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數位藝術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數位藝術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數位藝術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數位藝術產品中有6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典藏 ARTouch.com,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高森信男專欄 #楊英風 認真說起來,楊英風其實是 #台灣數位藝術/ #媒體藝術的先行者之一。但在社會劇變、附庸風雅及政治高壓之外,實際上難以找到前衛創作得以容身的空間。即便壯麗,卻僅是某種台灣藝術前衛性所錯過的番外篇。筆者總認為,在既定刻板印象所形塑的楊英風之外,應該還存在著另一位大家所不熟悉的楊...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988年,在紐約有攝影棚、工作室的黃明川,斷然地捨棄美國的商業攝影事業,返台定居,並全心投入電影《西部來的人》(1989)、《寶島大夢》(1993)、《破輪胎》(1999)的拍攝。這三部劇情長片合稱《神話三部曲》,開啟台灣獨立製片先河,對日後台灣電影人大有啟發,包含《流浪神狗人》、《行者》導演陳芯...

台灣數位藝術 在 Lightbox攝影圖書室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3-14 06:04:29

3月展訊來啦!這個月新開辦了好多攝影展,我們從中整理了幾場展覽訊息推薦給大家,也歡迎大家跟我們分享看了什麼攝影展吧~ #陰陰的天就躲到室內看展😆 🔥3/13將於 #嘉義市立美術館 開展的《捕風景的人—方慶綿的影像與復返》,我們也帶了許多攝影書並於現場籌備了一場攝影書展!快來看看吧🥺 🙋提醒大家 ...

台灣數位藝術 在 Lightbox攝影圖書室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2-17 07:14:54

新年快樂之2月展訊大公開!新年的第一場攝影展決定好要看什麼了嗎🥺 這次還推薦了#台南、#高雄 的藝文展覽。吃完年夜飯的各位趁今天快出門看展啦! 到攝影展走走春也不賴🐂 🙋提醒大家 #展覽空間也要遵守好防疫措施 #新年看展是一個好的開始 -攝影與影像相關- ►最後身影之後|黄亦晨個展 *N...

台灣數位藝術 在 Lightbox攝影圖書室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1-14 06:43:27

新年第一份展訊出爐!這個月也新增了許多攝影書展、影像展與其他藝文展覽們,在冷冷的天,最適合看一場溫暖的展覽了,喜歡看展的朋友們快把握時間看展吧! 提醒各位進入展覽場所必須要戴上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並消毒洗手哦,Lightbox關心您~ -攝影與影像相關- ►AMERICAN STORIES — ...

  • 台灣數位藝術 在 典藏 ARTouch.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4 17:00:18
    有 157 人按讚

    #高森信男專欄 #楊英風
    認真說起來,楊英風其實是 #台灣數位藝術/ #媒體藝術的先行者之一。但在社會劇變、附庸風雅及政治高壓之外,實際上難以找到前衛創作得以容身的空間。即便壯麗,卻僅是某種台灣藝術前衛性所錯過的番外篇。筆者總認為,在既定刻板印象所形塑的楊英風之外,應該還存在著另一位大家所不熟悉的楊英風。以王大閎在國父紀念館案(1972)之後退出創作的舞台來作為隱喻,1970年代之後的楊英風似乎也暗藏了某些前衛的伏流;但也許礙於總總原因,而成為 #藝術史 中隱晦的篇章。

  • 台灣數位藝術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25 17:17:43
    有 61 人按讚

    在偌大的音樂廳中起舞 , 疫情之下 , 分享寧靜的力量 ~

    ((( https://youtu.be/bCjZa3EiCLA )))

