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戴奧辛污染事件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戴奧辛污染事件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戴奧辛污染事件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戴奧辛污染事件產品中有3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465的網紅桃園在地聯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黃煥彰 - 守護國家寶藏 黃煥彰是2021年唯一獲頒台灣環境保護終身成就獎者,是台灣知名的環境運動者,長期聚焦環境調查,以科學證據揭發環境污染,是安順戴奧辛、二仁溪廢五金、台南後壁鉻米、新豐海岸掩埋場等重大污染事件揭弊的重要推手,影響深遠。 [講座簡介] 1.檜木林的故事 2.泥岩惡地的故事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環境荷爾蒙」新書介紹 專訪:何喬 編輯 《環境荷爾蒙:認識偷走健康.破壞生態的元兇:塑化劑、雙酚A、戴奧辛、壬基酚、汞…【彩色圖解】》 1962年《寂靜的春天》出版,揭開農藥濫用對生態環境的影響;1996年《失竊的未來》則引發對持久性污染物的關注。農藥和環境荷爾蒙在這一二...

  • 台灣戴奧辛污染事件 在 桃園在地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28 18:51:04
    有 0 人按讚

    黃煥彰 - 守護國家寶藏 

    黃煥彰是2021年唯一獲頒台灣環境保護終身成就獎者,是台灣知名的環境運動者,長期聚焦環境調查,以科學證據揭發環境污染,是安順戴奧辛、二仁溪廢五金、台南後壁鉻米、新豐海岸掩埋場等重大污染事件揭弊的重要推手,影響深遠。

    [講座簡介]
    1.檜木林的故事
    2.泥岩惡地的故事
    3.桃園藻礁的故事 

    [黃煥彰 講師經歷]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 副教授
    台南市社區大學研究發展學會理事長 

    以下摘自中央社:

    黃煥彰認為,環境教育的教與學的場域必須在環境議題現場,學習的目標則必須對解決議題有幫助,因此他也長期投入台南社區大學環境教育課程,以「護生-守護生命」為核心軸線。
    2011年,黃煥彰成立台南社大環境行動小組,將土地污染調查由台南延伸到全台,從桃園石門水庫、桃園滲眉埤、新竹新豐台灣最毒的海岸線、台中焚化爐底渣、台南後壁鉻米、高雄大寮戴奧辛鴨等,都可見其小組的行動身影。他也長時間推動再利用管理辦法與廢清法修法,2016年12月30日立法院終於通過廢清法修正案。
    報導:
    揭發全球最高戴奧辛污染,黃煥彰追查環境毒害26年,對抗黑白永不妥協(上下游 楊語芸報導)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45020/

  • 台灣戴奧辛污染事件 在 藥師陳進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8-27 07:07:53
    有 49 人按讚

    最近網傳的一篇文章,如果屬實,真的不簡單。
    風向及網軍治國,可以嚐到甜頭,但對國家及民眾長遠發展,卻未必是好事。

    ===
    轉傳
    [走進歷史的真相]

    今年5月,哈佛大學找彰化縣加入「卡介苗對武漢肺炎防護效果」研究計畫;6月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也宣布,要與彰化縣合作萬人新冠肺炎血清抗體檢測,想了解台灣社區感染程度。

    許多人在問:為何不是台北、新北,而是六都之外的彰化?

    也許只能是彰化。

    台灣新冠肺炎第一個本土案例、第一個死亡案例都在彰化;這裡還有連續16年舉辦全縣萬人健檢的經驗,以及全台任職最久的衛生局長葉彥伯。

    年省5,000萬元未來醫療支出

    葉彥伯從偏鄉衛生所醫師做起,2004年起接掌彰化縣衛生局,經歷藍、綠4任縣長。這16年宛如一部台灣公衛發展史——三聚氰胺毒奶粉、塑化劑、頂新混油案與六輕空污案等,都發生在彰化。
    葉彥伯也是全台唯一有公衛博士學位的衛生局長,平日還在台大開設「結核病流行病學」——這種台灣高盛行的傳染病,是他的博士論文主題;而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正是葉彥伯的碩博士論文指導教授。

    這對師徒,加上出身彰化永靖的六輕污染權威、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成為撐起彰化人健康的鐵三角——16年健檢,找出超過1萬個癌病變民眾,省下約5,000萬元未來醫療支出,也提升地方公務員的能力,有十多位衛生局同仁正在台大念公共衛生碩士。

