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曾發生的重要戰役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曾發生的重要戰役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曾發生的重要戰役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曾發生的重要戰役產品中有1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金老ㄕ的教學日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1945年8月15日,日本發布終戰,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所以在這個時間點,戰爭的一切都結束了?士兵可以丟下武器回家當活老百姓,戰勝國人民可以放鞭炮、開香檳慶祝,或是在時代廣場看到任何女性都可以把她拉過來親下去?(注意,雖然當事人不但沒有受到法律指控,而且還留下經典畫面作為歷史紀錄,但這招不是每個人...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萬的網紅3Q陳柏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灣在外交處境上,是否會因為中國加大對香港的管制力道而受到影響 香港問題,在過去這段時間受到很高的關注。「港版國安法」若通過,香港的國際地位將會受到影響,在香港政治環境變動的情況下,各國提供的優待也可能取消。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Pompeo)曾暗示將取消香港的特殊經貿待遇,也就是香港將失去獨...

台灣曾發生的重要戰役 在 Hao Hui-Chuan / 郝慧川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11-19 00:52:52

~能和你熱戀一輩子的,只有自己~ 我的高中好友老皮遠嫁馬來西亞好幾年了,已經生了一雙兒女,生活看上去十分幸福,偶爾我們會在手機上訊息聊天,聊聊近況。 「幹嘛,最近如何?」 「沒什麼事啊,就是小孩子都上小學了,白天蠻無聊的。」 「那你怎麼不去找個工作啊?還可以賺點錢買喜歡的東西。」 「都離開...

台灣曾發生的重要戰役 在 XXY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8-22 08:59:26

【歷史上的今天 vs 推薦電影】1937-August-14 八一四空戰 / 空軍節 . 【淞滬會戰】Battle of Shanghai . 淞滬會戰是指1937年8月13日開始,發生在「淞」吳淞江以及「滬」上海地區的戰鬥,也是中國對日抗戰的重要戰事;中日雙方投入約100萬軍力投入戰鬥,為期三...

台灣曾發生的重要戰役 在 XXY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4-28 02:06:59

#影評《鋼鐵勳章》The Last Full Measure | ★★★★ 勳章不就只是塊廢鐵 . 這不是戰爭爽片 這不是戰爭爽片 這不是戰爭爽片 很重要,說三次 .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曾說:「只有死者才能見證戰爭的結束。」戰爭會隨著停火而真的結束?和平也會如我們所願地到來?還是只是延續痛苦和...

  • 台灣曾發生的重要戰役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03 09:30:33
    有 137 人按讚

    1945年8月15日,日本發布終戰,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所以在這個時間點,戰爭的一切都結束了?士兵可以丟下武器回家當活老百姓,戰勝國人民可以放鞭炮、開香檳慶祝,或是在時代廣場看到任何女性都可以把她拉過來親下去?(注意,雖然當事人不但沒有受到法律指控,而且還留下經典畫面作為歷史紀錄,但這招不是每個人都能適用,更要看時間地點,最起碼現在如果有人跑去凱達格蘭大道做同樣舉動,大概只會被國安人員制伏......不過應該可以上什麼動新聞版面就是了。)

    讀歷史,的確有些時間點顯特別重要或有紀念性。比如:1937年7月7日,是國民政府對日全面抗戰的開端;或是1944年6月6日,諾曼第登陸行動打響盟軍在西歐戰場的反攻。但有的時候,這些時間點卻又容易誤導人,讓人覺得「事情就突然發生」或是「事情就突然結束」。
    像是七七事變,儘管發生衝突,其實國民政府和日本政府一直沒有放棄外交談判好停止戰爭的可能性,換言之,儘管被視為全面戰爭的開始,但其實當時最初的戰況規模並不算大,而是逐步的升級。況且注意我的用詞,「全面抗戰」,這代表其實早在七七事變以前,中日雙方已經有軍事政治上的衝突,也正是這些衝突的逐步升溫,然後如此巧合的在那個時間地點一口氣引爆出來。
    又像是諾曼地登陸,好像盟軍這時開始反攻歐洲,但其實在此之前,盟軍早就有反攻歐洲的行動,雖然規模不大,但卻是為諾曼地的行動累積經驗及預備(例如:迪耶普登陸戰役)。而盟軍也不是就只有在6月6日有所行動,事實上,在那之後盟軍仍然需要部段輸送物資兵力,而德國軍隊更不是在6月6日就喪失戰力,事實上,有數隻部隊仍在堅持抵抗。

    說回到8/15的終戰日,雖然高層說戰爭結束,但事實上,某些地區接收到終戰通告需要時間(尤其當時還沒有WIFI網路),有些軍事行動更是箭在弦上而必須持續進行,所以少數地區仍在猛烈交火中。
    又或者戰爭相關的人員並不會因為一紙命令,就能迅速回到戰爭前的原位。像是在中國戰場,日軍仍佔領中華民國眾多國土,即便他們已經停止戰鬥,但仍需等待中國政府的軍隊前來接收(而這就是國共內戰開打前的背景之一);逃難的中國百姓也不可能直接從西南大後方瞬移回自己的家鄉,正如分布在各地作戰的日本士兵也無法瞬間卸甲歸田。

    或許說到這,已經有人感到不耐煩:「好啦,我知道回家移動需要時間,行了吧。」
    但過往歷史往往都會超出我們後人的想像,比如:一個台籍日本兵,因為戰爭而離開台灣並前往中國東北服役,而他的返鄉之旅,卻是先被抓到蘇聯關了好幾年後,才從日本到上海,再輾轉回來台灣。然後讓人想不到的是,這位台灣人在返鄉過程中,在上述地點,都又被關了起來,堪稱關關難過,關關都被關過。
    這就是今天書籍《零下六十八度》中的主角─台籍日本兵陳以文,他的人生故事。

    在這本書中,我見到戰爭的更多層面,戰爭不是只有熱火朝天的前線作戰,戰爭更沒有因為終戰而立即消失,正如陳以文先生數年的戰俘經歷,戰爭在當時並沒有完全消退(而且大家要注意,二戰結束後可就要進入冷戰,戰爭的陰影不只沒有遠去,有時還顯得更加厚重以及壓迫),陳以文先生算是極度幸運的,竟能在最後活著全身而退,且留下戰後的紀錄。而有許多戰俘,可是未能留下隻字片語的離開世間......
    (我上述的感慨,是來自一部電影「戰地琴人」,這部改編自猶太裔波蘭鋼琴家,在二戰躲避納粹德國追捕的經歷中,鋼琴家曾遇到一位德國軍官,而這位德國軍官竟對他提供保護。可惜的是,這位德國軍官在戰後被蘇聯人俘虜,並只知道他後來死戰俘營中。這位在二戰隊多人提供過庇護的好人,他在戰爭中究竟有何想法?又是為何他有如此行動?都隨著他的死而成為了無解。而且我遺憾的是,有一位好人就著麼毫無交代的離去......)

