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停課不停學?#疫情下的數位落差隱患〕
近日國內疫情升溫,上周繼雙北後,指揮中心已將全國的防疫層級都提高至三級,全國各級學校也停止實體授課,到6/14前全面改為遠距線上教學,並喊出「停課不停學」的口號。
不過由於制度匆忙上路,加上過往缺乏相關經驗,因此出現不少狀況,其中,...
#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停課不停學?#疫情下的數位落差隱患〕
近日國內疫情升溫,上周繼雙北後,指揮中心已將全國的防疫層級都提高至三級,全國各級學校也停止實體授課,到6/14前全面改為遠距線上教學,並喊出「停課不停學」的口號。
不過由於制度匆忙上路,加上過往缺乏相關經驗,因此出現不少狀況,其中,數位落差的議題也隨之浮上檯面。
▌什麼是數位落差?
數位落差係指在網際網路出現後,雖然讓資訊獲取上更加迅速方便,但新型態的差距也隨之產生,人們因性別、種族、經濟、居住環境、階級背景差異,接近使用電腦或是網路等數位資訊或產品時,出現機會與能力上的差異。
即便今日網路已經相當普及、使用者亦急遽增加,但並不代表「數位落差」問題已不復存在,網路使用者仍然以特定地區或族群為主要對象。
▌遠距教學的負面影響
由於去年疫情開始在全球蔓延,許多國家不得不全面實施遠距教學,也因此有不少統計數據來探究成效。不過綜合多國的經驗,顯示出遠距線上教學會加劇數位落差:
去年日本財團針對17-19歲青年所做的一份調查結果顯示,有 58.6%的受訪者在遠距教學的過程中,感覺到「教育的差距」;港大與港科大聯合執行的研究計劃也發現,遠距教學加劇了社經地位較低的學生因設備不足和缺乏家庭支援而造成的負面影響。
瑞典的研究亦指出,遠距教學對於缺乏良好家庭環境學習的學生而言,會增加學習的困難度,遠距教學的時間一拉長,原本學習動機就較低的學生參與意願也會大幅下滑。
哥倫比亞大學曾進行一項研究,檢視華盛頓州四萬多名學生使用不同上課方式的表現差異。結果發現,所有學生在線上課程的表現都較差,而且非裔美國人和成績較差的學生成績下降的幅度更大。
換言之,學習機會較少和學習表現較差的學生更容易受到線上教學的負面影響。
▌遠距教學的隱患-硬體設備
在許多國家,遠距教學另一項隱患則是硬體設備的不普及,連身為已開發國家的美國,也因為昂貴的上網費用,時至今日美國都會區及非都會區仍有14%與18%的家庭沒網路可用。
美聯社2019年的統計數據指出,全美約有17%的學生無法在家使用電腦,18%的學生家裡沒有寬頻網路。也就是說,全美約有將近三百萬學童無法在家上網或使用電腦。
▌臺灣有硬體設備的問題嗎?
為了理解臺灣是否如美國一樣,有硬體設備明顯不足的問題呢?我們參照國發會的偏遠鄉鎮數位應用調查報告以及台灣網路報告兩項數據。簡單地了解一下臺灣當前的硬體設備普及度。
先就整體使用情形觀之,2020年個人上網率 83.8%,82.9%會以手機上網、桌機及筆電約三成上下,使用行動上網的民眾則有77%,每月平均花費686元,滿意比例84%。
而在家戶上網率的部分,普及程度也達82.8%,其中寬頻上網普及率更達99.9%,平均滿意度為3.9/5分,表現相當不錯。整體網路普及率位居亞洲第三,僅次於韓國及日本。
▌偏鄉民眾硬體設備的落差
臺灣網路、電腦等硬體設備看似相當普及,不用擔心數位落差,但事實真是如此嗎?根據108年的偏遠鄉鎮數位應用調查報告可以發現,偏鄉地區依舊和其他區域有顯著落差。
偏鄉 12 歲以上民眾的個人上網率和家戶聯網率都較全國平均數據低了八到十個百分點。
而在個人可近用的資訊設備上,偏鄉曾上網民眾除了智慧型手機持有率和全國相當外,持有桌電、筆電和平板電腦的比率都比全國少了 8 至 10 人次/百人。每人平均持有的裝備數2.43個,也硬生生低於全國 3.43 項的平均值。
偏鄉網路族僅在行動上網使用率上達 97.4%,與全國平均值相近 (97.9%),不過偏鄉民眾依賴智慧型手機上網的程度高達 81.4%,甚至高於全國平均的77.4%。
▌弱勢家庭所面臨的落差
看完上面的數據,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雖然有差距,但整體而言仍算是普及吧,應該不至於造成太嚴重的數位落差?但事實未必如此,前述的統計多侷限於地理上的分區,而未體現出階級上的差異。
