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水力發電比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水力發電比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水力發電比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水力發電比例產品中有7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這是台灣能源轉型第二梯次進化相當重要的起手式之一,2050年淨零轉型 經部設定中油轉型氫能供應商.... (09/20/2021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梁珮綺台北20日電)企業製造朝向碳中和目標,政府單位也力拚淨零轉型,經濟部旗下2大國營事業中油、台電為排碳大戶,同樣面臨綠色轉型。經濟部正設定中油...

  • 台灣水力發電比例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0 17:16:58
    有 17 人按讚

    這是台灣能源轉型第二梯次進化相當重要的起手式之一,2050年淨零轉型 經部設定中油轉型氫能供應商.... (09/20/2021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梁珮綺台北20日電)企業製造朝向碳中和目標,政府單位也力拚淨零轉型,經濟部旗下2大國營事業中油、台電為排碳大戶,同樣面臨綠色轉型。經濟部正設定中油未來經營朝向氫能供應商;至於台電則全力發展儲能系統。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國營事業多屬基礎工業,台電、中油是排碳大戶,「從他們開始,絕對是對的」。根據規劃,中油將轉型為氫能供應商,年初已成立先進觸媒中心,研發先進材料及減碳觸媒。

    他指出,雖然氫能技術尚未成熟,應用上仍有很多想像空間,現階段已有各國研究與開發,都是很好的參考範本;技術研究就如同種下一顆種子,注入心血栽培,最終會等到開花結果的一天,如同幾十年前,也難以想像離岸風電在這幾年蓬勃發展。

    按照期程,中油的氫能供給將採三步驟進行,第一階段仍以「灰氫」為主,第二階段為「藍氫」,最終為「綠氫」。經濟部能源局副局長李君禮說,傳統化石燃料、天然氣在產氫的過程中,會排放二氧化碳,所以叫做灰氫。

    藍氫則是在灰氫產出後,利用碳捕捉技術將碳拿走,可能存起來或加工;綠氫的製程完全不含二氧化碳,依現行的技術,再生能源產電後,再透過電解水方式得到氫,過程相當耗能,成本非常高,目前透過研發盼能降低生產成本。

    至於台電,曾文生表示,路徑很清楚,要朝低碳電力技術發展,並在2025年要達到燃氣占比50%、燃煤30%、再生能源20%的「532」架構,再循序漸進,隨著碳捕捉技術成熟、電動車使用愈來愈多,無碳能源就能逐步替代低碳能源。

    攤開二氧化碳產出結構,高達90.4%屬於能源排放,僅有9.6%來自非能源,像是科技產業製程會使用特殊氣體等。在9成的能源排放當中,又有56.4%來自電力;34%則是其他能源,多為汽機車燃料所產生。

    因此,再生能源必須極大化,但因再生能源有其侷限性,要穩定供電就必須整合電力系統與儲能,「儲能設備跟再生能源如何匹配,是下階段要做的工作」。

    台電發言人張廷抒說明,2025年前將建置1000MW儲能系統,將在台電自有場地建置160MW,向儲能業者採購840MW,台電電力交易平台在今年7月成立,以競價方式進行,有多家業者表達有意願投入。

    距離2050年仍有將近30年的時間,曾文生說,風電、光電、水力發電等再生能源技術已漸成熟,在台灣可率先應用,並快速發展與在地化。新的技術則要積極推動產業化,創造商機,就目前狀況來看,最有潛力的是地熱及海洋能。

    曾文生說,在2025年時,再生能源的占比要提高到20%,而這比例會不斷提升,進而達到「淨零轉型」。(編輯:潘羿菁、康世人)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cna.com.tw/news/afe/202109200044.aspx

  • 台灣水力發電比例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5 13:13:05
    有 24 人按讚

    當台灣的綠能供電比例越高,該如何才能達到穩定供電?(09/14/2015 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所謂基載電力,就是24小時365天都在電網裡供電的電力。但在未來,由於要達成減碳目標,我們要改用再生能源為主要電力,因此,原本的基載電力就不能再當主力了,必須轉為輔助電力,可是燃煤與核能這兩種電力,都有「無法快速升降載」的特性,使他們很難配合再生能源的間歇性來提供電力調度,那該怎麼辦呢?

    文:蔡卉荀(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

    2016年啟動的電力能源轉型,使得台灣再生能源持續增加中,在2021年5月,白天用電尖峰時,太陽光電的發電量已可占全台9%以上,比一座核電廠的發電量還多,順利供應用電需求,證明了太陽光在供電系統已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今年5月,夏季高溫提前報到,又逢三級疫情停課不停工,導致全台用電量屢創歷史新高。5月17日一座興達燃煤機組突然故障,其他備援電力應接不暇,隨著太陽下山失去光電,夜間用電又居高不下,不幸發生分區輪流限電,「綠能供電不穩定」的擔憂也再次浮現,當台灣的綠能供電比例越高,有什麼方法能夠穩定供電呢?

