台灣護理人力被資本化的處境與護理精神傳遞出來,讓我深受感動。
隨著每次來到書店遇上不同的男女工,才知道還有一些有著各式原因匯集於在此,閒暇之餘願意用各自不同領域的所長支持著「無論如河」。有的是親友,有從朋友昇華至家人、有支持書店的熟客、基護工會幹部、還有女工秀眉、雅鈴以往擔任護理老師的畢業護生,後來慢慢的發展成不定期來幫忙的小幫手。
大多數的男女工,是從草創期就一路看著「有河」到「如河」的變遷,從硬體空間的刷油漆、組裝家具、打掃整理等工作,到軟體的開直播、照顧貓咪、協助活動進行、提供療癒歌聲和專業分科護理諮詢。這兒不單單是一家書店,而是一個海納百川的空間,「把對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讓他自在長出自己的樣子」是二號女工秀眉曾對我說過的話。她似乎對人有種解讀能力,相信每個人的獨特生命經歷,都如同書店的每本好書一樣值得細細品嚐翻閱,並協助每個人發揮價值。
無論如河讓我們在此付出,並好好善待他人,也被好好善待;承接,也被承接。或許就是這樣真心包容的安全感,這家淡水的金色河岸書店像是蘭嶼的居家護師張淑蘭所說:「這裡像是一間都市裡的原住民部落」,能夠接納彼此的多元性和獨特性。因為這裡,我漸漸地相信真的有「無形氣場的吸引力」,我和其他人一樣被吸引至此,長久流浪的生命,在這家書店找到了停泊的理由。就這樣我成了書店的12號女工,後來成為了無論如河第一位店員。
難忘我成為正式店員的第一個晚上,說是要開工作會議,卻是一號女工阿勇煮了拿手家常菜,歡迎我加入書店的一份子。不久後,同樣大家圍著餐桌,聽我提起暗戀對象,即使忙碌工作整天,手上還是有做不完的事,仍一起低頭用手機啟動人脈網絡幫我協尋心儀的女孩,這場景,又好笑又緊張又溫馨。望著眼前書店夥伴的模樣,這種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你的幸福,和我們的幸福一樣重要的認真重視,當下,難以言喻感覺衝上心頭。而我和前女友分手的傷痛,也在書店溫暖的關懷下,逐漸被自己接受理解而療癒。
去年11月24日公投大選後許多人感覺苦悶受傷,許多同志生命經驗創傷未癒,又被種種惡意誤解影響,傷口像是撒鹽般痛著,甚至感到無容身之處、走不下去的念頭!書店第一時間在臉書po文邀請大家來書店參加「用故事換一杯熱咖啡,加送擁抱」活動,有同志因此來書店表達:「活著有時感覺被辜負,相信無論如河仍然有很多資源在身後支持,我們不是無助的活著。」的心情。曾有位天使男工無法接受自己患有愛滋而陷入憂鬱低潮,女工二號特地安排真人圖書館,邀請陽光同志霖霖到書店辦活動現身說法自身生命經驗,影響了天使男工走出陰霾,他還因此釋懷走出個人傷痛,並發展出社會關懷行動,在書店促成「愛滋匿名快篩」服務,希望讓更多人不再逃避愛滋威脅與恐懼,積極面對人生。
對我來說,「性別」指的是許多基本資料的填寫欄位,男女在各個場合壁壘分明;從學校、從外表、從玩具、從顏色、從廁所、從運動場、從工作職業等都在提醒著性別非黑即白。書店並未強調定位為性別友善空間,這本來就是不需特別強調的事,可以被提出、可以被談論、也可以被蒸發,它很重要,同時它也一點都不重要,它可以就只是性別。在這裡可以自在分享與溝通;有失意、有安慰、有理解、有諮詢、有同志父母在書店聊起小孩出櫃的故事,也有同志講起在家裡難以言說的處境。「無論如河」書店裡不同性別取向的我們在此相遇,並成為互相扶持的朋友,在這裡,我們不特別談論性別分野,我們談的是 — 愛的本身。這讓我想起張愛玲所說:「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裏,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的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裏嗎?』
本文摘自最新一期 《Vol.7島嶼的性別記事》
台灣油漆工會色表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計程車不是黃色的那些年頭】
到底是那一年街上的計程車變成黃色的呢?
