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新文化運動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新文化運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新文化運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新文化運動產品中有6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4萬的網紅遠見雜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餐酒館 #行冊,把城市的對話空間搬上線!】 行冊位在 #大稻埕,#蔣渭水 創辦的大安醫院舊址,注入許多創新元素後,老屋變身為新舊文化交流的複合式空間!但在疫情當下,餐酒館、咖啡廳等聚會場所,如何轉換成不同形式,讓人與人持續對話? 👉最新城市議題,加入 城市學 看更多!...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故事 StoryStudi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抗日還是協力?」「當醫師還是當老師?」「皇民化運動改不改日本姓名?」 台灣人啊你怎麼一直飄忽不定?還是直到今天我們依舊難以抉擇呢? 一起看看百年前台灣青年的煩惱,回到百年前,你又會如何做選擇? 故事StoryStudio協同策展的《青年的誕生—日本時代青年群像》特展,即日至2021.5.16就在...

台灣新文化運動 在 港都文史百景Culture&History of Takao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6 10:41:26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3) 戰後台北北警察署先是改制為台北市政府警察局第一分局,後又先後變更為台北市刑警總隊、寧夏分局等名稱,直到民國79年(西元1990年)再度更名為「大同分局」。 而在戰後的這段期間,由於原建築空間日漸不敷使用,所以大同分局的由原先的兩層樓再向上增建了第三層,並配合警政機...

台灣新文化運動 在 港都文史百景Culture&History of Takao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6 10:41:26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2) 自西元1920年代開始,全世界都吹起了「民族自決」的風潮,而後這波風潮也傳到了台灣來,當時台灣的部分知識份子如林獻堂、蔣渭水等人,開始體認到在日本統治下的台灣人民不能永遠淪為被無法為自己發聲的被殖民者,所以決定採取非武裝的方式來對抗日本政府對台灣人的政治箝制。 於...

台灣新文化運動 在 港都文史百景Culture&History of Takao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6 10:41:26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1) 大正9年(西元1920年),台北北警察署於蓬萊町內設立,位置在今日的家樂福重慶店址,在這期間推行「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林獻堂、蔣渭水等人曾在「治警事件」後被關押於此。 直到昭和7年(西元1932年),總督府決議在原有的警察署對面興建一座新的警察署廳舍,以應付日...

  • 台灣新文化運動 在 遠見雜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16 21:00:14
    有 14 人按讚

    【餐酒館 #行冊,把城市的對話空間搬上線!】

    行冊位在 #大稻埕,#蔣渭水 創辦的大安醫院舊址,注入許多創新元素後,老屋變身為新舊文化交流的複合式空間!但在疫情當下,餐酒館、咖啡廳等聚會場所,如何轉換成不同形式,讓人與人持續對話?

    👉最新城市議題,加入 城市學 看更多!

  • 台灣新文化運動 在 江啟臣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05 00:06:42
    有 4,222 人按讚

    五四餘波

    小時候讀到五四,記得的是「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的激昂,記得的是「德先生、賽先生」的理想;但畢竟是1919年的往事,只不過是某個歷史故事。直到從政這十多年,見證許多公共政策爭議,面對國家主權困境,更親歷各種現代化改革的陣痛,才在每年五四有更深體會。

    別的不說,今年八月將舉辦的四項公投中的「反萊豬、重啟核四、護藻礁」三項,都是對於科技風險判斷的民主抉擇;換句話說,都涉及德先生(民主)與賽先生(科學)的互動。

    這證實了,百年前知識份子呼喊的「民主」與「科學」,不僅是經得起時代考驗的價值;兩者如何互動,在當代能如何能更精緻地落實,還有許多需要與時俱進的空間。

    中共近年面對五四,過於強調「黨的領導」,這和當年五四運動時的「德先生」「賽先生」兩面旗幟,難免有些格格不入。而民進黨長年追求台灣主體價值,不願多談大陸上的五四運動,自然輕忽五四運動對隔年台灣新文化運動、議會請願運動的影響,也失之狹隘。

    其實朝鮮的三一運動、北京的五四運動,到台灣的新文化運動,是當時亞洲各地知識分子追求反帝反殖、自主尊嚴的一股浪潮;理想主義者對彼此的參照和鼓舞,更是無須迴避的事實。

    五四運動微觀去看,只是對巴黎和會決議的抗爭;宏觀去看,則是民國創建以來「新文化運動」的體現。如果拉到更大尺度,更是二十世紀初葉,東亞現代化改革潮中,一次轟然大浪。

    即便經過一個多世紀,至今,我們仍然活在五四留下的餘波,也值得持續去思考辯證,五四的意義。

    #五四運動
    #反萊豬公投
    #新文化運動

    感謝黨史館提供照片,圖為五四運動遊行的大學生與群眾。

  • 台灣新文化運動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28 12:47:26
    有 164 人按讚

    #回到大稻埕 #我們皆成少女
    #大稻埕優質老舖地圖全攻略 #本文必收

    台北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鍾肇政文學獎⋯⋯橫掃許多散文大獎的 #老派少女洪愛珠,在讀者千呼萬喚頻頻敲碗之下,作品終於付梓上市——《#老派少女購物路線》(遠流粉絲團)

    新書出版後,洪愛珠領著甫搬遷、與迪化街為鄰的「新住民」Openbook,以老舖為坐標,家族三代記憶為經緯,循著書本浩浩蕩蕩、吃吃喝喝走讀大稻埕。

    (引文)「人一遭逢變故,就會想重建秩序,我見過最好的方法,就是跟老輩人借靈感。所以老派對我來說是生存之道,我從外婆買的攤商知道它的信譽,我知道外婆手路的口味沒有斷掉,在資訊這麼過量、速度這麼快的社會裡,這一切讓我安心。」

    她坦言,這也正是書裡沒有明講出來的核心,而非僅僅是表面的購物之道。「這本書絕大部分想要反映的就是老派價值。我是七年級,同輩大家都非常自我,講求自我實現,但我一直不認為年輕跟老絕對對立,背離老價值也不代表就是進步。我從我媽與外婆身上看到,她們常兼顧別人,自我也沒有因此變小,而我們承擔與付出的還沒有老一輩的多,她們的身教對我影響至深。」


    #歡迎同樣身在大稻埕的OB好鄰居來交換美食名單,一起難瘦啊🙋‍♀️🙋🙋‍♂️

    ———
    👉訂閱電子報,收信掌握本刊完整報導:https://lihi1.com/EbuBe
    👉追蹤Openbook IG:https://goo.gl/Enkzy3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