    在這部意想不到的紀錄中,我看到的不只是史事的紀錄,更是滿滿的感情。包含:陳以文先生所經歷人物的互動,以及作者,也就是陳以文先生的孫子─練馬超大根的陳力航,對於前人追憶的感情。
    (話說,在這個好像要催情緒的段落中,我講出作者的外號,是不是很跳tone?其實......這也是種感情,大家懂嗎?)
    (友曰:放屁!少在那邊臭蓋!)

    好的,那我們進入主題,來抽獎吧!
    請完成以下動作:
    1.
    按讚及公開分享本文
    2.
    在文章底下留言「我想知道零下六十八度的旅程」,然後如果有,也可以寫下一些你知道有關長輩在戰時的經歷(這算是讓我自己開眼界)。

    就有機會獲得《零下六十八度:二戰後臺灣人的西伯利亞戰俘經驗》一書,我們將在一周後抽出3位中獎的朋友,有興趣的人可別錯過這個機會喔。

    購書可往此處走: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9406?loc=P_0004_026

    #零下六十八度
    #二戰後臺灣人的西伯利亞戰俘經驗
    #前衛出版
    #看到我可以叫出作者的綽號就知道我是一個多麼有感情的人了吧
    #話說我沒能好好聽長輩的戰亂經歷_因為他們都不講_而不講的背後我後來知道是滿滿的悲痛

  • 台灣曾發生的重要戰役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28 21:45:50
    有 282 人按讚

    《一個人的武林》

    看莊智淵的比賽,他奮戰落敗之後,媒體和網友形容,從他身上彷彿看到一個人的武林,武林裡面,住著很多台灣人的影子。

    的確,從他的武林,我也看到了我自己。並且想起了一段往事。

    當我還在代理商當小AE的時候,我的好友同事,是天才提案家。任何殘破零星的碎肉,都能被她炒作成滿漢全席。再難搞的外商客戶也會拜倒在她的生花妙筆之下,更何況她還口若懸河。

    她在行的,剛好是我最蠢笨的。因此只能拼命把執案細節做得一絲不苟。我們肩併著肩無話不談,然而在我們向主管各自呈報提案時,功力高下、雲泥立判。

    這曾讓我十分難堪。雖然老闆不曾因此冷待或羞辱過我,我們接受一樣嚴格的訓練,只是,她的敘事邏輯,一張都不必改,有時老闆還會流露出享受的神情。

    而輪到我,老闆聽完之後會說,你要不要再想一想?
    我窘迫到想哭,明天一早就要提報了,怎麼來得及再想一想。

    到底哪裡出錯了呢?無數需要回去再想一想的夜晚,我天真地拿著同事所有版本的提案,想要依樣畫葫蘆,卻落得東施效顰的下場。

    我遲緩的腦袋瓜子,一廂情願地認為,敘事也能有樣學樣,只要照著Template,我也能做得和她一樣好。

    後來,當然證明我大錯特錯,客戶的反應是很真實的,他們不是說我的東西沒有靈魂,就是說感受不到深度,也有slide放不到三張就打斷我的,向我大喝,喂,我沒時間陪你繞圈子。

    就這樣過了好長一段時間,我既無法從提案的恐懼和焦慮中解脫,也提不起勁來重新探索自己是不是該找其他工作。就這麼內裡渾渾噩噩,外表仍競競業業的拖著。

    有一天,團隊要去提一個中大型的年約。客戶是賣餅乾的。雖然不是走花俏路線,但這款餅乾很耐吃,簡單而樸實的口味,陪我走過一段童年時光。裡面有我和外公外婆相處的回憶。

    提案時,電腦不幸出了問題,客戶在這時候是不可能耐煩的,臉上擺著你們到底要浪費多少時間的黑人問號,趁著同事邊敲打電源線與連結器,我不得不找些話題來緩頰,就這麼說起我和這款餅乾相遇的機緣,它曾經帶給我許多難以言喻的快樂,我還認識一些非這款餅乾不買的同好,他們各自不能割捨品牌的原因是甚麼。

    說著說著,客戶的表情和緩下來,和我交換著口味的意見,然後,電腦也打得開了,原本擔綱第一棒陳述策略概念的不是我,而是我的主管,她對我使了眼色,鼓勵我繼續講下去。

    不知道哪裡來的勇氣,衝破了體內緊繃的枷鎖,我順著剛剛分享的故事,慢慢把後面的碎石子調查解釋得白話一些,在陳述創意概念的時候,也不再照本宣科了,我提出了一些建議,以身為品牌數十年使用者的角度,分析哪種訴求更能打動我。

    那天以後,我就像突然開竅一樣。雖然我並沒有拿到餅乾客戶的年約,然而這次經驗,就像那款我吃到現在、依然是首選的餅乾一樣,在往後數十年的公關生涯中,一直支持與滋潤著我。

    我不再向好友索取template,因為我終於明白,我欠缺的是甚麼。

    十幾年過去了,好友轉戰大中華,在對岸混得風生水起。有時,我在職場聽到同事稱讚,說我真的很會提案的時候,心裡總是惦記著她。如果她在,大家就會知道真正的提案大神是怎樣。

    我也不禁莞爾,過去年輕犯下的心理謬誤,竟然原封不動地發生在我學習人類圖,開始要繳交許多個人作業的關頭。我總是向比我高出好幾級的學長學姊問說,可不可以參考一下你的template。

    有甚麼好參考的?
    沒有所謂完美的、正確的template。只要是能夠說之成理、自成一局的template,就是好的template。而這樣的template,只存在自己心中。

    我欠缺的,不只有自信,還有觀點。這正是我二十多年的職涯、以及邁向人類圖分析師的路途,一再向我揭示的真理。

    我現在已經有自己的職涯觀點了,我能夠判斷,給出意見,選擇當下對我們相對利多的路線。

    寫爻辭、分析圖面,實在有太多類似重組提案的血淚過程,觀點很渾沌,經不起自己或他人輕輕的一個反問,便開始搖擺懷疑起來。於是頭腦就想著,啊,不如找template來參考好了。

    謝謝莊智淵以他的戰役,重新提醒了我這件事情,觀點的型塑過程,是很個人的,也很漫長,跟打桌球一樣。為了眼前這一刻,跌倒又爬起、爬起又跌倒,許多許多年。有時甚至不確定會不會有被發現的一刻。

    重要的是,他對於桌球的執念,形成了姿態,也給了我們一個反思榮耀的觀點,如果勝負與榮耀不是定義一個人的標尺,甚麼才是?

