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柴燒大師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柴燒大師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柴燒大師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柴燒大師產品中有1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杜書伍 聯強集團總裁,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躋身組織的前30%關鍵人才】 從小就喜歡深思的杜書伍,腦子裡無時無刻不在轉動思考,成為企業家之後,這更成為他帶領團隊向前走的管理方式。「我認為領導就是要『觀念領導』,」杜書伍說。爲此,2000年之後,他乾脆當起「老師」,每天早上八點到九點召集幹部「上課」。隨著聯強國際規模不斷擴張,杜書伍再...

 同時也有2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Cate Food Travel 凱特食旅,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Homemade Maltose Making in Taiwan, Maltose Roast Duck,Braised Pork / 柴燒手工麥芽糖製作,麥芽烤鴨,蹄膀 -Taiwanese Traditional Food 👉 https://reurl.cc/OqE483 Hi, there...

台灣柴燒大師 在 米力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9 23:22:44

米力的溫事週日店長計畫 透過米力每週日的引導解說 讓大家知道溫事的生活與使用方法 預計以一年52篇內容 詳細為大家揭密溫事的豐富世界 1.溫事的植物照料 2.溫事的掛花入 3.溫事的備前大壺 4.溫事的器物藏書 5.溫事的四疊半茶室 6.溫事的民藝器物-沖繩壺屋燒 7.溫事的金...

  • 台灣柴燒大師 在 杜書伍 聯強集團總裁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02 18:30:57
    有 502 人按讚

    【躋身組織的前30%關鍵人才】
     
      從小就喜歡深思的杜書伍,腦子裡無時無刻不在轉動思考,成為企業家之後,這更成為他帶領團隊向前走的管理方式。「我認為領導就是要『觀念領導』,」杜書伍說。爲此,2000年之後,他乾脆當起「老師」,每天早上八點到九點召集幹部「上課」。隨著聯強國際規模不斷擴張,杜書伍再進一步把上課內容寫成文章,讓全體員工都能了解他的思維。
     
      大老闆為文創作,想必離不開嚴肅與教條的成分吧?一點也不。這系列後來以「聯強EMBA」為名,隨電子報發送的短文,因為談的是工作中人人會碰到的課題,角度深入淺出,以小窺大,不僅內部幹部受用,連收到的外界客戶、經銷商、合作夥伴都深覺有收穫,無形中爲杜書伍養出一批忠實閱讀的「粉絲」。
     
      大方分享自己的心得,杜書伍笑著說,希望透過文字帶來影響,說不定就此改變某個人的職涯,或讓某家企業從此降低基層運作的成本。「公開這些是帶點理想性,」他說。
     
    問:你對自己的職涯一直都有清楚的想法,是不是少年養成的過程帶給你一些影響?
     
    答:我覺得有兩個因素,第一,是種穩定的力量。我的家庭教育一直教我要踏實,假如沒有這個,人就會浮躁,風一吹就會搖來搖去。第二,我成長的年代,是台灣非常期望走向富裕的年代,對自己有希望成功的強烈企圖心。有了這種企圖心,就會去動腦,想要突破。但有了先前穩定的力量搭配,我不會躁進,或一看到旁邊的機會,就方向搖擺。
     
    問:父母親怎麼教育你這種態度?有特別的方式嗎?
     
    答:這些認知有的是來自父母正面的言教,但也有來自負面的;好的可以學,壞的記取教訓。像我母親是正面教材,我父親的中年危機,則算是負面教材,他本來教書教得很好,收入也很高,但後來他想當校長,就從教育界退休,參加別人的辦學,最後卻沒有成功。這件事對我的影響是,當我要做重大決定時,我會很審慎,會陷入長考。多思考,就會把範疇拉大,把考慮的時間拉長。長考也是另一種穩定的力量。
     
    問:你的職涯中,哪些是你需要長考的時刻?
     