    彰化縣與台大公衛長期推動萬人健檢,吸引外國公衛學者前來取經。(圖片來源:王惠美臉書)

    其實1999年後,台灣各縣市陸續開辦社區健檢,但有的做做停停、有的參與率低。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認為,持續系統化、科學化推動健檢的,當屬彰化。

    彰化與台大公衛的合作經驗,每年還會登上4、5場國際研討會,去年還有14國公衛學者來健檢現場取經。

    這3個人,如何把一個127萬人規模的社區健檢,做到世界知名?

    首長、地方參與,如媽祖遶境

    6月13日清早,「未來城市@天下」記者跟著詹長權搭上最早一班高鐵,來到今年彰化健檢第一站、「口罩套之鄉」社頭。

    社頭國小前一天就用紅帳篷搭起報到處,彰化縣長王惠美、葉彥伯與陳秀熙早等在現場,8點不到,已有262位民眾報到。為拉開社交距離,檢查動線從有冷氣的大禮堂,拉到後排教室走廊;上百位穿桃紅上衣的衛生局所人員與黃色上衣志工,在各檢查站穿梭,確保流程順暢。

    2005年開辦的萬人健檢有如彰化版「媽祖遶境」,首長、民代一定出席,民防、義消主動維持交通,社區民眾除了當志工,還有人扛來一桶桶豆漿、仙草冰,餵飽剛空腹做完健檢的民眾。

    今年健檢原要取消,後來決定從4月延到6月、從30多場減少到27場。王惠美說,民眾因疫情不出門,全國癌症篩檢人數遽降15%到36%,彰化也少了10%到27%,才決定用鄉親熟悉的「傳統」作為解封儀式,也讓社區醫療回歸常軌。

    16年,不只把健康檢查變成健康信仰,也推升了彰化衛生服務的細緻度:
    插入健保卡,健檢項目就會印成一張表,民眾按表索驥,便能像大地遊戲般跑關做檢查;表上還有條碼,視力、體重量測結果,「嗶」一下就上傳資料庫,全自動化。
    民眾依序坐在紅板凳上等抽血,前排一空,志工立刻吆喝大家往前移;早期用布簾圍成的子宮抹片檢查臨時診間,現在也改用一天租借費1萬元的輕隔板,「這樣才沒有隱私問題,」葉彥伯說。
    第一年開辦健檢前,彰化傳出鴨蛋含有戴奧辛,決定放寬健檢年齡。結果民眾擠成一團,縣長被團團圍住;一場400人的檢查,從早上6點半驗到下午1點才結束;中途還因為跳電,X光機燈管燒壞,10幾萬元瞬間報銷。
    現在參與人數不變、檢驗項目更多,卻只需一半的時間。早上9點最後一位民眾完成報到,5分鐘後報表就送到葉彥伯手上;10點最後一位民眾健檢完畢,接著開檢討會,隔天要接力舉辦的線西鄉工作人員,站在一旁聆聽。
    「衛生局團隊向心力很高,葉彥伯專業受各方肯定,換了別人不一定做得起來!」詹長權觀察。

    彰化縣衛生局團隊怎麼做?

    第一步,列項目。
    「地方健檢最困難的,是整合中央政策與地方需求,」陳秀熙說,健檢項目是中央癌症篩檢,加上地方成人保健。但過去健保署是「想到一種病就做一種篩檢」,台大公衛居中整合後,把彰化健檢變成「量販店」——每一場健檢有20多個項目,可篩檢癌症、能測三高等慢性病;還能隨科技進步或重大事件,隨時加測項目,例如這次的新冠病毒血清抗體檢測。
    「健檢平台搭得扎實,加測什麼都方便,」陳秀熙說,為理清流程,2005年起陸續針對肝癌、大腸直腸癌、乳癌、口腔癌等重大疾病,設計檢驗流程,十多年來開了120次會。直到現在,他仍每週帶博士生到彰化,與衛生局人員分組討論。

