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水力發電量最大的河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水力發電量最大的河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水力發電量最大的河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水力發電量最大的河川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台灣推動國家能源轉型、發展再生能源以及相關配套解決方案的腳步,一直在持續執行中..... 大家真的要多多支持,要更有信心! "...... 水力發電分為「慣常」與「抽蓄」兩種類型,慣常水力發電後的尾水會放流到河川下游,抽蓄機組則會把水流在下池,反覆使用。抽蓄水力等同於儲能設施,在離峰時段,耗電將...

  • 台灣水力發電量最大的河川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16 13:25:12
    有 61 人按讚

    台灣推動國家能源轉型、發展再生能源以及相關配套解決方案的腳步,一直在持續執行中..... 大家真的要多多支持,要更有信心!

    "...... 水力發電分為「慣常」與「抽蓄」兩種類型,慣常水力發電後的尾水會放流到河川下游,抽蓄機組則會把水流在下池,反覆使用。抽蓄水力等同於儲能設施,在離峰時段,耗電將水從下池抽到上池,尖峰時再從上池放到下池發電。

    目前台灣的日月潭有大觀二廠、明潭電廠兩座抽蓄水力儲能電廠。相較於慣常水力,抽蓄水力機組較不受乾旱影響,即使2020年水情不佳,慣常水力發電量減少近一半,但抽蓄水力則僅減少1%。2021年第一季,抽蓄水力發電量更比慣常水力高出約2億度。

    水力發電量雖僅佔全台用電約2%,卻擁有快速支援的絕佳優勢,慣常水力機組啟動到滿載約15分鐘,抽蓄水力機組更僅需3~5分鐘,皆遠快於燃氣機組2小時、燃煤機組的6小時。快速起降的抽蓄水力機組,適合搭配未來間歇性再生能源的儲能設備。

    因應未來再生能源占比提高,儲能系統有助於緩解間歇性能源併網對電力系統的衝擊,台電也正尋找可建置500MW抽蓄水力的現成水庫。

    此外,台電透露,石門水庫的抽蓄水力發電計畫估計最快明(2022)年會完成可行性評估,初步規劃是以石門水庫為上池、後池堰為下池,設置約40MW的小型抽蓄水力機組,雖然比較晚起跑,但該案工程相對容易,最快可能2025年前就能設置完成。

    石門水庫的抽蓄水力發電計畫若推動順利,將是1995年明潭電廠抽蓄機組完工30年後,台灣再有新建抽蓄水力儲能設施。....."

    大甲溪一滴水可發六次電 肩負台灣一半水力發電重責大任 ,上游德基水庫將化身大型「儲能電池」 拚2034年啟用 ,讓尖峰用電備援再添生力軍!(06/15/2021 EIC環境資訊中心)

    (記者 孫文臨報導)再生能源占比持續提高,儲能設備成為能源轉型重要配套,對此台電重啟評估多座大型抽蓄水力發電,由「大甲溪光明抽蓄水力發電計畫」今(2021)年率先啟動環評。

    該計畫擬於德基水庫、谷關水庫之間打通10.7公里的隧道,並興建最大368MW的抽蓄式水力發電機組,將兩座水庫打造成台灣第三座大型儲能設施,目標於2034年啟用,替未來尖峰用電的「最佳備援投手」再添生力軍。

    大甲溪一滴水發六次電 肩負台灣一半水力發電重責大任

    今年5月高雄興達電廠兩度意外故障,引發513、517全台停電事故,連總統蔡英文都直言「無法接受」。背後原因,除機組跳機、用電超乎預期,今年嚴重乾旱導致水情不佳,也讓「備援投手」水力機組無法全力發電即時支援,台中的德基水庫更是從2月就開始停止發電。

    德基水庫位於大甲溪上游,海拔高度1400公尺,是全國海拔最高的水庫,有效庫容約1.8億立方公尺,是中部最大、台灣第四大的水庫,僅次於曾文水庫、翡翠水庫與石門水庫。

    大甲溪的溪水從南湖大山發源,從最上游的德基水庫開始,經過六次的水力發電利用,最後才匯流到石岡壩供應台中地區的水資源使用,從德基水庫到石岡壩,約50多公里的長度,海拔落差就有1200公尺。