    答:我出來工作大概快四年時,有人用雙倍的薪水來挖角。我那時候負責英特爾的微處理器的推廣,他做電子打卡鐘,當時我的薪水兩萬出頭一點,他用五萬挖我,那時候,這筆錢很大很大。因為他的產品要外銷,他還對我說:「我就給你五十萬,你跟我去國外跑。」我想,天底下從來不會有好康的事掉下來,這個人出手這麼大氣,代表他的行事作風不踏實。這筆錢我能拿六個月還是一年?所以最後我就沒有去。
     
      另外一次,是我大四時在補校教高三數學,服完兵役回來後,校長又來找我,要我晚上再去兼課。我約略算一下,去教書至少一個月有四千五,當時我的薪水差不多是七千塊,等於是兼一份差,薪水增加六成,但我還是拒絕了。因為老師領的是鐘點費,薪水雖然不錯,但增幅有限,又不是我的主業。相反的,我專注投入公司的工作,薪水可能會成長很快,所以我拒絕了,決定專注做我的本業。
     
    問:很多人面對機會難以拒絕的理由,是認為它稍縱即逝,你不擔心這一點?
     
    答:沒有實力,機會都不是你的。機會其實隨時都有。我用公車來譬喻,儘早讓自己站上公車站牌,機會來你就上得去。但有時候你站在那裡,機會還沒來,你也要耐心等。
     
      我在學校時就經常思考自己的未來,我知道我學的是Computer Science(微電子),但我希望未來走管理職、業務職,所以大學時代除了本科之外,我還去修了很多管理課程,為未來作準備。
     
      進入職場後,第一個職務是擔任研發工程師,原本我為自己設定花兩年時間熟練技術實務,之後再轉調業務,但我做了九個月,就被公司要求轉調業務,因為覺得我在技術的磨鍊還不夠,所以當時陷入另一個長考。不過,一方面是配合公司需要,另方面,我想到只要肯花時間,做業務時還是可兼顧研究產品、累積技術含量,這樣不也更會賣。所以我轉換職務時,白天跑業務,晚上K書作研發,兩個兼具。這段過程也讓我思考,怎樣讓兩件衝突的事情協調,能夠一魚雙吃。
     
    問:像個人生活,娛樂這些面向,都不在你的考量內?
     
    答:(笑)我出社會前面十年,只看過一、兩部電影。
     
    問:你從什麼階段開始真正讓自己從「部屬」的思維,提升到「管理者」的思維?
     
    答:在學校時,我就常思考自己的未來出路,因為不是狹隘地讀書,想的時間也比較長遠,所以習慣以比較高的高度看事情。從學校建立這樣的習慣後,這一輩子,我都是拉高高度來看事情。第二,我念了管理,自然而然就有管理的背景,讓我後來在做主管的過程中很自然,沒有任何門檻。
     
    問:在管理端經常要面對人的問題,你都沒有摸索或挫折的過程?
     
    答:(大笑)多了。以我的職涯來說,可以分成幾個階段。我一九七六年出來工作,第一階段大概到一九八五年。這個階段都在打基礎摸索。這九年時間,我cover的範疇很多,這段時間的挫折就很多。
     
      打個比方,我認為任何事都應該節儉。我剛開始做sales,感覺常常跑呀跑,沒有結果,卻要花錢,所以我出去都坐公車,管理下屬也是這樣。但另外有個部門出去就直接招計程車,於是部門間,大家就會比較。我就對部屬說,我們今天這樣節省,紅利會比較好。結果呢?並沒有比較好。最後我拿我自己的紅利出來分給大家,結果他們都不收,而且認為我這個主管有guts(膽識)。在這樣的要求下,第二年,我們的紅利的確就比較好。
     
    問:你碰過最大的難題是什麼?
     
    答:最大的挫折就是部屬被挖角。投注心力去帶他們,後來他要離職。或是覺得某位女性同仁很不錯,她卻說:「抱歉,我要回家生小孩。」爲了這個,我還寫了好幾篇文章,談雙薪家庭的重要,甚至上媒體談怎樣料理家事,教太太給先生一律穿白襯衫、買同樣顏色的襪子,垃圾桶一次套好幾個塑膠袋,更換的時候才方便.......減輕女性同仁的負擔。我甚至還教她們如何準備四菜一湯。
     
    問:說到有員工想回家帶小孩,你一路走來,都被強烈的危機意識跟企圖心引導,你認為現代人對工作仍然需要這樣嗎?
     