    他舉例,前幾年,民間流行檢測骨質密度,但多數檢測方式並不準確;偏偏民眾不愛做子宮頸抹片,常上演「護士追著民眾跑」的畫面。陳秀熙便建議將骨質密度鑑定,安排在抹片檢查之後,作為誘因,之後再換成專業的骨密檢定車。
    「衛生專業知識不斷進展,不跟學術界保持聯繫,專業能力會退化,」葉彥伯認為,健檢不能「有做就好」,這正是必須與台大公衛合作的原因。

    第二步,抓資料。
    健檢前一個月,衛生局會從中央資料庫下載彰化縣民的健康資料,找出符合篩檢資格的民眾。然而,各疾病分屬不同資料庫,光癌症就有4個,而且格式不一,衛生局同仁必須一筆筆下載,重新整併後,再串接縣民通訊錄——直到這一步,誰多年沒做健檢、誰又是某疾病高危險群,才水落石出。

    名單彙整後,交給鄉鎮衛生所接棒。他們會寄出1萬多張名信片,甚至還試寄過白色明信片、有色明信片和彩色DM,結果傳統白明信片反應最好,因為「一看就知道是衛生局寄的!」儘管如此,仍只有3到4%民眾願意來;所以還要一個個打電話邀請,檢驗前一天再提醒,記得空腹、不要穿有亮片的衣服好做X光⋯⋯直到這幾年改用語音電話,才減輕第一線的負擔。
    「做健康檢查最難的,就是讓民眾願意來,」葉彥伯笑說,第一年請民眾早上6點半來做健檢,民眾卻以為是詐騙電話,大罵:「哪有人透早做這種?聽你在給我騙!」
    「永遠要優先關注不知道、不來的人。他們不是不願意來,只要好好解釋,他會聽,」葉彥伯說,局裡做過實驗,今年不來的,明年再問一次,大概10%會來。「對方了解、接受,都需要時間,」他強調,「溝通的過程就是衛教。」
    溝通過程很慢,但他寧可慢,也不用縣府預算買贈品鼓勵民眾,「必須教育民眾,政府已經為健檢花了很多錢!」
    由於第一線人員的不厭其煩,健檢從第一年的27場,做到現在一年100多場;參與率也從一成,成長到3、4成;今年加測新冠肺炎血清抗體,第一場31位也是全到。

    這幾年,彰化人已漸漸把健檢當福利,甚至有2、3成民眾,時間一到,就主動打電話到衛生所預約健檢。也因為年年健檢,衛生局擁有8成民眾的電話號碼,成為防疫成功的關鍵。

    第三步,整系統。
    參與縣市健檢多年,陳秀熙認為最大的挑戰在於連結醫療系統。「很多免費健檢都『斷頭』,」醫療系統若沒有立即接手病患,就白白流失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意義。
    彰化的做法,是把醫療系統拉進健檢。
    比如,衛生所不是寄給健檢結果給民眾,護士會先檢查健檢報告結果,將需要看診的部分寫好轉診單,註記掛號科別,2週後再請民眾來一對一講解;講解時,除了衛生所醫師,診所醫師也會出席,協助轉診。
    「醫師看到病人有病變,然後去治療,才會認為篩檢真的有價值,」葉彥伯他的策略是,每增加一項社區衛生服務,就拉進一個盟友:替毒癮患者驗C型肝炎,就與獄政系統合作;做偏鄉老人流感接種,則與村里長與診所合作。漸漸把健檢從一個點,撒成一面網。
    這幾年,還把幾所中部大學體育學系拉進健檢系統,趁發健檢報告時,請大學生幫民眾測驗體適能。
    「什麼叫『心肺功能不好』?登階運動做下去會喘就是啦!」葉彥伯笑著說,「衛教知識用講的,沒用啦,要用體驗的!」
    「學術研究不能做完就走」
    彰化人在體驗「做得到」的衛教,詹長權與陳秀熙也在實踐有成效的公衛研究。

    學術計畫大多3、5年結束,兩人陪著彰化縣走了16年,從一開始沒經費,做到拿下近年最重要的高教深耕計畫;連爭議最高的六輕空汙也直球對決,透過萬人健檢發現—與雲林六輕僅有濁水溪之隔的彰化大城鄉民,尿液含有多種重金屬。
    詹長權與陳秀熙,用一個計畫接著一個計畫,將計劃的評估經費投入健檢項目,再將研究結果回饋給民眾,形成正向循環。「一方面替國家節省大筆研究經費,一方面訓練地方公務員,」陳秀熙強調,學界不能做完研究就走,一定要建立永續平台,持續提供新的健康服務,「這就是合作。」
    而這項中央、地方、醫界、學界與社區的合作成果,今年還拿下美國公共衛生學院暨學程學會哈里森.C.史賓瑟傑出社區服務獎」,理由是「使公共服務與永續醫療照顧,能透過各種創新健康宣導與預防服務傳遞到社區」。
    「我們不是做研究,而是做公衛服務,同時帶一點研究,」詹長權笑著說。