    點開右下角 , 在全螢幕下滑動你的游標 , 舞入全景的衛武營音樂廳~如果你有簡易手機用的VR設備 , 也可以點選觀看~

    去年在疫情之下 #放映舞台 舞蹈影像創作 App 誕生了 , 那時的台灣如同此刻必須待在家中 , 劇場的演出紛紛取消 , 社會的運作機制有許多轉為線上 , 紓困方案在各行各業產生 , 我在想那舞蹈能做什麼? 可以如何繼續分享表演給每個人的生活 , 無論你在哪個國家 . 城市 ...... 你都能夠透過這個APP拍下你身邊舞蹈 , 在衛武營五個空間中放映~

    當然你也可以欣賞我去年與 台灣數位藝術中心 共製合作 , 感謝執行長文浩的支持 , 小樽擔任技術總監 , 以及衛武營的力挺 , 讓我有機會邀請舞蹈影像導演黎宇文導演和音樂家王榆鈞共創這APP的互動創作程式 , 以及五個示範的舞蹈影像作品 , 如這個影片中 , 邀請劉信宏老師演出 , 在無人的劇場裡 , 我用身體與他的音樂相合 , 在全景的視界裡 , 找到在線上劇場的舞蹈光影~

    下載衛武營「放映舞台」APP
    👉👉https://wenk.in/wwy00A0eK

    ✔️ 選擇一個喜歡的場景、音樂
    ✔️ 在 80 秒內,錄下自己隨音樂起舞的身姿
    ✔️ 上傳並分享 在Youtube & Facebook #放影舞台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National Kaohsiung Center for the Arts - Weiwuying #感謝台灣福興文教基金會贊助
    ---------------------------------
    ((( https://youtu.be/bCjZa3EiCLA )))

    衛武營擁有全亞洲最大的管風琴,像是音樂廳的心臟。演奏家劉信宏將巴哈音樂的奉獻詮釋的充滿勇氣,而台下那唯一個聽眾,像是音樂的靈魂一般,在這時局困境渴望起舞,與音樂對話著、與影像導演黎宇文拍攝那自由起舞的手對話著。

    Weiwuying has the largest pipe organ in Asia, it is the heart of the Concert Hall. The organist LIU Hsin-hong gives Bach’s devotion to music a heroic interpretation, and the sole participant in the audience, like the soul of music, is longing for dancing during this harsh time, as well as communicating with the freely-dancing hand filmed by the video director Maurice LAI.

    #衛武營 #weiwuying #周書毅 #劉信宏 #王榆鈞 #黎宇文

  • 台灣數位藝術 在 Lightbox攝影圖書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09 16:38:48
    有 85 人按讚

    📷 3月展訊
    3月展訊來啦!這個月新開辦了好多展覽,我們整理了幾場展覽訊息推薦給大家,決定好要看什麼了嗎。另外這週我們將會帶著攝影書一起到嘉義市立美術館籌備一場攝影書展!

    3/13於 #嘉義市立美術館 開展的《捕風景的人—方慶綿的影像與復返》快來看看吧!

    官網還有各展覽的圖文介紹!
    https://www.lightboxlib.org/exhibition

    🙋提醒大家
    #展覽空間也要遵守好防疫措施

    Lightbox 是一個自由開放的攝影圖書室
    💪🏼 如果你喜歡也認同我們的話,支持我們:
    https://www.lightboxlib.org/belightboxfriends

    -攝影與影像相關-

    ►捕風景的人—方慶綿的影像與復返 *NEW!
    展期:03/13-06/13
    地點:嘉義市立美術館
    https://bit.ly/3aVsF51

    ►挑釁世界:對中心主義的反抗 *NEW!
    展期:03/12-06/20
    地點:關渡美術館
    https://bit.ly/2PvWC3i

    ►《印度當代攝影觀察01:解開束縛》 *NEW!
    展期:03/13-06/12
    地點:絕版影像館
    https://bit.ly/3qVCqFS

    ►「戰後野人手札–陳依純個展」與「漫遊者的生存戰略–羅禾淋個展」 *NEW!
    展期:02/27-04/18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
    https://bit.ly/2P3hkY3

