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校園霸凌統計2020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校園霸凌統計2020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校園霸凌統計2020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校園霸凌統計2020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青少年憂鬱症:最燦爛的年華,最心痛的損失,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急需關注】:白色百合花飄散出淡淡的幽香,空氣中飄蕩的是輕柔而和緩的小提琴樂章。 這是屬於美智(化名)的日子。皮膚白皙、眼神機靈的她,跟往常一樣帶著一抹淺淺微笑,和大家一起參加她人生中最後的一場典禮。放眼場內,都是曾和她攜手共度許多美好...

台灣校園霸凌統計2020 在 林易瑩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24 15:46:03

5月12日是國際護師節,也是紀念1820年5月12日出生的南丁格爾女士。2020是對全世界護理師等所有醫療工作人員來說充滿困境和高壓的挑戰工作,在此向基層的每一位醫護人員致上深深的感謝,真的辛苦了! 但民眾對於傳染疾病的懼怕有時會從第一線工作環境擴張到醫護人員下班後的日常生活,前陣子也發生了醫護人...

  • 台灣校園霸凌統計2020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26 07:30:00
    有 26 人按讚

    【青少年憂鬱症:最燦爛的年華,最心痛的損失,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急需關注】:白色百合花飄散出淡淡的幽香,空氣中飄蕩的是輕柔而和緩的小提琴樂章。
     
    這是屬於美智(化名)的日子。皮膚白皙、眼神機靈的她,跟往常一樣帶著一抹淺淺微笑,和大家一起參加她人生中最後的一場典禮。放眼場內,都是曾和她攜手共度許多美好時光的同學、同事、朋友,還有家人。
     
    這一年,她才24歲,以決絕的方式告別了這個世界,錯過了研究所畢業典禮、婚禮,還有往後無數的春夏秋冬。這樣的離別,讓所有人措手不及。因為美智所就讀的學校,在短短的時間,連同她在內有4個學生自殺,震撼這所頂尖大學【註1】。
     
    青少年憂鬱是近年重要議題,Z世代(千禧年後出生)的問題似乎更為嚴重。調查顯示台灣高中職學生每7人有1人、大學生每5人有1人有明顯憂鬱,但只有10分之1尋求協助。
     
    另外,台灣青少年自殺死亡人數連續3年創新高。校園自殺企圖由前年800多人,增加到去年(2020年)1350人,年增68%。Z世代的情緒風暴,值得全民重視【註2】。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副秘書長劉志洋強調:「自殺率、自殺死亡率,佔整體青少年的死亡原因裡面一直往上在攀升,這是一個讓我們很憂心(的事)。
     
    另外一個我們去探究原因,我們通常都會看見說是人際情感議題、校園生活議題,我們很值得要再去注意的就是關於身心議題,在今天媒體的報導裡面,我們其實看到說身心議題的比例一直往上,而且已經超過其他原因。」【註3】
     
    ■「Z世代」是憂鬱症高危險群
    ▶相處「三不」守則:不強迫、不逃避、不給壓力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張家銘」提到因為千禧年之後出生的年輕人,長年暴露在網路、手機與社群之中,容易在變化劇烈的年代找不到方向。
     
    張家銘表示,這類年輕族群統稱「Z世代」【註4】,雖然物質不餘匱乏,但從出生起就飽受社群媒體影響,一旦生活不順,甚至出現失學、失業等「雙失」情形,就容易成為憂鬱與自殺的高風險群。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統計
    台灣15至24歲自殺人數,從2018年的193人,成長到2020年的257人,增幅33.2%。自殺通報人數也從2018年4905人上升到7991人,增幅62.9%。一般統計,憂鬱症患者約15%到20%有自殺傾向,但是近年來的憂鬱症患者卻出現年輕化、自殺傾向更高的問題。
     
    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近年來在心理諮詢服務電話1925專線中,15到24歲青少年尋求協助的電話增多,自殺傾向卻接近30%。換句話說,台灣15到24歲青少年比較無法解決自己的困難,等到求助時,心理已經走到比較後端的情況【註5】。
     
    ■「青少年憂鬱症」是什麼? 在解釋青少年憂鬱症之前,要先了解「憂鬱情緒」和「憂鬱症」的不同
    ▶「憂鬱情緒」
    通常是生活遇到挫折,導致心情低落,可能是考試成績不好、和朋友吵架或是單純遇到梅雨季節,但這樣的情緒會隨著時間消散、雨過天晴。
     