    原來,真正的公衛實驗室,就在社區。

    是不幸,也是幸。彰化因緣際會發生了這麼些指標性的公共衛生事件,又適逢有這麼一位學有專精、有抱負又肯犧牲的衛生局長;從其良知,勇於任事,超前部署,反遭官僚無情批判、網軍恣意意詆毀。公道自在人心,天理必將伸張。

    (您可以刪掉這份報導,就讓努力做事的人被消滅;也可以讓更多的人知道,那些人正在努力的實踐自己的理念與專業,讓台灣更好。)

  • 台灣戴奧辛污染事件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7-15 07:30:03
    有 70 人按讚

    【環境荷爾蒙的影響】之戴奧辛篇
    您知道什麼是環境荷爾蒙嗎?您知道它對我們的生活環境、以及對我們的人體健康有什麼樣的關連與影響呢?以下為大家簡單的解說。


    「環境荷爾蒙」又稱為「內分泌干擾物質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會干擾人體荷爾蒙工作方式的化學物質或化學物質混合物【註1】。這些物質通常藉由空氣、水、土壤、食物等途徑進入體內【註2】[見圖一],並對生物體產生類似荷爾蒙作用,干擾其內分泌系統之作用,進而影響生物個體的生長、發育、恆定的維持以及生殖等作用,甚至危及後代的健康【註3、4】。


    常見的環境荷爾蒙種類為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塑化劑、重金屬、農藥、人造化學物質(工業用化合物)、多環芳香烴[見圖二],主要用途包括清潔用品、電子/電器產品、個人衛生保健用品、塑膠製品、衣物、紡織類、兒童用品等[見圖三],在生活周遭無處不在的【註5】。多數的EDCs在環境中可以長期存在,持久不易分解,且對生物具有毒性,除了會長期破壞整個生態環境外;同時,也因為部分EDCs在人體內的代謝非常慢,所以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或導致相關疾病的發生【註6、7】,其中以戴奧辛最具代表性。


    戴奧辛生成途徑包含化學製程行為(工業原料製程的副產物,例如:氯酚類化合物)、廢棄物焚化(廢棄物燃燒過程)、其他人為的燃燒行為(香煙的煙霧,汽、柴油機動車和飛機排放的廢氣等)、自然生成(燃燒未經污染的木材) 【註8】,可見這樣的物質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是很常見的,只是吾人沒有意識到,國立中央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張木彬榮譽教授提到,「都不是我們刻意製造,也無法完全避免,含氯的東西經過高溫催化,就會產生戴奧辛。」【註9】。


    回顧台灣戴奧辛汙染事件時有所聞[見圖四] 【註9】,對民眾來說,飲食上少攝取高脂肪量的食物,例如:肥肉、內臟等、避免燃燒行為(吸菸、焚燒雜草)、自行攜帶環保餐具、不用塑料製品等,可減少生活中接觸戴奧辛的機會;盼望政府、企業、學界、民間一起重視環境健康問題,同時要有破釜沈舟的決心,徹底解決潛在污染風險或有效防止污染擴散。 [見圖五]【註5】


    ◼ 貼文附件圖片:
    ● 圖一:各類環境荷爾蒙如何進入食物鏈
    ● 圖二:常見的環境荷爾蒙種類
    ● 圖三:常見的環境荷爾蒙用途
    ● 圖四:臺灣戴奧辛事件表
    ● 圖五:如何避免生活中常見的環境荷爾蒙