    ►登曼波 個展「父親的錄影帶_碧兒不談」 *NEW!
    展期:03/22-06/04
    地點:藝文中心5F 藝文空間
    https://bit.ly/3q6GvpJ

    ►【黃裕雄個展】編碼與解碼 *NEW!
    展期:02/27-04/02
    地點:VT Artsalon非常廟藝文空間(台北市中山區新生北路三段56巷17號B1)
    https://bit.ly/37WhGqg

    ►99%的真實|馬維元x林哲志聯展
    展期:02/20-03/20
    地點:台北數位藝術中心
    https://bit.ly/3oEG0T6

    ►黑盒-幻魅於形 : 湯尼·奧斯勒
    展期:01/23–05/16
    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 101-103展覽室
    https://bit.ly/36oQz6e

    ►歐布澤宇宙
    展期:01/23-05/09
    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 104-105展覽室
    https://bit.ly/3pATIaF

    ►珍奇櫃—劉玗個展
    展期:01/30-03/07
    地點:絕對空間
    https://bit.ly/3pXs2wH

    ►低級自由—李懿澕個展
    展期:01/15-03/26
    地點:台灣數位藝術中心(台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六段431-1號B1)
    https://bit.ly/38WG3DN

    -更多藝文活動-

    ►家物事 Housing Things *NEW!
    展期:03/19-05/11
    地點: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有章藝術博物館:臺藝大藝術聚落、九單藝術實踐空間
    https://bit.ly/3aTo17G

    ►特別容器 - 合一與分別地界 *NEW!
    展期:03/19-05/15
    地點: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有章藝術博物館:臺藝大藝術聚落、九單藝術實踐空間
    https://bit.ly/2ZYwAHP

    ►實驗通信 CREATORS 2020–21 *NEW!
    展期:02/19-03/14
    地點: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通信分隊展演空間
    https://bit.ly/2ZVqecc

    ► 聲響談:在地音景採集計畫 *NEW!
    展期:03/12-05/02
    地點:鳳甲美術館
    https://bit.ly/3pZqRMy

    ►Younger Than Buddha—世代切片 *NEW!
    展期:03/06-04/17
    地點:Double Square Gallery 双方藝廊
    https://bit.ly/3aVSJgv

    ►PLUS IV *NEW!
    展期:03/06-04/24
    地點:耿畫廊
    https://bit.ly/3sorMaU

    ►藝術家,合作者,他們的展覽與三個場域 *NEW!
    展期:02/06-03/31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
    https://bit.ly/3bECgw9

    ►「棲息在光中」-2021寶藏巖光節 *NEW!
    展期:03/27-05/09
    地點: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https://bit.ly/2P9OXYh

    ►殘山剩水─我們的城市失敗了嗎?
    展期:01/09-04/18
    地點:忠泰美術館 (臺北市大安區市民大道三段178號)
    https://bit.ly/350WjCD

    ►2020 台北雙年展:「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
    展期:2020/11/21-2021/03/14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https://bit.ly/3239D7U

    ►Philippe Parreno 菲利普·帕雷諾個展
    展期:2020/11/07-2021/03/31
    地點:文心藝所 Winsing Art Place
    https://bit.ly/3kUPrMY

    圖片|《捕風景的人—方慶綿的影像與復返》嘉義市立美術館

  • 台灣數位藝術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4-21 15:57:35

    1988年,在紐約有攝影棚、工作室的黃明川,斷然地捨棄美國的商業攝影事業,返台定居,並全心投入電影《西部來的人》(1989)、《寶島大夢》(1993)、《破輪胎》(1999)的拍攝。這三部劇情長片合稱《神話三部曲》,開啟台灣獨立製片先河,對日後台灣電影人大有啟發,包含《流浪神狗人》、《行者》導演陳芯宜,及《築巢人》、《幸福定格》導演沈可尚也曾參與黃明川電影的拍攝、製作。