一起來留言
孩子只知道小黃
懷舊的你我還知道曾經有別的顏色
#自用車禁用計程車黃色
#報時光UDNtime
圖片來源:聯合報
圖片日期:1989/05/29
圖片說明:街景,車水馬龍的情景
歷史新聞
【1990-11-30/聯合報/05版/生活】
交部決修正道安規則
出廠小自客行照延一年 自用車禁用計程車黃色
(記者沈蓉華╱台北報導)配合新車三年免檢的措施,交通部決定修正道路交通安全規則,將出廠自用小客車首次核發的行車執照有效期限自兩年延長為三年。
為避免機車試用牌照屢遭走私進口的重型(一千五百西西)機車所冒用,交通部也將道安規則中有關機車試用牌照申領的規定修改,限定機車製造廠及研究機構才可申請,排除一般出售或維修的機車業者。
此外,計程車專用的黃色十八號油漆色彩,道安規則也將增訂除計程車外禁止一般自用小客車使用與計程車相同的黃色,以免造成混淆。
這些修訂條文,可望於十二月十五日由交通部公告後實施。
【1990-06-01/經濟日報/18版/地方】
明年起黃色計程上路
(記者吳文龍)交通部昨日表示,全國計程車使用統一顏色,將自明年一月一日實施。由於多數計程車業者及其團體贊成黃色居多,因此,自明年起計程車將使用黃色作為統一顏色。
至於使用那種編號的黃色,交通部說,將交由台北市計程車公會、台灣區車輛公會、汽車代理公會、汽車駕駛員工會等團體,在未來一個月內研商確定。
交通部說,有關部分計程車業者建議應給予適當的噴漆補助案,經與各公會或工會協商,為避免產生流弊,決定不由政府補助。同時,因為訂有四年的緩衝期,四年後才硬性規定一律須使用黃色。
在四年期間,凡新車及新出廠的,由於一開始即以黃色為計程車的統一顏色,自然有助於舊計程車的汰換。
台灣油漆工會色表 在 海倫清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每年到中秋節前夕我都會特別的思念姊姊。人生真的是無巧不成書,姊姊因中秋得名(姊姊名秋月),中秋節是姊姊的生日也是忌日。那一年我為了宣洩對姊姊的思念,歇斯底里的花了一整個學期時間在松山一帶找尋她的男友蘇先生,三年前也寫了一部電影劇本《再見秋香》述說我們姊妹的故事。
〈姊姊〉
母親一度堅持要將姐姐這台每天騎著上班的50CC機車當成破銅爛鐵賣掉,我大力的反對。我能體會母親不想睹物思人的用意,但是對我來說,這台機車不只是姐姐上下班的交通工具,更是姐姐夢想的傳遞者,姐姐常對我說「桃子,這台機車可以帶我到任何想去的地方,就像一雙翅膀」,「媽,我要修好它留下來」。
隔壁機車行老闆評估了車子損壞的狀況搖了搖頭喃喃「這個要8千元來修理哦」,老闆接著說「桃子,我和妳爸爸媽媽都是老鄰居了才會好意的跟妳說,這台機車就算修好了也只值1萬元,真的不值得啊」,「曾哥哥,請你盡力幫我修好,我要帶去台北騎」我不想解釋這台機車對於我和姐姐的意義有多大,當時中風躺在床上的父親如果還能開口說話,一定也會同意我的做法。
我都稱呼隔壁的機車行老闆為「曾哥哥」,曾哥哥比我母親的年紀稍微小一點,是我們花蓮老家20年的老鄰居。曾哥哥為人海派見多識廣,就像一部會走路的活電腦,我想是經年累月和修機車的客人聊天得來的知識,每次我們家(除了我父親)有什麼疑難雜症都會過來請教他,對此我的父親常顯得不悅。
「桃子,妳可以去申請妳姐姐的勞保死亡給付」曾哥哥蹲在地上一邊修理姐姐的機車,一邊抬頭向站在旁邊觀看的我說,偌大的啤酒肚已下垂的貼到油滋滋烏漆嘛嘿的水泥地上,「勞保死亡給付?這是什麼東西啊?」,「就是妳姐姐所投勞保的工會,會付錢給妳們家」,曾哥哥又說「記得,要在幫妳姐姐除戶籍以前辦好」。
在到戶政事務所替姐姐除戶籍之前,母親交給我在姐姐房間裡所有找得到的證件,之後悄悄的將剩餘的東西全部燒掉。我在姐姐的這些證件裡頭發現一本「模板工會」的會員證,「模板工會?好奇怪,怎麼不是「餐飲工會」,至少也該是「美髮工會」什麼的才對」我訥悶的想著(姐姐生前從事的是「餐飲服務」工作,投保的卻是「模板工會」?)。我拿著姐姐的死亡證明書、身份證、戶口名簿和印章,來到姐姐投保的「模板工會」領取勞保死亡已付。不到5分鐘快速的效率,我第一次體驗到台灣辦事效率的快速居然是姐姐的身後錢。公會的出納交給我一只鼓鼓裝滿一千元的信封袋,我拿出來細數是7萬元整。
姐姐的勞保死亡已付7萬元,加上肇事者賠償的15萬元,剛剛好是姐姐的喪葬費用,人的一條命就只值這樣子。我拿著招魂幡弟弟捧著姐姐的遺照,我們坐在1噸半的小發財車後車斗兩旁,中間是姐姐的棺木,一路搖搖晃晃的從省立醫院太平間來到了吉安鄉慈雲山公墓火葬場。2個小時後,姐姐的人永遠的消失在這個世界上,我無法相信這是真的,就在15天前姐姐還問我要不要陪她一起過生日。