    我時常埋怨,自己做牛做馬,全為了他人打江山,而自甘於一個人的武林,究竟會需要多少勇氣與覺察呢?

    我不知道,但我現在願意認真試一試,在職涯之外,重新練習當一個有觀點的人,如同當年的那個小AE,不在乎需要多少時間,只管前行,不計較是否成果豐碩,寵辱不驚。

  • 台灣曾發生的重要戰役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24 03:10:00
    有 2,683 人按讚

    #神父的鹽
    .
    環南市場爆出累積確診22例,分別於5/25有3人確診,5/31有2人、6/6日1人、6/8日1人、6/10日1人、6/12日1人、6/11日1人、6/12日1人、6/13日3人、6/14日2人、6/18日3人、6/20日2人、6/21日1人.
    .
    環南市場是萬華的大型市場,或者說,是北台灣最大的家禽零批場,只要是萬華人,沒人不知道這個地方,無論是做生意的還是一般家庭,都來過這裡買菜.
    .
    令人驚訝的是,當萬華人陷入一片恐慌之際,PTT柯糞的反應是,「累積確診」不對,怎麼可以把5/25日算到今天上,這是在製造恐慌,實在讓人無言.
    .
    看來,柯糞們是把過往以來至今累計的確診數,全都算在5/25日頭上了.
    .
    柯文哲曾說過,確診數要看趨勢,5/25日不過3人確診,從6月到現在,累積的21人數字,幾乎每天都在發生,直到前天,都還有人確診,pcr是有延遲的,這些數字,都還在通報途中.
    .
    所以不是什麼「拿過去的數字算在今天的帳上」,而是「今天的數字跟過去一直有關連,不曾停止」,同一個地方,一直不斷出現確診數,就代表那個地方仍然有隱藏的傳播鏈,只是還沒被發現,尚未大爆發而已,神父希望,柯糞不要跟柯文哲一樣,士林長照了48確診3死,他才學到了一課,恩,原來武漢肺炎是有潛伏期的.
    .
    而別忘了,北市府只有在6月9日、11日、18日三度出動快篩隊到環南市場快篩,共篩780人,有2人確診,但快篩率僅占攤商工作人數2800人的28%.
    .
    環南市場和北農有密切往來,原本排6梯次篩檢,剩3次,後面梯次的攤商篩不到,自治會長要求全都篩,市政府竟回「要支援打疫苗」.
    .
    有攤商排了3次隊,才找到自己的名字,市場處的回應是,
    .
    「快篩不是每個人都有,是攤位抽幾位出來做快篩,沒有你的名字,就自己去外面做快篩.」
    .
    在萬華環南市場的確診趨勢,就是一直都有人確診,內部有許多隱藏感染源,and,柯文哲所謂以打游擊戰的方式,殲滅感染源,原來就是打到一半,跑掉,然後當作這地方沒事,他已經做完該做的事了,感染源被殲滅了.
    .
    沒記錯的話,6/19日,柯市府關掉了剝皮寮快篩站,黃珊珊稱「萬華已不算是熱區」、「剝皮寮將設置這段抗疫過程紀錄,讓民眾知道萬華非常努力地在這場戰役中讓疫情降下來,功不可沒!」北市府則說,「在北市不斷努力下,萬華的盛行率已經明顯下降,證明當時的決策相當正確而及時.」柯文哲親赴現場,致贈醫院和醫護感謝狀,然而,後頭斗大的紅布卻相當刺眼,「謝謝柯市長、黃副市長,剝皮寮快篩站功成身退.」不知道是要謝謝醫護,還是謝謝他們自己,彷彿萬華的疫情已經終止,防疫馬到成功,一切歌舞昇平.
    .
    然而,同一時間,環南市場仍然出現確診,北農的群聚正在發生,然後是士林長照機構,差不多就是烈火正在熊熊燃燒時,一群人卻聚在外頭開營火晚會,他們高聲慶祝,屋內的火災已經平息了.
    .
    這令人想起中共的防疫模式,疫情蔓延之時,馬照跑,舞照跳,當確診數不斷攀升,卻稱疫情「可防可控」,要人民「相信政府相信黨」,然後開始「武漢加油」,各種「抗疫英雄」出現,最後,直到現在,中國面對各國的質疑,居然大喊「武漢團隊應該得諾貝爾獎」.
    .
    他們看似在激勵武漢人,同理武漢人,實際上,是在遮掩真相,逃避自己的責任,要武漢的人們擱置懷疑,相信疫情已經結束了,問題已經解決了,不准抱怨,不要有聲音,於是武漢人的痛苦和懷疑,全都隱沒在一群正能量的打氣聲之中.
    .
    越打,越洩氣,越加油,越鬱悶,當所有人堅信問題已經不再發生,真正受苦的人,卻無法發出聲來.
    .
    所以神父說,萬華人,不要窮到只剩下打氣加油的聲音,不要冤枉到被各種滿溢的糖蜜,堵塞自己的嘴,那不是歌頌,是毒藥.
    .
    那不是疫苗,是安慰劑.
    .
    不要把自己的安危,和政客的利益掛在一起,任由他們代替你說話,任由他們來詮釋你自己,儘管那可能是好聽的,看起來和你站在一起,為你打抱不平,事實上,是為了掩飾自己的錯誤.
    .
    每一種話語,都有兩種意涵,而那背後,往往都別有深意,說著「功成身退」,其實是「功在他,資源可以撤了」,當剝皮寮撤的當下,前幾天無論在環南,還是北農,篩不到的都會叫你自己去篩,你自己去篩,去哪篩呢?去剝皮寮,然後就關門了,這顯然是第二十二條軍規,全世界沒有快篩站是只做36天就「功德圓滿」,沒有一個確診數破千的區域是36天後「不再是熱區」,沒有病毒還在潛伏的時候,疫情還沒穩定的時候,就說要撤走,因為「附近商家和居民認為生意受影響,連署希望遷走快篩站.」然後市府「從善如流」,這些打蛇隨棍上,就是欺民眾不懂而已.
    .
    快篩站,就是疫情嚴重之處的眼睛,因為快篩的邏輯,就是在風險處高的地方,才準確,才能避免偽陰偽陽的問題,就算疫情緩和了一些,這個眼睛仍然必須監看著,避免再度爆發,如果為了附近人的生意,觀感,就可以當作撤掉的理由,這就好像生病的人撤掉了自己的眼睛,以為看不到,就沒有事了,為了眼前的蠅頭小利,犧牲整個萬華的安全.
    .
    而有趣的是,剝皮寮將轉型為疫苗注射站,這是令「撤站」難以反駁的,環南市場快篩篩不到,也是因為「要支援打疫苗」,你不但不能反對,還得點頭贊同,因為打疫苗是好事阿,但是快篩還是要做啊,用好事來掩蓋壞事,一向都是柯市府的意圖.
    .
    後來我才知道,為什麼柯文哲整天嚷嚷著要疫苗了,因為打疫苗這件事,是最沒有成本的防疫方法,什麼都沒做,就喊著「打疫苗」,好像已經做了什麼一樣,不斷的要疫苗、索取疫苗,還可以掩蓋自己製造的問題,就連北農和市場處,別人問他,有做什麼防疫措施?呃,有阿,我有爭取疫苗,出一張嘴就行了.
    .
    此種賊頭賊腦式的防疫,上行下效,當柯文哲終於說出了新戰術,「北農爆發群聚確診,4000人若要每週快篩可能太慢,因此全部抓去打疫苗」,稱這是「暴力處理」北市爆發士林長照機構群聚,接下來的戰略,就是「將太難處理的就先打疫苗」,把疫苗當成治療劑,這就像內射了以後才開始戴保險套一樣,疫苗產生保護力是在兩周後,就算打了再多人,也沒辦法遏止當下的傳播鏈和已經得病的感染者,當這個戰術動到了遊民身上,遊民也要優先打,就可以知道,這不是在打疫苗,而是在打麻醉劑,柯文哲施打在眾家媒體和市民腦中,產生了「阿北很會做事」的幻覺.
    .
