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台灣旅館業現況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旅館業現況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旅館業現況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6萬的網紅許淑華,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上次清明連假時期各觀光景點出現大批人潮,各景點為防疫皆繃緊神經,為因應即將到來的5/1連假,本月10日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要求地方政府於於各景點都要進行人流管制,然如何管制、管制的規範為何皆未有明確指示,雖各地方政府皆陸續配合實施人流管制,但不論是人力、財力各縣市皆有所不同,故造成管制措施並無統一規範,...
台灣旅館業現況 在 許淑華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上次清明連假時期各觀光景點出現大批人潮,各景點為防疫皆繃緊神經,為因應即將到來的5/1連假,本月10日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要求地方政府於於各景點都要進行人流管制,然如何管制、管制的規範為何皆未有明確指示,雖各地方政府皆陸續配合實施人流管制,但不論是人力、財力各縣市皆有所不同,故造成管制措施並無統一規範,恐造成防疫工作打折扣的狀況發生。而目前距離5/1尚有兩週多的時間,若有統一規範應該提早公布讓民眾及業者有時間能夠做因應準備,並協助地方政府補強防疫漏洞。
600億特別預算三讀通過至今已一個月於,然相關補助措施尚未上路,以觀光局的部份來看,觀光產業人才培訓5億核定43%;入境旅行社紓困補助3億核定7%;旅行業停止出入團補助7億核定1%;補貼旅館業營運負擔則尚未執行。公路總局的部份,營業車輛融資貸款利息補貼1.77億核定0.01%;從業人員短期培訓3億核定23%;營業車輛汽燃費19.55億核定23%;營業車輛油資11.04億核定4.71%;運輸業者購置防疫用品3.3億核定0.2%,在政府大聲疾呼需投入更多經費於紓困時,然現行的相關經費都尚未實質投入業界紓困當中,相關單位應盡速完成。
林佳龍部長於台北轉運站時考察時提到,目前機場路線280輛車每車3萬元的政策營運補貼政策,將再擴大到其他路線,依運量減少幅度再補貼國道客運3500輛車,每車1-3萬/月,然詢問相關單位皆不知道該筆經費要從何而來,我們期許部長在推動相關政策時能提出完整說明並經過充分討論,而非開口畫大餅但下面的人都無所適從。
另交通部觀光局推「以訓代賑」讓從業人員參與培訓、依時數補貼企業主,在每班人數100人的限制下,開班能量有限,每次開班短短幾十秒名額就被搶光,雖目前加碼到20億元,但現況是處理量能有限,相關課程沒辦法協助廣大的從業人員,等同需排隊方能領取補助看的到吃不到,這部分需請部長再重新檢討。
近日民眾連署要求中華航空更名為台灣航空一事,林佳龍部長曾表示,「做一個交通部長,我是支持」交通部也是持開放的態度,更表示不希望本次事件變為政治議題,然而面對國民黨的質疑,部長卻提到若真要改名「中國國民黨」應先改名為「台灣國民黨」,林佳龍部長先將本議題提升到政治層次,一個部長表達支持之際卻以暗酸方式來質疑在野黨,這樣的作法令人遺憾。
台灣旅館業現況 在 苦命的人力資源主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公開薪資就能改善待遇。政客會不會想得太簡單
這個議題我是贊成的。但是對於實質薪資上其實沒有多大改善。核心問題在於台灣整個方向和產業環境的現況沒有調整。
1、改法律條文是一個方便工作,簡單但其實對實質薪資改善上毫無幫助。
昨天新聞一發表,在HR社群上就非常多的討論。所謂上有政策上有對策。企業的解法已經出來了。以後面議就改成薪資區間在22000-39999。
2 、薪資的改善源自於企業的獲利