    有感於90年代台灣電影普遍性的匱乏與單薄,投資方往往只要求商業的成功,而無視於藝術成就,黃明川決心投入獨立製片電影的創作,從《西部來的人》原住民遠古神話與社會處境,到《寶島大夢》戳破軍國神話和直搗黑幕深處,乃至於《破輪胎》以電影中的電影形式探索公共藝術,三部曲完整地體現、紀錄90年代的強烈騷動。經歷三次傾家蕩產又再起的黃明川,儼然台灣電影界的韋納.荷索,充滿無比強悍的創作意志。

    如同返台時與過去(平面、商業攝影)決斷的作為,在拍完《破輪胎》後,黃明川捨棄劇情長片,將全部火力轉向紀錄片,拍攝文學家、詩人、藝術家。在當時,藝術紀錄片完全是處女之地,充滿無限可能與自由,因此引起他的興趣。他以為90年代不只是混亂的年代,也是藝文啟動慾望最高的時代。紀錄片不只有凝視各種現實衝突、體制悲劇和戰亂,黃明川更想紀錄藝術家們如何創造、又如何生活。

    2018年黃明川的新作《給自己的情書》,結合紀錄片與劇情片兩種形式,以女性觀點為主。黃明川表示,對女性經驗的關注,並非突如其來,是長期的觀察與體悟,早在《神話三部曲》時,女主角都比男性腦筋更為清楚,且勇往直前地開拓命運,便可以見得。而他正在進行的影像計畫是紀錄國際女詩人,包含台灣、伊朗、印度、東南亞等地,她們在社會參與的角色。

    而黃明川浸淫多年的藝術家紀錄片,也繳出傲人的成績單,作品繁多,涵蓋面向亦廣,且幾乎是全景觀的收攬,如14集的《解放前衛》堪稱台灣藝術家風起雲湧的時代切片,《一百位臺灣詩人影音計畫》宏大而深遠,將詩人們的口音視為寶藏,予以妥善留存,《櫻之聲》更是台灣最後一批跨語詩人絕無僅有的影像紀錄。
    他總是花費許多時間去紀錄創作者的聲影,《肉身搏天》拍了5年,《櫻之聲》從1994到2002持續思索跨語詩人的呈現,《解放前衛》每一位藝術家大多跟拍4年,如此才能有時間的厚度,才能真正深入精神脈絡與社會連結。他深悉任何潮流都會消逝,再怎麼前衛多年以後仍然會變成過時,然而時代的體驗是不可逆的,對黃明川來說,每一個時代的訊息,每一種獨特珍貴的經驗,都是紀錄片最無從取代的特質,也方有可能抵擋得住時間的改變。

    小檔案

    黃明川,知名紀錄片導演,倡導台灣獨立製片及藝術紀錄片的先驅。
    1955年生於嘉義,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後赴美國紐約藝術聯盟主修石版畫,又於美國洛杉磯藝術中心學院主修美術、攝影。曾任國藝會董事、國家電影資料館之電影基金會董事及顧問、台新藝術之視覺藝術獎國際決選團主席、公共電視基金會董事、華視董事、電影中心董事,2008年至2010年間擔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現正生活於臺北,為黃明川電影視訊有限公司負責人,以及嘉義國際藝術紀錄影展藝術總監。

    1983年曾獲第一屆雄獅美術評論新人首獎,後並撰寫〈台灣攝影史簡論〉,涵蓋清、日兩個時代,係臺灣有史以來的第一篇攝影史。90年代第一位拍攝台灣的228建碑風潮,完成《碑林二二八》。
    1989年起至1999年完成三部獨立製作之電影劇情長片《西部來的人》、《寶島大夢》及《破輪胎》,先後獲夏威夷國際影展、新加坡影展、金馬獎影展等國內外最佳攝影獎、銀幕獎及評審團獎項的肯定。劇情短片《鹿港情深》及《1995後工業藝術祭》等受邀參加香港電影節、溫哥華電影節、鹿特丹等國際知名影展;釜山國際影展與香港獨立影展亦均擧辦過他三部劇情片的回顧專題

