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文學研究所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文學研究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文學研究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文學研究所產品中有11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青鳥 Bleu&Book,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 #走讀大稻埕📚 #選片指南 #講座推推 ​ ​ /​ ​ ​ ​ ​ #用閱讀理解你所不知道的大稻埕​ ​ ↠ 大稻埕碼頭:一座島嶼接口國際的起點,見證台灣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地方縮影 ↞​ ​ 📣 《#日曜日式散步者》​ ◼︎ 選片關鍵字: #歷史的人文與地景記憶​ ​ ★第53屆 #金馬獎...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圖解台灣史」介紹 訪問作者:許雅玲 內容簡介: 直到二十一世紀,台灣史依然被囚禁在這塊土地上,解開迷障只是公平正義的第一步......給新世代新青年認識台灣歷史的新課綱 ◎台灣歷史長期以來被官方意識形態與教育機構囚禁,本書採新一世代歷史專家之史觀圖解台灣從史前...

台灣文學研究所 在 伊格|Egoyan Zheng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8 12:17:09

截至目前為止,陳立博醫師可能,且極可能正是人類歷史上最後一位**良心犯**──事實上,至少一世紀以來,似乎從未有罪犯如他被部分民眾與媒體冠以「良心犯」之名。⁣ 理論上,這已然是個歷史名詞;因為資料顯示,此說法自21世紀末業即已近乎絕跡;而前次被廣泛公認為良心犯者亦已早於22世紀中葉。⁣ 換言之,距今...

台灣文學研究所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3 14:25:46

我死了 ◎徐珮芬 今天早上醒來的時候 我發現我好像死了 一開始我不是很確定這件事 於是我穿上衣服 至少看起來 像是還有身體 我離開房間 推開了門 推開身後的沉默 沒有一聲再見 沒有一句「注意安全」 馬路上行人匆匆來去 活著的人看起來都像是 急著要往某處前進 沒有一雙眼睛望向我 沒有一輛車 願...

  • 台灣文學研究所 在 青鳥 Bleu&Book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12 21:16:41
    有 28 人按讚

    \ ​ #走讀大稻埕📚 #選片指南 #講座推推 ​ ​ /​
    ​ ​ ​ ​ #用閱讀理解你所不知道的大稻埕​

    ↠ 大稻埕碼頭:一座島嶼接口國際的起點,見證台灣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地方縮影 ↞​

    📣 《#日曜日式散步者》​
    ◼︎ 選片關鍵字: #歷史的人文與地景記憶​

    ★第53屆 #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台灣首獎、台北電影獎最佳編劇、最佳聲音設計雙料大獎​
    ★影壇、文壇同聲讚譽,資深影人李幼鸚鵡鵪鶉評為「千年一歎」之作​

      1930 年代,台灣在日本殖民統治近四十年後,進入了更穩定的同化階段。​於此一時期,台灣出現了最早引介超現實主義的文學詩人團體—— #風車詩社(Le Moulin)。​
    風車詩社反映了二十世紀從西方(尤其是法國)到日本,再傳遞至台灣的文化移動路徑,折射出西方現代主義進入亞洲之後,文藝創作者面對自身土地及回應世界的方式與態度。​

    現代主義文學的前衛浪潮,讓年輕的台灣詩人帶來了什麼樣的衝擊?異文化的接收究竟是一種純粹的想像,或是從紮根的土壤上所混合出的全新植種?生活在殖民地上的現代文學創作者,透過詩觀的論述及文學創作,留下了什麼問題供後人反思?​

    關於《日曜日式散步者─風車詩社及其時代》這本書:​
    2015年,黃亞歷導演完成文學紀錄電影《日曜日式散步者》,首度將風車詩社的故事搬上大銀幕。電影完成後,他找來年輕世代的台灣文學研究者陳允元,共同策畫《日曜日式散步者─風車詩社及其時代》,試圖架一座橋,通往風車詩社、通往日治時期台灣、通往前衛藝術。它並不是風車詩社或台灣文學的入門手冊,不是艱澀的學術書、亦非紀錄電影的資料集。​