雖然未能有詳盡數據呈現階級差異,不過臺灣世界展望會今年有針對3.2萬多名特況家庭孩童進行調查,發現當中高達83%的學童家中沒有網路,7成7則必須跟家人共用電腦或平板等設備,更有近四成家中完全沒有電腦、平板電腦等設備。
屏東縣的統計也發現,縣內家中無載具或是網路可以線上學習的學生數均達七至8000人,約占全縣學生兩成左右。
▌使用遠距教學可能面臨的問題
綜合前述的情況,我們大致歸納了弱勢學童使用遠距教學可能遇到的問題。
首先當然是家中缺乏硬體設備,尤其許多家庭雖有設備,但數量不夠所有孩子使用,7成7的弱勢孩童就有這樣的問題,若家中有不只一位孩童需要遠距學習,就會導致學童的權益被犧牲。
值得注意的是,這樣的問題並不是只有弱勢家庭會遇到,普通家庭也容易有這樣的情形。
再者,也有許多學童家中沒有網路或是網路仰賴家長的手機提供,過去還可以帶到有公共wifi的空間使用,但因為疫情,諸如課輔班或圖書館等場域接關閉,弱勢孩童將陷入空有設備,但無法連線上課的窘境。
政府或校方應更積極盤點學童家中可用設備量,並搭配網路建置的補助,方能減緩疫情所帶來的數位落差衝擊。
台灣智慧型手機普及率2020 在 Rti 中央廣播電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IMD數位競爭力排名 台灣首度進入前十名🎉】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29日發布 #2021世界數位競爭力調查評比,台灣在全球64個主要國家及經濟體中排名第8名,較去年上升3名,也是該評比首次進入前十名。👍👍👍
本次調查評比指標中,包括「全國平均總研發人力」、「行動寬頻用戶」及「資訊科技與媒體股票市場資本額占GDP的比率」在全球排名居冠;其次「高等教育成就」、「研發占總支出的百分比」、「智慧型手機普及率」及「公司敏捷度」排名第3名,表現亮眼。💐💐💐
📌加入Juiker,即時掌握央廣新聞📌
https://jkgo.in/gt/j/bGiJAm
📌歡迎加入央廣Rti官方TG帳號,每日新聞不漏接📌
https://t.me/RadioTaiwan
📌Google新聞也可追蹤央廣Rti📌
https://reurl.cc/LdGL5L
台灣智慧型手機普及率2020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年底5G用戶數將超過5億
作者 : Ericsson
2021-07-13
愛立信預測,2021年底5G行動用戶數將超過5.8億,預計每日平均新增100萬名用戶…
全球各地正處於面對疫情的不同階段,考驗各產業應對變化的韌性,也凸顯網路連結的重要角色。愛立信(Ericsson)預測,2021年底5G行動用戶數將超過5.8億,預計每日平均新增100萬名用戶。2021年最新一期《愛立信行動趨勢報告》納入前述趨勢預測,以及網路流量成長和各地區5G用戶數預估,顯示5G的普及速度遠高於4G。
《愛立信行動趨勢報告》中的最新預測印證了5G將成為普及速度最快的行動通訊技術。截至目前全球已有160多家電信商推出5G服務,愛立信預估,2026年底前,5G用戶預計將達35億,全球將有六成人口使用5G。
然而,各地區的5G普及速度大不相同。歐洲市場由於起步較晚,其5G部署速度仍將遠遠落後於中國、美國、韓國、日本和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理事會(簡稱海合會,Gulf Cooperation Council)成員國市場。
5G用戶預計將比4G提前兩年突破10億用戶這一重大里程碑。主要原因包括與4G相比,中國更早投入部署5G,並且有數家供應商更即時地推動5G終端裝置上市,且其價格持續下降,目前已有超過300多款5G智慧手機發佈或投入商用。
隨著網路連結成為疫情後經濟復甦的關鍵要素,且影響日益重大,預計在未來幾年,5G商用網路的動能可望持續發展。
2026年,東北亞地區將擁有全球最多5G用戶數,估計高達14億;而北美和海合會成員國預計成為5G用戶滲透率最高的地區,分別佔據該地區行動用戶總數的84%和73%。
愛立信執行副總裁暨網路業務部主管Fredrik Jejdling表示:「2021年這份《愛立信行動趨勢報告》深具意義,隨著中國、美國和韓國等先行市場皆加速推出5G並擴展覆蓋範圍,顯示我們已邁向5G的下一階段。現在正是透過進階應用案例實現5G承諾的時候,企業和社會各界也正在準備迎接後疫情時代的新常態,而5G推動的數位化將在其中發揮關鍵作用。」