    答:關鍵在經濟基礎。這次金融危機就回過頭來告訴大家:未來環境的變化是你沒辦法控制的。你有把握目前的經濟條件一生無虞嗎?每個人對經濟安全的定義不一樣,但長遠來看,門檻還是蠻高的。就像誰會想到現在存款利息幾乎等於零?
     
    問:經過金融海嘯,職場發生很大的變動,也顛覆很多人對生涯的想像。你體會最深的一點是什麼?
     
    答:回過頭去看,我很高興我很多想法是對的,這些現象,終究證明我的價值是對的。

      我本來就看金融業是「虛業」,不是「實業」,過度擴張的結果,本來就應該泡沫化。再看很多垮掉的百年老店,很多都是老大不堪,沒有危機意識,長時間下來像是國營事業,怎麼經得起環境變化?
     
      雖然很多人失業,但我認為好的人從來沒失業過。景氣好,人員通常會寬編,企業只淘汰績效最差的3%,但景氣不好時,企業淘汰10%,這才是真正人力精實的編制。所以如果你在這最後的10%中,平常沒事,但是就像人家說:「退潮時,才知道誰沒穿褲子」,碰到考驗,誰沒穿褲子就看得到了。
     
      組織中,70%都是基層員工,30%屬於幹部級;真正屬於中級主管以上,比例可能只有3%。經濟不景氣時企業砍最多的,是基層員工跟不好的幹部;所以你希望自己永遠都很安全的話,就要努力擠進組織的前30%。大家必須有危機意識,也要與對現實有正確的了解,讓自己進入真正安全的範圍;否則在不安全的範圍中,當然會被砍。
     
      不過,整體來看這個世界還是人才不夠的,而且好的人才的價值比過去還要高;如果你是人才,不僅絕對不會失業,還到處搶著要。
     
    問:專業工作者或經理人可以從金融海嘯中學到什麼?
     
    答:要學到未來變化是很大的,絕對不能認為它不變或變化很小。另外,經濟安全與危機意識是必備的。經濟安全還包括能力安全,要讓自己一直跑在前面,不要落在後面。
     
      很多人聽不進去,因為他們根深柢固認為工作是痛苦的,休閒是快樂的。我認為這是絕大的錯誤。你鑽進工作中,那種知識的滿足跟喜悅,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才是真正的快樂。玩就快樂嗎?不見得喔。玩是你要付錢給人家,工作是人家付錢給你,你又很快樂,而且獲得愈多,表現愈好,給我的錢愈多,何樂而不為?
     
    問:你不斷強調思考的重要,你思考時,有特殊的程序嗎?
     
    答:我無時無地不在思考,腦筋不動就渾身不對勁。因為思考是不分場所的,我連走路也在想事情。假如想出東西,那就很高興了。年輕時,我對我的主管,或公司做法,有時不是很認同。但是我心裡會想:「我只有兩年工作經驗,人家是我的三倍,其中必有道理。」我就照做,有時候會問,有時候就持續當作一個議題,隨時找答案,很可能五年以後才找到答案。養成習慣後,現在留在我腦中還有很多懸案(笑)。
     
      我認為領導就是要觀念領導,所以我自己體悟到什麼,我就講給部屬聽。2000年以後,因為幹部太多,我開始正式上課,再把上課內容寫成文章。一個人要觀念正確,才能有效率的工作。金融海嘯發生後,不少企業出狀況,倒是解答我很多懸案。
     
    問:爲什麼?
     
    答:我相信,全世界的事物都是成常態分配,大部份是落在中間,特別好或特別不好的相對少。常態分配跟我們講的中庸之道是契合的。站在穩健的角度,我們只要落在中間就好,不需要在兩邊,因為很outstanding的這邊,畢竟是例外,有時候甚至得靠運氣,所以不要去想這個。就經營企業來講,盡力做就對了,不一定非要第一。為了做第一去冒險,可能會變成第十。我只要持續努力,可以從第三變第二,從第二變第一,不是很穩嗎?想去樹梢摘最漂亮的果子,可能會跌倒,這也是我講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問:不管是穩定或穩健,能不能爲它下個定義?
     