    ◼ 註 - 參考文獻
    1. Endocrine Society: What are EDCs. Available at https://www.hormone.org/your-health-and-hormones/endocrine-disrupting-chemicals-edcs. Accessed 2020/7/8.
    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何謂環境荷爾蒙?網址:https://www.tcsb.gov.tw/cp-275-2768-70518-1.html,資料發布日期:2018/4/16。
    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 Available at https://www.who.int/ceh/risks/cehemerging2/en/. Accessed 2020/7/8.
    4.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2014):認識內分泌干擾物質。摘自:https://www.fda.gov.tw/TC/siteContent.aspx?sid=3817。
    5.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 - 環境荷爾蒙資訊網站(2019):常見的環境荷爾蒙種類及用途。摘自:https://topic.epa.gov.tw/edcs/cp-165-7677-65bf6-6.html。
    6. 康健-王馨世(2017):「環境荷爾蒙」會導致許多女性的疾病。摘自: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2073。
    7.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 –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資訊網站:。摘自:https://topic.epa.gov.tw/pops/mp-2.html。
    8.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2017):戴奧辛生成的來源。摘自:https://www.fda.gov.tw/TC/siteListContent.aspx?sid=9440&id=23264。
    9. 科技大觀園-李宗祐(2020):世紀之毒燒不盡?破解戴奧辛生死密碼。摘自: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c/sTbt.htm。

    衛生福利部
    食用玩家-食藥署
    康健雜誌

  • 台灣戴奧辛污染事件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7-11-26 14:46:11

    本集主題:「環境荷爾蒙」新書介紹
      
    專訪:何喬 編輯
      
    《環境荷爾蒙:認識偷走健康.破壞生態的元兇:塑化劑、雙酚A、戴奧辛、壬基酚、汞…【彩色圖解】》
      1962年《寂靜的春天》出版,揭開農藥濫用對生態環境的影響;1996年《失竊的未來》則引發對持久性污染物的關注。農藥和環境荷爾蒙在這一二十年間陸續列入管制或禁用,但為什麼我們的生活還是不斷有農藥污染、環境荷爾蒙效應等環境事件危害人體與生態?
      
      科技一日千里,有時候推進的速度快到人類無法想像。其中化學製品種類更是日新月異,目前世界上出現的十幾萬種化學物質,還陸續在增加中,而環境荷爾蒙的種類也不斷的在增加。多數合成化學物質在使用前幾乎很少進行長期人體健康和環境影響評估,過去的「無毒」有可能在今天被驗證為「有害」。
      
    「環境荷爾蒙」對健康危害最深遠,種類還不斷在增加中
      近年來只要關係到飲食安全或日用品檢驗,醫生、毒物專家都會特別呼籲關注的避免攝入「環境荷爾蒙」,這類化學物質在人體或環境會對生物產生類似激素作用干擾內分泌、影響生長、生育、免疫、神經系統等,對人體和生態造成的傷害最為深遠。環境荷爾蒙會出現的地方從食衣住行都可能找得到它的蹤跡,其中製造塑膠製品所添加的塑化劑更隨著各種日用品在生活中無所不在…,不僅如此,屬於環境荷爾蒙的物質種類還不斷在增加(2017年5月又新增兩項)!
      
      消費者往往夾在既擔心健康受損,又無法自外於化學物質無處不在的現代生活的兩難中。其實消費者不必成為毒物專家,也無須死守「無毒」兩字!不想誤觸地雷,需要的是釐清迷思,認清風險在哪裡,維持安全低風險的生活並不困難!
      
      本書透過40篇輕薄短小、淺顯實用的識毒錦囊,教你輕鬆理解什麼是「環境荷爾蒙」,如何簡單安全的使用各種便利生活的化學材質!
           
    作者簡介:台灣環境教育協會 主編
    •成立於2008年12月14日。
    •關懷生態、熱愛土地,是一個年輕新生的環境團體。
    •成立的目標是讓更多人瞭解台灣環境之美,關心台灣環境遭遇的問題,並且引介知識與科學的力量,用理性思辨環境政策。
    •一個全國性,由跨領域成員組成,以推動環境教育為主旨的民間團體,涵括產、學界,發起與核心參與成員從環境教育、自然生態、環境技術、環境法律等核心領域,到建築、綠能科技、出版、電影、原住民文化、甚至社會政治等不同領域人士。
    •自成立以來,始終秉持讓協會維持如此多元活力的原則,以期在推動環境教育上,能有多面向的關懷層面,激發出更加豐富、立體的環境教育,同時也經由不同領域的成員,將環境關懷帶回各行各業。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