台灣愛立信總經理藍尚立表示:「全球5G發展正在加速,而台灣在這波行動科技的浪潮中處於領先位置。自去年推出5G商用網路以來,官方數據指出台灣整體5G用戶已經超過270萬,滲透率超過11%。台灣的5G普及率相較於其他更早推出5G的國家進展更快,顯示台灣的5G發展速度居於全球前段班。這或可歸功於電信營運商與政府部門對於高品質5G網路的超前部署,而透過各種第三方的行動網路表現調查,我們也發現台灣的5G網路品質,從速度到使用者體驗,在區域評比中皆居於領導地位。愛立信很榮幸與我們的合作夥伴一起成為優質5G網路的推手,我們將與客戶攜手持續推動台灣5G的發展進程,以提供消費者與企業用戶更好的5G體驗,共同促進產業創新與升級。」
智慧型手機與影音內容推動行動數據流量成長
全球行動數據總流量(不包括無線固網接入(FWA)服務產生的流量)持續成長,在2020年底已超過每月49EB (1EB等於10億GB),預計到2026年成長近5倍,達到每月237EB。智慧型手機是推動此一趨勢的主力,95%的行動數據流量來自通過智慧型手機傳輸,其資料使用量已創新高。目前,全球智慧型手機的月平均流量已達10GB以上,預計到2026年底將達到35GB。
FWA應用先驅:5G電信營運商
新冠疫情正在加速數位轉型,也提升了人們對可靠、高速的行動寬頻網路的需求。根據愛立信最新報告,在已推出5G的電信營運商中,有近90%也推出了FWA服務(4G和/或5G),即使在光纖普及率較高的市場也不例外,以因應日益增加的FWA流量。愛立信預測,到2026年FWA流量將增長7倍,達到64EB。
大規模物聯網逐漸興起
預計在2021年,大規模物聯網技術(Massive IoT,包括NB-IoT和Cat-M)連接數可望成長近80%,達到近3.3億。到2026年,這些技術預計將佔所有行動物聯網的46%。
深度觀察: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
在這次的報告中,納入了海合會成員國市場的統計數據。在該市場中,政府資助的數位計畫正在加速技術創新和推動5G普及。2019年,海合會成員國市場是全球最早推出5G商用網路服務的市場之一。預計到2026年,該市場的5G用戶數將達6,200萬,5G滲透率達到全球第二。
資料來源:https://www.eettaiwan.com/20210713nt22-number-of-5g-users-at-the-end-of-2021/
台灣智慧型手機普及率2020 在 台灣金融研訓院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雖然外國的月亮不一定比較圓🌝
但韓國的純網銀真的是個好榜樣!
肺炎加速了世界各地金融業的數位化
但韓國線上銀行的崛起
卻不是因為疫情
而是因為網路速度全球 No.1
更是全球平均速度的 3 倍(金編表示羨慕)
加上智慧型手機普及率高達 95%
用網路辦理業務既方便又優質
跟台灣一樣有 3 家純網銀的韓國
在運用金融科技的純網銀趨勢中走得非常前面
2017 年就核發了第一張純網銀牌照
現在一共有 #KakaoBank、#KBank、#Toss 這 3 家純網銀
---
韓國的銀行業雖然很發達
但傳統銀行在數位轉型上不太熟練
常常無法滿足信用評等最高客戶的需求
讓純網銀在抓準了市場需求和機會
在南韓的三家純網銀中
Kakao Bank 在開始營運的 18 個月後就轉虧為盈
而且預估最快7月就可以正式掛牌上市
成為韓股 KOSPI 睽違 27 年新上市的銀行業者
也將成為韓國第一家上市純網銀!
Toss 在 2020 年第 2 季達到收支平衡
K Bank 目前仍然虧損中
但照目前的成長速度可能很快就能達到收支平衡
這3家純網銀的成功
也讓韓國的傳統銀行打算推出自己的純網銀
這些傳統銀行在短期內可能很難跟數位新創銀行競爭
但長遠來看
傳統銀行會在逐漸增高的競爭壓力下開始創新
這對客戶來說當然是一大福音!
而韓國的純網銀也就成了『真・鯰魚』!
---
⚡ 想知道 Kakao Bank 成功的秘密嗎?
快打開這期的 #台灣銀行家雜誌 一探究竟吧!
👉 https://reurl.cc/83N96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