    再生能源占比提高 抽蓄式水力有如充電電池 有助穩定供電

    大甲溪河床陡峻、位能足夠,為水力發電優越條件,日治時期就規畫於此興建天冷電廠(今大甲溪發電廠天輪分廠),目前大甲溪沿線已有德基、青山、谷關、天輪、馬鞍等,共19座慣常水力發電機組,總裝置容量1137MW,約占全台慣常水力裝置容量約2/3,年發電量約26億度,台灣有將近一半的慣常水力發電都來自大甲溪。

    水力發電分為「慣常」與「抽蓄」兩種類型,慣常水力發電後的尾水會放流到河川下游,抽蓄機組則會把水流在下池,反覆使用。抽蓄水力等同於儲能設施,在離峰時段,耗電將水從下池抽到上池,尖峰時再從上池放到下池發電。

    目前台灣的日月潭有大觀二廠、明潭電廠兩座抽蓄水力儲能電廠。相較於慣常水力,抽蓄水力機組較不受乾旱影響,即使2020年水情不佳,慣常水力發電量減少近一半,但抽蓄水力則僅減少1%。2021年第一季,抽蓄水力發電量更比慣常水力高出約2億度。

    水力發電量雖僅佔全台用電約2%,卻擁有快速支援的絕佳優勢,慣常水力機組啟動到滿載約15分鐘,抽蓄水力機組更僅需3~5分鐘,皆遠快於燃氣機組2小時、燃煤機組的6小時。快速起降的抽蓄水力機組,適合搭配未來間歇性再生能源的儲能設備。

    引水隧道長達10.7公里 大甲溪光明計畫施工有難度

    因應台灣能源轉型政策,再生能源佔比持續提高,為配合穩定供電品質與電力系統安全,台電於2016年開始評估利用現有水庫增建抽蓄水力發電機組,包含翡翠水庫、石門水庫、德基水庫、牡丹水庫等都是選項。

    其中由台電管理的德基水庫「大甲溪光明抽蓄水力發電計畫」(下稱光明計畫)今年率先完成可行性評估,於4月進入環評程序。

    光明計畫將德基水庫作為上池,谷關水庫(庫容約500萬立方公尺)作為下池,搭配新建一條長約10.7公里的頭水隧道,設置2部豎軸可逆式變頻法蘭西斯機組,總裝置容量最大368MW。兩座水庫間約有450米的高度落差,比明潭電廠與大觀電廠落差更大,頭水隧道也較日月潭的抽蓄機組更長,是大觀二廠引水隧道的五倍以上,施工有其難度。

    依《環評法》規定,越域引水工程將直接進入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光明計畫總經費約264億,目標於2024年通過環評、2034年6月商轉。

    台電規劃未來將利用白天的光電發電尖峰,抽水約5.5小時,並於夜間的二次尖峰時段放水發電,年發電量估計有4.5億度,抽水電能約需5.9億度。配合此計畫,也需擴充既有輸電線路並更新電塔。

    事實上,光明計畫早在1997年就有過規劃,當年台電考量發電成本效益不彰而作罷。台電解釋,抽蓄水力約需耗1.25度的電抽水才能發1度電,是將離峰電力轉換為尖峰使用,需有效搭配時間電價才會有經濟效益。

    台電尋找現成水庫增建抽蓄水力儲能設施 石門水庫有望2025年完工
    因應未來再生能源占比提高,儲能系統有助於緩解間歇性能源併網對電力系統的衝擊,台電也正尋找可建置500MW抽蓄水力的現成水庫。

    此外,台電透露,石門水庫的抽蓄水力發電計畫估計最快明(2022)年會完成可行性評估,初步規劃是以石門水庫為上池、後池堰為下池,設置約40MW的小型抽蓄水力機組,雖然比較晚起跑,但該案工程相對容易,最快可能2025年前就能設置完成。

    石門水庫的抽蓄水力發電計畫若推動順利,將是1995年明潭電廠抽蓄機組完工30年後,台灣再有新建抽蓄水力儲能設施。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e-info.org.tw/node/231418

  • 台灣水力發電量最大的河川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09 18:33:21
    有 36 人按讚

    1滴水用4次!蘭陽電廠打造國內首座微水力發電測試平台(04/07/2021 經濟日報)