    答:你踏的每一步,把握度都很高。它的風險是你輕易可以承擔的。比方說,我有七成把握,三成會失敗,而且失敗以後不傷筋骨,這樣可以做。
     
      有些事情是你有九成把握,但那10%一旦發生,你承擔不起,這樣不能做。反過來說,這件事情九成會失敗,但承擔得起,就可以做。過去媒體說我很開創、敢突破,表面上看起來我很冒險犯難,其實每一步我都知道企業能不能承擔得起,而且是輕易承擔,不會傷到筋骨。
     
    問:當讀者要吸取你的觀念時,你會建議他們怎麼使用?
     
    答:關於管理的書籍有三類,第一類是教科書,非常理論,都是專有名詞;第二類是管理大師寫的書,很多例子都是國外或大公司的例子,對本地的讀者有距離感;我寫的聯強EMBA文章算第三類,題目都很小,就在每個人的周遭,很貼近職場。所以在自己的工作環境中,它是最接近、最能轉化使用的。這是我當初題目愈寫愈小,愈來愈貼近員工的原因,其實是每個人工作中都會碰到的經驗,只是過去發生時,自己不見得感覺到。因此,要努力思考在工作經驗中相對應的場景,然後去模擬使用看看。那你就會真正把觀念跟實務連結在一起。一方面,這會使你對觀念理解更深入,二方面,它會融入你的腦海,達到內化。這樣,你以後隨手就能應用這些觀念,幫助自己職涯的發展。這是最重要的關鍵。(本文收錄於《打造將才基因》,作者:《Cheers》雜誌總編輯盧智芳)
     
    #連結閱讀
    1. 斜槓人生,好嗎?
    http://bit.ly/3mZU0Wk
    2. 杜書伍:有三大能力才是人才
    https://bit.ly/3zDWeSC
    3. 杜書伍:你懂得「想」,就成功一半!
    https://bit.ly/3CZLOyy
     
    🌏聯強國際為亞太第一大、全球第二大資通訊通路集團,2020年全球營收規模突破台幣1兆3,300億元。
    🎯知識與經驗的分享,是我們回饋社會的方式。

  • 台灣柴燒大師 在 阿川 茶葉 茶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23 12:45:26
    有 68 人按讚

    作品連結 👉https://reurl.cc/yEGG5M👈
    國寶級柴燒大師|簡銘炤
    簡銘炤制陶這條路一走就是30餘年
    初期赴日本像金重晃介學習燒柴窯、築窯、摞泥到最後的燒製成陶,每一個程序每一個細節地學習。
    堅持著手工鍊土的工藝從「零」開始學習,從「零」開始製作。
    目前為桃園市陶藝協會創會理事長,繼續推廣台灣陶藝及柴窯讓更多人認識使用。
    阿川茶葉茶器官網
    👉https://www.wabisabikawa.com/👈
    想更快拿到作品歡迎私訊預約店面自取
    ☎️電話
    👨🏻川:0917-288-005
    🎥直播時間:每週一~六 19:30
    🕰營業時間 :週一~週日10:00 ~ 19:00
    發貨地址:台北市松山區健康路325巷19弄22號

  • 台灣柴燒大師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17 15:01:43
    有 230 人按讚

    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人生就是這麼奇妙,一波來的又急又快的疫情,改變了我持續好幾年的旅遊人生。去年初因為疫情開始下廚的我,竟然也推出食譜書了😆 關於「一口鑄鐵鍋,端出一桌菜」這本書的起源,其實要從去年悦知文化出版社的作者餐會談起。

    去年七月我參加了悅知文化在「食憶」餐廳舉辦的作者餐會,由一群退休長輩們掌廚的食憶餐廳是個非常特別的存在,而悅知文化也為食憶 by SUi的19位長輩主廚推出了一本「食憶的家傳菜譜」,當時我就對餐廳和書籍都留下了極美好的印象。