無數的日子我都在想著同一個問題,如果那天我答應姐姐中秋節回來陪她過生日,如果我不那麼執著一定要多看幾個小時的書,一切都將會不同,這個問題就像烈火不斷的燒烤我的心。我的這個一念之差,改變了我和家人往後的運勢,我們的生命彼此環環相扣直到12年之後。
我將姐姐的機車修理好後,隨著我當日坐的火車班次托運到台北,往後這台機車就成了我每天上學的交通工具。我將姐姐到廟裡求給我的平安香囊,用透明塑膠袋包好,掛在車頭的儀表板上,每次騎車第一眼就會看見這個香囊,這樣讓我感覺離姐姐比較近一點。到現在我才發現在親人往生後,在世的家人對於其遺物會有兩種處理方式,一種就像我母親,把所有看的見的東西都燒掉或者丟掉,另一種就同我一樣保存下來。
在高二學年結束前的8個月裡,每天早上我都是騎著姐姐的這台機車上學,從發動的那刻起,一路上想起此生不能再見到姐姐,想起種種的如果,我一路哭到學校,我還要分神來住意路上的交通警察。到了學校前的馬路,我將機車停好擦乾眼淚,一副若無其事的上課去。
我常想也許我不該勉強自己到台北來唸書,我應該留在花蓮陪伴著好不容易才團聚的家人才對,我要休學回家彌補這一切,強烈的這股意念,讓我的旅行箱一直打開著放在床上一邊,多少次我都提起行李箱走到樓梯口駐足許久又折返回房間,有時一個晚上好幾回,直到我精疲力盡為止。以前每當我對大事情有所疑惑時,我都有爸爸或姐姐可以問,現在就是真正我一個人要獨立面對問題的時候。
想起父親曾經告訴過我的一句話「桃子,當妳遇到問題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妳就跳脫自己,想像如果是爸爸遇到同樣的問題會怎麼做,妳就可以得到讓妳安心的答案」。如果是父親會怎麼做?我的心裡出現了一個聲音,如果我不能保持一顆平靜的心,不強力干擾在姐姐還沒有發生車禍以前的環境,那麼姐姐的往生就只是個突發「單一事件」。這個突發事件在我的衝動決定下有可能會成為一把野火繼續燃燒下去,我的衝動休學可能是壓垮父親的最後一根稻草,可能讓弟弟對人生不再抱持任何希望,如果我什麼都不做,它就僅只是一個「單一事件」。
有了這樣的定見,我暫時遏止了休學回花蓮的念頭在心裡滋長。可是我沒有辦法控制開始討厭台北這個城市,這個曾經是我嚮往的繁華大都市,現在對我來說它就像一個荒蕪沙漠的夜晚,置身於其中,讓我感到無比的寂寞與恐懼。
幾個月前曾經聽姐姐提起她有一個要好的男朋友,姓「蘇」小她一歲,是花蓮某一間汽車修車廠的鈑金師傅,人正在當兵,兩人約定好在男方退伍後就要結婚。姐姐走了,我不能讓姐姐不明不白的就從這個世界上消失,我決定要去尋找姐姐的這位差一點就成為我姐夫的男朋友,當面告訴他這個消息。
姐姐的東西包括和男朋友來往的信件都已經被母親燒掉了,沒有了詳細地址,我隱約記得聽姐姐說過「我的男朋友家已經搬到了台北「松山夜市」一帶,在靠近整治後的「成美左岸河濱公園」河岸,以後姐姐就可以常和妳到松山夜市吃小吃囉…」。
於是我利用每個星期天假日沒上課的時間到「饒河街」一帶做地毯式的尋找。台北市不比花蓮,在花蓮家家戶戶門前都會掛起用大理石做的姓氏牌子,用楷書陰刻塗上金色的油漆,大小約是10公分寬20公分長很是氣派模樣,台北市則沒有找起來非常困難。
我挨家挨戶的按電鈴問「請問你們是不是姓蘇?」、「請問是姓蘇的嗎?」、「請問有沒有一位蘇先生?」,剛開始以我這樣的問法,十次裡有七八次是對方一句話不說就掛掉。後來我學聰明了,換個直接了當又不容易被掛斷的問法「請問蘇先生在嗎?」、「我找蘇先生」,口氣帶著堅定且自信,這段尋人的經驗對我往後與人交談有莫大的幫助。
左起環東大道一直到成功橋這中間,說小也不小,好幾千戶,房屋排列錯綜複雜又有許多難以發現的小巷弄。
在我休學回到花蓮之前,我足足花了四個月的時間尋找了不下20次「南松山一帶」,結果還是沒有找到姐姐生前的男朋友,一直縈繞埋藏在我心裡的話始終沒有說出來「姐姐已經往生了,可以麻煩去見她一面嗎?」,到底也是想看看姐姐心儀的男人到底長的什麼樣子。
2010年5月,母親滿百日,我在「東淨寺」的服務櫃檯填寫隔年給家人超渡的費用「普渡送金簿」時發現同一頁中有一個熟悉的名字,「給秋月,蘇**,3000元」。
他終於知道了,就在姐姐往生的10年後,我的眼淚止不住奪眶而出。
**親人走了最大的痛苦在於「記憶突然被活生生的拔掉」。這需要時間來療傷,但是終究會成為心裡的一道疤痕,這道疤痕會隨日子一天天過去而漸漸撫平,也許不會,但我們還是要樂觀的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