    ▶「憂鬱症」
    則是大腦的神經傳導物質如多巴胺、血清素等分泌異常導致,患者會長時間情緒低落、對熱愛的事情失去興趣、失眠、食慾不佳,甚至有自殺及自殘的念頭。
     
    ■青少年憂鬱症的症狀
    青春期前的兒童及青少年可能有的症狀:
    ▶暴躁易怒
    ▶社交退縮
    ▶社交孤立
    ▶感到無助
    ▶社交互動減少
    ▶對於拒絕極度敏感
    ▶失去活力
    ▶對先前喜愛的活動失去興趣
    ▶睡眠失調(睡眠時間減少或增加)
    ▶胃口變小或增加)或飲食習慣改變
    ▶活力降低
    ▶學業表現下降
    ▶與師長發生衝突
    ▶使用酒精及藥物
    ▶出現自殺的想法
     
    ■青少年憂鬱症經常被忽略的原因
    照理說當周遭的人出現上述的症狀時,應該很容易察覺,但青少年的憂鬱症傾向卻經常被父母、師長解讀為「叛逆期的行為」,導致青少年憂鬱症經常被忽略,直到孩子出現嚴重的自殘、甚至自殺的行為時,父母才願意正視青少年憂鬱症的問題。
     
    青春期是憂鬱症的好發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由於性荷爾蒙開始大量分泌,生理和心理的狀態都有重大的改變,開始積極尋求自我認同,而在這個過程中容易過度在意別人的看法、心情浮動,因此種下青少年憂鬱症的危險因子。此外,同儕的相處、課業壓力及親子關係等也可能導致青少年憂鬱症。
     
    ■以下分享3種常見的青少年憂鬱症成因
    1.青春期症候群:缺乏溝通,感覺自己不被理解
    青春期的孩子除了荷爾蒙分泌出現變化之外,開始建立社交生活圈及塑造價值觀的過程中,很容易與家人、朋友發生衝突,如果和同儕的關係不好,父母又因為工作忽略孩子的感受,長時間缺乏溝通及抒發情緒的管道,就很容易罹患青少年憂鬱症。
     
    2.青少年壓力:來自課業及同儕的壓力
    由於升學壓力的影響,青春期的孩子會開始在意自己的成績表現,無形之中增加很多負擔。此外,與同儕相處的過程中也會形成很多壓力,會開始注意自己的穿著、打扮,害怕無法融入人群,有些班級團體甚至會有霸凌的現象,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累積很多負面情緒。
     
    3.感情因素:在愛情中投入過多情感依賴
    處於情竇初開的青春期,孩子很容易投入一段感情,有些人可以在感情中找到穩定的情感依託,進而紓解課業及生活中的壓力,但如果在感情的處理上不夠成熟,或是過度依賴這份情感,反而會造成反效果,產生很多痛苦的情緒。
     
    不同年紀的年輕人還有可能會出現找不出原因的生理症狀,包括頭痛或胃痛,這些也都可能是憂鬱症的徵兆。在憂鬱症最嚴重的情況,患者可能會有扭曲現實,例如產生幻覺或是妄想的現象。
     
    大多數意圖自殺或想過要自殺的孩子都為憂鬱症所苦,因此及時注意憂鬱症的症狀很重要。可能有些症狀未在此列出,若對有任何疑慮請諮詢醫師【註6】。
     
    ■發現孩子患上憂鬱症,要如何幫助他們?
    面對憂鬱症的孩子可以依偱這五個步驟來幫助孩子。
     
    1.鼓勵孩子維繫社交
    憂鬱的孩子通常會遠離朋友或減少去做喜愛的活動,但越離群無助憂鬱康復,因此父母可鼓勵和陪伴孩子與他人重新連繫,不論是做義工、參與朋友聚會或重新培養興趣,都有助孩子重新與社會連結。當然,父母不要安排過多活動使孩子無法負荷。
     
    2.充分運動飲食睡眠
    患上憂鬱和患上感冒類似,同樣需要三餐定時、營養均衡的飲食。也要有充足睡眠,並且鼓勵孩子多到戶外走走與運動,減少看3C的時間。
     
    3.適時尋求專業協助
    在尋求專業協助時,要緊記讓孩子一起參與討論,尋找孩子能信任的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良好的醫病關係對憂鬱症的康復很重要。
     