    自從我開始下廚後因為迷上鑄鐵鍋而加入「我愛Staub鑄鐵鍋」臉書社團,可能是因為在社團中還蠻積極的分享料理與鍋具,去年九月時受到Coco 樂食堂coco Chang的熱情邀約前往參加一人一菜的鑄鐵鍋餐聚。來參加的朋友們都是各行各業的菁英,而這群人的最大的共同特點就是很會做菜、喜歡美食、最重要的就是熱愛Staub鑄鐵鍋。在活動現場看到大家的滿滿熱情,與品嚐到各位大師使用鑄鐵鍋做出來的十多道經典好菜,當下我就萌生或許可以像食憶的家傳菜譜一樣,將大家的心血結晶集結成食譜書的念頭。

    由於我曾經出版過兩本書,對於書籍的製作流程算是有些許的了解,同時也因為出書而跟悅知文化出版社的編輯許芳菁成為現實生活中的好友。9/13一人一菜餐聚結束後我便立刻上網搜尋關於鑄鐵鍋食譜的書籍,發現目前市面上的鑄鐵鍋食譜大多都是英文或是日文翻譯書,屬於台灣本土的鑄鐵鍋食譜可以說是幾乎沒有。外國食譜的食材通常較難取得,口味上也不一定符合台灣人,加上台灣人特別喜歡喝湯吃火鍋,外國的鑄鐵鍋食譜多數強調無水烹調,讓我更加篤定本土化的鑄鐵鍋食譜絕對可以跟市面上的書籍做出極大差異。

    聚餐活動結束兩天後我便大膽的向編輯芳菁提出我的想法,同時也對Coco提出大家一起出版食譜書的念頭,發現Coco也早已有這個想法但由於對出版業界不熟悉不知如何開始。剛好出版部分我略懂,在統整了許多資料與簡單市場調查後我便向悅知文化出版社提案,很快也很幸運的獲得出版社的認同,於是開始了我們統籌第一本本土鑄鐵鍋食譜之路。

    從一開始的邀請食譜作者,蒐集食譜,統整食譜避免過多重複菜色,市場調查,勘查拍攝場地,研究行銷策略等等,一路走來真的非常不容易,一度我還走火入魔到不管去到哪都可以找到跟我們食譜書的連結。例如去年10月到雲林參觀御鼎興純手工柴燒黑豆醬油工廠時發現主廚Ozzy使用Stuab鑄鐵鍋,就雞婆的詢問人家是否有意願一起出版食譜。和不同廠商討論攝影工作時就會觀察店家是否有機會成為我們食譜的拍攝場地,或是和店家討論否有機會成為食譜行銷活動的推廣聯盟等等。

    6/18「一口鑄鐵鍋,出一桌好菜」這本書就要開始預購了,在這裡我要感謝書中17位作者群不藏私的將拿手好菜分享給大家,與拍攝食譜時的全力配合。感謝宇宙無敵可愛又善解人意的編輯Fangching Hsu 許芳菁,要統整編輯17人100份食譜真的不是件簡單的工作,拍攝食譜時還要充當手模,還要幫忙擺盤洗碗採購真是辛苦妳了!感謝美麗親切又熱心的Coco辛苦來回奔走與溝通協調,以及安排接下來一連串的行銷策略。感謝「我愛Staub鑄鐵鍋」社團與悅知文化出版社,感謝所有支持食譜書的朋友們。

    另外一定要提一下的是這本書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照片都是我拍的,比起成為食譜作者之一,讓我更驕傲的是這次拍攝出來的照片我自己也蠻喜歡的,而且由於擔任食譜攝影師的關係我還把家裡的貓貓也拍進書裡,當初只是順手拍拍,沒想到花瓜和醬瓜的照片不但被採用還被放很大張真是始料未及 XDDD

    現在我們第二本鑄鐵鍋食譜已經在籌辦中,希望各界鑄鐵鍋烹飪高手們踴躍加入我愛Staub鑄鐵鍋社團並參與食譜製作,讓我們一起跟全世界分享Staub鑄鐵鍋的美食世界。

    👉🏻購買連結
    Momo
    6/18 0:00開使預購,買書贈送御鼎興醬油或德國雙人牌濃湯匙二選一喔!
    https://bit.ly/2U7xHoZ

    誠品
    隨機贈送德國雙人不鏽鋼餐叉/ 餐刀
    https://bit.ly/3cLFrn2

    #一口鑄鐵鍋端出一桌菜
    #悦知文化
    #我愛Staub鑄鐵鍋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