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水災成因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水災成因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水災成因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水災成因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004的網紅酸酸時事鐵絲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感謝政府相關單位提早的各項應變。有政府、會做事!#韓國瑜上任台灣一定死!#藍綠一樣爛你還覺醒個屁! 【回顧】 一「年初蓄水最危急水庫現況曝光 鄭明典大讚:超前佈署成功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96932...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PanSci 泛科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可能性調查署 治水的錢都是在放水流嗎?我們有沒有辦法杜絕水患呢? 為了治水,政府每年編列了許多預算,然而,每當颱風季節、豪雨來臨時,我們卻仍會為水患所苦。讓我們從頭了解各種治水的方法和各國的治水工程,一起來想想:身為台灣的居民,我們該如何與水共生? #千年一遇總是讓人無福消受 #例如...

  • 台灣水災成因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08 21:32:53
    有 1 人按讚

    感謝政府相關單位提早的各項應變。有政府、會做事!#韓國瑜上任台灣一定死!#藍綠一樣爛你還覺醒個屁!
    【回顧】
    一「年初蓄水最危急水庫現況曝光 鄭明典大讚:超前佈署成功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969323203207749&id=584986081641475

    有人想比一下中國和臺灣的防災狀況,稍微說一下以保持正常人的比例感。

    臺灣的全國新聞是一個百餘人的偏鄉,與幾個部落對外道路中斷,還有三十幾個人先撤出之類的。然後你完全不必去擔心這些人得不到支援,必要時空投物資已經不是第一次了,甚至是在前一、兩天就開始緊急預防性撤離了。

    而架往偏鄉的便橋被大水沖垮變成全國大頭條,而你光從那個畫面上就可以看出來這實在不是便橋的問題。

    然後好不容易在高雄市找到的陷坑的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他差不多穩啦)說高雄市民想念韓國瑜哩。

    這個過程不是說一定不會發現不幸的罹難者,但如果有一個就會是新聞了,所幸現在還沒有的樣子。然後我們碰到的雨量的等級可是比鄭州高喔。

    我再說一次狀況,整個桃源區人口4千人左右,那瑪夏3千人左右,甲仙6千人左右(對比一下,面積比較小的苓雅區有十七萬人),而水患影響比較嚴重的當然不是整個區,而是其中的幾個部落。這不是說人少就不重要,而偏鄉也有其價值,我們救災與基礎建設也不是因為人少就放棄。但是當你開始無限放大時,就會因為政爭而讓人失去真正的現實感與比例感。

    這可不是什麼死傷四處,甚至就市區來說,會淹/積水的區域就是特定的幾個,而且在按步就班的改善中,甚至就連2017到18選舉年被誇大罵成一團的淹水,其實影響的範圍遠比非高雄人刻版印象所想的小。只是那時大家有一種「不能因為只有那些地方會淹,就不重視」的想法,所以沒有理直氣壯的反擊。

    又,因為滯洪池,有些傳統的積水地帶還沒有淹到,對於政爭很不方便,從此國民黨就和全臺灣的滯洪池結下了血海深仇,有機會和民氣的話就想要全部填掉哩。

    鬥爭的結果就是讓一個和滯洪池有仇的韓國瑜當選,然後奇怪的治水讓一些理論上不會淹的地方,在相當輕微的狀況下也積水起來。但當然這也不是什麼大事,只是你沒道理的鬥爭的話,人家自然也會找你麻煩,而你還真的有非常奇怪的治水策略。不過就算這樣,也不是在中國可以以任何標準算得上「水災」的事。

    當然,鬥爭會繼續打下去,高雄各網路上的「高雄社團」與ptt會繼續亂搞一通,反正胡說八道一下就說「難道不能質疑喔」。當然不是不能質疑,但你聽白癡的質疑,結果就會得出白癡的政策結論,草包的侯選人,以及一事無成百花幾百億荒廢兩年的市政。

    (然後就別提水利建設與遷村的事又有多少外地來的「正義之士」來亂搞了)
    #勿忘剿匪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524288397914160&id=100009990430581

    「從7月17日20時到20日20時,鄭州三天的降雨量達617.1公釐」

    高雄、屏東: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510945946866224&id=100038524681600

    林岳正:備註:
    八八: 時降雨 最高值 145mm
    鄭州: 時降雨 最高值 262.5mm

    八八: 單日降雨約1400mm
    鄭州: 單日降雨約650mm

    八八: 三日降雨約2600mm
    鄭州: 三日降雨少於1000mm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052475364892532&id=584986081641475

    台灣時雨量200mm根本不算什麼,twitter上的小粉紅跑來跟我靠腰半天,一群沒見過世面的…

    中國網路盛傳一個說法,『全中國只有一個城市不會每年淹水,就是青島,因為青島的城市中心下水道是百年前租借區時德國人蓋的,德國工程良心品質,經過百年還是比後來蓋的好』