    4.陪伴孩子走過治療
    大部份的憂鬱症都能康復,但與感冒一樣,康復需要時間,切莫操之過急,應帶著同理與耐心,陪伴孩子走過服藥或心理治療的過程。
     
    5.不要忽略照顧自己
    為了照顧孩子,父母容易把全副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結果忽略了自己的身心狀態,結果孩子還沒好,父母反而病倒了。作為照顧者,要留意自己是否壓力過大,不要過於壓抑,也不要過於自責,可以的話,尋求更多親友的支持和協助。【註7】
     
    根據臨床研究,青少年時期若已出現情緒困擾而沒有及時評估和治療,也有可能自己會好,但長大後面對挫折、壓力,就容易誘發各種更嚴重的憂鬱症、焦慮症或強迫症。
     
    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所長陳怡樺表示「憂鬱症就像感冒一樣,需要一段歷程,需要耐性,9成會好,必須先從生活上排除壓力事件,但也容易復發」。
     
    心理學作家海苔熊比喻「憂鬱就像生命裡的黑洞,有很強的吸引力會把你吸到最底層、最糟的境地,但如果能掌握它、和它共處,你就會擁有很多力量」。在成長過程中,也許難保孩子不受傷,不論是來自不自知的父母、或不可測的人事物。
     
    但孩子學會自我整理、照顧、呵護,懂得接納自己、欣賞自己,健壯內在心理,就能面對外在的壓力和挫折,要幫助憂鬱和心理生病的孩子走出黑洞,必須家庭和學校合作、需要每一個大人更願意理解、更盡力支持、更耐心陪伴,織成一張防護網來接住孩子,幫助孩子遠離憂鬱,或走出情緒黑洞【註8】。
      
    【Reference】
    1. 來源
    ➤➤資料
    ∎註1
    (天下雜誌)「頂大生接連自殺 青年憂鬱症:最燦爛的年華,最心痛的損失」:https://bit.ly/3quRwRQ
     
    ∎註2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青春不憂鬱 - Z世代的情緒風暴】:http://bit.ly/38n60wZ
     
    ∎註3
    (公視新聞網 PNN)「休學高中生返校遭霸凌 2月間尋短輕生」:http://bit.ly/3rvGI7k
     
    ∎註4
    「Z世代」
    表示從 1990 年代末期(1997 年)到 2010 年代初期的出生的人們。這個世代的人們更熟悉科技產品,不過卻比其他世代在同年紀時比起來更自律、更在意學業表現和就業前景,不過更高的自我要求似乎帶來更多的心理壓力,以至於這個世代的人們容易有心理健康的問題。(udn.com 聯合新聞網)「新聞常讀到的X、Y、Z世代 代表今年的Generation C是什麼意思?」:http://bit.ly/3cj8gqd
      
    ∎註5
    (Heho健康)青少年自殺率2年增33%!別再為憂鬱症患者「加油」,3技巧陪伴才有效
    http://bit.ly/3l9O1PP
     
    ∎註6
    (Hello醫師)「青少年與兒童憂鬱症:原因、症狀、診斷、治療」:https://bit.ly/3v9TF99
     
    ∎註7
    (鋅鋰師拔麻的「小小額葉養成手札」)「像流感一樣能致命的疾病—青少年憂鬱症」:http://bit.ly/3qu5V0s
     
    ∎註8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憂鬱症成為青少年「不能說的秘密」?三級防護網避免孩子掉入情緒黑洞:http://bit.ly/3elJcBx
     
    ➤➤照片
    ∎註7
    「跨越青少年憂鬱之谷」:搞懂青少年憂鬱,父母孩子不再懼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憂鬱症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台灣校園霸凌統計2020 在 高雄市議員童燕珍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1-06 14:33:52
    有 17 人按讚

    【重視校園霸凌問題,呼籲校方加強宣導教育】

    燕珍在去年10月的教育部門質詢與議會提案上,
    皆針對 #霸凌 議題向教育局提出建議。

    ⚠️霸凌問題多嚴重?

    根據 #台灣自殺防治中心昨公布數據,2019年青少年自殺死亡率每十萬人九點一人,已 #連續三年創新高。自殺防治中心主任李明濱說,自殺在青少年十大死因中占第二位,僅次於意外,常見原因是 #情感問題、 #課業壓力、 #網路霸凌或 #校園霸凌。

    根據 #兒童福利聯盟 發表的《2020台灣學生網路霸凌現況調查》,有約47%的兒少曾涉入網路霸凌事件,該聯盟於2016年調查統計時僅22%,四年內成長超過兩倍, 甚至多達 #36%的兒少曾有被網路霸凌的經驗。

    在現今社群軟體發達的情況下,網路已成為校園生活的延伸。
    網路霸凌與校園霸凌處理都是學校的重要課題。

    🤔現行的校園內有那裡可以改善?