我自己換了很多份工作了。也面談了非常多的人。我對於高薪工作的性質有一些基本的了解。第一個是公司處於藍海市場。第二個職缺處於高度的供需失衡。以最近旅館業困境的新聞為例。這個市場處於紅海。服務業的工作處於供過於求。而這樣的台灣工作環境發展怎麼會有高薪。
3、政府和立法委員的無知來自於產業面的不了解
這個新聞中立法委員引用的資料來自於人力銀行。而舉的例子為軟體業。各位如果能試著了解一下現在的軟體業。我們已轉向至社群招募了。公佈薪資本來就已經是現況了。原因是職缺如果公佈在BBS的軟體板或者是臉書上封閉的軟體社團。你未揭露薪資的下場就是被刪文。板主還會倒數計時給你看。
另外一個現實是軟體業的研發工作沒有4萬元以下的薪資。我想這個是在軟體社群觀察的結果。因為軟體業的薪資戰爭早就打得非常火熱了。你不跟進就找不到人。這也回歸我說的產業環境。如果政府有心改善這個方向才是正確的。
這幾年政府引起的勞基法爭議。我由衷希望政府在公聽會時也找幾個人資專家去了解一下意見。才不會閉門造車。
台灣旅館業現況 在 林沛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上週五的公民對談中,感謝各位朋友的參與
從產業層面觀察基隆的現況與問題
在這次的對談中,各個參與者都提出了自身的見解與經驗
也讓我受益良多
話題從基隆的過去開始
四大產業:礦業、漁業、港務、觀光
帶動了基隆的蓬勃發展
大量的工作機會,吸引了來自各地的人們到基隆就業
使得基隆成為台灣第四大都市
近年來
礦業自1984年後逐漸關閉沒落
漁業因為國際競爭、漁權…等問題逐漸衰退
港務同時也因科技進步
高運載量的貨輪吃水越深與體積龐大基隆港逐漸無法負荷
再加上腹地規模比起臺北港較小、國際港口的競爭激烈等因素
產業產值逐年下滑
相較之下
觀光及周邊產業的發展,將是基隆未來的唯一出路
在這次對談的過程中
參與者們根據自身經驗與熟悉領域所提出的見解
從旅館業出發,未來針對自由行旅客的經營方針
從交通業出發,考慮到郵輪周邊的接駁與觀光區規劃
從在地角度出發,觀察到六堵、大武崙工業區的現況
從郵輪接待的基層角度,看到了當前規劃的疏漏與問題
每一個人,都從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方式關心這塊土地
在這一次的對談中,有人提出了一個問題令我當下思索許久
『我們這樣的談話,能改變甚麼嗎?把問題提出來,就能解決嗎?』
在辦理這樣一個活動的過程中
其實不少人提出這樣的問題,問我這一場又一場的對談有甚麼效益?
坦白說,我確實無法『保證』這一切能帶來甚麼樣的改變
基隆現在所面臨的問題,並非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
人才的流失也好、產業結構的不平衡也好
法規制度、社會風氣、區域發展、國際環境
這些確實都不是透過一場對談活動就能解決的
但,對我而言,這是一個開始
『一個人』的力量,並不足以改變一切
『一個人』的想法,往往並不夠全面
即使想做些什麼,為這塊土地付出心力
如果只有僅僅一人,也都是力不從心
要改變基隆,我們需要的是一整個『世代』的努力
絕不是一個人
也許在這樣的對談中,激盪出足以突破現狀的靈感
又或許在這場對化中,各領域的人們可以為了共同的目標一同努力
資訊共享的平台,也許能創造相同的理念與目標
我不知道這麼做的結果會是如何
我也不知道這一切會帶出什麼樣的改變
但我知道,開始的第一步總是最艱難
─ 而我們,以及這塊土地,都需要踏出這第一步
這個月的每週五晚上
我們都會在這裡
歡迎參加過、沒參加過的朋友
希望大家能帶著自己的朋友一同出席
提出想法也好、旁聽內容也好
我相信『不做不會怎樣,做了或許會很不一樣』
─ 也許我們能改變些什麼
特別感謝 Samuel Lin教授特地來到基隆出席這場對談,提供了交通領域的見解
很感謝 Derick Chiang 老闆在業務繁忙的時候抽出時間來參加,分享了旅館產業的現況與未來規畫
也很感謝 郭佳瑋 經理跟我們分享了在基隆各區所看到的產業變化
還有許許多多參與活動的朋友,願意提出自己所看到的問題與想法
我們這週五見
活動連結: http://bit.ly/2zXv0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