    黃明川30多年來長期聚焦於台灣當代藝術人文紀錄片的拍攝,策劃並完成過《一百位臺灣詩人影音計畫》(1999-2009)、《裝置藝術十年》(1995-2004)、《地景風雲》(1993-2005)、《台灣數位藝術新浪潮》、《台灣前輩美術家》、《飛越科技藝術》等紀錄片系列,於華視和公共電視播映。另外,尚有四位本土小說家《賴和》、《楊逵》、《東方白》、《林雙不》(1993-1997)專輯系列紀錄片。2003年藝術紀錄片《解放前衛》共14集,榮獲第一屆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視覺藝術獎」年度首獎。

    2010年完成台灣日據時代跨語作家《黃靈芝與錦連》、《陳千武、林亨泰與羅浪》身影之文學家紀錄片,最近完成最後一群跨語詩人的追踪,發表《櫻之聲》(1994-2016)。
    2011年起自製新紀錄長片系列,計有《縱花烈放》、《辛辣國族》、《一個女藝術家之死》、《詩藝親親》、《櫻之聲》等,近期來回美國與台灣,拍攝紐約台裔行爲藝術家與其環保意識強烈的作品,製作《肉身搏天》紀錄片。此外也接受高雄市立美術館及國立台灣博物館等之委託,拍攝多部藝術家與攝影家之短片及國家影音檔案;他於2014年為他的出生地嘉義市建立亞洲第一個《國
    際藝術紀錄影展》至今,並爲嘉義市拍攝兩部美術相關的紀錄片。

  • 台灣數位藝術 在 棉花糖_katncandix2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09-04-30 12:32:52

    棉花糖_katncandix2 首張全創作全製作專輯【小飛行】,
    內附虛擬擴增實境(AR)互動卡說明影片:

    這是一份棉花糖專屬的虛擬擴增實境(AR)互動卡,它將透過程式與您的網路視訊攝影機(webcam)跟您互動,請上網連結至 http://arrowkey.net/katncandix2 按照網頁的指示配備好您的裝備,我們即將起飛,邀請您一起搭上棉花糖的互動飛行旅程。((不好意思,目前連結暫時失效,如果有找到檔案會再次分享給大家!))

    -----

    後記:(2014年4月15日更新)

    棉花糖【小飛行】專輯,2009年5月1日發行,內附一張虛擬擴增實境(AR)互動卡,為台灣首例AR與唱片業結合的作品。由數位藝術家沈聖博(SHEN SHENG-PO)製作。

    在2009年當時,AR技術在全世界並不算普遍,而目前AR技術已被廣泛運用在我們的生活中、數位藝術領域、科技產品等等...

    而台灣數位藝術家沈聖博(SHEN SHENG-PO),前衛且大膽地將AR技術與唱片結合,成為台灣首例AR技術與唱片結合作品,為台灣唱片業的一大創舉。


    | 關於 沈聖博 |
    沈聖博(SHEN SHENG-PO) 1980-2014,台灣數位藝術家。

    主修電腦科學,研究領域是分散式系統,後至英國修習科技藝術相關學程(2006~2007年),現從事數位藝術創作,陸續發表多件作品、參與聯展及舉辦個展(2008年~),作品主軸為討論數位領域的規則特性,及其與生活的關係。
    現為Openlab.Taipei成員,推廣使用自由軟體從事藝術創作(FLOSS+ART),擁有多次工作作坊、學校課程教學經驗,並於台中成立有為空間,提供藝術家展演及實驗空間。

    2014年4月13日,沈聖博(SHEN SHENG-PO)正式與我們、與這個世界告別。其為台灣數位藝術領域與發展有極偉大的貢獻。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