    打疫苗,是不能阻止當下正在傳播的病毒,只有快篩、疫調、匡列、隔離,才能阻止傳播鏈,在北農事件爆發前幾周,中央曾經要求北市府在北農設置快篩站,柯文哲的理由是「剝皮寮快篩站就在北農旁邊,所以才不設.」他說,自己是醫學專業人士,行不行他很清楚,旁邊就有快篩站,直接帶去剝皮寮做就好,沒有必要口水.
    .
    這本身就是在吐痰,又是一個瞞天大謊,剝皮寮和北農,一個在北,一個在南,相隔將近3公里,走路要半小時以上,而你自己就說北農的人來自全台各地,請問不設快篩,走路到剝皮寮,是要給鬼篩嗎?關了以後,出事又把剝皮寮團隊調到北農去,這不是在自打臉嗎?有何專業可言?
    .
    中共模式的防疫,並不適用於台灣.
    .
    所謂中共模式,第一,就是口號式的防疫,無論是什麼冷區殲滅戰,熱區圍堵戰,同心圓掃描,精準疫調追殺,再給我一個月的時間台北做得到清零,這些都是在務虛,而不是務實,當市場處或北農,都開始柯文哲化了,別人問他做了什麼,他們說,我有畫同心圓阿,這就跟當初美中台三角型差不多,都是在麻痺大眾,我都處理好了,這裡已經安全了.
    .
    於是放任著疫病不斷蔓延,傷口不停潰爛,問題不停惡化,人們卻當作沒這回事,因為他說,他已經做好了.
    .
    近來,有一位s小姐接受政論節目的訪談,她說,她媽媽在北農工作,是個派遣工,然後,突然有天,她周遭的正式員工突然都不上班了,她以為是請假,於是她向往常一樣繼續包著蔬果.
    .
    主持人問s小姐,沒有人告訴她,那些人都已經確診了嗎?s小姐氣憤的說,沒有,都沒有人說,她媽媽就繼續包著蔬菜,直到有天,發燒了,她覺得很不舒服,但是包裝很大量,需要有人做,她休息一天後,又回去工作,後來真的不行了,就躺在家休息,直到她的父親有天跌倒,送到醫院,然後,父親和母親都確診了,包括她的姪女.
    .
    她越說越氣憤,直到主持人問,她的爸媽現在怎麼樣了,她的聲音才垮了下來,說,爸爸已經過世了,十天後就過世了,然後24小時就火化掉,也見不到最後一面.
    .
    她的聲音很令人動容,那是從最堅強到最脆弱的那一瞬間,她說,這個病毒是專門欺負老人家的.
    .
    她的媽媽同事確診,她並沒有被告知,等到染疫後,也沒有人來做疫調,公司也沒有一通電話過來,彷彿她媽媽不存在一樣.
    .
    更讓人無言以對的是,她媽媽的其他同事打電話過來,說端午節可以過來拿粽子,他們才知道,原來她媽媽確診了.
    .
    她問公司現在怎麼樣?她的同事回答,沒有什麼事發生,就像以前一樣營運著.
    .
    就像一個巨大而無視生命的機器一般,當有人捲入齒輪縫中,它看見了,無語,然後繼續轉動,發出嘎茲嘎茲的聲響,彷彿只是捲落了一小片鐵屑一樣,這一個被包裝得好好的芭樂,這一個,被隱藏得很好的,負責供應大台北蔬果的生命線.
    .
    台北人,這就是真相.
    .
    同樣的情況,亦發生在台北各處,環南市場有攤商的女兒確診,父母照常去擺攤,市府沒有匡列,沒有篩檢,所幸自治會主動請他篩檢,然後他們自己消毒三天-這跟市場處說的每天都有消毒完全不同.
    .
    這發生在6月20日的通報,抓接觸者、篩檢、消毒,全都是民眾自己來.
    .
    士林長照機構,6月8日出現確診者即通報,9日機構自費快篩,篩出一位確診者,衛生局僅在電話一端遙控指示.
    .
    12日出現第三位,14日發現事態嚴重,開始進駐.
    .
    荒唐的是,台北市知情後卻不做疫調、隔離、全院快篩,只有要求落實分艙分流、加強清消,事後卻指控機構隱匿,稱該機構並沒有通報、清空住民和清銷.
    .
    他好像把自己應該做的事,直接轉嫁到對方身上,這令人想到台北市政府之前發新聞稿直接指控萬華基層醫院卸責一樣荒謬,這幾乎成為了他們的sop,惡人先告狀.
    .
    他們似乎也根本忽略了他們的指令不可行,一個機構根本沒有辦法也沒有能力獨自處理一個群聚的疫情,他們好像在幻想,「恩,什麼都不做,他們自己就會變好」,他們只要像個客人一樣,在旁邊點餐提出需求就好了,分艙分流,長照機構沒有空間,分人照顧,沒有人手,接觸者需隔離,恩,去哪隔離?這些躺在病床上沒有自理能力的人誰管?這應該是公家機關要介入的事情,卻沒有積極介入處理.
    .
    長照機構說,
    .
    「衛生局甚至有要求長者們自己去快篩站,但長者都插管了,根本無法去快篩站,我們已經等了好多天了!」
    .
    然後所有住民的肺,像花火一樣,被點燃,噴發,喘息,咳嗽.
    .
    更慘的還在後頭,副市長黃姍姍居然說,「北市衛生局全面接管未耽誤任何時間,全程都有向家屬說明,開說明會,無人有任何不滿.」
    .
    家屬出面痛斥,黃珊珊說謊,根本沒有說明會,他們很不滿.
    .
    防疫,不能靠精神勝利法,烙的狠話一次比一次還狠,想的方法如此天馬行空,應該腳踏實地去做的,卻不必去做,柯文哲口中的每一次殲滅、殲滅、再殲滅,由副市長複頌,殲滅不了病毒,卻殲滅不少台北人.
    .
    防疫,也不是靠自我安慰,我常說,這社會氛圍有點奇怪,不是極度悲觀,就是極度樂觀,極度悲觀以後轉變成極度樂觀,這是不正常的,引用一個瘋子當作是哲學家的話語,絲毫不查的媒體,傳遞自身自私的渴望,前幾天,還看到各大新聞台引用柯文哲的話語,說可以解封了,這是一種依據,市長說他會清零,可以開放電影院和美術館,呃,市長說,台北清零沒問題,麻煩的是同島一命,病毒會從外縣市進來.
    .
    我說,這媒體再怎麼不正常,或想解封想瘋狂了,或是缺乏編輯台,也不用如此,諸如此類的同心圓(其實是匡列)、冷區殲滅戰(其實是疫調),熱區圍堵戰(其實是篩檢),真的不用如此不學無術,不斷地放送這些柯學名詞來說得煞有介事,愚弄大眾,做為媒體,作為市長,請試著說人話,人民聽得懂的話.
    .
    第二種中國的防疫模式,就是剝奪你的認知,試圖掩蓋真相,使異議者、吹哨者禁聲.
    .
    柯文哲說,他對「北農群聚」這個用法有意見,他說,北農是陸陸續續感染的,不是群聚,北農組成不僅是萬華人,還有北北基,外縣市的人,不一定是在北農感染的,不要說北農群聚感染,沒那麼嚴重.
    .
    當我們不能說,群聚是群聚,取而代之的,就更多群聚,士林長照群聚,北藝工程群聚,環南市場群聚,群聚的概念被脅持了,群聚並不存在,如此一來,就是把群聚當日常,人們習慣各種各式各樣的群聚,就像看到小貓在街頭巷弄裡展開貓的聚會,小鳥聚在一起歌唱,那不是群聚,是美妙的交響樂,是城市的共鳴,關於病毒的和歌.
    .
    當我們不能說,萬華是破口,很快的,整個台北都成為了破口-很不可思議的,北農、環南市場,都在萬華裡,當市長說著萬華不是破口,副市長要求別人道歉-破口消失了嗎?沒有,一個接著一個冒出來,為何?人們被鼓動否認事實,當作一種同情和維護,事實上,是被蓋布袋,在裡頭被悶殺,你要求他們做一點,恩,基本的事,他卻詫異地回答,我已經幫你制裁了污辱你的人了阿?當人們提出一點質疑和真相,他們說,你在污辱萬華.
    .
    於是在各種群聚爆發的現在,一隻柯糞在市長臉書留言「謝謝阿北沒有拋棄萬華!」
    .