    揚棄核煤基載,以再生能源為主力,搭配升降快速的輔助電力

    過去為了穩定供電,會使用燃煤與核能作為「基載電力」,將燃氣與再生能源視為用電高峰時才開啟的「輔助電力」。所謂基載電力,就是24小時365天都在電網裡供電的電力。但在未來,由於要達成減碳目標,我們要改用再生能源為主要電力,因此,原本的基載電力就不能再當主力了,必須轉為輔助電力。

    可是燃煤與核能這兩種電力,都有「無法快速升降載」的特性,使他們很難配合再生能源的間歇性來提供電力調度,不能成為未來的輔助電力。說白話一點,太陽光多的時候,我們當然要多用光電,此時燃煤或核能的發電就必須減少,等太陽下山後才能再增加。但是燃煤電力從零到滿載發電至少要八小時,核能更要三天以上,這兩種電力要配合光電每天升降載實在太困難了。

    相較之下,水力發電從零到滿載只需20分鐘、燃氣為2.5小時,儲能系統更快,只要幾秒內就能供電。這些電力可以快速因應調度,才是搭配再生能源最佳的輔助電力。

    用電端計畫性節電的「需量反應」

    此外,讓用電端計畫性節電的「需量反應」制度,也能讓電力供應更穩定可靠。所謂需量反應,就是當預知電力可能緊繃時,提前請用電大戶減少用電,例如:工廠配合調整生產時程,將某些耗電的工作移到離峰時段來做,避免大家都擠在同一個時間,或直接關掉不必要的用電。
    美國加州甚至會讓一般民宅社區也加入需量反應,大家一起配合電力公司的調度指揮,主動關掉非必要的用電,這就是加州目前有將近一半電力靠再生能源,仍可以穩定供電的秘密武器。

    「需量反應」的誘因來自電力公司以優惠的價錢買下用戶減少的電量,這比起電力公司花大錢蓋新電廠,只是為了應付尖峰用電要划算多了,台電公司近年來已開始運用這項管理技術,但是廣度和深度都還有很大改善空間。

    邁向100%再生能源的系統改造

    此外,雖說白天才有太陽光、風力也非24小時都穩定,但可以透過氣候和氣象的預測掌握,提前進行電力的調度。

    再生能源的發展已經是不可逆的趨勢。燃煤與核能除了有空污、核廢料、核安等問題外,無法快速升降載的特性也導致他們被淘汰的命運。如果在電網中替他們保留一席之地,反而會限縮再生能源可以併入電網的空間。

    在邁向100%再生能源的過程中,將全面顛覆傳統的電力系統,傳統基載的運作概念不再適用,必需搭配天然氣、儲能等輔助電力,加上更具韌性的電網基礎設施與電力管理技術,這是一場能源革命。

    ★ 編按:值得補充說明的是。其實,當我們面對台灣的綠能供電比例越高,該如何才能達到穩定供電的挑戰時,其解決方案遠比文章中所提到的項目還要多元,例如新一代的具備快速反應、彈性調度運轉特性的 fast responder 燃氣機組,可以將從冷機啟動到滿載發電運轉的時間,從傳統燃氣機組的平均需要2.5小時,大幅度縮短至15分鐘至半小時以內,而且能夠在接到電網調度指令之後,短短幾分鐘時間,就能夠完成停機待命的狀態,這樣的快速反應彈性調度功能,可以極大幅度地緩解每天日落之後約2~3小時的夜間次尖峰用電時段的供電。

    同時值得關注的是,新一代的燃氣機組,有些機種在設計之初,不但就針對將適應頻繁的快速反應、彈性調度的運轉模式包含在關鍵功能之內,而且也具備了混用氫燃料的功能,使得客戶在面臨能源轉型任務,開始降低天然氣使用佔比,改以氫燃料作為替代能源的階段時,可以無縫接軌,順利的跨出轉型的步伐,而不至於需要汰換掉原有的燃氣機組,造成設備、資產方面的浪費。(目前台灣新建置的燃氣機組當中,就有具備混燒氫燃料功能的機種,原廠設計是出廠時就可以適應混燒氫燃料比例達50%的能力,若將來經過原廠升級解決方案,更可以轉換成100%以氫燃料替代天然氣作為發電的燃料。)

    此外,台灣充沛的地熱發電潛力,在經過近30年的荒廢之後,現在又重新啟動,目前已經有小型驗證地熱機組上線運轉近3年,成效良好,同時也開始有一批中小型地熱發電的開發案再進行當中。

    地熱發電是再生能源發電當中,具有長時間穩定發電,具備擔當基載供電能力的再生能源綠電,同時也具備勝任快速反應、彈性調度的運轉功能。

    台灣各地都有豐沛的地熱資源,在引進最新的鑽探、開採、運轉技術,以及搭配新進的先進材料科學的輔助下,台灣的地熱發電會是繼太陽能光電、離岸風電之後,台灣另一種極為重要的再生能源電力來源。

    其實,隨著再生能源發電發展和能源轉型進程的向前推進,電業領域的各種創新、改進,會持續不斷的推陳出新,我們手上可以選擇的解決方案會越來越多元,越來越有效益。大家對於台灣推動能源轉型,發展再生能源發電的各種努力,應該要更有信心,給予更廣泛的支持與肯定。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5007

  • 台灣水力發電比例 在 再生能源資訊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7 14:46:59
    有 8 人按讚

    #國外焦點新聞
    #能源轉型 #綠電先行
    《2050淨零目標 水力發電可扮演要角》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8月初公布最新的氣候變遷評估報告,提醒世人氣候變遷對地球帶來的嚴峻威脅,為對抗氣候變遷,各國積極投入綠色能源建設,在發展潔淨能源的同時,專家呼籲應多加重視供電較為穩定、低碳排的水力發電。
    👍全民按讚支持 #台灣發展再生能源
    🔎欲知詳情《https://boeenergy.pse.is/3mk5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