    根據燕珍服務的經驗,以及參與觀察學生的意見論壇時,注意到了兩大問題:

    1.許多學生並不清楚校園內的申訴與協助機制
    2.許多學生對於心理健康不知道該如何向其他人反映。

    現行的校園內不只對於性平案件,對於霸凌事件其實也都有相對的處理機制,各校內也都有心理輔導的機制,但許多人並不清楚這件事情,也有許多人是『不敢也不知道怎麼開口。』
    根據兒福盟的調查資料,當兒少遇到網路問題時,多數選擇 #自己想辦法解決(62.8%) 以及 #跟同學朋友討論(62.7%),而不是交由校園內的專家處理,甚至多是自己往心裡吞。
    燕珍就曾協助一些受霸凌問題影響的同學,尋求校園的專業資源來介入處理,許多都是第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尋求校方協助。

    💪 #未來將密切監督校園霸凌事件處理機制與宣導成效

    燕珍在上次議會中已經提案
    針對校園霸凌機制與心理健康輔導機制
    皆須加強進行宣導。
    之後燕珍將會密切注意各校執行狀況,
    並且根據各級校園不同,
    提案應分級教育網路相關法規與社群禮儀。
    降低糾紛甚至霸凌現象的產生。

    #燕珍關心高雄事
    #霸凌議題
    #教育優先
    #高雄市議員童燕珍

  • 台灣校園霸凌統計2020 在 City News 城市新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6-17 18:48:24
    有 10 人按讚

    【城市新聞】#新聞關鍵字 2020/06/17

    一起來關心今日國內外新聞重點,持續關注最新疫情動態。

    #11國境外生優先返台
    境外生返台政策今天正式公布,優先開放港澳等11個國家或地區的學生,教育部提出「3個原則、2個標準作業程序」,確保境外生有序入境,以108學年度應屆畢業生為最優先。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優先開放11個低風險國家或地區應屆畢業生分批返台就學,包括越南、香港、澳門、泰國、帛琉、澳洲、紐西蘭、汶萊、斐濟、蒙古、不丹。(中央社)

    #北京全面停課
    大陸首都北京市出現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15日單日再增27例確診。自本月11日起至15日,短短5日,北京病例累計確診已破百,達到106例。經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研究,北京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三級「應急響應」上調為二級。從今天(17日)起,中小學各年級一律停止到校上課。初三、高三學生同步恢復居家線上教學。全市各類型幼兒園均不再開園。(中國時報)

    #台灣擺脫口蹄疫區
    農委會今放鞭炮慶祝台灣擺脫口蹄疫區,農委會表示,預計將增養100萬頭豬作為出口專用,年產值可逾新台幣100億元。台灣成為口蹄疫非疫區,台灣豬肉外銷露出曙光,彰化縣養豬協會理事長游進課說,在口蹄疫爆發後,國內養豬規模早已縮減,加上環保意識抬頭,不可能大規模飼養,台灣已經沒有能力外銷大量冷凍肉,要朝冷藏豬肉外銷才有競爭力。(聯合報)

    #5月均溫140年最高
    全球暖化持續加劇,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最新的地球體檢報告顯示,2020年5月地球均溫、全球陸地和北半球均溫創下140年來最高溫紀錄,和2016年5月並列最熱的5月,今年春季也成了有紀錄以來第2熱的春季,全台紫外線指數幾乎是紫色「危險級」。專家指出,人為過多溫室氣體排放是地球發燒的主要原因,主要體現在能源產業,農業、 工業、交通運輸、建築等5大領域。(中國時報)

    #校園霸凌擴及網路與通訊
    教育部統計,國內中小學生有1.83%曾遭受網路暴力,約有5.5萬學生受害。教育部正在網路預告修正「校園霸凌防制準則」,研擬擴大校園霸凌的型態,首度增加網路霸凌和電子通訊霸凌。過去談校園霸凌,主要是學生和學生之間的行為,不過,教育部這次修正「校園霸凌防制準則」,將校園霸凌的定義擴大適用範圍至校長、副校長或教職員對學生的霸凌行為。(中國時報)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