    這是比悲傷還悲傷的故事,你的萬華不是你的萬華.
    .
    當你不能說,「我講一個比較慚愧的,其實全國20幾個縣市民眾,現在是一起陪雙北在坐牢.」這位市長便開始指控,病毒都是外縣市帶進來的,北農的確診者都是在外縣市感染的.
    .
    於是北農被圍堵起來,變成不能碰觸也不能介入,不能評論也不能被認知,一種難以言喻的地帶,裡面的人惶惶不安,外面的人罵聲連連,但是那個地帶是模糊的,我們不能定義,也不能清楚裡頭發生什麼事情,因為,不嚴重.
    .
    這不是在圍堵疫情,是在圍堵其他人的嘴.
    .
    萬華人需要的,不是在安危傾頹之間,強迫你堅強;不是在虛弱的時候,讚嘆你功不可沒;不是在你不安之時,欺騙你一切歲月靜好.
    .
    萬華人需要的是,不要失去自己的感知,讓自己的危機意識被麻痺,不要讓真實隨著虛偽一同腐蝕掉.
    .
    用偽善和同情與同仇敵愾,來掩飾一群人的腐敗.
    .
    在防疫之中,要避免的,是公正世界偏誤.
    .
    「這個世界對我是公平的,壞事不會發生在我身上,若是別人發生了壞事,一定是他自己做了不好的事」.
    .
    後段,會造就檢討被害者,前段,「別人的不幸不會發生在我身上」,則會造就一股莫名的自信,越到了危險的地方,越想像自己是安全的,屬於一種「擱置懷疑」.
    .
    為了成就這種「公平」,開始對每件事展開極度樂觀的想法,於是明明處於險境之中,卻還要完成一種「我執」,做跟平常一樣的事,或者是,去做你平常根本就不會去做的事,讓自己處於風險之中,也正因為完成了這種執念,每一個僥倖的心態,都成為了對自己的公正世界感到祥和的平安符.
    .
    越危險,越安全.
    .
    度過每一個危險,讓自己更加危險,更感到安全,這是在測試這個世界,屬於一種極度的自私.
    .
    我們樂觀的假定,別人總是安全的,他們有能力,可以維護自己的安全,而這份假定,並非出自於同理,而是來至於自私,對方的安全建立在必須使我優先安全的想像上,換句話說,對方是為了我們而存在的,我們主動消除了對方真正的存在.
    .
    當你看到報紙上的市場爆發了感染,儘管你很常去,我們會在看到當下篤定的說,「不對,我一定是安全的.」因為我去的地方是他邊緣的角落,儘管爆發感染,我去的地方,也一定是幸運的不帶有病毒的角落.
    .
    或者,我們會簡單的去否定感染,想像那並不是真的感染,事情並沒有那麼嚴重,接著,我們會去否定別人去辨識他,當有人指出感染源,我們會抓著對方的手說「不對,那個地方並沒有感染.」
    .
    這個公正世界觀偏誤,放在個人身上,是可以理解的,放在牽涉他人福祉的公職身上,是不可理解的.
    .
    所以,士林長照,對方通報了,但我想,「事情一定沒有那麼嚴重」,其實是「它必須不嚴重」,這是為了我自身的幻想,我堅信機構會處理的很好,他們會自己分流,分艙,他們會自己隔離,他們會自己篩檢,他們要自己出錢做pcr,這對應的是一種幻想,「那個地方不會有病毒,不會爆發感染」,當這個幻想破滅後,對方根本沒有能力自己處理好自己,我們就會轉而破口大罵.
    .
    北農的事件,剛開始確診18名員工,北農說當中有所謂的「人力公司派遣員工」,不能算是台北農產的員工,他的視野,基本上就把某些人排擠出去,沒有真正的蘇格蘭人,萬一他染疫,他就不是蘇格蘭人.
    .
    這和柯文哲將北農確診者,區分為台北/基隆/新北是一樣的,他說目前為止確診的人台北市占不到一半,新北市、基隆市的一大堆;他說,疫調時他發現跨縣市疫調是一個問題,因為感染者戶籍不在台北.
    .
    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因為人員感染後來到北農上班,可是其戶籍不在台北,所以在疫調時,他們發現這種跨縣市的疫調,是一個問題.」
    .
    當他的疫調只侷限在台北,剩下的,就不關他的事,是他們自己的事,他從頭到尾,都不認為北農有爆發群聚-至於散出去會怎麼樣呢?假定他們都是安全的,他們會自己保護自己,或者不會那麼嚴重,這就是「壞事不會發生在我們身上」,採取的抉擇,當其他地方縣市拼命匡列自身和北農蔬果市場相關的對象,他卻當作這些人都不存在一樣,不屬於這裡,明明用常理來看,「擴散全台」這個更大的風險,無視,以至於產生跟正常情況完全不符合的判斷.
    .
    環南市場也是相同的,只篩檢了3分之一的人,剩下的人呢?他們也是攤商,他們也繼續在市場,然後,仍然不斷持續出現確診,但這不重要了,我假定了「這樣就安全了」,「他們必須是安全的」,於是問題持續到現在.
    .
    當風險存在一定的範疇,人們會正視他,測量他,並試圖解決,但當風險超過了一定的範疇,人們自然而然產生了防衛機制卻是,恩,那不會發生,我認定他是安全的,我假裝他是不用理會的,因為「去想會變得很麻煩」,「事情會變得很嚴重」,於是,採取的不是面對,而是逃避,不是行動,是停止行動,這是為了「繞過危險趨近於危險」,產生的,不理性的思維.
    .
    當問題放著,自然會消失,隨著時間過去,就會被遺忘,直到災禍發生,徵兆開始出現,這樣不理性的思維,採取的是否定事實,或者是,責怪所有企圖破壞這個和諧想像的因子.
    .
    當我指著每個破口,覆蓋以安全,我們下意識地認為,他會自然而然的轉變成安全,但是現實往往並非如此,問題放著不管,只會越來越大而已.
    .
    這也是為什麼當危機尚未解除,卻想像危機不會發生,一切都很安全,沒有什麼,是比這更危險的一瞬.
    .
    這是一座認知的棺材,而台北市長將他抬進了台北.
    .
    神父建議,中央指揮中心,趕緊介入台北,等到棺材板打開,那就來不及了,我說的白話點,請陳時中取代柯文哲指揮台北的防疫工作.
    .
    我想,這不只是台北人的願望,也是台北衛生局、疾管科,殷切的盼望,每個人心中都有顆大石,儘管不能說,但心理都知道答案是什麼,他們士氣嚴重低落,他們舉步維艱,他們害怕被市長臭罵,恐懼的心已經蒙蔽了他們的雙眼,綁縛了他們的行動,他們僅學著自保,回溯到避罰服從取向的嬰兒,這讓他們不敢也不願去看那些危險的地方.
    .
    防疫是在和時間作戰,每一分每一秒,病毒都在蠢蠢欲動,稍一不慎,就是歷史的重演.
    .
    而我們的市長,似乎回到了原點,依舊還在嘗試錯誤中學習.
    .
    但是,這樣的學習和實驗背後,都是試圖呼吸的生命.
    .
    請指揮中心介入台北的防疫工作,唯有如此,防疫工作才能重新啟動,萬華,台北,台灣,乃至於台北市長,才能獲得救贖,BROTHER.
    .
    .
    【贊助神父的菸 祈禱曙光乍現】
    https://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 台灣曾發生的重要戰役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5-27 17:10:44