    ◼︎ 作者介紹 ◼︎​
    導演 / 黃亞歷​

      台灣獨立製片工作者,關注於影像、聲音的聯繫與延伸性。近年來投身於製作台灣早期相關主題之紀錄片,希望透過歷史的梳理和檢視,探索紀錄片真實的詮釋可能,並反思台灣與亞洲、世界之間的關係。首部紀錄長片為《日曜日式散步者》。​


    陳允元/主編​

      詩人。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曾任政大中文、真理台文、永和社區大學兼任講師,早稻田大學政治學研究科外國人研究員。研究主題為「殖民地前衛:戰前台灣現代主義詩學的生成」。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散文首獎等。著有詩集《孔雀獸》。​
    出品| 目宿媒體 Fisfisa Media​
    出版社| Editions du Flaneur 行人出版社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走讀大稻埕】系列講座​
    ✨✨ 8 / 14 、8 / 15日,一起在線上理解大稻埕 ✨✨​

    📣 ​ 【大稻埕走讀:從大稻埕出發的浪漫古蹟紀行 】​

    以繪畫記錄繪畫台灣古蹟地景,曾經多次探訪大稻埕的古蹟,留下許多令人動容的古蹟插畫圖片,此次跟隨麥克筆先生年輕的步伐,從大稻埕開始,重新思量台北城內迷人且動人的老屋顏吧!​

    📣 ​ 海岸線三部曲《乾兒子》《等歸人》《第一鮪》——孫介珩

    「孫介珩導演的海岸線三部曲,皆關乎於海洋。」​
    大稻埕碼頭是島嶼接口國際的起點,透過港口,能夠見證台灣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地方縮影, #孫介珩 導演以電影刻劃出國際社會與台灣正面臨人口老化、天然資源稀缺、國際移工條件低落等困境,這是國際間結構性的問題,值得對國際議題有興趣的人深度了解。​

    指導單位| ​ ​ 文化部 ​ 、 ​ ​ 走讀臺灣 ​ ​

    #講座詳見粉專活動 #大稻埕走讀 #走讀台灣 #走讀大稻埕線上書單 ​ #台灣與世界接軌的碼頭 ​ #青鳥選讀 #歷史 #書單 #選讀 #線上講座 #陳允元 #黃亞歷

  • 台灣文學研究所 在 劉金姊姊的馬祖話教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27 19:30:17
    有 15 人按讚

    【講師們各就各位】🏃‍♀️🏃

    講師們的聘書都準備好了,師資陣容堅強。

    第一天的母語課,大家可以跟著馬祖話youtube第一把交椅,#掐米姊姊 一起學著講母語。

    同時,下半堂的音樂課也會教唱華語版以及母語版的〈馬祖島唄〉,讓歌聲帶著我們回家😊

    下午的美學課,老師是馬祖媳婦若梅老師,若梅老師帶領馬祖當地的繪畫團體:芙蓉海畫會,指導出許多得意門生,例如另一位講師姿吟。

    姿吟從小是愛畫畫的女孩,更一路畫到台灣,現在畫進知名的動畫和平面設計公司。兩代師生有什麼對藝術的見解?馬祖又怎麼灌溉她們對美學的養分呢?

    晚上的文學課更是眾帥雲集。

    劉宏文老師作品以一冊《鄉音馬祖》奠定了其島寶級作家的地位,〈寶姨〉改編為舞台劇,散文〈失去聲音的人〉收錄在《靈魂與灰燼:白色恐怖散文選》,成為國家白色記憶下的見證。

    目前在台大台灣文學研究所就讀的劉亦,除了曾拿下馬祖文學獎,也撰文將馬祖列島鑲嵌回東亞的地緣、戰後的歷史,並以群島文學為研究興趣。

    出身自南竿牛角村的謝銘、謝德兩兄弟,應是馬祖寫作者中最強勁的新生代。謝銘台大中文系畢業,主攻新詩,剛拿下跨校的紅樓文學獎首獎。

    謝德則剛入大學,高中時期便以〈逆風野菊:馬祖人的台灣故事〉一炮而紅,對建構「馬祖學」磨刀霍霍。

    不同世代但對文學充滿熱忱的男子們,又會在馬祖上空、迸發什麼樣的文學火花呢?🎆

    7/31,準時開課啦!