    可是青島人有出來闢謠,青島其實還是每年淹水,只是淹得沒有其他城市誇張而已

    然後我要說的是,這次鄭州三天累計雨量六百毫米,也就是平均一天兩百,一天兩百毫米什麼概念?上個月搞到台北市淹水那場暴雨一個小時就下了兩百,你有看到台北淹死人嗎?而且台北淹還是因為排水柵堵了,一天兩百在鄭州那是五千年一遇,在台灣夏季根本稀鬆平常

    要怪也別怪共產黨,反正你們也不敢,就怪日本人一百年前沒去鄭州蓋水利工程吧!我賭東北滿州國當年的日佔區也是不淹的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39728088294069&id=100067706340838

    台北時雨量200mm 6月才剛發生過,信義路小淹(跟鄭州比,在台北算不小),其他地方ok,還是管路沒清導致的。我們的島如果連這都不知道,是要怎麼討論這議題?

    鄭州能不能給其他地方啟示?答案是不能。

    沒有新聞自由的中國,你根本無法知道他背後的成因是什麼。用這個來做推論,那個自己寫一個小說當田野調查差不多。

    我們的島如果連這個都無法認清,所有檢討都會變成無病呻吟,還可能誤導觀眾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226680556898250&id=1178304103

    取笑災難實在不怎麼有品,所以就算我討厭中國也不會想拿來消費

    而且其實也不要拿台灣的雨量去和他們比

    簡單說一天下平常一年的雨量就會成災,只是台灣亞熱帶島嶼年雨量等級是 2500,鄭州是 600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9393559943232&id=517843231

    【回顧】
    一「放颱風假機率曝!颱風盧碧明起逼近 氣象局預估「陸警範圍」出爐 | ETtoday生活新聞 | ETtoday新聞雲」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063034647169937&id=584986081641475

  • 台灣水災成因 在 地球公民基金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25 17:00:20
    有 302 人按讚

    【大叔帶你走讀高屏溪(下)】👉https://bit.ly/3d6f1MX
    最近的雨緩解了旱象,但短時間內大量降雨,又導致農損,令人擔心水災。💦

    大高雄反差極大的降雨豐枯比,跟愈趨極端的氣候狀況,都是造就高屏溪性格如此強烈的成因之一。💦

    就在我們了解「水源頭」的故事之後,那接下來該輪到「水龍頭」了。💦

    面對時而極旱,時而極渴的高屏溪,身為這條大河孕育的子民如何使用水,以及政府永續水資源的政策便至關重要。💦

    大叔帶你走讀高屏溪下集,將會提到政府可以永續水資源的六大政策,並一步一步告訴大家,如何了解自己的用水狀況。唯有先從跟我們最相關的「費率」開始了解自我用水習慣,才可以在面臨缺水的時刻,即時做出調整,讓我們的水資源開起新生命,達到自身用水的利益最大化!💦

    #百年大旱
    #飲水思源
    #南臺灣水資源
    #台灣第一大河
    #永續水資源六大政策

  • 台灣水災成因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7-30 21:05:10
    有 4,589 人按讚


    #為什麼以前沒淹水的地方都淹了
    #3Q給你最完整的歷史與政策解析
    文:3Q 陳柏惟

    最近,大家很關心我下一步怎麼走,但不管怎麼走,高雄都會是我的故鄉。這兩週空餘的時間,我還是跟好過日的團隊一起繼續研究各種高雄市政問題,今天就先和大家一起談談719水災中,市長認為不重要,市民卻很關心的問題:到底為什麼像是高醫一帶,以前沒淹的地方這次也淹了?

    這次的暴雨後,雖然災情遍佈全市283處,但其中從東三民到鳳山地區的災情相對集中,水勢還超過往年規模相似或更大的降雨。要了解淹水的成因,我還是老話一句,就得從「了解歷史」開始,才能知道為何城市的某些地方會淹?

    以下的懶人包,分成幾個部分
    #都市化以前

    我台灣國南部平原地區,聚落型態以集村為主,村莊外是大片農田。三民區過去也是如此,這裡位在鳳山新舊城間,沒有太大的聚落,農田主要由曹公圳灌溉系統調節。在渠道與河川間,有許多大小埤塘,擔任調節水利的作用。

    豐水期,這些埤塘可以儲水、蓄洪,就算大水,水也會先淹沒埤塘和田園,才會淹到聚落。而枯水期就可以當作蓄水池來提供農作用水。

    #都市化前期

    在日治時期,隨著高雄快速發展,高雄市區經過三次通盤計劃檢討,成為全台第二,規劃規模不亞於台北的大城市。在1936年間的規劃中,市區街道北緣只到愛河,也就是後驛一帶,之外都還沒納入都市計畫。

    日本戰敗時,這個都市計畫實際的興築並未完成,一直到1970年代王玉雲時代,才把計畫中的公園、道路全都蓋完,在戰後到1982之間,都缺乏都市計畫的通盤檢討,也沒有國土規畫概念,整個城市發展出了日本人規劃範圍就亂了分寸。