    台灣在外交處境上,是否會因為中國加大對香港的管制力道而受到影響
    香港問題,在過去這段時間受到很高的關注。「港版國安法」若通過,香港的國際地位將會受到影響,在香港政治環境變動的情況下,各國提供的優待也可能取消。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Pompeo)曾暗示將取消香港的特殊經貿待遇,也就是香港將失去獨立關稅區,這會使得香港匯率、股市受到嚴重衝擊。外國資金、人才也可能逃離香港,使香港金融信用度降低,間接影響到中國經濟,因為人⺠幣境外交易需經由香港,一旦失去香港資金窗口,中國金融將受打擊。

    更重要的是,台灣和香港之間的關係也會因「港版國安法」產生改變。蔡總統已經提到「港澳關係條例」可能會停止適用,若香港適用到兩岸關係條例,到時港人居留、旅行管制、港資入台等都可能受到影響。
    美中持續磨擦,中國是否透過侵奪台灣邦交國的行動作為回應
    很顯然地,中國對香港的大動作,牽涉的不只是香港跟中國的關係,香港跟美國、香港跟台灣、香港跟世界的關係都會發生變化,包含香港的金融地位都會改變。接下來台灣在外交處境上,極有可能會因為中國加大對香港的管制力道而受到影響,台灣與香港的關係也需重新調整,我們必須盡早思考因應之道。

    此外,中國面對疫情與國際壓力,內外交迫的狀況下,收縮對香港的箝制,只是第一步。中國長期以來慣常使用將內部壓力轉化為外部挑釁,「內壓外轉」的手段。包含最近不斷針對疫情、520總統就職與近期台美的軍事合作關係發表各種強硬言論,什麼以疫謀獨、干涉中國內政等等,很明顯想跟全世界表達中國森氣氣的態度。雖然多半是老調重彈,但其中有件事情需要特別注意,就是中國官媒、鷹派的「環球時報」透過社論嗆聲說台灣未來會「邦交國歸零」,表現出想挖台灣牆腳的意向。特別是教廷、海地,近期不論國際媒體或互動,都有一些令人擔憂的跡象,例如教廷有170年歷史的耶穌會刊物「公教文明」推出「簡體中文版」;或日前(5/11)美國期刊《外交家》(TheDiplomat)刊出美國阿克倫大學(University of Akron)歷史系講師Jared Ward的文章,特別點名海地可能轉向中國,而海地近期也向中國購買大量醫療防疫物資,而非向身為邦交國的我們採購。這些友邦的狀況,希望外交部都能更緊密的掌控與因應。