    (上課時間、網址都公佈了喔,歡迎下拉尋找👓)

    校長:曹劉金(劉金姊姊本名)

  • 台灣文學研究所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16 21:00:01
    有 2,133 人按讚

    我死了 ◎徐珮芬

    今天早上醒來的時候
    我發現我好像死了

    一開始我不是很確定這件事
    於是我穿上衣服
    至少看起來
    像是還有身體

    我離開房間
    推開了門
    推開身後的沉默
    沒有一聲再見
    沒有一句「注意安全」

    馬路上行人匆匆來去
    活著的人看起來都像是
    急著要往某處前進
    沒有一雙眼睛望向我
    沒有一輛車
    願為躊躇的我減緩速度
    我果然是死了吧
    我這樣想

    我走進便利商店
    想買包煙
    溫柔的歡迎光臨
    不是對我說的
    沒有人歡迎死人光臨
    綁短馬尾的美麗女孩
    低頭在刷條碼
    她很專心地與自動門發出的叮咚聲對話

    我走到城市中被遺忘的公園
    找了一張斑駁的長椅坐下
    一個小男孩進入我的視線
    他是如此專心用沙礫堆砌碉堡
    直到另一個玩伴出現
    用腳狠狠踐踏他的世界

    我羨幕他放聲大哭
    死人沒有需要守護的東西了
    想到這裏我拿出手機
    試圖連絡親密的人們
    我要告訴他們我死了

    我撥了無數通電話
    我發了許多條訊息
    純粹的寂靜使我明白
    他們都比我更早知道
    我已經死了 

    高樓遮蔽了天邊的晚霞
    我拖著死去的身體
    慢慢走路回家
    想著來生
    願投胎到一個
    能看到夕陽落下的地方

    我打開門
    沒有人迎接死人
    沒有人抬起頭看我
    他們直盯電視螢幕
    上頭播放的盡是與我無關的事
    死人不能改變國家決策
    戰爭計畫
    或偶像明星的戀情走向

    我的房間仍維持生前的模樣
    活著時沒能讀完的書
    上頭還有潦草記下的筆跡
    此刻我已無法想起
    當時為何迷戀
    被劃線的這一句

    曾經在乎的人
    饋贈的馬克杯
    被生前的我
    藏在置物架最裏面
    杯緣的灰塵積得多厚
    我就死了多久

    ——徐珮芬,〈我死了〉,《在黑洞中我看見自己的眼睛》,頁11。

    --

    ◎作者簡介
     
    徐珮芬,花蓮人,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畢業。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清華大學月涵文學獎、周夢蝶詩獎等。曾出版詩集《還是要有傢俱才能活得不悲傷》(2015)、《在黑洞中我看見自己的眼睛》(2016,啟明)、《我只擔心雨會不會一直下到明天早上》(2017,啟明)、《夜行性動物》(2019,啟明)。
     
    (修改自徐珮芬《夜行性動物》作者簡介)

    --

    ◎小編鋼筆人賞析

    〈我死了〉原名〈死期〉,為徐珮芬於2015年8月24日發表於PTT詩版的詩作,是徐珮芬在PTT上第二受到歡迎的詩(有54推) 。收錄於詩集中時不僅改名,許多字句也有些微調整,雖然每段的意思基本上並沒有變化,不過原本有逗號的地方幾乎都被刪除,大多字句更加排比類似。

    在主題上,這首詩以第一人稱敘述敘事者我在城市中的漫遊,展現城市中他人、過去親密的人乃至於家人對自己的冷漠,然而敘事者我沒有想與城市的人互動,想主動聯絡的人卻又沒有回應,使得敘事者我以「我死了」來總結這些現象,而最後一段更揭示了敘事者我死去的原因,使整體情緒達到高潮。對憂鬱者的各種生活情境描寫,以及明確陷入如此糟糕情境的原因,都使不同的讀者(憂鬱症患者、失戀者等)得以快速帶入敘事者我的處境。