    台電今(7)日正式啟用於蘭陽電廠打造的全國首座微水力發電測試平台,台電表示,這個測試平台讓蘭陽電廠既有發電、微水力、民生用水以外,還可再利用1次,不僅讓1滴水用4次,未來還可協助台電自有及民間微水力機組測試校驗、提升發電效率,並促進台灣微水力綠能發展。

    (記者葉卉軒/即時報導)抗旱非常時期,水資源格外「滴滴珍貴」!台電今(7)日正式啟用於蘭陽電廠打造的全國首座微水力發電測試平台,台電表示,這個測試平台讓蘭陽電廠既有發電、微水力、民生用水以外,還可再利用1次,不僅讓1滴水用4次,未來還可協助台電自有及民間微水力機組測試校驗、提升發電效率,並促進台灣微水力綠能發展。

    台電指出,近來國內面對枯水氣候挑戰,讓人更珍惜既有資源,台電除在全國管有11座水力電廠,年發電超過60億度,平時發電也兼具民生、灌溉作用,如位於宜蘭的蘭陽電廠,除年發逾4000萬度電,發電後的尾水則流入安農溪供下游三星、羅東、冬山等地區用水,台電2019年於尾水道設置微水力發電機組,如今再增設「流速型微水力測試平台」,並於今日正式啟用。

    台電今日上午於蘭陽電廠舉辦流速型微水力測試平台開幕揭牌暨試營運典禮,由台電董事長楊偉甫親自為這個全國首座微水力測試平台揭幕。

    台電指出,水力發電是利用河川、湖泊等位於高處的水源流至低處,將其落差位能轉換成水輪機動能,推動發電機產生電能。台電目前慣常水力發電裝置容量共約204.5萬瓩(2,045MW),包含11座水力電廠、87個機組,平均年發電量達40億度(4TWh=4,000GWh) ,等同提供逾100萬家戶年用電量。因台灣地理環境不易再開發大型水力電廠,台電近年積極發展可結合既有水庫、水力電廠與圳路等水利設施的「小水力」發電系統,裝置容量在20,000瓩(20MW)以下,而台電進一步將100瓩(100KW)以下定為「微水力」。

    台電指出,目前於鯉魚潭、湖山水庫等十處設有小水力發電機組,累計裝置容量近26,000瓩 (26MW);微水力部分,現已自主開發12處廠域,包含東部電廠、萬大電廠及日月潭大觀、明潭電廠等,另外也協助花蓮福慧農場建立示範機組。

    台電表示,位於宜蘭三星的蘭陽電廠包含天埤、圓山機組,年發電量超過4000萬度,其中因天埤機組發電後的尾水道有約700公尺的直線開放渠道,特別筆直且流速穩定,最大放流量可達30立方公尺/秒(CMS),流速也有1~1.5公尺/秒,河道更寬達12公尺,台電進而規劃五瓩(5KW)的微水力機組,2019年7月正式啟用。

    蘭陽電廠的微水力屬於「流速型」,利用自然水流動能,轉動水車產生機械能產生電力,相較於水位落差發電的「水頭型」微水力,流速型規模較小,因初期投入成本較高,較缺乏開發誘因。因此,台電再度善加利用蘭陽電廠發電尾水,投資1500萬元於尾水道打造全國首座流速型微水力測試平台,設置2座間距10公尺的橫向跨河結構,以及2座最大移動寬度10公尺的機組放置平台,當機組放上測試平台,可利用天埤機組調整出力控制渠道水深、流速和流量等,結合河道裝設的量測儀器,用以偵測流速及發電機的電壓電流功率,檢驗機組效能,可幫助開發者針對機組裝設方式或位置、葉片數量、角度、齒輪比等參數進行調整,藉以提升機組整體效能。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5371383

  • 台灣水力發電量最大的河川 在 Taiwan Mountain 台灣山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6-06-27 10:00:00
    有 93 人按讚