    台灣傲人的資源
    武漢肺炎疫情下,台灣的防疫經驗與防疫物資都獲得很好的國際口碑,口罩外交也是我們目前拓展國際外交關係的最佳武器之一。
    日前台灣支援教廷的第二波防疫物資,包括20萬片醫療口罩、2組國產熱像體溫篩檢儀,已於4月30日抵達教廷,也同意教廷運用第二波援贈20萬片口罩中的10萬片,轉送至非洲對抗武漢肺炎疫情,雖然目前因疫情因素,運輸仍有一些障礙,但透過這樣的模式,將台灣的防疫物資轉送給有需要、但我們沒有邦交的國家,應有機會藉此拓展友好關係,也是未來可以研擬的方向。
    這場防疫、外交的戰役,不只政府,民間各界也都付出非常多努力。今天上午,我與團隊和全美台灣同鄉會、AIT美國在台協會,一起舉辦了一場捐贈醫療物資的記者會。全美台灣同鄉會特別熱心發起募款捐贈醫療物資活動,希望能幫助這次武漢疫情重災區美國,共同度過疫情難關。我也協助牽線及號召響應,並在今天由美國在台協會代表,收下台灣製造、品質優良的1000件防護衣和1000件隔離衣,這也是一個Taiwan can help的優秀案例展現,更讓國際社會再次感受到台灣人的溫暖,與民主台灣的價值。
    接下來如何利用口罩外交,開展台灣國際空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https://twitter.com/wondafrog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s://statebuilding.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s://statebuilding.tw/#support

  • 台灣曾發生的重要戰役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4-03 16:54:58

    本集主題:「台灣航空決戰:美日二次大戰中的第三者戰場」介紹
           
    訪問主編:區肇威
      
    內容簡介:

    台灣視角,兩強衝突,無法置身事外的一場戰事
    被歷史遺忘,唯一以台灣為戰場的重大戰役
    台北空襲不是全貌,只是這場戰役的一部份
    美軍對台實施轟炸行動長達10個月
    本書喚起民眾對台灣航空決戰的完整記憶
      
      日本因戰勝而佔領台灣,也因戰敗而撤出台灣。期間,由於日本人的銳意經營建設,台灣不但成為圖南飛石、南進基地,本身也變成不沉航空母艦,屏衛著南方戰略物資回運日本的海上交通線,也是日本絕對國防圈不可或缺的一環。無論從經略、政略或戰略角度來看台灣,它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太平洋戰爭末期的台灣航空決戰,驗證了寶島戰略價值的不可取代性。
      
      由於對外勢力的擴張,台灣全島因此而要塞化、軍事化。太平洋戰爭期間,雖然台灣並沒有成為美日雙方島嶼爭奪戰的焦點,但是居於遠東戰略要津地位之台灣,仍然躲不開兵燹,慘遭連續十個月的狂轟濫炸。
      
      台灣的戰略價值,凸顯了它在戰爭中的角色,但也因此帶給無辜百姓血腥的殺戮和家園破碎的結局。
      
      在南太平洋節節敗退的日本,戰線已經來到「絕對國防圈」內。作為日本一方的台灣,當美國準備實施接近本土的最後階段作戰時,在登陸與否規劃中,一度被美軍作為必須要考慮的目標。這也就是「堤路行動」發想的背景。即使美軍明知要付出慘重的傷亡,還是擬定了登陸攻奪台澎的作戰計畫,因為台灣的戰略地位太重要了!一旦佔領了台灣,盟軍不但絞殺了日本戰略物資自南洋的回運,還可利用現成密如蛛網的飛機場,作為轟炸日本本土的前進基地;設備完整的港灣泊地,更可作為揮軍直取日本的跳板。
      
      台灣航空戰期間,美日雙方共出擊7,317架次,損耗851架,是太平洋戰爭全期規模最大、兵力最密集、損耗最多的航空作戰。然而,雙方都沒有一本完整的著作把這段歷史給說明清楚。
      
      當戰爭的腳步越接近台灣,美軍對台灣的報復性攻擊更是密集度更是到了極限,美機幾乎天天從菲律賓出發襲台。各種空中攻擊手段都派上用場,戰禍從台灣頭到台灣尾,機場、港口、廠房、交通要津無一倖免。子彈、炸彈下不分日人、台人,空襲警報發布下,人人均要走避保命。台灣民眾也就成為美日雙方交戰下的犧牲者。
      
    作者簡介:鍾堅
      國立清華大學原子科學系榮譽退休教授,曾多次在新聞媒體及報章雜誌論述軍事戰略戰術,並有多篇專書及論文出刊發表,為知名的軍事評論家。
      軍事著作包括《台灣航空決戰》、《驚濤駭浪中戰備航行》、《爆心零時》;譯作有《越戰空騎之旅》。(皆麥田出版)
      
      
    出版社粉絲頁: 燎原出版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台灣曾發生的重要戰役 在 JJ Lin林俊傑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02-03 21:00:01

    ■ 數位專輯聽歌連結:https://JJLin.lnk.to/MIABLY
    ■ 實體專輯購物連結:https://JJLin.lnk.to/InnerAY
    --
    林俊傑 JJ Lin
    2017 全新專輯《偉大的渺小》
    史詩磅礴主打《我繼續 Eagle’s Eye》

    「If everyone fought for their own convictions there would be no war.
    假使每個人都為了信念而戰,就不會再有戰爭了。」——Leo Tolstoy 托爾斯泰

    「我們走散,在土裡,在地裡。
    我們相聚,在一望無際,在遙遠夢裡。」
     
    當末日來臨,跨越邊界
    最後一刻,你心裡看到的是什麼?
     