    正如徐珮芬2016年受幼獅雜誌訪談時,採訪者陳芳珂寫道:「徐珮芬相信,每個人的心裡,都存在著某一塊黑暗、幽微的角落,面對這份常壓得她喘不過氣來的負面情緒,她選擇將其化做一首首詩來排解憂傷」,而這首詩不僅排解了徐珮芬的憂傷,也觸及了讀者們心中的黑暗角落,重新檢視自身的負面狀態。或許是因為如此,這首詩才能在PTT詩版獲得如此多迴響吧。

    註:賞析文字修改自筆者碩論:許宸碩,《痛心詩派的誕生:論台灣現代詩在社群網站時代的類型化現象(2011-2019)》(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2021年)

    --
    美術設計:鄭閔聰
    --

    #徐珮芬 #暑假無主題詩選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7/20210716.html

  • 台灣文學研究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5-21 19:57:45

    本集主題:「圖解台灣史」介紹
         
    訪問作者:許雅玲
      
    內容簡介:
      直到二十一世紀,台灣史依然被囚禁在這塊土地上,解開迷障只是公平正義的第一步......給新世代新青年認識台灣歷史的新課綱
      
    ◎台灣歷史長期以來被官方意識形態與教育機構囚禁,本書採新一世代歷史專家之史觀圖解台灣從史前到四百年歷史的發展,並延伸介紹事件中關鍵人物與歷史現場,成為提供重新思索歷史時空的最佳讀本之一。
      
    ◎每一大事情主題有圖有文,簡明易於閱讀和吸收,並融合教育部歷史課綱與題材,適合中學以上師生歷史教材使用,一讀馬上成為台灣文史通。
      
    ◎部分歷史現場以區域地圖與示意圖導覽呈現,適合對台灣主題或台灣史有興趣的讀者實地走訪。
      
    ◎掌握歷史中最核心的時間、事件、人物、地點等面相,一舉輕鬆了解台灣歷史
      
    作者簡介:王品涵
      1983年生,台大哲學系學士、台大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台大台文所博士生。長期致力於台灣文學、推理小說的評論、研究與推廣。現為東南科技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兼任講師。曾協助編纂《魏清德全集》(台文館,2014)、《台灣原住民族關係文學作品選集》(台文館,2014)。並任內容力公司特約作者、企劃編輯。
      
    作者簡介:郭婷玉
      1986年生,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學士、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現為臺灣大學歷史所博士生。研究主題為日本時代臺灣史,並關注明清以降中國地方社會研究、近代日本與東亞史等領域。著有〈日本殖民統治下臺灣的地方政治:以屏東東港地區為例〉、〈清末臺灣的搖會組織〉等論文。並任內容力公司特約作者、譯者。
      
    作者簡介:許雅玲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研究興趣為清代台灣貿易史、荷蘭時期台灣史、戰後台灣文化政策。熱愛美食、烹飪、旅行,認為自己的工作跟烹飪一樣,是在不同素材中尋求各種特質的協調。現為內容力有限公司企劃編輯、紀錄片研究員。
      
    作者簡介:莊建華
      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班,國立台南護理專科學校兼任講師,因為關心台灣在二戰後的制度轉變問題,致力於研究戰後台灣史的研究,曾編纂《台灣全志》(卷五‧經濟交通志),現為內容力有限公司紀錄片研究員。

  • 台灣文學研究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5-07 20:57:49

    本集主題:「不純情羅曼史:日治時期臺灣人的婚戀愛欲」介紹
         
    訪問作者: 蔡蕙頻
         
    內容簡介:
    戀情打得火熱,「滿山春色,美麗好遊賞……,」可是景不迷人人自迷
    愛情一去不復返,只留下伊人傷心淚垂,「我心內思慕的人,你怎樣離開阮的身邊……」
      