    在都市計畫區內,伴隨著棋盤狀道路,規劃有完善排水系統,水溝注入大排,再注入愛河或高雄港。整體來說南高雄排水系統完善,較不容易淹水。然而,在規劃區外,排水仍然依賴舊渠道,兩種系統的銜接就成了問題。

    #都市化失控

    1980年代,三民區還留有許多埤塘和田地,然而就是在此時,隨著都市擴張和土地炒作,以及公共設施的需要,窪地、埤塘被填平。水泥化的結果,逕流無處可去,每次的洪水就會縮短,而淹水狀況日益嚴重。

    以這次淹大水的寶珠溝沿線為例,本來在科工館後方,有個叫做寶珠埤的狹長埤塘,但被填平為道路與其他用途後,寶珠溝變成部分加蓋的狹窄水道,而上游和鳳山一帶相連的灌溉渠道也陸續縮減,卻沒有足夠的雨水下水道替代。排水功能大幅降低,讓寶珠溝沿線變成易淹水地區。

    #彌補的低衝擊開發政策

    2005年謝長廷市長任內,為了因應氣候變遷,極端降雨越來越多,而城市排水系統設計根本不夠因應,因而開始引入「海綿城市」或說「低衝擊開發」的諸多概念,其中的代表就是滯洪池。

    第一座滯洪池位於本和里,這裡其實就是以前的本館埤遺址,在本館埤被消滅後,本和里就變成逢雨必淹的災區。滯洪池的興建,其實就只是回復部分埤塘的滯洪、蓄洪能力而已!

    本和里滯洪池的成功,也讓後續十多座滯洪池,以及附帶滯洪功能的許多濕地、河道改良建設陸續推動,而這些水利設施,其實很多就位在以前埤塘的位置。

    這樣的概念,其實就是盡可能利用與自然構造相似的設計設施,透過滲透、貯留及蒸發等功用,減少暴雨逕流量,減輕雨水下水道排水負荷,進行雨水管理,有效解決都市排水問題。

    #為何這次淹水這麼嚴重?

    為什麼建立了滯洪池後,仍然還會淹水呢?

    其實,這次災情及中的寶珠溝地區,就是滯洪池未完成,而原有水利措施又出問題的地區。

    本來,接近舊有寶珠埤的地區,陳菊市長規劃了十全滯洪公園,滯洪池和停車場地下室,可以容納6萬噸洪水,原本去年底就要完工,工程雖有延遲,但去年底基本結構已經接近完成,然而,政黨輪替後,工程更加拖延,且就算已經接近完工,市府面臨颱風警報卻不做準備,在719時,已經可使用的水門居然不開,讓滯洪池失去作用!

    再加上寶珠溝下游堤防工程同樣拖延,只用沙包暫時阻擋,被719大雨後的洪峰沖垮,就造成了河畔甚至高醫.十全路一帶先前未見的大淹水!

    其他如鐵路地下化工程後,土方回填卻沒有施作臨時排水措施,都會讓排水更加不易。這些工程控管不良,臨時應變不足的問題,市府絕對難辭其咎!

    #該怎麼做?

    若要解決問題,必須有全面性的低衝擊開發思維,例如美國低衝擊開發手冊中,就納入生態滯留單元(Bioretention Cell)、 雨水花園(Rain Garden)、 樹箱過濾設施(Tree Box Filters)、 植生濾槽(Biofilter)、 植生溝(Grass Swales)、 綠屋頂(Green Roof)、透水舖面(Permeable Pavements)、雨水桶(Rain Barrels)或滯洪池等概念,達成立體全面吸水,減少逕流的目標,絕非是單一方式可及!但現有的草包市府,顯然缺乏通盤的思考遠見,只會作秀,把例行挖水溝當政績,卻忽略整體排水蓄洪系統的作用。

    我們必須知道,面對極端氣候,須以「不怕水淹,減少損失」的想法,代替「絕不淹水」的空頭支票。負責任的政治人物,需要了解歷史、盤點資源、設定目標,才能帶給市民良好的城市治理。

    這,才應該是政治人物的良心。
    韓國瑜沒有,但我和我的團隊,會一起用心來打拼!
    也邀請各位8月10號,和3Q一起來,了解我們的下一步!

  • 台灣水災成因 在 PanSci 泛科學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4-11 20:00:14

    #可能性調查署 

    治水的錢都是在放水流嗎?我們有沒有辦法杜絕水患呢?
     
    為了治水,政府每年編列了許多預算,然而,每當颱風季節、豪雨來臨時,我們卻仍會為水患所苦。讓我們從頭了解各種治水的方法和各國的治水工程,一起來想想:身為台灣的居民,我們該如何與水共生?
     
    #千年一遇總是讓人無福消受
    #例如令人心醉的橋本環奈
    #例如令人心碎的八八風災
     
    延伸閱讀:
    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更要聰明的與水一起生活──《科學月刊》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41060
    如何面對「旱澇並存」的未來?氣候變遷下區域豪雨和旱災的科學成因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50046
      
    #水災 #莫拉克颱風 #重現期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