    三個一起踏遍荒漠大地的兄弟
    一路患難與共、生死相惜
    帶著每個人心中各自的那份割捨不掉的羈絆
    面對無法扭轉的絕境
    才明白
    唯有信念與情感,才是你會願意用生命去捍衛的事情

    站在生與死的邊界
    盤旋在空中的
    是恐懼還是勇敢
    是懦弱還是希望

    當我們
    因傷痛而離別
    因信念而重逢
    才在彼此的眼神中,繼續

    當生與死
    絕望與希望
    離別與重逢
    不捨與執著
    愛與恨
    只在一念之間
    唯有真正傷痛過的靈魂
    才懂得《我繼續》的堅毅

    「生命如遠渡重洋,我們相遇在同一條小船上。
    死亡是彼岸,我們各歸於他處。
    This life is the crossing of a sea, where we meet in the same narrow ship.
    In death we reach the shore and go to our different worlds.」——Tagore 泰戈爾

    下輩子 我們會再相聚
    MET THA OUJA

    ⌾ 微電影特別出演:張懷秋、張書豪
    --
    《我繼續》在專輯中扮演起承轉合的"轉"這個重要的角色,
    也象徵著 JJ 內心從傷痛到高飛的心境轉折。

    上一張專輯過後,沈潛兩年的 JJ,
    深刻感受周圍的人們與自己內心的創傷,也曾遭遇痛苦的低潮,
    但他在感到對人生迷惘之際,前往美國大峽谷,
    當看見這片壯闊、如奇蹟般的景色時,
    「這片大地給了我力量,對那時感到低迷的我用力拉了一把!」
    深受感動的JJ,將這些困境化為勇氣,再一次奮起翱翔,
    也將這份情感,寫成這一首充滿戲劇性與人生哲理的《我繼續》。

    林俊傑充滿故事性的歌曲,搭配大師方文山的歌詞,
    寫出彷彿戰爭般緊湊刺激,卻又有如老鷹般灑脫情緒的獨特創作。
    在製作上,
    更邀請世界各地知名樂手於舊金山、新加坡與台灣錄音,
    打造出這一首節奏、曲風、唱腔與感受都不斷變換,
    讓人無法預測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
    只能跟著音樂恣意翱翔的歌曲。

    影像上,與《小瓶子》MV 導演胡瑞財再攜手,寫下又一動人故事。
    JJ 林俊傑帶領摯友張懷秋與張書豪,遠赴寫曲靈感地大峽谷拍攝,
    三人與導演腦力激盪數週,細膩推敲每場戲、每句台詞,
    在拒絕觀光客的大峽谷保留區與印地安酋長的協助下,
    完成一支前所未見、規模龐大、故事深刻的史詩鉅作!
    .
    深深沈浸在與導演和摯友共同創作的影像中,
    林俊傑感動到落淚不可自拔,
    他並親自結合拍攝聲響、印地安音樂與文化,
    根據拍攝畫面重新編排配樂。
    --
    ◼︎ 我繼續
    曲:林俊傑  詞:方文山

    遠方無人回應 誰的琴聲如此 冷靜
    順風的夢很輕 慾望如此透明 看膩了世俗風景
    喔〜我拒絕相信 所謂的命運
    我仰望天空 不甘心

    我願瀟灑如鷹 遠離地上宿命 那紛擾的城市人群
    俯衝掠過森林 愛不該有邊境 讓恨一路的飄零

    這是場戰役 如鷹一般的眼睛
    了斷了那曾經的美麗 我繼續
    翱翔天地 展開雙翼
    拋開過去 跟自己為敵 永不放棄

    遠方無人回應 誰的琴聲如此 冷靜
    順風的夢很輕 慾望如此的透明 都一樣的風景
    喔〜我拒絕相信 所謂的命運
    我仰望天空 不聽 喔〜

    我願瀟灑如鷹 逆風等待黎明 越過人生峽谷困境
    隨風傲視丘陵 夢想遼闊清醒 如火焰般的熱情

    這一場戰役 出沒鷹眼裡
    了斷了那曾經的美麗 我繼續
    拋開過去 跟自己為敵 我繼續
    不再逃避 熬過這冬季 不放棄
    我堅定不移 聽我說的每一句
    跟回憶狠狠的道別離 我繼續 不放棄

    我願瀟灑如鷹 遠離地上宿命 那紛擾的城市人群
    俯衝掠過森林 愛不該有邊境 讓恨一路的飄零

    這一場戰役 出沒鷹眼裡
    了斷了那曾經的美麗 我繼續
    拋開過去 跟自己為敵 喔〜

    傷痛都遠離
    橫越地平線上的天際 我繼續

    我願瀟灑如鷹 逆風等待黎明 越過人生峽谷困境
    隨風傲視丘陵 夢想遼闊清醒 如火焰般的熱情

    讓它們嘆息 我成為了傳奇
    這世界沒有我到不了 的距離
    拋開過去 跟自己為敵
    --
    製作人 PRODUCER:JJ 林俊傑
    配唱製作 VOCAL PRODUCTION:JJ 林俊傑
    製作協力 PRODUCTION ASSISTANT:周信廷
    編曲 MUSIC ARRANGEMENT & KEYBOARDS:JJ 林俊傑
    吉他 ACOUSTIC GUITAR & ELECTRIC GUITAR:Grecco Buratto
    低音吉他 BASS GUITAR:Shaun Seow
    鼓 DRUMS:Brendan Buckley
    美洲原住民長笛 Native American Flute:Pedro Eustache
    和聲編寫 BACKGROUND VOCAL ARRANGEMENT:JJ 林俊傑
    和聲 BACKGROUND VOCALS:JJ 林俊傑
    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S:THE JFJ LAB (Taipei)、Layer Cake Studio (Los Angeles)、EMP Studios (Los Angeles)、Gynook Prod. Recording Studios (Los Angeles)、Horus Studios (Singapore)
    錄音師 RECORDING ENGINEERS:JJ 林俊傑、周信廷、Brendan Buckley、Lynne Earls、Pedro Eustache、Leonard Fong
    混音室 MIXING STUDIO:Mix LA (Tarzana, CA)
    混音師 MIXING ENGINEER:Chris Lord-Alge
    混音助理 ASSISTANT MIXING ENGINEER:Nik Karpen
    MIX LA 行政助理 ADDITIONAL ENGINEERING:Adam Chagnon
    後期母帶處理製作人 MASTERING PRODUCER : JJ 林俊傑
    後期母帶處理錄音室 MASTERING STUDIO : Lurssen Mastering
    後期母帶處理錄音師 MASTERING ENGINEER : Gavin Lurssen
    --
    ■ 更多林俊傑相關資訊:
    華納音樂官方臉書:http://www.facebook.com/WarnerMusicTaiwan
    林俊傑官方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JJLin
    林俊傑新浪微博:http://www.weibo.com/jjlin
    林俊傑Twitter:https://twitter.com/JJ_Lin
    林俊傑Google+: https://plus.google.com/117042002331104525482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