    最八卦、最火辣的日治時期臺灣羅曼史
      
      日本時代距離我們說近不近、說遠不遠,在這個資訊書籍都爆炸的時代,我們對它卻還是一知半解。這本書告訴我們日本時代裡,台灣人的風花雪月。別以為那個時代的人們很純情,結婚都是媒妁之言,其實當時的台灣人可是走在時在尖端的。
      
      從如何打扮自己、談戀愛「為伊消得人憔悴」、選擇「燈光美、氣氛佳」的約會地點、「恩愛兩相隨」的結婚、「勞燕分飛」的分手和離婚、「路邊野花隨手採」的抓姦、外遇,到酒池肉林的花街柳巷,甚至是一夜風流後的性病治療,所有與戀愛有關的事,它通通能告訴你,可稱為日本時代的戀愛大全。
      
    本書特色:
      全書彩色印刷,搭配當時的許多老廣告、老照片、新聞報導,以及部分新畫的插畫,以圖文書的形式,完全呈現出日治時代的懷舊氛圍。
      
      作者以幽默的口吻,帶領讀者真實地在日治時期台灣的婚戀愛欲走一遭,體會老臺灣人戀情打得火熱時,「滿山春色,美麗好遊賞……,」景不迷人人自迷那種喜上眉梢的雀躍。而當愛情一去不復返,只留下伊人傷心淚垂,獨唱「我心內思慕的人,你怎樣離開阮的身邊……」時心痛慘澹。不需要自己偽裝成狗仔,不需要四處打探,一本最八卦、最火辣的日治時期臺灣羅曼史,呈現你眼前。

           
    作者簡介:蔡蕙頻
    1981年生,臺北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現就讀於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博士班。

  • 台灣文學研究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08-08 22:50:57

    本集主題:「臺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套書」賽夏族:巴斯達隘傳說
      
    專訪: 孫大川(總策劃)
       阿浪•滿拉旺(布農族作者)
       
    本書特色:
    賽夏族知多少?
    ‧父系社會,子連父名。例如伊德.阿道.撒萬:伊德是自己的名字,阿道是父親的名字,撒萬是姓(世系)
    ‧同姓、同住(包括無血緣)、同一外祖父之表兄妹均禁婚
    ‧位於南庄鄉的賽夏族人多半會說客語,而五峰鄉的族人大多會泰雅語。
    ‧四階段的回娘家是最獨特的生命禮俗:婚後、新生兒、子女成人、喪偶。
    ‧紋面:男子與泰雅同,女子則僅刺在上額。獵首二個以上的男子可紋身。
    ‧巴斯達隘俗稱矮靈祭,每兩年一次在南庄向天湖、五峰大隘社輪流舉行。祭期四天:迎靈、娛靈、逐靈、送靈,只有娛靈可開放外族參加。
      
    賽夏族神話與傳說
    1.白髮老人的預言:賽夏各姓氏的始祖
      堅信白髮老人在夢中的交代,歐倍那伯翁與妹妹成為在狂風暴雨下的僅存者,並結婚生子,繁衍出各姓氏的孩子。大霸尖山、小霸尖山就是他們的化身,永遠守望著賽夏子民。
      
    2.雷女下凡:農業生活的開始
      天上的雷神不忍賽夏族人生活太艱苦,派雷女娃恩帶著小米種子下凡,教導人們農耕技術,並和賽夏青年相戀成婚。雷女不能碰鍋子,但老人家卻強迫她進廚房,破壞了天人之間的界線,雷女只好返回天界,徒留一株芭蕉樹。
      
    3.巴斯達隘傳說:以感恩和諧淨化與異族間的衝突
      達隘雖矮小但農技先進,強壯又擅法術。好意幫助賽夏收成大增,卻驕恣調戲婦女、欺凌族人。賽夏族人不得已展開殺戮,但從此遭受詛咒,連年歉收、天災連連。於是以虔誠之心舉辦「巴斯達隘」,祈求達隘諒解,全族平安、豐收。
        
    總策劃:孫大川
      監察院副院長、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山海文化》雜誌創辦人;卑南族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