    126/活動見聞

    木瓜溪仙境水路~
    慕谷慕魚與台電傳奇

    水力發電並不會造成環境污染,而且發電完後的水還可以放水供應下游民生灌溉使用,是最環保的發電方式之一。

    台電在奇萊山裡開鑿了一條水路,讓水可以連通木瓜溪的八座電廠,把引水路的每一滴水,發電、造景、灌溉、飲用等功能,一滴也不浪費給大家使用。這次參加台電70週年慶,親眼看見這條水路,深深感受到台電早期為建設付出的心力,值得我們尊敬與佩服。

    台灣雨量充沛,加上河川陡峻,很適合水利發電,在光復初期,水力發電是東部發電的主要項目。台電「東部發電廠」成立於民國四十年十月,為了讓水資源運用更加落實,陸續在木瓜溪中、下游興建電廠,連結各電廠的水路繼續供應發電,為了興建深山裡的水路,台電早期的工程人員在沒有道路、沒有運輸工具、沒有先進機械的五十年代,背著沉重的行囊,徒步走進深山裡,一斧一鑿,打造出東部發電廠的發電傳奇,這些無名英雄是我們的偉人。

    長滿藤蔓的美麗山谷
    來到花蓮知名景點「慕谷慕魚」,彷彿走進了一片原始森林,所有塵世喧囂都不見了。慕谷慕魚一直是許多遊客想去的景點,前年道路坍方,足足封山一年,去年6月重新開放後,魅力依舊如昔,每天都有許多國內外遊客前來看山玩水。

    「慕谷慕魚」音譯自太魯閣族原住民語,原意為「長滿藤蔓的美麗山谷」。這座仙境般的桃花源,究竟與台電有什麼關係呢?

    其實,關係可深了!因為這裡的每座橋、每里路、每個山洞,都是台電為了取木瓜溪流域的溪水發電,翻山越嶺一步一鑿所開拓出來。發電廠王明強課長強調,路、橋、隧道,都是台電在維護,但卻很少人知道,這都是東部電廠默默的在做。也因此,慕谷慕魚的旅遊路線,就是結合銅門、清水及龍澗發電廠的外圍。而整個東部共11座水力電廠,發電量可供應花蓮一半的用電。早期,因為東部尚未完整開發,用電量沒那麼多,用剩的電還能拿來「東電西送」,可見東部電廠的重要性。

    龍澗發電廠
    慕谷慕魚自去年開始禁止車輛進入,到訪遊客就僅能徒步走完全程。往內直探,一路上山,蟲鳴鳥叫,溪谷水聲潺潺,很容易陶醉其中。沿步道慢行,不經意就來到了分岔路。往左是通往清水溪河畔,也就是慕谷慕魚生態廊道;往右是前往堪稱東南亞高度落差最大,達885公尺的龍澗水力發電廠。

    沿著通往龍澗電廠的龍銅路向上,會立即發現,遊客都不從這裡上去,原因是已實施車輛管制,路程來回必須走上兩小時,多數遊客因而止步。從天上傾洩而下的銀河飛瀑,其中俗稱夫妻瀑布的「能高飛瀑」,因落差達600公尺,被列為花蓮八大景之一,可見其美景壯觀。

    再往下探,不久後便能看見依山而建、民國85年完工的明隧道。一名退休的台電老員工餘悸猶存的回憶:「以前隧道沒完工時,這裡都是落石,很多人被砸死,一邊是山壁,另一邊就是溪谷,我都不敢跟太太說我在這種地方工作。」

    號稱小太魯閣的明隧道彷彿無止盡。隧道外的光影,照得裡頭一道道光線,頭上不斷滴著山壁滲出來的水滴,透著一股神祕的氛圍。體驗台電員工當時穿鑿隧道的艱辛克難,很難想像,這都是人工所建。

    相較於龍銅路上的鬼斧神工,慕谷慕魚生態廊道顯得婉約秀氣許多,所以吸引不少遊客到訪。這條生態步道頗長,倘若逛餓了,路上也有原住民搭棚賣山產野菜,供人坐下來喘口氣,飽食一頓。這是一條有故事的生態廊道。

    王明強課長說,台電人員在這裡工作最享受的就是,休息之餘,能夠找一個奇岩巨石坐下來,放鬆的欣賞青山,看著碧水,看飛鳥聽蟲鳴,身心靈都獲得撫慰。

    編按:105年4月18-19日台電十大秘境探索(慕谷慕魚)
    詳見《台灣山岳》126期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